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40632U - 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 Google Patents
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740632U CN211740632U CN202020750925.9U CN202020750925U CN211740632U CN 211740632 U CN211740632 U CN 211740632U CN 202020750925 U CN202020750925 U CN 202020750925U CN 211740632 U CN211740632 U CN 211740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de plate
- concave
- concave limiting
- push
- arrangement di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包括基座和凹形限位块;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的容纳腔,凹形限位块的底部与底板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凹形限位块的顶部具有相间设置的两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排布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限位部,推拉模块沿排布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时,通过限位部形成对推拉模块在凹形限位块的两侧及中部的限位;利于在单边限位机构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限位结构,使得同时起到两端和中间的限位作用,在推拉车门模块时,借助推力或者拉力,利于车门模块推拉结构的小范围移动,减少手工拨动的操作,提高产品在CUBING上的匹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位机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CUBING整车检具中,前门、后门、背门等车门模块均采用移动式推拉结构,推拉结构起止两端采用定位销定位,而两边额外增加辅助的单边限位机构。在小范围的推拉车门模块时,单边限位机构的缺陷有:只能单边限位,操作不当,车门模块有碰伤风险;需要手动拨动限位块、车门模块才能前进或者后退。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该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在单边限位机构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限位结构,使得同时起到两端和中间的限位作用,在推拉车门模块时,借助推力或者拉力,利于车门模块推拉结构的小范围移动,减少手工拨动的操作,提高产品在CUBING上的匹配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在单边限位机构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限位结构,使得同时起到两端和中间的限位作用,在推拉车门模块时,借助推力或者拉力,利于车门模块推拉结构的小范围移动,减少手工拨动的操作,提高产品在CUBING上的匹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包括基座和凹形限位块;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的容纳腔,凹形限位块的底部与底板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凹形限位块的顶部具有相间设置的两凸出部,并凸出部沿排布方向(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限位部,推拉模块沿排布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时,通过限位部形成对推拉模块在凹形限位块的两侧及中部的横向限位;所述凸出部的两侧限位部为倾斜设置,可以为线性斜面,也可以为稍外凸的弧形斜面,以利于对推拉模块形成限位及一定推拉力下实现推拉移动为宜,所述凸出部优选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类梯形结构,即沿长度方向(即侧板I和侧板II的排布方向)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类梯形结构,利于推拉模块的移动,利于在凹形限位块两端(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端)及中部对推拉模块如推拉车门模块的L形推拉模块形成限位;当推拉模块在推拉作用下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移动时,一侧凸出部的对应侧限位部首先形成对推拉模块的限位,并随着施加一定推拉力,移动下压凹形限位块(对应一凸出部)的同时压缩弹性件,当推拉模块移动至下凹部分(相邻两凸出部的限位部间形成的下凹部分)时,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下,凹形限位块回弹至最高位置,使得两凸出部中间的下凹部分形成对推拉模块的限位,而当推拉模块在受到进一步的推拉力下继续移动并再次下压凹形限位块(对应另一凸出部)的同时压缩弹性件,且随着推拉模块的进一步移动,利用另一侧凸出部对应侧(靠外侧,此处的外是指由两凸出部指向中间下凹的地方)的限位部形成对推拉模块的横向限位,从而实现在推拉模块移动时,形成对推拉模块在凹形限位块的两端(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端)及中部时的限位;所述弹性件的选择属于现有技术,如弹簧,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两凸出部为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即两个凸出部沿排布方向的两侧均具有两个限位部,且两个限位部与底板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夹角为45°;使得推拉模块在一定的推拉力下,可以克服起始端一凸出部的限位部的限位而形成对凹形限位块的下压,并在移动至两凸出部中间的下凹部分时,在回弹力下,凹形限位块回弹至最高位置形成对推拉模块的横向限位,推拉模块在进一步的推拉力下克服另一凸出部限位部的限位再形成对凹形限位块的下压,直到移动至沿凸出部排布方向的另一侧,由对应侧的另一凸出部的限位部形成对推拉模块的限位,从而实现推拉车门模块在凹形限位块的两端(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端)及中部时的限位。
