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57529U -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57529U
CN211657529U CN202020003408.5U CN202020003408U CN211657529U CN 211657529 U CN211657529 U CN 211657529U CN 202020003408 U CN202020003408 U CN 202020003408U CN 211657529 U CN211657529 U CN 2116575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cavity
opening
separated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0340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延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Yifengs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东莞市亿丰钟表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02000340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575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575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575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ck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其包括沿连接方向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凹槽,第二连接部具有凸起,凸起从凹槽一侧的开口装配至凹槽中以限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连接方向分离;在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卡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开孔,该开孔与一腔体连通,在腔体内设置有卡块和由腔体外部控制的控制部,卡块在常态下穿过开孔并嵌入卡槽中以限制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卡块在受到控制部的作用下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以解除对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的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借用工具,即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对连接结构的拆装,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Description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实现快速拆装的连接结构,更进一步为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表带带粒都是采用连接针与带粒上连接孔的装配方式实现连接装配,在安装和拆卸的时候都需要借用工具进行操作,如图1所示。工具的作用主要是将连接针从连接孔中顶出或顶入。结构虽然简单,但是拆装比较麻烦,不能实现快速并简易的拆装,不能随时随地地进行拆装,用户体验并不友好。在现代生活中,用户体验作为产品的一大重要参数,传统的表带连接结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能够实现在不借用工具的情况下,依然可将连接结构进行快速简易的拆装,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用户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接结构,其包括沿连接方向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凹槽,第二连接部具有凸起,凸起从凹槽一侧的开口装配至凹槽中以限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连接方向分离;在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卡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开孔,该开孔与一腔体连通,在腔体内设置有卡块和由腔体外部控制的控制部,卡块在常态下穿过开孔并嵌入卡槽中以限制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卡块在受到控制部的作用下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以解除对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的限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块为弹片,或者为与弹性件组合的自恢复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部为按压式控制部,包括按压面板,按压面板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腔体并与所述卡块联动;在按压面板受到按压时联动所述卡块脱离常态并缩回腔体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压面板与卡块固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压面板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控制部为拨动式控制部,包括拨动开关,根据拨动开关拨动后的位置切换卡块的状态;该卡块的状态为在常态下嵌入卡槽和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活动的余量,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定相对转动的范围。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开口位于凹槽的长轴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卡槽的槽宽与卡块的宽度匹配。
一种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相邻带粒之间通过如上述的连接结构实现连接,所述带粒的两个连接端面分别设置所述的凹槽和所述的凸起,在带粒的内侧面挖设有所述的腔体,腔体与凹槽通过所述的开孔连通,卡块通过腔体所在的带粒内侧面的腔口装配至腔体内,卡块与所述的控制部联动装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连接结构简单而可靠性强,通过凹凸结构作为连接基础,配合可控的卡块实现凹凸结构的易拆和易装,拆装过程简单易用快速。卡块优先采用弹片,具有自恢复功能,能够在常态处于某一固定的状态,并且在装配上比较便利。
