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2492U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42492U CN211642492U CN202020087307.0U CN202020087307U CN211642492U CN 211642492 U CN211642492 U CN 211642492U CN 202020087307 U CN202020087307 U CN 202020087307U CN 211642492 U CN211642492 U CN 21164249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brake
- front wheel
- oil
- val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146 energy storag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70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gulating Braking For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及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和防抱死单元,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后轮制动阀、两个前轮轮缸以及两个后轮轮缸,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前轮回油柱塞泵、后轮回油柱塞泵、前轮蓄能器、后轮蓄能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将防抱死系统引入到全地形车上,并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充分结合,不仅能够保持车辆的最大减速度,还能保持车辆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及转向能力,从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更加游刃有余,大大提高了驾驶者的驾驶乐趣。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制动系统,具体是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背景技术
在制动系统领域中,防抱死系统已经运用得较为普遍,如汽车、普通摩托车、电动车等领域,但在某一特定类型的摩托车领域,如全地形机动车,目前还未配置防抱死系统,而随着法律法规的推动,未来全地形车辆在达到一定排量规格后也是需强制安装防抱死系统的。鉴于上述原因,目前有必要提出一种适合于全地形车辆的防抱死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全地形车辆使用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以下结构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后轮制动阀、两个前轮轮缸以及两个后轮轮缸,前轮制动阀同时与两个前轮轮缸连通,后轮制动阀同时与两个后轮轮缸连通,其中,还包括防抱死单元,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前轮回油柱塞泵、后轮回油柱塞泵、前轮蓄能器、后轮蓄能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与前轮制动阀之间,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与前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之间,前轮回油柱塞泵的泵出油口与前轮制动阀连通,前轮蓄能器与前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连通,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与后轮制动阀之间,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与后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之间,后轮回油柱塞泵的泵出油口与后轮制动阀连通,后轮蓄能器与后轮回油柱塞泵的泵进油口连通,偏心电机同时与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传动连接,控制器同时与偏心电机、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电连接。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将防抱死系统引入到全地形车上,并与液压制动系统进行充分结合,不仅能够保持车辆的最大减速度,还能保持车辆在制动时的稳定性及转向能力,从而能够保证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更加游刃有余,大大提高了驾驶者的驾驶乐趣;而且防抱死单元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在车轮即将趋于抱死状态时能够快速响应,避免车轮完全抱死,从而能够使车辆制动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点,制动效果达到最好,行车更为安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还包括阀块,前轮制动阀、后轮制动阀、偏心电机、前轮回油柱塞泵、后轮回油柱塞泵、前轮蓄能器、后轮蓄能器、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及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均设置在阀块上,阀块上设有与前轮制动阀相通的右手刹油缸接口、与后轮制动阀相通的左手刹油缸接口、同时与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相通的脚刹油缸接口、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前轮常开电磁阀和前轮常闭电磁阀相通的前轮轮缸接口以及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后轮常开电磁阀和后轮常闭电磁阀相通的后轮轮缸接口。
