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3463U - 连接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连接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43463U
CN211743463U CN202020464640.9U CN202020464640U CN211743463U CN 211743463 U CN211743463 U CN 211743463U CN 202020464640 U CN202020464640 U CN 202020464640U CN 211743463 U CN211743463 U CN 2117434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area
arc
shaped sectio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46464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凌和平
黄伟
刘海军
曹露蓉
孙宇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46464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434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434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434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接件及车辆。该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连接,并且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插入的开口,所述接触件上形成有触压区和响应区,所述触压区设置在所述响应区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受到插接件施加的朝向壳体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能够朝向远离壳体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的外表面。该连接件通过触压区和响应区,降低插接件在插拔中产生的摩擦力和磨损程度,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连接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充电连接结构,具体地,涉及一种连接件及安装有该连接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电动车辆充电连接用的插头与插座在车辆的使用寿命内要接受高频率的插拔,客户对其操作频繁,属于易损件。插头与插座的连接件在多次插拔后,其接触表面容易磨损,使得电阻升高,在充电时容易超过该连接件与壳体材料的耐温极限而导致连接件烧蚀。
现有的电动车辆的连接件一般都采用插针与插孔过盈配合的设计,使插针与插孔之间具有一定的接触压力,以满足过流能力。连接件的接触表面为实现小电阻,会在表面电镀约几微米厚的贵金属镀层。由于该镀层厚度极薄,连接件在多次插拔后,因摩擦极易导致镀层被磨损,从而使连接件烧蚀,引发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件及安装有该连接件的车辆,该连接件与插接件的磨损程度低,导电性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连接,包括壳体和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接触件,所述壳体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插入的开口,所述接触件上形成有触压区和响应区,所述触压区设置在所述响应区远离所述开口的一侧,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受到插接件施加的朝向壳体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能够朝向远离壳体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的外表面。
可选地,所述触压区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凹陷的第一弧形区段,所述响应区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区段,所述第一弧形区段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并且,所述第一弧形区段和所述第二弧形区段在所述接触件的延伸方向上圆滑过渡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弧形区段在接触件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在接触件的延伸方向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接触件包括两个连接部和多个片弹簧,所述片弹簧为长条状,两个所述连接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片弹簧的两端,其中,每条所述片弹簧均形成有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
可选地,所述接触件形成为能够容纳所述插接件的筒状,多个所述片弹簧围绕所述接触件的轴线沿周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形成为筒状并且套设在所述接触件的外表面上,用于为所述触压区和所述响应区提供接触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支撑。
可选地,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安装固定,所述接触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件的环状安装结构,所述环状安装结构的内侧壁与所述接触件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容纳区,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分别沿轴向插设在所述环形容纳区中。
