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37460U -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37460U
CN211737460U CN202020046255.2U CN202020046255U CN211737460U CN 211737460 U CN211737460 U CN 211737460U CN 202020046255 U CN202020046255 U CN 202020046255U CN 211737460 U CN211737460 U CN 2117374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oil
guide plate
gas separation
separa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4625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旺宏
梁泽建
徐玉格
李晓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Zhuhai Landa Compress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02004625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374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374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374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排气中含油量较多影响空调的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该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压缩机内的导流板和叶片,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中心孔内且所述叶片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沿着所述导流板流至所述叶片且所述压缩机排出的气流能使所述叶片转动以使附着在所述叶片上的气流中的润滑油落入所述压缩机内。本实用新型用于降低压缩机的排气含油量。

Description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转子压缩机工作时,冷媒经过吸气、压缩、排气,气体经过具备热交换功能的空调两器(空调的冷凝器和蒸发器),再次吸气,周而复始。压缩机在排气的过程中会将部分润滑油带出去,其带出去的多少直接影响空调系统的两器换热效率,影响空调系统的能效。
油气分离装置是空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于对由压缩机排出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与气进行分离,使得被制冷剂气体带走的润滑油能够返回压缩机中,防止润滑油随制冷剂气体一起流向冷凝器等换热设备中,这不仅有助于保证压缩机的润滑效果,提高压缩机的运转效率,还可以降低润滑油因进入冷凝器等换热设备后在换热设备的壁面上形成油膜而影响换热设备换热性能的风险,有助于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
现有技术中,在压缩机上腔设置折流板或者在定转子间隙上方设置挡板作为油气分离装置可以降低排气含油率,但会导致排气流道变小,分离效率低,排气阻力增大。
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压缩机排气中含油量较多,影响空调的换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排气中含油量较多影响空调的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压缩机内的导流板和叶片,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中心孔内且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沿着所述导流板流至所述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包括竖直部、引流部和连接部,所述竖直部通过所述引流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连接,所述竖直部的中部形成所述中心孔,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沿着所述引流部流至所述叶片。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为水平设置的平板,所述引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优选地,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压缩机内的电机漆包线的上方且能引导残留于所述导流板上方的部分润滑油滴落在所述电机漆包线上。
优选地,所述导流板通过热套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壁。
优选地,所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叶片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叶片本体能相对所述连接杆发生转动,所述叶片本体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叶片本体与所述中心孔之间存在所述间隙,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叶片本体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叶片本体在平行于所述压缩机轴线方向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位置不低于所述引流部和所述竖直部的连接处所处的高度位置。
一种压缩机,包括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
优选地,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放置电机和泵体的容纳腔,所述盖板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所述导流板通过热套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叶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盖板连接。
