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89795U -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89795U
CN211789795U CN202020577813.8U CN202020577813U CN211789795U CN 211789795 U CN211789795 U CN 211789795U CN 202020577813 U CN202020577813 U CN 202020577813U CN 211789795 U CN211789795 U CN 2117897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connection
connection structure
buffer
structure accordin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57781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57781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897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897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897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该电路连接结构与框架连接,框架用于容纳供电机构,框架的安装壁上开设有过孔;电路连接结构包括缓冲件和锁固件,缓冲件具有弹性,缓冲件开设有插口,电源接头设置于插口内,电源接头通过过孔与供电机构电连接;缓冲件通过锁固件与安装壁连接,缓冲件能够与锁固件或安装壁抵接。当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插接时,由于缓冲件具有弹性,并与锁固件或安装壁抵接,从而缓冲件可以发生变形,进而使电源接头发生浮动并得到缓冲,避免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的刚性连接,延长电源接头和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飞行器的发展,因其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无人飞行、操作要求低等优点,引起了多方关注,并在农业、勘探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无人机包括电池,电池为无人机飞行提供动力。无人机上的电池可以快速拆装,以便于更换。通常,无人机上的电源接头与电池上的电路连接端子为刚性插接连接,导致无人机上的电源接头与电池上的电路连接端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连接结构,以延长电源接头和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路连接结构,与框架连接,所述框架用于容纳供电机构,所述框架的安装壁上开设有过孔;
所述电路连接结构包括:
缓冲件,具有弹性,所述缓冲件开设有插口,电源接头设置于所述插口内,所述电源接头通过所述过孔与所述供电机构电连接;
锁固件,所述缓冲件通过所述锁固件与所述安装壁连接,所述缓冲件能够与所述锁固件或所述安装壁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件包括收容部和第一缓震凸起,所述第一缓震凸起设置于所述收容部靠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缓震凸起与所述安装壁或所述锁固件抵接,所述收容部上开设有所述插口。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件还包括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收容部靠近所述安装壁的一侧面,所述配合部插设于所述过孔,所述收容部的所述插口延伸至所述配合部并贯穿所述配合部。
作为优选,所述锁固件包括锁固件本体,至少部分所述缓冲件设置于所述锁固件本体内。
作为优选,所述锁固件本体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缓冲件的腔体,所述锁固件本体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允许所述电源接头穿入和穿出所述腔体的第一开口。
作为优选,沿所述缓冲件的周向设置有第二缓震凸起,所述第二缓震凸起与所述腔体的内壁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缓震凸起为波浪形或锯齿形。
作为优选,所述腔体远离所述安装壁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用于止挡所述缓冲件。
作为优选,所述缓冲件靠近所述第一挡边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缓震凸起,所述第三缓震凸起与所述第一挡边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腔体靠近所述安装壁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二挡边,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第二挡边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锁固件本体还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缓冲件插入所述腔体的第二开口。
作为优选,所述电路连接结构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锁固件的防脱件,所述防脱件用于止挡所述缓冲件由所述第二开口滑脱。
作为优选,所述电源接头包括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板和插接端子;
