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10029U - 一种贴合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合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10029U
CN211710029U CN201922173112.8U CN201922173112U CN211710029U CN 211710029 U CN211710029 U CN 211710029U CN 201922173112 U CN201922173112 U CN 201922173112U CN 211710029 U CN211710029 U CN 2117100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 layer
base
hardness
produc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731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达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OFilm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731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100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100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100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贴合平台,属于贴合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第一缓冲层,设置于底座;及第二缓冲层,贴设于第一缓冲层的背离底座的表面,第二缓冲层的硬度小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第二缓冲层的背离第一缓冲层的表面作为承载面,以承载待贴合产品。本申请实施例在贴合制程中,在外界产品与待贴合产品贴合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避免外界产品与待贴合产品之间产生气泡。通过将第一缓冲层的硬度设置为大于第二缓冲层的硬度,能够使硬度较小的第二缓冲层作为第一次缓冲,当外界产品持续下压时,硬度较大的第一缓冲层能够持续回弹填充,以保证贴合过程中不产生气泡,贴合效果更佳。

Description

一种贴合平台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贴合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平台。
背景技术
贴合制程是指将两个产品贴合在一起的过程。如,对于包括有多个功能层的超声波模组,在超声波模组的组装过程中就需要将各个功能层贴合在一起。然而,在贴合制程中,用于承载其中一个产品的贴合平台一般是由硬质材料制成的,这样的话,相贴合的两个产品之间就容易产生气泡,贴合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平台,可以解决现有的在贴合制程中,由于贴合平台是由硬质材料制成,容易导致相贴合的两个产品之间产生气泡,贴合效果较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平台,包括:
底座;
第一缓冲层,设置于底座;及
第二缓冲层,贴设于第一缓冲层的背离底座的表面,第二缓冲层的硬度小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其中,第二缓冲层的背离第一缓冲层的表面作为承载面,以承载待贴合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贴合制程的贴合平台进行改进,具体地,在贴合平台的底座设置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且在贴合制程中,将第二缓冲层的背离第一缓冲层的表面作为承载面来承载待贴合产品,能够产生在外界产品与待贴合产品贴合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避免外界产品与待贴合产品之间产生气泡。通过将第一缓冲层的硬度设置为大于第二缓冲层的硬度,能够使硬度较小的第二缓冲层作为第一次缓冲,当外界产品持续下压时,硬度较大的第一缓冲层能够持续回弹填充,以保证贴合过程中不产生气泡,贴合效果更佳。
进一步,还包括:
多个辅助缓冲层,位于第一缓冲层与底座之间,且各个辅助缓冲层从靠近底座的方向至远离底座的方向依次排列;所有的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的方向至远离底座的方向,各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依次减小,且所有的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均大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辅助缓冲层,且所有的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的方向至远离底座的方向,各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依次减小,能够使得在贴合制程中,各个辅助缓冲层能够依次回弹填充,以更好的避免贴合过程中气泡的产生。同时,通过将各个辅助缓冲层设置成从靠近底座的方向至远离底座的方向的硬度依次减小,且均大于第一缓冲层的硬度,能够使靠近底座的一个缓冲层的硬度足够大,以避免因底座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对贴合制程产生影响。
进一步,所有的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的方向至远离底座的方向,相邻两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以固定比例减小。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有的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的方向至远离底座的方向,相邻的两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设置成以固定比例减小,能够确保在贴合制程中,各个辅助缓冲层均能够产生合适的弹性缓冲变形量,以避免气泡的产生。
进一步,固定比例的取值范围为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五。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相邻的两个辅助缓冲层之间的硬度的比例限定为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五,能够确保在持续下压贴合时相邻的下一辅助缓冲层能够具有较好的弹性缓冲效果。
进一步,靠近底座的一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为65邵氏A至90邵氏A。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靠近底座的一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设置为65邵氏A至90邵氏A,能够避免因底座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对贴合制程产生影响。
