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336162U - 直下式面板灯 - Google Patents

直下式面板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36162U
CN215336162U CN202121475918.3U CN202121475918U CN215336162U CN 215336162 U CN215336162 U CN 215336162U CN 202121475918 U CN202121475918 U CN 202121475918U CN 215336162 U CN215336162 U CN 2153361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rect type
back plate
type panel
panel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7591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林平
杜文军
杭泽钢
蒲纪忠
甘彩英
赵艺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 Light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7591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361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361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361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AREA)
  • Fastening Of Light Sources Or Lamp Holder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直下式面板灯,包括边框、扩散板、背板以及至少一灯条;扩散板具有透光功能,并形成出光面,其边缘搭接在边框;背板为由金属板材通过形变制成的罩壳状结构,其边缘区域搭接在较高的第二安装面上,背板的中心区域隆起形成一容纳灯条的腔体,腔体包括平坦的底壁和倾斜的侧壁,各灯条固定在底壁上,侧壁经形变制成沿着背板的边长方向延伸的台阶结构,并在该台阶结构的两侧形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与出光面之间的夹角;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直下式面板灯在安装状态下时,台阶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背板的结构强度,防止背板塌陷或变形。

Description

直下式面板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面板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面板灯。
背景技术
LED面板灯具有照度均匀性好、光线柔和舒适、材料环保、功耗小等优点,是目前广受欢迎的一种室内照明灯具。
面板灯的基本结构包括边框、背板、扩散板、驱动电源及多个发光组件,背板安装在边框的背面,扩散板安装于边框正面,发光组件置于背板与扩散板之间,并安装于背板的下表面,驱动电源安装于背板背向灯体组件的一侧。发光组件经过高透光率的扩散板后形成一种均匀的平面发光效果,驱动电源用于驱动发光元件。
面板灯安装在天花板的龙骨上时,由于发光组件的重量直接作用在背板上,导致背板的中部会向下塌陷。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直下式面板灯,包括:
至少一灯条,单个灯条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安装于所述基板的LED灯珠,各LED灯珠沿灯条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边框,所述边框由若干边框条拼接而成,每根边框条具有处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具有透光功能,并形成出光面,所述扩散板边缘搭接在较低的第一安装面上;
背板,所述背板为由金属板材通过形变制成的罩壳状结构,其边缘区域搭接在较高的第二安装面上,所述背板的中心区域隆起形成一容纳所述灯条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平坦的底壁和倾斜的侧壁,各灯条固定在所述底壁上,所述侧壁经形变制成沿着所述背板的边长方向延伸的台阶结构,并在该台阶结构的两侧形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台阶结构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底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a1,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a2,且满足a1:a2=(1.2~1.6):1。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70度,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
可选的,所述台阶结构临近所述底壁。
可选的,沿直下式面板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为L1,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为L2,且满足L1:L2=(8~12):1。
可选的,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分别通过弧形过渡面与所述台阶结构衔接。
可选的,所述侧壁由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端向朝向所述底壁的一端逐渐向所述直下式面板灯的几何中心靠拢;
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更靠近所述直下式面板灯的几何中心。
可选的,所述背板为由金属板材通过形变制成的罩壳状结构。
可选的,所述背板的厚度为0.1mm~0.4mm。
可选的,所述直下式面板灯的厚度小于30mm。