可选地,所述环状安装结构由多个筋条构成,所述多个筋条围绕所述接触件的轴线沿周向间隔布置。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封盖,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封盖上,所述封盖和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者上形成有止挡部,另一者上设置有扣合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扣合部配合以将所述封盖连接到壳体上。
可选地,所述开口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接触件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封盖包括盘状的端壁和环状的周壁,所述开口形成在所述端壁上,所述壳体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周壁配合的避让台阶,所述止挡部设置在所述避让台阶上,且所述止挡部为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周壁的内侧设置有所述扣合部,且所述扣合部为沿径向向外凹陷的凹槽。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连接件包括壳体内的接触件,该接触件上包括触压区和响应区,并且触压区设置在响应区远离开口的一侧,这样,当插接件与连接件插拔的过程中,响应区仅在插接件插入到位后才会与插接件产生过盈配合的压紧力,因此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非常小,能有效降低两者的表面的磨损程度,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在一种示例中,若连接件为充电端子,则能降低插接件和充电端子之间的磨损程度,避免两者因高温而产生烧蚀,提高充电端子和插接件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插接件插入连接件到位后,触压区和响应区均能够压紧在插接件的外表面,能够保证可靠的连接导电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和插接件配合后的剖视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接触件和支撑件配合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封盖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接插端;12、连接端;13、避让台阶;14、止挡部;15、电镀过孔;2、接触件;21、触压区;22、响应区;23、第一弧形区段;24、第二弧形区段;25、连接部;26、片弹簧;27、圆滑过渡区段;3、开口;4、支撑件;5、环状安装结构;51、筋条;6、环形容纳区;7、封盖;71、端壁;72、周壁;73、扣合部;731、凹槽;74、缺口;8、插接件;X、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内、外”是指相对于部件或结构本身轮廓的“内、外”。需要理解的是,上述方位词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此外,所使用的术语如“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参考附图的描述中,不同附图中的同一标记表示相同的要素。
在相关技术中,两个部件建立连接关系时,可以采用诸如插接件和承插件等各种方式连接。例如,在一种应用中,待充电设备在需要充电时,通常采用插接件与连接件接插配合,以建立待充电设备和电源之间的电连接。对此,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使用过程中,插接件和连接件因频繁的插拔而经常造成烧蚀的根本原因在于,插接件与连接件插拔的过程中接触面积过大,导致插接件的外表面和连接件的内表面频繁受到摩擦而损伤,从而引起烧蚀。
有鉴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件,该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8连接。如图1至图10所示,该连接件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壳体1内的接触件2,壳体1包括允许插接件8插入的开口,接触件2上形成有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触压区21设置在响应区22远离开口3的一侧,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21受到插接件8施加的朝向壳体1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22能够朝向远离壳体1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8的外表面。
这里,首先需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可以应用在多个领域,例如,该连接件可以为在充电时承接插针的充电端子,再例如,该连接件还可以是用于承接笔杆的笔帽,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根据上述结构,在插接件8插入连接件的过程中,当插接件8抵压到触压区21之前,响应区22处于自由状态,此时与插接件8的外周面几乎没有径向的接触压力,这样,减小了接触件2的内表面和插接件8之间的摩擦力,有效降低连接件的磨损程度;当插接件8插入壳体1并抵压到触压区21时,响应区22在触压区21的形变影响下,沿径向向内收缩并压紧到插接件8的外周面,此时响应区22和触压区21均过盈配合地贴合到插接件8的外表面上,以使插接件8和连接件紧密贴合。
在插接件8拔出连接件的过程中,插接件8首先会与触压区21脱离,此时触压区21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形变,从而释放触压区21对响应区22的影响,使得响应区22也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恢复形变,这样,在插接件8从离开触压区21到完全从壳体1中拔出的过程中,接触件2的内表面和插接件8之间也几乎没有径向的接触压力,从而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磨损程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的连接件包括壳体1内的接触件2,该接触件2上包括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并且触压区21设置在响应区22远离开口3的一侧,这样,当插接件8与连接件插拔的过程中,响应区22仅在插接件8插入到位后才会与插接件8产生过盈配合的压紧力,因此在插拔过程中产生的滑动摩擦力非常小,能有效降低两者的表面的磨损程度,提高连接件的使用寿命。在一种示例中,若连接件为充电端子,则能降低插接件8和充电端子之间的磨损程度,避免两者因高温而产生烧蚀,提高充电端子和插接件8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插接件8插入连接件到位后,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均能够压紧在插接件8的外表面,能够保证可靠的连接导电性。
