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66720U - 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66720U CN211666720U CN202020138137.4U CN202020138137U CN211666720U CN 211666720 U CN211666720 U CN 211666720U CN 202020138137 U CN202020138137 U CN 202020138137U CN 211666720 U CN211666720 U CN 2116667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und hole
- seat wall
- column body
- working well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包括后座墙和固定于后座墙上的顶进装置,还包括相邻设置的支护柱,相邻的所述支护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浇注模,所述浇注模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支护柱平齐,所述浇注模中空设置,所述后座墙浇筑固定于所述浇注模内,所述浇注模中部沿支护柱长度方向分为前模和后模。本实用新型具有保证顶管工作井内的后座墙的强度的同时,便于对后座墙拆卸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管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顶管技术是是一项用于市政施工的非开挖掘进式管道铺设施工技术。优点在于不影响周围环境或者影响较小,施工场地小,噪音小。
授权公告号为CN205134332U的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井壁、后座墙、千斤顶、测量系统、横顶铁、顺顶铁、环顶铁、管节、洞口止水系统、轨道、导轮、环箍组成;千斤顶水平放置在底座上,千斤顶后座固定在后座墙上;轨道上设置导轮和环箍;管节放置在导轨上,千斤顶与管节之间安放横顶铁、顺顶铁、环顶铁;底座上设置测量系统,洞口位置设置止水系统。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结构具有拆装方便,施工效率高,减少轨道与管节之间的摩擦,为管节提供辅助的导向定位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效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
在顶管工作井的井壁安放千斤顶位置预先浇筑后座墙,但在顶管施工完成后,不易拆除,因此还有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保证顶管工作井内的后座墙的强度的同时,便于对后座墙拆卸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包括后座墙和固定于后座墙上的顶进装置,还包括相邻设置的支护柱,相邻的所述支护柱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浇注模,所述浇注模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支护柱平齐,所述浇注模中空设置,所述后座墙浇筑固定于所述浇注模内,所述浇注模中部沿支护柱长度方向分为前模和后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护柱可拆卸连接有浇注模,能够在安装好支护柱后,安装该浇注模,进而能够快速搭建浇筑后座墙的浇注模;同时,通过支护柱的固定,能够很好地保证浇筑成型的后座墙稳定性;浇注模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支护柱平齐,且分为前模和后模,能够当支护柱与顶管工作井的侧壁抵接时,浇注模的后模的板面抵接于顶管工作井的侧壁,保证了后座墙的强度;在后座墙浇筑成型后,拆除前模,即可将顶进装置固定于后座墙上;在顶管工作结束后,能够通过拆除支护柱以及浇注模,对后座墙进行快速拆除。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相邻的所述支护柱相互靠近的侧壁分别沿所述支护柱长度方向开有两端贯通的滑槽,所述浇注模靠近所述支护柱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滑槽相适配的滑条,所述滑条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条和滑槽,能够快速将浇注模安装于支护柱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护柱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柱体的一端,所述第一柱体中部沿长度方向贯通开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二柱体一侧面开有贯通第二柱体的第二圆孔,当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转动至呈180度时,第二圆孔的轴线与第一圆孔的轴线垂直,且第二圆孔的开口朝向第二柱体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圆孔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二圆孔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支护柱的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相互铰接,且在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设置有圆锥体的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能够在将支护柱固定于顶管工作井时,将第一柱体的柱身抵接于顶管工作井的侧壁,通过转动第二柱体,将第二柱体的柱身抵接于顶管工作井的坑口处,再通过第一固定件插入地面将第一柱体进行固定,通过第二固定件插入地面将第二柱体固定,进而能够实现对支护柱的固定,通过浇注模的可拆卸连接,能够在需要浇筑后座墙时,便于浇筑的操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柱体中部沿轴线方向开有贯通的第一圆孔,所述第一固定件包括第一圆杆和第一椎体,所述第一椎体的底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圆杆