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24101U -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24101U
CN220124101U CN202321460341.8U CN202321460341U CN220124101U CN 220124101 U CN220124101 U CN 220124101U CN 202321460341 U CN202321460341 U CN 202321460341U CN 220124101 U CN220124101 U CN 2201241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arc
sliding block
key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603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永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603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241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241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241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复位弹性件、卡接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按键凸设顶推块,顶推块具有第一斜面,第一斜面设第一弧形块;卡接组件包括卡接件和滑动块;滑动块连接底推块,底推块具有第二斜面,第二斜面凸设第二弧形块,按键的顶推块与滑动块的底推块连接形成斜面配合,当按下按键后,所述第一弧形块推动第二弧形块往右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的左端回缩于中空腔内。其形成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减少相接触的摩擦力,继而在按压按键后,无阻力感,而且,便于在按键往上复位提供止挡作用,使得按键不会从上端开口处脱离出来,这样在释放按键后,按键能准确复位停在所需位置。

Description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式设备(如手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佩戴的饰品,一般由表带和表盘(也为表壳)组成。
现有的表带和表盘一般为一体连接,一旦任一损坏,就得整个手表进行更换,导致成本高。
后面虽然出现了表带和表盘可拆式连接结构。但是,在更换时,如果没有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拆装,这样就导致表带或表盘的更换显得十分麻烦。
还有,现有的表带和表盘可拆式连接结构一般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卡接件、与卡接件连接的滑动块、复位卡接件的弹性件以及与滑动块配合的按键,现有的滑动块与壳体之间的摩擦大,导致滑动块在位移过程受到的阻力大,导致在按压按键后,有阻力感,影响使用者的组装感受。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形成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减少相接触的摩擦力,继而在按压按键后,无阻力感,而且,便于在按键往上复位提供止挡作用,使得按键不会从上端开口处脱离出来,这样在释放按键后,按键能准确复位停在所需位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复位弹性件、卡接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
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连接有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两端分别从壳体的两端伸出,所述筒体部具有左端敞口的中空腔,所述壳体具有上端开口和前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中空腔连通容纳腔;
所述按键装设于上端开口处,所述按键的下端面凸设有顶推块,所述顶推块的部分下段伸入容纳腔内,所述顶推块左端面往右凹设有让位槽,所述顶推块的下端面具有由内往外斜向下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凸设有第一弧形块;
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处装设有遮盖件,所述遮盖件的后端面往后凸设有伸入容纳腔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右端面往右一体水平延伸形成有用于限位顶推块复位往上行程的止挡部;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件以及滑动装设于容纳腔内的滑动块;所述卡接件滑动装设于中空腔和容纳腔内且卡接件的左端可经左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的中空腔内,卡接件的右段连接滑动块,卡接件随滑动块滑动,滑动块与复位弹性件抵接以复位滑动块带动卡接件伸出筒体部外;
所述滑动块的前端连接有底推块,所述底推块显露于上端开口,所述底推块的上端面具有由内往外斜向下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凸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块,第二弧形块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弧形块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按键的顶推块与滑动块的底推块连接形成斜面配合,所述第一弧形块抵接于第二弧形块上,所述止挡部适配于让位槽内且让位槽的内底壁抵接于止挡部的下端面,当按下按键后,所述第一弧形块推动第二弧形块往右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的左端回缩于中空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按键的下端面还凸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和顶推块之间保留间隙;