可选地,为了进一步地降低该连接件在上述插拔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开口3的孔径可以小于接触件2的响应区22的直径,以使得插接件8在插拔的移动过程中与响应区22保持一定的间隙,实现插接件8与响应区22零接触,进一步减少响应区22和插接件8的表面镀层的磨损。
此外,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插接件8的尖端可以套设有耐磨性较强的保护套,例如由塑料制成的保护套,以增强插接件8的尖端的耐磨性能,其中,该保护套上还可以设置有导向斜面,以在降低抵压触压区21的过程中的轴向阻力。
在下文中,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容易理解本公开的发明构思,这里将以在充电时用于承接插针的连接端子为例,以更详细地描述连接件的结构,应理解的是,该连接端子并不作为本公开连接件的限制。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在壳体1的轴向上,将插接件8插入壳体1的一端称为接插端11,另一端称为连接端12,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中,连接件与插接件8配合,以将待充电设备和电源设备建立电连接,为待充电设备充电,其中,本文提及的待充电设备是指设置有蓄电池的各种用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车辆、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和各类自助服务终端等等;电源设备是指能够向待充电设备提供电能的供电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桩、发电机等等。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该连接件可以设置在充电设备、电源设备或电缆连接处的任意一者上,另一者上设置用于插接该连接件的插接件8,例如,连接端12可以通过线缆等连接到蓄电池,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此外,在充电端子的应用中,为了保证连接件的导电性,除非另作说明,否则本公开中提及的各个组件均应理解为由导电材料制成的结构件,但连接件应用在其他领域,则对其导电性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触压区21形成为朝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弧形区段23,响应区22形成为朝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区段24,第一弧形区段23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大于第二弧形区段24的向内凹陷的程度,也就是说,第一弧形区段23的最小半径小于第二弧形区段24的最小半径,第一弧形区段23和第二弧形区段24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上圆滑过渡连接,以使第一弧形区段23形成为触压区21,第二弧形区段24形成为响应区22。其中,抵压弧形区段和第二弧形区段24之间的圆滑过渡区段27形成为沿径向向外扩张的弧形区段,该弧形区段在径向上凸出于接触件2的外表面。换言之,当接触件2安装在壳体1内时,该圆滑过渡区段27能够抵接在壳体1的内壁上以形成第一弧形区段23和第二弧形区段24之间的支点,而向内箍缩的第一弧形区段23和第二弧形区段24能够与壳体1的内壁保持一定的间隙。
根据上述结构,当触压区21受到径向向外的挤压力时,第一弧形区段23沿径向向外变形并将该形变所产生的力以通过该圆滑过渡区段27传递到响应区22,响应区22则会沿径向向内变形以产生抵抗第一弧形区段23产生的力,使整个接触件2保持力的平衡。基于这样的原理,当插接件8在抵压到触压区21后,响应区22会向内箍缩并压紧在插接件8的外周面上。
在本公开的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由于响应区22的磨损程度远低于触压区21的磨损程度,因此,如图5所示,第一弧形区段23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第二弧形区段24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这样能够尽量减少触压区21的面积,增加响应区22的面积,避免接触件2出现大面积磨损。
本公开的接触件2可以被构造成任意形状,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中,如图2至图5所示,接触件2包括两个连接部25和多个片弹簧26,该片弹簧26形成为长条状,两个连接部25分别设置在片弹簧26的两端,其中,每条片弹簧26均形成有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
进一步地,接触件2形成为能够容纳插接件8的筒状,并且多个片弹簧26围绕接触件2的轴线X沿周向间隔布置以形成为接触件2的侧壁,通过片弹簧26组合构造成栅格状的接触件2,能够保证该接触件2在周向上的良好的弹性变形能力,并且在其中一个片弹簧26弹性失效后,其余的片弹簧26还能够继续使用,不会导致整个接触件2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形。
在本公开的另一示例中,接触件2也可以具有连续曲面壁,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由于接触件2需要保持较佳的弹性性能,因此其强度相对较弱,为了增强接触件2的强度,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图7所示,连接件还包括支撑件4,该支撑件4形成为筒状并且套设在接触件2的外表面上,用于为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提供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上的支撑。该支撑件4安装在接触件2的两端,能够让接触件2的两端固定不动,允许弹性变形仅在响应区22和触压区21产生。并且,通过设置支撑件4,使接触件2能够承受插接件8在插拔过程中对接触件2产生的轴向摩擦力,并且在装配使避免产生轴向变形,更加易于安装。