所述插口包括相连通的收容槽和贯穿孔,所述收容槽和所述贯穿孔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电路连接板设置于所述收容槽内,且所述电路连接板的端面抵接于所述台阶面,至少部分所述插接端子设置于所述贯穿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插口远离所述过孔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电源接头的端面能够抵接于所述限位部的内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部为呈环形设置在所述插口的内壁的凸沿;或,所述限位部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插口的周向间隔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锁固件还包括凸耳,所述凸耳与所述锁固件本体连接,所述凸耳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壁连接的连接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人机,以延长电源接头和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人机,包括上述的电路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电源接头设置于缓冲件的插口和过孔,当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插接时,由于缓冲件具有弹性,并能够与锁固件或安装壁抵接,从而缓冲件可以发生变形,进而可以使电源接头发生浮动并得到缓冲,避免了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的刚性连接,延长电源接头和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路连接结构使得电源接头通过缓冲件与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连接,缓冲件通过锁固件与安装壁连接,从而实现电源接头和缓冲件的固定,以及电源接头与供电机构的电路连接端子的稳定插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人机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与电路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框架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框架与电路连接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框架与电路连接结构连接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框架与电路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12是图1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件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缓冲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锁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无人机;101、天线模块;102、飞控模块;103、电路主板;104、通信模块;105、供电机构;
10、机身;
11、第一框架;111、侧板;112、第一安装板;1120、安装腔;1121、连接柱;113、第二安装板;114、固定部;115、安装架;1151、安装部;1152、连接梁;
12、第二框架;121、第一安装凸耳;
13、第三框架;130、容纳腔;131、底壁;132、顶壁;133、安装壁;1331、过孔;134、侧壁;1341、第二安装凸耳;
15、导热板;16、风扇;
17、外壳;171、上壳体;1711、顶壁;1712、上壳体侧板;1713、第一导向凸起;172、下壳体;1721、下壳体底板;1722、下壳体侧板;1723、第二导向凸起;173、前壳体;
20、机臂;21、主臂;22、支臂;
30、脚架;40、动力组件;
50、电路连接结构;
51、缓冲件;511、插口;5111、收容槽;5112、贯穿孔;
512、收容部;513、配合部;514、凸沿;515、第一缓震凸起;516、第二缓震凸起;
52、锁固件;521、锁固件本体;522、腔体;523、第一挡边;524、第二挡边;525、凸耳;
60、电源接头;61、电路连接板;62、插接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
本实用新型中限定了一些方位词,在未作出相反说明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内”、“外”这些方位词是为了便于理解而采用的,因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该无人机100可以用于地理测绘等作业活动。当然,该无人机100也可以用于航拍摄影、电力巡检、环境监测和灾情巡查等其他领域。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人机100包括机身10、机臂20、脚架30以及动力组件40。本实施方式中,无人机100为四旋翼无人飞行器,因此,动力组件40数量为四个,四个动力组件40通过机臂20的支撑而分布于机身10周围的矩形区域内,且每一个动力组件40位于矩形一个顶点上。
当然,依据不同的需求,动力组件40的数量可以作合适的变化,例如动力组件4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六个等,甚至,动力组件40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相应地,机臂20的数量也可以依据动力组件40的数量而合理设置。
依据无人机100的应用领域的不同,机身10上也可以搭载其他的能够实现特定任务的负载,例如,无人机100用于航拍或测绘时,机身10可以搭载配有增稳云台的拍摄设备;无人机100用于竞技游戏时,机身10可以搭载游戏设备等。