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圆孔内,且当所述第一固定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圆孔内时,所述第一椎体凸出所述第一圆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通过第一固定件将第一柱体固定时,在第一圆杆远离第一椎体的一端施力,将第一椎体打入地面,实现对第一柱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圆杆远离所述第一椎体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圆孔内开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孔内,所述第一圆杆远离所述第一椎体的一端设有拧紧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拧紧部将第一圆杆拧进第一圆孔内的方式,将第一椎体拧入地面,进而实现对第一柱体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拧紧部为十字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十字槽的方式,能够使用对应的一字或十字的工具将第一固定件拧入第一圆孔。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圆杆顶部相对的两侧凹陷形成所述拧紧部,当第一椎体完全凸出所述第一圆孔时,所述拧紧部凸出第一圆孔远离第一椎体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对应的工具夹持并旋转拧紧部的两侧的凹陷处,将第一固定件拧入第一圆孔,且当第一椎体完全凸出第一圆孔时,拧紧部凸出第一圆孔,能够保证通过拧紧部将第一椎体拧入第一圆孔,或从第一圆孔拧出。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柱体靠近所述前模的一侧贯通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所述抵紧螺栓能够抵接于所述后模靠近所述前模的一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浇筑后座墙时,通过抵紧螺栓抵紧前模,进而提升浇注模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浇筑成型的后座墙的质量;在浇筑好后座墙并拆除前模后,通过抵紧螺栓抵紧后模,能够通过支护柱与后模的协同作用,提升后座墙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支护柱可拆卸连接有浇注模,能够在安装好支护柱后,安装该浇注模,进而能够快速搭建浇筑后座墙的浇注模;同时,通过支护柱的固定,能够很好地保证浇筑成型的后座墙稳定性;浇注模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支护柱平齐,且分为前模和后模,能够当支护柱与顶管工作井的侧壁抵接时,浇注模的后模的板面抵接于顶管工作井的侧壁,保证了后座墙的强度;
2、在后座墙浇筑成型后,拆除前模,即可将顶进装置固定于后座墙上;在顶管工作结束后,能够通过拆除支护柱以及浇注模,对后座墙进行快速拆除;
3、在浇筑后座墙时,通过抵紧螺栓抵紧前模,进而提升浇注模的稳定性,有助于提升浇筑成型的后座墙的质量;在浇筑好后座墙并拆除前模后,通过抵紧螺栓抵紧后模,能够通过支护柱与后模的协同作用,提升后座墙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中支护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顶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中支护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座墙;2、顶进装置;3、浇注模;31、前模;32、后模;33、滑条;4、支护柱;41、第一柱体;411、第一圆孔;42、第二柱体;421、第二圆孔;43、滑槽;5、第一固定件;51、第一圆杆;52、第一椎体;53、拧紧部;6、第二固定件;61、第二圆杆;62、第二椎体;7、螺纹孔;8、抵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4,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包括后座墙1和固定于后座墙1上的顶进装置2。其中,该顶进装置2是在后座墙1浇筑好之后,通过钢钉或者其他手段,固定于该后座墙1上。
参照图1和图2,后座墙1设置于该顶管工作井朝向进管口的一侧壁,该侧壁固定有两根相邻的支护柱4,在该两个支护柱4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浇注模3,浇注模3呈中空的箱体设置,其上端,即用于灌注混凝土浆液的一端设有开口。在固定好支护柱4和浇注模3后,通过往该浇注模3内倒入预制好的混凝土浆液内,待该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形成该后座墙1,优选地,为了增加后座墙1的强度,还可以在后座墙1中加入钢筋,得到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后座墙1。
浇注模3与支护柱4连接的两侧,沿支护桩长度方向分别固定有滑条33,在支护柱4靠近滑条33的一侧沿滑条33长度方向,即支护柱4的当初方向开设有与滑条33相适配的滑槽43,浇注模3通过滑条33和滑槽43与支护柱4滑动连接。浇注模3沿滑条33长度方向将该浇注模3平分为前模31和后模32,该后模32为浇筑模安装于支护柱4时,靠近顶管工作井侧壁的部分,前模31为此时远离顶管工作井的部分。
参照图3,支护柱4包括第一柱体41和第二柱体42,第一柱体41和第二柱体42的均呈长方体状,第一柱体41其中一端的一侧边与第二柱体42一端的一侧边铰接,其铰接方式可以通过合页或者转轴。该滑槽43分别开设于两根支护柱4的滑槽43的第一柱体41相互靠近的一面,第一柱体41沿轴线方向中空设置,中部开有截面为圆形的第一圆孔411。第二柱体42一侧面开有贯通第二柱体42的第二圆孔421,当第一柱体41和第二柱体42转动至呈180度时,第二圆孔421的轴线与第一圆孔411的轴线垂直,且第二圆孔421的开口朝向第二柱体42的转动方向。
在第一圆孔411内连接有第一固定件5,第一固定件5包括第一圆杆51和固定于第一圆杆51一端的第一椎体52,第一椎体52呈圆锥体。当第一固定件5的第一圆杆51完全固定于第一圆孔411内时,第一椎体52完全凸出第一圆孔411。
在第二圆孔421内连接有第二固定件6,第二固定件6包括第二圆杆61和固定于第二圆杆61一端的第二椎体62,第二椎体62呈圆锥体。当第二固定件6的第二圆杆61完全固定于第二圆孔421内时,第二椎体62完全凸出第二圆孔421。