进一步,第二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为5邵氏A至20邵氏A。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承载待贴合产品的第二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设置为5邵氏A至20邵氏A,能够使在贴合刚发生时,第一缓冲层就能够快速变形以避免气泡的产生。
进一步,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沿垂直于承载面方向的厚度尺寸相等。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厚度尺寸设置为相等,能够使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在贴合过程中均能够产生合适的弹性缓冲变形量,以保证贴合质量。
进一步,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制备材料相同。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使用相同的材料来制备硬度不同的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相较于采用不同的材料制备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而言,能够保证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还包括:
压块,设置于承载面,以将待贴合产品压紧于承载面。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压块,能够将待贴合产品压紧于承载面,以避免待贴合产品在承载面挪动。
进一步,压块位于承载面的外周。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压块设置于承载面的外周,能够将待贴合产品的外周压紧于承载面,压制效果好且不会影响待贴合产品中间区域与外界产品的贴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贴合平台的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平台的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平台的俯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贴合平台的俯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平台的在贴合时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贴合平台的在贴合时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参见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贴合平台100,包括底座110、第一缓冲层120和第二缓冲层130。
第一缓冲层120设置于底座110。具体地,第一缓冲层120可以设置于底座110的一个表面。该表面可以是平面,该表面也可以是非平面。当底座110的设置第一缓冲层120的表面为平面时,第一缓冲层120的与底座110相接触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非平面。当底座110的设置第一缓冲层120的表面为非平面时,第一缓冲层120的与底座110相接触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与底座110相匹配的非平面。非平面可以是平面上有凸起,非平面也可以是平面上有凹槽。底座110可以是任意形状。当然,为便于贴合制程的顺利进行,底座110可以具有两个相对的表面,且两个表面相互平行,以使其中一个表面用于设置第一缓冲层120时,另一表面可直接与地平面等接触,以使设置第一缓冲层120的底座110的表面能够处于水平态,以方便后续贴合制程的顺利进行。
第一缓冲层120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设置于底座110的一个表面。具体地,
第一缓冲层120可以直接通过粘胶等方式贴设于底座110的一个表面。第一缓冲层120也可以经过其他部件贴设于底座110的一个表面。
第二缓冲层130贴设于第一缓冲层120的背离底座110的表面。第二缓冲层130的硬度小于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其中,第二缓冲层130的背离第一缓冲层120的表面作为承载面131,以承载待贴合产品(图中未示出)。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对贴合制程的贴合平台100进行改进,在贴合平台10的底座110设置第一缓冲层120和第二缓冲层130,且在贴合制程中,将第二缓冲层130的背离第一缓冲层120的表面作为承载面131来承载待贴合产品,能够产生在外界产品200与待贴合产品贴合的过程中,第一缓冲层120和第二缓冲层130均能够产生弹性变形,以避免外界产品200与待贴合产品之间产生气泡。通过将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设置为大于第二缓冲层130的硬度,能够使硬度较小的第二缓冲层130作为第一次缓冲,当外界产品200持续下压时,硬度较大的第一缓冲层120能够持续回弹填充,以保证贴合过程中不产生气泡,贴合效果更佳。
待贴合产品和外界产品200均可以是任意产品。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待贴合产品为柔性的在受力时能够发生变形的产品,外界产品200为硬质的在受力时几乎不发生变形的产品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地,待贴合产品可以是胶带、薄膜等。外界产品200可以是玻璃、钢板等。
外界产品200可经过吸嘴300吸起后转移至承载面131的上方,之后通过对吸嘴300的运动行程的控制,可实现吸嘴300上吸附的外界产品200与承载面131上的待贴合产品的贴合。
为更好的避免贴合过程中气泡的产生,第一缓冲层120与底座110之间还可以设置多个辅助缓冲层,各个辅助缓冲层从靠近底座110的方向至远离底座110的方向依次排列,且所有的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均大于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为使在贴合制程中,各个辅助缓冲层能够依次回弹填充,所有的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110的方向至远离底座110的方向,各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可以依次减小。为确保在贴合制程中,各个辅助缓冲层均能够产生合适的弹性缓冲变形量,以更好的避免气泡的产生,所有的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110的方向至远离底座110的方向,相邻两个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可以以固定比例减小。固定比例的取值范围可以是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五。具体地,固定比例可以为二分之一、三分之二。
