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7763U -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597763U CN211597763U CN202020138091.6U CN202020138091U CN211597763U CN 211597763 U CN211597763 U CN 211597763U CN 202020138091 U CN202020138091 U CN 202020138091U CN 211597763 U CN211597763 U CN 2115977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rotating
- distributing
- double
-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双转臂布料机包括支架、两个转臂以及混凝土输送管。其中,两个转臂分别沿支架的周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的顶端,每个转臂设有至少一个布料管,布料管的出口朝向支架的底端;混凝土输送管设置于支架且与布料管连通并用于向布料管输送混凝土。通过双转臂的设置,施工更为灵活且施工效率更高,布料覆盖范围更广,减少塔机吊混凝土施工,同时,比传统布料机省去了单独的配重平衡臂,结构简单且利用度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背景技术
传统布料机只有一个转臂,布置一根布料管。布料时候需要将布料管牵引至所需布料位置,然而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需要布料的区域:整栋楼的楼面积比较大,需要牵引布料管至所有区域。此时,现有的布料机存在施工效率相对低,另外有些死角区域无法到达,尤其是靠近塔身区域,实际施工过程中常需要使用塔机从地面吊混凝土至布料管不能覆盖的区域,增加施工难度以及降低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双转臂布料机,以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双转臂布料机,其包括支架、两个转臂以及混凝土输送管。
其中,两个转臂分别沿支架的周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的顶端,每个转臂设有至少一个布料管,布料管的出口朝向支架的底端。
混凝土输送管设置于支架且与布料管连通并用于向布料管输送混凝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转臂布料机,通过双转臂的设置,可以实现任意一转臂上的布料管施工,也可以两个转臂上的布料管共同施工,工更为灵活且施工效率更高,布料覆盖范围更广,减少塔机吊混凝土施工,降低布料成本,结构简单且利用度高。
另外,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转臂布料机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包括塔身以及用于安装两个转臂的支撑座,塔身与支撑座经力矩传感器连接且塔身与支撑座之间没有宏观相对运动。
力矩传感器用于获得塔身与支撑座之间的实际力矩值,力矩传感器预设有防止双转臂布料机倾倒的目标力矩值,且力矩传感器连接有报警机构,当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报警机构报警。
也即是具有监测机构,当两个转臂位于支架的同侧以使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双转臂布料机容易发生倾倒,此时,报警机构根据接收到的力矩传感器输出的信号进行报警,通过报警机构的设置提醒施工人员注意,调整两个转臂的相对位置,防止施工过程中因倾倒产生的安全隐患。
可选地,双转臂布料机包括驱动机构、角度编码器以及控制器。
其中,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个转臂独立地旋转。
角度编码器与两个转臂一一对应,角度编码器用于测量并获得对应的转臂当前所处的旋转位置。
控制器与角度编码器、力矩传感器、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控制器用于获得角度编码器输出的电信号以及力矩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控制器根据获得的电信号控制驱动机构,以使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驱动机构驱动其中一个或两个转臂反向运动至目标位置。也即是,当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容易发生倾倒,此时控制器通过角度编码器输出的电信号获得当前位置,并可以根据预设的算法等计算获得防止倾倒的目标位置,然后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目标转臂运动至实际力矩值小于等于目标力矩值的目标位置,并通过角度编码器输送的位置信息确认目标位置,实现精准的、自动化的调节过程。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两个转臂之间具有高度差。
通过上述设置,防止两个转臂在运行过程中互相干扰。
可选地,两个转臂的臂长不一致。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离塔身远的区域以及靠近塔身近的区域布料,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
为了在上述臂长不一致的条件下较为容易的保持相对平衡(不倾倒),可选地,两个转臂分别作为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第一转臂的臂长短于第二转臂的臂长,第一转臂位于第二转臂靠近支架的顶端的一侧。
通过上述具体地设置,使两个转臂通过高度差以及臂长不一致的配合,有效防止倾倒。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凝土输送管的数量为一个,每个布料管与混凝土输送管连接。
