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19999U -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19999U
CN216119999U CN202122578910.6U CN202122578910U CN216119999U CN 216119999 U CN216119999 U CN 216119999U CN 202122578910 U CN202122578910 U CN 202122578910U CN 216119999 U CN216119999 U CN 2161199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key
trigger
shell
ke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789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隋晓涵
郝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Goertek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789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199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199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199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该按键结构包括壳体、触发组件及按键组件,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安装腔的第一通孔,外壳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壳,外壳对应第一通孔设有第二通孔,触发组件设于安装腔内,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杆和按压件,按键杆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与触发组件对应,按压件的部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按键杆抵接;其中,按压和/或旋转按压件,使按键杆和/或按压件触发触发组件。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更换按键和/或外壳的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应用于穿戴设备上,有效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和便捷性,能够使穿戴设备的外观更加多样化,满足用户的装饰需求。

Description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按键结构和应用该按键结构的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配戴穿戴设备,随之不可避免的是穿戴设备的划伤与磕碰,外壳和按键作为穿戴设备的一部分,最容易受到划伤和磕碰,穿戴设备的外壳和按键划伤和磕碰后严重影响到了整机外观。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的外壳因按键的不可拆卸而无法更换,且颜色单一的,故外壳和/或按键磕伤或划伤后只能更换整机才能保证外观完美,从而造成用户的不便,且不能满足用户的装饰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旨在提供一种可更换按键和/或外壳的按键结构,该按键结构应用于穿戴设备上,有效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和便捷性,能够使穿戴设备的外观更加多样化,满足用户的装饰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二通孔;
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杆和按压件,所述按键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触发组件对应,所述按压件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按键杆抵接;
其中,按压和/或旋转所述按压件,使所述按键杆和/或所述按压件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邻近所述第一通孔还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触发组件对应;
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贯通孔内的透明件;
其中,旋转所述按压件时,使所述按压件通过所述透明件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壳的外壁凹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贯通孔均贯通所述滑槽的底壁,所述按压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设有凸起;
其中,所述凸起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与所述按键杆抵接,以使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内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压件包括旋转表冠、连接轴及旋转盘,所述连接轴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旋转表冠和所述旋转盘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凸起凸设于所述旋转盘背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所述旋转盘活动容纳于所述滑槽内,并遮挡所述贯通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二者之一凸设于所述旋转盘背向所述凸起的一侧,二者之另一凸设于所述旋转表冠;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二者之一设有螺纹孔,二者之另一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表冠和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外螺纹螺接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杆面向所述按压件的一侧设有凹槽;
