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3541U -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3541U
CN211623541U CN201921370610.5U CN201921370610U CN211623541U CN 211623541 U CN211623541 U CN 211623541U CN 201921370610 U CN201921370610 U CN 201921370610U CN 211623541 U CN211623541 U CN 211623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quare frame
prismatic table
cover body
upper prismatic
wind scoo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706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永忠
常丹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anxi Junji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anxi Junji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anxi Junji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anxi Junji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706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3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3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3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包括罩体和风筒,风筒安装在罩体上;罩体包括方形框、自方形框底端水平探出该方形框的下翻沿、自方形框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棱台,上棱台的小端朝上、大端与方形框顺接,上棱台为中空结构,并且上棱台的空腔与方形框的内腔相通;上棱台的小端面上开设一通孔,风筒安装在该通孔处;通孔的表面积占上棱台表面积的一半以上;风筒的轴线和棱台的中心均偏离方形框的中心。本实用新型把罩体设计成下翻沿、方形框和上棱台结构,通过增加罩体的结构复杂度提高罩体的强度,并且罩体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与常规的注塑工艺相比,挤压工艺能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导风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发动机在工作中产生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并使发动机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汽车发动机在高温工作环境下须得到适度的冷却,方能使其保持在适宜温度下工作,以满足发动机良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和废气排放的要求。
汽车发动机的风扇、安装在散热器上的护风罩在汽车发动机领域通常配合使用。汽车发动机的水冷管路经由散热器产生循环,汽车发动机上安装的风扇叶片通过安装于散热器上的护风罩将热量吸收并散发到车外。其中,护风罩较大的开口端罩设在散热器上,较小的开口端朝向风扇叶片。在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中,导风罩为壳状结构,通常导风罩的壁厚为1mm左右。
例如专利号为201220130738.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重型汽车用冷却系统导风罩,通过提供一种C型护圈的导风罩,解决了环形导风罩与冷却风扇匹配后进风效率低的问题。包括导风罩矩形箱体,C型护圈,加强筋和海绵密封条,C型护圈、加强筋及导风罩矩形箱体注塑成一体,加强筋位于C型护圈外圈和矩形箱体之间,海绵密封条粘贴于矩形箱体周边。该专利的有益效果是,导风罩矩形箱体能够明显提高冷却系统低效区域的进风量,C型护圈能够减小风扇前端的热风回流影响,提高风扇的吸风效率,从而提高冷却系统性能。由于矩形箱体的壁厚一般为1mm左右,该专利在矩形箱体和C型护圈外圈之间设置加强筋来增加导风罩的整体强度。由于存在加强筋的结构,该导风罩无法采用挤压工艺制造,只能注塑成型。
因注塑成型时液体进入模腔需要冷却凝固导致注塑成型只能间隔生产,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急需提供一种采用挤压工艺制造且满足强度要求的护风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将导风罩的罩体设计成复杂结构来提高其强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包括罩体和风筒,所述风筒安装在罩体上;所述罩体一体成型;
所述罩体包括方形框、自方形框底端水平探出该方形框的下翻沿、自方形框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棱台,所述上棱台的小端朝上、大端与方形框顺接,所述上棱台为中空结构,并且上棱台的空腔与方形框的内腔相通;
所述上棱台的小端面上开设一通孔,所述风筒安装在该通孔处;
所述通孔的表面积占上棱台表面积的一半以上;所述风筒的轴线和棱台的中心均偏离方形框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把罩体设计成下翻沿、方形框和上棱台组合式结构,通过增加罩体的结构复杂度(即增加罩体的面积)提高罩体的强度,并且罩体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与常规的注塑工艺相比,挤压工艺能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棱台由多个倾斜面和两个对称的长条型斜面拼接而成,多个倾斜面分成两组位于长条型斜面的两端,每组的倾斜面依序拼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倾斜面均包括三个依序拼接的倾斜面,第一个倾斜面从方形框的宽边顶端延伸形成,另外两个倾斜面从方形框不同的长边顶端且靠近第一个倾斜面的小部分段延伸形成,两组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位于两个长边的四个端部;