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集成度高,安装空间小,整个系统布局美观,成本低廉,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具有非常大的适用范围,市场竞争力强;同时,上述结构的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还省去了现有全地形车辆液压制动单元中必不可少的多个三通接头和多根与连通接头连通的制动油管,从而有效避免了三通接头以及油管连接处因安装不规范而导致液压油泄漏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均包括制动柱塞、制动回位弹簧、制动阀盖以及设于阀块上的制动阀孔,制动阀孔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制动柱塞和制动回位弹簧均位于制动阀孔内,制动阀盖密封连接在制动阀孔开口处的内周壁上,制动回位弹簧顶在制动阀盖与制动柱塞的一端之间,制动柱塞的另一端抵在制动阀孔的底部,制动柱塞的外周壁上轴向间隔地设有环形的手刹驱动滑块和环形的脚刹驱动滑块,手刹驱动滑块和脚刹驱动滑块均与制动阀孔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并将制动阀孔分隔为制动油密封腔、手刹油密封腔和脚刹油密封腔,阀块上开设有与制动油密封腔相通的制动油通孔、与手刹油密封腔相通的手刹油通孔以及与脚刹油密封腔相通的脚刹油通孔,手刹油通孔与右手刹油缸接口或左手刹油缸接口连通,脚刹油通孔与脚刹油缸接口连通,且当脚踏油流入脚刹油密封腔和/或手刹油流入手刹油密封腔时,制动柱塞能够向着制动阀盖方向滑动。
上述结构的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不仅可以满足手刹单独控制两个相应车轮上的制动卡钳,脚踏板可以同时控制四个车轮上的制动卡钳,符合全地形车辆制动的独特性,而且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便于集成于阀块上,使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集成度更高,经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手刹驱动滑块上套接有制动密封圈,制动密封圈与制动阀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脚刹驱动滑块上套接有手刹密封圈和脚刹密封圈,手刹密封圈和脚刹密封圈均与制动阀孔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
制动密封圈、手刹密封圈和脚刹密封圈的设置能够有效避免制动油密封腔、手刹油密封腔和脚刹油密封腔之间的液压油相互渗漏,使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能够保持长期稳定工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手刹驱动滑块的环宽大于脚刹驱动滑块的环宽。
上述结构在满足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可以手刹单独控制两个相应车轮上的制动卡钳,脚踏板可以同时控制四个车轮上的制动卡钳的同时,使得前轮制动阀和后轮制动阀的结构更为简单,制造更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均包括泵柱塞、泵回位弹簧、泵密封圈、泵进油单向阀、泵出油单向阀以及设于阀块上的泵腔,泵腔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阀块上沿泵腔的轴向开设有与泵腔底部相通的泵柱塞通孔,泵柱塞可滑动地插在泵柱塞通孔内,且泵柱塞的一端伸入在泵腔内,泵柱塞的另一端与偏心电机传动连接,泵密封圈设置在泵腔的底部,并压紧在泵腔的内周壁与泵柱塞的外周壁之间,使泵密封圈与泵柱塞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阀块上设有与泵腔的内周壁相通的泵进油通孔和泵出油通孔,泵进油单向阀设置在泵进油通孔内,泵出油单向阀密封连接在泵腔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泵腔与泵出油通孔通过泵出油单向阀连通,泵回位弹簧设置在泵腔内,并顶在泵出油单向阀与泵柱塞的一端之间。
上述结构的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结构简单,体积小,装配方便,便于集成于阀块上,使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集成度更高,经济实用性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还均包括泵固定套,泵出油单向阀朝向泵腔的一端设有固定凸环,泵固定套的一端与固定凸环套接,泵固定套的另一端抵在泵密封圈上,并将泵密封圈压紧在泵腔的底部,泵固定套的内周壁上开设有通油孔,泵回位弹簧位于泵固定套内,泵柱塞的一端伸入在泵固定套内。
泵固定套的设置不但便于泵密封圈的固定,而且能够对泵回位弹簧进行径向限位,避免回位弹簧过度扭曲变形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固定凸环套在泵固定套外,固定凸环的外周壁与泵腔的内周壁过盈配合。