所述凸起沿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按键杆,并夹设于所述按键杆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按键杆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中至少一个凹设有限位槽,所述密封圈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并部分凸出所述限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发组件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触发元件,所述触发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触发元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触片;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触发元件相邻设置,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感应所述按压件旋转,以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包括穿戴主体和上述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穿戴主体设于所述按键结构的安装腔。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按键结构通过将壳体设置为内壳以及可拆卸套设于内壳的外壳结构,并在内壳上设置第一通孔,在外壳上对应第一通孔设置第二通孔,通过将触发组件装设于内壳的安装腔内,并将按键组件设置为按压件和按键杆两部分结构,使得按键杆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内,并与触发组件对应,按压件的部分穿过第二通孔,并与按键杆抵接,如此可通过按压按压件,使得按压件带动按键杆触发触发组件或通过旋转按压件,使按压件触发触发组件,使得按键结构顺利实现按键功能,同时在按压件和/或外壳出现磕伤或划伤后或者用户更换多样的按压件和/或外壳时,直接将外壳从内壳拆卸,使得按压件与按键杆拆卸分离,以实现方便快捷更换按压件和/或外壳。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应用于穿戴设备上,有效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和便捷性,能够使穿戴设备的外观更加多样化,满足用户的装饰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键结构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触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键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按压件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按键结构 311 限位槽
1 壳体 312 凹槽
11 内壳 32 按压件
111 安装腔 321 凸起
112 第一通孔 322 旋转表冠
113 滑槽 323 连接轴
114 贯通孔 3231 第一连接部
115 支撑台 3232 第二连接部
12 外壳 3233 螺纹孔
121 第二通孔 3234 外螺纹
122 限位部 324 旋转盘
2 触发组件 33 密封圈
21 电路板 4 透明件
22 触发元件 500 穿戴主体
221 触片 510 屏幕
23 感光元件 520 主板
3 按键组件 600 穿戴设备
31 按键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智能穿戴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配戴穿戴设备,随之不可避免的是穿戴设备的划伤与磕碰,外壳和按键作为穿戴设备的一部分,最容易受到划伤和磕碰,穿戴设备的外壳和按键划伤和磕碰后严重影响到了整机外观。
相关技术中,智能手表的外壳因按键的不可拆卸而无法更换,且颜色单一的,故外壳和/或按键磕伤或划伤后只能更换整机才能保证外观完美,从而造成用户的不便,且不能满足用户的装饰需求。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100。可以理解的,按键结构100可应用于穿戴设备600、电子设备或其他使用按键功能的产品上,在此不做限定。应用该按键结构100的穿戴设备600在按键结构100的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出现磕伤或划伤后,可以方便快捷的更换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使得用户用较低的成本将穿戴设备恢复如新,而且可将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做成多种颜色,增加了穿戴设备600外观的多样性,满足消费者将更换磕伤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的需求同时增加了穿戴设备作为饰品的装饰需求。
请结合参照图2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按键结构100包括壳体1、触发组件2及按键组件3,其中,壳体1包括内壳11和外壳12,内壳11设有安装腔111和连通安装腔111的第一通孔112,外壳12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壳11,外壳12对应第一通孔112设有第二通孔121,触发组件2设于安装腔111内,按键组件3包括按键杆31和按压件32,按键杆31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112内,并与触发组件2对应,按压件32的部分穿过第二通孔121,并与按键杆31抵接;其中,按压和/或旋转按压件32,使按键杆31和/或按压件32触发触发组件2。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可以按键结构100的安装部件,用于安装和固定触发组件2、按键组件3及其他部件。当然,壳体1也可以是穿戴设备600的壳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壳体1为触发组件2、按键组件3及其他部件提供安装基础,通过在壳体1内设置安装腔111,从而方便利用安装腔111安装、固定触发组件2,不仅对触发组件2实现保护,还能起到防水等效果。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可拆卸连接的内壳11和外壳12,并将按键组件3设置为按键杆31和按压件32两部分,使得按键杆31活动穿设于内壳11的第一通孔112内,并与触发组件2对应,按压件32的部分穿过外壳12的第二通孔121,并与按键杆31抵接,如此在拆卸外壳12时,可将按压件32一并拆卸,使得按压件32与按键杆31分离,如此可分别或同时更换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2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壳11,例如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方式实现外壳12与内壳11的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触发组件2用于按键的触发。触发组件2可以是设置于电路板上的触发元件或感应元件或按键或弹片等结构,在按键杆31和/或按压件32触发触发组件2时,触发组件2将信号传输至电路板以实现相应的控制操作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按键组件3的按压件32一端凸出在外壳12的外部,按压件32另一端活动穿设于第二通孔121内,并与按键杆31远离触发组件2的一端抵接,如此设置,从而在凸出外壳12外部的按压件32和/或外壳12出现磕伤或划伤后或者用户更换多样的按压件32和/或外壳12时,可方便通过外壳12将按压件32与按键杆31拆卸分离,以实现方便快捷更换按压件32和/或外壳12。
