CN211791988U - 入耳式耳机 - Google Patents
入耳式耳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91988U CN211791988U CN202020687641.XU CN202020687641U CN211791988U CN 211791988 U CN211791988 U CN 211791988U CN 202020687641 U CN202020687641 U CN 202020687641U CN 211791988 U CN211791988 U CN 2117919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arphone
- ear
- headphone
- sound outlet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壳、喇叭单体、出音网和上盖;耳机壳具有腔体和入耳端,入耳端设置有出音通道,喇叭单体设置于腔体内;出音网贴设于出音通道上端的出音口上;上盖设于耳机壳的入耳端上,上盖具有与出音口连通的通孔,上盖将出音网压设固定于出音口上,并与耳机壳的入耳端可拆卸连接。上述入耳式耳机,上盖与耳机壳可拆卸连接,出音网通过上盖压设固定,通过拆下上盖即可取下出音网,能够方便地更换出音网,操作方便快捷,更换容易,实现了方便清理杂质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出音网实现对耳机音质的调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耳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耳式耳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入耳式耳机由于出音网直接贴在固定耳壳上,出音网不可更换,耳机长时间使用后,耳屎难免会粘黏在耳机的出音网上,造成网孔的堵塞,影响声效且不方便清理;同时由于出音网不可更换,耳机的音质是确定不变的,无法满足不同人对不同音质的要求,无法满足耳机发烧友的调音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出音网可更换、能够调音的入耳式耳机。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壳、喇叭单体、出音网和上盖;所述耳机壳具有腔体和入耳端,所述入耳端设置有出音通道,所述喇叭单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出音网贴设于所述出音通道上端的出音口上;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上,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出音口连通的通孔,所述上盖将所述出音网压设固定于所述出音口上,并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与所述出音口外周的耳机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出音网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内侧。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为圆柱体形,所述上盖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通过旋转卡合结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入耳端上的滑槽结构和设置于所述上盖内壁上的滑块;所述滑槽结构包括沿入耳端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入耳端外壁上的轴向滑槽、与所述轴向滑槽的下端连通且沿入耳端外壁周向设置的周向滑槽、设置于所述周向滑槽的上侧壁的定位槽;所述上盖的滑块沿所述轴向滑槽轴向运动后旋转卡入所述周向滑槽,所述上盖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滑块旋转运动至所述定位槽下方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复位弹性力作用下卡入所述定位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壳包括耳机上壳体和耳机下壳体,所述耳机下壳体的上端具有由上向下呈台阶式的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所述耳机上壳体与所述第一凸台部直径相同且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上;所述上盖具有顶盖部和侧壁部,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顶盖部上,所述上盖的侧壁部贴设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侧壁上,所述侧壁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之间的台阶处抵接;所述出音网和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耳机上壳体端部;所述耳机上壳体的外壁开设上轴向滑槽,所述耳机下壳体的第一凸台部的外壁开设于所述上轴向滑槽对接相连的下轴向滑槽以及周向滑槽和定位槽。
进一步地,所述出音网的水平面与所述耳机上壳体的端面平齐。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上壳体与所述耳机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上壳体和耳机下壳体之间通过定位结构定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柱和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耳机上壳体上,对应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耳机下壳体上;或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耳机下壳体上,对应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耳机上壳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耳机上壳体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通过双射注塑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上述入耳式耳机,上盖与耳机壳可拆卸连接,出音网通过上盖压设固定,通过拆下上盖即可取下出音网,能够方便地更换出音网,操作方便快捷,更换容易,实现了方便清理杂质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出音网实现对耳机音质的调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机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机上壳体和第一密封圈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中耳机上壳体和第二密封圈仰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耳机壳100;