参阅图1,机臂20可转动地连接于机身10的侧部。机臂20用于支撑动力组件40并使动力组件40以预定样式分布于机身10周围。由于机臂20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机身10的侧部,因此,机臂20能够相对于机身10调整不同的位置、状态。
参阅图1,机臂20包括主臂21以及与主臂21相连的支臂22。主臂2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机身10上,另一端与支臂22相连。本实施方式中,主臂21与支臂22大致连接呈“T”形。
参阅图2,机身10为无人机100的承载件,机身10上或者内部可以设置有电气安装部,电气安装部可以安装及承载天线模块101、飞控模块102、电路主板103、通信模块104以及供电机构105等电子元件,其中,供电机构105可以为电池。参阅图3-图5,本实施方式中,机身10为由支架搭接而成的位于无人机100中部位置的框架,其中,框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框架11、第二框架12以及第三框架13。
参照图6,第一框架11包括两侧板111、第一安装板112、第二安装板113、固定部114以及安装架115。具体而言,两个侧板111相对设置,并限定出用于收容电子元件的收容空间。第一安装板112和第二安装板113分别设置于收容空间的前后位置,其中,第一安装板112连接于两侧板111前端的上端部,且第一安装板112向上凹设有开口向下的安装腔1120;第二安装板113连接于两侧板111后端的下端部。固定部114包括两个,两个固定部114分别沿侧板111下端横向向外延伸,可选地,两固定部114与侧板111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筋。安装架115沿两侧板111后端延伸,且安装架115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安装部1151以及连接于两安装部1151之间的连接梁1152,其中,两安装部1151用于连接机臂20。可选地,两侧板111、第二安装板113、固定部114以及安装架115上还开设有减重槽。
具体地,第一安装板112以及连接梁1152上端面上设置有安装阶槽,天线模块101可以固定于安装阶槽上,使得天线模块101设置于无人机100的最顶端,由此,增加无人机100的通信能力。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112的下端面上还设置有连接柱1121。飞控模块102包括飞控电路板以及IMU,其中,飞控电路板固定于连接柱1121上,IMU收容于安装腔1120内。本实施例中,由于IMU收容于安装腔1120内,且安装腔1120内处于屏蔽状态,无人机100在运行时,飞控模块102的IMU不至于干扰其他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参照图2,电路主板103与天线模块101相对设置,并固定于第二安装板113下方。由此,电路主板103与天线模块101之间收容空间部分形成为散热空间。进一步地,电路主板103与第二安装板113之间还设置有导热硅脂垫片,电路主板103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二安装板113传导至整个框架。
参照图7,第二框架12形成为平板状,第二框架12适于固定于第一框架11下方并与固定部114连接。第二框架12一侧边的两侧向后延伸有用于固定第三框架13的第一安装凸耳121。通信模块104固定于第二框架12上,且位于电路主板103下方。
参照图2,可选地,通信模块104下方还固定有导热板15,导热板15与通信模块104贴合且导热板15与通信模块104之间还导热硅脂垫片,导热板15上设置有散热风扇16,这样,导热板15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传导至导热板15,然后经风扇16传导至外部环境。
参照图8,第三框架13包括底壁131、顶壁132、安装壁133以及两侧壁134。底壁131和顶壁132相对设置,两侧壁134相对设置,并分别连接于底壁131和顶壁132的左右两侧边处,底壁131和顶壁132、安装壁133以及侧壁134共同限定出容纳腔130,容纳腔130可以用于容纳供电机构105。底壁131和顶壁132分别延伸有第二安装凸耳1341。安装时,第三框架13的部分结构配合于两固定部114之间的空间内,两第二安装凸耳1341分别连接于固定部114的后端壁和第一安装凸耳121上,以将第三框架13固定于第一框架11和第二框架12上。优选地,第三框架13的底壁131上还固定有视觉避障模块,以用于无人机的避障。
优选地,第三框架13的安装壁133上开设有与容纳腔130相连通的过孔1331,两侧壁134上也设置有开孔,供电机构105的壳体的壁上也开设有与侧壁134开孔相对应的散热孔。
参照图9-图14,优选地,电路主板103连接有电源接头60,电源接头60与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通过电路连接结构50实现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路连接结构50与安装壁133连接,以限制其运动,保证电源接头60与供电机构105连接的稳定性。
电路连接结构50包括缓冲件51和锁固件52,缓冲件51具有弹性,缓冲件51开设有插口511,电源接头60通过过孔1331与供电机构105电连接。缓冲件51通过锁固件52与安装壁133连接,插拔供电机构105和电源接头60,缓冲件51与锁固件52或安装壁133抵接。可以理解的是,过孔1331还可以开设于第一框架11或第二框架12,以及还可以开设于第三框架13的其他位置,只要能够便于供电机构105与电源接头60插接即可。
电源接头60设置于插口511和过孔1331,当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插接时,由于缓冲件51具有弹性,并与锁固件52或安装壁133抵接,从而缓冲件51可以发生变形,进而可以使电源接头60发生浮动并得到缓冲,避免了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的刚性连接,延长电源接头60和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路连接结构使得电源接头60通过缓冲件51与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连接,缓冲件51通过锁固件52与安装壁133连接,从而实现电源接头60和缓冲件51的固定,以及实现电源接头60与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的稳定插接。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电路连接结构50不仅可以用于无人机100中,还可以用于充电器、无人车等带供电机构105且需要对供电机构105与电源接头60进行快拆的设备中。
