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22499U - 脚手架 - Google Patents

脚手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622499U
CN211622499U CN201922339329.1U CN201922339329U CN211622499U CN 211622499 U CN211622499 U CN 211622499U CN 201922339329 U CN201922339329 U CN 201922339329U CN 211622499 U CN211622499 U CN 2116224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ir
column
columns
scaffold
engag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3932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博
青山敏朗
河合贤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 Corp
Shinw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233932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6224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6224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6224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安全性。该脚手架具备: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Description

脚手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脚手架。
背景技术
以往,在中国公开号为CN20605327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有一种脚手架10,其分别具备竖杆11、作为侧面防护的构件而设置的交叉斜撑12和扶手13、以及踏板14,扶手13设于相邻的两竖杆11、11之间,交叉斜撑12以交叉状设于同样的相邻的两竖杆11、11之间。该交叉斜撑12与扶手13各自单独设置,且各自组装于立杆11、11。
在组装这样的脚手架10时,操作人员需要站在踏板14上在没有任何侧面防护的情况下分别进行扶手13或交叉斜撑14的组装,因此存在以下问题,即:在脚手架组装过程中,不仅脚手架的组装性差,且有操作人员向侧面坠落的风险,而且,由于扶手与交叉斜撑分别构成,还导致脚手架的部件增多,结构复杂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安全性且减少部件数的脚手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脚手架具备: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脚手架,通过具备先行扶手,能够在下面一层预先组装其上层的先行扶手,因此,操作人员始终在被该先行扶手保护的状态下进行脚手架的组装,能够可靠地避免操作人员坠落的风险,提高脚手架组装时的安全性。而且,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因此,能够利用该先行扶手兼得基于梁部的扶手部、基于交叉设置的一对支承件的斜撑部以及加强部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为截面呈U字的通道状,所述第二卡合部具备:引导部,其能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以及楔部件,通过在所述引导部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下所述楔部件从上方插入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从而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
通过在引导部从上下方向将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下使楔部件从上方插入引导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从而能够一边限制引导部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在上下方向的移位一边进行楔部件向引导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的插入,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将楔部件插入至引导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能够简单地将先行部件的第二卡合部卡合于第二被卡合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方面的脚手架中,还包括: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先行扶手。
通过在在第二立柱对之间设置有先行扶手,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能够在第一立柱对侧与第二立柱对侧这两侧可靠地避免操作人员坠落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脚手架组装时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方面的脚手架中,还包括:还包括: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扶手,所述扶手通过其两端分别卡止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而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
通过在第二立柱对之间设置有扶手,该扶手通过其两端分别卡止在构成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而设置在第二立柱对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能够在设有先行扶手的一侧实现安全性而在设有扶手的一侧实现组装的简便化,因此,对于只需要在外侧(与建筑物相反的一侧)确保安全性的情况而言,能够显著地提高组装的简便化。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横柱通过分别卡止在形成于所述第一立柱对中的一方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对中与所述第一立柱对中的一方立柱对置的立柱的被卡止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连结,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错开设置。
通过使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在立柱的轴向上错开设置,能够简单地组装横柱和先行扶手或扶手而避免横柱与先行扶手或扶手的组装彼此干涉,还能够互不干涉地在立柱上形成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以及第二被卡合部,便于立柱的制造。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三或第四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踏板,该踏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
