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78710U - 一种减震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减震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78710U
CN211778710U CN202020205102.8U CN202020205102U CN211778710U CN 211778710 U CN211778710 U CN 211778710U CN 202020205102 U CN202020205102 U CN 202020205102U CN 211778710 U CN211778710 U CN 2117787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iston
piston rod
valve body
oil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51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Zhongheng Suspension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Zhongheng Suspension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Zhongheng Suspension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Zhongheng Suspension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2051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787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787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787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涉及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气缸、复合油缸、活塞杆、溢流阀活塞和浮动活塞,气缸同轴套设在复合油缸一端,气缸内腔中轴线上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沿复合油缸中轴线伸入复合油缸的内腔,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溢流阀活塞,复合油缸内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与溢流阀活塞均和复合油缸的内壁相抵。其使用时,通过压缩气缸内和复合油缸内的惰性气体来吸收能量,同时利用溢流阀活塞在复合油缸内移动来消减油缸内流体的机械能,由此吸收冲击载荷,从而大大提高减震器的使用性能。本实用新型,坚固耐用,结构紧凑,通过双缸体复合减震的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减震器的阻尼不够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减震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震器。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减震器大多通过液压、气压和弹簧杆结构的方式来达到为车体的减震的目的,而对于山地车而言,由于骑手们经常需要在野外颠簸的道路上骑行,因此对配备在山地车上的减震器的安全性、耐用性和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配备在山地车上的减震器五花八门,但在整体构造上,均为单缸结构,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明显不够,而在减震机理上,单纯采用气体压缩的方式进行减震,面对野外颠簸的路况,也不能使减震器产生足够的阻尼力来衰减山地车在震动中的产生的能量,因此也起不到明显的缓冲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减震器,通过双缸体复合减震的方式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减震器的阻尼不够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包括气缸、复合油缸、活塞杆、溢流阀活塞和浮动活塞,气缸同轴套设在复合油缸一端,气缸内腔中轴线上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一端与气缸固定连接,活塞杆的另一端沿复合油缸中轴线伸入复合油缸的内腔,活塞杆的另一端设有溢流阀活塞,复合油缸内设有浮动活塞,浮动活塞与溢流阀活塞均和复合油缸的内壁相抵。
进一步的,复合油缸包括密封导向端盖、油缸筒、单向充气阀、储油区和储气区,气缸内滑动套设在油缸筒上,油缸筒前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导向端盖,油缸筒后端设置有单向充气阀,单向充气阀与储气区连通,储气区与储油区均设置在油缸筒的内腔,且储气区与储油区之间设置有浮动活塞。
进一步的,浮动活塞包括浮塞导向套、密封套和空心活塞,空心活塞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浮塞导向套和密封套,密封套与油缸筒的内壁相抵,浮塞导向套与油缸筒的内壁接触。
