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5049U -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5049U
CN211685049U CN201922293793.1U CN201922293793U CN211685049U CN 211685049 U CN211685049 U CN 211685049U CN 201922293793 U CN201922293793 U CN 201922293793U CN 211685049 U CN211685049 U CN 2116850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uffer tank
gas
baff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937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红宾
陈玲
尤永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qi Foton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9379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50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5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50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其中,气体缓冲罐包括本体、用于与空压机连接的进气口、用于与空气干燥器连接的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本体内部间隔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上隔板和下隔板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且上隔板和下隔板将本体分隔为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进气口与中腔室或下腔室连通,出气口与上腔室连通。空压机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缓冲罐后,气体撞击本体内壁、上隔板、下隔板以及流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上的通气孔,扰乱高压气体原有的脉冲气流,从而形成新的较平稳气流,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高压气体对缓冲罐后续管路的冲击,降低甚至消除该冲击产生的蜂鸣声以及造成的地板震动,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的气压制动系统是由空压机提供动力源,空压机中的气体通过管路流通至空气干燥器,空气干燥器吸收气体中的水分后将气体输送至储气筒中,用于车辆制动工作。空压机的形式多种多样,当安装活塞式的空压机时,由于空压机的自身结构所致,空压机排出的气体不是连续的,而是脉冲式的,导致对空压机后续连接的管路的冲击比较大,容易发出尖锐的蜂鸣声。而由于传输气体的管路较长,需要在车架上设置用于固定管路的安装点,这样空压机内气体的冲击通过安装点传输至车架,也会造成整车的高频震动,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乘坐舒适性。
目前,通常在空压机和空气干燥器之间设置一个缓冲罐,以缓解上述的震动问题。现有的缓冲罐结构通常由本体、与空压机连接的进气口和与空气干燥器连接的出气口组成。这种缓冲罐的本体内部通常为中空结构,空压机排出的高压气体经进气口进入缓冲罐的本体后,再经过出气口至空气干燥器中,但使用此种缓冲罐仍不能解决高压气体引起的噪声和震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缓冲罐,以降低噪声和震动,提高驾乘人员舒适性。
本公开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空气处理单元,该空气处理单元使用本公开提供的气体缓冲罐。
本公开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使用本公开的空气处理单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气体缓冲罐,包括本体、用于与空压机连接的进气口、用于与空气干燥器连接的出气口,所述本体内部间隔设置有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且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将所述本体分隔为上腔室、中腔室和下腔室,所述进气口与所述中腔室或所述下腔室连通,所述出气口与所述上腔室连通。
可选地,所述缓冲罐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腔室的底部的排水口。
可选地,所述排水口处安装有自动排水阀。
可选地,所述本体为圆柱体,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为圆形板,并具有周向均布于板面的多个所述通气孔。
可选地,所述上隔板和所述下隔板的中间设置有所述通气孔。
可选地,所述缓冲罐上形成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车架上的支架。
可选地,所述支架为U型架,所述U型架的开口朝向所述本体并焊接在所述本体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空气处理单元,该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压机、空气干燥器和连接在所述空压机和所述空气干燥器之间并与车架连接的缓冲罐,所述缓冲罐为本公开提供的气体缓冲罐,所述空压机通过前段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空气干燥器通过后段管与所述出气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段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硬管、耐高温软管和第二硬管,所述第一硬管与所述空压机连接,所述第二硬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后段管包括第三硬管。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制动系统,所述制动系统包括根据本公开提供的空气处理单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压机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进入缓冲罐后,气体撞击本体内壁、上隔板、下隔板以及流通过上隔板和下隔板上的通气孔,使得高压气体在本体得到充分全面的缓冲后,扰乱高压气体原有的脉冲气流,从而形成新的较平稳气流,平稳气流经由出气口流出至空气干燥器中,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高压气体对缓冲罐后续管路的冲击,很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该冲击产生的蜂鸣声以及造成的地板震动,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缓冲罐的主视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缓冲罐的左视图;
