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1268U - 一种层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层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1268U
CN211641268U CN201921627555.3U CN201921627555U CN211641268U CN 211641268 U CN211641268 U CN 211641268U CN 201921627555 U CN201921627555 U CN 201921627555U CN 211641268 U CN211641268 U CN 2116412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ing
lamination
heat
elastic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755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昭雄
易珊
胡鹏臣
萧吉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w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755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12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12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12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设备,包括第一层压组件和第二层压组件,第一层压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一导热件,第一弹性层压件和第一加热件之间形成第一腔室,第一导热件设于第一腔室内,第一导热件用于导热连接第一加热件和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二层压组件与第一层压组件对向设置,第二层压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层压件和第二加热件,第二加热件用于对第二弹性层压件加热;第一层压组件和第二层压组件盖合时,第一弹性层压件和第二弹性层压件之间形成层压腔室,层压腔室用于层压光伏组件,层压腔室具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真空孔。层压设备具有升温速度快、层压压力充足的优点,从而有效提高层压设备的加工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层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能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层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适用于曲面组件层压的层压机大多采用的是普通硅胶真空胶囊方式层压。其中,硅胶真空胶囊是由上、下两片硅胶垫组成,其边缘采用机械下压或者锁扣形式密封,曲面组件放置于硅胶胶囊内部,再利用真空泵将硅胶胶囊内部抽真空,硅胶胶囊内部因存在负压,从而使上、下硅胶垫随型贴敷于曲面组件表面。
这种层压机主要由大气压提供层压压力,当曲面组件所处的硅胶真空胶囊内部的负压达到一个大气压的时候,将载有曲面组件的硅胶真空胶囊自动传输到加热腔室内,由风机进行加热,以提供热源,完成层压操作。
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采用热风加热,存在加热速度较慢,热损失、耗能较大的缺点。在进行量产时,因受加热速度较慢的限制,使生成节拍时间过长,难以满足大量生产的工业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升温速度快的层压设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压设备,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层压设备,包括第一层压组件和第二层压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层压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和所述第一加热件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导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第一导热件用于导热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
所述第二层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层压组件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层压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层压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加热;
所述第一层压组件和所述第二层压组件盖合时,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之间形成层压腔室,所述层压腔室用于层压光伏组件,所述层压腔室具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真空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层压设备,采用直接接触加热的方式来代替传统风热加热,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以及第一导热件件,在层压时,使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一导热件、第一加热件三者直接接触加热,第二弹性层压件和第二加热件直接接触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层压节拍时长,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量产需求,还可以减少热损失,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设备开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设备合盖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设备中第一层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层压设备中第二层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第一层压组件;11-第一弹性层压件;12-第一加热件;13-第一导热件;14-第一导热弹性件;15-第一腔室;16-第一固定件;17-第一真空孔;18-第二真空孔;
20-第二层压组件;21-第二弹性层压件;22-第二加热件;23-第二导热件;24-第二导热弹性件;25-第二腔室;26-第二固定件;27-第二固定件;28-第三真空孔;29-密封圈;