本实施例中的电源接头60在缓冲件51注塑成型时,放置到注塑模具中,从而设置在缓冲件51的插口511中,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缓冲件51成型后插入到插口511中。
参照图11-图12,电源接头60包括电路连接板61和插接端子62,电路连接板61与插接端子62连接。参照图12-图13,插口511为阶梯结构,包括相连通的收容槽5111和贯穿孔5112,收容槽5111和贯穿孔5112之间形成台阶面,电路连接板61设置于收容槽5111内,且电路连接板61的端面抵接于台阶面,至少部分插接端子62设置于贯穿孔5112内,贯穿孔5112与容纳腔130连通。当拔下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时,电路连接板61可以抵接到台阶面上,从而可以防止电路连接板61脱离插口511。
参照图12-图14,当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插接时,为避免电源接头60脱离插口511,插口511远离过孔133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电源接头60的端面能够抵接于限位部的内端面。限位部为环形设置在插口511的端部的内壁的凸沿514,电源接头60的电路连接板61的端面能够抵接于凸沿514的内端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限位部可以有多个,多个限位部沿插口511的周向间隔设置,如限位部为挡块或限位柱。
参照图12和图15,为提高缓冲件51的缓冲效果,缓冲件51包括收容部512和第一缓震凸起515,收容部512上开设有插口511。第一缓震凸起515设置于收容部512靠近安装壁133的一侧面,第一缓震凸起515与安装壁133或锁固件52抵接。更进一步地,收容槽5111开设在收容部512。第一缓震凸起515可以使收容部512与安装壁133或锁固件52之间形成缓冲空间,从而提高缓冲效果。如图15所示,第一缓震凸起515为长条形结构,收容部512的一侧面设置有两个第一缓震凸起515,两个第一缓震凸起515分别位于插口511的两侧,两个第一缓震凸起515优选对称设置。
优选地,在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不进行插拔时,第一缓震凸起515与安装壁133或锁固件52抵接,从而可以防止缓冲件51发生移动,当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拔出电源接头60时,第一缓震凸起515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
参照图16,优选地,锁固件52包括锁固件本体521,至少部分缓冲件51设置于锁固件本体521内,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收容部512设置于锁固件本体521内。锁固件本体521可以提高缓冲件51的稳定性,以及提高缓冲件51的缓冲效果。
参照图14和图15,优选地,沿缓冲件51的周向设置有第二缓震凸起516,第二缓震凸起516与锁固件本体521抵接。在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不进行插拔时,第二缓震凸起516与锁固件本体521抵接,从而可以防止缓冲件51发生移动;当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进行插拔时,第二缓震凸起516被压缩,起到缓冲作用。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51的收容部512容置在锁固件本体521内,因此,第二缓震凸起516优选沿收容部512的周向设置。第二缓震凸起516可以使收容部512与锁固件本体521之间形成缓冲空间,提高缓冲效果。
优选地,第二缓震凸起516为波浪形或锯齿形。第二缓震凸起516较好地与锁固件本体521抵接防止缓冲件51移动,又可以被有效地压缩,具有较好地缓冲效果。
如图15所示,缓冲件51还包括配合部513,收容部512的插口511延伸至配合部513并贯穿配合部513。配合部513设置于收容部512靠近安装壁133的一侧面,配合部513插设于过孔1331。缓冲件51的收容部512套设在锁固件本体521内,配合部513插设在过孔1331中,从而提高缓冲件51的稳定性,防止缓冲件51发生倾斜。在本实施例中,缓冲件51可以由橡胶或硅胶支撑,缓冲件51优选一体成型。
如图12和图16所示,锁固件本体521开设有用于容纳缓冲件51的腔体522,锁固件本体521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允许电源接头60穿入和穿出腔体522的第一开口。腔体522远离安装壁133的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挡边523,另一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二挡边524。此时,缓冲件51通过腔体522的内壁、第一挡边523和第二挡边524限位,缓冲件51的第一缓震凸起515与第二挡边524抵接,缓冲件51的第二缓震凸起516与腔体522的内壁抵接。
为了提高缓冲件51的缓冲效果,收容部512靠近第一挡边523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缓震凸起(图中未示出),第三缓震凸起与第一挡边523抵接,从而在收容部512与第一挡边523之间形成压缩空间。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与电源接头60进行插接时,第三缓震凸起被压缩,起到减震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挡边523和第二挡边524为绕腔体522的端部设置的板,其具有与腔体522连通的开口,从而可以使电路主板103的连接线穿过第一挡边523与电源接头60连接,以及使电源接头60穿过第二挡边524与供电机构105的电路连接端子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缓冲件51还可以不设置第二挡边524,而只设置第一挡边523,第一缓震凸起515与安装壁133抵接,此时,缓冲件51通过U型的腔体522、第一挡边523和安装壁133限位,缓冲件51的第一缓震凸起515与安装壁133抵接,缓冲件51的第二缓震凸起516与腔体522的内壁抵接。
