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84933U -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84933U
CN211684933U CN202020168799.6U CN202020168799U CN211684933U CN 211684933 U CN211684933 U CN 211684933U CN 202020168799 U CN202020168799 U CN 202020168799U CN 211684933 U CN211684933 U CN 2116849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probe body
new energy
probe
unmanned technolo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687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枫
邹晶
刘中富
石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Gauss Runhang New Energy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auss Intelligent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uss Intelligent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uss Intelligent Automobil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687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849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849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849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包括外壳和固定螺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台,且固定台的上下两端后侧分别通过从动轴与外壳内壁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定台的前侧设置有探头本体,且探头本体的前侧设置有镜头,所述探头本体的外壁前端通过连接片与外壳的内壁相连接,且外壳的内部前侧设置有保护镜片,所述探头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轮与主动轴相连接,且主动轴顶端通过电机轴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外壳后端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且缓冲垫圈中间设置有固定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具有结构简单,且具有良好的保护效果,同时便于对视角进行实时调节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而无人驾驶技术在新能源汽车上也具有广泛应用,同时无人驾驶技术需要配合探头进行使用。
而目前使用的探头装置整体在进行安装后拍摄角度通常为固定的,在使用时无法针对需求实时对拍摄角度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解决了目前使用的探头装置整体在进行安装后拍摄角度通常为固定的,在使用时无法针对需求实时对拍摄角度进行调整,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包括外壳和固定螺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台,且固定台的上下两端后侧分别通过从动轴与外壳内壁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定台的前侧设置有探头本体,且探头本体的前侧设置有镜头,所述探头本体的外壁前端通过连接片与外壳的内壁相连接,且外壳的内部前侧设置有保护镜片,所述探头本体的后端设置有齿条,且齿条后侧与传动轮相连接,所述传动轮与主动轴相连接,且主动轴顶端通过电机轴与电机相连接,所述外壳后端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且缓冲垫圈中间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盘,且固定盘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圈,所述固定盘的顶部外围设置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均贯穿固定盘。
优选的,所述固定台、从动轴、探头本体和镜头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台的中心线与探头本体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同时探头本体的中心线与镜头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探头本体的中心线与镜头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镜头的中心线与连接片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齿条为弧形结构,且齿条与传动轮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传动轮与主动轴组成转动结构,且传动轮、齿条和探头本体正转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圈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缓冲垫圈呈环形结构,同时缓冲垫圈的中轴线与固定杆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与固定盘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固定杆与外壳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设置有外壳、探头本体、镜头和连接片,通过外壳配合连接片便于对镜头提供良好的保护,相较于传统的镜头直接裸露在外的探头装置,可以有效抵抗外界环境对镜头产生的影响,便于将装置整体设置在汽车外侧外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设置有齿条、传动轮、主动轴、电机和电机轴,通过电机配合电机轴带动主动轴和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配合齿条带动镜头和探头本体进行上下摆动,进而对镜头的拍摄高度进行调节,而探头本体在摆动过程中,通过橡胶材质的连接片便于对探头本体的前端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连接片便于跟随探头本体的摆动进行形状调节,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设置有固定杆、固定盘、缓冲垫圈和固定螺栓,通过固定盘配合固定螺栓便于将装置整体与汽车的外壳进行连接,而转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将装置与额外的转动装置相连接,进而便于对镜头在水平方向上的拍摄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外壳,2、固定台,3、从动轴,4、探头本体,5、镜头,6、连接片,7、保护镜片,8、齿条,9、传动轮,10、主动轴,11、电机,12、电机轴,13、固定杆,14、固定盘,15、缓冲垫圈,16、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仰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包括,包括外壳1和固定螺栓16,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台2,且固定台2的上下两端后侧分别通过从动轴3与外壳1内壁的上下两端相连接,定台2的前侧设置有探头本体4,且探头本体4的前侧设置有镜头5,探头本体4的外壁前端通过连接片6与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且外壳1的内部前侧设置有保护镜片7,探头本体4的后端设置有齿条8,且齿条8后侧与传动轮9相连接,传动轮9与主动轴10相连接,且主动轴10顶端通过电机轴12与电机11相连接,外壳1后端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15,且缓冲垫圈15中间设置有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盘14,且固定盘14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圈15,固定盘14的顶部外围设置有固定螺栓16,且固定螺栓16均贯穿固定盘14。
固定台2、从动轴3、探头本体4和镜头5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台2的中心线与探头本体4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同时探头本体4的中心线与镜头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通过外壳1和保护镜片7便于对探头本体4和镜头5整体进行保护,便于将装置整体设置在汽车外壳的外侧。
探头本体4的中心线与镜头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镜头5的中心线与连接片6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连接片6的材质为橡胶材质,便于对探头本体4的前端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同时橡胶材质自身的弹性便于跟随探头本体4的摆动自身进行形状改变,挺好了使用稳定性。
齿条8为弧形结构,且齿条8与传动轮9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通过啮合连接的方式提高了齿条8与传动轮9之间进行动力传输时的稳定性。
传动轮9与主动轴10组成转动结构,且传动轮9、齿条8和探头本体4正转动结构,通过传动轮9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转动进而带动探头本体4向上或向下转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缓冲垫圈15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缓冲垫圈15呈环形结构,同时缓冲垫圈15的中轴线与固定杆13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缓冲垫圈15的材质为橡胶材质,由于汽车在形式过程中会有强烈的震动,因此缓冲垫圈15可以提供良好的减震效果,提高了使用安全性。
固定杆13与固定盘1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固定杆13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将固定杆13与额外的转动结构相连接,进而便于带动装置整体围绕固定杆13进行左右摆动,进一步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将装置通过固定盘14配合固定螺栓16与汽车外壳相连接,随后将固定杆13的顶端与汽车内部的转动结构相连接,在使用过程中,接通外部电源,启动探头本体4,配合镜头5便于对外部情况进行拍摄,且在使用过程中,保护镜片7有效避免外部的水和砂石对镜头5造成损伤,当需要对拍摄角度进行调节时,启动电机11,通过电机轴12带动主动轴10和传动轮9进行转动,随后通过传动轮9配合齿条8带动固定台2、探头本体4和镜头5进行上下摆动,进而对拍摄角度进行上下调节,且在探头本体4进行上下摆动的过程中,橡胶材质的连接片6便于跟随探头本体4的摆动进行拉伸形变,其中探头本体4的型号为:HQD01,电机11的型号为:YE2-132S-4,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的电性技术均为现有技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设置有外壳1、探头本体4、镜头5和连接片6,通过外壳1配合连接片6便于对镜头5提供良好的保护,相较于传统的镜头直接裸露在外的探头装置,可以有效抵抗外界环境对镜头5产生的影响,便于将装置整体设置在汽车外侧外部,提高了使用便捷性。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设置有齿条8、传动轮9、主动轴10、电机11和电机轴12,通过电机11配合电机轴12带动主动轴10和传动轮9进行转动,进而配合齿条8带动镜头5和探头本体4进行上下摆动,进而对镜头5的拍摄高度进行调节,而探头本体4在摆动过程中,通过橡胶材质的连接片6便于对探头本体4的前端提供良好的支撑,同时连接片6便于跟随探头本体4的摆动进行形状调节,提高了使用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设置有固定杆13、固定盘14、缓冲垫圈15和固定螺栓16,通过固定盘14配合固定螺栓16便于将装置整体与汽车的外壳进行连接,而转动连接的方式便于将装置与额外的转动装置相连接,进而便于对镜头5在水平方向上的拍摄角度进行调节,提高了实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包括外壳(1)和固定螺栓(1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台(2),且固定台(2)的上下两端后侧分别通过从动轴(3)与外壳(1)内壁的上下两端相连接,所述定台(2)的前侧设置有探头本体(4),且探头本体(4)的前侧设置有镜头(5),所述探头本体(4)的外壁前端通过连接片(6)与外壳(1)的内壁相连接,且外壳(1)的内部前侧设置有保护镜片(7),所述探头本体(4)的后端设置有齿条(8),且齿条(8)后侧与传动轮(9)相连接,所述传动轮(9)与主动轴(10)相连接,且主动轴(10)顶端通过电机轴(12)与电机(11)相连接,所述外壳(1)后端顶部设置有缓冲垫圈(15),且缓冲垫圈(15)中间设置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的顶部设置有固定盘(14),且固定盘(14)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垫圈(15),所述固定螺栓(16)设置在固定盘(14)的顶部外围,且固定螺栓(16)均贯穿固定盘(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台(2)、从动轴(3)、探头本体(4)和镜头(5)组成转动结构,且固定台(2)的中心线与探头本体(4)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同时探头本体(4)的中心线与镜头(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本体(4)的中心线与镜头(5)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镜头(5)的中心线与连接片(6)的中心线在同一条横向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条(8)为弧形结构,且齿条(8)与传动轮(9)的连接方式为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轮(9)与主动轴(10)组成转动结构,且传动轮(9)、齿条(8)和探头本体(4)正转动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圈(15)呈对称式设置有2个,且缓冲垫圈(15)呈环形结构,同时缓冲垫圈(15)的中轴线与固定杆(13)的中轴线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3)与固定盘(14)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固定杆(13)与外壳(1)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CN202020168799.6U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Active CN2116849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799.6U CN211684933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68799.6U CN211684933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84933U true CN211684933U (zh) 2020-10-16