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100通过将壳体1设置为内壳11以及可拆卸套设于内壳11的外壳12结构,并在内壳11上设置第一通孔112,在外壳12上对应第一通孔112设置第二通孔121,通过将触发组件2装设于内壳11的安装腔111内,并将按键组件3设置为按压件32和按键杆31两部分结构,使得按键杆31活动穿设于第一通孔112内,并与触发组件2对应,按压件32的部分穿过第二通孔121,并与按键杆31抵接,如此可通过按压按压件32,使得按压件32带动按键杆31触发触发组件2或通过旋转按压件32,使按压件32触发触发组件2,使得按键结构100顺利实现按键功能,同时在按压件32和/或外壳12出现磕伤或划伤后或者用户更换多样的按压件32和/或外壳12时,直接将外壳12从内壳11拆卸,使得按压件32与按键杆31拆卸分离,以实现方便快捷更换按压件32和/或外壳12。本实用新型的按键结构100应用于穿戴设备600上,有效提高了用户便利性和便捷性,能够使穿戴设备600的外观更加多样化,满足用户的装饰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触发组件2包括电路板21、触发元件22及感光元件23,其中,电路板21设于安装腔111内,触发元件22设于电路板21,触发元件22对应第一通孔112设有触片221,感光元件23设于电路板21,并与触发元件22相邻设置,感光元件23用于感应按压件32旋转,以触发触发组件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触发组件2的电路板21装设于内壳11的安装腔111内,电路板21可通过支架或直接连接固定于安装腔111内的主板510或其他部件上,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电路板21用于接收触发元件22和感光元件23的触发信号,用于实现触发信号相应的控制功能。可选地,电路板21为柔性电路板。触发元件22和感光元件23可焊接于柔性电路板上,触发元件22与内壳11的第一通孔112呈正对设置,触发元件22对应第一通孔112设有触片221,也即触片221与按键杆31远离按压件32的一端正对,如此在施加外力按压按压件32时,按键杆31与触片221抵接并按压触发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增加或提升按键手感或按键体验感,触发组件2还包括胶垫,胶垫位于按键杆31和触片221之间。可选地,胶垫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材料制成,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感光元件23设于电路板21,并与触发元件22相邻设置,利用感光元件23感应按压件32旋转,以触发触发组件2。如此设置可有效缩短按键杆31的长度,从而有效缩小按键结构100的体积。在本实施例中,感光元件23检测和识别用户旋转按压件32的旋转动作,以触发不同于按压触发触发元件22的信号或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电路板21呈L型设置,触发元件22和感光元件23设置于电路板21的同一侧,且与内壳11的第一通孔112相对。
在一实施例中,内壳11邻近第一通孔112还设有贯通孔114,贯通孔114连通安装腔111,并与触发组件2对应;按键结构100还包括设于贯通孔114内的透明件4;其中,旋转按压件32时,使按压件32通过透明件4触发触发组件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通过在内壳12上设置贯通孔114,使得贯通孔114与第一通孔112相邻设置,并在贯通孔114内设置透明件4,如此在旋转按压件32时,感光元件23可通过透明件4检测和识别用户旋转按压件32的旋转动作,以触发不同于按压触发触发元件22的信号或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透明件4采用透明材质制成,可以是透明玻璃或透明板或透明薄膜或透明块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透明件4可选为透明PC材质制成,透明件4能够透光,从而保证感光元件23能够透过透明件4识别按压件32的旋转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内壳11的外壁凹设有滑槽113,第一通孔112和贯通孔114均贯通滑槽113的底壁,按压件32穿过第二通孔121的一端设有凸起321;其中,凸起321能够沿滑槽113滑动,并与按键杆31抵接,以使外壳12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壳1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5、图8所示,通过在内壳11的外壁上设置滑槽113,第一通孔112和贯通孔114均贯通滑槽113的底壁,并在按压件32穿过第二通孔121的一端设置凸起321,如此在外壳12套设于内壳11的外部时,凸起321能够沿滑槽113滑动,并与按键杆31抵接。可以理解的,滑槽113为按压件32提供避让和滑动定位作用,以实现外壳12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壳11的同时,还有利于对外壳12和内壳11实现防呆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按压件32包括旋转表冠322、连接轴323及旋转盘324,连接轴323活动穿设于第二通孔121内,旋转表冠322和旋转盘324连接于连接轴323的两端,凸起321凸设于旋转盘324背向连接轴323的一侧,旋转盘324活动容纳于滑槽113内,并遮挡贯通孔114。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4和图8所示,通过将按压件32设置为旋转表冠322、连接轴323及旋转盘324,使得旋转表冠322和旋转盘324连接于连接轴323的两端,也即旋转表冠322、连接轴323及旋转盘324围合形成限位环槽结构,如此在连接轴323活动穿设于第二通孔121内时,外壳12的侧壁位于旋转表冠322和旋转盘324之间。
