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3987U -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3987U
CN209823987U CN201920699491.1U CN201920699491U CN209823987U CN 209823987 U CN209823987 U CN 209823987U CN 201920699491 U CN201920699491 U CN 201920699491U CN 209823987 U CN209823987 U CN 209823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udspeaker
sound outlet
housing
soun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9949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国珠
龙立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9949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3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3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3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Obtaining Desirable Characteristics In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扬声器,应用于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外壳,设备外壳开设有出音孔,扬声器包括扬声器外壳和扬声器本体,扬声器本体设置在扬声器外壳上,扬声器本体与扬声器外壳形成第一内腔,扬声器外壳还包括出音部和隔离部,出音部具有第二内腔,隔离部设置在第二内腔中,隔离部将第二内腔分隔成出音通道和谐振腔,出音通道的第一端与第一内腔连通,出音通道的第二端与出音孔连通,谐振腔与第一内腔连通。上述方案能解决终端设备的扬声器工作时无法抑制谐振峰,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

Description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终端设备的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需求的提升,终端设备的性能持续在优化。目前的终端设备对外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扬声器的出音孔设置在终端设备的侧面,进而需要一段导音通道连通扬声器的前腔与出音孔,此种结构较容易导致扬声器发生前腔共振,使得扬声器在3.5kHZ-6kHZ的频段形成较高的高频谐振峰。此频段属于人耳比较敏感的区域,高频谐振峰会产生较为刺耳的听感,进而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目前行业内通常采用延长出音管道的长度,以形成二次谐振来分散前腔的高频谐振峰能量。但是较长的出音管道会占据较大的空间,进而影响终端设备内电池的设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的扬声器及终端设备,以解决目前的终端设备的扬声器工作时无法抑制谐振峰,而导致用户的使用体验较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扬声器,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开设有出音孔,所述扬声器包括扬声器外壳和扬声器本体,所述扬声器本体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外壳上,所述扬声器本体与所述扬声器外壳形成第一内腔,所述扬声器外壳还包括出音部和隔离部,所述出音部具有第二内腔,所述隔离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隔离部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成出音通道和谐振腔,所述出音通道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所述出音通道的第二端与所述出音孔连通,所述谐振腔与所述第一内腔连通。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扬声器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相连,所述扬声器本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扬声器本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形成第一内腔。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所述出音部、所述隔离部及壳本体,所述出音部与所述壳本体相连,所述壳本体与所述扬声器本体形成所述第一内腔。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第一壳体为一体式结构件。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出音部包括出音本体和密封盖,所述出音本体与所述壳本体相连,所述出音本体开设有凹槽,所述隔离部设置在所述凹槽中,所述隔离部将所述凹槽分隔成第一子槽和第二子槽,所述密封盖密封固定在所述凹槽的槽口,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一子槽形成所述出音通道,所述密封盖与所述第二子槽形成所述谐振腔。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壳本体、所述出音本体和所述隔离部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密封盖包括盖本体和固定在所述盖本体上的卡接块,所述第二子槽与所述第一内腔通过连接槽连通,所述卡接块与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卡接配合、且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谐振腔与所述第一内腔。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密封盖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密封盖与所述凹槽的槽口所在的表面粘接密封配合。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谐振腔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或者,所述谐振腔的第二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设备外壳密封配合。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