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压缩机内的导流板和叶片,叶片位于导流板的中心孔内且叶片与导流板之间存在间隙,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沿着导流板流至叶片且压缩机排出的气流能使叶片转动以使附着在叶片上的气流中的润滑油落入压缩机内。压缩机运行时,压缩机内的泵体压缩气流后由泵体阀座排出,该气流为包含润滑油和气态冷媒的气液混合物。气流分别经过电机与壳体的间隙和电机的定子与转子的间隙继续排出到压缩机上腔,大部分气流与导流板接触,被引导至叶片,小部分则直接流往叶片。根据折流分离的原理,润滑油和气态冷媒密度不同,润滑油接触叶片的壁面后,形成液滴,而气态冷媒则会由叶片与导流板的间隙以及叶片的自身间隙往上继续排出。同时,压缩机内部气体压力大,流速高,可直接驱动叶片旋转,附着在叶片壁面的润滑油液滴在离心作用下被加速甩落,返回压缩机下腔。极大的降低排出到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气体含油量,提高两器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损失,提升空调系统的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流板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叶片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导流板;110、引流部;120、连接部;130、竖直部;2、叶片;210、叶片本体;220、连接杆;3、中心孔;4、回油孔;5、滚动轴承;6、压缩机壳体;610、壳体本体;620、盖板;7、定子;8、转子;9、容纳腔;10、泵体;101、曲轴;11、泵体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设置于压缩机内的导流板1和叶片2,叶片2位于导流板1的中心孔3内且叶片2与导流板1之间存在间隙,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导流板1的引导作用下沿着导流板1流至叶片2且压缩机排出的气流能使叶片2转动以使附着在叶片2上的气流中的润滑油落入压缩机内。
压缩机运行时,压缩机内的泵体10压缩气流后由泵体阀座11排出,该气流为包含润滑油和气态冷媒的气液混合物。气流分别经过电机与壳体的间隙和电机的定子7与转子8的间隙继续排出到压缩机上腔,大部分气流与导流板1接触,被引导至叶片2,小部分则直接流往叶片2。根据折流分离的原理,润滑油和气态冷媒密度不同,润滑油接触叶片2的壁面后,形成液滴,而气态冷媒则会由叶片2与导流板1的间隙以及叶片2的自身间隙往上继续排出。同时,压缩机内部气体压力大,流速高,可直接驱动叶片2旋转,附着在叶片2壁面的润滑油液滴在离心作用下被加速甩落,返回压缩机下腔。极大的降低排出到两器(蒸发器和冷凝器)中的气体含油量,提高两器的换热效率,减少换热损失,提升空调系统的能效。与常规的折流板相比,排气流道更大,排气阻力更小。同时保证压缩机下腔油液面高度,提高压缩机单体能效。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导流板1包括竖直部130、引流部110和连接部120,竖直部130通过引流部110与连接部120连接,连接部120与压缩机的壳体(本实用新型中也称为压缩机壳体6)连接,竖直部130的中部形成中心孔3,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导流板1的引导作用下沿着引流部110流至叶片2。将导流板1通过热套连接的方式连接于压缩机壳体6的内壁,工艺简单,易于实现。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引流部110为斜板,连接部120为水平设置的平板,竖直部130为竖直放置的环形板,引流部110与连接部12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更有利于引导气流流向叶片2。
考虑到压缩机在实际工作中,电机因发热会损失部分功率,优选地,在连接部120上设置了贯穿连接部120厚度方向的回油孔4,回油孔4的数量为多个,回油孔4沿连接部120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回油孔4位于压缩机内的电机漆包线的上方,能引导残留于导流板1上方的部分润滑油滴落在电机漆包线上,对电机进行降温,可以进一步降低电机功耗,提高压缩机单体性能,提高系统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中,叶片2包括叶片本体210和连接杆220,连接杆220与叶片本体210相连接且叶片本体210能相对连接杆220发生转动,叶片本体210设置于中心孔3内,如图5所示,叶片本体210与中心孔3之间存在间隙,连接杆220固定于压缩机的壳体上。其中,连接杆220通过滚动轴承5与叶片本体210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叶片本体210在平行于压缩机轴线方向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位置不低于引流部110和竖直部130的连接处所处的高度位置,可以使气体充分与叶片2接触。压缩机内部气体压力大,流速高,可直接驱动叶片2旋转,附着在叶片本体210壁面的润滑油液滴能在离心作用下被加速甩落,返回压缩机下腔。
如图5所示,叶片本体210的俯视合计面积为S1,导流板1的中心孔3的直径为L(在图5中用φL表示),则中心孔3的面积为S2,本实施例中如果导流板1的中心孔3为圆形,S2=π(L/2)2,C=S1/S2,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气体中的润滑油与叶片2接触后形成液滴,然后在叶片2离心作用下甩落。C越大,气体与叶片2接触面积越大,形成的润滑油液滴就越多,最终整个油气分离结构折流下来的润滑油就越多,相应的气体含油率就越低。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还包括压缩机壳体6、泵体10和电机,电机由定子7与转子8组成,电机的定子7与压缩机壳体6通过热套连接固定在压缩机内部,电机的转子8与泵体10的曲轴101热套固定。压缩机壳体6包括壳体本体610和盖板620,压缩机壳体6内设置有放置电机和泵体10的容纳腔9,盖板620用于密封容纳腔9,导流板1通过热套的方式连接在壳体本体610上,叶片2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盖板620连接,具体的是连接杆220与盖板620的朝向容纳腔9的内壁焊接。可以对由压缩机的泵体阀座11排出的油气混合物中的油与气进行更充分地分离,降低压缩机排出气体的含油量,可以保持压缩机下腔(容纳腔9下部)油液面高度,更有效地提高压缩机的运转效率。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包括上述的压缩机。