可以理解的,为了确保按压旋转表冠322时,连接轴323能够在第二通孔121内移动,以使得凸起321抵压第一通孔112内的按键杆31,从而使得按键杆31触发触片221,连接轴323的长度也即旋转表冠322与旋转盘324之间的距离大于外壳12的侧壁厚度。当然,为了避免旋转表冠322凸出外壳12的外壁距离过大,旋转表冠322与旋转盘324之间的距离略大于外壳12的侧壁厚度。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盘324活动容纳于滑槽113内,如此在拆卸或安装外壳12时,旋转盘324能够沿滑槽113滑动。可以理解的,施加外力旋转旋转表冠322时,旋转表冠322通过连接轴323带动旋转盘324转动,此时旋转盘324遮挡贯通孔114,并与透明件4对应,如此使得感光元件23能够透过透明件4识别旋转盘324的旋转动作,从而触发信号。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和图8所示,连接轴323包括第一连接部3231和第二连接部3232,第一连接部3231和第二连接部3232中二者之一凸设于旋转盘324背向凸起321的一侧,二者之另一凸设于旋转表冠322。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连接轴323设置为第一连接部3231和第二连接部3232两部分结构,从而方便位于外壳12侧壁两侧的旋转盘324和旋转表冠322装配或拆卸。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和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3231和第二连接部3232中二者之一设有螺纹孔3233,二者之另一设有外螺纹3234,旋转表冠322和旋转盘324通过螺纹孔3233和外螺纹3234螺接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3231和第二连接部3232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按键杆31面向按压件32的一侧设有凹槽312;凸起321沿滑槽113滑动至凹槽312内,并与凹槽312的底壁抵接。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在外壳12装配于内壳11上安装到位时,凸起321限位于凹槽312内,以实现提示功能,同时在按压旋转表冠322时,可利用凸起321确保能够抵压按键杆31以触发触片221。同时,还可以减小旋转盘324与滑槽113的摩擦力,且在凸起321限位于凹槽312内时,避免凸起321顶推按键杆31时出现左右晃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7所示,按键组件3还包括密封圈33,密封圈33套设于按键杆31,并夹设于按键杆31和第一通孔112的内壁之间。可以理解的,如此设置,从而利用密封圈33密封按键杆31和第一通孔112之间的缝隙,提高密封性能和防水性能。可选地,密封圈33的材质为NBR。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按键杆31的外壁和第一通孔112的孔壁中至少一个凹设有限位槽311,密封圈33限位于限位槽311内,并部分凸出限位槽31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位槽311,从而方便利用限位槽311安装定位和限位密封圈33,避免按键杆31在沿第一通孔112的孔壁移动时,密封圈33发生移位,有效避免密封圈33降低密封效果。
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通过将按键组件3的按压件32的旋转功能做到外部外壳12上,使得触发组件2的感光元件23透过内壳11上的透明件4,感应按键组件3的旋转来实现。按键功能则是通过对外部外壳12上的旋转表冠322进行按压,推动通过凸起321按压内壳11上按键杆31向内移动,触发触发元件22,从而实现按压功能。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不仅能够实现旋转按键和按压按键的功能,同时又能增加消费者对外壳12和按压件32的新鲜感,也即能够实现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的拆卸更换等。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感光元件23通过透明件4感应旋转盘324的旋转动作实现旋转按键功能的同时,还有效减小了按键杆31的长度,减小空间浪费。同时,将外壳12设置为与内壳11可拆卸连接,可以通过更换不同颜色的外壳12和/或按压件32,达成不同的外观效果,且拆卸过程简单易学,拆卸效率高。本实施例的按键结构100结构简单,组装防水界面只有内壳11上第一通孔112与按键杆31之间,未增加防水失效的风险。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穿戴设备600,该穿戴设备600包括穿戴主体500和上述的按键结构100,穿戴主体设于按键结构100的安装腔111。该按键结构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穿戴设备6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穿戴设备可以是手表、手环等腕戴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穿戴主体500包括屏幕510和主板520,按键结构100的安装腔111的一端具有开口,主板520设于安装腔111内,屏幕510设于该开口处,并与主板520电连接,如此可方便用户通过开口处的屏幕510实现查看时间或视频或消息等内容。
可以理解的,按键结构100的内壳11邻近开口处凸设有支撑台115,屏幕510支撑于该支撑台115,外壳12设有限位部122,如此在外壳12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壳11上时,利用限位部122和支撑台115配合以夹紧屏幕510,也即屏幕510的周缘夹设于限位部122和支撑台115之间,以提高屏幕510的安装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主板520可以是控制电路板或控制器等结构,例如硬质电路板等,在此不做限定。按键结构100的触发组件2与主板520电连接,可以理解的,触发组件2的电路板21与主板520连接,并电性导通,如此在按键结构100的按键杆31触发触发元件22的触片221时,或者按压件32的旋转盘324触发感光元件23时,触发元件22和感光元件23将触发信号经过电路板21传递至主板520,如此通过主板520根据不同的触发信号控制屏幕510显示不同的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结构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第一通孔,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内壳,所述外壳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第二通孔;
触发组件,所述触发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按键组件,所述按键组件包括按键杆和按压件,所述按键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并与所述触发组件对应,所述按压件的部分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按键杆抵接;
其中,按压和/或旋转所述按压件,使所述按键杆和/或所述按压件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邻近所述第一通孔还设有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连通所述安装腔,并与所述触发组件对应;
所述按键结构还包括设于所述贯通孔内的透明件;
其中,旋转所述按压件时,使所述按压件通过所述透明件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外壁凹设有滑槽,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贯通孔均贯通所述滑槽的底壁,所述按压件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设有凸起;