进一步,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板I和侧板II,所述侧板I和侧板II垂直于底板设置且两者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的容纳腔;利于结构布局,且结构简单实用;所述侧板I和侧板II与底板间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侧板I和侧板II平行设置,且侧板I和侧板II的排布方向与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相垂直;即相平行设置的侧板I和侧板II垂直的立于底板上,利于结构布局。
进一步,所述凹形限位块设置有沿侧板I和侧板II排布方向贯通的通槽,安装件穿设于通槽内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使得凹形限位块受力向下压缩弹性件时通过安装件向下滑动而实现向下滑动;利于凹形限位块在受到压力时弹性的下压,而在推拉模块移动至两侧(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侧),尤其是移动两凸出部中间的下凹部分时,可在弹性件的回弹作用下升至最高位置,以形成对推拉模块的限位。
进一步,所述侧板I设置有与通槽相对的安装孔I,所述侧板II设置有与通槽相对的安装孔II,所述安装孔I和安装孔II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使得安装件依次穿过安装孔I、通槽和安装孔II后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应上下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利于通过安装件在安装孔I和安装孔II内的上下移动,使得凹形限位块在受压时,在弹性件的配合下,实现向底板侧移动,而在卸去推拉模块的作用力时,可以在弹性件的回弹力下朝上移动,以形成对推拉模块的限位;所述安装件的选择属于现有技术,如销钉或螺栓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所述通槽为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利于凹形限位块下压或回弹时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侧板I设置有与两通槽分别相对的两安装孔I,所述侧板II设置有与两通槽分别相对的两安装孔II,凹形限位块通过两个依次穿设于对应侧安装孔I、通槽和安装孔II的安装件对应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即一个安装件穿设于第一个通槽,并该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与该通槽相对的安装孔I和安装孔II形成与对应侧的侧板I和侧板II的滑动连接,另一个安装件穿过第二个通槽,并该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与第二个通槽相对的安装孔I和安装孔II形成与对应侧的侧板I和侧板II的滑动连接;利于凹形限位块下压及回弹时的稳定性,尤其是推拉模块下压时的稳固性;优选所述安装孔I和安装孔II为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进一步优选通槽也为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
进一步,所述弹性件为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设置的两个;即凸出部对应的凹形限位块的底部与底板间设置一弹性件,凸出部对应的凹形限位块底部与底板间设置另一弹性件,利于对凹形限位块的稳固弹性支撑及提供更充足的回弹力。
进一步,所述底板沿侧板I和侧板II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孔;利于凹形限位机构于相应部位的固定安装,如通过螺栓等,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在单边限位机构的基础上,通过优化限位结构,使得同时起到两端和中间的限位作用,在推拉车门模块时,借助推力或者拉力,利于车门模块推拉结构的小范围移动,减少手工拨动的操作,提高产品在CUBING上的匹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示意图(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一端);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压凹形限位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限位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示意图(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另一端)。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示意图(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一端);图3为本实用新型下压凹形限位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部限位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示意图(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另一端)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包括基座和凹形限位块3;所述基座包括底板1和设置于底板1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3的容纳腔,凹形限位块3的底部与底板1间设置有弹性件4;所述凹形限位块3的顶部具有相间设置的两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并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沿排布方向(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限位部(凸出部31的两侧限位部为311和312,凸出部32两侧限位部为321和322),推拉模块6沿排布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时,通过限位部形成对推拉模块6在凹形限位块3的两侧及中部的横向限位;所述凸出部的两侧限位部(,凸出部31的两限位部311和312,凸出部32的两限位部321和322)为倾斜设置,可以为线性斜面,也可以为稍外凸的弧形斜面,以利于对推拉模块6形成限位及一定推拉力下实现推拉移动为宜,所述凸出部优选设置为上窄下宽的类梯形结构,即沿长度方向(即侧板I21和侧板II22的排布方向