由于上述压缩机具有上述效果,因此,包括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也具有相应效果,能更有效地提高空调系统的工作性能,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压缩机内的导流板和叶片,所述叶片位于所述导流板的中心孔内且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沿着所述导流板流至所述叶片,所述叶片与所述导流板之间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竖直部、引流部和连接部,所述竖直部通过所述引流部与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连接,所述竖直部的中部形成所述中心孔,所述压缩机排出的部分气流能在所述导流板的引导作用下沿着所述引流部流至所述叶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水平设置的平板,所述引流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回油孔,所述回油孔位于所述压缩机内的电机漆包线的上方且能引导残留于所述导流板上方的部分润滑油滴落在所述电机漆包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通过热套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包括叶片本体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叶片本体相连接且所述叶片本体能相对所述连接杆发生转动,所述叶片本体设置于所述中心孔内,所述叶片本体与所述中心孔之间存在所述间隙,所述连接杆固定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通过滚动轴承与所述叶片本体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本体在平行于所述压缩机轴线方向的最高点所处的高度位置不低于所述引流部和所述竖直部的连接处所处的高度位置。
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油气分离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包括壳体本体和盖板,所述壳体本体内设置有放置电机和泵体的容纳腔,所述盖板用于密封所述容纳腔,所述导流板通过热套的方式连接在所述壳体本体上,所述叶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所述盖板连接。
11.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10任一所述的压缩机。
CN202020046255.2U 2020-01-09 2020-01-09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ctive CN2117374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6255.2U CN211737460U (zh) 2020-01-09 2020-01-09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46255.2U CN211737460U (zh) 2020-01-09 2020-01-09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37460U true CN211737460U (zh) 2020-10-23

Family

ID=72881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46255.2U Active CN211737460U (zh) 2020-01-09 2020-01-09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374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5715A (zh) * 2020-08-19 2020-12-11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5715A (zh) * 2020-08-19 2020-12-11 广州万宝集团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87170A (en) Rotary compressor
JPH06103040B2 (ja) 油回収装置
CN211737460U (zh) 油气分离结构、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105889069A (zh) 排气含油量低的旋转压缩机
CN113446226B (zh) 压缩机油气分离组件、压缩机构和空调系统
JPS5916113B2 (ja) 横型ロ−タリコンプレッサ
CN113074114B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油分离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压缩机
CN112065715B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和调温设备
CN106369895A (zh) 一种高效惯性式油气分离器
CN108087276B (zh) 低背压压缩机
CN206429418U (zh) 压缩机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09185U (zh) 一种具有旋转式油分离结构的涡旋压缩机
CN217558541U (zh) 一种涡旋压缩机
CN203404088U (zh) 低背压旋转式压缩机及具有其的制冷设备
KR100270871B1 (ko) 회전압축기
CN102493942B (zh) 用于空调压缩机的油气分离挡板
CN114893406B (zh) 一种压缩机的排气回路及其涡旋压缩机
CN114294232B (zh) 一种降低排油率的油分离装置及旋转压缩机
CN215983381U (zh) 油气液三相分离装置、热泵系统及空调器
CN216842223U (zh) 油气分离组件和压缩机
CN220857725U (zh) 转子组件、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219281976U (zh) 轴系油分结构、压缩机和制冷装置
CN117450080A (zh) 一种压缩机及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17002208U (zh) 一种卧式压缩机及汽车用空调系统
CN220667813U (zh) 涡旋压缩机以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