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8672U - 直下式面板灯 - Google Patents

直下式面板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8672U
CN211738672U CN202020320106.0U CN202020320106U CN211738672U CN 211738672 U CN211738672 U CN 211738672U CN 202020320106 U CN202020320106 U CN 202020320106U CN 211738672 U CN211738672 U CN 2117386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 plate
frame
direct type
type panel
panel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201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文军
杭泽钢
甘彩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201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86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86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86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下式面板灯,包括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的背板和扩散板,背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LED模组,所述边框由若干根边框条围成,所述边框条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且第一安装面高于第二安装面,所述背板的边沿搭接在较高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扩散板搭接在较低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背板的局部下凹抵住所述扩散板的边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夹持固定所述扩散板,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背板的局部下凹抵住扩散板的边沿,与第二安装面夹持固定扩散板,以避免扩散板的边沿区域发生弯曲,从而避免背板的中心区域向下塌陷。

Description

直下式面板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面板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面板灯。
背景技术
LED面板灯具有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舒适、材料环保、功耗小等优点,是目前广受欢迎的一种室内照明灯具。
面板灯的基本结构包括边框、背板、扩散板、驱动电源及多个LED模组,背板安装在边框的背面,扩散板安装于边框正面,LED模组置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并安装于背板的下表面,驱动电源安装于背板背向灯体组件的一侧。单个LED模组包括电路板、固定在电路板上的LED灯珠以及罩住LED灯珠的透镜,LED灯珠的光透镜扩散到扩散板,经过高透光率的扩散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驱动电源用于驱动LED模组。
现有技术中,扩散板安装在边框上时,扩散板的重心会位于扩散板中部位置或者靠近扩散板中部位置,扩散板的中部会向下塌陷,形成一个微曲面结构,导致光扩散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直下式面板灯,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扩散板的中部会向下塌陷,形成一个微曲面结构,导致光扩散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直下式面板灯,包括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的背板和扩散板,背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LED模组,所述边框由若干根边框条围成,所述边框条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且第一安装面高于第二安装面,所述背板的边沿搭接在较高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扩散板搭接在较低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背板的局部下凹抵住所述扩散板的边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夹持固定所述扩散板。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背板为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的罩壳状结构,包括边沿区域、水平的中心区域以及两者之间倾斜的过渡区域,所述边沿区域搭接在所述边框条上,所述LED模组设在所述中心区域的下表面。
可选的,所述过渡区域具有衔接所述边沿区域向上的翻边,从而形成沿边框条长度方向布置的下凹区域,所述下凹区域的尖部抵着所述扩散板。
可选的,所述背板的边沿区域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边框上,所述边框条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
可选的,所述边框条较低的第二安装面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接触位置的外侧,作为支撑所述扩散板的支点。
可选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为斜面,自所述边框内侧向外侧逐渐升高。
可选的,所述边框条的横截面大致为L型结构,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背板的边沿搭在所述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围成一限制空间,用于遮挡所述背板边沿的安装结构。
可选的,所述边框条的转角内侧厚度增加以形成增厚部,从而在所述水平部形成具有两个高度不同安装面的台阶结构。
可选的,所述增厚部为中空结构。
可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限制所述背板的限位凸条。
