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40772U -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40772U
CN211640772U CN201921826578.7U CN201921826578U CN211640772U CN 211640772 U CN211640772 U CN 211640772U CN 201921826578 U CN201921826578 U CN 201921826578U CN 211640772 U CN211640772 U CN 2116407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jection molding
top end
spring
mould
inne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2657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世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Shishuo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hishuo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hishuo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hishuo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2657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407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407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4077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包括支撑板和工件,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一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的内壁设置有高强度涂层,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中心位置插接有注塑管,且注塑管的顶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的内腔,所述支撑板的顶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所述框架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钉锁紧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注塑腔。该高强度电子类模具,该装置可有效的通过减少模具脱模时使用设备的数量,从而为使用者节约使用成本,提高了模具整体的工作效率,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背景技术
电子模具是模具中的一种,主要是运用在电子端的,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
目前,现有的注塑模具在进行脱模时,大多通过外接设备使其上下模脱模,并对工件进行脱模操作,通过使用多台外接设备进行脱模增加使用成本,提高了工件脱模的难度,花费较多的时间脱模,影响模具整体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模具的实用性,不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包括支撑板和工件,所述支撑板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顶端设置有下模,所述下模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一注塑腔,所述第一注塑腔的内壁设置有高强度涂层,所述支撑板的底端中心位置插接有注塑管,且注塑管的顶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的内腔,所述支撑板的顶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框架,所述框架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钉锁紧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端设置有上模,所述上模的底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注塑腔,所述上模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弹簧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的内腔、且内侧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弹簧座的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齿板,所述上模的内腔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的一端,所述圆杆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蜗杆,所述圆杆的外壁前后两端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啮合相连的齿轮,所述上模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所述丝杠的外壁底端螺纹连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底端设置有圆板,所述圆板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设置有挡板,所述丝杠的外壁过盈配合有与蜗杆啮合相连的蜗轮。
优选的,所述弹簧座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
优选的,所述蜗杆位于蜗轮的左侧。
优选的,所述齿轮与齿板的内腔顶端齿牙相咬合。
优选的,所述挡板位于第二注塑腔的内腔顶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注塑腔的内壁设置有耐磨涂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高强度电子类模具,通过电动伸缩杆正常启动后,拉动上模通过连接板带动工件向上移动,当连接板在第一注塑腔的内腔向上移动至顶端斜面时,通过第一弹簧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齿板和连接板向外侧移动,连接板向外侧移动脱离工件的左右两侧,通过蜗杆与蜗轮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蜗轮带动丝杠旋转,通过丝杠与矩形块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矩形块通过矩形杆带动圆板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当连接板的底端从工件的底端移除后,通过第二弹簧的弹力推动挡板向下移动,并将工件从第二注塑腔的内腔推出,从而实现工件脱模操作,该装置可有效的通过减少模具脱模时使用设备的数量,从而为使用者节约使用成本,降低了模具脱模时的难度,省时省力,提高了模具整体的工作效率,增加了模具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齿板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蜗轮右视图。
