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50498U - 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50498U CN211750498U CN201922074679.XU CN201922074679U CN211750498U CN 211750498 U CN211750498 U CN 211750498U CN 201922074679 U CN201922074679 U CN 201922074679U CN 211750498 U CN211750498 U CN 2117504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astic
- pants
- disposable diaper
- portions
- right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一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1)包括带部分(21、22)。带部分(21、22)包括多层部(30),并且多层部(30)包括第一非弹性片材(213、223),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弹性膜(31)和第二非弹性片材(214、224),它们从带部分(21、22)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依次层叠。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在左右方向上伸缩。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含有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多层部(30)具有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40)。在接合部(40)中,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的同时,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接合至第一非弹性片材(213、223)。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PTL1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尿布,其中在前侧身体部分和后侧身体部分(带部分)中的皮肤侧片材和非皮肤侧片材之间设置有弹性非织造织物,这些片材在多个分散的接合部处接合。在这种一次性尿布中,当弹性非织造织物在横向方向上收缩时,皮肤侧片材向皮肤侧突出,非皮肤侧片材向非皮肤侧突出,并且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焊接部之间形成有褶皱(突出部)。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的纤维在厚度方向上膨胀并用作支撑褶皱的垫。因此,褶皱不容易被压下。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PTL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O.2018-000478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利用PTL1中公开的尿布,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的纤维可以根据突出部以各种方式膨胀,例如朝向皮肤侧或非皮肤侧不均匀地膨胀并且向皮肤侧和非皮肤侧基本上均匀地膨胀。褶皱的尺寸和缓冲能力的变化使穿戴者的皮肤处的质感不均匀,并降低了尿布的舒适贴合感。
鉴于如上所述的常规问题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并且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在于减小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的变化,突出部向短裤形一次性尿布的带部分的厚度方向一侧突出。
【问题的解决方案】
用于实现上述方面的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方面为一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并且
该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包括:
带部分;和
吸收性主体,
带部分包括多层部,
多层部包括第一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弹性膜和第二非弹性片材,第一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弹性膜和第二非弹性片材从带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依次层叠,
弹性非织造织物和弹性膜在左右方向上伸缩,
弹性非织造织物包含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
多层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
在接合部中,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非织造织物的同时,将弹性非织造织物接合至第一非弹性片材。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本说明书的描述,除上述以外的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将变得清楚。
【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减小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的变化,该突出部向短裤形一次性尿布的带部分的厚度方向一侧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短裤形一次性尿布1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是处于展开和伸展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4A是多层部3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B是未设置部50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5是接合部40至43的说明图。
图6A至图6C是根据修改示例的多层部30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7A至图7C是示出了尿布1被穿上的状态的概念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的说明和附图,至少以下内容将变得清楚。
一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
该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包括:
带部分;和
吸收性主体,
带部分包括多层部,