可选地,布料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布料管与混凝土输送管通过三通阀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一个混凝土输送管为多个布料管输送混凝土。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布料管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每个转臂均设有至少一个布料管,混凝土输送管的数量与布料管一一对应,每个布料管与对应的混凝土输送管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实现混凝土输送管与布料管一一对应的设置方式。
结合第一方面,本申请示出的一些实施例中,双转臂布料机包括拉杆,拉杆与支架同轴连接,拉杆远离支架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臂的外端通过牵引带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保证两个转臂在各自旋转过程中,与塔身之间具有一定的牵引力,以保持旋转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双转臂布料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处的局部示意放大图;
图3为控制器的控制流程示意图。
图标:10-双转臂布料机;100-支架;101-塔身;110-支撑座;111-转台;113-轴销;115-力矩传感器;116-报警机构;119-驱动机构;120-角度编码器;130-控制器;140-转臂;150-限位杆;151-限位带;152-支杆;160-布料管;170-混凝土输送管;180-拉杆;181-牵引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双转臂布料机10,其主要包括支架100、两个转臂140、布料管160以及混凝土输送管170。
其中,两个转臂140沿支架100的周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00的顶端,每个转臂140设有至少一个布料管160,布料管160的出口朝向支架100的底端;混凝土输送管170设置于支架100且与布料管160连通,混凝土输送管170向布料管160输送混凝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双转臂布料机10,通过双转臂140独立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00的设置,可以实现任意一转臂140上的布料管160施工,也可以两个转臂140上的布料管160共同施工,施工更为灵活且施工效率更高,布料覆盖范围更广,减少塔机吊混凝土施工,降低布料成本,同时,比传统布料机省去了单独的配重平衡臂,结构简单且利用度高。
为了防止转动过程中发生倾倒现象,本申请采用如下方式:
请参阅图1以及图2,支架100用于支撑转臂140、布料管160以及混凝土输送管170。
支架100包括塔身101以及支撑座110。
其中,塔身101的具体结构可参阅相关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支撑座110用于安装两个转臂140,可选地,两个转臂140可以位于同一水平面,但是此条件下,两个转臂140的转动角度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因此,可选地,两个转臂140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防止运行过程中两个转臂140互相影响。
具体地,支撑座110设有两个转台111,其中,两个转台111分别独立且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座110,两个转台111沿支撑座110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个转台111固定连接有其对应的转臂140,以通过转台111的转动带动对应的转臂140沿支撑座110的轴线旋转。其中,转台111例如可以采用轴承安装于支撑座110。
支撑座110与塔身101经力矩传感器115连接且使塔身101与支撑座110之间没有宏观相对运动,也即是支撑座110与塔身101保持宏观上的相对固定,其中支撑座110位于塔身101远离地面的一侧。
具体地,支撑座110与塔身101经轴销113连接,其中轴销113的轴线方向与支撑座110的轴线平行,力矩传感器115设置于轴销113,进而获得在两个转台111的旋转过程中,塔身101与支撑座110之间实际力矩值。
其中,轴销113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为了更好的测定实际力矩值,设有力矩传感器115的轴销113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例如两个,通过两个力矩传感器115的设置更为精准的获得塔身101与支撑座110每一侧的实际力矩值。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力矩传感器115预设有防止双转臂布料机倾倒的塔身101与支撑座110之间的目标力矩值,并且力矩传感器115连接有报警机构116,当两个转臂位于支架的同侧以使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此时容易发生倾倒现象,此时报警机构116报警。通过上述报警机构116的设置提醒施工人员注意,调整两个转臂140的相对位置,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倾倒等安全隐患。
其中,报警机构116可以为喇叭或示警灯,或者是两者的组合,在此不做限定。
两个转臂140的相对位置的调整可以采用人工调控,但会造成施工效率较低且调控精准度较低,因此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双转臂布料机10还包括驱动机构119、角度编码器120以及控制器130。
其中,驱动机构119用于驱动每个转臂140独立地旋转。
可选地,驱动机构119例如为与转台111对应且传动连接的伺服电机,驱动机构119固定在塔身101或支撑座110,驱动机构119用于驱动转台111旋转,进而带动转臂140同步运动。其中,传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带传动、齿轮传动、经减速器同轴连接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选择,在此不做赘述。
角度编码器120与两个转臂140一一对应设置,也即是角度编码器120的数量为两个,每个角度编码器120用于测量并获得其对应的转臂140当前所处的旋转位置,本实施例中,每个角度编码器120设置于其对应的转台111。