除所有倾斜面外,每个长边的剩余段延伸形成长条型斜面,所述长条型斜面的长度远大于另外两个倾斜面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组倾斜面的形状相似,尺寸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倾斜面之间、倾斜面与长条型斜面之间均圆滑过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形框的高度h2<上棱台的高度h1<方形框的高度h2的二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在平行于小端端面的平面投影,该投影占据整个上棱台的小端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直径为上棱台小端的长度,通孔在平行于小端端面的平面内投影,通孔的投影结构由两条弧线和两条直线组成,两条弧线同心且对称,两条直线平行且长度相等,两条弧线与两条直径连接,弧线的圆心位于所有弧线和所有直线围成的区域内;所述弧形片的弧线与所述两条弧线拼接后形成一个圆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孔顶四周沿轴线延伸形成凸缘,所述风筒与凸缘接触并固定,所述风筒与罩体之间还具有多个缺口,每个缺口均设置补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把罩体设计成下翻沿、方形框和上棱台组合式结构,通过增加罩体的结构复杂度(即增加罩体的面积)提高罩体的强度,并且罩体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与常规的注塑工艺相比,挤压工艺能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风筒朝上状态下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风筒朝下状态下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罩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罩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罩体;11、方形框;12、上棱台;121、第一倾斜面;122、第二倾斜面;123、第三倾斜面;124、第四倾斜面;125、倾斜弧形倒角面;13、通孔;14、下翻沿;2、风筒;3、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创造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创造的限制。
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创造中的具体含义。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导风罩,将导风罩的罩体1设计成复杂结构来提高其强度。
如图所示,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包括罩体1和风筒2,风筒2安装在罩体1上;罩体1一体成型;罩体1包括方形框11、自方形框11底端水平探出该方形框11的下翻沿14、自方形框11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棱台12,上棱台12的小端朝上、大端与方形框11顺接,上棱台12为中空结构,并且上棱台12的空腔与方形框11的内腔相通;上棱台12的小端面上开设一通孔13,风筒2安装在该通孔13处;通孔13的表面积占上棱台 12表面积的一半以上;风筒2的轴线和棱台的中心均偏离方形框11的中心。
本实用新型把罩体1设计成下翻沿14、方形框11和上棱台12组合式结构,通过增加罩体1的结构复杂度(即增加罩体1的面积)提高罩体1的强度,并且罩体1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与常规的注塑工艺相比,挤压工艺能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一: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包括罩体1和风筒 2,风筒2安装在罩体1上;罩体1一体成型;罩体1包括方形框11、自方形框11底端水平探出该方形框11的下翻沿14、自方形框11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棱台12,上棱台12的小端朝上、大端与方形框11顺接,上棱台12为中空结构,并且上棱台12的空腔与方形框11的内腔相通;上棱台 12的小端面上开设一通孔13,风筒2安装在该通孔13处;通孔13的表面积占上棱台12表面积的一半以上;风筒2的轴线和棱台的中心均偏离方形框11的中心。
如图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上棱台12由多个倾斜面和两个对称的长条型斜面拼接而成,多个倾斜面分成两组位于长条型斜面的两端,每组的倾斜面依序拼接。每组倾斜面均包括三个依序拼接的倾斜面,第一个倾斜面从方形框11的宽边顶端延伸形成,另外两个倾斜面从方形框11不同的长边顶端且靠近第一个倾斜面的小部分段延伸形成,两组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位于两个长边的四个端部;除所有倾斜面外,每个长边的剩余段延伸形成长条型斜面,长条型斜面的长度远大于另外两个倾斜面的长度。如图4所示,第一组倾斜面包括一个第一倾斜面121和两个第二倾斜面122,第二组倾斜面包括一个第三倾斜面123和两个第四倾斜面124。每组倾斜面的形状相似,尺寸不同,相邻两个倾斜面之间、倾斜面与长条型斜面之间均圆滑过渡,即每个倾斜弧形倒角面125连接两个倾斜面。
本实施方式把罩体1设计成下翻沿14、方形框11和上棱台12组合式结构,通过增加罩体1的结构复杂度(即增加罩体1的面积)提高罩体1的强度,并且罩体1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与常规的注塑工艺相比,挤压工艺能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实施方式二:
本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包括罩体1和风筒 2,风筒2安装在罩体1上;罩体1一体成型;罩体1包括方形框11、自方形框11底端水平探出该方形框11的下翻沿14、自方形框11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棱台12,上棱台12的小端朝上、大端与方形框11顺接,上棱台12为中空结构,并且上棱台12的空腔与方形框11的内腔相通;上棱台 12的小端面上开设一通孔13,风筒2安装在该通孔13处;通孔13的表面积占上棱台12表面积的一半以上;风筒2的轴线和棱台的中心均偏离方形框11的中心。