所述遮盖件的后端面还往后凸设有两间距布置且均伸入容纳腔内的第二限位块,两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导向槽,两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块的右侧且第一限位块与最左侧的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滑动块的避让空间;
所述导向块适配于导向槽内,所述滑动块位于避让空间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两第二限位块呈左右并排间距布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块和底推块的下端面均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块,所述第三弧形块的弧面与容纳腔的内底壁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台阶部,所述遮盖件的后端面抵接于限位台阶部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的右段可拆式连接滑动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的右段外周侧上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滑动块贯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滑动块和卡接件的右段连接,所述外螺纹部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的右端经通孔伸出滑动块外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于定位部的外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于上端开口的外围一体往上形成有环形侧板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的左端具有适配于表壳卡槽内的卡凸,所述卡凸可经左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的中空腔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复位弹性件、按键的顶推块及其第一斜面、第一弧形块配合滑动块所连接的底推块及其第二斜面、第二弧形块,在按压按键后,卡接件的左端回缩于筒体部的中空腔内,再将其安装于表壳相应位置后松开按键,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为后续更换或维修表带、表壳带来便利性;尤其是,顶推块和底推块之间是通过相应弧形块的弧形面抵接,形成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减少相接触的摩擦力,继而在按压按键后,无阻力感,而且,通过遮盖件上形成的止挡部,便于在按键往上复位提供止挡作用,使得按键不会从上端开口处脱离出来,这样在释放按键后,按键能准确复位停在所需位置;
其次是,通过导向块和导向槽的配合,便于在按键被按下后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按键不会出现在往下位移的过程中发现偏移,继而影响滑动块及卡接件的动作;
再者是,通过滑动块和底推块两者的下端面均设置有第三弧形块,使得减少两者与容纳腔的内底壁之间的摩擦,在两者位移的过程中不易出现卡顿的情况,确保卡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及,通过限位台阶部的设计,便于遮盖件的组装和定位。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未按压按键状态的弹性件和卡接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未按压按键状态的顶推块和底推块);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三截面结构示意图(主要显示按压按键后的顶推块和底推块);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按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底推块结构示意图(还显示滑动块及第三弧形块)。
附图标识说明:
10、按键
11、顶推块111、让位槽
112、第一斜面113、第一弧形块
12、导向块
20、壳体
201、容纳腔202、限位台阶部
21、筒体部211、中空腔
22、环形侧板部
30、卡接件31、卡凸
32、外螺纹部33、定位部
41、滑动块
411、通孔412、第三弧形块
42、底推块
421、第二斜面422、第二弧形块
50、复位弹性件
60、遮盖件61、第一限位块
611、止挡部612、避让空间
62、第二限位块621、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20、复位弹性件50、卡接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10。
所述壳体20的后端面连接有筒体部21,所述筒体部21的两端分别从壳体20的两端伸出,所述筒体部21具有左端敞口的中空腔211,所述壳体20具有上端开口和前端开口的容纳腔201,所述中空腔211连通容纳腔201;所述壳体20的前端开口处装设有遮盖件6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201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台阶部202,所述遮盖件60的后端面抵接于限位台阶部202上。
所述壳体20的上端面于上端开口的外围一体往上形成有环形侧板部22。
所述按键10装设于上端开口处,所述按键10的下端面凸设有顶推块11和导向块12,所述顶推块11的部分下段伸入容纳腔201内,所述顶推块11左端面往右凹设有让位槽111,所述顶推块11的下端面具有由内往外斜向下的第一斜面112,所述第一斜面112上凸设有第一弧形块113;所述第一弧形块113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导向块12和顶推块11之间保留间隙。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顶推块11设置有两个且两顶推块11呈左右并排间距布置,所述导向块12位于两顶推块11之间。
所述遮盖件60的后端面往后凸设有均伸入容纳腔201内的第一限位块61、两间距布置的第二限位块62,所述第一限位块61的右端面往右一体水平延伸形成有用于限位顶推块11复位往上行程的止挡部611。优选地,两第二限位块62呈左右并排间距布置,两第二限位块62之间形成导向槽621。