控制器130与角度编码器120、力矩传感器115、驱动机构119分别连接,控制器130用于获得角度编码器120输出的电信号以及力矩传感器115输出的电信号,控制器130根据获得的电信号控制驱动机构119,进而当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驱动机构119能够驱动其中一个或两个转臂140运动至目标位置,使实际力矩值小于等于目标力矩值,防止倾倒。
也即是,当实际力矩值大于目标力矩值时,控制器130通过角度编码器120输出的电信号获得当前位置,并根据预设的算法等计算获得使实际力矩值小于等于目标力矩值的目标位置,然后控制器130控制驱动机构119驱动目标转臂140运动至目标位置,并通过角度编码器120输送的位置信息确认目标位置,实现精准的、自动化的调节过程。
可选地,为了提高施工效率以及施工面积,两个转臂140的臂长不一致,也即是两个转臂140中,一个为长转臂,另一个为短转臂,实现离塔身101远的区域及较远的区域均可以布料。
本实施例中,将两个转臂140分别作为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第一转臂的臂长短于第二转臂的臂长,第一转臂位于第二转臂远离地面的一侧。其中,对应的第二转臂上设置长布料管160,实现离塔身101远的区域使用长布料管160,对应的第一转臂上设置短布料管160,实现靠近塔身101近的区域使用短布料管160布料。
由于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设置于第二转臂的布料管160能够保持稳定,可选地,第二转臂远离支撑座110的一端设有限位杆150,限位杆150通过限位带151牵引位于第二转臂的布料管160。
可选地,第二转臂也可以设有竖向设置的多个支杆152,用于支撑设置于第二转臂的布料管160,以防止该布料管160过长导致的部分位置折叠,引发的布料效果不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防止倾翻,可以通过计算将塔身101部分结构加强,让塔身101可以承受两个转臂140在同一方向时候的倾翻力矩;也可以进一步将支撑座110的高度增加,使两个转臂140在高度方向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大;但上述两种方案经济效益一般。
可选地,两个转臂140的夹角为钝角时,例如两个转臂140的夹角为120°-180°的时候,两个转臂140位于支架100的两侧,以防止支架100倾倒,因此只需要调整两个转臂140的夹角在该范围内即可,较佳地,两个转臂140的夹角为180°。
本实施例中,调节过程中防倾倒的方法为:当实际力矩值超过目标力矩值时,控制器130限制第二转臂的转动方向,使第二转臂只能往与第一转臂夹角度增大的方向转动,防止整个双转臂布料机10防倾翻,同时不需要额外对部件进行调整,更为经济。
布料管160与混凝土输送管170的连接方式具有多种,例如,本申请提供的一些实施例中,混凝土输送管170的数量为一个,每个布料管160与混凝土输送管170连接。
上述连接方式中,其中一种具体地可选地的方式中,布料管16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布料管160与混凝土输送管170通过三通阀(图未示)连接,此条件下,双转臂布料机10还可以设置大功率泵送机构(图未示),以顺利的将混凝土分流至两个布料管160。此条件下,为了保证布料效果,可采用混凝土输送管170与布料管160的连接处为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采用布料管160与混凝土输送管170一一对应的方式,每个布料管160与对应的混凝土输送管170连接。也即是本实施例中,布料管160的数量为两个,混凝土输送管170的数量也为两个,此条件下,双转臂布料机10可以设置与每个混凝土输送管170配合的小功率泵送机构(图未示),以顺利的将混凝土输送至每个布料管160;此条件下,为了保证布料效果,可采用混凝土输送管170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架100的内部,也可以采用混凝土输送管170与布料管160的连接处为转动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延长双转臂布料机10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混凝土输送管170设置于支架100的内部,也即是支架100为中空支架100。其中,为了保证布料管160与转臂140运动的同步性,布料管160靠近的进料口(与混凝土输送管170连接端)的一端可以与对应的转台111连接。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以及图2,双转臂布料机10包括拉杆180,拉杆180与支架100同轴连接,拉杆18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分别与两个转臂140的外端通过牵引带181(例如牵引钢丝)连接。
综上,本申请双转臂布料机,通过双转臂的设置,可以实现单独的布料口施工,也可以共同施工,施工更为灵活且施工效率更高,布料覆盖范围更广,减少塔机吊混凝土施工,降低布料成本,同时,结构简单且利用度高。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两个转臂,分别沿所述支架的周向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支架的顶端,每个所述转臂设有至少一个布料管,所述布料管的出口朝向所述支架的底端;以及,
混凝土输送管,设置于所述支架且与所述布料管连通并用于向所述布料管输送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塔身以及用于安装所述两个转臂的支撑座,所述塔身与所述支撑座经力矩传感器连接且所述塔身与所述支撑座之间没有宏观相对运动;
所述力矩传感器用于获得塔身与所述支撑座之间的实际力矩值,所述力矩传感器预设有防止所述双转臂布料机倾倒的目标力矩值,且所述力矩传感器连接有报警机构,当所述实际力矩值大于所述目标力矩值时,所述报警机构报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臂布料机包括: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每个所述转臂独立地旋转;
