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5847U - 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45847U CN211745847U CN201922483366.XU CN201922483366U CN211745847U CN 211745847 U CN211745847 U CN 211745847U CN 201922483366 U CN201922483366 U CN 201922483366U CN 211745847 U CN211745847 U CN 21174584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cover body
- wild
- cover
- qua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属于农用工具技术领域,所述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盖体、罩体和底座,所述罩体为中空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设置有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底座为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环状结构外延设置有向下的凸槽结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仅能防虫、防鸟、防小型龋齿动物、保持野生食用菌菇体完整、减少损伤、减少畸形菇的发生率,还能延长土壤湿度的保持时间,促进野生菌生长,从色泽、光洁度和气味等方面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背景技术
野生食用菌生于山林、长于山林,是天然绿色食品,它富含多种维生素、优质蛋白及其它有益于人体的成分,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生长环境纯野生、无污染、不打农药,但同时它们容易被昆虫采食,畸形菇和瘦弱菇的发生率也很高,目前针对部分名贵野生食用菌的保育促繁措施主要是通过围包山地、合理采摘等方式,但实际效果仍然不理想。
现有技术中,专利CN205848082U新型林下食用菌栽培保护罩所公开的装置结构复杂使用不便;专利CN209359174U一种可食野生菌防虫罩所公开的装置只限于防虫。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所述装置能够防虫、防鸟、防小型龋齿动物、保持野生食用菌菇体完整;还能够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盖体、罩体和底座,所述罩体为中空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设置有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底座为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环状结构外延设置有向下的凸槽结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柱。
优选的,所述罩体上设置若干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散热孔位于罩体顶端以下,可伸缩波纹结构以上。
优选的,所述罩体和所述盖体互扣连接。
优选的,所述罩体和所述底座卡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远离底座的一端为尖锥状。
优选的,所述固定柱沿底座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中空的桶状结构为圆柱形、圆锥状或倒圆锥状。
优选的,所述罩体和盖体选用白色不透明材料。
优选的,所述罩体和盖体表面光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盖体、罩体和底座,所述罩体为中空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设置有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底座为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环状结构外延设置有向下的凸槽结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柱。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不仅能防虫、防鸟、防小型龋齿动物、保持野生食用菌菇体完整、减少损伤、减少畸形菇的发生率,还能延长土壤湿度的保持时间,促进野生菌生长,从色泽、光洁度和气味等方面提升野生食用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从而达到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装置结构图,其中左为结构示意图,右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盖体、罩体和底座,所述罩体为中空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设置有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底座为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环状结构外延设置有向下的凸槽结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柱。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盖体与罩体顶端互扣连接,所述盖体的作用为防虫防雨;所述盖体可以取下,便于查看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情况。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盖体优选的选用白色不透明材料,所述盖体优选的表面光滑。在本实用新型中,白色不透明材料,可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导致其颜色加深影响品相,也可以消除深色材料容易吸热引起温室效应对野生食用菌的伤害;所述盖体表面光滑能够防止昆虫攀爬。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罩体为中空的桶状结构,优选为圆柱形、圆锥状或倒圆锥状。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罩体上优选的设置若干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便于透气,消除罩体内温室效应;所述散热孔优选的位于罩体顶端以下,可伸缩波纹结构以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可伸缩波纹结构,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罩体的高度。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罩体表面光滑,避免昆虫攀爬;所述罩体选用白色不透明材料,可以避免阳光直接照射野生食用菌子实体导致其颜色加深影响品相,也可以消除深色材料容易吸热引起温室效应对野生食用菌的伤害。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罩体和所述底座卡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上优选的设置卡口,用于和罩体卡接。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所述底座的环状结构外延设置有向下的凸槽结构;当装置插入土壤时,环状凸槽结构可以将土壤压出一个环状沟槽,便于存积雨水从而保持土壤湿度,为野生食用菌的生长提供持续而充足的水分。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远离底座的一端优选为尖锥状,所述固定柱沿底座周向均匀分布。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固定柱便于底座插入土壤,避免装置倾斜甚至倒伏。
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1-盖体,2-罩体,3-底座,21-散热孔,22-可伸缩波纹借口,31-卡口,32-凸槽结构,33-固定柱。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是不能把它们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本装置用于松茸(乳菇、牛肝菌等伞菌类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的具体实施内容: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被誉为"菌中之王"。松茸的品质与其品相、颜色、气味紧密相关。松茸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养分不足、雨水不足等影响因素均会让松茸生长畸形和瘦弱,虫伤、颜色较深、菇体表面不光滑等因素都会导致其品相不佳,而这样的松茸会占到30%以上,从而导致松茸价格存在巨大悬殊。目前对松茸等名贵野生食用菌采取的保育促繁措施主要选择松针、枯枝落叶等对其覆盖,起到的作用主要是遮阳保湿,本装置遵循这样的原理实施,在实际使用中不仅能防虫、遮阳、保湿,还能减少畸形菇、受损菇等的发生概率。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1-盖体,2-罩体,3-底座,21-散热孔,22-可伸缩波纹借口,31-卡口,32-凸槽结构,33-固定柱。