本申请的一种直下式面板灯,背板的局部下凹抵住扩散板的边沿,与第二安装面夹持固定扩散板,以避免扩散板的边沿区域发生弯曲,从而避免背板的中心区域向下塌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直下式面板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直下式面板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直下式面板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边框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直下式面板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驱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驱动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驱动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直下式面板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2中边框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导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面板灯隐藏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中的LED灯珠与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软灯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6中电路板与软灯条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LED模组的电路原理图;
图22为LED灯珠发射的光经透镜扩散的示意图;
图23为LED灯珠发射的光经透镜扩散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直下式面板灯;
10、边框;11、边框条;111、水平部;112、竖直部;113、台阶结构;114、台阶结构;12、第一安装面;121、限位凸条;13、第二安装面;131、凸起;14、螺钉槽;15、增厚部;16、通孔;161、第一通孔;162、第二通孔;17、尘帽;
20、背板;21、边沿区域;22、中心区域;221、环形台阶结构;23、过渡区域;24、下凹区域;25、凹陷;26、紧固螺钉;
30、扩散板;
40、LED模组;41、电路板;411、金属层;412、绝缘层;413、电路层;414、焊盘;415、第二窗口;42、LED灯珠;43、透镜;431、凸脚;44、软灯条;441、绝缘层;442、电路层;443、阻焊层;444、第一窗口;45、电阻;
50、驱动盒;51、盒体;511、过线孔;512、卡槽;513、耳片;514、肋板;515、避让槽;516、定位槽;52、顶盖;521、卡块;522、导向斜面;523、竖折;524、定位凸起;53、台阶型结构;54、驱动模块;
60、导向件;61、通道;62、底板;63、侧板;64、固定螺钉;65、腰型孔;66、后靠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直下式面板灯100,包括边框10以及设于边框10内的背板20和扩散板30,背板20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LED模组40,LED模组40包括电路板41、固定在电路板41上的LED灯珠42以及罩住LED灯珠42的透镜43,LED灯珠42发出的光依次穿过透镜43和扩散板30,光扩散后使得众多LED点光源形成均匀的面光源。
边框10由若干根(通常是四根)边框条11围成,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由金属型材(如铝合金)制成,相邻边框条端部焊接固定。当然边框条11也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注塑制成,由于高分子材料无法焊接连接,一般需要在边框10的边角处设置连接相邻边框条11的角件,或者相邻边框条11通过搭接连接,但相对于焊接工艺来说,边框10平整度欠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具有第一安装面12和第二安装面13,第一安装面12高于第二安装面13,背板20的边沿搭接在较高的第一安装面12上,扩散板30搭接在较低的第二安装面13上,背板20的局部下凹抵住扩散板30的边沿,与第二安装面13夹持固定住扩散板30。第一安装面12上设有限制背板20的限位凸条121,其高度最好是与背板20的厚度基本相等,使其与背板20齐平,但是过小的高度加工难度较大,不便于制造。限位凸条121可以是连续的长条状结构,也可以是间隔设置的短条状或点状结构。
从加工工艺和散热角度考虑,背板20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为了让背板20和扩散板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背板20为拱起的罩壳状结构,它包括边沿区域21、水平的中心区域22以及两者之间倾斜的过渡区域23,边沿区域21搭接在边框条11上,LED模组40设在中心区域22的下表面。
为了抵紧固定扩散板30,在一些实施例中,过渡区域23具有衔接边沿区域向上的翻边,从而形成沿边框条长度方向布置的下凹区域24,下凹区域24的尖部抵着扩散板,达到固定扩散板30的目的。因背板20具有一定的弹性,当下凹区域24抵紧扩散板30时,它与边沿区域21衔接的位置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尖部可以对扩散板30施加压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的边沿区域21通过紧固螺钉26固定在边框10上,为了便于安装,边框条1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14。在一些实施例中,螺钉槽14设置在第一安装面12上,并且位于限位凸条121的内侧。
电路板41可以选用金属基板,优选为铝基板,也可以选择FR-4玻纤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1表面涂覆白色的阻焊油墨,以提高反光效率。电路板4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背板20的下表面,优选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在背板20的下表面。为了提高反光效率,可以在背板20的下表面涂覆反光涂料或者设置反光纸。
因重力作用,扩散板30的中心区域会下塌,形成一个微曲面结构,导致光扩散不均匀。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较低的第二安装面13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凸起131,凸起131可以是连续的长条状,也可以是间隔的短条状或者点状结构。