30-层压腔室;40-光伏组件;50-传输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由于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加工曲面组件的层压机存在的加热升温速度慢、层压压力不充足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设备,包括第一层压组件和第二层压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层压组件包括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一加热件以及第一导热件,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和所述第一加热件之间形成第一腔室,所述第一导热件设于所述第一腔室内,第一导热件用于导热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件和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
所述第二层压组件与所述第一层压组件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层压组件包括第二弹性层压件和第二加热件,所述第二加热件用于对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加热;
所述第一层压组件和所述第二层压组件盖合时,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之间形成层压腔室,所述层压腔室用于层压光伏组件,所述层压腔室具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真空孔。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层压设备,包括第一层压组件10和第二层压组件20,其中:第一层压组件10包括第一弹性层压件11、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一导热件13,第一弹性层压件11和第一加热件1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5,第一导热件13设于第一腔室15内,第一导热件13用于导热连接第一加热件12和第一弹性层压件11;
第二层压组件20与第一层压组件10对向设置,第二层压组件20包括第二弹性层压件21和第二加热件22,第二加热件22用于对第二弹性层压件21加热;
第一层压组件10和第二层压组件20盖合时,第一弹性层压件11和第二弹性层压件12之间形成层压腔室30,层压腔室30用于层压光伏组件,层压腔室30具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真空孔17。
本实施例的层压设备,采用直接接触加热的方式来代替传统风热加热,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第二加热件、以及第一导热件件,在层压时,使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一导热件、第一加热件三者直接接触加热,第二弹性层压件和第二加热件直接接触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层压节拍时长,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量产需求,还可以减少热损失,降低能耗。
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件13的一侧与第一加热件12连接,第一导热件13朝向第一弹性层压件11的一面为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相匹配的曲面。例如:待层压的光伏组件为三曲瓦,则第一导热件13朝向第一弹性层压件11的一面为与三曲瓦匹配的曲面。第一导热件13为根据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形状进行设置的仿形加热模块,第一导热件13的层压面(即朝向第一弹性层压件11的一面)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表面相匹配,从而使在层压光伏组件进行时,第一导热件13的层压面和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表面完全贴合,从而能够提高对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加热效果,使其温度快速升高。
上述第一导热件1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第一加热件12上,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加热件12上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槽口朝向第二层压组件20的一侧,第一凹槽的形状、尺寸与第一导热件13相匹配,从而使第一导热件13可以卡设于第一凹槽内,可以提高第一导热件13的稳固性,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件13通过导热胶固定在第一加热件12上,连接简单方便。
上述第一弹性层压件11优选采用硅胶制成,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相似功能的柔性、导热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作进一步限定。
当然,本实施例的层压设备也可以用于层压非曲面的光伏组件40,而并不限于层压曲面光伏组件,此时,将第一导热件13的层压面设置为平面。本实施例,以层压曲面的光伏组件40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热件13优选采用为具有优良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采用金属铝块制成,以提高热传导速度,当进行层压操作时,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与第一弹性层压件11直接接触,第一弹性层压件11贴合在第一导热件13上,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第一加热件12的热量传递到光伏组件40,并持续提供热量以维持层压所需的温度。
当然,第一导热件13还可以采用具有相似功能的其它材料制成,而并不仅限于金属材料。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热件13上可以设置多个减重孔,可以减少金属材料的消耗及减轻层压设备的重量。
在实际生产中,由于目前曲面的光伏组件40(如曲面玻璃)制造技术的限制,曲面玻璃的公差较大,精度控制难度较大,导致曲面玻璃的表面与第一导热件13的层压难以完全的贴合,影响加热及层压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层压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热弹性件14,第一导热弹性件14设于第一导热件13的曲面上。
具体的,第一导热弹性件14敷设于第一导热件13的曲面(即层压面)上。第一导热弹性件14优选为采用导热泡棉,导热泡棉优选采用石墨烯或硅胶材料制成,当然,导热泡棉还可以采用具有相似性能(如导热好、耐高温、质软)的其它材料制成,而不仅限于石墨烯或硅胶。导热泡棉的厚度优选为1-15cm。比如厚度为1cm、5cm、10cm、或15cm。