多层部包括第一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弹性膜和第二非弹性片材,第一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弹性膜和第二非弹性片材从带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依次层叠,
弹性非织造织物和弹性膜在左右方向上伸缩,
弹性非织造织物包含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
多层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
在接合部中,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非织造织物的同时,将弹性非织造织物接合至第一非弹性片材。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当弹性非织造织物在厚度方向上收缩和膨胀时,弹性膜将弹性非织造织物的膨胀限制到第二不可伸展的片材侧。因此,第一不可伸展的片材的突出部中的空间被基本相等量的纤维填充。因此,可以减小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的变化,突出部向厚度方向一侧突出,并且可以改善带部分的舒适贴合感。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多层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并且
在第二接合部中,
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非织造织物和弹性膜的同时,将弹性非织造织物和弹性膜彼此接合。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弹性非织造织物更可能在厚度方向上在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二接合部之间膨胀,这可以增加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多层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第三接合部,并且
在第三接合部中,
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膜的同时,将弹性膜接合至第二非弹性片材。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第二不可伸展的片材聚集在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第三接合部之间,并且这使得可以给用户带部分柔软的视觉印象。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接合部的位置,第二接合部的位置和第三接合部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准。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弹性非织造织物更可能在厚度方向上在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合部之间膨胀,并且这可以增加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接合部,第二接合部和第三接合部通过焊接接合,并且
第一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弹性膜和第二非弹性片材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聚丙烯树脂。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可以容易地对准接合部的位置。此外,可以提高接合部处的焊接强度,并且更可能维持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在多层部中,多个接合部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布置。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带部分更可能在上下方向上变形,并且带部分更可能贴合在穿戴者的下腹和臀部的曲线上,从而使得能够改善带部分的舒适贴合感。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合部的间隔是恒定的,并且
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合部的间隔是恒定的。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可以进一步使向厚度方向上的一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是更靠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的突出部直接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这使穿戴者更有可能感到带部分舒适贴合。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是不更靠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的突出部直接与穿戴者的衣服接触。因此,可以抑制衣服与带部分之间的摩擦状态的变化,并且这可以减少穿着时的不适感。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带部分具有未设置弹性膜的未设置部,
未设置部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第四接合部,并且
在第四接合部中,
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非织造织物的同时,将弹性非织造织物接合到第一非弹性片材和第二非弹性片材。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在未设置部中,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向外释放带部分中的湿空气,并且可以减小带部分中的湿度。另外,即使在未设置部中,也形成填充有弹性非织造织物且具有缓冲能力的突出部。因此,可以改善带部分的舒适贴合感。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带部分包括:
前侧带部分,前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前侧;
后侧带部分,后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后侧;和
一对接合部,一对接合部接合前侧带部分的两个左右方向侧部和后侧带部分的两个左右方向侧部,并且
在带部分的在上下方向上与接合部重叠的部分中,
多层部的面积小于未设置部的面积。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在未设置部中,可以在厚度方向上向外释放带部分中的湿空气,并且可以减小带部分中的湿度。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带部分包括:
前侧带部分,前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前侧;和
后侧带部分,后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后面,并且
