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4225U -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4225U
CN211574225U CN201920928120.6U CN201920928120U CN211574225U CN 211574225 U CN211574225 U CN 211574225U CN 201920928120 U CN201920928120 U CN 201920928120U CN 211574225 U CN211574225 U CN 2115742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rt
temperature control
control device
cavity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812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nhua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812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42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42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42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mperature-Responsive Valves (AREA)

Abstract

一种温控装置,包括外壁部、第三口、端部,所述外壁部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端部之间,所述环形凹槽环绕所述外壁部,通过将温控装置插入安装于其他部件,比如变速箱箱体等,并且省略接口,与变速箱之间不再通过管路连接,减小了温控装置的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温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随温度变化改变流体流动路径的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各部件之间需要及时以润滑油润滑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运行。若润滑油润滑性能不够好则可能影响汽车使用寿命,如变速箱油等,变速箱油一般通过调温阀和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组成的温控流路来实现温度调节。当变温箱油路的温度上升时,热动组件的热敏物质受热膨胀,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封住或通道流量下降,高温油进入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进行降温再流回变速箱。反之,当油温过低时,热动组件的热敏物质开始收缩,顶杆复位,变速箱油直接流回变速箱的通道被打开。变速箱油路的油在流动过程中与发热的变速箱元器件进行热交换,使变速箱元器件控制在适宜温度。
一般的温控流路中,调温阀与变速箱以及外部冷却用换热装置一般通过管路连接,需要对调温阀设计合适的安装位置以固定调温阀,并且调温阀与变速箱之间需要通过管路连接,管路会占用一定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温控装置。
一种温控装置,具有第一阀口,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端部、外壁部,所述阀体内有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热动组件,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热动组件位于所述腔,所述热动组件包括第一阀口部,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部配合实现所述第一阀口的打开与关闭;所述热动组件包括片体、本体,所述片体可滑动套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阀口部包括所述片体以及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片体的一端侧,所述热动组件包括弹簧台阶部,所述弹簧台阶部相对所述片体靠近所述端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片体抵接;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阀座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本体抵接或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阀座部抵接;所述阀体至少开设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所述第一口相对所述第三口远离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之间,第二口、第三口分别与所述腔相连;所述外壁部还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端部之间,所述环形凹槽环绕所述外壁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装置,能够插入安装于其他部件,比如变速箱箱体等,与变速箱之间可以节省管路连接,减小了温控装置的占用空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温控系统。