两第二限位块62位于第一限位块61的右侧且第一限位块61与最左侧的第二限位块62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滑动块41的避让空间612;所述导向块12适配于导向槽621内,下述滑动块41位于避让空间612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块61设置有两且两第一限位块61呈左右并排间距布置,两第二限位块62位于两第一限位块61之间,每一第一限位块61与其相靠近的第二限位块62之间形成前述避让空间612。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件30以及滑动装设于容纳腔201内的滑动块41;所述卡接件30滑动装设于中空腔211和容纳腔201内且卡接件30的左端可经左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21外或回缩于筒体部21的中空腔2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30的左端具有适配于表壳卡槽内的卡凸31,所述卡凸31可经左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21外或回缩于筒体部21的中空腔211内。
卡接件30的右段连接滑动块4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30的右段可拆式连接滑动块41。优选地,所述卡接件30的右段外周侧上形成有外螺纹部32,所述滑动块41贯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411,所述滑动块41和卡接件30的右段连接,所述外螺纹部32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411内。所述卡接件30的右端经通孔411伸出滑动块41外形成有定位部33,所述复位弹性件50套设于定位部33的外围。
卡接件30随滑动块41滑动,滑动块41与复位弹性件50抵接以复位滑动块41带动卡接件30伸出筒体部21外;
所述滑动块41的前端连接有底推块42,所述底推块42显露于上端开口,所述底推块42的上端面具有由内往外斜向下的第二斜面421,所述第二斜面421上凸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块422,第二弧形块422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弧形块113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41和底推块42的下端面均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块412,所述第三弧形块412的弧面与容纳腔201的内底壁连接。
所述按键10的顶推块11与滑动块41的底推块42连接形成斜面配合,所述第一弧形块113抵接于第二弧形块422上,所述止挡部611适配于让位槽111内且让位槽111的内底壁抵接于止挡部611的下端面,当按下按键10后,所述第一弧形块113推动第二弧形块422往右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30的左端回缩于中空腔211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腔211为左、右端敞口,所述卡接组件设置有两且两卡接组件呈左右对称设置,每一卡接组件的卡接件30的相应端可经相应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21外或回缩于筒体部21的中空腔211内,每一卡接组件的卡接件30的相应段连接滑动块41,每一卡接件30随相应滑动块41滑动,所述复位弹性件5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相应滑动块41上以复位相应滑动块41带动相应卡接件30伸出筒体部21外。每一滑动块41位于相应避让空间612内,每一顶推块11与相应底推块42斜面配合。每一卡接件30的相应端具有适配于表壳相应侧卡槽内的卡凸31。
在本实施例中,皮制表带套设于本产品的外围且露出按键10、卡凸31;接下来大致说明下皮制表带与表壳之间组装的大致过程:
在自然状态下,卡凸31可伸露于筒体部21外;
需要组装表带时,先按下按键10,顶推块11推动底推块42往内水平滑动继而带动相应卡接件30往内回缩进筒体部21内,此时,复位弹性件50受压缩变形,再将皮制表带装设于表壳上待安装位置,接着释放按键10,复位弹性元件的复位作用力下,相应滑动块41往外复位继而带动相应卡接件30的卡凸31伸出筒体部21外,即完成组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复位弹性件、按键的顶推块及其第一斜面、第一弧形块配合滑动块所连接的底推块及其第二斜面、第二弧形块,在按压按键后,卡接件的左端回缩于筒体部的中空腔内,再将其安装于表壳相应位置后松开按键,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即可实现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为后续更换或维修表带、表壳带来便利性;尤其是,顶推块和底推块之间是通过相应弧形块的弧形面抵接,形成点与点之间的连接,减少相接触的摩擦力,继而在按压按键后,无阻力感,而且,通过遮盖件上形成的止挡部,便于在按键往上复位提供止挡作用,使得按键不会从上端开口处脱离出来,这样在释放按键后,按键能准确复位停在所需位置;
其次是,通过导向块和导向槽的配合,便于在按键被按下后起到导向作用,避免按键不会出现在往下位移的过程中发现偏移,继而影响滑动块及卡接件的动作;
再者是,通过滑动块和底推块两者的下端面均设置有第三弧形块,使得减少两者与容纳腔的内底壁之间的摩擦,在两者位移的过程中不易出现卡顿的情况,确保卡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及,通过限位台阶部的设计,便于遮盖件的组装和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复位弹性件、卡接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
所述壳体的后端面连接有筒体部,所述筒体部的两端分别从壳体的两端伸出,所述筒体部具有左端敞口的中空腔,所述壳体具有上端开口和前端开口的容纳腔,所述中空腔连通容纳腔;
所述按键装设于上端开口处,所述按键的下端面凸设有顶推块,所述顶推块的部分下段伸入容纳腔内,所述顶推块左端面往右凹设有让位槽,所述顶推块的下端面具有由内往外斜向下的第一斜面,所述第一斜面上凸设有第一弧形块;
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处装设有遮盖件,所述遮盖件的后端面往后凸设有伸入容纳腔内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的右端面往右一体水平延伸形成有用于限位顶推块复位往上行程的止挡部;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件以及滑动装设于容纳腔内的滑动块;所述卡接件滑动装设于中空腔和容纳腔内且卡接件的左端可经左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的中空腔内,卡接件的右段连接滑动块,卡接件随滑动块滑动,滑动块与复位弹性件抵接以复位滑动块带动卡接件伸出筒体部外;
