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9140U -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 Google Patents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9140U
CN211599140U CN201922082510.9U CN201922082510U CN211599140U CN 211599140 U CN211599140 U CN 211599140U CN 201922082510 U CN201922082510 U CN 201922082510U CN 211599140 U CN211599140 U CN 211599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front cover
piston rod
cylinder
cylind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8251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an Fu C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an Fu 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an Fu C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an Fu C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8251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91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9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9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包括: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第一前盖、第二前盖、后盖,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盖,所述第一缸体的右端连接所述后盖,所述第二缸体的左端连接所述后盖,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前盖;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还包括拉杆、第一导杆、第二导杆。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活塞与活塞杆相对旋转的问题。

Description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压传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背景技术
气缸是引导活塞在缸内进行直线往复运动的圆筒形金属机件,空气在发动机气缸中通过膨胀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在压缩机气缸中接受活塞压缩而提高压力。
现有的气压传动虽然具有工作介质容易获取,用过的空气无需回放,空气粘度小,有过载保护性能等优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双伸杆气缸存在活塞与活塞杆的旋转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活塞与活塞杆旋转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本实用新型是将两个不同行程的气缸进行同轴连接,整合为双伸杆气缸,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将活塞分别与气缸的第一前盖、第二前盖、后盖进行串联连接,为避免串气,拉杆穿过活塞时采用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通过拉杆中间部分装在活塞径向端面内,构成拉杆与活塞之间的动密封配合;拉杆两端分装在气缸前后盖的端面沉孔内;这样的结构设计,较好解决了气缸两腔间的串气问题,满足了活塞与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相对气缸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防转功能要求;本实用新型通过同轴连接的气缸后盖分别连接不同行程的两个气缸,构成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结构满足了客户对双伸杆多级气缸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缸具备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在两个方向、以不同行程,能够同时或错时运行,又具有活塞杆防转功能,成为多功能复合型气缸。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具有结构紧凑、连接可靠、简单实用、多功能、复合型、工艺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包括: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第一前盖、第二前盖、后盖,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盖,所述第一缸体的右端连接所述后盖,所述第二缸体的左端连接所述后盖,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前盖;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还包括拉杆、第一导杆、第二导杆,
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活塞和所述后盖,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内部,且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上部;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的端面沉孔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的端面沉孔内;
所述第一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
所述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前盖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前盖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前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前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
进一步的,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的连接处设有支撑环和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且所述支撑环和所述密封组合圈设置在所述活塞径向端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后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和缓冲垫,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后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和缓冲垫。
进一步的,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相连,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上部,且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的连接处设有缓冲垫;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相连,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处设有缓冲垫。
进一步的,还包括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包括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一前盖与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二前盖与所述第二活塞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包括:活塞、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和第一缸体、第二缸体、第一前盖、第二前盖、后盖,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后盖上;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盖,所述第一缸体的右端连接所述后盖,所述第二缸体的左端连接所述后盖,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前盖;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还包括拉杆、第一导杆、第二导杆,所述拉杆穿过所述活塞和所述后盖,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和所述第二缸体内部,且所述拉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和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上部;所述拉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的端面沉孔内,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的端面沉孔内;所述第一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且所述第一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连接,所述第一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所述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且所述第二导杆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所述第二导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拉杆将活塞分别与气缸的前后盖进行串联连接,并且设计了满足同轴连接要求的气缸后盖,分别连接不同行程的两个气缸,构成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较好解决了气缸两腔间的串气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缸具备活塞杆在两个方向,以不同行程,能够同时或错时运行,又满足了活塞与活塞杆相对气缸缸体的防转功能要求,成为多功能复合型气缸。