如图所示,方形框11的高度h2<上棱台12的高度h1<方形框11的高度h2的二倍。通孔13在平行于小端端面的平面投影,该投影占据整个上棱台12的小端表面。通孔13的直径为上棱台12小端的长度,通孔13在平行于小端端面的平面内投影,通孔13的投影结构由两条弧线和两条直线组成,两条弧线同心且对称,两条直线平行且长度相等,两条弧线与两条直径连接,弧线的圆心位于所有弧线和所有直线围成的区域内;两个弧形片的弧线与两条弧线拼接后形成一个圆形。
通孔13的孔顶四周沿轴线延伸形成凸缘,风筒2与凸缘接触并固定,风筒2与罩体1之间还具有多个缺口,每个缺口均设置补片3。
本实施方式把罩体1设计成下翻沿14、方形框11和上棱台12组合式结构,通过增加罩体1的结构复杂度(即增加罩体1的面积)提高罩体1的强度,并且罩体1采用挤压工艺一体成型,与常规的注塑工艺相比,挤压工艺能实现连续生产,因此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包括罩体(1)和风筒(2),其特征在于:
所述罩体(1)一体成型,所述罩体(1)包括方形框(11)、自方形框(11)底端水平探出该方形框(11)的下翻沿(14)、自方形框(11)顶端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上棱台(12),所述上棱台(12)的小端朝上、大端与方形框(11)顺接,所述上棱台(12)为中空结构,并且上棱台(12)的空腔与方形框(11)的内腔相通;
所述上棱台(12)的小端面上开设一通孔(13),所述风筒(2)安装在该通孔(13)处;
所述通孔(13)的表面积占上棱台(12)表面积的一半以上;所述风筒(2)的轴线和棱台的中心均偏离方形框(11)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棱台(12)由多个倾斜面和两个对称的长条型斜面拼接而成,多个倾斜面分成两组位于长条型斜面的两端,每组的倾斜面依序拼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每组倾斜面均包括三个依序拼接的倾斜面,第一个倾斜面从方形框(11)的宽边顶端延伸形成,另外两个倾斜面从方形框(11)不同的长边顶端且靠近第一个倾斜面的小部分段延伸形成,两组的两个倾斜面分别位于两个长边的四个端部;
除所有倾斜面外,每个长边的剩余段延伸形成长条型斜面,所述长条型斜面的长度远大于另外两个倾斜面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每组倾斜面的形状相似,尺寸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倾斜面之间、倾斜面与长条型斜面之间均圆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倾斜面之间、倾斜面与长条型斜面之间均圆滑过渡。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方形框(11)的高度h2<上棱台(12)的高度h1<方形框(11)的高度h2的二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13)在平行于小端端面的平面投影,该投影占据整个上棱台(12)的小端表面。
CN201921370610.5U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Active CN211623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0610.5U CN211623541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70610.5U CN211623541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3541U true CN211623541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177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70610.5U Active CN211623541U (zh) 2019-08-22 2019-08-22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3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89592B (zh) 用于背光模组的散热结构及背光模组
CN102569468B (zh) 具有散热功能的太阳能模块及其边框
CN211623541U (zh) 一种安装于汽车散热器的导风罩
KR20110063117A (ko) 차량용 쿨링 장치
KR100844506B1 (ko) 자동차 인터쿨러의 모듈화 장착구조
WO2020238132A1 (zh) 全地形车
CN210564741U (zh) 一种罩体及护风罩
CN208967597U (zh) 灯具
JP2019143505A (ja) リザーブタンク
CN210068397U (zh) 用于风力发电机组的风冷管道和风力发电机组
CN104183889B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组散热结构
KR20110133794A (ko) 차량 배터리 냉각용 열교환기
KR20120063116A (ko) 인터쿨러 가이드 덕트
JP2018017194A (ja) インタークーラの取付構造
CN210531135U (zh) 一种汽车水泵前盖
CN210564742U (zh) 一种护风罩本体构件
CN109653855A (zh) 冷却系统、发动机以及汽车
KR101280619B1 (ko) 열교환기
CN214314938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三相异步电动机
KR102498669B1 (ko) 쿨링모듈
CN219492341U (zh) 一种具有冷却结构的涡轮导向叶片
CN114151197B (zh) 一种薄壁高筋圆转方机匣的冷却引流结构
CN215153921U (zh) 一种汽车引擎仓高效节能散热器
CN213775517U (zh) 一种发动机用板翅式冷却器
CN217131146U (zh) 一种高热交换率的金属散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n air guide hood installed on a car radia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002

Pledgee: Xi'an Gaoling Sanyang Financing Guarantee Co.,Ltd.

Pledgor: Shaanxi Junjie Auto Parts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610000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