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0999U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40999U CN211740999U CN202020216610.6U CN202020216610U CN211740999U CN 211740999 U CN211740999 U CN 211740999U CN 202020216610 U CN202020216610 U CN 202020216610U CN 211740999 U CN211740999 U CN 2117409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ipe
- mist separator
- communicated
- smo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涉及油雾分离器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油箱,油箱的顶部设有出气口,出气口上连通有油雾分离器,油雾分离器的输出端连通有烟尘浓度检测仪,油箱包括油烟发生区和油烟排出区,油烟发生区和油烟排出区间设有隔板;油烟发生区中间位置设有电加热管,油烟发生区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注油管,注油管连通有注油装置,注油管朝向电加热管设有喷头,两个注油管下方均设有进气管,进气管连通有进气装置,油烟排出区的侧壁上设有补气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提升油烟的形成速度和油液的利用率,同时减少油液进入油雾分离器,提升对油雾分离器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雾分离器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油雾分离器,又名油雾回收机、油雾收集器,只是叫法不同。油雾分离器是一种安装于CNC加工中心,清洗机、压铸机、CNC车床等各类机加工设备上,吸除加工腔内的油雾,达到净化空气,保护工人身体健康的目的。在油雾分离器正式使用之前,需要对油雾分离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测试。传统的油雾分离实验是在用户使用现场试验,试验周期长,效果不好。
公告号为CN2058595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油气实验用油雾发生装置,包括封闭的油箱,所述油箱上表面开设有加油口以及与油气试验口接通的油气出口;所述油箱侧面底部设有排污管路;所述油箱上安装有油雾发生器,油雾发生器上连接有伸入油液面下方的吸油管,吸油管上安装有泵;所述油箱上安装有补气阀。
采用上述方案存在如下缺陷:喷头朝向加热管喷射油液,油液雾化成油气,油气充满油液的上部空腔,在补气阀的作用下,从油气出口流通至油气试验口,但油液的喷射量较大,加热管较难将油液都转化为油烟,大量油液形成浪费,且积累在油箱底部。同时四处溅射的油液也较容易跟随油气一起进入油雾分离器,影响油雾分离器的工作,导致检测不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具有提升油烟的形成速度和油液的利用率,同时减少油液进入油雾分离器,提升对油雾分离器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油箱,所述油箱的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上连通有油雾分离器,所述油雾分离器的输出端连通有烟尘浓度检测仪,所述油箱包括油烟发生区和油烟排出区,所述油烟发生区和所述油烟排出区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顶部设有油烟互通区,所述出气口位于所述油烟排出区的上方;
所述油烟发生区中间位置设有电加热管,所述油烟发生区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连通有注油装置,所述注油管朝向所述电加热管设有喷头,两个所述注油管下方均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连通有进气装置,所述油烟排出区的侧壁上设有补气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油管喷出油液,进气管喷出压缩空气,将油液吹散、雾化,电加热管产生的高温再将油雾转变为油烟,油烟自油烟互通区进入油烟排出区,在通过出气口进入油雾分离器,经过油雾分离器的过滤后,进入烟尘浓度检测仪进行检测;油雾的发生是在油烟发生区内进行的,由于隔板的隔离,四处溅射的油液难以进入油雾分离器,提升对油雾分离器检测的准确性,同时喷气管喷出的压缩空气,将油液吹散,增加了油液与高温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了油烟的形成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注油装置包括油桶,所述油桶上连通有出油管,所述出油管位于所述油桶的一端位于所述油桶的底部,所述出油管远离所述油桶的一端设有第三三通管,所述第三三通管远离所述出油管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二油管分别与两个所述注油管连通,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表和第二压力表;
所述油桶上还连通有注气管,所述注气管与进气装置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向油桶里注入空气,增加油桶内的气压,进而将油桶内的油液压入出油管,再通过第三三通管分别进入两个注油管。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进气装置包括空气压缩机,所述空气压缩机上连通有所述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远离所述空气压缩机的一端设有第一三通管,所述第一三通管远离所述吹管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主管和第二主管;