)的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类梯形结构,利于推拉模块6的移动,利于在凹形限位块3两端(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端)及中部对推拉模块6如推拉车门模块的L形推拉模块形成限位;当推拉模块在推拉作用下沿两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排布方向的一侧朝向另一侧移动时,一侧凸出部31的对应侧限位部311首先形成对推拉模块6的限位,并随着施加一定推拉力,移动下压凹形限位块3(对应一凸出部31)的同时压缩弹性件4,当推拉模块移动至下凹部分(两凸出部相对的限位部312和限位部321间形成的下凹部分)时,在弹性件4的回弹力下,凹形限位块3回弹至最高位置,使得两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中间的下凹部分形成对推拉模块的限位,而当推拉模块在受到进一步的推拉力下继续移动并再次下压凹形限位块3(对应另一凸出部32)的同时压缩弹性件4,且随着推拉模块的进一步移动,利用另一侧凸出部32对应侧(靠外侧,此处的外是指由两凸出部指向中间下凹的地方)的限位部322形成对推拉模块的横向限位,从而实现在推拉模块移动时,形成对推拉模块在凹形限位块3的两端(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端)及中部时的限位;所述弹性件4的选择属于现有技术,如弹簧,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两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为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即两个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沿排布方向的两侧均具有两个限位部,且两个限位部(凸出部31的两限位部311和312,凸出部32的两限位部321和322)与底板的夹角为锐角,优选夹角为45°;使得推拉模块6在一定的推拉力下,可以克服起始端一凸出部31的限位部311的限位而形成对凹形限位块3的下压,并在移动至两凸出部中间的下凹部分(两凸出部相对的限位部312和限位部321间形成的下凹部分)时,在回弹力下,凹形限位块3回弹至最高位置形成对推拉模块6的横向限位,推拉模块6在进一步的推拉力下克服另一凸出部32的限位部321的限位形成对凹形限位块3的下压,直到移动至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另一侧,由对应侧的另一凸出部32的限位部322再形成对推拉模块6的限位,从而实现推拉车门模块在凹形限位块3的两端(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端)及中部时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板I21和侧板II22,所述侧板I21和侧板II22垂直于底板1设置且两者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3的容纳腔;利于结构布局,且结构简单实用;所述侧板I21和侧板II22与底板1间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一体成型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I21和侧板II22平行设置,且侧板I21和侧板II22的排布方向与两凸出部排布方向(即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的排布方向)相垂直;即相平行设置的侧板I21和侧板II22垂直的立于底板1上,利于结构布局。
本实施例中,所述凹形限位块3设置有沿侧板I21和侧板II22排布方向贯通的通槽33,安装件5穿设于通槽33内并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侧板I21和侧板II22;使得凹形限位块3受力向下压缩弹性件4时通过安装件5向下滑动而实现向下滑动;利于凹形限位块3在受到压力时弹性的下压,而在推拉模块6移动至两侧(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的两侧),尤其是移动两凸出部(包括凸出部31和凸出部32)中间的下凹部分时,可在弹性件4的回弹作用下升至最高位置,以形成对推拉模块6的限位。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I21设置有与通槽33相对的安装孔I211,所述侧板II22设置有与通槽33相对的安装孔II(未在图中画出),所述安装孔I211和安装孔II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使得安装件5依次穿过安装孔I211、通槽33和安装孔II后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对应滑动连接于侧板I21和侧板II22;利于通过使得安装件5在安装孔I211和安装孔II内的上下移动,使得凹形限位块3在受压时,在弹性件4的配合下,实现向底板1侧移动,而在卸去推拉模块6的作用力时,可以在弹性件4的回弹力下朝上回弹,以形成对推拉模块6的限位;所述安装件5的选择属于现有技术,如销钉或螺栓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槽33为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利于凹形限位块3下压或回弹时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侧板I21设置有与两通槽33分别相对的两安装孔I211,所述侧板II22设置有与两通槽33分别相对的两安装孔II(未在图中画出),凹形限位块3通过两个依次穿设于对应侧安装孔I211、通槽33和安装孔II的安装件5对应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即一个安装件5穿设于第一个通槽33,并该安装件的两端分别通过与该通槽33相对的安装孔I211和安装孔II形成与对应侧的侧板I21和侧板II22的滑动连接,另一个安装件5穿过第二个通槽33,并该安装件5的两端分别通过与第二个通槽33相对的安装孔I211和安装孔II形成与对应侧的侧板I21和侧板II22的滑动连接;利于凹形限位块3下压及回弹时的稳定性,尤其是推拉模块6下压时的稳固性;优选所述安装孔I211和安装孔II为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进一步优选通槽33也为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的类椭圆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4为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设置的两个;即凸出部31对应的凹形限位块的底部与底板间设置一弹性件4,凸出部32对应的凹形限位块底部与底板间设置另一弹性件4,利于对凹形限位块3的稳固弹性支撑及提供更充足的回弹力。
