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54074U -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 Google Patents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54074U
CN210454074U CN201920603536.0U CN201920603536U CN210454074U CN 210454074 U CN210454074 U CN 210454074U CN 201920603536 U CN201920603536 U CN 201920603536U CN 210454074 U CN210454074 U CN 2104540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ved surface
laminating
module
curved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0353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anergy Thin Film Sol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0353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540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540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540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包括第一层压模块,第一层压模块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上表面的第一曲面;第二层压模块,第二层压模块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下表面的第二曲面;第一曲面与第二曲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曲面组件的工作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曲面组件层压时不受限于层压机类型,平面层压机仍然适用,提高平面层压机制作不同形状组件的普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层压成本。同时,层压过程中层压装置能够与曲面组件严密贴合,二者为全表面接触,曲面组件受力均匀,解决因层压压力不均导致电池组件破裂、气泡、开胶等的组件不良问题,提高曲面组件的层压良率。

Description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组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伏组件加工过程中,层压是一道重要的加工工序。现有的层压工序是将待加工的前板、芯片、背板以及设于前板与芯片之间、芯片与背板之间的胶膜一起按顺序装入柔性硅胶袋中,并将装有太阳能组件的柔性硅胶袋置于层压机内。然后将柔性硅胶袋内部的空气抽出使其内部形成真空环境,此时太阳能组件的各层物质在大气压作用下以及加热状态下被严密的压合在一起。
目前所用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层压机层压工作台的工作面为平面,层压工作台固定在层压机机架上。当电池组件的表面形状发生改变时,如当电池组件用于表面形状为曲面的汽车玻璃或建筑物的天窗上时,现有的层压机在层压合片时与电池组件为线接触,会对电池组件造成损害,甚至发生破裂。迫使企业购置新的与电池组件表面相符的层压机,这样势必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降低企业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使曲面组件仍能在层压平面组件的层压机中层压,实现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包括:
第一层压模块,所述第一层压模块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上表面的第一曲面;
第二层压模块,所述第二层压模块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下表面的第二曲面;
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曲面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曲面组件的工作区。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实施例1对应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对应的抽真空前柔性硅胶袋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对应的抽真空后柔性硅胶袋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对应的一种双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对应的另一种双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对应的设有层压高温布的层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4对应的设有限位模块的层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说明书中,“上”或“下”是指层压机工作过程中,层压台工作面、层压装置、曲面组件竖直排列所形成的相对位置关系。
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包括第一层压模块100,第一层压模块100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上表面的第一曲面101。该层压装置还包括第二层压模块200,第二层压模块200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下表面的第二曲面201。第一曲面101与第二曲面20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曲面组件的工作区300。
其中,曲面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双玻太阳能组件或单玻太阳能组件,放置到层压机中时,可不分上下面。相应的,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也不分上下设置:当曲面组件正向放置时,第一层压模块100位于曲面组件上方,在层压过程中与层压机工作台的上工作面接触;第二层压模块200位于曲面组件下方,在层压过程中与层压机工作台的下工作面接触。当曲面组件反向放置时,第一层压模块100可调整到曲面组件下方,在层压过程中与层压机工作台的下工作面接触;第二层压模块200可调整到曲面组件上方,在层压过程中与层压机工作台的上工作面接触。