这里,可以选用不具有弹性的硬质导电材料制成支撑件4,例如不锈钢等材料,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上述支撑件4可以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安装在接触件2上,例如,可以将支撑件4的两端焊接到接触件2的两端,再例如,可以在支撑件4和接触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限位卡扣,通过限位卡扣固定。这里,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安装方式,如图5至图7,具体地,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对应接触件2的两端安装固定,接触件2的两端分别形成有用于安装支撑件4的环状安装结构5,环状安装结构5的内侧壁与接触件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为环形容纳区6,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沿轴向插设在环形容纳区6中。
该环状安装结构5可以与接触件2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环状安装结构5和接触件2的其中一个端部平齐且固定连接,以围合形成该环形容纳区6。
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如图5所示,该环状安装结构5可以由多个筋条51构成,每个筋条51从接触件2的端部沿径向向外翻折,并与接触件2的外表面保持恒定的径向间距延伸布置,多个筋条51围绕环状安装结构5的轴线X沿周向间隔布置。
其中,该环状安装结构5的筋条51可以与接触件2的片弹簧26一一对应设置,也可以与片弹簧26错开设置,或者数量少于片弹簧26的数量,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本公开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环状安装结构5的外壁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防止弹性支撑件4在壳体1内窜动。
当插接件8插设在上述连接件上之后,来自插接件8的电流需要依次流经接触件2、支撑件4和壳体1,以通过壳体1的连接端12传输,因此,触弹性件、支撑件4和壳体1需要导电性能优异的材料制成。因此,在材料的选择上,为了保证弹性接触件的优异的导电性和使用过程中的弹性,可以选用磷铜等材料,但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支撑件4在满足导电性的同时还需要满足强度需求,可以选用不锈钢等材料制成。而为了将弹性接触件和支撑件4以压铆的形式安装到壳体1中,弹性接触件和支撑件4的整体强度要大于壳体1的强度,且壳体1作为弹性接触件和连接端12上的线缆的中间导电件,需要具备优异的导电性能,因此,壳体1可以选用紫铜等材料制成,紫铜具有硬度低、延展性好、易于加工的优点,且紫铜相对与其他材料金属材料电阻低,导电性能优异。
在接触件2和壳体1表面采用惰性金属进行镀层,防止其氧化;而接触件2不仅要防止其形成氧化膜,还需要考虑到使用过程中的耐磨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镀层材料。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将接触件2安装到壳体1中,并防止其脱出,如图4、图8至图10所示,上述连接件连接件还包括封盖7,例如,封盖7可以设置在接插端11,开口3形成在封盖7上,封盖7和壳体1的其中一者上形成有止挡部14,另一者上设置有扣合部73,止挡部14与扣合部73配合以将封盖7连接到壳体1的接插端11。该封盖7可以选用塑料等具有耐高温和绝缘性的材料制成,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此外,开口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接触件2的直径。这样,能够降低插接件8在接触件2内的滑动摩擦力,减少两者之间的磨损程度。
具体地,封盖7包括盘状的端壁71和环状的周壁72,开口3形成在端壁71上,壳体1(例如接插端1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周壁72配合的避让台阶13,以使封盖7的周壁72配合在壳体1上后,其外周面保持共面,节约安装空间。
止挡部14设置在避让台阶13上,且止挡部14为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台,周壁72的内侧设置有扣合部73,且扣合部73为沿径向向外凹陷的凹槽。在扣合时,将止挡件扣合到该凹槽731中,以形成限位卡止。
此外,在封盖7的周壁72上还可以开设多个缺口74,例如,形成有三个在圆周方向均布设置的缺口74,该缺口74允许周壁72在压接到止挡件的过程中稍微沿径向向外扩张,便于安装。
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连接件。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2)

1.一种连接件,用于与插接件(8)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和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的接触件(2),所述壳体(1)包括允许所述插接件(8)插入的开口(3),所述接触件(2)上形成有触压区(21)和响应区(22),所述触压区(21)设置在所述响应区(22)远离所述开口(3)的一侧,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被构造为,在所述触压区(21)受到插接件(8)施加的朝向壳体(1)方向的抵压力时,所述响应区(22)能够朝向远离壳体(1)方向运动以压紧到插接件(8)的外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压区(21)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凹陷的第一弧形区段(23),所述响应区(22)形成为朝向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凹