进一步的,密封导向端盖包括端盖、密封圈和活塞杆导向套,油缸筒的前端开口处与端盖螺接,端盖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导向套,活塞杆导向套和端盖滑动套设在活塞杆上,活塞杆与端盖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密封圈,端盖与油缸筒的连接处设置有另一个密封圈。
进一步的,溢流阀活塞包括阀体、胶垫和阀体导向套,活塞杆的一端套设有阀体,阀体位于储油区,且阀体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阀体导向套,阀体导向套与油缸筒内壁接触,阀体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一个胶垫,胶垫与活塞杆相抵。
进一步的,活塞杆包括螺柱、连杆、固定卡盘和压紧螺母,螺柱固定在连杆的一端,连杆通过螺柱固定在气缸的中轴线上,连杆的另一端依次套设有固定卡盘、阀体和压紧螺母,阀体的上端通过胶垫与压紧螺母相抵,阀体的下端通过胶垫与卡盘相抵。
进一步的,气缸包括上连接件、充气逆止阀、气缸筒和密封环,螺柱与上连接件螺接固定,上连接件设置有充气逆止阀,充气逆止阀与气缸筒的内腔连通,气缸筒的一端与上连接件螺接固定,气缸筒的另一端滑动插设有复合油缸,复合油缸与气缸筒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减震器采用双缸结构,气缸内滑动插设复合油缸,复合油缸内插设活塞杆,同时复合油缸内还设置有储气区,相对于目前市场上普遍配备在山地车上的单缸结构减震器,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双缸结构,分隔处多个缓冲区,可以有效吸收掉更多的能量,继而产生更多的阻尼,从而提高骑行山地车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的活塞杆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的复合油缸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减震器的气缸剖视图;
图中:1气缸;11连接件;12充气逆止阀;13气缸筒;14密封环;2复合油缸;21密封导向端盖;211端盖;212密封圈;213活塞杆导向套;22油缸筒;23单向充气阀;24储油区;25储气区;3活塞杆;31螺柱;32连杆; 33固定卡盘;34压紧螺母;4溢流阀活塞;41阀体;42胶垫;43阀体导向套; 5浮动活塞;51浮塞导向套;52密封套;53空心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震器,包括气缸1、复合油缸2、活塞杆3、溢流阀活塞4和浮动活塞5,所述气缸1同轴套设在所述复合油缸2一端,复合油缸2可以在气缸1内伸缩移动,所述气缸1内腔中轴线上设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与所述气缸1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3的另一端沿所述复合油缸2中轴线伸入所述复合油缸2的内腔,所述活塞杆3的另一端设有溢流阀活塞4,当减震器受到冲击时,复合油缸2在气缸1内伸缩移动,使得复合油缸2内的油液经过溢流阀活塞4,从而衰减掉一部分冲击载荷,继而起到减震的目的。所述复合油缸2内设有浮动活塞5,所述浮动活塞5与溢流阀活塞 4均和复合油缸2的内壁相抵,所述浮动活塞5起到分隔复合油缸2内的气体和油液作用,避免储气区25内的惰性气体进入到储油区24内,导致减震器的阻尼降低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所述气缸1通体采用金属结构,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具有坚固耐用,变形量小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复合油缸2包括密封导向端盖21、油缸筒22、单向充气阀23、储油区24和储气区25,所述气缸1滑动套设在油缸筒22上,由于油缸筒22内密封贮存有大量的惰性气体,油缸筒 22在气缸1内受到惰性气体的挤压,并形成一定的阻尼,从而起到减轻震动,衰减能量的作用。所述油缸筒22前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导向端盖21,油缸筒22 通过密封导向端盖21,起到密封油缸筒22防止油液外泄的作用,同时由于活塞杆3固定设置在气缸1上,利用密封导向端盖21套设在活塞杆3上,还可以起到为油缸筒22导向的作用。所述油缸筒22后端设置有单向充气阀23,所述单向充气阀23与储气区25连通,通过单向充气阀23向储气区25内充入惰性气体,从而防止惰性气体外泄,降低减震性能。所述储气区25与储油区 24均设置在油缸筒22的内腔,且所述储气区25与所述储油区24之间设置有浮动活塞5。浮动活塞5具有密封功能,可以起到隔离油液和气体的作用,从而避免油缸筒22使用性能下降。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浮动活塞5包括浮塞导向套 51、密封套52和空心活塞53,所述空心活塞53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浮塞导向套51和密封套52,所述密封套52与油缸筒22的内壁相抵,当空心活塞53 移动时,密封套52发生形变,从而避免储气区25与储油区24之间连通,从而造成泄露的问题。