凸起131应当位于背板20和扩散板30接触位置的外侧,作为支撑扩散板30的支点,当背板20抵紧扩散板30时,扩散板30的边沿区域发生弯曲,从而使得中心区域22上抬,克服其自身重力。也可以将第二安装面13设置为斜面或者局部为斜面,斜面自边框内侧向外侧逐渐升高,扩散板30的边沿搭接在该斜面,同样可以实现相同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的横截面大致为L型结构,包括水平部111和竖直部112,扩散板30和背板20的边沿搭在水平部111上,竖直部112围成一限制空间,用于遮挡背板20边沿的安装结构,起到装饰和一定的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加型材的强度,边框条11的转角内侧厚度增加以形成增厚部15,从而在水平部111形成具有两个高度不同安装面的台阶结构113,扩散板30的边沿搭接在高度较低的第二安装面13上,背板20的边沿搭接在高度较高的第一安装面12上,第一安装面12上设有沿边框条11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14。为了节省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厚部15为中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的中心区域22冲压形成多个凸起或凹陷25,以增加其散热面积。通常来说,LED模组40均是平行布置,因此凸起或者凹陷25也应当是平行排布的,相邻凸起或凹陷25的间隙用于安装LED模组40,因此LED模组40一般是直条状结构。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面积,中心区域22设置有环形台阶结构221。
为了让直下式面板灯100能够正常工作,直下式面板灯100上均设有驱动模块54,为了方便固定和保护驱动模块54,驱动模块54往往设置在驱动盒50内。有些直下式面板灯100将驱动盒50直接安装在背板20的上表面,妨碍包装和运输。
如图5、图6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下式面板灯100,包括边框10以及设于边框10内的背板20和扩散板30,背板20的下表面设置有若干LED模组40,LED模组40包括电路板41、固定在电路板41上的LED灯珠42以及罩住LED灯珠42的透镜43。
边框10由多个边框条11拼接组成,边框条11的横截面形状为L型结构,包括水平部111和竖直部112,竖直部112与背板20之间具有间隙,驱动盒50隐藏在所述间隙内。在一些实施例中,竖直部112高于背板20,使得扩散板30和背板20隐藏于边框10所限定的空间内。
背板20由金属板材冲压制成,包括边沿区域21、水平的中心区域22以及倾斜的过渡区域23。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沿区域21搭接在边框条11的水平部111上,过渡区域23与竖直部112之间具有间隙,驱动盒50隐藏在该间隙内。
背板20的边沿往往通过紧固螺钉26与边框条11固定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上设置有沿边框条11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14。为了方便组装,驱动盒50也通过穿入螺钉槽14的紧固螺钉26固定在该间隙内。
为了提高型材的强度,边框条11的内角处厚度增加,在水平部111形成具有两个不同高度安装面的台阶结构113,背板20的边沿搭接在较高的第一安装面12上,扩散板30的边沿搭接在较低的第二安装面13上,第一安装面12上设置有沿边框条11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14。
如图7至图11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驱动盒50,包括具有开口的盒体51,以及扣合于盒体51开口处的顶盖52,驱动模块54放置在盒体51内,盒体51的两端开设有供驱动模块54的连接线通过的过线孔511。对驱动模块54更换或维修时,只需将驱动模块54从盒体51内取出即可,以简化驱动模块54维修或者更换的步骤。
为了便于顶盖52扣合在盒体51上,在一些实施例中,顶盖52与盒体51两者中,其中一者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块521,另一者开设有与卡块521配合的卡槽512,顶盖52通过卡块521与卡槽512的配合扣合在盒体51的顶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顶盖5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块521,盒体5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512。
为了顶盖52扣合在盒体51上的美观性,在顶盖52扣合在盒体51上时,顶盖52的外周与盒体51的内壁相贴合,并顶盖52的顶面与盒体51的顶缘相齐平。
顶盖52的两端设置有定位凸起524,盒体51的开口边沿设置有与定位凸起524配合的定位槽516。为了方便安装连接线,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定位槽516与过线孔511连通。
驱动盒50的长度为L1,驱动盒50的宽度为L2,且L1为L2的3~10倍。优选地,L1为L2的5~10倍。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盒50的长度为23cm,驱动盒50的宽度为2.5cm。当然,驱动盒50的长度与宽度可按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此不在进行阐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卡块521卡入到卡槽512内,卡块521的底面具有导向斜面522,导向斜面522随着远离顶盖52而逐渐上升。
其中,导向斜面522的倾斜角度为20度~60度,导向斜面522的倾斜角度过大时,会影响卡块521的结构强度,或者增加卡块521的厚度。导向斜面522的倾斜角度过小时,卡块521卡接在卡槽512内时不能平稳过度。进一步的,导向斜面522的倾斜角度为40~50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向斜面522的倾斜角度为45度。
为了便于设置卡块521,顶盖52沿长度方向的两侧具有向下延伸的竖折523,该竖折523的侧面能够与盒体51的内壁相贴合,多个卡块521沿竖折523的长度方向布置。为了增加竖折523与顶盖52之间的结构强度,竖折与顶盖呈一体设置。
竖折523的高度为0.5cm~1.5cm,优选为0.5cm。
避免顶盖52受到外力后持续向盒体51内运动,盒体51沿长度方向的两侧侧壁为台阶型结构53,盒体下窄上宽,台阶面与竖折523的底部相贴合,以起到支撑顶盖52的作用。
盒体51的两端设有朝盒体51外延伸的耳片513,该耳片513通过紧固螺钉26固定在过渡区域23与边框条11的竖直部112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耳片513的底面与盒体51的底面相齐平。
为了降低耳片513与盒体51之间的加工工艺难度,同时能够增强耳片513与盒体51之间的结构强度,耳片513与盒体51之间呈一体设置。
为了加强耳片513与盒体51之间的连接强度,耳片513与盒体51的连接处间隔设置有多个肋板514。在某些实施例中,肋板51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两个肋板分别沿驱动盒50的宽度方向设置于耳片513的两侧。
驱动盒50安装在过渡区域23与边框条11的竖直部112之间的间隙中时,驱动盒50的顶面低于过渡区域23或竖直部112的顶面,以使驱动盒50不外露,避免外部作用力作用在驱动盒50。