通过踏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从而能够利用钩部简单将踏板组装于横柱,便于脚手架的组装。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方面的脚手架,在第六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踢脚板,该踢脚板包括与所述踏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以及相对于所述底板垂直延伸并能够组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的侧板。
通过该踢脚板包括与踏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以及相对于底板垂直延伸并能够组装在第一立柱对或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的侧板,从而能够利用该踢脚板覆盖踏板与立柱之间的间隙,能够避免踏板上的工作人员踏空到间隙而可靠地保护工作人员,还能够避免物体从该间隙掉落的情况,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八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七方面的脚手架中,所述踢脚板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钩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端部的可动钩而组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
通过踢脚板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钩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端部的可动钩而组装在第一立柱对或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从而,能够仅对可动钩进行开闭操作而简易地组装该踢脚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九方面的脚手架,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脚手架中,还具备可调底座,其包括置于地面的底座部;与所述底座部一体连结的螺纹杆;以及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能够对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任一立柱进行承载,并螺合于所述螺纹杆而通过旋转能够上下移动。
通过具备可调底座,即使设置脚手架的地面是具有高低差的不平整地面,也能够通过该可调底座以对齐的方式调整组装于各个可调底座的立柱的顶端的高度,进一步能够使得同一层的踏板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实现稳定性好的脚手架。而且,通过以上构成的可调底座,仅利用螺纹杆以及手柄部便能够简易地调整放置于手柄部的立柱的高度,结构简单且操作便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具有能够提高组装性和安全性等优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第一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第二整体立体图。
图3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立柱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扶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先行扶手的立体图。
图6A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先行扶手的第二端部的放大立体图。
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先行扶手的第二端部组装于立柱的凹兜的状态下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踏板的立体图。
图8A是表示从前方侧观察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踢脚板的第一立体图。
图8B是表示从后方侧观察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踢脚板的第二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可调底座的放大立体图。
图10是现有技术的脚手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图1是从前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第一整体立体图,图2是从后方侧观察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第二整体立体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由多个立柱2、横柱3、扶手4、先行扶手5以及踏板6构成。
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在脚手架1的一个单元中,包括分别由立柱2构成且相互对置的第一立柱对2A、2A和第二立柱对2B、2B。扶手4通过其两端分别卡止在构成第一立柱对2A、2A的两立柱2上而设置在第一立柱对2A、2A之间。先行扶手5设置在第二立柱对2B、2B之间。横柱3通过分别卡止在第一立柱对2A、2A中的一方立柱2和第二立柱对2B、2B中与第一立柱对2A、2A中的一方立柱2对置的立柱2从而设置于第一立柱对2A、2A与第二立柱对2B、2B之间。
图3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的立柱2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构成第一立柱对2A、2A和第二立柱对2B、2B的立柱2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以下,在无需区分的情况下均说明为立柱2。该立柱2在轴向一端侧形成有直径比其他部分小的未图示的缩颈部,通过使一个立柱2的缩颈部插入于另一立柱2的未形成有缩颈部的端部,能够不使用其他工具而容易地将多个立柱2沿着轴向相互组装。立柱2包括作为主体的柱状部21、以及在该柱状部21的外周面设置的被卡合部22,扶手4、先行扶手5以及横柱3均通过被卡合部22而设置于立柱2。被卡合部22沿着立柱2的轴向设有至少一组即可,可以设置两组或三组以上。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图3中最上侧的被卡合部22定义为第一被卡合部221,将图3中最下侧的被卡合部22定义为第二被卡合部222。立柱2还设置有供横柱3卡止的被卡止部(未图示),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221和第二被卡合部222沿着立柱2的轴向错开设置。这样,能够互不干涉地在立柱2的周围形成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22a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b,而且,与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22a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b处于立柱2的轴向上的相同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避免向立柱2组装横柱3、扶手4、先行扶手5时各部件相互之间的干涉。