一种温控系统,所述温控系统包括上述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器箱体,所述变速器箱体包括温控装置安装腔,所述温控装置插入安装于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配合壁部,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对应的内壁与所述温控装置的配合壁部之间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控系统,通过将温控装置插入安装于温控装置安装腔,节省了与变速箱连接的管路,减小了温控系统的占用空间,而且温控装置的安装也较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温控系统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温控系统的一种温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温控系统的另一种温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a是图2所示温控阀的端座立体示意图。
图4b是图2所示温控阀的端座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温控系统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到了众多具体细节。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附图中图示并且在此描述的具体组件、器件、方位及特征仅仅是示范性的并且不应当被视为限制。
图1示意了一种温控系统50,温控系统50包括变速器30、温控装置 10(下文中提及的温控装置90以及温控装置80为此处的温控装置10的一种具体结构)、油冷器40。变速器30包括变速器箱体31,变速器箱体31 设置温控装置安装腔35,温控装置10插入安装于温控装置安装腔35,变速器箱体31具有至少第一通道32、第二通道33、第三通道34,第一通道 32、第二通道33、第三通道34与温控装置10连通。第二通道33、第三通道34与油冷器40连通。这里应当说明,油冷器40可以与变速器箱体31 直接固定,油冷器40可以与变速器箱体31通过管路连接。
图2示意了一种可以安装于图1所示温控系统50的变速器箱体31的温控装置安装腔35的温控装置90;图3示意了另一种可以安装于图1所示温控系统50的变速器箱体31的温控装置安装腔35的温控装置80。在下文及附图中,温控装置90与温控装置80中相同的部分用相同的名称和标号表示以及相同的关系一起进行描述,有区别的地方分开描述。
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包括阀体11、第一弹簧15、热动组件13、端座14、第二弹簧12、限位挡圈19。
图3所示的温控装置80包括阀体11、第一弹簧15、热动组件13、阀座部件16、第二弹簧12、阀座部件挡圈17。
阀体11包括端部18和外壁部116。
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端部18为棱柱形,方便利用工具将温控装置10安装于温控装置安装腔35。
图3所示的温控装置80,端部18为柱形,端部18包括端面181,端部18包括工具孔182,工具孔182自端面181向内凹陷,工具孔182为内六角形。
外壁部116包括外壁面1164,外壁面1164包括第一部位1161、第二部位1162,第二部位1162相对第一部位1161靠近端部18,外壁面1164 位于第一部分1161与第二部分1162之间的部分为回转曲面,特别的,如图2所示,外壁部116自第一部位1161至第二部位1162以非缩径方式延伸。应当说明,此处的“非缩径方式延伸”是指从第一部位1161至第二部位1162,外壁部的直径只会保持不变或变大,不会变小。另外,外壁面1164 位于第一部分1161与第二部分1162之间的部分也可以不为回转曲面。定义第一部位1161与第二部位1162之间的部分外壁部为配合壁部。
温控装置安装腔35对应的内壁与温控装置10的配合壁部之间为间隙配合,例如,温控装置安装腔35对应的内壁与温控装置10的配合壁部之间的间隙为0.05-0.10mm,可以形成油封,有效防止温控装置10的内漏。
外壁部116还包括环形凹槽1163,第二部位1162相对环形凹槽1163 远离端部18,环形凹槽1163由外壁面1164向内凹陷,环形凹槽1163环绕外壁部116。环形凹槽1163可以设置密封圈。
外壁部116可以包括螺纹部,螺纹部为外螺纹,螺纹部凸出于外壁面 1164,螺纹部设置于第二部位1162和环形凹槽1163之间,温控装置安装腔35包括内螺纹,通过螺纹部的外螺纹与温控装置安装腔35的内螺纹啮合实现对温控装置10的固定。当然也可以在温控装置安装腔35中设置卡扣槽,通过卡扣方式实现对温控装置10的固定。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螺纹固定,且通过设置密封圈来提高密封性能。进一步的环形凹槽1163以及环形凹槽1163中设置的密封圈位于外螺纹部与端部18之间,同时,环形凹槽1163的一侧壁位于端部18,端部18的直径大于等于螺纹部的直径,温控装置10安装于温控装置安装腔35后,端部18与变速箱箱体31抵接,可以通过端部18压缩密封圈,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能。
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阀体11内有腔20,腔20贯穿端部18,限位挡圈19、端座14、第一弹簧15、热动组件13、第二弹簧12均位于腔 20内。
图3所示的温控装置80,阀体11内有腔20,腔20不贯穿端部18,阀座部件挡圈17、阀座部件16、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2、热动组件13 均位于腔20内。
温控装置90以及温控装置80具有第一阀口111、第二阀口112,腔 20包括第一腔21、第二腔22、第三腔23,第一腔21相对第三腔23远离端部18,第二腔22位于第一腔21与第三腔23之间,第一阀口111位于第一腔21与第二腔22之间,第一阀口111可以连通第一腔21与第二腔 22,第二阀口112位于第二腔22与第三腔23之间,第二阀口112可以连通第二腔22与第三腔23。
