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96537U -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96537U
CN211596537U CN201922180688.7U CN201922180688U CN211596537U CN 211596537 U CN211596537 U CN 211596537U CN 201922180688 U CN201922180688 U CN 201922180688U CN 211596537 U CN211596537 U CN 2115965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block
movable block
handle
tra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8068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林
陈居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Kairime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Kairi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Kairime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Kairime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8068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965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965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965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提式升降柱,包括预埋外筒,所述预埋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外筒主体具有筒身与设于筒身底部的基板,所述筒身上等间距地垂直设有若干连接轨道,筒身上通过连接轨道设有若干把手,连接轨道上设有定位槽以及于定位槽的两端相对设有连接孔,每一把手设于相邻的两根连接轨道上,把手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轨道对应安装的两件活动块,每一活动块对应安装至一连接轨道上,所述活动块上设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定位块以及于定位块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孔的通孔,以供活动块安装至连接轨道上时,定位块对应卡合至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后,伸入至连接孔内螺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手提式升降柱能将把手快速便捷地安装至筒身上。

Description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闸控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背景技术
升降柱,又称升降地柱或防冲撞路桩、隔离桩等,升降柱广泛用于城市交通、军队及国家重要机关大门及周边、步行街、高速公路收费站、机场、学校、银行、大型会所、停车场等许多场,通过对过往车辆的限制,有效地保障了交通秩序及主要设施和场所的安全。
升降柱通过柱身相对于外筒升降,起到限制作用。目前,升降柱的外筒通常会安装有把手,把手的安装方式通常为直接在外筒上采用焊接或螺接式安装,但焊接时容易损坏外筒,螺接时无法调整把手的安装位置,难以快速便捷地将把手安装至外筒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式升降柱,能快速便捷地将把手安装至外筒主体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包括预埋外筒,所述预埋外筒包括外筒主体,外筒主体具有筒身与设于筒身底部的基板,所述筒身上等间距地垂直设有若干连接轨道,筒身上通过连接轨道设有若干把手,连接轨道上设有定位槽以及于定位槽的两端相对设有连接孔,每一把手设于相邻的两根连接轨道上,把手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轨道对应安装的两件活动块,每一活动块对应安装至一连接轨道上,所述活动块上设有与定位槽对应的定位块以及于定位块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孔的通孔,以供活动块安装至连接轨道上时,定位块对应卡合至定位槽内,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后,伸入至连接孔内螺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上相对设有两根抵臂,以供活动块安装至连接轨道上时,两根抵臂相对抵持连接轨道的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定位槽为燕尾槽,所述定位块呈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斜块状,便于定位块安装至定位槽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预埋外筒包括筒口组件,所述筒口组件安装于外筒主体的顶端开口,筒口组件包括筒口固定件,每一连接轨道的两端相对与基板与筒口固定件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提式升降柱通过将把手能沿导槽上下活动地安装至导轨上,使在把手活动至预设位置后,通过把手固定组件将活动块于导轨上,将把手快速便捷地安装至筒身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手提式升降柱的示意图。
图2为手提式升降柱拆除外筒主体后的示意图。
图3为柱身升降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柱身主体拆除柱盖后的示意图。