2、以表带为例,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借用任何工具,即可轻易方便拆装带粒,以调节表带的长度。
3、不借用工具,即可随时随地地进行对连接结构的拆装,大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用户体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表带及其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个带粒的结构示意图(常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个带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单个带粒的剖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带粒连接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带粒连接后常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两个带粒连接后按压面板收到外力按压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带粒;2、凹槽;3、凸起;4、缺口;5、开孔;6、腔体;7、腔口;8、弹片;9、按压面板;10、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内容:一种连接结构,其包括沿连接方向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凹槽,第二连接部具有凸起,凸起从凹槽一侧的开口装配至凹槽中以限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连接方向分离;在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卡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开孔,该开孔与一腔体连通,在腔体内设置有卡块和由腔体外部控制的控制部,卡块在常态下穿过开孔并嵌入卡槽中以限制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卡块在受到控制部的作用下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以解除对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的限制。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活动的余量,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定相对转动的范围。开口位于凹槽的长轴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卡槽的槽宽与卡块的宽度匹配。卡块为弹片,或者为与弹性件组合的自恢复组件。自恢复组件可以为卡块和弹簧、或者卡块与弹片,只要能够实现在腔体内的上述常态结构即可。
控制部为按压式控制部,包括按压面板,按压面板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腔体并与所述卡块联动;在按压面板受到按压时联动所述卡块脱离常态并缩回腔体内。按压面板与卡块固接。按压面板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部。
控制部为拨动式控制部,包括拨动开关,根据拨动开关拨动后的位置切换卡块的状态;该卡块的状态为在常态下嵌入卡槽和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拨动开关的结构有很多种,例如:一个拨动开关具有露出与腔口外的拨动部,限制在腔口并可沿腔口定向往复移动的限位部,以及在腔体内部对卡块位置状态进行控制的拨动部。拨动式控制部不一定应用在表带带粒中,因为表带带粒的体积比较小,需要实现拨动开关的控制需要较大的装配空间,装配难度也比较大,但是也不能排除在带粒中使用的可能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7所示,以手表表带带粒作为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或者易拆结构。本连接结构一般用于表带的调节带粒1,便于带粒1的易拆以调节表带的长短。带粒1一般为长方体的形状,具有前后的两连接端面,本实施例中,一连接端面为沿长轴走向的长条形状的凹槽2,凹槽2的横截面形状为优弧形状,另一连接端面为沿长轴走向的长条形状的凸起3,凸起3的横截面形状为优弧形状,凹槽2与凸起3相互匹配,形成凹凸结构。
如图所示,凹槽2的槽底中部设置有一个具有一定沿长轴走向宽度的开孔5,该开孔5从凹槽2的槽底延伸至凹槽2的一侧壁。在带粒1的内侧面挖设有腔体6,腔体6具有一个腔口7,并且通过开孔5与凹槽2连通。装配时,弹片8先与按压面板9焊接固定,然后作为一个组件从腔口7装配至腔体6内,再通过激光焊接等方式将弹片8与腔体6内壁接触的位置进行焊接固定。通过附图我们可以看出弹片8的形状,分为连接部分和弹性形变部分,连接部分与弹性形变部分之间的支点作为界限,按压面板9与支点至弹性形变部分之间焊接固定,如此,当外力对按压面板9实施按压的时候,弹性变形部分才能以支点作为支撑发生形变。其中,弹性形变部分在常态下的位置必须是突出至凹槽2内,而对按压面板9施加按压力到位之后,弹性形变部分必须是位于腔体6内,也就是离开凹槽2。凹槽2的长轴的两端面均为开口,也就是说凸起3可以从任意开口进出装配,灵活性高。需要说明的是,凹槽2的长轴方向不一定是如图所示的方向,也可以是倾斜的,只要相邻带粒1能匹配设置并可直线推进即可。
如图所示,凸起3的中部设置有作为卡槽的缺口4,该缺口4使凸起3被分割为两部分较短的凸条。
另外,凸条可以更进一步缩短,那么对应的缺口4可以更进一步扩大,对应的弹片8的限位宽度也要扩大,也就是说弹片8不一定只有一片,也可以是两片,或者同体的两片等等,只要弹片8具有能够往两个开口方向限制凸起3推进的结构即可。两弹片8可以与同一按压面板9联动,在同一腔体6内装配。
在装配的时候,凸起3从凹槽2任意端面的开孔5插入并推进,由于常态下弹片8回突出凹槽2内,所以为了让凸起3不妨碍凸起3的推进,给按压面板9施加一定的按压力,直到凸起3能够继续推进,或者按压到极限,让弹片8完全缩回腔体6中,凸起3能够顺利推进;顺利推进后即可松开对按压面板9的施力。松开按压面板9之后,弹片8因其弹力恢复力的作用下保持对凸起3产生作用力,直到缺口4与弹片8在推进过程中对位成功之后,即可完成带粒1的装配。
在拆卸的时候,只要按下按压面板9,让弹片8完全缩回腔体6内,即可推动凸起3从任意方向的开口推出,即可完成带粒1的拆卸。
作为带粒1的连接结构,表带在佩戴的时候,带粒1与带粒1之间需要具有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带粒1与带粒1之间需要一定范围的相对转动,所以凹槽2与凸起3之间可以有活动的余量,具体的来说,凹槽2的槽口的宽度可以大于凸起3的根部厚度。例如:在表带的一些设计中,带粒1与带粒1之间只能向内侧弯曲,而不能向外弯曲,为了满足这种结构设计,在凸起3的外侧连接端面略凸出于内侧连接端面,在凹槽2的外侧连接端面略高于内侧的连接端面,那么在在带粒1往外弯曲的时候由于外侧的连接端面都略高,其可弯曲的间隙比较小,所以不能实现向外弯曲,而内侧的连接端面略低,其可弯曲的间隙比较大,所以能够实现向内弯曲。