所述出音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开口端的端面和所述出音通道的出音端口所在的端面均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设备外壳密封配合;或者,
所述出音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出音通道的出音端口所在的端面通过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设备外壳密封配合。
优选的,上述扬声器中,所述密封圈设置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覆盖在所述出音通道的出音端口上。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文所述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扬声器对现有的扬声器结构进行了改进,由于谐振腔能够起到谐振作用,在谐振腔的谐振频率接近于扬声器前腔的高频谐振频率的情况下,谐振腔能够与扬声器前腔形成并联谐振结构,进而能够通过形成陷波来抑制扬声器工作时产生的谐振峰,进而能够避免由于谐振峰导致的刺耳的听感,最终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扬声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扬声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扬声器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第一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扬声器外壳、110-第一内腔、120-第一壳体、121-出音部、121a-出音通道、121b-谐振腔、121c-出音本体、121d-密封盖、121d1-盖本体、121d2-卡接块、122-隔离部、123-壳本体、130-第二壳体、140-密封圈、150-防尘网、160-扬声器后腔、
200-扬声器本体、
300-胶层、
A-凹槽、A1-第一子槽、A2-第二子槽、B-连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扬声器,所公开的扬声器应用于终端设备,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外壳,设备外壳开设有出音孔。通常情况下,设备外壳包括中框,出音孔可以开设在中框上。当然,出音孔还可以开设在设备外壳的其它位置,不局限于中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扬声器包括扬声器外壳100和扬声器本体200,扬声器外壳100为扬声器本体200提供安装位置,扬声器本体200安装在扬声器外壳100上。
扬声器本体200与扬声器外壳100形成第一内腔1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内腔110为扬声器前腔。
扬声器外壳100还包括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出音部121具有第二内腔,隔离部122设置在第二内腔中。隔离部122将第二内腔隔成出音通道121a和谐振腔121b,出音通道121a的第一端与第一内腔110连通,出音通道121a的第二端与终端设备的设备壳体上的出音孔连通。在扬声器工作的过程中,扬声器本体200的振膜发生振动,从而推动第一内腔110中的空气发生扰动,进而产生声音。由于出音通道121a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内腔110和设备壳体的出音孔,因此声音会经过出音通道121a后,最终从设备壳体上的出音孔传出,最终实现终端设备的发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谐振腔121b与第一内腔110连通,谐振腔121b能够起到谐振作用,谐振腔121b与第一内腔110连通,从而能够形成并联谐振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扬声器对现有的扬声器结构进行了改进,由于谐振腔121b能够起到谐振作用,在谐振腔121b的谐振频率接近于扬声器前腔的高频谐振频率的情况下,谐振腔121b能够与扬声器前腔形成并联谐振结构,进而能够通过形成陷波来抑制扬声器工作时产生的高频谐振峰,进而能够避免由于高频谐振峰导致的刺耳听感,最终能够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与此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扬声器充分利用现有的扬声器的出音通道的空间,从而形成谐振腔121b和新的出音通道,不会对扬声器的整体尺寸产生影响,同时也不会对扬声器后腔160产生影响,也就不会影响扬声器的音频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谐振腔121b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如图3所示,谐振腔121b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内腔110连通,谐振腔121b的第二端可以为开口端,在谐振腔121b的第二端为开口端的前提下,开口端可以与设备外壳密封配合,从而起到封堵谐振腔121b的开口端的作用。
再如图5和图6所示,谐振腔121b的第一端可以与第一内腔110连通,谐振腔121b的第二端可以为封闭端,此种情况下,谐振腔121b只通过第一端与第一内腔110连通。当然,如上文所述,谐振腔121b能够起到谐振作用,谐振腔121b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形成于第二内腔中,不局限于上述两种。
为了方便扬声器的装配,在优选的方案中,扬声器外壳100可以包括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可拆卸相连。扬声器本体200可以设置在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扬声器本体200可以与第一壳体120形成第一内腔110。如上文所述,第一内腔110为扬声器前腔。
在进一步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连接后,第一壳体120、扬声器本体200和第二壳体130可以形成扬声器后腔160,如图2所示,扬声器后腔160与扬声器前腔隔离,扬声器后腔160决定扬声器的低频特性。当然,扬声器后腔160可以仅由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形成,扬声器后腔160也可以仅形成于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中的一者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扬声器后腔160的具体成型方式。
具体的,扬声器本体200可以固定在第一壳体120上。例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20可以设置有胶层300,第一壳体120通过胶层300实现与扬声器本体200之间的粘接固定,扬声器本体200可以预先粘接固定在第一壳体120上,然后可以将扬声器本体200与第一壳体120形成的整体与第二壳体130装配,进而方便扬声器的装配。