上述结构不但便于泵出油单向阀与泵固定套之间的固定连接,而且固定凸环与泵腔内周壁的紧配合结构还能大大提高两者配合处的密封性能,避免泵腔与泵出油通孔之间发生渗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还均包括弹簧座套,弹簧座套设置在泵腔中,弹簧座套的一端套接在泵柱塞的一端上,泵回位弹簧的一端顶在弹簧座套的另一端上,且弹簧座套的另一端中部设有定位凸台,泵回位弹簧套在定位凸台外。
弹簧座套的设置不但能够大大方便泵回位弹簧与泵柱塞之间的连接,而且还能进一步地对泵回位弹簧进行径向限位,避免回位弹簧过度扭曲变形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中,前轮回油柱塞泵和后轮回油柱塞泵还均包括泵平垫圈,泵平垫圈设置在泵腔中,并压紧在泵密封圈与泵腔的底部之间。
泵平垫圈的设置能够有效防止泵密封圈在受到高压后挤入到泵柱塞与泵柱塞通孔之间的间隙中而导致割伤的情况发生,从而能够保证泵密封圈的长期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系统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中阀块部分的其中一个立体结构外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中阀块部分的另一个立体结构外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中前轮制动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中前轮回油柱塞泵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中控制器与阀块部分连接在一起时的立体结构外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左手刹油缸;2、右手刹油缸;3、脚刹油缸;4、前轮制动阀;5、后轮制动阀;6、前轮轮缸;7、后轮轮缸;8、偏心电机;9、前轮回油柱塞泵;10、后轮回油柱塞泵;11、前轮蓄能器;12、后轮蓄能器;13、前轮常开电磁阀;14、前轮常闭电磁阀;15、后轮常开电磁阀;16、后轮常闭电磁阀;17、前轮轮速传感器;18、后轮轮速传感器;19、控制器;20、阀块;21、右手刹油缸接口;22、左手刹油缸接口;23、脚刹油缸接口;24、前轮轮缸接口;25、后轮轮缸接口;26、制动柱塞;27、制动回位弹簧;28、制动阀盖;29、制动阀孔;30、手刹驱动滑块;31、脚刹驱动滑块;32、制动油密封腔;33、手刹油密封腔;34、脚刹油密封腔;35、制动油通孔;36、手刹油通孔;37、脚刹油通孔;38、手刹密封圈;39、脚刹密封圈;40、泵柱塞;41、泵回位弹簧;42、泵密封圈;43、泵进油单向阀;44、泵出油单向阀;45、泵腔;46、泵柱塞通孔;47、泵进油通孔;48、泵出油通孔;49、泵固定套;50、固定凸环;51、通油孔;52、弹簧座套;53、定位凸台;54、泵平垫圈;55、阀座;56、阀芯回位弹簧;57、球形阀芯;58、阀套;59、台阶;60、轴向阀孔;61、出油通道;62、制动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术语“上”、“下”、“左”、“右”、“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状态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构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和防抱死单元,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左手刹油缸1、右手刹油缸2、脚刹油缸3、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两个前轮轮缸6以及两个后轮轮缸7,右手刹油缸2与前轮制动阀4连通,左手刹油缸1与后轮制动阀5连通,脚刹油缸3同时与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连通;前轮制动阀4同时与两个前轮轮缸6连通,后轮制动阀5同时与两个后轮轮缸7连通;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以及控制器19,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制动阀4之间,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之间,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出油口与前轮制动阀4连通,前轮蓄能器11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连通,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制动阀5之间,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之间,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出油口与后轮制动阀5连通,后轮蓄能器12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连通,偏心电机8同时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传动连接,控制器19同时与偏心电机8、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电连接;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分别设置在车辆的四个车轮上,控制器19为ECU控制器,这些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还包括阀块20,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及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均设置在阀块20上,阀块20上设有与前轮制动阀4相通的右手刹油缸接口21、与后轮制动阀5相通的左手刹油缸接口22、同时与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相通的脚刹油缸接口23、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前轮常开电磁阀13和前轮常闭电磁阀14相通的前轮轮缸接口24以及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后轮常开电磁阀15和后轮常闭电磁阀16相通的后轮轮缸接口25;右手刹油缸接口21可通过油管与右手刹油缸2连通,左手刹油缸接口22可通过油管与左手刹油缸1连通,脚刹油缸接口23可通过油管与脚刹油缸3连通,前轮轮缸接口24可通过油管与相应的前轮轮缸6连通,后轮轮缸接口25可通过油管与相应的后轮轮缸7连通。