第一固定件5的第一圆杆51外壁设置有外螺纹,且该外螺纹设置于远离第一椎体52的一端。在第一圆孔411的内壁设置有与该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第一固定件5螺纹连接于第一圆孔411。且当第一固定件5完全固定于第一圆孔411内时,第一椎体52凸出第一圆孔411。优选地,第一椎体52的表面设有顶进螺纹。
在第一圆杆51远离第一椎体52的一端设置有拧紧部53,在本实施例中,拧紧部53可以是在第一圆杆51的外壁沿其截面的直径对称凹陷,形成该拧紧部53。且当第一圆杆51完全固定于第一圆孔411内时,拧紧部53始终凸出第一圆孔411远离第一椎体52的一端。
参照图5,在第一柱体41的滑条33靠近前模31的一侧壁,贯通开设有若干螺纹孔7,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具体为沿竖直方向,每根支护柱4等距开设有三个螺纹孔7,在螺纹孔7内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8,且通过拧动抵紧螺栓8,能够将抵紧螺栓8朝向后模32方向拧紧,当前模31固定于第一柱体41的滑槽43内时,抵紧螺栓8能够抵接于前模31,当前模31从支护柱4拆除时,抵紧螺栓8能够通过拧紧的方式,抵接于后模32的滑条33与前模31的滑条33连接的一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在安装顶进装置2前,浇筑后座墙1时,将其中一根支护柱4抵接于顶管工作井的侧壁,通过将第一固定件5插接至第一柱体41的第一圆孔411内,通过钳子或者扳手等工具,夹持拧紧部53的凹陷处后,拧动第一固定件5的第一圆杆51,将第一椎体52拧入地面,并将第二柱体42转动至抵接于顶管工作井的井口处时,第二固定件6通过第二圆孔421打入地面,通过该方法将其中一根支护柱4进行固定。进一步地,根据浇注模3的尺寸大小,确定另一根支护柱4的位置,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固定,使得两根支护柱4的滑槽43相对设置。进一步地,将浇注模3的前模31和后模32通过滑条33,固定于两根支护柱4的滑槽43内,形成浇注模3。进一步地,通过拧紧抵紧螺栓8,将递进螺栓穿过螺纹孔7抵接于前模31,对浇注模3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浇注模3内浇筑预制好的混凝土浆液,并且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在浇筑后座墙1时,在浇注模3中加入钢筋,使得在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得到混凝土钢筋制成的后座墙1,提升后座墙1的结构强度。待混凝土浆液凝固后,得到后座墙1。
进一步地,拆除浇注模3的前模31,其中,拆除的方式可以是直接破坏式拆除,也可以是先将第一固定件5和第二固定件6拆除,进而将支护柱4拆除后,将前模31拆除,并再将支护柱4安装回后座墙1处。
进一步地,继续拧紧抵紧螺栓8,使得抵紧螺栓8抵接于后模32的滑条33靠近前模31的一面,通过将后模32进行固定,达到进一步提升后座墙1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后座墙1上安装顶进装置2。
在顶进工程完成后,拆除顶进装置2,由于后座墙1位于浇注模3内,可以拧松抵紧螺栓8,将连同后模32将后座墙1沿着滑槽43的方向取出,或者先移除支护柱4,再将后座墙1移除,方便快捷,且支护柱4以及浇注模3能够重复利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6,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拧紧部53还可以呈十字槽,并开设于第一圆杆51远离第一椎体52的顶面。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通过使用一字或者十字的工具,拧动第一固定件5,将第一椎体52拧入地面。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包括后座墙(1)和固定于后座墙(1)上的顶进装置(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邻设置的支护柱(4),相邻的所述支护柱(4)之间可拆卸连接有浇注模(3),所述浇注模(3)相对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支护柱(4)平齐,所述浇注模(3)中空设置,所述后座墙(1)浇筑固定于所述浇注模(3)内,所述浇注模(3)中部沿支护柱(4)长度方向分为前模(31)和后模(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支护柱(4)相互靠近的侧壁分别沿所述支护柱(4)长度方向开有两端贯通的滑槽(43),所述浇注模(3)靠近所述支护柱(4)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与所述滑槽(43)相适配的滑条(33),所述滑条(33)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4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护柱(4)包括第一柱体(41)和第二柱体(42),所述第一柱体(41)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柱体(42)的一端,所述第一柱体(41)中部沿长度方向贯通开有第一圆孔(411),所述第二柱体(42)一侧面开有贯通第二柱体(42)的第二圆孔(421),当第一柱体(41)和第二柱体(42)转动至呈180度时,第二圆孔(421)的轴线与第一圆孔(411)的轴线垂直,且第而圆孔的开口朝向第二柱体(42)的转动方向;所述第一圆孔(411)内设置有第一固定件(5),所述第二圆孔(421)内设置有第二固定件(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41)中部沿轴线方向开有贯通的第一圆孔(411),所述第一固定件(5)包括第一圆杆(51)和第一椎体(52),所述第一椎体(52)的底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圆杆(51)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圆孔(411)内,且当所述第一固定件(5)固定于所述第一圆孔(411)内时,所述第一椎体(52)凸出所述第一圆孔(4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杆(51)远离所述第一椎体(52)的一端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圆孔(411)内开有与所述外螺纹相适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一固定件(5)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孔(411)内,所述第一圆杆(51)远离所述第一椎体(52)的一端设有拧紧部(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部(53)为十字槽。