所述油箱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主管和所述第二主管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和所述第二电磁阀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远离所述第一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注气管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远离所述第二主管的一端连通有第三主管,所述第三主管远离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一端连通有第二三通管,所述第二三通管远离所述第二电磁阀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和所述第二分管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气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空气自空气压缩机流出,分别进入油桶和油箱,进入油桶的压缩空气通过第一电磁阀即可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注油管的注油;进入油箱的压缩空气则由第二电磁阀进行控制,进而控制油液的雾化。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油烟发生区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倾斜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靠近所述油桶的部分高度较低,所述倾斜板与所述隔板抵接,所述油烟发生区的底部设有排油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油烟发生区滴落的油液逐渐累积在倾斜板上,并顺着倾斜板自排油管排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油桶的侧壁上设有入油管,所述如有关远离所述油桶的一端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位于所述出油管的下方,所述排油管上设有控流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出油管流出的油液落入漏斗,再进入油桶,实现油液的循环利用。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油雾分离器上连通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远离油雾分离器的一端连通有回油桶,所述回油桶与所述漏斗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管将油雾分离器过滤下来的油液回收至回油桶中,再通过供油管输入油桶,实现油液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倾斜板的底部设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呈S型环绕于所述倾斜板的底部,所述换热管一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和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注油管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出水管吸收倾斜板上的残余油液的热量,再将热量传递至注油管上,对油液进行预热,提升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远离所述换热管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油箱并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油桶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出水管将自残余油液的热量传递至油桶上,对油桶内的油液进行预热,提升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换热管远离所述进水管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三出水管,所述第三出水管环绕于所述回油桶的外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出水管将自残余油液的热量传递至回油桶上,对回油桶内的油液进行预热,提升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具有对油雾分离器过滤性能检测准确,且安全可靠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隔板、进气管和电加热管的设置,能够起到升油烟的形成速度和油液的利用率,同时减少油液进入油雾分离器,提升对油雾分离器检测的准确性的效果;
2.通过第一电磁阀和第二电磁阀的设置,能够起到控制注油管和进气管通闭,实现顺序控制的效果;
3.通过换热管、进水管和出水管的设置,能够起到吸收倾斜板上的残余油液的热量,再将热量传递至注油管上,对油液进行预热,将残余热量的二次利用,减少能源的浪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排油管、入油管和供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喷头和喷嘴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D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2、油箱;21、出气口;22、油雾分离器;221、回油管;222、回油桶;223、供油管;2231、第三控流阀;23、烟尘浓度检测仪;24、油烟发生区;241、电加热管;242、注油管;2421、喷头;243、进气管;2431、喷嘴;25、油烟排出区;26、隔板;261、油烟互通区;28、倾斜板;281、排油管;282、换热管;2821、进水管;2822、水泵;2823、第一出水管;2824、第二出水管;2825、第三出水管;2811、第一控流阀;3、注油装置;31、油桶;311、入油管;3111、第二控流阀;312、漏斗;32、出油管;33、第三三通管;331、第一油管;3311、第一压力表;332、第二油管;3321、第二压力表;34、注气管;4、进气装置;41、空气压缩机;42、出气管;43、第一三通管;431、第一主管;4311、第一电磁阀;432、第二主管;4321、第二电磁阀;4322、第三主管;4323、第二三通管;4324、第一分管;4325、第二分管;5、补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6,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油箱2和油雾分离器22,油箱2内设有隔板26,隔板26的两端分别设有油烟发生区24和油烟排出区25,油烟发生区24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注油管242,用于注油,油烟发生区24的中间位置设有电加热管241,用于加热形成油烟;隔板26的上方设有油烟互通区261,用于将油烟自油烟发生区24传入油烟排出区25;油烟排出区25的顶部则与油雾分离器22连通,用于排出油烟。油雾分离器22上则连通有烟尘浓度检测仪23,用于对经过油雾分离器22过滤的油烟进行检测,进而检测出油雾分离器22的过滤性能。油烟排出区25的侧壁上还设有补气装置5,用于辅助油烟进入油雾分离器22。
参照图1和图7,注油管242上朝向电加热管241设有喷头2421,喷头2421可采用SMC生产的油雾喷头2421LMV210-35。两个注油管242远离电加热管241的一端均连通有注油装置3,注油装置3包括油桶31,油桶31上分别连通有注气管34和出油管32,出油管32的一端位于油桶31内且与油桶31底部抵接,当注气管34注气时,油桶31内气压增大,迫使油液进入出油管32。出油管32的另一端连通有第三三通管33,第三三通管33的另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油管331和第二油管332,第一油管331和第二油管332分别与两个注油管242连通,将油桶31内的油液注入注油管242中。第一油管331和第二油管332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表3311和第二压力表3321,用于检测第一油管331和第二油管332的油压。
