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及 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性高的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及 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
背景技术
柔性线路板(又称FPC或柔性印刷线路板)一般采用多层的形式,其层与层之间经过专用的压合装置压合后形成多层柔性线路板。现有技术中的多层式压合装置一般是通过中间压板的自重复位的,但实际进行压合操作后进行复位的阶段中,中间压板容易短暂吸附在上板上,此时,下板通常通过液压缸持续下行,操作人员在看到下板与中间压板之间分开时,就可能错误地伸手去拿下板上的产品,由于中间压板重量大,中间压板可能突然下降,并造成压手事故,安全性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安全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 108521725 A公开了一种FPC四开口真空气囊快速压合机,它是采用在压合机两侧设置限位模块,限位模块用于限制下压板的下行位置,防止下压板持续下压导致可能压到操作人员的手的情况发生,可以提高压合机的使用安全性。
但是,这种FPC四开口真空气囊快速压合机还存在当上板与中板,中板与下板分开后,需要工人伸手到上开口和下开口中去放入或取出柔性印刷线路板,由于柔性印刷线路板在压合时需要在高温状态下压合,当工人伸手到上开口和下开口中去放入或取出柔性印刷线路板时,很容易烫伤工人的手或/和臂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用新型向社会提供一种基本不会出现烫伤工人的手或/和臂膀的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及 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
本实用新型中的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是指两开口以上的FPC真空快压机,包括两开口,三开口,四开口,五开口……等等,开口的组合方式可以上下叠加式,也可以左右排布式,市场上以左右排布式居多,特别是在两开口的基础上变成四开口的真空快压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适合于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的中间板组件和/或下真空加热组件上使用,包括上下排布的用于除去FPC线路板气泡的真空组件和用于给所述真空组件加热的加热组件,在所述真空组件的左侧设有由第一导轮和第一导轨构成的第一滑动组件,在所述真空组件的右侧设有由第二导轮和第二导轨构成的第二滑动组件,在所述真空组件的后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真空组件相对于所述加热组件水平往复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当所述第一导轮随所述真空组件向后收回时容置所述第一导轮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导轮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斜坡面;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当所述第二导轮随所述真空组件向后收回时容置第二导轮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轮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斜坡面。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导轮与所述真空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导轮随所述真空组件在所述第一导轨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导轮与所述真空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轮随所述真空组件在所述第二导轨上移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第一导轨的下侧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导轨垂直弹动的第一弹性件;和/或在所述第二导轨的下侧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轨垂直弹动的第二弹性件。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所述第一导轨的外侧设有第一侧面板,所述第一侧面板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下端抵在所述第一侧面板的第一下边上;和/或在所述第二导轨的外侧设有第二侧面板,所述第二侧面板的横截面为反“L”形,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下端抵在所述第二侧面板的第二下边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侧面板的外侧和所述第二侧面板设有导向轮。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真空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导轨随所述真空组件在所述第一导轮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导轨与所述真空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轨随所述真空组件在所述第二导轮上移动。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安装板,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安装板设在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后端,所述直线驱动机构设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安装板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设在所述加热组件的下底面上。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盖板和/或第二盖板,所述第一盖板设在所述第一滑动组件上方,所述第二盖板设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包含有上述的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在所述真空组件的左侧设有第一滑动组件,在所述真空组件的右侧设有第二滑动组件,在所述真空组件的后侧设有直线驱动机构,通过直线驱动机构将所述真空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加热组件相对移动,当需要放料或取料时,可以将所述真空组件通过直线驱动机构推出放料或取料,这样,就基本不会出现烫伤工人的手或/和臂膀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当所述第一导轮随所述真空组件向后收回时容置所述第一导轮的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导轮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平面上的第一斜坡面;在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当所述第二导轮随所述真空组件向后收回时容置第二导轮的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轮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平面的第二斜坡面的结构,这样,可以达到当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随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的直线驱动源上行时,不会由于出现导轮和导轨的相互干涉而损坏真空组件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中间板组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下真空加热组件);