图3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缓冲罐的俯视图;
图4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气体缓冲罐的剖视图;
图5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缓冲罐 10 本体 101 上腔室
102 中腔室 103 下腔室 11 进气口
12 出气口 13 排水口 14 上隔板
15 下隔板 16 通气孔 17 支架
171 安装孔 2 空压机 3 空气干燥器
4 第一硬管 5 软管 6 第二硬管
7 第三硬管 8 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本公开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是根据使用习惯定义的,具体地,重力方向为下,相反方向为上,“内、外”是针对零部件本身轮廓而言的,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等是为了区别一个要素和另一个要素,不具有顺序性和重要性。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要素。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公开提供一种气体缓冲罐,包括本体10、用于与空压机2连接的进气口11、用于与空气干燥器3连接的出气口12,其中,本体10内部间隔设置有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16,且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将本体10分隔为上腔室101、中腔室102和下腔室103,进气口11与中腔室102或下腔室103连通,出气口12与上腔室101连通。其中,出气口12设置在上腔室101可以使得气体在缓冲后根据气体自身特性向上流通至出气口12,进气口11与上腔室101下方的中腔室102或下腔室103连通,使得气体可以由下至上进行充分的缓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空压机2中的气体通过进气口11进入缓冲罐1后,气体撞击本体10内壁、上隔板14、下隔板15以及流通过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上的通气孔16,使得高压气体在本体10得到充分全面的缓冲后,扰乱高压气体原有的脉冲气流,从而形成新的较平稳气流,平稳气流经由出气口12流出至空气干燥器3中,由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高压气体对缓冲罐1后续管路的冲击,很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该冲击产生的蜂鸣声以及造成的地板震动,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
本公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缓冲罐1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下腔室103的底部的排水口13。当高压气体进入缓冲罐1中,高压气体冲击上隔板14、下隔板15以及本体10内壁后,会析出大量气体中的水分,水分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落,并从设置在下腔室103底部的排水口13中排出本体10,从而降低进入空气干燥器3的气体的水分含量,提高空气干燥器3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具体地,排水口13处可以安装有手动排水阀或自动排水阀。自动排水阀可以为:在阀内设置有一个可上下移动的圆浮球,无水时,浮球自重与本体10内的空气压力压住圆浮球封住排水口13,当有水析出到一定量时,圆浮球上升,水从排水口13排出。这里主要根据空气压力、温度及口径来选择合适的自动排水阀。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手动排水阀进行排水,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每隔一个月手动打开排水阀排水一次。
参照图1至图4,本公开实施例中,本体10可以为圆柱体,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均可以为圆形板,并具有周向均布于板面的多个通气孔16。圆形板可以一体成型在本体10的内壁上,防止高压气体冲击板面损坏圆形板。多个通气孔16可以有效增加缓冲气流的效果,使高压气体得到充分缓冲。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参照图4,无论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为何种形状,均可以在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的中间设置有通气孔16。当隔板为圆形以外的其它形状时,也可以如上述沿着中间通气孔16的周向均布多个通气孔16。其中,为了便于气体上流和液体下流,也可以将上隔板14设置成微微上拱,并将下隔板15设置成微微下拱的形式,使气体或液体可以顺着中间通气孔16流出。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气体缓冲罐1的应用场景,参照图1至图3和图5,缓冲罐1上还可以形成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车架上的支架17。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空压机2与空气干燥器3之间的距离较长,因此连接在二者之间的管路需要固定在车架上来保证安装的稳定性,这里将支架17设置在缓冲罐1上,通过缓冲罐1与车架进行固定,高压气体在缓冲罐1中缓冲后,再通过支架17连接到车架时,可以有效缓解甚至消除高压气体引起的地板震动,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其中,支架17上可以形成有安装孔171,使得支架17可拆卸地安装在车架上,便于缓冲罐1的维修和更换。