由于压层条件为真空、高温,且需保证层压时层压装置与曲面组件能够随型贴合,确保曲面组件各部位层压受力均匀。故而,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均由耐高温且有弹性的材质制成,本方案中,制作材料均包括硅胶、工程塑料、橡胶中任意一种。同时,二者均为实心结构,且密度均匀。
该层压装置分为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曲面组件置于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之间,且被工作区300完全包裹。层压时,第一曲面101贴合曲面组件的上表面,第二曲面201贴合曲面组件的下表面。同时,第一层压模块100的顶面隔着柔性硅胶袋与层压机工作台上工作面贴合;第二层压模块200的底面隔着柔性硅胶袋与层压机工作台下工作面贴合。
进一步的,第一层压模块100背离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层压机上工作面的第一平面102。第二层压模块200背离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层压机下工作面的第二平面202。由于层压机工作台的上工作面和下工作面均呈水平面状态,层压时,上工作面贴合第一平面102,下工作面贴合第二平面202,平面与平面配合,力的传导均衡且平稳。上述设置有利于保障压力传导至曲面组件任意位置的均匀性,防止曲面组件因层压受力不均导致的气泡、开胶、背板露白、未压实等不良问题的产生,进一步提高曲面组件的层压良率。
层压过程中,压力通过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传导至曲面组件的上、下表面。为保障压力传导的稳定与可靠,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要求具有一定的厚度。进一步的,第一平面102至第一曲面101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第二平面202至第二曲面201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上述尺寸设定,保障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具有较高的使用刚度,进而确保层压装置与曲面组件的贴合紧密度。同时,也有效防止层压装置在机加、搬运、安装过程中,最薄部位受外力导致的变形,有利于层压装置的生产和装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层压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第一曲面101在弯曲方向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曲面1010,相邻两个第一子曲面1010衔接。第二曲面201在弯曲方向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曲面2010,相邻两个第二子曲面2010衔接。此层压装置结构设计不仅针对单曲组件,针对多种型号的对称双曲组件以及三曲组件等多曲面组件仍然适用,产品适用范围广。
进一步的,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上均设有凸起。该凸起包括密集的点状、网格状、条纹状中任意一种。有利于柔性硅胶袋抽真空时袋内气体流动排出,防止层压装置与曲面组件之间因气体不能完全排出,在层压过程中形成气泡,最终影响曲面组件的外观和性能。
进一步的,第一层压模块100与曲面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层压模块200与曲面组件之间均设置有层压高温布400。以防层压过程中,曲面组件的边缘溢出黏结胶而污染层压装置,不便清理。
进一步的,工作区300的边缘位于曲面组件边缘的外侧。更加有效的防止曲面组件边缘位置在层压过程中突出工作区300,造成曲面组件边缘压力不均,影响曲面组件的层压良率。
进一步的,该层压装置包括用于限制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偏离的限位模块,可使层压装置保持在曲面组件上下的中间位置,利于曲面组件随型贴合。另外,在人工操作时也更加方便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对齐;同时,在抽真空层压过程中,防止第一层压模块100或第二层压模块200受力不均产生滑动,造成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产生偏离,破坏层压装置与曲面组件贴合的完整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限位模块包括内置于第一层压模块100的第一磁力单元103,内置于第二层压模块200内与第一磁力单元103磁性相反的第二磁力单元203。通过磁吸力将第一层压模块100与第二层压模块200吸附,并贴合于曲面组件的上下表面。既保层压装置与曲面组件贴合完全,又避免层压过程中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产生偏离。
进一步的,第一磁力单元103包括位于第一层压模块100中心位置且呈弧状的第一磁铁;第二磁力单元203包括位于第二层压模块200相对两侧且呈弧状的两个第二磁铁,两个第二磁铁关于第二层压模块200的中心轴对称分布。第一磁铁与两个第二磁铁呈品字形设置,两块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等距,且对称分布。通过异极相吸原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将层压装置上下贴合,两边受力相当可使层压装置在曲面组件的上下居中,利于曲面组件随型贴合。
本技术方案涉及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贴合曲面组件,使得曲面的波峰或波谷位置被充分有效填充。曲面组件层压时不受限于层压机类型,曲面组件在平面层压机仍然适用,提高平面层压机制作不同形状组件的普适性,一定程度上降低层压成本。同时,层压过程中层压装置能够与曲面组件严密贴合,二者为全表面接触,曲面组件受力均匀,解决因层压压力不均导致电池组件破裂、气泡、开胶等的组件不良问题,提高曲面组件的层压良率。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包括第一层压模块100,第一层压模块100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上表面的第一曲面101。还包括第二层压模块200,第二层压模块200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下表面的第二曲面201。第一曲面101与第二曲面20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曲面组件的工作区300。工作区300的边缘位于曲面组件边缘的外侧,工作区将曲面组件完全覆盖,确保层压时,曲面组件的上下两面与层压装置完整接触,使得压力传导均匀。