耳机上壳体110;上轴向滑槽111;定位柱112;
耳机下壳体120;下轴向滑槽121;周向滑槽122;定位槽123;定位孔124;第一凸台部125;第二凸台部126;
喇叭单体200;
出音网300;
上盖400;顶盖部410;侧壁部420;滑块430;
第一密封圈500;
第二密封圈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入耳式耳机的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3,入耳式耳机包括耳机壳100、喇叭单体200、出音网300和上盖400。耳机壳100具有腔体和入耳端,此腔体即为音腔。在本实施例中,耳机壳100包括耳机上壳体110和耳机下壳体120,耳机下壳体120的上端具有伸出结构的上端部,耳机上壳体110设置在耳机下壳体120的上端部上,耳机上壳体110和耳机下壳体120伸出的上端部形成耳机壳100的入耳端。入耳端设置有出音通道。喇叭单体200设置于腔体内,喇叭单体200与入耳端的出音口之间为前音腔。喇叭单体200与耳机下壳体120的下部分之间为后音腔。出音网300贴设于出音通道上端的出音口上。上盖400盖设于耳机壳100的入耳端上,上盖具有与出音口连通的通孔,上盖400将出音网300压设固定于出音口上,并与耳机壳100的入耳端可拆卸连接。
上述的入耳式耳机,上盖400与耳机壳100可拆卸连接,出音网300通过上盖400压设固定,通过拆下上盖400即可取下出音网300,能够方便地更换出音网300,操作方便快捷,更换容易,实现了方便清理杂质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出音网实现了对耳机音质的调整,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上盖400与出音口外周的耳机壳10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500,即第一密封圈500设置在耳机上壳体110上,出音网300设置于第一密封圈500内侧。当上盖400压设于耳机壳100的入耳端端部上时,通过挤压第一密封圈500实现了声道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上壳体110的顶端面设置第一凹槽,第一密封圈500设置于在第一凹槽内。
上盖400与耳机壳100的连接结构如图4所示,耳机壳100的入耳端为圆柱体形,上盖400与耳机壳100的入耳端通过旋转卡合结构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旋转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入耳端上的滑槽结构和设置于上盖400内壁上的滑块430。滑槽结构包括沿入耳端轴向方向设置于入耳端外壁上的轴向滑槽、与轴向滑槽的下端连通且沿入耳端外壁周向设置的周向滑槽122、设置于周向滑槽122的上侧壁的定位槽123。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下壳体120的上端具有由上向下呈台阶式的第一凸台部125和第二凸台部126。第二凸台部126的直径大于第一凸台部125。耳机上壳体设置于第一凸台部125上。耳机上壳体110的直径与第一凸台部125的直径相等且同轴设置。上盖400具有顶盖部410和侧壁部420,通孔开设于顶盖部上。顶盖部410压设于第一密封圈500和出音网300上。上盖的侧壁部420贴设于第一凸台部125侧壁上,其底端与第一凸台部125和第二凸台部126之间的台阶处抵接。优选地,上盖的直径与耳机下壳体的第二凸台部126直径相等,使得上盖400与耳机壳100之间不会出现断差,保证佩戴舒适性。
出音网300和第一密封圈500设置于耳机上壳体110端部;参照图4和图5,耳机上壳体110的外壁开设上轴向滑槽111,耳机下壳体120的第一凸台部的外壁开设于上轴向滑槽111对接相连的下轴向滑槽121以及周向滑槽122和定位槽123。上盖400的滑块430设置于其侧壁部的底端,滑块430沿轴向滑槽轴向运动后旋转卡入周向滑槽122,上盖400压紧第一密封圈500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滑块430旋转运动至定位槽123下方时,在第一密封圈500的复位弹性力作用下卡入定位槽123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出音网300的水平面与耳机上壳体110的端面平齐。在耳机上壳体110安装出音网处设置低于耳机上壳体端面的安装槽部,安装槽部底面与耳机上壳体端面的距离等于出音网300的厚度,使得出音网300安装于该安装平面上时与耳机上壳体110的端面平齐或稍低于耳机上壳体110的端面,便于出音网300定位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地,耳机上壳体110与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600,以保证声道的密封性,同时,第二密封圈600也可以在上盖400的旋转卡合过程中提供复位弹性力,使上盖400与耳机壳100牢固连接。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耳机壳100可以为一体结构,即耳机壳100的上端部向上伸出形成入耳端,此时则无需设置第二密封圈600。
耳机上壳体110和耳机下壳体120之间通过定位结构定位连接。具体地,如图4和图6所示,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柱112和多个定位孔124。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112周向分布设置于耳机上壳体110上,对应地定位孔124设置于耳机下壳体120上。装配时,耳机上壳体110的定位柱112对应插入耳机下壳体120上的定位孔124中,以实现耳机上壳体110的X方向和Y方向的定位。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柱112和定位孔124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定位柱112设置于耳机下壳体120上,对应地定位孔124设置于耳机上壳体110上。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上壳体110与第一密封圈500和第二密封圈600通过双射注塑成型。耳机上壳体110的下端面设置第二凹槽,第二密封圈600设置于第二凹槽内。耳机上壳体110与第一密封圈500和第二密封圈600注塑为一体,便于装配。
上盖400通过金属注射成型,强度较高,避免了多次装拆破损。上盖400采用透明或半透明材料,可以在组装时看到组装状态。