图4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扶手4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扶手4包括柱状的扶手主体41、以及在扶手主体41两端分别朝向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向外侧伸出的伸出部42。扶手4通过其两端的伸出部42插入于第一立柱对2A、2A的被卡合部22、22从而设置于第一立柱对2A、2A之间。这里,可以使伸出部42具有随着朝向末端而宽度变窄的形状,通过具有这样的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将伸出部42插入于立柱2的被卡合部22。
虽然未予图示,但是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横柱3与扶手4除了长度不同之外,其他构成与扶手4相同即可。
图5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先行扶手5的立体图。先行扶手5设置在第二立柱对2B、2B之间,如图5所示,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51,该梁部51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52,第一卡合部52能够插入第二立柱对2B、2B的两立柱2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221;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53、53,它们通过第一端部分别能够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卡合部52、52;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54、54,它们分别设于一对支承件53、53的第二端部,能够与第二立柱对2B、2B的两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222卡合。
这里,先行扶手5是梁部51、一对第一卡合部52、52、一对支承件53、53、以及第二卡合部54、54连结成一体的单一部件。
图6A是表示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先行扶手5的第二卡合部54的放大立体图。图6B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先行扶手5的第二卡合部54组装于立柱2的第二被卡合部222的状态下的放大立体图。如图6A以及图6B所示,第二被卡合部54为截面呈U字的通道状,具备:引导部541,其能从上下方向将第二被卡合部222夹在中间;以及楔部件542,在引导部541从上下方向将第二被卡合部222夹在中间的状态下,楔部件542能从上方插入引导部54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2,从而使第二卡合部54卡合于第二被卡合部222。
在向立柱2B的第二被卡合部222设置第二卡合部54时,使第二被卡合部222进入于引导部541的凹口部541a,从而,第二卡合部54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222在上下方向的移位被第二被卡合部222限制,能够在该状态下进行楔部件542向第二被卡合部222和引导部541的插入,能够简单地将楔部件542插入于立柱2B的第二被卡合部222。
楔部件542可以构成为包括:顶部的平面状部542a;突出部542b,其从该平面状部542a的一端侧向与该平面状部542a大致垂直的方向伸出;以及楔形部542c,其从该平面状部542a的与该突出部542b相反的一端部向与突出部542b大致相同的方向伸出,且随着朝向末端侧而变细,在突出部542b与楔形部542c之间形成有间隙。第二卡合部54通过以使立柱2B的第二被卡合部222进入到楔部件542的在突出部542b与楔形部542c之间形成的间隙,而组装于第二被卡合部222。
利用该构成的楔部件542,通过敲击面积较大的顶部的平面状部542a,能够简单地进行楔部件542的设置。
如图7所示,脚手架1的踏板6包括平板状的主体部61和一体设于平板状的主体部61的四个角部的钩部62,通过各个钩部62钩挂于相邻的一对横柱3而能够不需要其他固定部件而容易地将踏板6组装于一对横柱3之间。
图8A是表示从前方侧观察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踢脚板7的第一立体图。图8B是表示从后方侧观察构成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踢脚板7的第二立体图。如图1、图2以及图8A、图8B所示,脚手架1还具备踢脚板7,踢脚板7包括与踏板6的主体部61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71、以及相对于底板71垂直延伸并组装在第二立柱对2B、2B的侧板72。
该踢脚板7能够将第二立柱对2B、2B与踏板6之间的空隙遮挡,因此,能够确实地提高在踏板6上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性,且能够避免物体从该空隙掉落。踢脚板7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固定钩74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可动钩73组装在第二立柱对2B、2B。
组装踢脚板7时,通过先将固定钩74卡止于第二立柱对2B、2B中的一方,再将可动钩73钩挂于第二立柱对2B、2B中的另一方,操作可动钩73使其固定于该另一方的立柱2B,从而能够简单地组装该踢脚板7。拆卸时,仅通过操作可动钩73而解除其与另一方的立柱2B之间的固定便能够卸下该踢脚板7。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能够从一侧操作而容易地相对于第二立柱对2B、2B拆装踢脚板7。
如图1和图2所示,脚手架1还具备可调底座8,其包括置于地面的底座部81;与底座部81一体连结的螺纹杆82;以及手柄部83,手柄部83能够对立柱2进行承载,并螺合于螺纹杆82而通过旋转能够上下移动。
手柄部83具有:通过内螺纹与螺纹杆82旋紧固定的小径部831、直径比小径部831大而能够承接立柱2的台阶部832、以及供人手把持着进行旋转操作的抓持部833。
通过使手柄部83沿着螺纹杆82上下移动,而能够适当调整设置于被该手柄部83承接的立柱2的顶端高度。因此,即使组装脚手架1的地面是具有高低差的不平整地面,也能够通过该可调底座8以对齐的方式调整组装于各个可调底座8的立柱2的顶端的高度,进一步能够使得同一层的踏板6处于同一平面,而实现稳定性好的脚手架。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1的组装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设置可调底座8,在可调底座8上组装立柱2,通过调整手柄部83的高度位置而使各个立柱2的顶端的高度对齐。
立柱2、横柱3的组装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省略说明,以下详细说明先行扶手5、扶手4、踏板6、和踢脚板7的组装。