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前轮常开电磁阀13、前轮常闭电磁阀14、后轮常开电磁阀15及后轮常闭电磁阀16在阀块20上的连接结构均为现有常规技术;阀块20上开设有多个液压油的通道(图中未示出),用于设置在阀块20上的各部件及各接口之间的油路连通,此为现有常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优选的,控制器19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阀块20上,当然,控制器19上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前轮常开电磁阀13、前轮常闭电磁阀14、后轮常开电磁阀15及后轮常闭电磁阀16配合的线圈座(图中未示出),这样使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集成度更高,经济实用性强;线圈座的结构为现有常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均包括制动柱塞26、制动回位弹簧27、制动阀盖28以及设于阀块20上的制动阀孔29,制动阀孔29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制动柱塞26和制动回位弹簧27均位于制动阀孔29内,制动阀盖28密封连接在制动阀孔29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本实施例中的制动阀盖28与制动阀孔29的开口处采用铆接配合密封连接在一起;制动回位弹簧27顶在制动阀盖28与制动柱塞26的一端之间,制动柱塞26的另一端抵在制动阀孔29的底部,制动柱塞26的外周壁上轴向间隔地设有环形的手刹驱动滑块30和环形的脚刹驱动滑块31,手刹驱动滑块30和脚刹驱动滑块31均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并将制动阀孔29分隔为制动油密封腔32、手刹油密封腔33和脚刹油密封腔34,阀块20上开设有与制动油密封腔32相通的制动油通孔35、与手刹油密封腔33相通的手刹油通孔36以及与脚刹油密封腔34相通的脚刹油通孔37,手刹油通孔36与右手刹油缸接口21或左手刹油缸接口22连通,脚刹油通孔37与脚刹油缸接口23连通,且当脚踏油流入脚刹油密封腔34和/或手刹油流入手刹油密封腔33时,制动柱塞26能够向着制动阀盖28方向滑动;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施例采用的结构是手刹驱动滑块30的环宽大于脚刹驱动滑块31的环宽,当然为配合上述结构,与手刹驱动滑块30配合处的制动阀孔29的孔径大于与脚刹驱动滑块31配合处的制动阀孔29的孔径。
手刹驱动滑块30上套接有手刹密封圈38,手刹密封圈38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脚刹驱动滑块31上套接有脚刹密封圈39,脚刹密封圈39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
优选的,手刹密封圈38和脚刹密封圈39均为唇形密封圈,且脚刹密封圈39有两个,两个脚刹密封圈39轴向间隔设置,且两个脚刹密封圈39的唇口朝向互为相反。上述结构能够大大提高制动油密封腔32与手刹油密封腔33之间以及手刹油密封腔33与脚刹油密封腔34之间的密封性。
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均包括泵柱塞40、泵回位弹簧41、泵密封圈42、泵进油单向阀43、泵出油单向阀44以及设于阀块20上的泵腔45,泵腔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阀块20上沿泵腔45的轴向开设有与泵腔45底部相通的泵柱塞通孔46,泵柱塞40可滑动地插在泵柱塞通孔46内,且泵柱塞40的一端伸入在泵腔45内,泵柱塞40的另一端与偏心电机8输出轴上的偏心块(图中未示出)传动连接;泵密封圈42设置在泵腔45的底部,并压紧在泵腔45的内周壁与泵柱塞40的外周壁之间,使泵密封圈42与泵柱塞4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阀块20上设有与泵腔45的内周壁相通的泵进油通孔47和泵出油通孔48,泵进油单向阀43设置在泵进油通孔47内,泵出油单向阀44密封连接在泵腔45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泵腔45与泵出油通孔48通过泵出油单向阀44连通,泵回位弹簧41设置在泵腔45内,并顶在泵出油单向阀44与泵柱塞40的一端之间。
优选的,泵密封圈42为泵星型圈。
优选的,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还均包括泵固定套49,泵出油单向阀44朝向泵腔45的一端设有固定凸环50,泵固定套49的一端与固定凸环50套接,泵固定套49的另一端抵在泵密封圈42上,并将泵密封圈42压紧在泵腔45的底部,泵固定套49的内周壁上开设有通油孔51,泵回位弹簧41位于泵固定套49内,泵柱塞40的一端伸入在泵固定套49内。
固定凸环50套在泵固定套49外,固定凸环50的外周壁与泵腔45的内周壁过盈配合。
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还均包括弹簧座套52,弹簧座套52设置在泵腔45中,弹簧座套52的一端套接在泵柱塞40的一端上,泵回位弹簧41的一端顶在弹簧座套52的另一端上,且弹簧座套52的另一端中部设有定位凸台53,泵回位弹簧41套在定位凸台53外。
