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37645U -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37645U
CN219537645U CN202320631282.XU CN202320631282U CN219537645U CN 219537645 U CN219537645 U CN 219537645U CN 202320631282 U CN202320631282 U CN 202320631282U CN 219537645 U CN219537645 U CN 2195376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iece
sliding block
wedge
piece body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63128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永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Guanxi Precision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631282.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376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376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376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W90/10Bio-packaging, e.g. packing containers made from renewable resources or bio-plastic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包括壳体、弹性件、卡接组件和按键;壳体的筒体部具有中空腔,壳体具有的容纳腔;按键的第一楔形块伸入容纳腔,接组件包括卡接件本体和滑动块;卡接件本体设中空腔内且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内,卡接件本体连接滑动块,弹性件与滑动块抵接;滑动块的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不在同一轴线上,第二楔形块位于上端开口的正下方;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共同形成斜面配合,其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为后续更换或维修表带、表壳带来便利性;而且按键在动作过程不会受到卡接件本体的干涉,不易出现按键卡顿的情况,确保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智能穿戴式设备(如手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佩戴的饰品,一般由表带和表盘(也为表壳)组成。
现有的表带和表盘一般为一体连接,一旦任一损坏,就得整个手表进行更换,导致成本高。
后面虽然出现了表带和表盘可拆式结构。但是,在更换时,如果没有在专用工具的情况下,是很难进行拆装,这样就导致表带或表盘的更换显得十分麻烦。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为后续更换或维修表带、表壳带来便利性;而且按键在动作过程不会受到卡接件本体的干涉,不易出现按键卡顿的情况,确保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弹性件、卡接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
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连接有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壳体具有上端开口和前端开口的容纳腔;
所述按键装设于上端开口处,所述按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伸入容纳腔内,所述中空腔连通容纳腔;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件本体以及滑动装设于容纳腔内的滑动块;所述卡接件本体装设于中空腔内且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内,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滑动块,卡接件本体随滑动块滑动,弹性件与滑动块抵接,以复位滑动块带动卡接件本体伸出筒体部外;
所述滑动块的内侧连接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楔形块位于上端开口的正下方;
所述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共同形成斜面配合,当按下按键后,所述第一楔形块推动第二楔形块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本体的一端缩进筒体部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可拆式连接滑动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滑动块和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螺纹部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外螺纹部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内且伸露于滑动块外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定位部的外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处装设有遮盖件。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于上端开口的外围一体往上形成有环形侧板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滑动块的前端形成有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楔形块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楔形块复位后行程的止挡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筒体部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侧,所述卡接组件设置有两个,每一卡接组件包括卡接件本体以及滑动块,每一滑动块滑动装设于容纳腔内,每一卡接件本体装设于相应一中空腔内且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内,所述弹性件分别抵接于两滑动块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纳腔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台阶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弹性件、卡接组件和按键的配合,按压按键后,带动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回缩于中空腔内继而实现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为后续更换或维修表带、表壳带来便利性;尤其是,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不在同一轴线上,使得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错位设置,第二楔形块在容纳腔内移动,卡接件本体在中空腔内移动,使得按键在动作过程不会受到卡接件本体的干涉,不易出现按键卡顿的情况,确保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通过卡接件本体和滑动块的可拆卸式结构式设计,卡接组件的拆装方便,便于后续维修和更换卡接件本体或滑动块;
以及,通过限位台阶部的设计,便于遮盖件的组装和定位。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应用状态俯视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壳体
11、筒体部 111、中空腔
12、容纳腔 13、遮盖件
14、限位台阶部 15、环形侧板部
20、弹性件
30、按键
31、第一楔形块 311、第一斜面
41、卡接件本体 411、外螺纹部
42、滑动块
421、通孔 422、缺口
423、第二楔形块 424、第二斜面
425、止挡块 50、皮制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一种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包括有壳体10、卡接组件、用于给卡接组件提供弹性复位作用以使其伸露于壳体10外的弹性件20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30。
所述壳体10的外侧面连接有筒体部11,所述筒体部11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腔111,所述壳体10具有上端开口和前端开口的容纳腔1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的前端开口处装设有遮盖件13。所述容纳腔12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台阶部14。所述遮盖件13的后端抵接于限位台阶部14上。
所述壳体10的上端面于上端开口的外围一体往上形成有环形侧板部15。所述按键30装设于上端开口处,所述按键30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楔形块31,所述第一楔形块31伸入容纳腔12内,所述中空腔111连通容纳腔12;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件本体41以及滑动装设于容纳腔12内的滑动块42;所述卡接件本体41装设于中空腔111内且卡接件本体41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11外或回缩于筒体部11内。