本实施例,通过在曲面的光伏组件40和第一导热件13之间设置导热好、质软的第一导热弹性件14,在对曲面光伏组件进行层压时,能够提高第一导热件13与曲面光伏组件之间的贴合精度,从而提高了层压设备的兼容性,减少因光伏组件的曲面公差造成的第一导热件13与曲面的光伏组件接触不充分而导致的热传导不均匀的问题,从而可提高对光伏组件的加热效果,而且由于可以降低对第一导热件13曲面的精度的要求,从而可以降低第一导热件13的加工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腔室15具有与抽真空装置或充压装置连通的第二真空孔18。在层压过程中,通过抽真空装置对第一腔室15进行抽真空,使第一弹性层压件11完全贴合在第一导热弹性件14上,进而将第一加热件12的热量传递至光伏组件40;而且,当层压腔室15的抽真空不足以提供层压光伏组件40所需的层压力时,可以通过充压装置对第一腔室15进行充压,以补充层压压力,提高层压效果。
具体的,第一层压组件1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6,第一固定件16设于第一加热件12的边缘位置上,第一固定件16与第一加热件12的连接方式可以是螺栓连接、铆接、胶粘等任意方式,本实施例不作进一步限定。第一弹性层压件11的边缘密封于第一固定件16和第一加热件12之间,从而使第一弹性层压件11和第一加热件1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5。第一固定件16上设有第一真空孔17,第一真空孔17用于连通抽真空装置(如真空泵),在进行层压时,通抽真空装置使层压腔室处于负压状态,以提供层压压力。第一真空孔17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不作进一步限定。第二真空孔18优选设于第一加热件12上,用于连通第一腔室15和抽真空装置(如真空泵)或充压装置(如压力泵)。第二真空孔1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不作进一步限定。
可选的,如图4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加热效率,可以在第二层压组件20上也设置导热件。即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导热件23,第二弹性层压件21和第二加热件2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5,第二导热件23设于第二腔室25内,第二导热件23用于导热连接第二加热件22和第二弹性层压件21。
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热件23的一侧与第二加热件22连接,第二导热件23朝向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一面为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相匹配的曲面。例如:待层压的光伏组件为三曲瓦,则第二导热件23朝向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一面为与三曲瓦匹配的曲面。第二导热件23为根据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形状进行设置的仿形加热模块,第二导热件23的层压面(即朝向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一面)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表面相匹配,从而使在层压光伏组件时,第二导热件23的层压面和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表面完全贴合,从而能够提高对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加热效果,使其温度快速升高。
上述第二导热件23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第二加热件22上,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加热件22上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槽口朝向第一层压组件10的一侧,第二凹槽的形状、尺寸与第二导热件23相匹配,从而使第二导热件23可以卡设于第二凹槽内,可以提高第二导热件23的稳固性。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二导热件23通过导热胶固定在第二加热件22上,连接简单方便。
上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优选采用硅胶制成,当然,还可以采用其它具有相似功能的柔性、导热的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不作进一步限定。
第二导热件23为根据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形状进行设置的仿形加热模块,第二导热件23的层压面(即朝向第二弹性层压件的一面)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表面相匹配,从而使在层压光伏组件进行时,第二导热件23的层压面和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表面完全贴合,从而能够提高对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的加热效果,使其温度快速升高。
当光伏组件40为曲面的光伏组件时,对应地,第二导热件23的层压面为与光伏组件的曲面相匹配的曲面,且在层压设备盖合时与第一导热件13相互咬合。
本实施例中,第二导热件23优选采用为具有优良导热性的金属材料制成,如采用金属铝块制成,以提高热传导速度,当进行层压操作时,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与第二弹性层压件21直接接触,第二弹性层压件21受热后贴合在第二导热件23上,从而可以快速地将第二加热件22的热量传递到光伏组件40,并持续提供热量以维持层压所需的温度。
当然,第二导热件23还可以采用具有相似功能的其它材料制成,而并不仅限于金属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导热弹性件24,第二导热弹性件24设于第二导热件23的曲面上。
具体的,第二导热弹性件24敷设于第二导热件23的曲面(即层压面)上。第二导热弹性件24优选为采用导热泡棉,导热泡棉优选采用石墨烯或硅胶材料制成,当然,导热泡棉还可以采用具有相似性能(如导热好、耐高温、质软)的其它材料制成,而不仅限于石墨烯或硅胶。导热泡棉的厚度优选为1-15cm。比如厚度为1cm、5cm、10cm、或15cm。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腔室25具有与抽真空装置或充压装置连通的第三真空孔28。
具体的,第二层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6和第三固定件27,第二固定件26和第三固定件27均设于第二加热件22的边缘位置上,且第二固定件26与第二导热件23连接,第三固定件27与第二固定件26连接,即第三固定件层叠在第二固定件上,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边缘密封于第二固定件26和第三固定件27之间,从而使第二弹性层压件21和第二加热件2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5。第三真空孔28优选设于第二加热件22上,用于连通第二腔室25和抽真空装置(如真空泵)或充压装置(如压力泵)。第三真空孔28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实施例中不作进一步限定。
当然,上述第二固定件26和第三固定件27还可以并排设置在第二加热件22的边缘位置上,此时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边缘密封于第二固定件26和第三固定件27之间。
