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708523U -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708523U
CN211708523U CN201921904818.0U CN201921904818U CN211708523U CN 211708523 U CN211708523 U CN 211708523U CN 201921904818 U CN201921904818 U CN 201921904818U CN 211708523 U CN211708523 U CN 2117085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riving assembly
expansion plate
expansio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90481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贵福
李海波
尹成
赵保铜
任凯
屈荷叶
闫三宝
任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ong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Xik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Xik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Xik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90481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7085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7085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7085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ycl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包括机架和夹紧装置,机架包括均包括第一支撑齿、第二支撑齿和呈环形的第一托板,第一支撑齿设置于第一托板的外侧边缘,第二支撑齿设置于第一托板的内侧边缘;夹紧装置包括第一涨板、第二涨板、第一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第一涨板和第二涨板均竖直设置于工作台和支撑台之间且自外向内依次设置,驱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涨板向外移动,驱动组件还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二涨板向内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叶片的角度统一的同时,保证圆度,确保气旋结构的焊接质量,从而降低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工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气旋结构通常包括外筒、多个叶片固定部,固定部位于外筒的中心,叶片连接于外筒和固定部之间,叶片为多个且关于固定部中心对称设置。这种结构在实际生产加工过程中通常需要技术工人手工操作,对于叶片的角度和外筒的圆度的要求较高,对于技术工人的经验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而且由于叶片数量较多,工作量较大,生产中的人力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工作台和支撑台,且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撑台上下设置,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齿、第二支撑齿和呈环形的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内侧边缘;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涨板、第二涨板、第一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涨板和所述第二涨板均竖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支撑台之间且自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涨板和所述第二涨板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所述第一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涨板向外移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涨板向内移动。
可选的,所述机架还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定位座的顶部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托板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顶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座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顶杆上下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涨板向外移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涨板向内移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涨板的内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涨板的外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板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第三涨板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三涨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支撑台之间,且所述第三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涨板的外侧,所述第三涨板与所述第一涨板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所述第三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圆心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涨板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三涨板向外移动;所述工作台还包括第三支撑齿、第四支撑齿和呈环形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托板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所述第二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外侧,所述第三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的外侧边缘,所述第四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内侧边缘,所述第四支撑齿与所述第一支撑齿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距。
可选的,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高度相同。