把持先行扶手5的一对支承件53、53,将先行扶手5的一对第一卡合部52、52分别卡合到比操作人员所处位置靠上方的上一层的第二立柱对2B、2B的第一被卡合部221,使一对支承件53、53各自围绕对应的第一卡合部52以相互交叉的方式转动,将在支承件53、53的第二端部设置的一对第二卡合部54、54分别卡合于第二立柱对2B、2B的第二被卡合部222。使用锤子敲打楔部件542,使第二卡合部54、54牢固地卡合于立柱2(第二立柱对2B、2B)的第二被卡合部222,从而将先行扶手5暂时组装于立柱2。
在将比操作人员靠上方的上一层的先行扶手5暂时组装之后,依次组装该上一层中的踏板6、踢脚板7,然后,操作人员移动到该上一层的踏板6进行扶手4的设置。
通过反复进行上述的工序、即始终先组装比操作人员所处位置靠上方的上一层的先行扶手5,然后再组装上一层的踏板6和踢脚板7,从而组装脚手架1。
接下来,对脚手架1的解体操作进行说明。
首先,操作人员解除其所处的最上层的立柱2、横柱3、扶手4等。
接着,处于下层的工作人员拆下最上层的踏板6和踢脚板7。
然后,解除其所处的最上层的先行扶手5的一对第二卡合部54、54与对应的立柱2(第二立柱对2B、2B)的第二被卡合部222之间的卡合,把持支承件53、53而解除先行扶手5的一对第一卡合部52、52与对应的立柱2(第二立柱对2B、2B)的第一被卡合部221之间的卡合,拆下先行扶手5。
通过反复进行以上的工序,从而将脚手架1解体。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1)通过具备先行扶手5,能够在下面一层预先组装其上层的先行扶手5,因此,操作人员能够始终在被该先行扶手5保护的状态下进行脚手架1的组装,因此,能够可靠地避免操作人员向外侧坠落的风险,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能够利用先行扶手5兼得基于梁部51的扶手部、基于交叉设置的支承件53的斜撑部以及加强部的功能,而且易于组装。
(2)通过在引导部541从上下方向将第二被卡合部222夹在中间的状态下使楔部件542从上方插入引导部54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2,从而能够一边限制引导部541相对于第二被卡合部222在上下方向的移位一边进行楔部件542向引导部54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2的插入,能够简单且稳定地将楔部件542插入至引导部54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2,能够简单地将先行扶手5的第二卡合部54卡合于第二被卡合部222。
(3)通过使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22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2在立柱2的轴向上错开设置,能够简单地组装横柱3和先行扶手5而避免横柱3与先行扶手5的组装彼此干涉,还能够互不干涉地在立柱2上形成被卡止部与第一被卡合部221以及第二被卡合部222,便于立柱2的制造。
(4)通过踏板包括主体部61、以及一体设于该主体部61的两端并能挂于横柱3的钩部62,从而能够利用钩部62简单将踏板6组装于横柱3,便于脚手架1的组装。
(5)通过该踢脚板7包括与踏板6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71、以及相对于底板71垂直延伸并组装在第二立柱对2B的侧板72,从而能够利用该踢脚板7覆盖踏板与第二立柱对2B之间的间隙,能够避免踏板上的工作人员踏空到间隙而可靠地保护工作人员,还能够避免物体从该间隙掉落的情况,提高脚手架的安全性。
(6)踢脚板7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固定钩74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可动钩73组装在第二立柱对2B,从而,能够仅对可动钩73进行开闭操作而简易地组装该踢脚板7。
(7)通过具备可调底座8,即使设置脚手架1的地面是具有高低差的不平整地面,也能够通过该可调底座8以对齐的方式调整组装于各个可调底座8的立柱2的顶端的高度,进一步能够使得同一层的踏板6处于同一平面,从而实现稳定性好的脚手架。而且,通过以上构成的可调底座8,仅利用螺纹杆82以及手柄部83便能够简易地调整放置于手柄部83的立柱2的高度,结构简单且操作便利。
<变形例>
(1)以上实施例中,针对在一侧设有先行扶手而在另一侧设有扶手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只要具有先行扶手即可,可以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择在两侧均设置先行扶手。
在两侧均设置有先行扶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能够在第一立柱对侧与第二立柱对侧这两侧可靠地避免操作人员坠落的风险,进一步提高脚手架组装时的安全性。在一侧设有先行扶手而在另一侧设有扶手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脚手架能够在设有先行扶手的一侧实现安全性而在设有扶手的一侧实现组装的简便化,因此,对于只需要在外侧(与建筑物相反的一侧)确保安全性的情况而言,能够显著提高组装的简便化。
<其他实施例>
(1)可调底座8并非是脚手架所必须的结构,可以是其他底座或底部支承部件。可调底座8只要能够调整上下方向的高度即可,可以是其他结构。
(2)踏板6的主体部可以是平板状部,也可以是网状部或栅格状部等,只要能供操作人员站立即可。也可以代替踏板6的钩部6b而设置夹具等,只要能将踏板6组装于横柱3即可。
(3)本实用新型的踢脚板7构成为:在一侧一体设置有固定钩74,在与设置固定钩的一侧相反侧一体设置有可动钩73。但是,踢脚板7可以在两侧都设置可动钩73,也可以通过夹具或凹凸状等形状的卡合部组装于立柱,只要能将踢脚板7则可以采用任意结构。
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仅限定于以上说明的实施例或变形例,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一步构成不同的实施方式。另外,本实用新型包括各种各样的变形例、等同范围内的变形例等。而且,从本实用新型想到的各种各样的结构要素的组合、方式等也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

Claims (9)

1.一种脚手架,其特征在于,具备:
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的第一立柱对;以及
先行扶手,其设置在所述第一立柱对之间,
所述先行扶手包括:水平设置的梁部,该梁部在轴向两端部分别设有第一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能够插入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一被卡合部;呈交叉状设置的一对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各自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并且各自通过所述第一端部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以及一对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二卡合部分别设于所述一对支承件的所述第二端部,能够与在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形成的第二被卡合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为截面呈U字的通道状,