在层压过程中,通过抽真空装置对第二腔室25进行抽真空,使第二弹性层压件21完全贴合在第二导热弹性件24上,进而将第二加热件24的热量传递至光伏组件40;而且,当层压腔室30的抽真空不足以提供层压光伏组件40所需的层压力时,可以通过充压装置对第二腔室25进行充压,以补充层压压力,提高层压效果。
可选的,在第一固定件16和第二固定件26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29,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处的密封效果。相应地,在第一固定件16或第二固定件26上设有与密封圈29相适配的卡槽,用于放置密封圈29,以避免密封圈移动而影响密封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在第一固定件16上开设放置密封圈29的凹槽,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的层压设备在使用时,光伏组件40通过传输带50运送至层压腔室30,即第一弹性层压件11和第二弹性层压件21之间。本实施例的层压设备在层压时,传输带50处于穿过层压腔室30的状态,与光伏组件40一起被加热和层压,因此,为了不影响层压效果,传输带50优选采用耐高温(大于光伏组件层压加热温度)、柔性好的材料制成。
本实施例中的层压设备,其工作过程如下:
S1:开盖。如图1所示,将第一层压组件10、第二层压组件20分开,使层压腔室30破真空;
S2:放置光伏组件。启动传输装置,将光伏组件40放在传输带50上传输至层压腔室30内,使光伏组件40的弧形曲面与第一导热弹性件14相吻合,同时,对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25进行抽真空,使第一弹性层压件11与第一导热件弹性件13贴合、使第二弹性层压件21与第二导热件弹性件23贴合,通过第一加热件12、第二加热件22对光伏组件40进行加热;
S3:合盖,进行层压。如图2所示,当光伏组件40传输就位后,将第一层压组件10和第二层压组件20盖合,并对层压腔室30进行抽真空,使第一弹性层压件11、第二弹性层压件12分别与光伏组件40的上、下表面接触,对光伏组件进行加热和层压,此时,对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25破真空,通过第一腔室15和第二腔室25与层压腔室30之间的压力差,以提供所需的层压压力;
S4:补充层压压力。当对层压腔室30进行抽真空后产生的层压压力不能满足层压压力的需求时,启动充压装置,对第一腔室15、第二腔室25进行充压,以补充层压所需的压力。
本实施例公开的层压设备,与传统的层压机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直接接触加热的方式来代替传统风热加热,通过设置第一加热件和第二加热件,以及第一导热件件和第二导热件,在层压时使第一弹性层压件、第一导热件、第一加热件三者直接接触加热,第二弹性层压件、第二导热件、第二加热件三者直接接触加热,可以大大提高加热速度,缩短层压节拍时长,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量产需求,还可以减少热损失,降低能耗。
(2)通过设置第一导热弹性件和第二导热弹性件,可弥补光伏组件弧形曲面公差引起的贴敷不均缺陷,提高光伏组件和第一导热件、第二导热件的贴合精度,从而提升光伏组件受热的均匀性和提高层压设备对光伏组件曲面公差的兼容性。
(3)采用三腔室结构设计,可以在层压压力不足时,补充层压压力,从而提高了层压设备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层压组件(10)和第二层压组件(20),其中:
所述第一层压组件(10)包括第一弹性层压件(11)、第一加热件(12)以及第一导热件(13),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11)和所述第一加热件(12)之间形成第一腔室(15),所述第一导热件(13)设于所述第一腔室(15)内,第一导热件(13)用于导热连接所述第一加热件(12)和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11);
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与所述第一层压组件(10)对向设置,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包括第二弹性层压件(21)和第二加热件(22),所述第二加热件(22)用于对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加热;
所述第一层压组件(10)和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盖合时,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11)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之间形成层压腔室(30),所述层压腔室(30)用于层压光伏组件,所述层压腔室(30)具有与抽真空装置连通的第一真空孔(1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件(13)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加热件(12)连接,所述第一导热件(13)朝向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11)的一面为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40)相匹配的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压组件(10)还包括第一导热弹性件(14),所述第一导热弹性件(14)设于所述第一导热件(13)的所述曲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5)具有与抽真空装置或充压装置连通的第二真空孔(18)。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导热件(23),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和第二加热件(22)之间形成第二腔室(25),所述第二导热件(23)设于所述第二腔室(25)内,第二导热件(23)用于导热连接所述第二加热件(22)和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热件(23)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加热件(22)连接,所述第二导热件(23)朝向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一面为与待层压的光伏组件相匹配的曲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导热弹性件(24),所述第二导热弹性件(24)设于所述第二导热件(23)的所述曲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室(25)具有与抽真空装置或充压装置连通的第三真空孔(28)。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压组件(10)还包括第一固定件(16),所述第一固定件(16)设于所述第一加热件(12)的边缘位置上,所述第一弹性层压件(11)的边缘密封于第一固定件(16)和第一加热件(12)之间;