可选的,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涨板的内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可选的,所述机架还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底板通过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包括机架和夹紧装置,机架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工作台和支撑台,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齿、第二支撑齿和呈环形的第一托板,第一支撑齿设置于第一托板的外侧边缘,第二支撑齿设置于第一托板的内侧边缘,第一托板与支撑台上下设置,将气旋结构的叶片置于第一支撑齿和第二支撑齿上,实现叶片的角度统一;夹紧装置包括第一涨板、第二涨板、第一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第一涨板和第二涨板均竖直设置于工作台和支撑台之间且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一涨板和第二涨板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第一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驱动组件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一涨板向外移动,能够涨紧外筒从而实现将外筒夹紧,驱动组件还通过第一传动组件驱动第二涨板向内移动,能够夹住固定部,这样设置能够分别固定住气旋结构的外筒和固定部,并保证外筒的圆度。外筒和固定部被夹住,叶片被置于第一支撑齿和第二支撑齿上,之后便可对气旋结构进行焊接作业,这样结构的焊接工装能够降低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传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双气旋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夹紧装置;3、双气旋结构;11、工作台;12、定位座;13、支撑台;14、支撑杆;15、底板;111、第一支撑齿;112、第二支撑齿;113、第一托板;114、第三支撑齿;115、第四支撑齿; 116、第二托板;121、凹槽;122、通孔;21、第一涨板;22、第二涨板;23、第一传动组件;24、驱动组件;25、第三涨板;26、第二传动组件;231、第一连接板;232、第二连接板;233、第一导杆;241、第一驱动组件;242、第二驱动组件;243、第一升降板;244、第三驱动组件;245、第二升降板;261、第三连接板;262、第二导杆;31、双气旋外筒;32、双气旋内筒;33、双气旋固定体;34、内层叶片; 35、外层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气旋结构”包括外筒、多个叶片固定部的结构,固定部位于外筒的中心,叶片连接于外筒和固定部之间,叶片为多个且关于固定部中心对称设置。“双气旋结构”是本实施例中属于气旋结构的一种。“外筒”和“双气旋外筒”均为气旋结构外侧的筒状结构,“双气旋内筒”指的是在气旋结构为内外两侧叶片时,位于内侧的筒状结构,“固定体”和“双气旋固定体”为气旋结构中心的结构,与叶片的内侧相连接的结构。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包括机架1和夹紧装置2。
夹紧装置2,夹紧装置2包括第一涨板21、第二涨板22、第一传动组件23和驱动组件24,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均竖直设置于工作台11和支撑台13之间且自外向内依次设置,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第一涨板21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设置,第二涨板22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驱动组件24通过第一传动组件23驱动第一涨板21向外移动,驱动组件24还通过第一传动组件23驱动第二涨板22向内移动。这样设置,在驱动组件24工作时,驱动组件24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3,第一传动组件23又分别驱动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在夹紧气旋结构时,可将气旋结构的外筒套在第一涨板21的外侧,第二涨板22 套在固定体的外侧。此后驱动组件24工作,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3同时带动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使得第一涨板21向外横向运动的同时第二涨板22向内横向运动,第一涨板21涨紧气旋结构的外筒,第二涨板22夹紧气旋结构的固定体。而且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 的圆心重合,又由驱动组件24和第一传动组件23带动同步运动,因此在运动过程中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的圆心也就是重合的,从而保证外筒的圆度,并能保证外筒的圆心与固定体的圆心重合。
机架1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工作台11和支撑台13,工作台11包括第一支撑齿111、第二支撑齿112和呈环形的第一托板113,第一支撑齿111设置于第一托板113的外侧边缘,第二支撑齿112设置于第一托板113的内侧边缘,第一托板113与支撑台13上下设置。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上边缘可设置一定的斜度,气旋结构的叶片放置于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的上边缘上,斜度可保证气旋结构的叶片的倾斜角度统一。而且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 均可拆卸,方便更换和维修。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先通过夹紧装置2 将外筒和固定体夹紧,之后将叶片放置在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上,此后便可进行焊接工作。由于夹紧装置2能够保证外筒的圆度,以及外筒和固定体的圆心重合,保证了在焊接过程中叶片不会出现部分叶片与外筒或固定体之间距离过大的问题,保证焊接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支撑齿能够保证叶片的角度是统一的,从而确保气旋结构在焊接之后的产品质量。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可通过控制驱动组件驱动第一传动组件23,第一传动组件23带动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各自反向运动,从而松开气旋结构,以便气旋结构的取出。通过设置夹紧装置2和支撑齿,能够降低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其中,机架1还包括定位座12,定位座12设置于支撑台13上,定位座12的顶部具有凹槽121,凹槽121的中心与第一托板113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定位座12可以放置气旋结构的固定体,当固定体为锥形体时,凹槽121的设置能够易于固定体的放置。焊接工作开始之前,定位座12可使得固定体更易于第二涨板22夹紧固定体。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夹紧装置2松开气旋结构,气旋结构的固定体会置于定位座12上。在松开夹紧装置2时,定位座12能够避免气旋结构的重量由叶片承担,避免损伤叶片,保证产品的质量。凹槽121的底部设有通孔122,驱动组件24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41和第二驱动组件242,第一驱动组件24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杆,顶杆穿过通孔 122且顶杆通过通孔122与定位座12活动连接,使得第一驱动组件241 驱动顶杆上下运动,第二驱动组件242的输出端与第一传动组件23的输入端相连接,使得第二驱动组件242通过第一传动组件23驱动第一涨板21向外移动,第二驱动组件242还通过第一传动组件23驱动第二涨板22向内移动。在焊接工作开始之前,第一驱动组件241驱动顶杆缩回,顶杆的顶部不会与气旋结构的固定体发生干涉。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夹紧装置2松开气旋结构,第一驱动组件241驱动顶杆向上运动,顶杆的顶端抵住气旋结构的固定地的底部,并将气旋结构向上顶起,以便于气旋结构被取下。第二驱动组件242用于带动第一传动组件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41和第二驱动组件242均为气缸提供动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其他的驱动组件。