为了便于安装缓冲件51,锁固件本体521还开设有用于使缓冲件51插入腔体522的第二开口。
为了防止缓冲件51从腔体522的第二开口滑脱,电路连接结构50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锁固件52的防脱件,防脱件设置于腔体522的第二开口。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框架12为上述的防脱件,其能够限制缓冲件51从第二开口滑脱。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防脱件还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于锁固件本体521的挡板,将收容部512插入腔体522内后,将挡板滑脱。
为了便于将锁固件52与安装壁133连接,锁固件52还包括凸耳525,凸耳525与锁固件本体521连接,凸耳525上设置有用于与安装壁133连接的连接孔。安装壁133上设置有凸柱,凸柱开设有螺纹孔,螺钉等连接件穿过连接孔和螺纹孔将锁固件52连接于安装壁133上。优选地,收容部512的上端和两侧分别设置一个凸耳525,三个凸耳525位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从而提高锁固件52与安装壁133连接的稳定性。
参照图1并结合图17-图19,机身10外也可以设置有外壳17,外壳17能够保护机身10或者其内部设置的电子元件。此外,外壳17的形状设计也以能够减小飞行时的空气阻力为佳,例如,外壳17可以为流线形、圆形、椭圆形等。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7包括上壳体171,下壳体172、前壳体173以及后壳体。
参照图17,上壳体171形成为横截面呈“C”型的壳体状,且上壳体171包括顶壁1711和连接于顶壁1711两侧的上壳体侧板1712。顶壁1711内侧设有两个第一导向凸起1713。
参照图18,下壳体172包括下壳体底板1721和连接于下壳体底板1721两侧的下壳体侧板1722。下壳体底板1721形成为阶梯形,下壳体底板1721的内侧后端凹设有容置槽,容置槽的底壁上也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凸起1723,下壳体底板1721的内侧中部开设有散热孔,下壳体底板1721的内侧前端开设有通孔。两下壳体侧板1722上开设有进气孔。
参照图19,前壳体173固定于机身10前端。后壳体固定于第三框架13的容纳腔130开口端,且后壳体两侧也开设有进气口。
安装时,上壳体171盖设于框架的上方,下壳体172盖设于框架的下方,其中,第三框架13的底壁131上的视觉避障模块收容于下壳体底板1721的内侧容置槽内,下壳体172的下壳体底板1721的散热孔与风扇16相对。上壳体171和下壳体172通过紧固件连接于固定部114上。
进一步地,第三框架13的底壁131和顶壁132上分别开设有两个插孔,两个第二导向凸起1723和两个第一导向凸起1713分别穿入有对应的插孔内,并凸设于容纳腔130的内壁,以为供电机构105进行安装导向,供电机构105壳体上设置有安装导槽,第一导向凸起1713和第二导向凸起1723能够在安装导槽内滑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与框架连接,所述框架用于容纳供电机构(105),所述框架的安装壁(133)上开设有过孔(1331);
所述电路连接结构包括:
缓冲件(51),具有弹性,所述缓冲件(51)开设有插口(511),电源接头(60)设置于所述插口(511)内,所述电源接头(60)通过所述过孔(1331)与所述供电机构(105)电连接;
锁固件(52),所述缓冲件(51)通过所述锁固件(52)与所述安装壁(133)连接,所述缓冲件(51)能够与所述锁固件(52)或所述安装壁(133)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1)包括收容部(512)和第一缓震凸起(515),所述第一缓震凸起(515)设置于所述收容部(512)靠近所述安装壁(133)的一侧面,所述第一缓震凸起(515)与所述安装壁(133)或所述锁固件(52)抵接,所述收容部(512)上开设有所述插口(5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1)还包括配合部(513),所述配合部(513)设置于所述收容部(512)靠近所述安装壁(133)的一侧面,所述配合部(513)插设于所述过孔(1331),所述收容部(512)的所述插口(511)延伸至所述配合部(513)并贯穿所述配合部(5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52)包括锁固件本体(521),至少部分所述缓冲件(51)设置于所述锁固件本体(52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本体(521)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缓冲件(51)的腔体(522),所述锁固件本体(521)的相对两侧均开设有允许所述电源接头(60)穿入和穿出所述腔体(522)的第一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缓冲件(51)的周向设置有第二缓震凸起(516),所述第二缓震凸起(516)与所述腔体(522)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震凸起(516)为波浪形或锯齿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522)远离所述安装壁(133)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一挡边(523),所述第一挡边(523)用于止挡所述缓冲件(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51)靠近所述第一挡边(523)的一侧面设置有第三缓震凸起,所述第三缓震凸起与所述第一挡边(523)抵接。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522)靠近所述安装壁(133)的所述第一开口设置有第二挡边(524),所述缓冲件(51)与所述第二挡边(524)抵接。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本体(521)还开设有用于使所述缓冲件(51)插入所述腔体(522)的第二开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连接结构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锁固件(52)的防脱件,所述防脱件用于止挡所述缓冲件(51)由所述第二开口滑脱。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头(60)包括相连接的电路连接板(61)和插接端子(62);