2、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缸体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前盖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所述第二缸体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前盖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存在能够起到保证气缸在往复运动中的密封。
3、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前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所述第二活塞杆与所述第二前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组合圈起到密封的作用。
4、本实用新型所述拉杆与所述活塞的连接处设有支撑环和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且所述支撑环和所述密封组合圈设置在所述活塞径向端面内。为避免拉杆穿过活塞时串气,采用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支撑环能够减小密封组合圈与连接处沟槽挤出的间隙且耐磨。
5、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后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和缓冲垫,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后盖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和缓冲垫。组合圈起到密封的作用,缓冲垫用于缓冲以及保护组合圈。
6、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内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相连,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上部,且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的连接处设有缓冲垫;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内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相连,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连接处设有缓冲垫。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保证运动的准确性,缓冲垫用于缓冲以及保护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向组件。
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关节轴承,所述关节轴承包括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一前盖与所述第一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二前盖与所述第二活塞杆连接。所述第一关节轴承以及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均是为了支撑气缸的运动,减少摩擦,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拉杆结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活塞杆,2-组合圈,3-孔用弹性挡圈,4-第一前盖,5-密封圈,6-缓冲垫,7-导向组件,8-第一缸体,9-第一导杆,10-活塞,11-密封组合圈,12-支撑环,13-后盖,14-螺钉,15-第二前盖,16-第二导杆,17-第二活塞杆,18-第二缸体,19-螺母,20-关节轴承,21-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叙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包括:活塞10、第一活塞杆1、第二活塞杆17和第一缸体8、第二缸体18、第一前盖4、第二前盖15、后盖13,所述活塞10设置在所述后盖13上;所述第一缸体8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盖4,所述第一缸体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前盖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此处密封圈5的较优选择为O型圈,由于O型圈在高压时,能够因材料的压缩应力而发挥密封作用,所述第一缸体8的右端连接所述后盖13,所述第二缸体18的左端连接所述后盖13,所述第二缸体18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前盖15,所述第二缸体1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前盖1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此处密封圈5的较优选择为O型圈,由于O型圈在高压时,能够因材料的压缩应力而发挥密封作用;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4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1与所述第一前盖4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组合圈2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另一端通过螺钉14与所述后盖13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此处螺钉14的较优选择为螺钉M10×16,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15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17与所述第二前盖15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组合圈2起到密封的作用,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另一端通过螺钉14与所述后盖13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此处螺钉14的较优选择为螺钉M10×16;所述第一活塞杆1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17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
还包括拉杆21、第一导杆9、第二导杆16,所述拉杆21穿过所述活塞10和所述后盖13,所述拉杆21与所述活塞10的连接处设有支撑环12和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11,所述支撑环12和所述密封组合圈11设置在所述活塞10径向端面内,为避免拉杆21穿过活塞10时串气,采用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11,支撑环12能够减小密封组合圈11与连接处沟槽挤出的间隙且耐磨;所述拉杆21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和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且所述拉杆21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1和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上部;所述拉杆21的一端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4的端面沉孔内,所述拉杆21的另一端通过紧固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15的端面沉孔内,该紧固件的较优选择为孔用弹性挡圈3,安装时须用卡簧钳,将钳嘴插入挡圈的钳孔中,夹紧挡圈,然后才能放入预先加工好的圆孔内槽中,孔用弹性挡圈3在本实用新型中用作固定拉杆21的轴向运动。
所述第一导杆9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内部,且所述第一导杆9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杆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4连接,所述第一导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13连接,所述第一导杆9与所述后盖13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和缓冲垫6,组合圈2起到密封的作用,缓冲垫6用于缓冲以及保护组合圈2;所述第二导杆16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且所述第二导杆16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杆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15连接,所述第二导杆16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13连接,所述第二导杆16与所述后盖13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和缓冲垫6,组合圈2起到密封的作用,缓冲垫6用于缓冲以及保护组合圈2。
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21将活塞10分别与气缸的第一前盖4、第二前盖15、后盖13进行串联连接,并且设计了满足同轴连接要求的气缸后盖13,分别连接不同行程的第一缸体8与第二缸体18,构成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较好解决了气缸两腔间的串气问题,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缸具备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7在两个方向、以不同行程,能够同时或错时运行,又满足了活塞10与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7相对气缸第一缸体8与第二缸体18的防转功能要求,成为多功能复合型气缸。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导向组件7,所述导向组件7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内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4相连,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上部,且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4的连接处设有缓冲垫6;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15相连,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17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15连接处设有缓冲垫6。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均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保证运动的准确性,缓冲垫6用于缓冲以及保护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以及所述第二导向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关节轴承20,所述关节轴承20包括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一前盖4通过螺母19与所述第一活塞杆1螺纹连接,螺母19的较优选择为六角薄螺母M14;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二前盖15通过螺母19与所述第二活塞杆17螺纹连接,螺母19的较优选择为六角薄螺母M14。所述第一关节轴承以及所述第二关节轴承均是为了支撑气缸的运动,减少摩擦,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