所述第二层压组件(20)还包括第二固定件(26)和第三固定件(27),所述第二固定件(26)和所述第三固定件(27)设于所述第二加热件(22)的边缘位置,且所述第二固定件(26)与所述第二加热件(22)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27)与所述第二固定件(26)连接,且所述第二弹性层压件(21)的边缘密封于所述第二固定件(26)和所述第三固定件(27)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层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热件(12)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加热件(22)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凹槽的位置相对,所述第一导热件(13)卡设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导热件(23)卡设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CN201921627555.3U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层压设备 Active CN2116412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7555.3U CN211641268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层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7555.3U CN211641268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层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1268U true CN211641268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81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7555.3U Active CN211641268U (zh) 2019-09-27 2019-09-27 一种层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1268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834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瓦敷设层压装置及方法
CN114589915A (zh) * 2022-03-10 2022-06-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
CN114899278A (zh) * 2022-05-09 2022-08-12 秦皇岛博硕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硅胶板式光伏组件层压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54834A (zh) * 2018-12-20 2020-06-30 汉能移动能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瓦敷设层压装置及方法
CN114589915A (zh) * 2022-03-10 2022-06-07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贴合设备
CN114899278A (zh) * 2022-05-09 2022-08-12 秦皇岛博硕光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硅胶板式光伏组件层压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641268U (zh) 一种层压设备
CN106976297B (zh) 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热压装置
TWI579944B (zh) 使用真空疊層之光電裝置之大面積密封封裝
CN102909929B (zh) 太阳能电池板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CN111540793B (zh) 一种带有保温层的碲化镉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11158147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minating pv device
CN110576590A (zh) 3d玻璃的贴膜方法与3d玻璃贴膜用工装具及贴膜设备
WO2015019443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ラミネート装置
CN207781628U (zh) 一种光伏组件层压加热板及层压机
CN104145345A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及层压装置
CN115692285A (zh) 一种曲面光伏组件层压机及其生产工艺
CN108688287B (zh) 层压生产线、层压机、上盖、弹性密封圈、层压方法
CN207594477U (zh) 双面加热的层压机
CN209880633U (zh) 用于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热层压设备
CN210245517U (zh) 光伏组件层压结构及层压设备
CN109904277B (zh) 一种固定装置
CN109817742A (zh) 一种双玻组件层压工艺及设备
CN210454074U (zh)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CN114274649A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JPH1021498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ラミネータ及びラミネート法
CN212277213U (zh) 一种便于输送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
CN107623996B (zh) Fpc与钢片零件的贴压制造方法
JP2012529755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を製造するための方法
CN205326433U (zh) 用于光伏组件的层压机
CN213340406U (zh) 一种曲面太阳能电池组件承载装置及相应的层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4

Address after: Room 229, Annex Building, No. 111, Kexue Avenue, Huangp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rovince, 510663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Hanwa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42, Zishan Road, High tech Park, Licheng District, Quanzhou, Fujian, 2005

Patentee before: MIASOLE EQUIPMENT INTEGRATION (FUJIA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