其中,所述凸起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并与所述按键杆抵接,以使所述外壳可拆卸地套设于所述内壳。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件包括旋转表冠、连接轴及旋转盘,所述连接轴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旋转表冠和所述旋转盘连接于所述连接轴的两端,所述凸起凸设于所述旋转盘背向所述连接轴的一侧,所述旋转盘活动容纳于所述滑槽内,并遮挡所述贯通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二者之一凸设于所述旋转盘背向所述凸起的一侧,二者之另一凸设于所述旋转表冠;
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中二者之一设有螺纹孔,二者之另一设有外螺纹,所述旋转表冠和所述旋转盘通过所述螺纹孔和所述外螺纹螺接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杆面向所述按压件的一侧设有凹槽;
所述凸起沿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凹槽内,并与所述凹槽的底壁抵接。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组件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套设于所述按键杆,并夹设于所述按键杆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杆的外壁和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中至少一个凹设有限位槽,所述密封圈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并部分凸出所述限位槽。
9.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组件包括: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触发元件,所述触发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所述触发元件对应所述第一通孔设有触片;及
感光元件,所述感光元件设于所述电路板,并与所述触发元件相邻设置,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感应所述按压件旋转,以触发所述触发组件。
10.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按键结构,所述穿戴主体设于所述按键结构的安装腔。
CN202122578910.6U 2021-10-26 2021-10-26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Active CN2161199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8910.6U CN216119999U (zh) 2021-10-26 2021-10-26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78910.6U CN216119999U (zh) 2021-10-26 2021-10-26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19999U true CN216119999U (zh) 2022-03-22

Family

ID=807095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78910.6U Active CN216119999U (zh) 2021-10-26 2021-10-26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199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4993A (zh) * 2022-06-02 2022-07-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46624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94993A (zh) * 2022-06-02 2022-07-0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4694993B (zh) * 2022-06-02 2022-10-25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31594A1 (zh) * 2022-06-02 2023-12-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WO2023246624A1 (zh) * 2022-06-22 2023-12-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手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119999U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111752138A (zh) 具有多功能表冠的智能主机、智能手表及控制方法
TW201349985A (zh) 具有按鍵的殼體組件
WO2023065490A1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112333953B (zh) 电子设备
US20100027226A1 (en) Touch Control Panel
CN205723258U (zh) 一种防水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WO2023246624A1 (zh) 一种智能手表
WO2023123961A1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6349288U (zh) 防水按键
CN213988684U (zh) 电子装置及其按键
CN210202247U (zh) 电器盒及楼宇控制系统
CN214901512U (zh) 遥控器
CN219476077U (zh) 腕戴式智能设备
CN216818148U (zh) 一种半球形按钮及带有半球形按钮的微动开关
CN219480125U (zh) 监测设备
CN114464491A (zh) 按键结构和穿戴设备
CN211828563U (zh) 一种按钮开关
CN210272158U (zh) 带按压功能的波段开关
CN217009008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9920468U (zh) 一种具有绝缘结构的表带头粒及智能穿戴式设备
CN214099476U (zh) 金属按键装置
CN212542248U (zh) 一种薄型滑动开关
CN219480124U (zh) 监测设备
CN216927573U (zh) 一种具有八个自定义按键的鼠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