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还均包括泵平垫圈54,泵平垫圈54设置在泵腔45中,并套在泵柱塞40上,泵平垫圈54压紧在泵密封圈42与泵腔45的底部之间。
本实施例中的泵出油单向阀44包括沿泵腔45的轴向依次设置的阀座55、阀芯回位弹簧56、球形阀芯57及阀套58,阀座55的外周壁与泵腔45的内周壁过盈配合,泵腔45的内周壁上设有台阶59,阀套58压紧在阀座55与台阶59之间,球形阀芯57抵在阀套58中部的轴向阀孔60一端处,阀芯回位弹簧56顶在阀座55与球形阀芯57之间,阀座55与阀套58之间设有出油通道61,出油通道61与泵出油通孔48相通,固定凸环50设置在阀套58背向阀座55的端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偏心电机8的结构、前轮蓄能器11的结构、后轮蓄能器12的结构、前轮常开电磁阀13的结构、前轮常闭电磁阀14的结构、后轮常开电磁阀15的结构、后轮常闭电磁阀16的结构、泵进油单向阀43的结构以及泵进油单向阀43和泵出油单向阀44的工作原理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驾驶员捏左手刹时,左手刹油缸1内的液压油通过阀块20上的左手刹油缸接口22和后轮制动阀5上的手刹油通孔36进入到后轮制动阀5的手刹油密封腔33中,使后轮制动阀5的制动柱塞26向制动油密封腔32方向移动,这时制动油密封腔32内的液压油会从制动油通孔35中流出,并经过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流入到两个后轮轮缸7中,从而使两个后轮上的制动卡钳对两个后轮进行正常制动;
同理,驾驶员捏右手刹时,右手刹油缸2内的液压油通过阀块20上的右手刹油缸接口21和前轮制动阀4上的手刹油通孔36进入到前轮制动阀4的手刹油密封腔33中,使前轮制动阀4的制动柱塞26向制动油密封腔32方向移动,这时制动油密封腔32内的液压油会从制动油通孔35中流出,并经过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流入到两个前轮轮缸6中,从而使两个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两个前轮进行正常制动;
当驾驶员踩脚踏板时,脚刹油缸3内的液压油通过阀块20上的脚刹油缸接口23以及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上的脚刹油通孔37同时进入到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上的脚刹油密封腔34中,使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上的制动柱塞26向相应的制动油密封腔32方向移动,这时后轮制动阀5上的制动油密封腔32内的液压油会从制动油通孔35中流出,并经过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流入到两个后轮轮缸7中,从而使两个后轮上的制动卡钳对两个后轮进行正常制动,同时前轮制动阀4上的制动油密封腔32内的液压油会从制动油通孔35中流出,并经过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流入到两个前轮轮缸6中,从而使两个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两个前轮进行正常制动;
下面以其中一个前轮为例,对本实用新型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的防抱死原理进行说明:随着前轮制动阀4的制动油密封腔32内的液压油不断流入前轮轮缸6中,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前轮的制动压力会不断升高,这样前轮会逐渐趋于抱死状态,当根据前轮上的前轮轮速传感器17检测到的前轮转速数据及控制器19内部算法判断出前轮即将趋于抱死时,控制器19控制对应的前轮常开电磁阀关闭,此时液压油不再流入前轮轮缸6,使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前轮的制动压力不再增加,若此时前轮趋于抱死的状态不改变,则控制器19控制对应的前轮常闭电磁阀14打开,使前轮轮缸6中液压油通过前轮常闭电磁阀14流出,此时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前轮的制动压力就能减小,从而防止前轮完全抱死;流出的液压油会流入到前轮蓄能器11中储存,然后控制器19控制偏心电机8运行,在偏心电机8的传动作用下,前轮回油柱塞泵9工作,从而将前轮蓄能器11中储存的液压油抽回到前轮制动阀4的制动油密封腔32内;当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前轮的制动压力持续减小,使前轮的转速逐渐上升时,控制器19再次控制前轮常开电磁阀打开,并控制前轮常闭电磁阀14关闭,这样前轮制动阀4的制动油密封腔32内的液压油就会不断流入前轮轮缸6中,使前轮上的制动卡钳对前轮的制动压力再次不断升高。如此反复地动作,最终能够让前轮的制动状态始终处于最佳点,制动效果达到最好,保证车辆行驶行车安全。
后轮的防抱死原理请参考上述的前轮防抱死原理,故不在此赘述。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包括液压制动单元,所述液压制动单元包括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两个前轮轮缸(6)以及两个后轮轮缸(7),所述前轮制动阀(4)同时与两个前轮轮缸(6)连通,所述后轮制动阀(5)同时与两个后轮轮缸(7)连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抱死单元,所述防抱死单元包括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以及控制器(19),两个所述前轮常开电磁阀(13)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制动阀(4)之间,两个所述前轮常闭电磁阀(14)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前轮轮缸(6)