参照图1和图2,两个注油管242的下方均设有进气管243,用于吹散喷头2421喷出的油液,便于电加热管241将其烟气化,进气管243朝向电加热管241设有锥形的喷嘴2431,用于增加喷出的压缩空气的速度,提升油液的分散度。进气管243远离电加热管241的一端穿出油箱2连通有进气装置4,进气装置4包括空气压缩机41,空气压缩机41上连通有出气管42,出气管42远离空气压缩机41的一端设有第一三通管43,第一三通管43的另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主管431和第二主管432,第一主管431远离第一三通管43的一端连通有安装于油箱2侧壁上的第一电磁阀4311,第一电磁阀4311的另一端则与注气管34连通,用于控制注气管34的通闭。第二主管432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电磁阀4321,第二电磁阀4321的另一端内设有第二主管432,第二主管432远离第二电磁阀4321的一端设有第二三通管4323,第二三通管4323的另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分管4324和第二分管4325,第一分管4324和第二分管4325分别与两个进气管243连通,第二电磁阀4321用于控制进气管243的通闭。
参照图5和图6,油烟发生区24的底部沿油烟发生区24的宽度方向倾斜设有倾斜板28,且倾斜板28靠近油桶31的高度更低,用于将油雾发生去滴落的油液收集。倾斜板28与隔板26抵接。油烟发生区24的底部还设有排油管281,用于将油液排出,排油管281上设有第一控流阀2811,用于在油烟发生区24工作时,封闭排油管281,减少油烟泄漏的可能。油桶31的侧面还设有入油管311,入油管311远离油桶31的一端设有漏斗312,漏斗312位于排油管281下方,用于将排油管281排出的油液导入入油管311,入油管311上设有第二控流阀3111,用于在油桶31工作时,减少气压泄漏,导致无法给注油管242供油的可能。
参照图6,油雾分离器22上还连通有回油管221,回油管221远离油雾分离器22的一端连通有回油桶222,回油桶222的侧壁上设有供油管223,供油管223与入油管311连通,且供油管223上设有第三控流阀2231,用于减少在油雾分离器22工作时,油液进入入油管311溢出的可能。
参见图1和图6,倾斜板28的底部呈S形排列有换热管282,用于吸收倾斜板28上方残余油液的热量,换热管282的一端连通有进水管2821,进水管2821通过水泵2822进行抽水;换热管282的另一端则同时设有的第一出水管2823、第二出水管2824和第三出水管2825,第一出水管2823穿过倾斜板28环绕于注油管242的外壁上,对注油管242内的油液进行预热,第二出水管2824穿过油箱2呈螺旋状环绕于油桶31的外壁上,对油桶31内的油液进行预热,利于油液形成油烟,提升对热量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第三出水管2825则穿出油箱2呈螺旋状环绕于回油桶222的外壁上,对回油桶222内的油液进行预热,充分利用倾斜板28上残余油液的热量,减少能源的浪费。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为:空气压缩机41启动,压缩空气穿过第一电磁阀4311进入注气管34,使油桶31对注油管242注油,油液自喷头2421喷向电加热管241,同时,压缩空气穿过第一电磁阀4311进入进气管243,将喷头2421喷出的油雾吹散,便于电加热管241加热油液产生油烟,油烟穿过油烟互通区261,在补气装置5的辅助下进入油雾分离器22,过滤剩下的空气进入烟尘浓度检测仪2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包括油箱(2),所述油箱(2)的顶部设有出气口(21),所述出气口(21)上连通有油雾分离器(22),所述油雾分离器(22)的输出端连通有烟尘浓度检测仪(23),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2)包括油烟发生区(24)和油烟排出区(25),所述油烟发生区(24)和所述油烟排出区(25)间设有隔板(26),所述隔板(26)的顶部设有油烟互通区(261),所述出气口(21)位于所述油烟排出区(25)的上方;
所述油烟发生区(24)中间位置设有电加热管(241),所述油烟发生区(24)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注油管(242),所述注油管(242)连通有注油装置(3),所述注油管(242)朝向所述电加热管(241)设有喷头,两个所述注油管(242)下方均设有进气管(243),所述进气管(243)连通有进气装置(4),所述油烟排出区(25)的侧壁上设有补气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装置(3)包括油桶(31),所述油桶(31)上连通有出油管(32),所述出油管(32)位于所述油桶(31)的一端位于所述油桶(31)的底部,所述出油管(32)远离所述油桶(31)的一端设有第三三通管(33),所述第三三通管(33)远离所述出油管(32)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油管(331)和第二油管(332),所述第一油管(331)和所述第二油管(332)分别与两个所述注油管(242)连通,第一油管(331)和第二油管(332)上分别设有第一压力表(3311)和第二压力表(3321);
所述油桶(31)上还连通有注气管(34),所述注气管(34)与进气装置(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装置(4)包括空气压缩机(41),所述空气压缩机(41)上连通有出气管(42),所述出气管(42)远离所述空气压缩机(41)的一端设有第一三通管(43),所述第一三通管(43)远离所述出气管(42)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主管(431)和第二主管(432);