多层部具有在上下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环状的多层部,
环状的多层部以横跨前侧带部分和后侧带部分延伸的环状设置。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带部分的多层部部分地与穿戴者的腰部紧密接触。这使得可以在抑制尿布的滑动和掉落的同时禁止给穿戴者过大的压力。另外,在环状的多层部之间,能够使带部分中的湿空气在厚度方向上向外释放,并且能够降低带部分中的湿度。
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中,
在带部分的沿腰部开口延伸的上端部中,
没有设置弹性非织造织物和弹性膜,
多个线状的弹性构件在上下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
利用这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带部分的上端部可以与穿戴者紧密局部接触,从而可以抑制尿布的滑动和掉落。
实施例
下面描述实施例,其中用于成人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是短裤形一次性尿布的例子。然而,不限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可以应用于儿童(婴儿)的一次性尿布,卫生短裤等。
尿布1的基本构造
图1是短裤形一次性尿布1(以下,也称为尿布1)的示意性立体图。图2是处于展开和伸展状态的尿布1的示意性平面图。注意,尿布1的伸展状态是指这样的状态:其中尿布1被伸展以消除皱褶并且被伸展以使得尿布1的构成构件(例如,构成外部本体20 的片材)的长度自己匹配或接近构件的尺寸。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I-I(左右方向上的中心)截取的示意性截面图。
尿布1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如图3所示,尿布1还具有各个构件覆盖的厚度方向。在上下方向上,上侧是靠近穿戴者的躯干的一侧,而下侧是靠近穿戴者的胯部的一侧。在前后方向上,前侧是靠近穿戴者的腹部的一侧,而后侧是靠近穿戴者的背部的一侧。在厚度方向上,皮肤侧是与穿戴者接触的一侧,而非皮肤侧是与其相对的一侧。
尿布1包括吸收性主体10和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非皮肤侧的外部本体20。外部本体 20包括:前侧带部分21(带部分),该前侧带部分21设置在靠近穿戴者的胃的一侧;后侧带部分22(带部分),该后侧带部分22设置在靠近穿戴者的背部的一侧;和胯部部分 23,该胯部部分连接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
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中,外部本体20由3个构件(前侧带部分21,后侧带部分22以及胯部部分23)构成;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前侧带部分21,后侧带部分22和胯部部分23可以由一个连续构件构成。可替代地,可以省略胯部部分23。
在图2所示的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前侧带部分21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一端侧,而后侧带部分22位于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另一端侧。在展开状态的尿布1中,吸收性主体10在其大致纵向中央部被两折;并且,前侧带部分21的两个左右方向侧部通过诸如焊接等与后侧带部分22的两个左右方向侧部接合。因此,形成一对接合部24,并且尿布1 变为图1所示的短裤形状态。即,吸收性主体10的纵向方向沿着尿布1的上下方向延伸,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以环状联接,腰部开口1a形成在该环状的上端,在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形成一对腿部开口1b。
如图3所示,吸收性主体10包括:吸收芯11;位于吸收芯11的皮肤侧的液体可渗透顶部片材12;和位于吸收芯11的非皮肤侧的底部片材13。本实施例的底部片材13具有两层结构,该两层结构包括液体不可渗透片材13a和相对于液体不可渗透片材13a设置在非皮肤侧的液体可渗透片材13b。
例如,吸收芯11是吸收并保持排泄的流体(例如尿液)的构件,并且由液体吸收纤维(例如,混合有超吸收性聚合物(SAP)的纸浆纤维)制成。尽管未示出,但是吸收芯 11的外周表面可以覆盖有液体可渗透片材,例如薄纸或非织造织物。
如图2所示,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分别包括:腰部区域211和221,其是在上下方向上与接合部24重叠的部分;和胯侧区域212和222,其位于腰部区域211和 221的下侧。
胯侧区域212和222具有大致梯形的形状,并且具有随着其往下侧而减小的横向宽度 (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后侧带部分22的胯侧区域222比前侧带部分21的胯侧区域212大,这使得能够覆盖穿戴者的臀部。
如图3所示,前侧带部分21,后侧带部分22和胯部部分23分别包括:皮肤侧片材213,223和231;非皮肤侧片材214、224和232;和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233,其分别位于皮肤侧片材213、223和231与非皮肤侧片材214、224和232之间。
带部分的多层部30
图4A是多层部3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B是未设置部50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是接合部40至43的说明图。图6A至图6C是根据修改示例的多层部30的示意性截面图。
如图3和图4A所示,前侧带部分21(后侧带部分22)包括“多层部30”,其中皮肤侧片材213(223),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弹性膜31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 层叠;在下文中,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也统称为“带部分”。然而,多层部30 的层结构不限于四层结构,并且可以具有五层或更多层的结构。例如,可以层叠另一片材,或者可以将这些四层片材的一部分折回。
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是至少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伸缩的片材。相反,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是基本上不伸缩的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是包含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即,收缩性比弹性纤维低的可伸展纤维)的非织造织物。
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的实例包括由纺粘非织造织物或纺粘-熔喷-纺粘(SMS)非织造织物制成的柔性片材。