在一些实施例中,盒体51的底面贴靠在搭接背板20边沿的第二安装面13上,并且具有避让限位凸条121和螺钉的避让槽515。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的竖直部112具有台阶结构113,盒体51沿长度方向的一侧贴靠竖直部112的内侧面,另一侧在转角处设置有倒角,以贴靠背板20的过渡区,同时具有防呆的功能,避免驱动盒50反置。
通常来说,面板灯通过固定螺钉64直接固定在天花板等支撑面上,其安装方式是固定螺钉64直接穿过边框10与支撑物固定连接。由于边框条11的厚度往往有限,导致在安装时固定螺钉64会打歪,牢固度不够。
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如图12至图15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下式面板灯100,包括边框10和固定在边框10上的背板20和扩散板30,所述边框10包括若干边框条11,边框条11上设置有导向件60,边框10上导向件所在位置设有供固定螺钉64穿过的通孔16,导向件60具有引导固定螺钉64的通道,避免固定螺钉64打歪。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向件60包括底板62和两侧板63,底板62固定在水平部111上,两侧板63之间的间隙构成引导固定螺钉64的通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水平部111和竖直部112,底板62通过螺钉固定在水平部111上,为了方便调整导向件的位置,底板62具有供螺钉穿过的腰型孔65。
为了方便安装固定螺钉64,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板63为上窄下宽的结构,其内侧边沿为倾斜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条11的转角内侧增厚,在水平部111形成台阶结构113,水平部111具有高度不同的第一安装面12和第二安装面13,其中背板20的边沿搭接在第一安装面12上,并通过紧固螺钉26固定,扩散板30的边沿搭接在第二安装面1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底板62压住部分背板20的边沿,可以进一步加固背板,避免其发生曲翘。
为了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安装面12上设置有沿边框条长度方向设置的螺钉槽14。
边框条11的转角内侧增厚在竖直部112形成台阶结构114,两侧板63的外侧边沿与台阶结构114相匹配,为了提高强度,两侧板63之间具有贴靠竖直部112的后靠板66。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厚部15为中空双层结构,在增厚部15具有供固定螺钉64穿过的通孔16,通孔16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为位于增厚部15上层的第一通孔161,以及位于增厚部15下层的第二通孔162,第二通孔162的孔径较大,第一通孔161的孔径较小,第二通孔162的孔径大于第一通孔161的孔径,导向件60的固定螺钉64可以穿过第二通孔162,而不能穿过第一通孔161,并且在边框条11的表面设置封堵第二通孔162的防尘帽17。
为了让直下式面板灯100发光均匀,如图16至图21所示,一种直下式面板灯,包括边框10和设于边框10内的背板20和扩散板30,背板20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LED模组40。
LED模组40包括电路板41、LED灯珠42和罩住LED灯珠42的透镜43。相同LED模组的LED灯珠串联连接,且每个LED灯珠并接至少一电阻45,避免因漏电流使LED灯珠发出余辉。
通常来说,电阻45的阻值为200-300kΩ,较大的阻值可以使面板灯正常工作时流过LED灯珠的电流很小,相当于短路,而在关闭面板灯时,消耗漏电流,避免发出余辉。每个LED灯珠42串接电阻数量可以是多个,当然一个是最理想的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LED模组40为条状结构,且为并行布置,相邻LED模组40通过导线或者软灯条44并联连接。LED灯珠42在背板20内侧呈矩阵式分布,使得光源均匀分布,同时便于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41采用金属基板(常用为铝基板或铜基板),包括金属层411、绝缘层412和电路层413,LED灯珠42焊接在电路层413上。通常在电路层413上设置有焊接LED灯珠42的焊盘414。为了给电路层413提供保护,电路板41的表面涂覆有白色阻焊油墨,形成阻焊层,同时在焊盘414处留有窗口,让焊盘414露出,用于焊接LED灯珠42和电阻45。
LED模组上的透镜43主要用于光的扩散,透镜43通过环氧胶或UV胶粘结固定在电路板41上,为了方便安装,透镜的背面设置有凸脚431,相应的电路板41上设置有定位孔。
如图22及图23所示,光穿过透镜后投射在扩散板的光斑为圆形,为了使得光扩散均匀,光斑应该铺满整块扩散板,光斑的直径D不小于对角线上两LED灯珠之间的距离,因为光斑的强度中间大,边沿小,因此相邻光斑具有部分重叠,使得扩散板30各处光强大致均匀。
假设透镜的光束角为R,LED灯珠到扩散板的垂直距离为d,并且满足扩散板所有点都有光被投射到,需要满足关系式
Figure BDA0002410849510000111
可以看出,当透镜的光束角R越大,且面板灯的厚度确定时,LED灯珠的间距可以布置的越大,也就是布置的LED灯珠数量可以越少。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透镜43的光束角为168°,一般应不小于160°可以使面板灯的厚度达到20-30mm,LED灯珠42之间的间距达到50-80mm。
如上所述,相邻LED模组之间为并联连接,一般为导线连接,但由于导线不具有反光功能,相对于其它部分会显得较暗,影响视觉效果。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直下式面板灯,包括若干呈条状结构且并行布置的LED模组40,相邻LED模组40通过灯条焊接连接,尤其是通过软灯条44焊接连接。
软灯条44为带状结构,包括绝缘层441、电路层442和阻焊层443,其中绝缘层441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阻焊层443由涂覆在表面的白色阻焊油墨形成,使得设置软灯条44的位置也具有反光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软灯条44压在所有LED模组40上,与所有LED垂直相交,方便软灯条44与LED模组焊接。软灯条44通过导线与驱动盒50内的驱动模块电连接,因此背板20上还开设有供导线穿过的过线孔。
为了实现连接,软灯条44的边沿具有未涂覆阻焊油墨的第一窗口444,电路板41靠近软灯条44的位置同样具有未涂覆阻焊油墨的第二窗口415,两开口处设置焊垫,两者通过焊接实现电连接。