所述浮塞导向套51与油缸筒22的内壁接触,浮塞导向套51起到为空心活塞53导向的作用,同时浮动活塞5移动时,浮塞导向套51与油缸筒22的内壁之间摩擦,可以有效避免空心活塞53磨损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密封导向端盖21包括端盖 211、密封圈212和活塞杆导向套213,所述油缸筒22的前端开口处与端盖211 螺接,从而有利于减震器的装配和检修。所述端盖211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导向套213,所述活塞杆导向套213和端盖211滑动套设在活塞杆3上,由此防止端盖211受到磨损,同时起到为活塞杆3导向的作用,所述活塞杆3与端盖2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密封圈212,所述端盖211与油缸筒22的连接处设置有另一个密封圈212,通过设置密封圈212能够防止油缸筒22内的油液从端盖211出渗出,继而造成环境污染,缓冲性能下降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溢流阀活塞4包括阀体41、胶垫42和阀体导向套43,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套设有阀体41,所述阀体41 位于储油区24,且所述阀体41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阀体导向套43,当减震器受到冲击力被压缩时,阀体41在储油区24内移动,储油区24内的油液流经阀体41,同时由于油液本身具有一定粘性,使得阀体41的动能被流体的静压能抵消,由此达到提高减震器阻尼性能的作用。所述阀体导向套43与油缸筒 22内壁接触,由此起到保护阀体,防止阀体磨损的作用。所述阀体4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一个胶垫42,所述胶垫42与活塞杆3相抵。由于阀体41需要通过螺母固定到活塞杆3上,设置胶垫42主要起到保护阀体41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塞杆3包括螺柱31、连杆32、固定卡盘33和压紧螺母34,所述螺柱31固定在连杆32的一端,且螺柱31与连杆32一体连接,所述连杆32通过螺柱31固定在气缸1的中轴线上,由此使得连杆32能够配合气缸1外壁,为油缸筒22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连杆32的另一端依次套设有固定卡盘33、阀体41和压紧螺母34,所述阀体41 的上端通过胶垫42与压紧螺母34相抵,所述阀体41的下端通过胶垫42与卡盘33相抵,由此达到固定阀体41,防止阀体41脱落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气缸1包括上连接件11、充气逆止阀12、气缸筒13和密封环14,所述螺柱31与上连接件11螺接固定,所述上连接件11设置有充气逆止阀12,所述充气逆止阀12与气缸筒13的内腔连通,以便于向气缸筒13内充气,同时防止气体泄漏。所述气缸筒13的一端与上连接件11螺接固定,同时在上连接件11与气缸筒13的连接处还安装有密封件,以防气体泄漏。所述气缸筒13的另一端滑动插设有复合油缸2,所述复合油缸2与气缸筒13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环14,以防止惰性气体泄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如下:
减震器采用双缸结构,气缸1内滑动插设复合油缸2,复合油缸2内插设活塞杆3,同时复合油缸2内还设置有储气区25,当山地车在颠簸道路上行驶时,由地面产生的冲击载荷传导到减震器上,使得减震器瞬间被压缩,此时气缸1内和复合油缸2内的气体被压缩,从而吸收一部分冲击载荷,同时活塞杆 3支撑溢流阀活塞4在储油区24内移动,使得一部分载荷被储油区24内的流体吸收,同时储油区24内的流体冲击浮动活塞5,使得储油区24形成出现真空区,并进一步吸收冲击载荷,综上所述,相对于目前市场上普遍配备在山地车上单缸结构的减震器,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双缸结构,可以分隔出多个缓冲区,从而有效的吸收掉更多的能量,继而使减震器产生更多的阻尼,提高骑行山地车的舒适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7)

1.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1)、复合油缸(2)、活塞杆(3)、溢流阀活塞(4)和浮动活塞(5),所述气缸(1)同轴套设在所述复合油缸(2)一端,所述气缸(1)内腔中轴线上设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与所述气缸(1)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3)的另一端沿所述复合油缸(2)中轴线伸入所述复合油缸(2)的内腔,所述活塞杆(3)的另一端设有溢流阀活塞(4),所述复合油缸(2)内设有浮动活塞(5),所述浮动活塞(5)与溢流阀活塞(4)均和复合油缸(2)的内壁相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油缸(2)包括密封导向端盖(21)、油缸筒(22)、单向充气阀(23)、储油区(24)和储气区(25),所述气缸(1)内滑动套设在油缸筒(22)上,所述油缸筒(22)前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导向端盖(21),所述油缸筒(22)后端设置有单向充气阀(23),所述单向充气阀(23)与储气区(25)连通,所述储气区(25)与储油区(24)均设置在油缸筒(22)的内腔,且所述储气区(25)与所述储油区(24)之间设置有浮动活塞(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