陷的第二弧形区段(24),所述第一弧形区段(23)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大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24)的向内凹陷的程度,并且,所述第一弧形区段(23)和所述第二弧形区段(24)在所述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上圆滑过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区段(23)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弧形区段(24)在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2)包括两个连接部(25)和多个片弹簧(26),所述片弹簧(26)为长条状,两个所述连接部(25)分别设置在所述片弹簧(26)的两端,其中,每条所述片弹簧(26)均形成有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件(2)形成为能够容纳所述插接件(8)的筒状,多个所述片弹簧(26)围绕所述接触件(2)的轴线(X)沿周向间隔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支撑件(4),该支撑件(4)形成为筒状并且套设在所述接触件(2)的外表面上,用于为所述触压区(21)和所述响应区(22)提供接触件(2)的延伸方向上的支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对应所述接触件(2)的两端安装固定,所述接触件(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所述支撑件(4)的环状安装结构(5),所述环状安装结构(5)的内侧壁与所述接触件(2)的外侧壁之间形成有环形容纳区(6),所述支撑件(4)的两端分别沿轴向插设在所述环形容纳区(6)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安装结构(5)由多个筋条(51)构成,所述多个筋条(51)围绕所述接触件(2)的轴线(X)沿周向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封盖(7),所述开口(3)形成在所述封盖(7)上,所述封盖(7)和所述壳体(1)的其中一者上形成有止挡部(14),另一者上设置有扣合部(73),所述止挡部(14)与所述扣合部(73)配合以将所述封盖(7)连接到壳体(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3)的直径小于或等于所述接触件(2)的直径。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7)包括盘状的端壁(71)和环状的周壁(72),所述开口(3)形成在所述端壁(71)上,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与所述周壁(72)配合的避让台阶(13),所述止挡部(14)设置在所述避让台阶(13)上,且所述止挡部(14)为沿径向向外凸出的环形凸台,所述周壁(72)的内侧设置有所述扣合部(73),且所述扣合部(73)为沿径向向外凹陷的凹槽。
12.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件。
CN202020464640.9U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件及车辆 Active CN2117434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4640.9U CN211743463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464640.9U CN211743463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43463U true CN211743463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33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464640.9U Active CN211743463U (zh) 2020-03-31 2020-03-31 连接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434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61455B1 (en) Connecting plug with central pin and lamella sleeve and connecting socket with lamella sleeve
EP1751829B1 (en) Contact assembly
US9680247B1 (en) Round terminal with low profile cap
CN110620307A (zh) 连接器装置
WO2014200039A1 (ja) 端子構造
JPH05251126A (ja) 雌型電気端子
JP7465433B2 (ja) コネクタ
JP2013187169A (ja) コネクタ端子用接触ばね、並びに、雌端子、雄端子、雌コネクタ、及び、雄コネクタ
EP0592519A1 (en) Dual usage electrical/electronic pin terminal system
CN110048261B (zh) 插孔电接触组件和电连接器
CN211743463U (zh) 连接件及车辆
CN113972538A (zh) 电气套环、电气连接装置及电连接器
CN111370904B (zh) 电连接装置的插座端连接结构
CN218997143U (zh) 一种新能源快充电连接器及卡簧端子
JP5294038B2 (ja) 雌端子金具
CN106654610B (zh) 用于直流充电接口的可更换插针组件
CN110943327B (zh) 端子结构
CN210443764U (zh) 一种麻花针接触件
JP2010113962A (ja) ソケット端子
CN218070267U (zh) 一种电连接端子
WO2013111614A1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18300434U (zh) 一种具有多挡位锁定功能连接器
CN113571942B (zh) 连接器用母端子、公端子及母端子的制造方法
CN113540857B (zh) 连接器用母端子、公端子和母端子用的卡簧及其制造方法
CN220510310U (zh) 一种圆形插孔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