图3是本实用新型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的第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无外壳。
图5是图4的侧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的主视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请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这种下治具装置适合于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的中间板组件14和/或下真空加热组件13上使用,它包括上下排布的用于除去FPC线路板气泡的真空组件141和用于给所述真空组件141加热的加热组件142,在所述真空组件141的左侧设有由第一导轮1411和第一导轨1412构成的第一滑动组件1410,在所述真空组件141的右侧设有由第二导轮1421和第二导轨1422构成的第二滑动组件1420,在所述真空组件141的后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真空组件141相对于所述加热组件142水平往复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150;在所述第一导轨1412上设有当所述第一导轮1411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向后收回时容置所述第一导轮1411的第一凹部1413,所述第一凹部1413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导轮1411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一导轨1412的第一平面1414上的第一斜坡面14131;在所述第二导轨1422上设有当所述第二导轮1421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向后收回时容置第二导轮1421的第二凹部1423,所述第二凹部1423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轮1421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二导轨1422的第二平面1424的第二斜坡面14231。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轮1411与所述真空组件141连接,所述第一导轮1411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在所述第一导轨1412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导轮1421与所述真空组件141连接,所述第二导轮1421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在所述第二导轨1422上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1412可以与加热组件142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机架1固定连接;也可以悬在下述第一侧面板1416的第一下边14161上。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导轨1412的下侧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导轨1412垂直弹动的第一弹性件1415;和/或在所述第二导轨1422的下侧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轨1422垂直弹动的第二弹性件1425。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1415和第二弹性件1425包括但不限于是弹簧等,设置弹性件的目的是防止所述第一导轨1412和所述第二导轨1422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与所述第一导轮1411和所述第二导轮1421动作不匹配时,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导轨1412的外侧设有第一侧面板1416,所述第一侧面板1416的横截面为“L”形,所述第一弹性件1415的下端抵在所述第一侧面板1416的第一下边14161上;和/或在所述第二导轨1422的外侧设有第二侧面板1426,所述第二侧面板1426的横截面为反“L”形,所述第二弹性件1425的下端抵在所述第二侧面板1426的第二下边14261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侧面板1416的外侧和所述第二侧面板1426设有导向轮146,导向轮146的作用在下面文章里描述。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轨1412与所述真空组件141连接,所述第一导轨1412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在所述第一导轮1411上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导轨1422与真空组件141连接,所述第二导轨1422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在所述第二导轮1421上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轮1411可以与加热组件142固定连接,也可以与机架1固定连接。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直线驱动机构安装板151,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安装板151设在所述第一导轨1412和所述第二导轨1422后端,所述直线驱动机构150设在所述直线驱动机构安装板151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气囊组件143,所述气囊组件143设在所述加热组件142的下底面上。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第一盖板1417和/或第二盖板1427,所述第一盖板1417设在所述第一滑动组件1410上方,所述第二盖板1427设在所述第二滑动组件1420上方。
本实用新型中的直线驱动机构150可以是气缸、油缸或电缸。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真空组件141、加热组件142和气囊组件143是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赘述。
请参见图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真空加热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实际上图2所示的实施例是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没有安装气囊组件143的结构是相同,也就是说在图2所示结构的基础上加上气囊组件143就成为中间板组件14,否则就是下真空加热组件1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包含有上述的自动进出精密压合下治具装置。