本实施例中,曲面组件为单曲组件,即组件包括一个曲面。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为实心结构,均由弹性效果好且耐高温的硅橡胶制成。第一层压模块100位于单曲组件的上方,第二层压模块200位于单曲组件的下方。同时,第一层压模块100背离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层压机上工作面的第一平面102。第二层压模块200背离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层压机下工作面的第二平面202。上述结构保证层压时,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分别与单曲组件的上下两面紧密贴合,层压受力均匀。
具体的,第一平面102至第一曲面101的最小距离为12mm。第二平面202至第二曲面201的最小距离为12mm。使得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具有一定的刚度,能够满足层压受力时自身不发生变形,保障层压质量。
具体操作时,结合图2和图3所示,将层压装置与单曲组件按顺序配合好后,将该配合组件置于柔性硅胶袋500内,并在配合组件与柔性硅胶袋500之间铺垫网格布600。进入层压机之前,将装有配合组件的柔性硅胶袋500进行抽真空,柔性硅胶袋500会严密贴合在层压装置的外表面,压力通过层压装置均匀转导至单曲组件上。网格布600的设置便于排出波谷位置空气,使单曲组件各部分均匀受力,以防柔性硅胶袋500抽真空后,柔性硅胶袋500压力未能完全传导至单曲组件,造成在层压过程升温时,空气不能从单曲组件的胶膜层及时排出,在胶膜内形成气泡,影响组件外观及其性能。
可以理解的,曲面组件包括但不限于双玻太阳能组件或单玻太阳能组件。
可以理解的,曲面组件放置到层压机中时,可不分上下面。若反置则将层压装置中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相应反置即可。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此层压装置结构设计不仅针对单曲组件,针对多种型号的对称双曲组件以及三曲组件等多曲面组件仍然适用,产品适用范围广。
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该曲面组件为X型对称双曲组件,对应的,层压装置结构设计随型。该层压装置的顶面与地面均为平面,利于层压时压力的平稳均衡传导,益于曲面组件受力均匀,提高层压良率。此双曲组件还可按照对称形成多曲组件,其层压装置设计亦如此。
结合图5所示,该曲面组件为沿对角线对称的双曲组件,对应的,层压装置结构设计随型。此双曲组件还可按照对称形成多曲组件,其层压装置设计亦如此。
实施例3
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不同的是,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上均设有凸起。该凸起为密集的点状结构。有利于柔性硅胶袋抽真空时袋内气体流动排出,防止层压装置与曲面组件之间因气体不能完全排出,在层压过程中形成气泡,最终影响曲面组件的外观和性能。
结合图6所示,第一层压模块100与曲面组件之间以及第二层压模块200与曲面组件之间均设置有层压高温布400。该层压高温布400表面光滑,其边缘延伸出层压装置的边缘外,对层压装置起到隔离保护作用。以防层压过程中,曲面组件的边缘溢出黏结胶而污染层压装置,不便清理。
实施例4
结合图7所示,与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不同的是,该层压装置包括用于限制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偏离的限位模块。具体的,限位模块包括内置于第一层压模块100的第一磁力单元103,内置于第二层压模块200内与第一磁力单元103磁性相反的第二磁力单元203。
其中,第一磁力单元103包括位于第一层压模块100中心位置且呈弧状的第一磁铁。第二磁力单元203包括位于第二层压模块200相对两侧且呈弧状的两个第二磁铁,两个第二磁铁关于第二层压模块200的中心轴对称分布。第一磁铁与两个第二磁铁呈品字形设置,两块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等距,且对称分布。通过异极相吸原理,形成一定的压力将层压装置上下贴合,两边受力相当可使层压装置在曲面组件的上下居中,利于曲面组件随型贴合。
可以理解的,限位模块还可以为分别设在第一层压模块100侧面和第二层压模块200侧面的公卡扣和母卡扣,通过卡扣卡合起到限位功能。限位模块还可以为设在第二层压模块200上的第一挡板和设置在工作台下工作面的第二挡板,通过挡板引导并限制第一层压模块100和第二层压模块200的运动和位置。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层压模块(100),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上表面的第一曲面(101);
第二层压模块(200),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朝向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曲面组件下表面的第二曲面(201);
所述第一曲面(101)与所述第二曲面(201)之间形成用于容置所述曲面组件的工作区(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背离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层压机上工作面的第一平面(102);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背离曲面组件的一侧设有用于贴合层压机下工作面的第二平面(2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面(102)至所述第一曲面(101)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所述第二平面(202)至所述第二曲面(201)的最小距离大于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101)在弯曲方向包括至少两个第一子曲面(1010),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曲面(1010)衔接;