活塞(5)包括浮塞导向套(51)、密封套(52)和空心活塞(53),所述空心活塞(53)的外壁固定设置有浮塞导向套(51)和密封套(52),所述密封套(52)与油缸筒(22)的内壁相抵,所述浮塞导向套(51)与油缸筒(22)的内壁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导向端盖(21)包括端盖(211)、密封圈(212)和活塞杆导向套(213),所述油缸筒(22)的前端开口处与端盖(211)螺接,所述端盖(211)底部固定设置有活塞杆导向套(213),所述活塞杆导向套(213)和端盖(211)滑动套设在活塞杆(3)上,所述活塞杆(3)与端盖(211)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密封圈(212),所述端盖(211)与油缸筒(22)的连接处设置有另一个密封圈(2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活塞(4)包括阀体(41)、胶垫(42)和阀体导向套(43),所述活塞杆(3)的一端套设有阀体(41),所述阀体(41)位于储油区(24),且所述阀体(41)外侧壁上固定套设有阀体导向套(43),所述阀体导向套(43)与油缸筒(22)内壁接触,所述阀体(41)的上端和下端均设置有一个胶垫(42),所述胶垫(42)与活塞杆(3)相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3)包括螺柱(31)、连杆(32)、固定卡盘(33)和压紧螺母(34),所述螺柱(31)固定在连杆(32)的一端,所述连杆(32)通过螺柱(31)固定在气缸(1)的中轴线上,所述连杆(32)的另一端依次套设有固定卡盘(33)、阀体(41)和压紧螺母(34),所述阀体(41)的上端通过胶垫(42)与压紧螺母(34)相抵,所述阀体(41)的下端通过胶垫(42)与卡盘(33)相抵。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包括上连接件(11)、充气逆止阀(12)、气缸筒(13)和密封环(14),所述螺柱(31)与上连接件(11)螺接固定,所述上连接件(11)上设置有充气逆止阀(12),所述充气逆止阀(12)与气缸筒(13)的内腔连通,所述气缸筒(13)的一端与上连接件(11)螺接固定,所述气缸筒(13)的另一端滑动插设有复合油缸(2),所述复合油缸(2)与气缸筒(13)的接触位置设置有密封环(14)。
CN202020205102.8U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减震器 Active CN2117787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5102.8U CN211778710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减震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5102.8U CN211778710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减震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78710U true CN211778710U (zh) 2020-10-27

Family

ID=729103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5102.8U Active CN211778710U (zh) 2020-02-25 2020-02-25 一种减震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787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401800B2 (en) Gas spring suspension system
CN109058353B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总成
CN108644287B (zh) 一种具有高性能的直筒式前减震器
US5682966A (en) Rear shock absorber for bicycles
CN211778710U (zh) 一种减震器
CN213323512U (zh) 一种高强度自行车前叉减震伸缩柱
CN212250942U (zh) 一种减振器
CN212717760U (zh) 一种用于汽车气囊的减震器
CN110206843A (zh) 一种双缸筒双气室油气弹簧
CN209176843U (zh) 简易款电动自行车用前叉结构
CN210623457U (zh) 一种组合式摩托车减震器
CN212377184U (zh) 一种铝合金双调节充气式倒置前减震器
CN204647127U (zh) 组合式弹簧阻尼器
CN112211944A (zh) 一种支柱式抗侧倾减震器总成
CN105626761A (zh) 一种高效汽车气囊减震器
CN219821660U (zh) 一种铝筒组合正立式电动越野自行车前减震器
CN215059115U (zh) 一种高级旅游车用减震器
CN212332863U (zh) 用于电动车的减震机构
JPH0227227Y2 (zh)
CN217481843U (zh) 一种新型三轮汽车减震器
CN220015916U (zh) 一种储油缸
CN212337999U (zh) 机车用多级油压减震器
CN213442919U (zh) 全气压式避震前叉
CN220435304U (zh) 一种减震器、前叉及自行车
CN212616065U (zh) 一种减震效果好的汽车减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