请参照图3,第一传动组件23包括第一连接板231、第二连接板 232和竖直设置的第一导杆233,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分别设置于第一导杆233的两侧,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对称设置,第一连接板231的一端与第一导杆233相铰接,第一连接板 231的另一端与第一涨板21的内侧壁相铰接,第二连接板232的一端与第一导杆233相铰接,第二连接板232的另一端与第二涨板22的外侧壁相铰接,第一导杆233的底端与第二驱动组件242的输出端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涨板21的内侧壁和第二涨板22的外侧壁设置筋板,第一连接板231通过筋板和第一涨板21相铰接,第二连接板232通过筋板与第二涨板22相铰接。第二驱动组件242带动第一导杆233上下运动,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的延伸方向被改变,因此第一连接板231和第二连接板232分别与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之间的水平距离也发生改变,由此带动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的同步的相反方向的横向运动。
请参照图2,驱动组件24还包括第一升降板243,第一导杆233 的底端通过第一升降板243与第二驱动组件242的输出端相连接。由于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的数量均为不止一个,第一传动组件23 也不止一个,因此为了更好地确保所有的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 为同步运动,多个第一传动组件23就要同步运动。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第二驱动组件242,通过设置第一升降板243,各个第二驱动组件 242共同带动第一升降板243运动,第一升降板243又带动第一传动组件23同步运动。
气旋结构中还存在一种双气旋结构3,请参照图7,双气旋结构3 包括双气旋外筒31、双气旋内筒32,双气旋固定体33、内层叶片34 和外层叶片35,双气旋外筒31、双气旋内筒32和双气旋固定体33自外向内设置,外层叶片35的一端连接于双气旋外筒31的内侧壁,外层叶片35的另一端连接于双气旋内筒32的外侧壁,内层叶片34的一端连接于双气旋外筒31的内侧壁,内层叶片34的另一端连接于双气旋固定体33上。为了增大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的适用范围,针对双气旋结构3的夹紧和焊接工作,请参照图1、图2和图5,夹紧装置2还包括第三涨板25和第二传动组件26,第三涨板 25竖直设置于第一托板113与支撑台13之间,且第三涨板25设置于第一涨板21的外侧,第三涨板25与第一涨板21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第三涨板25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圆心中心对称设置,第三涨板25与第二传动组件26相连接,驱动组件24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244,第二传动组件26与第三驱动组件244相连接,使得第三驱动组件244通过第二传动组件26驱动第三涨板25向外移动;第二传动组件26由第三驱动组件244提供动力。在夹持双气旋结构3时,双气旋外筒31套于第三涨板25的外侧,双气旋内筒32套于第一涨板 21的外侧,双气旋内筒32位于第三涨板25的内侧,而双气旋固定体 33位于第二涨板22的内侧。通过第三驱动组件244带动第二传动组件 26,第二传动组件26向外横向运动涨紧双气旋外筒31的内侧壁,夹持住双气旋外筒31的同时保证圆度。与上述夹持住气旋结构的外筒和固定体的原理相似,这里的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用同样的原理夹持住双气旋内筒32和双气旋固定体33并保证圆度。相似地,第一涨板21、第二涨板22和第三涨板25的圆心重合,同样是确保内层叶片34能够顺利地被焊接于双气旋固定体33和双气旋内筒32之间,而且确保外层叶片35也能够顺利地被焊接于双气旋内筒32和双气旋外筒31之间。
工作台11还包括第三支撑齿114、第四支撑齿115和呈环形的第二托板116,第二托板116的圆心与第一托板113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第二托板116设置于第一托板113的外侧,第三支撑齿114 设置于第二托板116的外侧边缘,第四支撑齿115设置于第一托板113 的内侧边缘,第四支撑齿115与第一支撑齿111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距。第三支撑齿114和第四支撑齿115用于支撑外层叶片35,而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用于支撑内层叶片34。第三支撑齿114 和第四支撑齿115的工作原理与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相似,第三支撑齿114和第四支撑齿115的上边缘均具有一定的斜度,保证外层叶片35角度的统一,而且第三支撑齿114和第四支撑齿115 也均可拆卸,方便维修和更换。第一支撑齿111和第四支撑齿115之间具有间距,确保双气旋结构3的内筒能够进入工装内并位于第三涨板25和第一涨板21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托板113与第二托板116的高度相同。这是根据双气旋结构3的外层叶片35和内层叶片34的所需结构设计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请参照图4,第二传动组件26包括第三连接板261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导杆262,第三连接板261的一端与第二导杆262相铰接,第三连接板261与第三涨板25的内侧壁相铰接,第二导杆262的底端与第三驱动组件244的输出端相连接。与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相似,第三涨板25的内侧壁也设置了筋板,第三连接板261通过该筋板与第三涨板25的内侧壁相铰接。第三驱动组件244带动第二导杆262上下运动,第二导杆262通过第三连接板261带动第三涨板25向外横向运动或者向内横向运动。
驱动组件24还包括第二升降板245,第二导杆262的底端与第三驱动组件244的输出端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设置多个第三驱动组件 244,通过设置第二升降板245,各个第三驱动组件244共同带动第二升降板245运动,第二升降板245又带动第二传动组件26同步运动。第三涨板25之间也为同步运动,这样设置有助于保证双气旋外筒31 的圆度。第三驱动组件244为气缸提供动力,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选择其他的驱动组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升降板245上设有供第一驱动组件241的输出端和第二驱动组件242的输出端通过的孔,避免第二升降板245干涉第一驱动组件241和第二驱动组件242的运动路径。