本申请中的直下式面板灯在安装状态下时,台阶结构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背板的结构强度,防止背板塌陷或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直下式面板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直下式面板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直下式面板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中的直下式面板灯的局部结构意图;
图5为图4中电源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直下式面板灯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3中LED灯珠与透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3中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3中导电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省略一边框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边框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3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3中背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直下式面板灯;101、出光面;
10、灯条;11、基板;111、第一金属层;112、第一绝缘层;113、第一电路层;114、第二窗口;12、LED灯珠;13、透镜;131、凸脚;14、导电条;141、第二绝缘层;142、第二电路层;143、第二阻焊层;144、第一窗口;
20、背板;21、中心区域;211、底壁;212、凸起;213、凹陷;22、边缘区域;221、侧壁;222、凸筋;223、环形台阶;224、第一部分;225、第二部分;23、腔体;24、过线孔;241、卡槽;242、第一孔;243、第二孔;25、第一延伸段;26、第二延伸段;
30、扩散板;
40、边框;41、边框条;42、第一安装面;43、第二安装面;44、水平部;45、竖直部;46、增厚部;47、竖折;471、螺钉槽;
50、电源线;51、导线;52、保护套;53、连接头;531、配合面;532、限位件;533、弹扣;534、钩状结构;535、导向面;
60、驱动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直下式面板灯100,包括边框40、背板20、扩散板30、驱动电源以及至少一个灯条10,背板20安装在边框40的背面,扩散板30安装于边框40正面,灯条10置于背板20与扩散板30之间,并安装于背板20的下表面,驱动电源安装在直下式面板灯100的背面,并通过电源线50与灯条10电连接。
背板20的中心区域隆起形成一容纳灯条10的腔体23,腔体23包括平坦的底壁211和倾斜的侧壁221,各灯条10固定在底壁211上,扩散板30相对背板20设置以封闭腔体23,边框40由若干根(通常是四根)边框条41拼接而成,各边框条41与扩散板30和背板20的相应边沿连接。
各灯条10均为条状结构且并行布置,单个灯条10包括基板11以及多个安装于基板11的LED灯珠12,各LED灯珠12沿灯条10长度方向依次布置,LED灯珠12在背板20内侧呈矩阵式分布,使得光源均匀分布。灯条10还包括覆设在LED灯珠12上的透镜13,扩散板30具有透光功能,LED灯珠12发出的光依次穿过透镜13和扩散板30,光扩散后使得众多LED点光源形成均匀的面光源,并在扩散板30的底面形成出光面101。
从加工工艺和散热角度考虑,背板20由金属板材(例如ST13)冲压形成拱起的罩壳状结构,其包括中心区域21(例如包括底壁211)以及设置于中心区域21外周的边缘区域22(例如包括侧壁221)。边缘区域22搭接在边框条41,灯条10设置在中心区域21的下表面。背板20处于腔体23内的一侧涂覆有反光涂层。反光涂层可以是各种金属涂料,包括环氧树脂、UV树脂等。
直下式面板灯100在使用状态下,由于灯条10设置在中心区域21的下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背板20的中心区域21也会下塌,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背板20经过二次冲压,使侧壁221经形变制成沿着背板20的边长方向延伸的环形台阶223,并在该环形台阶223的两侧形成第一部分224与第二部分225,台阶结构22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加强背板20的结构强度,防止背板20塌陷或变形。沿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厚度方向,第一部分224、环形台阶223以及第二部分225自下而上依次布置。
第一部分224位于扩散板30与环形台阶223之间,第二部分225位于环形台阶223与底壁211之间,第一部分224与出光面101之间的夹角大于第二部分225与出光面101之间的夹角,以能够改善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发光,降低直下式面板灯100厚度的要求。在一些实施例中,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厚度小于30mm。
侧壁221的具体设置上,参考其中一实施例,侧壁221由朝向扩散板30的一端向朝向底壁211的一端逐渐向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几何中心靠拢;第二部分225相对于第一部分224更靠近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几何中心。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24以及第二部分225分别通过弧形过渡面与环形台阶223衔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分224与出光面101之间的夹角为a1,第二部分225与出光面101之间的夹角为a2,且满足a1:a2=(1.2~1.6):1。优选地,第一部分224与出光面101之间的夹角为70度,第二部分225与出光面101之间的夹角为50度。其中,环形台阶223临近底壁211。沿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厚度方向,第一部分224的高度为L1,第二部分225的高度为L2,且满足L1:L2=(8~12):1。