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调节谐振腔121b的体积、后文所述的连接孔的长度、孔径等参数,以使得谐振腔121b的谐振频率接近于扬声器前腔的谐振频率。当然,谐振腔121b的谐振频率等于扬声器前腔的谐振频率时,无疑具备更好的谐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20可以包括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当然,第二壳体130也可以包括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当然,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还可以由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对接而成。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120可以包括出音部121、隔离部122及壳本体123,壳本体123为第一壳体120的本体部分,出音部121与壳本体123相连,壳本体123可以与扬声器本体200形成第一内腔110。在该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壳体120包括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容易使得在制备第一壳体120的过程中形成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进而容易大批量生产,而且有利于降低第一壳体120与第二壳体130之间的组装难度。
为了方便制造,在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壳体120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也就是说,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可以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从而形成出音通道121a和谐振腔121b,如图1和图2所示。
出音部121可以是分体式结构,相应地,出音通道121a和谐振腔121b可以通过构件装配后形成。请参考图4-图7,出音部121可以包括出音本体121c和密封盖121d,出音本体121c与壳本体123相连,出音本体121c是形成出音部121的主体部分,出音本体121c可以开设有凹槽A,隔离部122可以设置在凹槽A中。
隔离部122将凹槽A分隔成第一子槽A1和第二子槽A2,密封盖121d密封固定在凹槽A的槽口,密封盖121d与第一子槽A1形成出音通道121a,密封盖121d与第二子槽A2形成谐振腔121b。此种形成出音通道121a和谐振腔121b的方式,可以先形成第一子槽A1和第二子槽A2,然后再安装密封盖121d,从而通过对接的方式对接形成出音通道121a和谐振腔121b,此种成型方式较为简单。具体的,密封盖121d可以与出音本体121c粘接固定。
为了方便生产制造,壳本体123、出音本体121c和隔离部122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壳本体123、出音本体121c和隔离部122可以通过一体式注塑成型。
为了避免密封盖121d在凹槽A的槽口所在的表面滑动而影响装配效果,在更为优选的方案中,密封盖121d可以包括盖本体121d1和固定在盖本体121d1上的卡接块121d2,第二子槽与第一内腔110可以通过连接槽B连通,卡接块121d2与连接槽B的槽口卡接配合,卡接块121d2与连接槽B形成连接孔,连接孔连通谐振腔121b与第一内腔110的连接孔,从而实现谐振腔121b与第一内腔110的连通。
在优选的方案中,密封盖121d可以与凹槽A的槽口所在的表面粘接密封配合,当然还可以采用卡接固定的方式实现与凹槽A的槽口之间的固定相连。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密封盖121d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件。当然,卡接块121d2与盖本体121d1可以通过装配形成密封盖121d,例如,卡接块121d2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固定在盖本体121d1上。
在优选的方案中,出音部121可以设置有密封圈140,谐振腔121b的开口端的端面和出音通道121a的出音端口所在的端面均可以通过密封圈140与设备外壳密封配合,从而实现扬声器与设备外壳之间的密封对接,进而能够避免出音通道121a与出音孔对接不严而导致的音效较差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能够使得设备外壳对谐振腔121b的开口端进行更为有效的封堵。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密封圈140可以为密封橡胶圈、泡棉圈或硅胶圈。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密封圈140的具体材质。
如上文所述,谐振腔121b的第二端可以为封闭端,此种情况下,出音部121可以设置有密封圈140,出音通道121a的出音端口所在的端面可以通过密封圈140与设备外壳密封配合,从而能够避免出音通道121a与出音孔对接不严而导致的音效较差的问题。
具体的,密封圈140可以通过粘接固定或卡接固定的方式实现与出音部121之间的连接。当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密封圈140与出音部121的具体连接方式。
为了避免异物通过设备壳体的出音孔和出音通道121a进入到第一内腔110中,密封圈140可以设置有防尘网150,防尘网150覆盖在出音通道121a的出音端口上,进而能够避免异物进入到扬声器中。
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扬声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终端设备,所公开的终端设备包括上文实施例所述的扬声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游戏机、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等终端设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限制终端设备的具体种类。
本实用新型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3)