卡接件本体41的另一端连接滑动块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本体41的另一端可拆式连接滑动块42。优选地,所述卡接件本体41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外螺纹部411,所述滑动块42上设置有带内螺纹的通孔421,所述滑动块42和卡接件本体4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螺纹部411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421内且伸露于滑动块42外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弹性件20套设于定位部的外围。
卡接件本体41随滑动块42滑动,弹性件20与滑动块42抵接,以复位滑动块42带动卡接件本体41伸出筒体部11外;
所述滑动块42的前端形成有缺口422。所述滑动块42的内侧一体连接有第二楔形块423,所述第二楔形块423与卡接件本体41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楔形块423位于卡接件本体41的前方。所述第二楔形块423位于上端开口的正下方;
所述第二楔形块423与第一楔形块31共同形成斜面配合,当按下按键30后,所述第一楔形块31推动第二楔形块423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本体41的一端缩进筒体部11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楔形块31具有第一斜面311,所述第二楔形块423具有第二斜面424,所述第一斜面311和第二斜面424均自上而下斜向外设置。能够将按键30、第一楔形块31在竖直方向上的行程位移转换为第二楔形块423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从而推动卡接件本体41伸缩运动,运行平稳。所述第二楔形块423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楔形块31复位后行程的止挡块425。
接下来大致说明下皮制表带50与表壳之间组装的大致过程(以皮制表带50套设于本实施例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外围且露出按键30、卡接件本体41的另一端为例):
在自然状态下,卡接件本体41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11外;
需要组装表带时,只需按下按键30,第一楔形块31推动所述第二楔形块423滑动沿水平向滑动继而带动卡接件本体41往的一端回缩进伸出壳体10内,将卡接件本体41的一端适配于表壳相应卡槽内,再松开按键30,所述弹性件20的弹力将卡接件本体4132的一端复位弹出筒体部11外,即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弹性件、卡接组件和按键的配合,按压按键后,带动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回缩于中空腔内继而实现表带与表壳的连接,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为后续更换或维修表带、表壳带来便利性;尤其是,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不在同一轴线上,使得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错位设置,第二楔形块在容纳腔内移动,卡接件本体在中空腔内移动,使得按键在动作过程不会受到卡接件本体的干涉,不易出现按键卡顿的情况,确保按键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其次是,通过卡接件本体和滑动块的可拆卸式结构式设计,卡接组件的拆装方便,便于后续维修和更换卡接件本体或滑动块;
以及,通过限位台阶部的设计,便于遮盖件的组装和定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弹性件、卡接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卡接组件滑动动作的按键;
所述壳体的外侧面连接有筒体部,所述筒体部具有一端开口的中空腔,所述壳体具有上端开口和前端开口的容纳腔;
所述按键装设于上端开口处,所述按键的下端设置有第一楔形块,所述第一楔形块伸入容纳腔内,所述中空腔连通容纳腔;
所述卡接组件包括有卡接件本体以及滑动装设于容纳腔内的滑动块;所述卡接件本体装设于中空腔内且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内,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滑动块,卡接件本体随滑动块滑动,弹性件与滑动块抵接,以复位滑动块带动卡接件本体伸出筒体部外;
所述滑动块的内侧连接有第二楔形块,所述第二楔形块与卡接件本体不在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二楔形块位于上端开口的正下方;
所述第二楔形块与第一楔形块共同形成斜面配合,当按下按键后,所述第一楔形块推动第二楔形块水平滑动,以带动卡接件本体的一端缩进筒体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可拆式连接滑动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外螺纹部,所述滑动块上设置有带内螺纹的通孔,所述滑动块和卡接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螺纹部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纹部适配于带内螺纹的通孔内且伸露于滑动块外形成有定位部,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定位部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前端开口处装设有遮盖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端面于上端开口的外围一体往上形成有环形侧板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的前端形成有缺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楔形块设置有用于限制第一楔形块复位后行程的止挡块。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部设置有两个且分别位于壳体的左右侧,所述卡接组件设置有两个,每一卡接组件包括卡接件本体以及滑动块,每一滑动块滑动装设于容纳腔内,每一卡接件本体装设于相应一中空腔内且卡接件本体的一端可伸露于筒体部外或回缩于筒体部内,所述弹性件分别抵接于两滑动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于前端开口处形成有限位台阶部。
CN202320631282.XU 2023-03-27 2023-03-27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Active CN2195376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1282.XU CN219537645U (zh) 2023-03-27 2023-03-27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631282.XU CN219537645U (zh) 2023-03-27 2023-03-27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37645U true CN219537645U (zh) 2023-08-18

Family

ID=87703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631282.XU Active CN219537645U (zh) 2023-03-27 2023-03-27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376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782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其主体
CN212938383U (zh) 一种可快速拆装的表带及包括该表带的穿戴设备
CN109123933A (zh) 一种按制弹珠卡栓式表带表壳固定结构
CN212661270U (zh) 可穿戴电子设备腕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09732783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及可穿戴设备连接结构
CN219537645U (zh) 按压式拆装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214386387U (zh) 一种快拆快装式连接结构及具有该连接结构的腕戴设备
CN213281796U (zh) 一种穿戴设备及其表带连接组件
CN112120364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0181416U (zh) 一种便于维护机芯的手表
CN212233403U (zh) 一种拆装方便的表带组装结构
CN210988554U (zh) 一种快速装拆的表带及手表
CN218567843U (zh) 一种穿戴设备
CN220124101U (zh) 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219679935U (zh) 稳定型表壳与表带的连接结构
CN215347336U (zh) 一种快拆结构及可穿戴设备
CN219245950U (zh) 按压拆装式表壳
CN212488818U (zh) 一种可替换配件套壳的锁扣
CN212650526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表带的手表
CN220756757U (zh) 一种按压式拆装方便表带与表壳的连接结构
CN220986114U (zh) 一种按键式快拆表带
CN107870553B (zh) 一种手表结构
CN220140969U (zh) 尺寸可调的表带及其按键式快拆的表粒
CN220188870U (zh) 一种手表按钮组件
CN219845341U (zh) 用于表带的表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