为使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多个辅助缓冲层在内的所有缓冲层在贴合制程中均能够产生合适的弹性缓冲变形量,所有的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110的方向至远离底座110的方向,各个缓冲层的硬度可以依次减小。所有的缓冲层中,从靠近底座110的方向至远离底座110的方向,各个缓冲层的硬度可以以固定比例减小。如,第一缓冲层120与底座110之间包括两个辅助缓冲层,两个辅助缓冲层分别定义为第一辅助缓冲层和第二辅助缓冲层,第一辅助缓冲层位于靠近第一缓冲层120的一侧,第二辅助缓冲层位于靠近底座110的一侧,固定比例为二分之一,则当第二辅助缓冲层的硬度为60邵氏A时,第一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可以为30邵氏A,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可以为15邵氏A,第二缓冲层130的硬度可以为7.5邵氏A。
当然,为简化贴合平台的结构,第一缓冲层120与底座110之间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辅助缓冲层。第一缓冲层120和底座110之间设置的一个辅助缓冲层可以定义为第三缓冲层140,参见图2、图5和图6,第三缓冲层140的硬度可以大于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通过将靠近底座110的第三缓冲层140的硬度设置为大于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能够避免因底座110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对贴合制程产生影响。此时,第一缓冲层120可以经过第三缓冲层140贴合于底座110的一个表面。如,第一缓冲层120的背离第二缓冲层130的表面通过粘胶等方式贴合于第三缓冲层140的一个表面。第三缓冲层140的背离第一缓冲层120的表面通过粘胶等方式贴设于底座110的一个表面。
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与第二缓冲层130的硬度的比例为第一比例,第三缓冲层140的硬度与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的比例为第二比例,第二比例可以与第一比例相等。通过将第二比例设置为与第一比例相等,能够确保在贴合制程中,第二缓冲层130、第一缓冲层120和第三缓冲层140均能够产生合适的弹性缓冲变形量,以避免气泡的产生。第一比例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2至3。通过将相邻的两个缓冲层之间的硬度的比例限定为1.2至3,能够确保在持续下压贴合时相邻的下一缓冲层能够具有较好的弹性缓冲效果。具体地,第一比例可以是1.5、2.0等。
为避免因底座110的表面凹凸不平而对贴合制程产生影响,靠近底座110的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可以设置的较大,如,靠近底座110的辅助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65邵氏A至90邵氏A。具体地,靠近底座110的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可以为80邵氏A。
为使在贴合刚发生时,第一缓冲层120就能够快速变形以避免气泡的产生,
第二缓冲层130的硬度可以设置的较小,如,第一缓冲层120的硬度的取值范围可以为5邵氏A至20邵氏A。具体地,第一缓冲层120的材料的硬度可以为10邵氏A。
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沿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的厚度尺寸可以是任意的。当然,为使各个缓冲层均能够发挥出缓冲效果,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沿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的厚度尺寸应当相差较小。各个缓冲层沿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的厚度尺寸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贴合时待贴合产品的最大行程H来确定。如,当第一缓冲层120与底座110之间仅设有第三缓冲层140时,各个缓冲层沿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的厚度尺寸的取值范围均可以是大于1/3H,小于1/2H。为使各个缓冲层在贴合过程中均能够产生合适的弹性缓冲变形量,以保证贴合质量,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沿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的厚度尺寸优选为相等。如,当待贴合产品与外界产品200贴合时,待贴合产品的最大行程为20mm,且第一缓冲层120与底座110之间仅设有第三缓冲层140时,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第三缓冲层140沿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的厚度尺寸均可以为9mm。实际贴合时待贴合产品的最大行程H为贴合过程中待贴合产品在垂直于承载面131方向上的最大行程。
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的制备材料可以是任意的具有回弹性的材料。如,缓冲层的制备材料可以是硅胶、泡棉等。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的制备材料可以不同。如,第一缓冲层120的制备材料可以是泡棉、第二缓冲层130的制备材料可以是硅胶。当然,为保证相邻两个缓冲层之间连接的可靠性,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的制备材料优选为相同。如,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的制备材料均可以是硅胶。通过对加热固化时间和温度的控制能够使硅胶的硬度发生改变,以分别成型出第一缓冲层120、第二缓冲层130和各个辅助缓冲层。
为避免置于承载面131的待贴合产品翘起或挪动,而影响到贴合效果,贴合平台100还可以包括压块150。压块150设置于承载面131,以将待贴合产品压紧于承载面131。
为使压块150能够可靠的将待贴合产品压紧于承载面131上而不会打滑,压块150的靠近承载面131的表面可以设置多个凸起。
压块150可以是任意形状。如,压块150可以是一个整体,压块150也可以是包括多个子压块。为使经压块150压紧后,待贴合产品仍能与外界产品200贴合,压块150可以位于承载面131的外周。为确保压块150对待贴合产品的压制效果,当压块150为一个整体时,压块150可以呈回字型、圆环型等以实现对待贴合产品的外周的压紧,可参见图3和图4。为确保压块150对待贴合产品的压制效果,当压块150包括多个子压块时,子压块的数量可以与承载面131的边线的数量相等,以使每个子压块均能够对应的位于承载面131的一个边线处以对待贴合产品的外周进行压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
第一缓冲层,设置于所述底座;及