本实施例中,所述底板1沿侧板I21和侧板II22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1;利于凹形限位机构于相应部位的固定安装,如通过螺栓等,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和凹形限位块;所述基座包括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具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的容纳腔,凹形限位块的底部与底板间设置有弹性件;凹形限位块的顶部具有相间设置的两凸出部,所述凸出部沿排布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倾斜设置的限位部,推拉模块沿排布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移动时,通过限位部形成对推拉模块在凹形限位块的两侧及中部的限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凸出部的横截面为下宽上窄的梯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侧板I和侧板II,所述侧板I和侧板II垂直于底板设置且两者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凹形限位块的容纳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I和侧板II平行设置,且侧板I和侧板II的排布方向与两凸出部排布方向相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限位块设置有沿侧板I和侧板II排布方向贯通的通槽,安装件穿设于通槽内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I设置有与通槽相对的安装孔I,所述侧板II设置有与通槽相对的安装孔II,所述安装孔I和安装孔II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设置,使得安装件依次穿过安装孔I、通槽和安装孔II后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槽为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I设置有与两通槽分别相对的两安装孔I,所述侧板II设置有与两通槽分别相对的两安装孔II;凹形限位块通过两个依次穿设于对应侧安装孔I、通槽和安装孔II的安装件对应滑动连接于侧板I和侧板II。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沿两凸出部排布方向设置的两个。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沿侧板I和侧板II排布方向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安装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50925.9U CN211740632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50925.9U CN211740632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740632U true CN211740632U (zh) | 2020-10-23 |
Family
ID=72851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50925.9U Active CN211740632U (zh) | 2020-05-08 | 2020-05-08 | 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74063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8499A (zh) * | 2020-12-30 | 2021-05-18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球墨铸铁管喷涂装置 |
-
2020
- 2020-05-08 CN CN202020750925.9U patent/CN2117406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08499A (zh) * | 2020-12-30 | 2021-05-18 | 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 | 球墨铸铁管喷涂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740632U (zh) | 用于检具的凹形限位机构 | |
CN213826657U (zh) | 一种汽车车身钣金件加工用成型冲孔装置 | |
CN205629136U (zh) | 一种汽车纵梁冲压成型模具 | |
CN109821999B (zh) | Rbc分次半自动铆合方法及其铆合设备 | |
CN114700673B (zh) | 一种双层锁扣夹具及自动夹持装置 | |
CN209986137U (zh) | Rbc分次半自动铆合设备 | |
CN207953047U (zh) | 压紧装置 | |
CN202169340U (zh) | 一种电子元器件的引脚成型装置 | |
CN219746023U (zh) | 一种同时加工多方位多个孔的冲孔模具 | |
CN211396017U (zh) | 一种节能环保建筑板材的连接结构 | |
CN210702005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支脚的侧冲孔模具 | |
CN110142337B (zh) | 一种盒形件整形模具 | |
CN210080533U (zh) | 钣金折弯模具及折弯机 | |
CN108817302B (zh) | 一种转向雨刮开关芯片的铆压机 | |
CN221487047U (zh) | 一种压入承座机构 | |
CN202180556U (zh) | 一种汽车后背门装饰板定型装置 | |
CN219378706U (zh) | 用于冲压模具大落差板料辅助定位机构 | |
CN217141975U (zh) | 一种左右件共模的冲压模具 | |
CN111083881A (zh) | 一种印刷回流治具 | |
CN214236925U (zh) | 一种开关柜箱体筋板焊接夹具 | |
CN218301781U (zh) | 一种用于pcb板刷锡的固定工装 | |
CN214645337U (zh) | 一种片状产品夹紧机构 | |
CN216881387U (zh) | 一种插板的铆合装置 | |
CN211803380U (zh) | 一种反向斜锲装置 | |
CN219325158U (zh) | 一种用于夹持薄壁零件的双向联动夹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