所述滑动块的前端连接有底推块,所述底推块显露于上端开口,所述底推块的上端面具有由内往外斜向下的第二斜面,所述第二斜面上凸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块,第二弧形块的延伸方向和第一弧形块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所述按键的顶推块与滑动块的底推块连接形成斜面配合,所述第一弧形块抵接于第二弧形块上,所述止挡部适配于让位槽内且让位槽的内底壁抵接于止挡部的下端面,当按下按键后,所述第一弧形块推动第二弧形块往右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的左端回缩于中空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的下端面还凸设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和顶推块之间保留间隙;
所述遮盖件的后端面还往后凸设有两间距布置且均伸入容纳腔内的第二限位块,两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导向槽,两第二限位块位于第一限位块的右侧且第一限位块与最左侧的第二限位块之间形成有用于避让滑动块的避让空间;
所述导向块适配于导向槽内,所述滑动块位于避让空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第二限位块呈左右并排间距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和底推块的下端面均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三弧形块,所述第三弧形块的弧面与容纳腔的内底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台阶部,所述遮盖件的后端面抵接于限位台阶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右段可拆式连接滑动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右段外周侧上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滑动块贯设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滑动块和卡接件的右段连接,所述外螺纹部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右端经通孔伸出滑动块外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复位弹性件套设于定位部的外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于上端开口的外围一体往上形成有环形侧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的左端具有适配于表壳卡槽内的卡凸,所述卡凸可经左端敞口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的中空腔内。
CN202321460341.8U 2023-06-08 2023-06-08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201241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0341.8U CN220124101U (zh) 2023-06-08 2023-06-08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60341.8U CN220124101U (zh) 2023-06-08 2023-06-08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24101U true CN220124101U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552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60341.8U Active CN220124101U (zh) 2023-06-08 2023-06-08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241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2315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CN10888278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CN113907496B (zh) 可穿戴设备
CN211833162U (zh) 腕戴设备
WO2020259158A1 (zh) 可穿戴设备及表壳组合件
CN220124101U (zh)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216119999U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212233403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表带组装结构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210988554U (zh) 一种快速装拆的表带及手表
CN219537645U (zh)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215347336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2650526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表带的手表
CN219245950U (zh) 按压拆装式表壳
CN113273776A (zh) 一种可拆卸表带的手表
JP2007090046A (ja) 腕装着装置
CN220986114U (zh) 一种按键式快拆表带
CN219679935U (zh) 稳定型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CN213247269U (zh) 按压式首饰连接装置
CN213215690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智能穿戴式设备
CN219679934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20691277U (zh) 一种便捷模块装配的智能手表
CN220756757U (zh) 一种按压式拆装方便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