Family

ID=72775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68799.6U Active CN211684933U (zh) 2020-02-14 2020-02-14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849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84933U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外置探头
CN100421882C (zh) 自立式动态平衡移动机器人
CN209581661U (zh) Agv物料转运小车
CN209089131U (zh) 一种基于bim的码头监控装置
CN212713922U (zh) 一种坯布纱线并线合股装置
CN209605769U (zh) 基于三维激光的江堤变形监测系统
CN215764193U (zh) 一种水电站用巡检机器人故障监测装置
CN202219258U (zh) 高效顶置回转式吸尘罩
CN207997321U (zh) 一种排列关节结构
CN208291452U (zh) 一种智能水下机器人
CN215862602U (zh) 一种道路巡检机器人用摄像头调节机构
CN209856674U (zh) 一种轨道悬挂智能巡检机器人系统的摄像旋转云台
CN210212334U (zh) 汽车360°空气净化一体机
CN211853306U (zh) 一种地质灾害监测仪
CN210342742U (zh) 一种建筑工程安全防护装置
CN210950691U (zh) 一种电力监测巡视装置
CN207687599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监控装置用旋转底座
CN113734441B (zh) 无人机高压水冲洗云台装置
CN219213056U (zh) 一种汽车发电机维修用翻转装置
CN2240815Y (zh) 水下内摇头摄像机
CN109624758A (zh) 一种车载太阳能充电桩
CN218553528U (zh) 一种高压降尘喷雾设备
CN215144013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轴承压盖模具
CN208452805U (zh) 一种充电接口对接机构及自动充电装置
CN220727824U (zh) 一种蜗壳及压力钢管万向摄像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25

Address after: 054000 In Hebei Aofeng Yard, west of Xinxia Street and north of Hexie Road, Xinhe County, Xingtai City, He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bei Gauss Runhang New Energy Vehicle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8253, building 3, No. 112-118, Gaoyi Road, Baoshan District, Shanghai 201900

Patentee before: Gauss intelligent automobile (Shanghai)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