图中:1、支撑板,2、支撑腿,3、下模,4、第一注塑腔,5、注塑管, 6、框架,7、电动伸缩杆,8、上模,9、第二注塑腔,10、第一弹簧,11、弹簧座,12、齿板,13、圆杆,14、蜗杆,15、齿轮,16、丝杠,17、圆板, 18、第二弹簧,19、挡板,20、蜗轮,21、连接板,22、凹槽,23、工件,24、矩形块,25、矩形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包括支撑板1和工件23,支撑板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2,支撑腿2的顶端设置有下模3,下模3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一注塑腔4,第一注塑腔4的内壁设置有高强度涂层,高强度涂层由氮化钛涂层制作而成,提高了第一注塑腔4内壁的强度,支撑板1的底端中心位置插接有注塑管5,且注塑管5的顶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支撑板1的顶端通过螺栓锁紧有6,框架6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钉锁紧有电动伸缩杆7,电动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有上模8,上模8的底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注塑腔9,第二注塑腔9的内壁设置有耐磨涂层,耐磨涂层由纳米陶瓷涂料制作而成,上模8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0的一端,第一弹簧10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9N/CM,第一弹簧10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通过电动伸缩杆7正常启动后,拉动上模8通过连接板21带动工件23向上移动,当连接板21在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向上移动至顶端斜面时,通过第一弹簧10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脱离工件23的左右两侧,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座11,弹簧座1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板21,连接板21的底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且内侧表面开设有凹槽22,弹簧座11的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齿板12,上模8的内腔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13的一端,圆杆13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蜗杆14,通过第一弹簧10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通过齿板12与齿轮15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轮15带动圆杆13 和蜗杆14旋转,通过蜗杆14与蜗轮20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蜗轮20带动丝杠16旋转,圆杆13的外壁前后两端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12啮合相连的齿轮15,通过电动伸缩杆7正常启动后,拉动上模8通过连接板21带动工件23 向上移动,当连接板21在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向上移动至顶端斜面时,通过第一弹簧10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通过齿板12与齿轮15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齿轮15带动圆杆13和蜗杆14旋转,上模8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16,丝杠16的外壁底端螺纹连接有矩形块24,矩形块24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杆25,矩形杆25的底端设置有圆板17,圆板1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20N/CM,第二弹簧18 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通过蜗杆14 与蜗轮20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蜗轮20带动丝杠16旋转,通过丝杠16与矩形块2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矩形块24通过矩形杆25带动圆板17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18,当连接板21的底端从工件23的底端移除后,通过第二弹簧18的弹力推动挡板19向下移动,并将工件23从第二注塑腔9的内腔推出,从而实现工件23脱模操作,第二弹簧18的底端设置有挡板19,丝杠16 的外壁过盈配合有与蜗杆14啮合相连的蜗轮20。
下列为本案的各电器件型号及作用:
电动伸缩杆7的型号为NKLA22,且电动伸缩杆7连接有外接电源,外接电源为380V交流电,接通或断掉电动伸缩杆7的外接电源使其工作或停止工作。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弹簧座11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通过电动伸缩杆7正常启动后,拉动上模8通过连接板21带动工件23向上移动,当连接板21在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向上移动至顶端斜面时,通过第一弹簧10 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连接板21 向外侧移动脱离工件23的左右两侧。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蜗杆14位于蜗轮20的左侧,通过第一弹簧10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通过齿板12与齿轮15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轮15带动圆杆13和蜗杆14旋转,通过蜗杆14与蜗轮20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蜗轮20带动丝杠16旋转。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齿轮15与齿板12的内腔顶端齿牙相咬合,通过电动伸缩杆7正常启动后,拉动上模8通过连接板21带动工件23向上移动,当连接板21在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向上移动至顶端斜面时,通过第一弹簧10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通过齿板12与齿轮15啮合相连的关系,方便齿轮15带动圆杆13和蜗杆14 旋转。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挡板19位于第二注塑腔9的内腔顶端,通过蜗杆14与蜗轮20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蜗轮20带动丝杠16旋转,通过丝杠16与矩形块2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矩形块24通过矩形杆25带动圆板17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18,当连接板21的底端从工件23的底端移除后,通过第二弹簧18的弹力推动挡板19向下移动,并将工件23从第二注塑腔9 的内腔推出,从而实现工件23脱模操作。