所述第二曲面(201)在弯曲方向包括至少两个第二子曲面(2010),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曲面(2010)衔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和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上均设有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与曲面组件之间以及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与曲面组件之间均设置有层压高温布(40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区(300)的边缘位于所述曲面组件边缘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和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偏离的限位模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模块包括内置于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的第一磁力单元(103),内置于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内与所述第一磁力单元(103)磁性相反的第二磁力单元(20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面组件层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力单元(103)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层压模块(100)中心位置且呈弧状的第一磁铁;
所述第二磁力单元(203)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相对两侧且呈弧状的两个第二磁铁,两个所述第二磁铁关于所述第二层压模块(200)的中心轴对称分布。
CN201920603536.0U 2019-04-28 2019-04-28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Active CN2104540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3536.0U CN210454074U (zh) 2019-04-28 2019-04-28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03536.0U CN210454074U (zh) 2019-04-28 2019-04-28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54074U true CN210454074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0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03536.0U Active CN210454074U (zh) 2019-04-28 2019-04-28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540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973A (zh) * 2021-05-20 2021-09-03 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bipv双玻光伏产品的层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45973A (zh) * 2021-05-20 2021-09-03 固德威电源科技(广德)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bipv双玻光伏产品的层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16724B (zh) 燃料电池膜电极贴合装置及贴合方法
KR101846424B1 (ko) 적층체 고정 지그, 적층 접합체 제조 시스템 및 적층 접합체의 제조 방법
JP6263214B2 (ja) 燃料電池用樹脂枠付き段差mea
KR101283045B1 (ko) 막-전극 어셈블리 제조용 핫 프레스 장치
JP2002124276A (ja) 燃料電池のシールの装着方法および燃料電池
US8408263B2 (en) Vacuum lamination device
CN210454074U (zh) 曲面组件层压装置
CN110010712B (zh) 太阳能电池板的制造方法
JP2018110247A (ja) 薄膜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薄膜系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211641268U (zh) 一种层压设备
JP2002039631A (ja) 光熱ハイブリッドパネ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ハイブリッドパネル本体及び光熱ハイブリッド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8120736A (ja) Meaプレートの製造方法
JP2014229577A (ja) 燃料電池用のセパレータ
CN111313051A (zh) 燃料电池的弹性电池框架、制造方法及使用其的单元电池
CN210245517U (zh) 光伏组件层压结构及层压设备
KR20200132294A (ko) 연료전지용 탄성체 셀 프레임 및 그 제조방법과 이를 이용한 연료전지 스택
JP201121074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031519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4254542B2 (ja) 真空ラミネート装置
JP2948507B2 (ja) 真空ラミネート装置及び太陽電池の製造法
CN217158204U (zh) 一种光伏组件
JP2004179397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20145130A (ja) 燃料電池セルの製造方法
CN114512690B (zh) 一种燃料电池单边框膜电极组件贴合装置及方法
CN216120327U (zh) 一种层压机构及光伏层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28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7000 High-tech Five Road of Heyuan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HANERGY THIN-FILM SOLAR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9

Address after: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Dongjun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31 Yanqi street, Yanq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Huihong Technology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