所述油箱(2)的侧壁上分别设有第一电磁阀(4311)和第二电磁阀(4321),所述第一主管(431)和所述第二主管(432)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阀(4311)和所述第二电磁阀(4321)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4311)远离所述第一主管(431)的一端与所述注气管(34)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4321)远离所述第二主管(432)的一端连通有第三主管(4322),所述第三主管(4322)远离所述第二电磁阀(4321)的一端连通有第二三通管(4323),所述第二三通管(4323)远离所述第二电磁阀(4321)的两端分别连通有第一分管(4324)和第二分管(4325),所述第一分管(4324)和所述第二分管(4325)分别与两个所述进气管(243)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发生区(24)的底部沿其宽度方向倾斜设置有倾斜板(28),所述倾斜板(28)靠近所述油桶(31)的部分高度较低,所述倾斜板(28)与所述隔板(26)抵接,所述油烟发生区(24)的底部设有排油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桶(31)的侧壁上设有入油管(311),所述入油管(311)远离所述油桶(31)的一端设有漏斗(312),所述漏斗(312)位于所述出油管(32)的下方,所述排油管上设有第一控流阀(281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雾分离器(22)上连通有回油管,所述回油管远离油雾分离器(22)的一端连通有回油桶(222),所述回油桶(222)与所述漏斗(3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板(28)的底部设有换热管(282),所述换热管(282)呈S型环绕于所述倾斜板(28)的底部,所述换热管(282)一端分别连通有进水管(2821)和第一出水管(2823),所述第一出水管(2823)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注油管(242)的外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82)远离所述进水管(2821)的一端还设有第二出水管(2824),所述第二出水管(2824)远离所述换热管(282)的一端延伸出所述油箱(2)并呈螺旋状环绕于所述油桶(31)的外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82)远离所述进水管(2821)的一端还连通有第三出水管(2825),所述第三出水管(2825)环绕于所述回油桶(222)的外壁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16610.6U CN211740999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216610.6U CN211740999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40999U true CN211740999U (zh) | 2020-10-23 |
Family
ID=728776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216610.6U Active CN211740999U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40999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7429A (zh) * | 2020-02-26 | 2020-05-15 | 常州威肯过滤分离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514268A (zh) * | 2021-09-14 | 2021-10-19 | 张家港朗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检测装置 |
-
2020
- 2020-02-26 CN CN202020216610.6U patent/CN2117409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157429A (zh) * | 2020-02-26 | 2020-05-15 | 常州威肯过滤分离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113514268A (zh) * | 2021-09-14 | 2021-10-19 | 张家港朗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油烟净化器净化效率检测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40999U (zh)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 | |
CN206928937U (zh) | 油井作业环保清洗车 | |
CN106978989A (zh) | 油井作业环保清洗车 | |
CN111157429A (zh) | 一种油雾分离器的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940193U (zh) | 一种气液分流微负压蒸汽冷凝水回收系统 | |
CN206290499U (zh) | 一种新型喷射泵 | |
WO2023071419A1 (zh) | 一种冷轧带钢碱洗消泡系统 | |
CN211260764U (zh) | 一种除氧器乏汽收能装置 | |
CN107983076A (zh) | 一种脱硫脱硝除尘器 | |
CN201513878U (zh) | 热力除氧器乏汽回收系统 | |
CN109307259B (zh) | 无塔除氧器 | |
CN211343006U (zh) | 一种煤矿瓦斯抽放用粉尘收集装置 | |
CN211871457U (zh) | 电极锅炉除氧装置 | |
CN2516279Y (zh) | 一种油罐排污泥装置 | |
CN108662599A (zh) | 一种带蒸汽射流辅助的吹灰器和吹灰器的使用方法 | |
CN217876312U (zh) | 能源回收型新风系统 | |
CN113893652B (zh) | 喷放锅臭气治理系统及治理方法 | |
CN216205429U (zh) | 一种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 |
CN217979889U (zh) | 瓦楞纸生产用蒸汽回收设备 | |
CN214004108U (zh) | 一种除氧器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8901384U (zh) | 一种五氯化磷尾气吸收塔 | |
CN219950566U (zh) | 一种提升锅炉水品质的膜除氧装置 | |
CN220214370U (zh) | 一种高温细煤灰湿法处理系统 | |
CN220911434U (zh) | 一种除氧器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 |
CN219292707U (zh) | 一种压铸机的集中回水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3000 No. 3 Xiaming Road, Hengshanqiao Town, Ch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Weiken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000 No. 658 Qiyue line, Heng Shan Qiao Xin'an village,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VIKING FILTRATION & SEPARATIO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