所述第二卡合部具备:引导部,其能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以及楔部件,通过在所述引导部从上下方向将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夹在中间的状态下所述楔部件从上方插入所述引导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从而使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于所述第二被卡合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
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
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所述先行扶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由相互对置的一对立柱构成且与所述第一立柱对对置的第二立柱对;以及
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在对置的方向上连结的横柱,
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设置有扶手,
所述扶手通过其两端分别卡止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上而设置在构成所述第二立柱对的一对立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横柱通过分别卡止在形成于所述第一立柱对中的一方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对中与所述第一立柱对中的一方立柱对置的立柱的被卡止部从而将所述第一立柱对与所述第二立柱对连结,
所述被卡止部与所述第一被卡合部以及所述第二被卡合部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错开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踏板,该踏板包括主体部、以及一体设于该主体部的两端并能挂于所述横柱的钩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手架还具备踢脚板,该踢脚板包括与所述踏板至少部分重叠设置的底板、以及相对于所述底板垂直延伸并能够组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的侧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踢脚板能够通过设置在其一侧的端部的固定钩和设置在其另一侧的端部的可动钩而组装在所述第一立柱对或所述第二立柱对中的任一方。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脚手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脚手架还具备可调底座,其包括置于地面的底座部;与所述底座部一体连结的螺纹杆;以及手柄部,所述手柄部能够对构成所述第一立柱对的任一立柱进行承载,并螺合于所述螺纹杆而通过旋转能够上下移动。
CN201922339329.1U 2019-12-20 2019-12-20 脚手架 Active CN2116224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9329.1U CN211622499U (zh) 2019-12-20 2019-12-20 脚手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39329.1U CN211622499U (zh) 2019-12-20 2019-12-20 脚手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22499U true CN211622499U (zh) 2020-10-02

Family

ID=7263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39329.1U Active CN211622499U (zh) 2019-12-20 2019-12-20 脚手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6224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737A (zh) * 2020-12-12 2021-05-04 重庆新久融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升降脚手架防护的翻板组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6737A (zh) * 2020-12-12 2021-05-04 重庆新久融工程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升降脚手架防护的翻板组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5816B2 (en) Integral safety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for construction
CN211622499U (zh) 脚手架
JP4683595B2 (ja) 枠組み足場における手摺の取付方法
US6799658B2 (en) Mobile outrigger scaffolding system
US8366068B2 (en) Bracing structure, fastener and method for bracing a support structure having props for ceiling formworks
KR20090007331U (ko) 낙하물 방지망 설치용 고정구
CN214615300U (zh) 一种施工用脚手架
EP2122085B1 (en) A barrier assembly
CN113685015A (zh) 互锁式脚踏板组件
RU2256044C2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ая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монтажных элементов системы лесов и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ые для нее блок муфты и рама лесов
KR200493327Y1 (ko) 호이스트용 방호선반
US20240130528A1 (en) Adjustable support and bracing systems
CA2924610C (en) Scaffolding accessory
JP2003097055A (ja) 先行手摺枠
EP1876315A1 (en) Integral safety system which can be used for construction
CA2263302C (en) Scaffold assembly
JP6968327B1 (ja) 単管足場用先行筋交い及び仮設足場
CN117120694B (zh) 脚手架台
CA3179504A1 (en) Adjustable support and bracing systems
JP2004068435A (ja) 枠体及び枠体を用いた枠組足場構造
JP3913536B2 (ja) 手摺の取付装置
JPH08429Y2 (ja) 仮設足場用スライド式ブレース手摺枠
JPH0211554Y2 (zh)
JP3110881U (ja) 多方向に連結可能な建枠
JP3095491U (ja) 枠組足場の先行手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