具体地,如图1和图3所示,支架17可以为U型架,U型架的开口朝向本体10并焊接在本体10上。U型架的结构稳定,而且其框架式结构也具有吸震的效果,有效减少高压气体传输到车架上的震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U型架的两个侧壁也可以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本体10上。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如图5所示,本公开还提供一种空气处理单元,该空气处理单元包括空压机2、空气干燥器3和连接在空压机2和空气干燥器3之间并与车架连接的缓冲罐1,缓冲罐1为上述的气体缓冲罐,空压机2通过前段管与进气口11连接、空气干燥器3通过后段管与出气口12连接。缓冲罐1可以通过上述支架17连接在车架上,或者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在缓冲罐1后续的后段管连接在车架上,其中,根据空压机2与空气干燥器3之间的管路距离,也可以设置多个缓冲罐1,并设置多个与车架安装的安装点,本公开对此不具体限定。该空气处理单元具有上述气体缓冲罐1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前段管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硬管4、耐高温软管5和第二硬管6,第一硬管4与空压机2连接,第二硬管6与进气口11连接,后段管包括第三硬管7。在第一硬管4和第二硬管6之间设置耐高温软管5可以吸收空压机2工作时所带来的震动,以此可以有效降低噪声以及提高驾乘人员舒适性。其中,第一硬管4、第二硬管6和第三硬管7可以为钢管或铜管。耐高温软管5如可以为PU管。各管路之间,以及管路与空压机2、缓冲罐1以及空气干燥器3之间均可以通过管结构8进行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制动系统,该制动系统包括上述的空气处理单元。该车辆具有上述空气处理单元的所有有益效果,这里不再进行详细描述。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气体缓冲罐,包括本体(10)、用于与空压机(2)连接的进气口(11)、用于与空气干燥器(3)连接的出气口(12),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内部间隔设置有上隔板(14)和下隔板(15),所述上隔板(14)和所述下隔板(15)上分别形成有通气孔(16),且所述上隔板(14)和所述下隔板(15)将所述本体(10)分隔为上腔室(101)、中腔室(102)和下腔室(103),所述进气口(11)与所述中腔室(102)或所述下腔室(103)连通,所述出气口(12)与所述上腔室(10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下腔室(103)的底部的排水口(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口(13)处安装有自动排水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0)为圆柱体,所述上隔板(14)和所述下隔板(15)为圆形板,并具有周向均布于板面的多个所述通气孔(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14)和所述下隔板(15)的中间设置有所述通气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1)上形成有用于可拆卸地安装在车架上的支架(1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缓冲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7)为U型架,所述U型架的开口朝向所述本体(10)并焊接在所述本体(10)上。
8.一种空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压机(2)、空气干燥器(3)和连接在所述空压机(2)和所述空气干燥器(3)之间并与车架连接的缓冲罐(1),所述缓冲罐(1)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气体缓冲罐,所述空压机(2)通过前段管与所述进气口(11)连接、所述空气干燥器(3)通过后段管与所述出气口(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段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硬管(4)、耐高温软管(5)和第二硬管(6),所述第一硬管(4)与所述空压机(2)连接,所述第二硬管(6)与所述进气口(11)连接,所述后段管包括第三硬管(7)。
10.一种车辆,包括制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系统包括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空气处理单元。
CN201922293793.1U 2019-12-18 2019-12-18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Active CN211685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793.1U CN211685049U (zh) 2019-12-18 2019-12-18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93793.1U CN211685049U (zh) 2019-12-18 2019-12-18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5049U true CN211685049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92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93793.1U Active CN211685049U (zh) 2019-12-18 2019-12-18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50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85049U (zh) 气体缓冲罐、空气处理单元及车辆
CN212667600U (zh) 机舱海水箱结构
CN205553904U (zh) 车辆
CN205559039U (zh) 双排气系统及车辆
CN105351421A (zh) 一种油气悬挂装置
CN115285542B (zh) 储油舱室的加强结构
CN103542250A (zh) 一种凝水泄放单向阀
CN106763320A (zh) 一种液力缓速器独立安装结构
CN205190621U (zh) 一种油气悬挂装置
CN205553905U (zh) 车辆排气管固定装置及车辆
CN201193548Y (zh) 一种机油收集器
CN104786827B (zh) 一种排气管与副车架连接的隔振吊耳装置
CN103851815A (zh) 一种舰船用低噪音螺杆式制冷机组
CN204716341U (zh) 汽车前消音器
CN217603252U (zh) 一种正置式后减振器
CN211624444U (zh) 一种集成电路制冷系统车用出水管
CN211493935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下护板
CN217152102U (zh) 膨胀水箱及车辆
CN214330735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出气端锥
CN205823407U (zh) 一种安全防震型车用尾气排放管
CN214112275U (zh) 一种耐高压燃油箱总成
CN216665724U (zh) 一种集成一体式排气后处理消声器
CN217347493U (zh) 一种静音型汽车燃油箱
CN208070540U (zh) 一种可以快速上下料的轻粉下灰车
CN214220483U (zh) 基于减震支撑结构的烟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