请参照图1和图6,机架1还包括底板15和支撑杆14,底板15 通过支撑杆14设置于支撑台13的下方,驱动组件设置于底板15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41、第二驱动组件242和第三驱动组件 244均置于底板15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当气旋结构只有单层叶片时,气旋结构的外筒套于第一涨板21外侧,第二涨板22套于气旋结构的固定体的外侧。驱动第二驱动组件242带动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分别夹持住气旋结构的外筒和气旋结构的固定体。之后将气旋结构的叶片放置在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上,在进行焊接作业。在焊接作业结束后,第二驱动组件242驱动第一涨板21和第二涨板22松开气旋结构,第一驱动组件241驱动顶杆将气旋结构向上顶起,以便取下气旋结构。当气旋结构为双气旋结构3时,双气旋外筒31套于第三涨板25的外侧,双气旋内筒32套于第一涨板21的外侧并未与第三涨板25的内侧,第二涨板22套于双气旋固定体33的外侧。第二驱动组件242驱动第一涨板21 和第二涨板22运动,使得双气旋固定体33和双气旋内筒32被夹持住。第三驱动组件244驱动第三涨板25运动,夹持住双气旋外筒31。之后将内层叶片34置于第一支撑齿111和第二支撑齿112上,外层叶片35置于第三支撑齿114和第四支撑齿115上,再进行焊接工作。在焊接工作结束后,第二驱动组件242和第三驱动组件244分别驱动第一涨板21、第二涨板22和第三涨板25松开双气旋结构3,第一驱动组件241驱动顶杆将双气旋结构3向上顶起,以便取出双气旋结构3。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夹紧装置2能够在夹持住气旋结构除叶片以外的结构的同时,还能保证圆度,通过支撑齿定位叶片的位置,能够保证叶片的角度统一,确保气旋结构的焊接质量。这样的结构,能够降低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要求,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包括均水平设置的工作台和支撑台,且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撑台上下设置,所述工作台包括第一支撑齿、第二支撑齿和呈环形的第一托板,所述第一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外侧边缘,所述第二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内侧边缘;
夹紧装置,所述夹紧装置包括第一涨板、第二涨板、第一传动组件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涨板和所述第二涨板均竖直设置于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支撑台之间且自外向内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涨板和所述第二涨板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所述第一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弧心中心对称,所述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涨板向外移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涨板向内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定位座,所述定位座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定位座的顶部具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中心与所述第一托板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顶杆,所述顶杆穿过所述通孔且所述顶杆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定位座活动连接,使得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顶杆上下运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的输入端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一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涨板向外移动、以及驱动所述第二涨板向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一导杆,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导杆的两侧,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相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涨板的内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杆相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涨板的外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一升降板,所述第一导杆的底端通过所述第一升降板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还包括第三涨板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三涨板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支撑台之间,且所述第三涨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涨板的外侧,所述第三涨板与所述第一涨板为弧度相同的弧形板且二者的弧心重合,所述第三涨板至少为一对且关于其圆心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涨板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相连接,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相连接,使得所述第三驱动组件通过所述第二传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三涨板向外移动;
所述工作台还包括第三支撑齿、第四支撑齿和呈环形的第二托板,所述第二托板的圆心与所述第一托板的圆心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所述第二托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外侧,所述第三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二托板的外侧边缘,所述第四支撑齿设置于所述第一托板的内侧边缘,所述第四支撑齿与所述第一支撑齿在水平方向上具有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托板与所述第二托板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第三连接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二导杆,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杆相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三涨板的内侧壁相铰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升降板,所述第二导杆的底端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的输出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还包括底板和支撑杆,所述底板通过所述支撑杆设置于所述支撑台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板上。
CN201921904818.0U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Active CN2117085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4818.0U CN211708523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904818.0U CN211708523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08523U true CN211708523U (zh) 2020-10-20