图5为筒口组件的分解图。
图6为筒口组件装配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7为把手从连接轨道上拆解的示意图。
图8为把手安装至连接轨道上的剖视图。
图9为把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一种手提式升降柱,包括预埋外筒10以及柱身升降结构20;其中,所述预埋外筒10包括外筒主体11、安装架12以及筒口组件13,所述外筒主体11为顶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安装架12安装于外筒主体11内,用以配合柱身升降结构20安装,安装架12包括顶部连接件121、定位底板122以及呈环形阵列地设于顶部连接件121与定位底板122之间的若干导向柱123,所述顶部连接件121呈环形,顶部连接件121于中心设有第一安装口101,用以安装筒口组件13;所述筒口组件13安装于外筒主体11的顶端开口,结合参阅图5、图6,筒口组件13包括筒口固定件131、筒口装配件132以及筒口件133,所述筒口固定件131与外筒主体11的顶端连接,筒口固定件131呈环形,筒口固定件131于中心设有与外筒主体11顶端开口大小对应的通口102,所述筒口装配件132安装于筒口固定件131上,筒口装配件132于周缘通过若干螺栓与筒口固定件131螺接,筒口装配件132于中心设有第二安装口103,第二安装口103于顶部设有挡边104,所述筒口件133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筒口件133于中心形成伸出口105,筒口件133的两端均呈阶梯状,筒口件133安装于顶部连接件121与筒口装配件132之间,筒口件133的两端相对伸入至第一安装口101与第二安装口103内,通过顶部连接件121与筒口装配件132固定筒口件133。
请参阅图1、图7,所述外筒主体11具有筒身111与设于筒身111底部的基板112,筒身111上等间距地垂直设有若干连接轨道31,每一连接轨道31的两端相对与基板112与筒口固定件131螺接;所述筒身111上通过连接轨道31设有若干把手32,结合参阅图8、图9,连接轨道31上设有定位槽311以及于定位槽311的两端相对设有连接孔312,每一把手32设于相邻的两根连接轨道31上,把手32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轨道31对应安装的两件活动块33,每一活动块33对应安装至一连接轨道31上,所述活动块33上设有与定位槽311对应的定位块331以及于定位块331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孔312的通孔332,以供活动块33安装至连接轨道31上时,定位块331对应卡合至定位槽311内,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332后,伸入至连接孔312内螺接。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块33上相对设有两根抵臂333,以供活动块33安装至连接轨道31上时,两根抵臂333相对抵持连接轨道31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311为燕尾槽,所述定位块331呈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斜块状,便于定位块331安装至定位槽31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块331呈向上倾斜的斜块状。
请参阅图2、图3,所述柱身升降结构20安装于外筒主体11内,柱身升降结构20包括升降柱身21、升降驱动件22以及接触感应器23,所述升降柱身21于底端设有导向环板24,通过导向环板24与安装架12配合安装,设于若干导向柱123之间,导向环板24上相对于每一导向柱123对应地设有一导套241,每一导向柱123从对应的导套241中穿过,使升降柱身21能沿导向柱123上下升降;所述升降驱动件22设于升降柱身21的下方,安装在定位底板122上,升降驱动件22设有驱动杆的一端伸入至升降柱身21内,并通过驱动杆与升降柱身21连接,通过升降驱动件22的驱动杆伸缩带动升降柱身21从伸出口105相对于外筒主体11升降。所述接触感应器23安装在定位底板122上,以供升降柱身21相对于外筒主体11下降回位时,通过导向环板24触碰接触感应器23的感应头,控制升降柱身21的下降。
进一步地,所述接触感应器23共有两件,两件接触感应器23相对设于定位底板122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顶部连接件121与定位底板122之间设有导线槽25,以供升降驱动件22与接触感应器23的线路穿过导线槽25设置;所述导向环板24对应导线槽25开设有缺口242,便于导线槽25的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环板24上设有若干缓冲块243,以供导向环板24随同柱身主体211上升时,以缓冲块243与顶部连接件121抵触,起到缓冲作用。
请参阅图3、图4,所述升降柱身21包括柱身主体211、柱身套件212、升降连接件213以及柱盖214,所述柱身主体21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柱身主体211于底端上套设有所述柱身套件212,柱身套件212于顶部设有导向斜面201,所述导向环板24通过若干螺栓穿过柱身套件212的底部后,与柱身主体211的底端螺接,通过柱身套件212有效地避免柱身底端磨损;所述升降连接件213设有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内,升降连接件213的两端与柱身主体211的顶端螺接,从而将升降连接件213固定至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内,所述升降驱动件22的驱动杆与升降连接件213连接;所述柱盖214安装于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开口上,柱盖214与升降连接件213螺接,从而将柱盖214固定至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开口上,以柱盖214封闭柱身主体211的顶端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柱盖214于外侧面上设有若干警示灯202,所述柱身主体211于顶端上设有反光膜203,通过警示灯202与反光膜203在夜间起警示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柱身主体211具有柱身内壳41与套设于柱身内壳41上的柱身外壳42,以供柱身外壳42磨损时,仅需更换柱身外壳42即可,无需整根柱身主体211更换,节约了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一种手提式升降柱通过将把手32能沿导槽311上下活动地安装至导轨31上,使在把手32活动至预设位置后,通过把手固定组件34将活动块33于导轨31上,将把手32快速便捷地安装至筒身111上。