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的实例包括如下获得的非织造织物:聚氨酯基弹性体的弹性纤维,其是具有弹性的一种热塑性弹性体,或者聚烯烃基树脂的聚丙烯(PP)的非弹性纤维,其是具有不可伸展性的一种热塑性树脂,经受适当的伸长,例如齿轮伸长。前述伸长可以是在彼此正交的方向上(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的伸长,或者是仅在预定方向(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的伸长。当仅在预定方向上进行伸长时,在预定方向上展现出可伸展性;然而,所有纤维的延伸取向不限于预定方向。因此,在与预定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也展现出可伸展性。
弹性膜31的实例包括具有均匀厚度并且通过熔融弹性体树脂(例如,聚氨酯或苯乙烯)而获得的片状弹性的弹性构件。可替代地,例如,可以使用其中在弹性体层的前表面和后表面的每一个上一体地设置有聚烯烃层的弹性膜。当使用这种弹性膜时,聚烯烃层不具有可伸展性。在这种情况下,膜预先经历伸长,因此可以展现出可伸展性。由于聚烯烃层设置在前表面上,因此有利的是,聚烯烃层和聚烯烃纤维非织造织物更可能彼此焊接。
如图4A和5所示,多层部3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40”。在各接合部40中,在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伸展的同时,接合构成多层部30的四层片材。
在尿布1在左右方向上收缩的状态下,例如,在带部分21和22的腰部开口被伸展之后使带部分21和22绕着穿戴者的腰部贴合,从而使尿布1穿在穿戴者上的状态下,多层部30成为如图4A所示的状态。即,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接合部40之间,聚集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从而形成在厚度方向上向外突出的突出部,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两者均为非弹性的。相反,由于弹性纤维在缠绕(收集)非弹性纤维的同时收缩,因此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在厚度方向上膨胀(鼓出)。
此时,如果在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之间未设置弹性膜31,则所得状态如图4B所示。即,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的纤维向皮肤侧或非皮肤侧的任一侧不均匀地聚集,或者纤维在皮肤侧和非皮肤侧均大致均匀地聚集是可能的。然后,由于突出部,以各种方式使得朝向厚度方向一侧膨胀,这使得穿戴者皮肤的质感不均匀。
相反,在多层部30中,弹性膜31设置在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之间。弹性膜31以平坦形状收缩。因此,弹性膜31限制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 向厚度方向另一侧(在该情况下为非皮肤侧)的膨胀,并且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 的纤维收缩且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皮肤侧)被收集。即,在皮肤侧片材 213(223)的突出部中的空间填充有与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的对应部分的纤维量大致相等的纤维量。因此,如图4A所示,可以使在厚度方向上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大小(体积)均匀。另外,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由其大致等量的纤维支撑。突出部不太可能被压下。这使得可以使突出部的缓冲能力(形状恢复特性)均匀。因此,可以改善穿戴者皮肤的质感。
特别地,当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设置在相对于弹性膜31更靠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在厚度方向上的一侧)时,突出部直接与穿戴者的皮肤接触,突出部中的每一个由于皮肤侧片材213(223)(第一非弹性片材)具有均匀的尺寸和均匀的缓冲能力。这使穿戴者更容易在穿戴者的皮肤处感觉到多层部30的舒适质感。另外,在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之间的凹部用作透气路径。这增加了带部分21(22)的上下方向上的透气性能,使得能够降低带部分21(22)中的湿度。
然而,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构造,并且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设置在相对于弹性膜31(未示出)不更靠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非皮肤侧片材214(224)(第一非弹性片材)在非皮肤侧形成突出部。使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使得可以改善多层部30在穿戴者的皮肤处的质感。具体地,使向非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与穿戴者的衣服之间的摩擦状态(接触区域)均匀,这可以减少穿戴时的不适感。在这种情况下,用户更容易在视觉上识别出具有均匀高度的突出部。这使得可以给用户尿布1柔软的视觉印象。
优选地,弹性膜31在厚度方向上具有比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更高的刚性。这使得弹性膜31难以在厚度方向上变形,因此可以限制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向厚度方向上的另一侧(非皮肤侧)的膨胀。因此,皮肤侧片材213(223)的突出部中的空间可以填充有与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的相应部分的纤维量基本相等的纤维量。这可以使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更加均匀。
可以通过已知方法比较弹性膜31和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的刚度。例如,将弹性膜31以及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切断,并从待测定的尿布中取出作为样品。对每个样品测量自然状态(空载状态)下的样品的厚度和具有一定载荷的状态下的样品的厚度,从而计算差异。发现厚度差较小的样品具有较小的变形量和较高的刚性。
在多层部30中,在四层片材中,至少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与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相邻的非弹性片材(在这种情况下,皮肤侧片材213(223))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地接合就足够了。