角度编码器,与所述两个转臂一一对应,所述角度编码器用于测量并获得对应的所述转臂当前所处的旋转位置;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角度编码器、所述力矩传感器、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获得所述角度编码器输出的电信号以及所述力矩传感器输出的电信号,所述控制器根据获得的电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以使所述实际力矩值大于所述目标力矩值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其中一个或两个所述转臂反向运动至目标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所述转臂之间具有高度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臂的臂长不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转臂分别作为第一转臂与第二转臂,所述第一转臂的臂长短于所述第二转臂的臂长,所述第一转臂位于所述第二转臂靠近支架的顶端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数量为一个,每个所述布料管与所述混凝土输送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管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布料管与所述混凝土输送管通过三通阀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输送管的数量与所述布料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布料管与对应的所述混凝土输送管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转臂布料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转臂布料机包括拉杆,所述拉杆与所述支架同轴连接,所述拉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转臂的外端通过牵引带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8091.6U CN211597763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138091.6U CN211597763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597763U true CN211597763U (zh) | 2020-09-29 |
Family
ID=72580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138091.6U Active CN211597763U (zh) | 2020-01-20 | 2020-01-20 |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59776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4765A (zh) * | 2021-01-08 | 2021-05-28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半自动布料机 |
-
2020
- 2020-01-20 CN CN202020138091.6U patent/CN21159776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854765A (zh) * | 2021-01-08 | 2021-05-28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半自动布料机 |
CN112854765B (zh) * | 2021-01-08 | 2023-07-18 | 中国一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半自动布料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597763U (zh) | 一种双转臂布料机 | |
WO2015042945A1 (zh) | 一种安装有可移动式平衡重系统的组塔塔式起重机 | |
CN210947761U (zh) | 一种回转式混凝土浇筑设备 | |
CN117302893B (zh) | 一种料斗升降布料装置 | |
CN220449638U (zh) | 动臂塔机用起重臂装置及动臂塔机 | |
CN108759456A (zh) | 一种新型旋转布料器 | |
CN211941500U (zh) | 一种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配水管切割装置 | |
CN109052199B (zh) | 支腿组件和机械设备 | |
CN114232696A (zh) | 一种抗浮锚杆安装的辅助装置及抗浮锚杆的安装方法 | |
CN214059090U (zh) | 一种智能机器人的导向结构 | |
CN113389385A (zh) | 泡沫砼布料机 | |
CN218092091U (zh) | 一种高层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用布料装置 | |
CN220502510U (zh) | 一种筒仓结构的吊装装置 | |
CN218959452U (zh) | 一种喷播绿化用机械臂 | |
CN218865241U (zh) | 一种可倾斜的氢氧化钙渣料螺旋给料秤 | |
CN207091463U (zh) | Rh真空处理系统及其卷扬提升结构和真空室支承装置 | |
CN112373182A (zh) | 转移印花机 | |
CN219952727U (zh) | 一种混凝土自动布料装置 | |
CN221014305U (zh) | 摇摆臂架装置和消防车辆 | |
CN115706457A (zh) | 供电系统 | |
CN221001999U (zh) | 变幅皮带浇筑系统 | |
CN219468813U (zh) | 一种干粉砂浆输送装置 | |
CN214575775U (zh) | 一种全自动室内布料机 | |
CN209259474U (zh) | 一种吊装装置 | |
CN221759377U (zh) | 一种机械维修用起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