第二缓冲层,贴设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背离所述底座的表面,所述第二缓冲层的硬度小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其中,所述第二缓冲层的背离所述第一缓冲层的表面作为承载面,以承载待贴合产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辅助缓冲层,位于所述第一缓冲层与所述底座之间,且各个所述辅助缓冲层从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至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依次排列;所有的所述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至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各个所述辅助缓冲层的硬度依次减小,且所有的所述辅助缓冲层的硬度均大于所述第一缓冲层的硬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所述辅助缓冲层中,从靠近所述底座的方向至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辅助缓冲层的硬度以固定比例减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比例的取值范围为三分之一至六分之五。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底座的一个所述辅助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为65邵氏A至90邵氏A。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层的硬度的取值范围为5邵氏A至20邵氏A。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沿垂直于所述承载面方向的厚度尺寸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层和所述第二缓冲层的制备材料相同。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块,设置于所述承载面,以将所述待贴合产品压紧于所述承载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贴合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块位于所述承载面的外周。
CN201922173112.8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贴合平台 Active CN2117100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3112.8U CN21171002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贴合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73112.8U CN21171002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贴合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10029U true CN211710029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70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73112.8U Active CN211710029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贴合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100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195371B1 (ko) 곡선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라미네이팅 방법
US10453710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CN105398181B (zh) 用于曲面玻璃盖板与平面显示屏的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KR20200068026A (ko) 곡선면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방법
JP2013080046A (ja) 貼り合せ装置
CN110303450B (zh) 一种曲面显示屏贴合装置和系统
CN108116029B (zh) 一种曲面玻璃屏贴合装置和贴合方法
CN110667095B (zh) 硅胶治具组件及贴合方法
CN211710029U (zh) 一种贴合平台
CN110588131B (zh) 非接触式均压贴合之机构
KR101871967B1 (ko) 개선된 곡면 커버 부재의 합착 장치
CN101604082A (zh) 具面板定位功效的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190070660A (ko) Oca 스크레치 발생률을 줄인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CN208232309U (zh) 一种用于3d玻璃真空贴合的治具
CN216708398U (zh) 压灯胶结构
CN215970559U (zh) 一种玻璃盖板贴合滚轮结构
CN209903905U (zh) 一种应用于吸波材制作的缓冲装置
CN115284724A (zh) 微针贴基底层压合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10484300U (zh) 一种显示器贴合设备
JP2672646B2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液晶表示素子の製造装置
CN209289752U (zh) 一种3d玻璃保护膜贴覆装备
CN212398751U (zh) 一种液晶电视用中框自动压合装置
CN208795980U (zh)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0781554U (zh) 背胶压合平整度自动校正机构和应用其的压合机
CN218704192U (zh) 一种简易贴膜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30013 No.699 Tianxiang North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xi OMS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330013 east of Xueyuan 6th Road, south of Tianxiang Avenue, Nanchang hi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OFilm Micr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30013 No.698 Tianxiang Avenue, high tech Zone, Nanchang City, Jiang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CHANG OFILM BIO-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