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之间,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出油口与前轮制动阀(4)连通,所述前轮蓄能器(11)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的泵进油口连通,两个所述后轮常开电磁阀(15)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制动阀(5)之间,两个所述后轮常闭电磁阀(16)分别连通在其中一个后轮轮缸(7)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之间,所述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出油口与后轮制动阀(5)连通,所述后轮蓄能器(12)与后轮回油柱塞泵(10)的泵进油口连通,所述偏心电机(8)同时与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传动连接,所述控制器(19)同时与偏心电机(8)、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两个前轮轮速传感器(17)及两个后轮轮速传感器(18)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阀块(20),所述前轮制动阀(4)、后轮制动阀(5)、偏心电机(8)、前轮回油柱塞泵(9)、后轮回油柱塞泵(10)、前轮蓄能器(11)、后轮蓄能器(12)、两个前轮常开电磁阀(13)、两个前轮常闭电磁阀(14)、两个后轮常开电磁阀(15)及两个后轮常闭电磁阀(16)均设置在阀块(20)上,所述阀块(20)上设有与前轮制动阀(4)相通的右手刹油缸接口(21)、与后轮制动阀(5)相通的左手刹油缸接口(22)、同时与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相通的脚刹油缸接口(23)、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前轮常开电磁阀(13)和前轮常闭电磁阀(14)相通的前轮轮缸接口(24)以及两个同时与相应的后轮常开电磁阀(15)和后轮常闭电磁阀(16)相通的后轮轮缸接口(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制动阀(4)和后轮制动阀(5)均包括制动柱塞(26)、制动回位弹簧(27)、制动阀盖(28)以及设于阀块(20)上的制动阀孔(29),所述制动阀孔(29)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制动柱塞(26)和制动回位弹簧(27)均位于制动阀孔(29)内,所述制动阀盖(28)密封连接在制动阀孔(29)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所述制动回位弹簧(27)顶在制动阀盖(28)与制动柱塞(26)的一端之间,所述制动柱塞(26)的另一端抵在制动阀孔(29)的底部,所述制动柱塞(26)的外周壁上轴向间隔地设有环形的手刹驱动滑块(30)和环形的脚刹驱动滑块(31),所述手刹驱动滑块(30)和脚刹驱动滑块(31)均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滑动配合,并将制动阀孔(29)分隔为制动油密封腔(32)、手刹油密封腔(33)和脚刹油密封腔(34),所述阀块(20)上开设有与制动油密封腔(32)相通的制动油通孔(35)、与手刹油密封腔(33)相通的手刹油通孔(36)以及与脚刹油密封腔(34)相通的脚刹油通孔(37),所述手刹油通孔(36)与右手刹油缸接口(21)或左手刹油缸接口(22)连通,所述脚刹油通孔(37)与脚刹油缸接口(23)连通,且当脚踏油流入所述脚刹油密封腔(34)和/或手刹油流入手刹油密封腔(33)时,所述制动柱塞(26)能够向着制动阀盖(28)方向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驱动滑块(30)上套接有制动密封圈(62),所述制动密封圈(62)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所述脚刹驱动滑块(31)上套接有手刹密封圈(38)和脚刹密封圈(39),所述手刹密封圈(38)和脚刹密封圈(39)均与制动阀孔(29)的内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刹驱动滑块(30)的环宽大于脚刹驱动滑块(31)的环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均包括泵柱塞(40)、泵回位弹簧(41)、泵密封圈(42)、泵进油单向阀(43)、泵出油单向阀(44)以及设于阀块(20)上的泵腔(45),所述泵腔呈一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阀块(20)上沿泵腔(45)的轴向开设有与泵腔(45)底部相通的泵柱塞通孔(46),所述泵柱塞(40)可滑动地插在泵柱塞通孔(46)内,且所述泵柱塞(40)的一端伸入在泵腔(45)内,所述泵柱塞(40)的另一端与偏心电机(8)传动连接,所述泵密封圈(42)设置在泵腔(45)的底部,并压紧在所述泵腔(45)的内周壁与泵柱塞(40)的外周壁之间,使所述泵密封圈(42)与泵柱塞(40)的外周壁之间形成往复密封,所述阀块(20)上设有与泵腔(45)的内周壁相通的泵进油通孔(47)和泵出油通孔(48),所述泵进油单向阀(43)设置在泵进油通孔(47)内,所述泵出油单向阀(44)密封连接在泵腔(45)开口处的内周壁上,所述泵腔(45)与泵出油通孔(48)通过泵出油单向阀(44)连通,所述泵回位弹簧(41)设置在泵腔(45)内,并顶在泵出油单向阀(44)与泵柱塞(40)的一端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还均包括泵固定套(49),所述泵出油单向阀(44)朝向泵腔(45)的一端设有固定凸环(50),所述泵固定套(49)的一端与固定凸环(50)套接,所述泵固定套(49)的另一端抵在泵密封圈(42)上,并将所述泵密封圈(42)压紧在泵腔(45)的底部,所述泵固定套(49)的内周壁上开设有通油孔(51),所述泵回位弹簧(41)位于泵固定套(49)内,所述泵柱塞(40)的一端伸入在泵固定套(49)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凸环(50)套在泵固定套(49)外,所述固定凸环(50)的外周壁与泵腔(45)的内周壁过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还均包括弹簧座套(52),所述弹簧座套(52)设置在泵腔(45)中,所述弹簧座套(52)的一端套接在泵柱塞(40)的一端上,所述泵回位弹簧(41)的一端顶在弹簧座套(52)的另一端上,且所述弹簧座套(52)的另一端中部设有定位凸台(53),所述泵回位弹簧(41)套在定位凸台(53)外。