使用时,底座正对松茸(乳菇、牛肝菌等)插入土壤,固定好底座后,将罩体与底座通过卡口连接,根据松茸(乳菇、牛肝菌等)的高度调节伸缩波纹,确保罩体有足够的高度满足野生菌的生长,盖体与罩体互扣连接即完成装置的安装。
实施例2
本装置用于干巴菌(珊瑚菌等不规则生长的野生食用菌类)提质增效的具体实施内容:
干巴菌主要产于云南,属于名贵的野生食用菌之一,是一种美味可口、独具异香且营养丰富的食用菌。其生长与水分、光照、温度、土壤pH值等紧密相关。本装置的使用可为干巴菌子实体的生长提供持续的水分和适合的光线。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1-盖体,2-罩体,3-底座,21-散热孔,22-可伸缩波纹借口,31-卡口,32-凸槽结构,33-固定柱。
使用本装置时,可根据干巴菌的大小选择适合内径的装置,因为干巴菌会在横向和纵向同时生长,随着干巴菌的生长情况,可以适时的更换更大内径的装置以满足干巴菌的生长空间。
实施例3
本装置用于块菌(地下菌类)提质增效的具体实施内容:
块菌是一种生长于地下的野生食用菌,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欧洲通常用于顶级食材,并与鱼子酱、鹅肝等高级美食并列,被称为餐桌上的“黑色钻石”。
目前,国外的松露种植园规模逐年扩大,国内的松露种植园也在快速建设中,块菌因具有特殊的香味,容易吸引动物及昆虫采食而导致损伤,种植园内针对半露出地表的块菌主要采用覆土方式保护它,防止动物及昆虫啃食。
本实施例中的装置结构如图1所示,1-盖体,2-罩体,3-底座,21-散热孔,22-可伸缩波纹借口,31-卡口,32-凸槽结构,33-固定柱。
本装置主要针对半露出地面的块菌使用,安装装置时,将底座正对块菌插入土中,通过底座上的卡口连接罩体,盖体互扣连接于罩体之上即可。本装置的使用不仅能保护半露出地面的块菌不受动物及昆虫啃食,还能减少光线对块菌的直接照射,导致表皮龟裂影响品相。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包括顺次连接的盖体、罩体和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中空的桶状结构;所述罩体设置有可伸缩波纹结构;所述底座为中空的环状结构,所述底座的环状结构外延设置有向下的凸槽结构;所述底座的底端设置有若干固定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置若干散热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位于罩体顶端以下,可伸缩波纹结构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和所述盖体互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和所述底座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远离底座的一端为尖锥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沿底座周向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的桶状结构为圆柱形、圆锥状或倒圆锥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和盖体选用白色不透明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和盖体表面光滑。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3366.XU CN211745847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
AU2020101298A AU2020101298A4 (en) | 2019-12-31 | 2020-07-09 | Device for improving quality of edible wild fungi to increase benefit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483366.XU CN211745847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45847U true CN211745847U (zh) | 2020-10-27 |
Family
ID=71949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483366.XU Active CN211745847U (zh) | 2019-12-31 | 2019-12-31 | 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45847U (zh) |
AU (1) | AU2020101298A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48963B (zh) * | 2021-06-07 | 2022-06-17 | 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 一种中华腐生牛肝菌人工栽培方法 |
-
2019
- 2019-12-31 CN CN201922483366.XU patent/CN211745847U/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09 AU AU2020101298A patent/AU2020101298A4/en not_active Ceas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0101298A4 (en) | 2020-08-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esfaw et al. | Optimization of oyster (Pleurotus ostreatus) mushroom cultivation using locally available substrates and materials in Debre Berhan, Ethiopia | |
KR100717124B1 (ko) | 망태버섯 노지 자연재배방법 | |
Chen | Cultivation of Lentinula edodes on synthetic logs | |
CN109496686A (zh) | 一种百香果套种食用菌的方法 | |
CN113099946A (zh) | 一种赤松茸的栽培方法 | |
CN211745847U (zh) | 一种野生食用菌提质增效装置 | |
CN105532570A (zh) | 一种土鸡林下饲养方法 | |
CN104381017A (zh) | 一种茯苓定型、定向的栽培方法 | |
CN109042062A (zh) | 一种仿野生羊肚菌的高效栽培技术 | |
CN106818384A (zh) | 一种花椒的种植方法 | |
Gogoi et al. | Mushroom cultivation technology | |
CN104186289A (zh) | 一种栽植水草的方法 | |
CN109380053A (zh) | 一种有机生态葡萄的培育方法 | |
CN105900812A (zh) | 石斛和禽类动物综合种植/养殖方法 | |
Milenković et al. | Reducing of tomato physiological disorders by photoselective shade nets. | |
KR20170098479A (ko) | 인삼먹인 약용굼벵이의 사육장치 및 사육방법과 인삼먹인 약용굼벵이를 사용한 동충하초 재배방법 | |
CN205848079U (zh) | 一种秀珍菇专用大棚 | |
CN112189509B (zh) | 一种提高松蘑品质的营养料及人工干预培育松蘑的方法 | |
KR102672054B1 (ko) | 식용버섯 재배용 배지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식용버섯의 재배 방법 | |
CN208258665U (zh) | 一种铁皮石斛的种植棚 | |
CN210538154U (zh) | 一种用于旧院黑鸡养殖的装置 | |
CN210840949U (zh) | 一种子实体室外栽培单元及系统 | |
Koo et al. | Browning technology for shiitake in sawdust using LED source | |
CN201805774U (zh) | 竹笋护套 | |
JP2694430B2 (ja) | ハタケシメジの育種栽培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