本实用新型入耳式耳机的出音网300的组装和更换步骤具体如下:组装时,定位柱112插在定位孔124内,实现耳机上壳体110的X和Y方向定位,另外耳机上壳体110上有第二密封圈600,整机组装完后与耳机下壳体120接触,处于压缩变形状态,实现与耳机下壳体120的密封;出音网300贴在耳机上壳体110上,然后组装上盖400,组装时上盖400的滑块430首先穿过耳机上壳体110的上轴向滑槽111,再穿过耳机下壳体120的下轴向滑槽121,然后对上盖400施加一定的压缩力进行旋转,旋转到位后松开,上盖400受到第一密封圈500和第二密封圈600的弹力作用,上盖400的滑块430正好卡在定位槽123内,实现上盖400的固定,同时限制了耳机上壳体110的Z向移动,第一密封圈500此时也处于压缩状态,实现耳机上壳体110和上盖400的密封。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耳机壳、喇叭单体、出音网和上盖;所述耳机壳具有腔体和入耳端,所述入耳端设置有出音通道,所述喇叭单体设置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出音网贴设于所述出音通道上端的出音口上;所述上盖盖设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上,所述上盖具有与所述出音口连通的通孔,所述上盖将所述出音网压设固定于所述出音口上,并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出音口外周的耳机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出音网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圈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为圆柱体形,所述上盖与所述耳机壳的入耳端通过旋转卡合结构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卡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入耳端上的滑槽结构和设置于所述上盖内壁上的滑块;所述滑槽结构包括沿入耳端轴向方向设置于所述入耳端外壁上的轴向滑槽、与所述轴向滑槽的下端连通且沿入耳端外壁周向设置的周向滑槽、设置于所述周向滑槽的上侧壁的定位槽;所述上盖的滑块沿所述轴向滑槽轴向运动后旋转卡入所述周向滑槽,所述上盖压紧所述第一密封圈使其产生弹性形变,所述滑块旋转运动至所述定位槽下方时,在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复位弹性力作用下卡入所述定位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壳包括耳机上壳体和耳机下壳体,所述耳机下壳体的上端具有由上向下呈台阶式的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所述耳机上壳体与所述第一凸台部直径相同且同轴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上;所述上盖具有顶盖部和侧壁部,所述通孔开设于所述顶盖部上,所述上盖的侧壁部贴设于所述第一凸台部侧壁上,所述侧壁部的底端与所述第一凸台部和第二凸台部之间的台阶处抵接;所述出音网和第一密封圈设置于所述耳机上壳体端部;所述耳机上壳体的外壁开设上轴向滑槽,所述耳机下壳体的第一凸台部的外壁开设于所述上轴向滑槽对接相连的下轴向滑槽以及周向滑槽和定位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网的水平面与所述耳机上壳体的端面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上壳体与所述耳机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上壳体和耳机下壳体之间通过定位结构定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多个定位柱和多个定位孔;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耳机上壳体上,对应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耳机下壳体上;或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耳机下壳体上,对应地定位孔设置于所述耳机上壳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入耳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上壳体与所述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通过双射注塑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7641.XU CN211791988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入耳式耳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687641.XU CN211791988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入耳式耳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91988U true CN211791988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2957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687641.XU Active CN211791988U (zh) | 2020-04-28 | 2020-04-28 | 入耳式耳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91988U (zh) |
-
2020
- 2020-04-28 CN CN202020687641.XU patent/CN2117919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00504A1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6042071U (zh) | 一种可拆卸手机外置喇叭音腔结构 | |
WO2013123777A1 (zh) | 发声器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
CN211791988U (zh) | 入耳式耳机 | |
CN102196328B (zh) | 话筒单元支撑构造及电子设备 | |
CN209823987U (zh) |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 |
CN209170614U (zh) | 发声装置和耳机 | |
CN208590014U (zh) | 移动终端及其听筒结构 | |
CN218570448U (zh) | 一种耐低温扬声器橡胶边音盆 | |
CN213403471U (zh) | 具有防尘功能的无线耳机 | |
CN217789859U (zh) | 一种注塑pcb的扬声器组件 | |
CN209267802U (zh) | 喇叭结构 | |
CN221081554U (zh) |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平板电脑扬声器 | |
CN101917654A (zh) | 一种结合容器腔体产生谐振共鸣的发音装置 | |
CN213462206U (zh) | 耳机 | |
CN221081490U (zh) | 一种振膜侧软胶式智能声学设备 | |
CN219269065U (zh) | 一种透气式喇叭防尘罩 | |
JP2014082715A (ja) | マイク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子機器、撮像装置 | |
CN219046538U (zh) | 一种可消除金属按键振音的骨传导耳机 | |
CN221081491U (zh) | 一种壳体侧软胶式智能声学设备 | |
CN211481447U (zh) | 一种人体工学设计的耳机腔体 | |
CN219145594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0444476U (zh) | 一种磁路组件以及高保真喇叭 | |
CN213960273U (zh) | 便于拆卸的智能音响外壳 | |
CN218217663U (zh) | 一种扬声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