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回油柱塞泵(9)和后轮回油柱塞泵(10)还均包括泵平垫圈(54),所述泵平垫圈(54)设置在泵腔(45)中,并压紧在所述泵密封圈(42)与泵腔(45)的底部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7307.0U CN211642492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087307.0U CN211642492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42492U true CN211642492U (zh) | 2020-10-09 |
Family
ID=72705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087307.0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11642492U (zh) | 2020-01-15 | 2020-01-15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4249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8968A (zh) * | 2020-01-15 | 2020-05-05 | 宁波赛福汽车制动有限公司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
2020
- 2020-01-15 CN CN202020087307.0U patent/CN211642492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98968A (zh) * | 2020-01-15 | 2020-05-05 | 宁波赛福汽车制动有限公司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CN111098968B (zh) * | 2020-01-15 | 2024-09-20 | 宁波赛福汽车制动有限公司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0694525B1 (ko) | 피스톤 펌프 | |
RU2256095C2 (ru) | Поршневой насос | |
JP4562817B2 (ja) | 逆止弁 | |
AU609670B2 (en) | Hydraulic pump with integrated sump and accumulator | |
US6652245B2 (en) | Piston pump for hydraulic vehicle brake system | |
GB2330881A (en) | Pison pump | |
JP2001501279A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 | |
JP4067576B2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 | |
JP2001501276A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 | |
US20020100507A1 (en) | Check valve for a piston pump | |
JP4857731B2 (ja) | 車両用ブレーキ装置 | |
CN1125182A (zh) | 制动压力调制装置 | |
US6361295B2 (en) | Means for connecting a closure part to a bush of a piston pump for a brake system | |
CN211642492U (zh)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
WO2006041925A1 (en) | Pressure balanced supply valve for vehicle brake system with integrated low pressure accumulator | |
KR100988742B1 (ko) | 피스톤 펌프 | |
US6514056B1 (en) | Piston pump | |
JP2000213468A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 | |
JP2002542430A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 | |
CN111098968B (zh) | 全地形车辆的液压制动防抱死系统 | |
US6267569B1 (en) | Piston pump | |
US6135735A (en) | Piston pump | |
JP3413130B2 (ja) | チェック弁 | |
US9604621B2 (en) | Pressure regulating valve | |
JP4970639B2 (ja) | ピストンポンプ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2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920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