本实用新型使用安装技术要求: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缸正常工作条件:环境及介质温度:5~60℃;工作压力范围:0.15~1MPa;
2、装配前将所有零件清洗干净,装配时在滑动副间隙处,第一前盖4和第二前盖15密封处填满1号通用锂基润滑脂(GB7324-94);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7露出部分涂以204-1A置换型防护油;
3、装配时第一活塞杆1与螺钉M10×16及第二活塞杆17与螺钉M10×16螺纹处涂262厌氧胶;
4、装配后按JB/T5923-1997《气动气缸技术条件》进行出厂检验。
本实用新型是将两个不同行程的气缸进行同轴连接,整合为双伸杆气缸,本实用新型通过拉杆21将活塞10分别与气缸的第一前盖4、第二前盖15、后盖13进行串联连接,为避免串气,拉杆21穿过活塞10时采用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112,通过拉杆21中间部分装在活塞10径向端面内,构成拉杆21与活塞10之间的动密封配合;拉杆21两端分装在气缸第一前盖4和第二前盖15的端面沉孔内;这样的结构设计,较好解决了气缸两腔间的串气问题,满足了活塞10与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7相对气缸第一缸体8与第二缸体18的防转功能要求;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满足同轴连接要求的气缸后盖13,分别连接不同行程的两个气缸,构成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结构满足了客户对双伸杆多级气缸的使用要求。使得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气缸具备第一活塞杆1和第二活塞杆17在两个方向、以不同行程,能够同时或错时运行,又具有活塞杆防转功能,成为多功能复合型气缸,满足了客户使用要求。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具有结构紧凑、连接可靠、简单实用、多功能、复合型、工艺性好、成本低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包括:活塞(10)、第一活塞杆(1)、第二活塞杆(17)和第一缸体(8)、第二缸体(18)、第一前盖(4)、第二前盖(15)、后盖(13),所述活塞(10)设置在所述后盖(13)上;所述第一缸体(8)的左端连接所述第一前盖(4),所述第一缸体(8)的右端连接所述后盖(13),所述第二缸体(18)的左端连接所述后盖(13),所述第二缸体(18)的右端连接所述第二前盖(15);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4)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13)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15)连接,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13)连接,所述第一活塞杆(1)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内部,所述第二活塞杆(17)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拉杆(21)、第一导杆(9)、第二导杆(16),
所述拉杆(21)穿过所述活塞(10)和所述后盖(13),所述拉杆(21)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和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且所述拉杆(21)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1)和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上部;所述拉杆(2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一前盖(4)的端面沉孔内,所述拉杆(21)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第二前盖(15)的端面沉孔内;
所述第一导杆(9)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内部,且所述第一导杆(9)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下部,所述第一导杆(9)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前盖(4)连接,所述第一导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13)连接;
所述第二导杆(16)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且所述第二导杆(16)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17)的下部,所述第二导杆(16)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前盖(15)连接,所述第二导杆(16)的另一端与所述后盖(13)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缸体(8)的左端与所述第一前盖(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所述第二缸体(18)的右端与所述第二前盖(15)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杆(1)与所述第一前盖(4)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所述第二活塞杆(17)与所述第二前盖(15)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21)与所述活塞(10)的连接处设有支撑环(12)和两个反方向装配的密封组合圈(11),且所述支撑环(12)和所述密封组合圈(11)设置在所述活塞(10)径向端面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9)与所述后盖(13)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和缓冲垫(6),所述第二导杆(16)与所述后盖(13)的连接处设有组合圈(2)和缓冲垫(6)。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组件(7),所述导向组件(7)包括第一导向组件和第二导向组件,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缸体(8)内部,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4)相连,所述第一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塞杆(1)的上部,且所述第一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一前盖(4)的连接处设有缓冲垫(6);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缸体(18)内部,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15)相连,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活塞杆(17)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前盖(15)连接处设有缓冲垫(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关节轴承(20),所述关节轴承(20)包括第一关节轴承和第二关节轴承,所述第一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一前盖(4)与所述第一活塞杆(1)连接;所述第二关节轴承穿过所述第二前盖(15)与所述第二活塞杆(17)连接。
CN201922082510.9U 2019-11-26 2019-11-26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Active CN211599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2510.9U CN211599140U (zh) 2019-11-26 2019-11-26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82510.9U CN211599140U (zh) 2019-11-26 2019-11-26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9140U true CN211599140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894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82510.9U Active CN211599140U (zh) 2019-11-26 2019-11-26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91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14200A (zh) 机车用无油压缩机
CN207470777U (zh) 一种用于密封强腐蚀强挥发性有毒液体的填料密封装置
CN211599140U (zh) 双伸杆防转多级气缸
CN111828432A (zh) 一种液压油缸总成
US20140345418A1 (en) Connecting rod of reciprocating compressor
CN211009895U (zh) 液压油缸
CN201925398U (zh) 一种具有弹性轴向限位的大行程双活塞杆黏滞阻尼器
CN214742473U (zh) 一种点接触式超低阻尼气缸
CN215333314U (zh) 一种自适应运动方向的往复式压缩机活塞结构
CN211174861U (zh) 一种气缸的防磨损活塞组件
CN214036329U (zh) 一种液压油缸防泄漏装置
CN101660515B (zh) 活塞式中高压压缩机活塞杆密封结构
CN208934876U (zh) 一种压缩组件和压缩机
CN108167263B (zh) 一种压缩量可调的动密封结构
CN209026202U (zh) 一种带弧形挡圈的密封组合
CN209354340U (zh) 一种新型手动补液泵活塞杆密封结构
CN202370786U (zh) 全无油润滑高压空压机
CN201554644U (zh) 空气压缩机连杆大头轴承的油封结构
CN205478184U (zh) 一种氢氨活塞式压缩机填料装置
CN2373673Y (zh) 磁密封管道伸缩补偿器
CN215333743U (zh) 一种摇摆油缸
CN219827717U (zh) 一种氮气密封用填料环组
CN215109806U (zh) 一种密封性好的焊接活塞油缸
CN113090608B (zh) 一种液压顶升油缸
CN219176946U (zh) 一种油封密封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