1.一种扬声器,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开设有出音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包括扬声器外壳(100)和扬声器本体(200),所述扬声器本体(200)设置在所述扬声器外壳(100)上,所述扬声器本体(200)与所述扬声器外壳(100)形成第一内腔(110),所述扬声器外壳(100)还包括出音部(121)和隔离部(122),所述出音部(121)具有第二内腔,所述隔离部(122)设置在所述第二内腔中,所述隔离部(122)将所述第二内腔分隔成出音通道(121a)和谐振腔(121b),所述出音通道(121a)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内腔(110)连通,所述出音通道(121a)的第二端与所述出音孔连通,所述谐振腔(121b)与所述第一内腔(1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20)和第二壳体(130),所述第一壳体(120)与所述第二壳体(130)可拆卸相连,所述扬声器本体(200)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120)与所述第二壳体(130)之间,且所述扬声器本体(200)与所述第一壳体(120)形成第一内腔(1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20)包括所述出音部(121)、所述隔离部(122)及壳本体(123),所述出音部(121)与所述壳本体(123)相连,所述壳本体(123)与所述扬声器本体(200)形成所述第一内腔(1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20)为一体式结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音部(121)包括出音本体(121c)和密封盖(121d),所述出音本体(121c)与所述壳本体(123)相连,所述出音本体(121c)开设有凹槽(A),所述隔离部(122)设置在所述凹槽(A)中,所述隔离部(122)将所述凹槽(A)分隔成第一子槽(A1)和第二子槽(A2),所述密封盖(121d)密封固定在所述凹槽(A)的槽口,所述密封盖(121d)与所述第一子槽(A1)形成所述出音通道(121a),所述密封盖(121d)与所述第二子槽(A2)形成所述谐振腔(121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本体(123)、所述出音本体(121c)和所述隔离部(122)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21d)包括盖本体(121d1)和固定在所述盖本体(121d1)上的卡接块(121d2),所述第二子槽与所述第一内腔(110)通过连接槽(B)连通,所述卡接块(121d2)与所述连接槽(B)的槽口卡接配合、且形成连接孔,所述连接孔连通所述谐振腔(121b)与所述第一内腔(1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21d)为一体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121d)与所述凹槽(A)的槽口所在的表面粘接密封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谐振腔(121b)的第二端为封闭端,或者,所述谐振腔(121b)的第二端为开口端,所述开口端与所述设备外壳密封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音部(121)设置有密封圈(140),所述开口端的端面和所述出音通道(121a)的出音端口所在的端面均通过所述密封圈(140)与所述设备外壳密封配合;或者,
所述出音部(121)设置有密封圈(140),所述出音通道(121a)的出音端口所在的端面通过所述密封圈(140)与所述设备外壳密封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140)设置有防尘网(150),所述防尘网(150)覆盖在所述出音通道(121a)的出音端口上。
13.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
CN201920699491.1U 2019-05-15 2019-05-15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Active CN209823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9491.1U CN209823987U (zh) 2019-05-15 2019-05-15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99491.1U CN209823987U (zh) 2019-05-15 2019-05-15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3987U true CN209823987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3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99491.1U Active CN209823987U (zh) 2019-05-15 2019-05-15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398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6569A (zh) * 2021-08-02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组件及电子设备
WO2022048579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48579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3676569A (zh) * 2021-08-02 2021-11-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发声组件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77324B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WO2022213462A1 (zh) 一种声学输出装置
US9654865B2 (en) Earphone
WO2022213457A1 (zh) 声学装置
CN203590402U (zh) 一种耳机
CN208112885U (zh) 双单元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209823987U (zh) 扬声器及终端设备
CN214708013U (zh) 一种耳机
CN208210250U (zh) 耳机
CN217216874U (zh) 扬声器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06402399U (zh) 双频耳机
CN214708007U (zh) 一种耳机
KR20210017278A (ko) 사각 형상의 마이크로 스피커
WO2023216634A1 (zh) 聆听设备、支架及扬声器
CN205584480U (zh) 电子设备及其扬声器组件
CN208707957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206759722U (zh) 一种分频喇叭的耳机
CN214707995U (zh) 耳机及其耳挂组件
CN214708018U (zh) 一种耳机
CN214708004U (zh) 一种耳机
CN208241842U (zh) 耳机以及电子设备
CN210202053U (zh) 一种耳机的调音结构和入耳式耳机
CN209017255U (zh) 耳机
CN107147978A (zh) 一种分频喇叭
CN210157350U (zh) 一种多喇叭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