只要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均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对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的变型及不同实施例进行的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创造的思想的任意组合,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手提式升降柱,包括预埋外筒(10),所述预埋外筒(10)包括外筒主体(11),外筒主体(11)具有筒身(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111)上等间距地垂直设有若干连接轨道(31),筒身(111)上通过连接轨道(31)设有若干把手(32),连接轨道(31)上设有定位槽(311)以及于定位槽(311)的两端相对设有连接孔(312),每一把手(32)设于相邻的两根连接轨道(31)上,把手(32)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轨道(31)对应安装的两件活动块(33),每一活动块(33)对应安装至一连接轨道(31)上,所述活动块(33)上设有与定位槽(311)对应的定位块(331)以及于定位块(331)的两端相对设有与连接孔(312)的通孔(332),以供活动块(33)安装至连接轨道(31)上时,定位块(331)对应卡合至定位槽(311)内,并通过螺栓穿过通孔(332)后,伸入至连接孔(312)内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33)上相对设有两根抵臂(333),以供活动块(33)安装至连接轨道(31)上时,两根抵臂(333)相对抵持连接轨道(3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提式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311)为燕尾槽,所述定位块(331)呈向上倾斜或向下倾斜的斜块状,便于定位块(331)安装至定位槽(31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式升降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主体(11)具有设于筒身(111)底部的基板(112),所述预埋外筒(10)包括筒口组件(13),所述筒口组件(13)安装于外筒主体(11)的顶端开口,筒口组件(13)包括筒口固定件(131),每一连接轨道(31)的两端相对与基板(112)与筒口固定件(131)螺接。
CN201922180688.7U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Active CN2115965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0688.7U CN21159653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80688.7U CN21159653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96537U true CN211596537U (zh) 2020-09-29

Family

ID=725912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80688.7U Active CN211596537U (zh) 2019-12-06 2019-12-06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965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55768B1 (ko) 도로의 조명차선 시스템
KR20110006766A (ko) 신호등 지지용 가로보
US9359730B2 (en) Bollard covering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and use thereof
CN211596537U (zh) 一种手提式升降柱
CN211596536U (zh) 一种新型升降柱
KR20090038115A (ko) 가드레일 지주용 델리네이터 구조
CN211571498U (zh) 一种便于维护的升降柱
JP3634602B2 (ja) 自発光式道路鋲
CN211922402U (zh) 一种新型升降柱
CA2803081C (en) Support pole having a track
CN214656617U (zh) 一种可升降的照明隔离护栏
KR101120561B1 (ko) 가로등 지주 교체장비
KR100971144B1 (ko) 신호등 지지용 가로보의 탄성 지지장치
CN209907273U (zh) 一种市政道路防撞护栏
CN211522995U (zh) 一种新型升降柱
CN211571495U (zh) 一种升降地柱防撞结构及带有防撞结构的升降地柱
CN220977796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路桩
CN215593804U (zh) 升降柱导杆结构
CN221029719U (zh) 一种定位路标的指向机构
CN210052290U (zh) 交通安全位置灯
CN213014063U (zh) 具有防撞功能的装配式高速公路防护栏
CN220908261U (zh) 智能潮汐护栏
KR20200014058A (ko) 안전 휀스
CN220486304U (zh) 一种无人值守停车收费设备
CN216380510U (zh) 一种路灯安装用登高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