例如,如图6A所示,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与弹性膜31接合的接合部42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延伸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将弹性膜31与非皮肤侧片材214(224)接合的接合部43在左右方向上连续地延伸也是可以接受的。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的纤维也相对于弹性膜31在皮肤侧膨胀,从而能够使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
然而,如图6B所示,优选地,多层部3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42(第二接合部),并且还优选地,在每个接合部42中,在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在左右方向上伸展的同时,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接合。因此,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的纤维更容易在在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接合部42之间在厚度方向上膨胀。这可以增加突出到皮肤侧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此外,具有高刚度的接合部42的面积减小,并且这可以使多层部30柔软,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多层部30在穿戴者的皮肤处的质感。
此外,如图4A所示,优选地,多层部3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43(第三接合部),并且还优选地,在每个接合部43中,与弹性膜31相邻的非弹性片材(非皮肤侧片材214(224);第二非弹性片材)与弹性膜31接合,同时弹性膜31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因此,非皮肤侧片材214(224)被聚集在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合部43之间,并且这使得可以给用户尿布1是柔软的视觉印象。另外,可以防止弹性膜31与非皮肤侧片材214(224)聚集在一起,并且弹性膜31更可能收缩成平坦形状。因此,相对于弹性膜31,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更可能朝皮肤侧膨胀。由此,能够使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此外,具有高刚度的接合部43的面积减小,并且这可以使多层部30柔软,从而可以进一步改善多层部30在穿戴者的皮肤处的质感。
即,优选地,构成多层部30的四层片材各自在左右方向上以一定间隔接合到在厚度方向上与其相邻的另一片材。
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图6C所示,接合部40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从接合部42(第二接合部)的位置移位,每个接合部40将皮肤侧片材213(223)接合到弹性非织造织物 215(225),每个接合部42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接合至弹性膜31。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相对于弹性膜31也朝向皮肤侧膨胀。这使得能够使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
然而,如图4A所示,优选地,将皮肤侧片材213(223)与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接合的接合部40的位置,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与弹性膜31接合的接合部42(第二接合部)的位置,以及将弹性膜31与非皮肤侧片材214(224)接合的接合部43(第三接合部)的位置在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准。
因此,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更有可能在厚度方向上膨胀,并且这可以增加向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通过焊接形成的接合部40、42和43处于膜状状态,因此在厚度方向上的通气性能比非接合部的通气性能低。因此,使接合部40、42和43的位置彼此对准使得在非接合部处在厚度方向上的空气流动顺畅。这使得能够将带部分21 (22)中的湿空气在厚度方向上向非皮肤侧有效地释放。更优选地,接合部40、42和43 的位置也在上下方向上彼此对准。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湿空气更有效地释放到非皮肤侧。
接合多层部30的接合部40、42和43的方法的示例可以包括:用粘合剂接合;通过诸如热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焊接接合。当各层中的接合部40、42和43的位置对准时,优选地,接合部40、42和43通过焊接接合。因此,构成多层部30的四层片材可以以相同的焊接图案同时接合。这使得可以容易地(在短时间内)并且可靠地对准接合部40、42 和43在各个层中的位置。
当通过焊接接合接合部40、42和43时,优选地,构成多层部30的四层片材中的至少一层包含聚丙烯(PP)树脂。利用这种构造,可以增加在接合部40、42和43处的焊接强度,从而抑制接合部40、42和43的剥离。这使得更容易保持在厚度方向上向一侧(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
此外,接合部40,42和43具有比非接合部更高的刚性。如果接合部40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伸长,则多层部30难以在左右方向上变形。因此,优选地,构成多层部30的四层片材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地接合。这使得多层部30在左右方向上更容易变形,并且带部分21(22)更可能贴合在穿戴者的腰部周围。
同样,优选地,在尿布1的上下方向上也间隔开地布置多个接合部40、42、43。这使得多层部30更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变形,并且带部分21和22更可能贴合在穿戴者的小腹和臀部的曲线上。另外,由于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刚性高的接合部40、42、43,这可以使多层部30柔软,并且这可以进一步提高多层部30在穿戴者的皮肤处的质感。
此外,如图5所示,优选的是,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上相邻的接合部40、42、43的间隔W1是恒定的,并且还优选的是,在尿布1的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合部40、42、 43的间隔W2是恒定的。因此,能够在厚度方向上向一侧(皮肤侧)突出的突出部内的空间填充有与构成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的对应部分的纤维量基本上相等的纤维量。可以进一步使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均匀。在这种情况下,包括在多层部30中的多个接合部40、42和43中的至少一些的间隔是恒定的就足够了,并且优选地,所有接合部40、42和43的间隔都是恒定的。