所述插口(511)包括相连通的收容槽(5111)和贯穿孔(5112),所述收容槽(5111)和所述贯穿孔(5112)之间形成台阶面,所述电路连接板(61)设置于所述收容槽(5111)内,且所述电路连接板(61)的端面抵接于所述台阶面,至少部分所述插接端子(62)设置于所述贯穿孔(5112)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口(511)远离所述过孔(1331)的一端设置有限位部,所述电源接头(60)的端面能够抵接于所述限位部的内端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为呈环形设置在所述插口(511)的内壁的凸沿(514);或,
所述限位部有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沿所述插口的周向间隔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固件(52)还包括凸耳(525),所述凸耳(525)与所述锁固件本体(521)连接,所述凸耳(525)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安装壁(133)连接的连接孔。
17.一种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路连接结构。
CN202020577813.8U 2020-04-17 2020-04-17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Active CN2117897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7813.8U CN211789795U (zh) 2020-04-17 2020-04-17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577813.8U CN211789795U (zh) 2020-04-17 2020-04-17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89795U true CN211789795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58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577813.8U Active CN211789795U (zh) 2020-04-17 2020-04-17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897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094342A (en) Disk drive jacket
KR101807368B1 (ko) 원터치 방식의 배터리 팩이 구비된 드론
CN111356639A (zh) 无人机和电池
US7997931B2 (en) Water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system
CN211789795U (zh)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WO2022213862A1 (zh) 无人机遥控器及无人机组件
CN220544335U (zh) 一种加固型type-c插头连接器
US7333325B2 (en) Battery for dockable electronic device
CN214608062U (zh) 机臂及无人机
CN111403957A (zh) 电路连接结构及无人机
CN105979130B (zh) 云台结构和摄像模组
CN210133275U (zh) 无人机机身及无人机
WO2022213861A1 (zh) 无人机遥控器及无人机组件
CN214372441U (zh) 测绘仪和无人设备
CN212870171U (zh) 一种盒体结构、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10707915U (zh) 无人机的机壳和无人机
CN210485213U (zh) 手柄、手柄电池及手持云台
CN117678104A (zh) 一种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9056606U (zh) 一种无人机任务载荷
CN109194863B (zh) 摄像头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US20170059134A1 (en) Illumination apparatus
CN211391737U (zh) 无人机地面站装置
CN211557829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通信控制盒及其云台
CN112136164B (zh) 支架结构及可移动平台
CN214356738U (zh) 减震安装组件、测绘仪和农业植保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Jif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000 Block C, 115 Gaopu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