直下式面板灯100在使用状态下,由于灯条10设置在中心区域21的下表面,在重力的作用下,背板20的中心区域21也会下塌,导致其边角部分上翘,如果边框40的强度不够,则会拉动边框40发生变形曲翘。为解决该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2所示,背板20的边缘区域22经自身形变制成沿着背板20的边长方向延伸的凸筋222,凸筋222可以增加整个背板20的支撑强度,尤其是增加边缘区域22的结构强度,避免其拉动边框40,使边框40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直下式面板灯100与天花板上的龙骨接触敷贴,不会出现缝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降低凸筋222的加工难度,边缘区域22通过自身弯折形成凸筋222。形变采用的是常规的加工方法,如机械冲压等。为了降低背板20自身的重量,在满足背板20的支撑强度下,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的厚度为0.1mm~0.4mm。优选地,背板20的厚度为0.2mm。
其中,凸筋222抵压扩散板30的边缘使其贴靠第一安装面42,因背板20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凸筋222抵紧扩散板30时,凸筋222会发生弹性形变,从而使得凸筋222对扩散板30施加压力,凸筋222与第一安装面42配合夹持扩散板30的边沿,以避免扩散板30的边沿发生弯曲,从而避免扩散板30的中心部位(扩散板30的几何中心或靠近扩散板30的几何中心处)向下塌陷。
背板20发生形变往往是不可避免的,设置多条凸筋222仅仅可以缓解该问题,为了进一步解决该问题,如图13所示,背板20每边所在第一凸筋222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延伸段25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二延伸段26,沿直下式面板灯100的高度方向,第一延伸段25的高度高于第二延伸段26的高度;直下式面板灯100在安装状态下,此时凸筋222朝向扩散板30的一侧均与扩散板30的边缘相抵,以使扩散板30贴靠第一安装面42,通过第一延伸段25的发生形变,以将背板20产生的形变进行反向抵消。在一些实施例中,沿背板20的周向,位于背板20相邻边的两第一凸筋222呈连续设置。其中,针对同一凸筋222,第一延伸段25通过弧形过渡面与第二延伸段26衔接。
当凸筋222抵紧扩散板30时,为了避免凸筋222与扩散板30之间出现缝隙(例如,由第一延伸段25与第二延伸段26的高度差过大造成),以及不能将背板20产生的形变进行反向抵消(例如,由第一延伸段25与第二延伸段26的高度差过小造成),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延伸段25的高度为H1,第二延伸段26的高度为H2,且满足H1:H2=(1.02~1.1):1。优选地,H1:H2=1.08:1。
背板20上开设有过线孔24,电源线50的一端与驱动电源连接,另一端经过线孔24后与灯条10电连接。直下式面板灯100在装配与安装的过程中,可能会拉拽暴露在直下式面板灯100外的电源线50,造成电源线50与灯条10相脱离。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所示,电源线50包括保护套52以及导线51,导线51穿设于保护套52内、并经由过线孔24与灯条10电连接,保护套52带有一连接头53,连接头53至少有一配合面531与背板20的外侧相贴合,且该配合面531设置有弹扣533,弹扣533伸入到过线孔24内以阻止电源线50脱离背板20。保护套52使电源线50在过线孔24位置相对固定,在拉拽暴露在直下式面板灯100外的电源线50时,位于背板20内(腔体23内)的导线51不会被拉拽,以起到避免发生导线51与灯条10相脱离的问题。
连接头53位于保护套52的端部,为了使导线51穿过保护套52与连接头53,参考其中一实施例,保护套52具有第一过线通道,连接头53具有与第一过线通道连通的第二过线通道,导线51依次穿过第一过线通道以及第二通道与灯条10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护套52以及连接头53呈一体设置,并均为塑料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导线51与保护套52和/或连接头53相对固定。导线51可以与保护套52以及连接头53之间通过粘接或熔融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导线51穿过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内时,在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内填充粘接材料(胶水),以将导线51与第一过线通道的内壁和/或第二通道的内壁相对定;或者,导线51穿过第一过线通道与第二通道内时,通过熔融保护套52和/或连接头53以箍紧导线51。
为了避免电源线50影响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厚度(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厚度为:直下式面板灯100在安装状态下的高度),参考其中一实施例中,过线孔24开设于侧壁221。其中,过线孔24具有一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呈垂直设置,过线孔24的宽度方向与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厚度方向一致。
在本实施例中,弹扣53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两个弹扣533分别与过线孔24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配合,以阻止电源线50脱离背板20。弹扣533的具体设置上,参考其中一实施例,弹扣533伸入到过线孔24内的一端均具有钩状结构534,钩状结构534与配合面531相配合以固定于背板20。两弹扣533伸入到过线口的过程中,钩状结构534抵靠过线孔24的内壁,以使两弹扣533的端部相向运动,直至两弹扣533的钩状结构534置于到腔体23内,此时两弹扣533复位并与配合面531相配合以固定在背板20。为了避免钩状结构534影响直下式面板灯100的外观,在一些实施例中,钩状结构534隐藏在腔体23内。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头53的配合面531设置有限位件532,限位件532与过线孔24相配合以限制电源线50与背板20相扭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32位于两弹扣533之间,并与对应的弹扣533之间形成供导线51经过的间隙,以便于导线51穿过连接头53。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32设置有与导线5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以避免导线51在该间隙内发生窜动。