如图3所示,带部分21和22具有多层部30,并且另外具有其中未设置弹性膜31的“未设置部50”是可以接受的。在未设置部50中,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设置在皮肤侧片材213(223)与非皮肤侧片材214(224)之间。
弹性膜31在厚度方向上的透气性能比弹性非织造织物215和225低。因此,将弹性膜31(多层部30)部分地布置在带部分21和22中使得可以将带部分21和22中的湿空气在厚度方向上从未设置部50释放到非皮肤侧。这可以减少带部分21和22中的湿度。
另外,优选的是,未设置部50包括在左右方向上间隔开的多个接合部41(第四接合部),并且还优选地,在每个接合部41中,在左右方向上伸展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 的同时,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接合至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 (224)。
因此,如图4B所示,仍然在未设置部50中,皮肤侧片材213(223)和非皮肤侧片材214(224)在在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接合部41之间聚集并形成突出部,使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在厚度方向上膨胀。这可以增加形成在未设置部50中的突出部的缓冲能力。
然而,在未设置部50中,在厚度方向上向一侧突出的突出部与多层部30相比尺寸不均匀。由于未设置部50不具有弹性膜31,因此在穿上尿布时,未设置部50给出比多层部30给出的低的压力(收紧压力)。即,将具有单位宽度(上下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未设置部50伸展左右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力比将具有单位宽度的多层部30伸展左右方向上的单位长度的力小。与多层部30相比,未设置部50对穿戴者的粘附程度较低。因此,即使在未设置部50中的突出部的尺寸和缓冲能力不均一的情况下,穿戴者也难以感觉到,因此能够防止尿布1的舒适贴合感的降低。换句话说,由于多层部30对穿戴者的粘附程度高,因此,使突出部的大小和缓冲能力均匀可以提高尿布1的舒适贴合感。
另外,优选地,在未设置部50中,与多层部30同样地,将皮肤侧片材213(223)与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接合的接合部的位置与将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与非皮肤侧片材214(224)接合的接合部的位置对准。这使得未设置部50柔软,并且与膜形式的接合部41的厚度方向的透气性能相比,提高了未设置部50的厚度方向的透气性能。
此外,在带部分21和22的在上下方向上与用于将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接合的一对接合部24重叠的部分(腰部区域211和腰部区域221)中,优选的是,多层部 30的面积小于未设置部50的面积。
因此,每个带部分21和22的多层部30部分地与穿戴者的腰部紧密接触。这使得可以在抑制尿布1的位置的移位的同时禁止给穿戴者过大的压力。未设置部50的面积相对较大,这可以进一步减小带部分21和22中的湿度。关于多层部30和未设置部50的面积的比较,可以使用已知的方法。例如,可以通过例如视觉检查方法或使用面积计算软件的方法来进行比较。
图7A至7C是示出了尿布1穿上的状态的概念图。图7A是从前侧看的视图。图7B 是从后面看的视图。图7C是从侧向侧看的视图。在附图中,第一多层部组32A和第二多层部组32B由单点划线表示。
优选地,多层部30在周向方向上横跨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连续地设置。因此,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连续地与穿戴者的腰部紧密接触,从而能够抑制尿布1的位置的移位。
此外,如图2所示,优选地,多层部30包括多个环形多层部30a和多个环形多层部30b,这些环形多层部30a和30b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并且以横跨前侧带部分21 和后侧带部分22延伸的环形设置。即,优选地,环形的多层部30a,30b与未设置部50 在上下方向上交替地设置。因此,在环形的多层部30a,30b之间设置未设置部50能够将带部分21、22中的湿空气在厚度方向上向非皮肤侧释放。并且,可以减小带部分21和22 中的湿度。
具体地,多层部30包括第一多层部组32A和第二多层部组32B;第一多层部组32A包括三个环形的多层部30a(即,三个弹性膜31),第二多层部组32B包括三个环形的多层部30b(即,三个弹性膜31),它们在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此外,在多层部组32A 中,三个前侧多层部30a和与其对应的三个后侧多层部30a在接合部24处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位于相同的位置,并且同样适用于多层部组32B。在接合部24处,前侧弹性膜31与后侧弹性膜31完全匹配不是必须的,并且可接受的是它们在上下方向上彼此部分偏离。
第一多层部组32A与第二多层部组32B分离,并且在接合部24处布置在第二多层部组32B上方。第一多层部组32A优选至少设置成使得其上端位于穿戴者的髂前上棘上方。第二多层部组32B优选至少布置成使得其下端设置在穿戴者的髂前上棘下方。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多层部组32A的下端在髂前上棘上方延伸。应当注意的是,髂前上棘是作为骨盆最大的骨头的髂骨的骨性突起,和穿戴者将手放在臀部时用手指触碰的突出物。因此,在穿上尿布1时,可以将穿戴者的髂前上棘夹在第一多层部组32A和第二多层部组32B之间。因此,在穿上尿布1时尿布1的位置不会移位。
第一多层部组32A弯曲成在前侧向下突出,并且在后侧的后侧带部分22的上端部的下方附近基本水平。相反,第二多层部组32B在前侧基本水平,并且弯曲以在后侧向上突出。因此,如图7A至图7C所示,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中心C处,第一多层部组32A在后侧的下端比第一多层部组32A在前侧的下端设置得更高。类似地,在尿布1的左右方向中心C,第二多层部组32B在后侧的下端比第二多层部组32B在前侧的下端设置得更高。这使得可以向上倾斜地收紧下腹部,并且可以增加腹内压。因此,可以辅助骨盆周围的肌肉(例如腹肌)的运动,并且骨盆可以是稳定的。
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优选以下构造:在沿着尿布1的腰部开口1a延伸的带部分的上端部216(226)中,未设置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并且多个线状的弹性构件26(例如,弹性线)在上下方向上间隔设置。在根据本实施例的尿布1中,每个非皮肤侧片材214(224)在厚度方向上向皮肤侧折回,并且在折回部之间设置多个线状的弹性构件26。