无论在装配的时候还是在拆装的时候,都需要对按压面板9进行施力,在表带上按压面板9的面积比较小,所以为了防止用户在按压的时候发生滑手等情况,会在按压面板9的表面设置一条长形的防滑槽10作为防滑。当然除了防滑槽10,防滑凸纹、防滑凸点也可以实现防滑作用。
为了不让带粒1与带粒1之间发生沿凹槽2长轴方向的松动,弹片8的宽度会与缺口4相匹配。
除了表带,任何需要节段连接的物件都可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实现快速易拆易装。
以上的实施例只是在于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实用新型,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方法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沿连接方向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具有凹槽,第二连接部具有凸起,凸起从凹槽一侧的开口装配至凹槽中以限制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沿连接方向分离;在凸起的表面设置有卡槽,在凹槽内设置有开孔,该开孔与一腔体连通,在腔体内设置有卡块和由腔体外部控制的控制部,卡块在常态下穿过开孔并嵌入卡槽中以限制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卡块在受到控制部的作用下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以解除对凸起从开口脱离凹槽的限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为弹片,或者为与弹性件组合的自恢复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为按压式控制部,包括按压面板,按压面板可活动地安装在所述腔体并与所述卡块联动;在按压面板受到按压时联动所述卡块脱离常态并缩回腔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板与卡块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板外侧表面设置有防滑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部为拨动式控制部,包括拨动开关,根据拨动开关拨动后的位置切换卡块的状态;该卡块的状态为在常态下嵌入卡槽和脱离常态并离开卡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与凹槽之间具有活动的余量,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具有一定相对转动的范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位于凹槽的长轴方向的一端或者两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的槽宽与卡块的宽度匹配。
10.一种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带粒之间通过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连接结构实现连接,所述带粒的两个连接端面分别设置所述的凹槽和所述的凸起,在带粒的内侧面挖设有所述的腔体,腔体与凹槽通过所述的开孔连通,卡块通过腔体所在的带粒内侧面的腔口装配至腔体内,卡块与所述的控制部联动装配。
CN202020003408.5U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Active CN2116575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3408.5U CN211657529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03408.5U CN211657529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7529U true CN211657529U (zh) 2020-10-13

Family

ID=72737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03408.5U Active CN211657529U (zh) 2020-01-02 2020-01-02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575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67204A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US6751820B1 (en) Detachable combination tool
CN206795896U (zh) 一种易于组装的手柄
CN101327059B (zh) 用于拉链的双侧咬合链牙
CN211657529U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表带带粒的易拆结构
CN108669719B (zh) 防错按卡扣结构及手环
JPH02119810U (zh)
CN108466281A (zh) 可拆卸式气动柔性单指
CN100589731C (zh) 自锁式拉链头
CN208428254U (zh) 可拆卸式气动柔性单指
CN113273776B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CN111588147A (zh) 快拆表带及手表
CN113425049B (zh) 表带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2325661U (zh) 快拆表带及手表
CN218549008U (zh) 一种嵌入式电源插座箱
CN220154892U (zh) 一种智能笔
TW202023764A (zh) 鋸柄以及裝配該鋸柄的鋸子
CN218384949U (zh) 一种按钮组件以及电动工具
CN218127390U (zh) 一种眉笔的按压出芯结构
CN213042183U (zh) 笔记本电脑电源按键
CN220124101U (zh)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208612949U (zh) 一种具备胶筒释压切换装置的压胶枪
CN212096127U (zh) 一种可换批杆螺丝批
CN217097876U (zh) 一种新型左右手通用美工刀
CN218274363U (zh) 一种微动开关按钮结构及微动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room 901, building 1, No. 199, Jinyang Road, Zhangmu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yifengsh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block a, henglingbei Regal Industrial Zone, Guancang village, Zhangmuto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F.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