在本实施例中,过线孔24沿自身宽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均设置有与限位件532相卡合的卡槽241。限位件532呈块状,限位块具有沿过线孔24宽度方向的两第一侧,以及沿过线孔24长度方向的两第二侧,两第一侧分别与卡槽241沿过线孔24宽度方向的两侧壁221相贴靠,两第二侧分别与卡槽241沿过线孔24长度方向的两侧壁221相贴靠。
为了便于限位件532进入到卡槽241内,在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532具有导向面535,导向面535用以引导限位件532伸入到卡槽241内。在本实施例中,导向面535成对布置在限位件532沿过线孔24长度方向的两相对侧。导向面535均呈平面设置,沿限位件532的运动方向,两导向面535由连接头53向限位件532背向连接头53的一端逐渐靠拢。
当然,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过线孔24呈十字形结构,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孔242与第二孔243,第一孔2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孔243的延伸方向呈垂直设置;弹扣533伸入到第一孔242内以阻止电源线50脱离,限位件532与第二孔243相配合以限制电源线50与背板20相扭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以及图6所示,所有灯条10通过一导电条14并联连接,导电条14与每根灯条10焊接连接;导电条14压在所有灯条10上,与所有灯条10垂直相交。其中,各灯条10均呈纵向间隔排布,导电条14均呈横向排布。
为了实现导电条14与灯条10之间的电连接,导电条14的边沿具有第一窗口144,基板11靠近导电条14的位置同样具有第二窗口114,两窗口处设置焊垫,两者通过焊接实现电连接。
基板11可以选用金属基板11,优选为铝基板11,也可以选择FR-4玻纤板。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表面涂覆白色的阻焊油墨,以提高反光效率。基板11可以通过螺钉固定在背板20的下表面,优选通过导热胶粘接固定在背板20的下表面。
如图7至图9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基板11包括第一金属层111、第一绝缘层112和第一电路层113,LED灯珠12焊接在第一电路层113上。通常在第一电路层113上设置有焊接LED灯珠12的焊盘。为了给第一电路层113提供保护,基板11的表面涂覆有白色阻焊油墨,形成第一阻焊层,同时在焊盘处留有窗口,让焊盘露出,用于焊接LED灯珠12。
灯条10上的透镜13主要用于光的扩散,透镜13通过环氧胶或UV胶粘结固定在基板11上,为了方便安装,透镜13的背面设置有凸脚131,相应的基板11上设置有与凸脚131相配合的定位孔。光穿过透镜13后投射在扩散板30的光斑为圆形,为了使得光扩散均匀,光斑应该铺满整块扩散板30,光斑的直径D不小于对角线上两LED灯珠12之间的距离,因为光斑的强度中间大,边沿小,因此相邻光斑具有部分重叠,使得扩散板30各处光强大致均匀。
导电条14为带状结构,包括第二绝缘层141、第二电路层142和第二阻焊层143,其中第二绝缘层141由绝缘树脂材料制成,第二阻焊层143由涂覆在表面的白色阻焊油墨形成,使得设置导电条14的位置也具有反光功能。为了实现连接,导电条14的边沿具有未涂覆阻焊油墨的第一窗口144,基板11靠近导电条14的位置同样具有未涂覆阻焊油墨的第二窗口114,两开口处设置焊垫,两者通过焊接实现电连接。
为了便于安置灯条1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背板20具有呈矩阵式分布的凹陷213,灯条10设置在两排凹陷213之间。为了便于在背板20上加工该凹陷213,背板20冲压形成多个背向腔体23的凸起212,相邻的凸起212之间形成该凹陷213,各灯条10均是平行布置,因此凸起212也应当是平行排布的,相邻凸起212的间隙用于安装灯条10,因此灯条10一般是直条状结构。
边框条41的具体设置上,参考其中一实施例,边框条41由金属型材(如铝合金)制成,相邻边框条41端部焊接固定。当然边框条41也可以采用高分子材料注塑制成,由于高分子材料无法焊接连接,一般需要在边框40的边角处设置连接相邻边框条41的角件,或者相邻边框条41通过搭接连接,但相对于焊接工艺来说,边框40平整度欠佳。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及图11所示,边框条41的横截面为L型结构,包括水平部44和竖直部45,扩散板30的边沿和背板20的边沿均搭在水平部44上,竖直部45围成一限制空间,用于遮挡背板20边沿的安装结构,起到装饰和一定的保护作用。
为了增加型材的强度,参考其中一实施例,边框条41的转角内侧厚度增加以形成增厚部46,从而在水平部44形成台阶结构,以在台阶结构与水平部44形成第一安装面42与第二安装面43,扩散板30的边缘搭接在较低的第一安装面42上,背板20的边缘搭接在较高的第二安装面43上,并通过紧固螺钉固定。为了节省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厚部46为中空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20的边缘通过紧固螺钉固定在边框40上,边框条41上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的螺钉槽471。在一些实施例中,水平部44的上表面的中部具有一竖折47,该竖折47与台阶结构之间的间隙形成该螺钉槽471,竖折47的顶面支撑背板20的边缘。
在本实施例中,直下式面板灯100还包括安装于直下式面板灯100背面的驱动盒60,驱动模块安装在驱动盒60内,方便固定和保护驱动模块,同时还能够简化驱动模块维修或者更换的步骤,从而降低时间和人力成本的开支。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灯条,单个灯条包括基板以及多个安装于所述基板的LED灯珠,各LED灯珠沿灯条长度方向依次布置;
边框,所述边框由若干边框条拼接而成,每根边框条具有处于不同高度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具有透光功能,并形成出光面,所述扩散板边缘搭接在较低的第一安装面上;