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杆(51)顶部相对的两侧凹陷形成所述拧紧部(53),当第一椎体(52)完全凸出所述第一圆孔(411)时,所述拧紧部(53)凸出第一圆孔(411)远离第一椎体(52)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3-7任意一项所述的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柱体(41)靠近所述前模(31)的一侧贯通开设有螺纹孔(7),所述螺纹孔(7)内螺纹连接有抵紧螺栓(8),所述抵紧螺栓(8)能够抵接于所述后模(32)靠近所述前模(31)的一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8137.4U CN211666720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8137.4U CN211666720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66720U true CN211666720U (zh) | 2020-10-13 |
Family
ID=72740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38137.4U Active CN211666720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6672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94159A (zh) * | 2021-04-22 | 2021-08-24 |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适用于长距离大断面顶管的高稳定性工作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3931276A (zh) * | 2021-10-28 | 2022-01-14 | 广东恒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方法 |
-
2020
- 2020-01-20 CN CN202020138137.4U patent/CN2116667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294159A (zh) * | 2021-04-22 | 2021-08-24 |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适用于长距离大断面顶管的高稳定性工作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3294159B (zh) * | 2021-04-22 | 2024-04-12 | 核工业井巷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适用于长距离大断面顶管的高稳定性工作井结构及施工方法 |
CN113931276A (zh) * | 2021-10-28 | 2022-01-14 | 广东恒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方法 |
CN113931276B (zh) * | 2021-10-28 | 2022-08-02 | 广东恒实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地下排水管道非开挖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H0612035Y2 (ja) | コンクリート基礎杭用杭打ち機 | |
CN211666720U (zh) | 顶管工作井顶进结构 | |
WO2018161649A1 (zh) | 一种斜井井壁混凝土底板预应力加载装置 | |
CN103963146A (zh) | 混凝土模板组成的柱模施工方法 | |
CN102979183B (zh) | 预埋筒式螺母锚座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4493380U (zh) | 一种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的对拉螺栓组件 | |
CN114319864A (zh) | 剪力墙端模锁定工具及锁定方法 | |
CN202969728U (zh) | 预埋筒式螺母锚座 | |
CN211258625U (zh) | 一种隧道二次衬砌台车端头模板 | |
CN108979190B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防腐加固装置 | |
CN201704954U (zh) | 用于浇筑防水墙体的模板对拉装置 | |
CN211690371U (zh) | 管坑支护结构 | |
CN213898127U (zh) | 一种铝模水电安装工艺用管道预埋装置 | |
CN216484030U (zh) | 室内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试件取样系统及其钻取装置 | |
CN214575760U (zh) | 一种楼面吊模通用底座 | |
CN212130497U (zh) | 用于顶管法隧道开洞的预制管节结构 | |
CN208763396U (zh) | 一种水平施工缝加固螺栓 | |
CN209556379U (zh) | 一种建筑模板的拆模体系 | |
CN112796505A (zh) | 一种脚手架预埋滑槽式连墙件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7500998U (zh) | 预埋连墙件 | |
CN112427692A (zh) | 贝雷销拔出装置及拔出方法 | |
CN218952829U (zh) | 一种施工现场便捷的二次结构浇筑装置 | |
CN211313393U (zh) | 建筑施工用模板 | |
CN216361718U (zh) | 室内岩体结构面直剪试验试件取样系统及其加固装置 | |
CN112431200B (zh) | 一种降低带肋锚杆挡墙逆作法安全风险的施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