为了提高反光效果,背板20的下表面设置有白色的反光涂层,反光涂层可以是各种金属涂料,包括环氧树脂、UV树脂等。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直下式面板灯,包括边框以及设于边框内的背板和扩散板,背板的下表面安装有若干LED模组,所述边框由若干根边框条围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条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且第一安装面高于第二安装面,所述背板的边沿搭接在较高的所述第一安装面上,所述扩散板搭接在较低的所述第二安装面上,所述背板的局部下凹抵住所述扩散板的边沿,与所述第二安装面夹持固定所述扩散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由金属板材冲压形成的罩壳状结构,包括边沿区域、水平的中心区域以及两者之间倾斜的过渡区域,所述边沿区域搭接在所述边框条上,所述LED模组设在所述中心区域的下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区域具有衔接所述边沿区域向上的翻边,从而形成沿边框条长度方向布置的下凹区域,所述下凹区域的尖部抵着所述扩散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边沿区域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所述边框上,所述边框条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条较低的第二安装面具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布置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扩散板接触位置的外侧,作为支撑所述扩散板的支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为斜面,自所述边框内侧向外侧逐渐升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条的横截面大致为L型结构,包括水平部和竖直部,所述扩散板和所述背板的边沿搭在所述水平部,所述竖直部围成一限制空间,用于遮挡所述背板边沿的安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条的转角内侧厚度增加以形成增厚部,从而在所述水平部形成具有两个高度不同安装面的台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厚部为中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面上设有限制所述背板的限位凸条。
CN202020320106.0U 2020-03-13 2020-03-13 直下式面板灯 Active CN2117386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0106.0U CN211738672U (zh) 2020-03-13 2020-03-13 直下式面板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20106.0U CN211738672U (zh) 2020-03-13 2020-03-13 直下式面板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8672U true CN211738672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58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20106.0U Active CN211738672U (zh) 2020-03-13 2020-03-13 直下式面板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867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83478A (zh) * 2021-08-30 2022-01-04 晨辉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发光面板灯
WO2022135065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直下式灯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35065A1 (zh) * 2020-12-23 2022-06-30 苏州欧普照明有限公司 直下式灯具
CN113883478A (zh) * 2021-08-30 2022-01-04 晨辉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侧发光面板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10839B (zh) 背光單元及其顯示設備
US11435061B2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CN21173867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EP3795891B1 (en) Lighting lamp
CN211738669U (zh) 发光均匀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155U (zh) 发光可调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4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113390038A (zh) 便于安装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670U (zh) 外观平整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671U (zh) 可以消除余辉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839U (zh) 便于安装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1925691U (zh) 驱动盒及直下式面板灯
US11287120B2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with driving box and package structure thereof
CN113464907A (zh) 驱动盒及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5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3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6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5336161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6113937U (zh) 直下式面板灯
US11231161B1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with uniform light
CN215061875U (zh) 发光均匀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533616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6113924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6280966U (zh) 面板灯的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