背板,所述背板为由金属板材通过形变制成的罩壳状结构,其边缘区域搭接在较高的第二安装面上,所述背板的中心区域隆起形成一容纳所述灯条的腔体,所述腔体包括平坦的底壁和倾斜的侧壁,各灯条固定在所述底壁上,所述侧壁经形变制成沿着所述背板的边长方向延伸的台阶结构,并在该台阶结构的两侧形成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位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台阶结构之间,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台阶结构与所述底壁之间,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大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a1,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a2,且满足a1:a2=(1.2~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70度,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出光面之间的夹角为50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结构临近所述底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沿直下式面板灯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部分的高度为L1,所述第二部分的高度为L2,且满足L1:L2=(8~12):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以及所述第二部分分别通过弧形过渡面与所述台阶结构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由朝向所述扩散板的一端向朝向所述底壁的一端逐渐向所述直下式面板灯的几何中心靠拢;
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更靠近所述直下式面板灯的几何中心。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为由金属板材通过形变制成的罩壳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的厚度为0.1mm~0.4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面板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直下式面板灯的厚度小于30mm。
CN202121475918.3U 2021-06-30 2021-06-30 直下式面板灯 Active CN2153361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5918.3U CN215336162U (zh) 2021-06-30 2021-06-30 直下式面板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75918.3U CN215336162U (zh) 2021-06-30 2021-06-30 直下式面板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36162U true CN215336162U (zh) 2021-12-28

Family

ID=79563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75918.3U Active CN215336162U (zh) 2021-06-30 2021-06-30 直下式面板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361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95891B1 (en) Lighting lamp
US11435061B2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CN21173867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EP2560042B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ghting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821151B1 (ko)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13983155U (zh) 发光可调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533616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5336161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4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2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5336205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669U (zh) 发光均匀的直下式面板灯
CN113390038A (zh) 便于安装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6281255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6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5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6113924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3983263U (zh) 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839U (zh) 便于安装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671U (zh) 可以消除余辉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1738670U (zh) 外观平整的直下式面板灯
CN211925691U (zh) 驱动盒及直下式面板灯
US11287120B2 (en) Direct-type panel lamp with driving box and package structure thereof
CN216281192U (zh) 侧发光面板灯
CN216113937U (zh) 直下式面板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