因此,在带部分的上端部216和226中,未设置弹性膜31,并且其中的分层片材数小于多层部30和未设置部50中的分层片材的数量。这实现了在厚度方向上的高透气性能。这使得可以从带部分的上端部216和226释放带部分21和22中的湿空气,并且还可以降低带部分21和22中的湿度。另外,由于线状的弹性构件26导致的带部分的上端部216 和226的局部紧密贴合使得可以抑制尿布1的滑动和掉落。换言之,由于片状的弹性非织造织物215、225和弹性膜31,能够通过表面接触将多层部30和非设置部50贴合在穿戴者上。因此,在不中断穿戴者的运动的情况下,维持了尿布1在穿戴者上的贴合状态。
该构造不限于上述构造。例如,以下构造也是可接受的:带部分21和22不包括未设置部50,并且多层部30(弹性膜31)设置在带部分21和22的整个区域中或在位于带部分的上端部216和226下方的整个区域中。可替代地,多层部30可以仅设置在前侧带部分21和后侧带部分22中的任何一个中。
其他实施例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本公开的以上实施例仅是为了促进对本公开的理解,并且绝不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本公开。在不脱离其要旨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变或修改,并且涵盖了其等同形式。
参考标记列表
1尿布(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10吸收性主体,11吸收芯,
12顶部片材,13底部片材,
20外部本体
21前侧带部分(带部分),
22后侧带部分(带部分),
213、223皮肤侧片材(第一非弹性片材,第二非弹性片材),
214、224非皮肤侧片材(第一非弹性片材,第二非弹性片材),
215、225弹性非织造织物,
23胯部,24接合部,
30多层部,30a,30b环形的多层部,
31弹性膜
32A第一多层部组,32B第二多层部组,
40接合部,41接合部
42接合部(第二接合部),43接合部(第三接合部),
50未设置部。
Claims (13)
1.一种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具有彼此交叉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以及前后方向,其特征在于,
所述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包括:
带部分;和
吸收性主体,
所述带部分包括多层部,
所述多层部包括第一非弹性片材、弹性非织造织物、弹性膜和第二非弹性片材,所述第一非弹性片材、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所述弹性膜和所述第二非弹性片材从所述带部分的厚度方向上的一侧依次层叠,
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和所述弹性膜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缩,
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包含弹性纤维和非弹性纤维,
所述多层部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接合部,
在所述接合部中,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展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的同时,将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接合至所述第一非弹性片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多层部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第二接合部,并且
在所述第二接合部中,
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展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和所述弹性膜的同时,将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和所述弹性膜彼此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多层部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第三接合部,并且
在所述第三接合部中,
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展所述弹性膜的同时,将所述弹性膜接合至所述第二非弹性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接合部的位置,所述第二接合部的位置和所述第三接合部的位置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对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接合部,所述第二接合部和所述第三接合部通过焊接接合,并且
所述第一非弹性片材,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所述弹性膜和所述第二非弹性片材中的至少一个包含聚丙烯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多层部中,所述多个接合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左右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接合部的间隔是恒定的,并且
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彼此相邻的所述接合部的间隔是恒定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是更靠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所述一侧是不更靠近穿戴者的皮肤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带部分具有未设置所述弹性膜的未设置部,
所述未设置部包括在所述左右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第四接合部,并且
在所述第四接合部中,
在所述左右方向上伸展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的同时,将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接合到所述第一非弹性片材和所述第二非弹性片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带部分包括:
前侧带部分,所述前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前侧;
后侧带部分,所述后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后侧;和
一对接合部,所述一对接合部接合所述前侧带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和所述后侧带部分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个侧部,并且
在所述带部分的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与所述接合部重叠的部分中,
所述多层部的面积小于所述未设置部的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所述带部分包括:
前侧带部分,所述前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前侧;和
后侧带部分,所述后侧带部分设置在穿戴者的后侧,并且
所述多层部具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间隔的多个环状的多层部,
所述环状的多层部以横跨所述前侧带部分和所述后侧带部分延伸的环状设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裤形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其中,
在所述带部分的沿腰部开口延伸的上端部中,
没有设置所述弹性非织造织物和所述弹性膜,并且
多个线状的弹性构件在所述上下方向上间隔开地设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221452A JP7271143B2 (ja) | 2018-11-27 | 2018-11-27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2018-221452 | 2018-11-27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50498U true CN211750498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0904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074679.XU Active CN211750498U (zh) | 2018-11-27 | 2019-11-27 | 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7271143B2 (zh) |
CN (1) | CN211750498U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228969A1 (en) * | 2005-04-07 | 2006-10-12 | Erdman Edward P | Elastic laminate |
JP5102119B2 (ja) * | 2008-06-10 | 2012-12-19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5374242B2 (ja) * | 2009-06-09 | 2013-12-25 | 花王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 |
JP6049222B2 (ja) * | 2015-03-30 | 2016-12-21 |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 吸収性物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EP3384886A4 (en) * | 2015-12-04 | 2019-06-05 | Kikuo Yamada | DISPOSABLE ARTICLES,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AND METHOD FOR THE SALE THEREOF |
JP6492033B2 (ja) * | 2016-06-30 | 2019-03-27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JP6431875B2 (ja) * | 2016-06-30 | 2018-11-28 | ユニ・チャーム株式会社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2018
- 2018-11-27 JP JP2018221452A patent/JP727114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1-27 CN CN201922074679.XU patent/CN211750498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271143B2 (ja) | 2023-05-11 |
JP2020081461A (ja) | 2020-06-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74683B1 (ko) | 흡수성 물품 | |
JP5000551B2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 |
JP5659006B2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WO2012090931A1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JP2008508082A (ja) | 使い捨てプルオン衣類 | |
EP2752177B1 (en) | Disposable diaper | |
JP2019535433A (ja) | 使い捨て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JP2008253583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6391208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5097481B2 (ja) | 伸縮性止着テープを備えたテープ型おむつ | |
EP3323396B1 (en) | Disposable undergarm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undergarment | |
JP5208694B2 (ja) | 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CN211750498U (zh) | 短裤形一次性尿布 | |
JP6547150B2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WO2019193785A1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5192905B2 (ja) | 吸収性物品及び吸収性本体保持カバー | |
JP5584058B2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5553103B2 (ja) | 止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5626313B2 (ja) | 止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テープ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5688283B2 (ja) |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 |
JP5453827B2 (ja) | ウエストベルトの製造方法及び使い捨ておむつの製造方法 | |
JP4322052B2 (ja) | 使い捨ておむつ | |
JP2024031148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オムツ | |
WO2019230981A1 (ja) | 吸収性物品 | |
JP2007029480A (ja) | パンツ型使い捨ておむ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