具体地说,请参见图3,图3揭示的是本实用新型一种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是多开口上下叠加式,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的上部设有上气囊加热组件11,在所述机架1的下部设有由直线驱动源12驱动的下真空加热组件13,在所述上气囊加热组件11和所述下真空加热组件13之间设有N个中间板组件14包括第一中间板组件10、第二中间板组件20……第N中间板组件N0,每个所述中间板组件1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真空组件141、加热组件142和气囊组件143,在所述真空组件141的左侧设有由第一导轮1411和第一导轨1412构成的第一滑动组件1410,在所述真空组件141的右侧设有由第二导轮1421和第二导轨1422构成的第二滑动组件1420,在所述真空组件141的后侧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真空组件141相对于所述加热组件142水平往复移动的直线驱动机构150;在所述第一导轨1412上设有当所述第一导轮1411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向后收回时容置所述第一导轮1411的第一凹部1413,所述第一凹部1413设有允许所述第一导轮1411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一导轨1412的第一平面1414上的第一斜坡面14131;在所述第二导轨1422上设有当所述第二导轮1421随所述真空组件141向后收回时容置第二导轮1421的第二凹部1423,所述第二凹部1423设有允许所述第二导轮1421平稳过渡到所述第二导轨1422的第二平面1424的第二斜坡面14231。
优选的,在最上的第一中间板组件10与上气囊加热组件11之间设有第一复位弹簧151,在相邻两中间板组件之间均设有第二复位弹簧152,第三复位弹簧、第四复位弹簧……等复位弹簧15图中未画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复位弹簧来分离上板和中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卡钩装置来使上板和中板分离,具有结构简单,且工作时稳定性好的优点。本实施例中,所述中间板组件14数量可在1-4之中选择。
本实施例中,第一中间板组件10与上气囊加热组件11构成第一个开口,在此开口可以压合第一FPC线路板;第二中间板组件20的中间真空组件141和中间加热组件142与第一中间板组件10中的中间气囊组件143构成第二开口,可以压合第二FPC线路板,以此类推,上下叠加,可以设置N+1个开口,当然,开口越多所需要的厂房层高就越高,现实中以2-5个开口为宜。
使用时,在每个开口中分别放入FPC线路板,由位于最下面的直线驱动源12一般为油缸驱动最下面的下真空加热组件13,所述下真空加热组件13依次推动中间板组件14向上移动,将各开口内的FPC线路板压紧,并通过各个开口的气囊进一步压紧后,在高温下进行粘合,此时,各复位弹簧15被压缩,当压合完成后,直线驱动源12带动最下面的下真空加热组件13下行,此时各中间板组件14会在各自的复位弹簧15迅速分开,这样,可以避免上气囊加热组件与最上一个中间板组件,以及相邻两中间板组件相互粘连的情况出现。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导向轴16,所述导向轴16的上端穿过所述中间板组件14后与所述上气囊加热组件11的外侧连接,所述导向轴16的下端与所述直线驱动源12的外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5套设在所述导向轴16上。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板组件14过渡下行的限位件144,以防止中间板组件14跌落在下真空加热组件13上,或上面的中间板组件跌落在下面的中间板组件上,以砸伤操作人员的手臂。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1上靠近所述上气囊加热组件11的部位,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板组件14过渡上行的感应件145。所述感应件145是行程开关或光电开关,设置感应件145的目的是防止中间板组件14过渡上行而损坏机器。
优选的,所述机架1包括前板101和后板102,所述前板101和后板102间隔预定间距平行设置,在所述前板101和所述后板102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连接前板101和后板102的支撑杆103。当然,为了安全和外观漂亮,还可以在机架1外包一层外壳,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在所述中间板组件1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对用于与所述前板101和所述后板102配合的导向轮146。
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源12是油压缸。
请参见图4至图6,图4至图6揭示的是一种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实际上是由两个二开口机并排布置而成的四开口机,当然,三个二开口机并排布置可以成六开口机,更多的二开口机并排可以得到更多开口的真空快压机,这里不再枚举。
为了描述的方便,本实施例是以二开口真空快压机来描述的,很显然,四开口真空快压机可由两个二开口真空快压机并列而成,图4至图6揭示的这种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包括机架1,在所述机架1的上部设有上气囊加热组件11,在所述机架1的下部设有由直线驱动源12驱动的下真空加热组件13,在所述上气囊加热组件11和所述下真空加热组件13之间设有一个中间板组件14,所述中间板组件14包括从上至下依次排布的中间真空组件141、中间加热组件142和中间气囊组件143,在所述中间板组件14与上气囊加热组件11之间设有复位弹簧15。从对图1中的描述,人们已知复位弹簧15的作用,在这里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根导向轴16,所述导向轴16的上端穿过所述中间板组件14后与所述上气囊加热组件11的外侧连接,所述导向轴16的上端与所述直线驱动源12的外侧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5套设在所述导向轴16上。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板组件14过渡下行的限位件144,以防止中间板组件14跌落在下真空加热组件13上,砸伤操作人员的手臂。
优选的,在所述机架1上靠近所述上气囊加热组件11的部位,设有用于限制所述中间板组件14过渡上行的感应件145。所述感应件145是行程开关或光电开关,设置感应件145的目的是防止中间板组件14过渡上行而损坏机器。
优选的,所述机架1包括前板101和后板102,所述前板101和后板102间隔预定间距平行设置,在所述前板101和所述后板102之间设有若干用于连接前板101和后板102的支撑杆103。当然,为了安全和外观漂亮,还可以在机架1外包一层外壳,图中未示出。
优选的,在所述中间板组件14的左右两侧各设有一对用于与所述前板101和所述后板102配合的导向轮146。
优选的,所述直线驱动源12是油压缸。
优选的,在所述油压缸的顶杆121与所述下真空加热组件13之间设有下压板131,以增加油压缸的顶杆121与下真空加热组件13的施压面积。
上述两FPC多开口真空快压机中所使用的中间板组件14和下真空加热组件13使用的是图1和图2所示的中间板组件14和下真空加热组件13。
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凡应用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各种等效变化,均理同包含于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