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当需要对工件23进行脱模时,接通电动伸缩杆7的电源,电动伸缩杆7正常启动后,拉动上模8通过连接板21带动工件23向上移动,当连接板21在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向上移动至顶端斜面时,通过第一弹簧10 恢复形变的弹力,拉动弹簧座11、齿板12和连接板21向外侧移动,连接板21 向外侧移动脱离工件23的左右两侧,通过齿板12与齿轮15啮合相连的关系,当齿板12向外侧移动时,促使齿轮15带动圆杆13和蜗杆14旋转,通过蜗杆14与蜗轮20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蜗轮20带动丝杠16旋转,通过丝杠16 与矩形块24螺纹连接的关系,促使矩形块24通过矩形杆25带动圆板17向下移动挤压第二弹簧18,第二弹簧18受力形变收紧给圆板17反向的推力,当连接板21的底端从工件23的底端移除后,通过第二弹簧18的弹力推动挡板19向下移动,并将工件23从第二注塑腔9的内腔推出,从而实现工件23脱模操作,该装置结构简单,操控使用方便,可有效的通过减少模具脱模时使用设备的数量,从而为使用者节约使用成本,增加了模具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轴接”、“插接”、“焊接”、“卡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包括支撑板(1)和工件(2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顶端设置有下模(3),所述下模(3)的顶端表面开设有第一注塑腔(4),所述第一注塑腔(4)的内壁设置有高强度涂层,所述支撑板(1)的底端中心位置插接有注塑管(5),且注塑管(5)的顶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所述支撑板(1)的顶端通过螺栓锁紧有框架(6),所述框架(6)的内腔顶端中心位置通过螺钉锁紧有电动伸缩杆(7),所述电动伸缩杆(7)的底端设置有上模(8),所述上模(8)的底端表面开设有第二注塑腔(9),所述上模(8)的内腔左右两侧底端均设置有第一弹簧(10)的一端,所述第一弹簧(10)的另一端设置有弹簧座(11),所述弹簧座(11)的底端设置有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的底端延伸进第一注塑腔(4)的内腔、且内侧表面开设有凹槽(22),所述弹簧座(11)的右侧前后两端均设置有齿板(12),所述上模(8)的内腔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圆杆(13)的一端,所述圆杆(13)的另一端之间设置有蜗杆(14),所述圆杆(13)的外壁前后两端均过盈配合有与齿板(12)啮合相连的齿轮(15),所述上模(8)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轴承的外环,所述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丝杠(16),所述丝杠(16)的外壁底端螺纹连接有矩形块(24),所述矩形块(24)的底端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矩形杆(25),所述矩形杆(25)的底端设置有圆板(17),所述圆板(17)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8),所述第二弹簧(18)的底端设置有挡板(19),所述丝杠(16)的外壁过盈配合有与蜗杆(14)啮合相连的蜗轮(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11)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蜗杆(14)位于蜗轮(20)的左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15)与齿板(12)的内腔顶端齿牙相咬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9)位于第二注塑腔(9)的内腔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注塑腔(9)的内壁设置有耐磨涂层。
CN201921826578.7U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407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6578.7U CN211640772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26578.7U CN211640772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40772U true CN211640772U (zh) 2020-10-09

Family

ID=72691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2657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1640772U (zh) 2019-10-28 2019-10-28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407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679795U (zh) 一种复合材料成型模具
CN211640772U (zh) 一种高强度电子类模具
CN212352775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11027758U (zh) 一种气动式自动退料冲压模具
CN112060506A (zh) 一种异形胶条成型模具
CN216656047U (zh) 一种具有散热功能的发动机盖支撑架模具
CN211307271U (zh) 一种注塑机用快速取料的装置
CN215550654U (zh) 一种便于组装拆卸模具的拉杆
CN212219159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14645138U (zh) 一种防止变形的特种空心合成橡胶模具
CN210174128U (zh) 一种防粘定的注塑模具
CN211518327U (zh) 一种塑料模具用抽芯装置
CN210045974U (zh) 一种金属结构件成型模具
CN210847934U (zh) 一种便于清理的模具
CN210061812U (zh) 一种便于取件的塑料制品模具
CN213530483U (zh) 一种汽车模具侧压合机构
CN212684512U (zh) 一种鞋业生产加工用挤压捏合装置
CN212792715U (zh) 一种汽车横向冲压件
CN214079192U (zh) 一种高性能吊具卸扣用冶炼模具
CN213106095U (zh) 一种模具制造用多角度打磨装置
CN211993993U (zh) 一种提高注塑精度的注塑模具
CN212312472U (zh) 一种塑胶模具
CN211807545U (zh) 一种便于脱模的模具
CN214349372U (zh) 一种新型的生产铝型材热挤压模具
CN213350488U (zh) 一种防精密模具加工错位的紧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9

Termination date: 202110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