Family

ID=72814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904818.0U Active CN211708523U (zh) 2019-11-06 2019-11-06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70852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9284A (zh) * 2019-11-06 2020-03-27 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19284A (zh) * 2019-11-06 2020-03-27 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CN110919284B (zh) * 2019-11-06 2024-02-13 西安西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708523U (zh)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CN108461800B (zh) 电池入壳机
CN110919284A (zh) 一种用于气旋结构的焊接工装
CN210121735U (zh) 压缩机焊接系统
CN111015045B (zh) 一种手工槽抓点用的定位夹紧工装
CN218926740U (zh) 箱体焊接夹具
JP2012223782A (ja) スクイズロールスタンド
CN210121734U (zh) 压缩机同心定位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压缩机焊接系统
CN211439102U (zh) 一种平台可升降的自动夹料加工装置
CN209830176U (zh) 三工位铆接机
CN210649751U (zh) 一种液压叉车秤生产用装夹设备
CN208409028U (zh) 一种水槽垂直拼焊夹具
CN208391348U (zh) 平行四边形框架的焊接定位工装
CN214603930U (zh) 自动化机械夹持装置
CN220362186U (zh) 一种电瓶叉车电池箱焊接模具
CN217529652U (zh) 一种液压驱动的板材下料装置
CN215966793U (zh) 一种带护眼装置的自动焊接设备
CN214290472U (zh) 管端成型机
CN214266715U (zh) 一种框架式模具轴向组装工作夹具架
CN218135924U (zh) 一种全自动机器人曲线焊接机
CN216764088U (zh) 电机总成吊装翻转工装
CN113399805B (zh) 一种前端防撞墙双曲面蒙皮成型验证与切割辅助装置
CN210795500U (zh) 机床辅助工作台用拆装吊具
CN218169570U (zh) 一种牵伸传动墙板加工用开槽机
CN218836273U (zh) 一种管状材料切割定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Chen Guifu

Inventor after: Li Haibo

Inventor after: Yin Cheng

Inventor after: Zhao Baotong

Inventor after: Ren Kai

Inventor after: Qu Heye

Inventor after: Yan Sanbao

Inventor after: Ren Xuan

Inventor before: Chen Guifu

Inventor before: Li Haibo

Inventor before: Yin Cheng

Inventor before: Zhao Baotong

Inventor before: Ren Kai

Inventor before: Qu Heye

Inventor before: Yan Sanbao

Inventor before: Ren Xua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10065 7th floor, block B, Huajing Plaza, No.20, Fenghui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Long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710065 7th floor, block B, Huajing Plaza, No.20, Fenghui South Road, high tech Zone, Xi'an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AN XIKU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