阀体11至少开设第一口113、第二口114、第三口115,第一口113 相对第三口115远离端部18,第二口114位于第一口113与第三口115之间,第一口113与第一腔21相连,第二口114与第二腔22相连,第三口 115与第三腔23相连。第三口115相对环形凹槽1163远离端部18,即环形凹槽1163位于第三口115与端部18之间,第三口115相对第二部位1162 远离端部18。
第一通道32与第二口114相连,第二通道33与第一口113相连,第三通道34与第三口115相连。
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第二腔22对应内壁的直径大于第一腔21对应内壁的直径,使得阀体11内形成有阀口台阶部117,第一阀口111位于阀口台阶部117。端座14的一部分位于第三腔23,第二阀口112位于端座 14靠近第二腔22的一端侧。
图3所示的温控装置80,阀座部件16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腔21,第一阀口111位于阀座部件12靠近第二腔22的一端侧。第二腔22对应内壁的直径大于第三腔23对应内壁的直径,使得阀体11内形成有阀口台阶部119,第二阀口112位于阀口台阶部119。
热动组件13包括本体131、顶杆132,热动组件13内部包括热敏物质,热敏物质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热动组件的本体131至少部分位于第二腔22。热动组件13包括第一阀口部133、第二阀口部134。第一阀口部133与第二阀口部134位于热动组件13两端。第一阀口部133的直径大于第一阀口111的直径,第一阀口部133与第一阀口111配合实现第一阀口111的打开与关闭,即实现第一腔21与第二腔22 的连通与截断;第二阀口部134的直径大于第二阀口112的直径,第二阀口部134与第二阀口112配合实现第二阀口112的打开与关闭,即实现第二腔22与第三腔23的连通与截断。热动组件13包括片体135,片体135 为圆环形,片体135可滑动套设于本体131。“片体135可滑动套设于本体 131”表示片体135套设于本体131,并且片体135可以相对本体131滑动。
本体131包括弹簧台阶部136,弹簧台阶部136相对片体135靠近端部14,第一弹簧15的一端抵接于弹簧台阶部,第一弹簧15的另一端抵接于片体135。本体131包括弹簧凹槽137,第二弹簧12的一端与弹簧凹槽 137抵接或固定。第二弹簧12可以为片体135限位,防止片体12与本体 131相对滑动时,片体12脱离本体131。
片体135与本体131滑动配合,第一阀口部133包括片体135以及本体131靠近片体135的一端侧,片体135可随本体运动实现与第一阀口111 的远离或抵接,从而实现第一阀口111的开启与关闭。当第一阀口处于关闭状态时,热动组件13内部的热敏物质继续膨胀时,片体135相对本体 131滑动,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2均增大压缩量。
如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第一腔21对应内壁包括底壁211、侧壁 212,第二弹簧12至少部分位于第一腔21,底壁211包括阀座部213。底壁211开设第一口113,侧壁212开设第四口118,如图1所示,第一口 113的中心线与温控装置90的轴线近似重合,当然侧壁212也可以不开设第四口118。在如图5所示的另外的实施例中,侧壁212开设第一口113,底壁211开设第四口118,第一口113的中心线与温控装置90的轴线近似垂直,当然底壁211也可以不开设第四口118。
如图3所示的温控装置80,第一腔21对应的内壁设置限位凹槽214,限位凹槽214于第一腔21对应的内壁向内凹陷,限位凹槽214可以设置阀座部件挡圈17,阀座部件挡圈17与阀座部件16贴合,阀座部件挡圈17 实现对阀座部件16的限位。阀座部件16具有与第一口113连通的簧腔161,簧腔161与第一阀口111连通,阀座部件16包括底壁162、侧壁163,底壁162包括阀座部164。底壁162、侧壁163均至少开设一个孔口,底壁 162的孔口连通簧腔161与第一口113。阀体11开设第四口118,侧壁163 的孔口与第四口118相连,如图1所示,第一口113的中心线与温控装置 80的轴线近似重合。当然也可以不在侧壁123开设孔口,阀体11也可以不开设第四口118。在如图5所示的另外的实施例中,底壁162与侧壁163 均开设了孔口,侧壁163的孔口与第一口113相连,阀体11开设第四口 118,底壁162的孔口与第四口118相连,第一口113的中心线与温控装置的轴线近似垂直。当然,底壁122也可以不开设孔口。侧壁163与第一腔 21对应的内壁间隙配合。
在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端座14相对第一弹簧15靠近端部18或所述端部14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端部,端座14相对热动组件13远离第一阀口111。如图4a、图4b所示,端座14包括外周面144,外周面144包括密封凹槽145。密封凹槽145可以设置密封圈。温控装置90安装完成后,密封凹槽145设置的密封圈至少部分与第三腔23对应的内壁贴合,有效防止变速箱油通过端座14的外周面144与第三腔23对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外漏。端座14包括定位台阶部146,第三腔23对应的内壁包括定位台阶配合部233,定位台阶部146与定位台阶配合部233配合实现端座14的定位。第三腔23对应的内壁包括安装凹槽234,安装凹槽234相对定位台阶配合部233更为靠近端部18,安装凹槽234可以设置限位挡圈19。端座包括外部端面147,限位挡圈19与外部端面147贴合为端座14定位。定位台阶部146与定位台阶配合部233贴合,可以进一步形成端面密封,进一步预防变速箱油的外漏。端座14设置座腔141,端座14周壁开设孔口,端座14周壁开设的孔口与第三口115连通。
在图2所示的温控装置90,端座14包括顶杆槽148,顶杆槽148相对座腔141靠近端部18。
在图3所示的温控装置80,阀体11包括顶杆槽148,顶杆槽148相对第三腔23靠近端部18。
热动组件的顶杆131伸入顶杆槽148。
第二弹簧12具有初始形变力。初始形变力是指产品在未使用时处于压缩状态的弹簧受到外力作用要产生形变所需要的压力。
本技术方案这种将温控装置10可以插入安装于变速箱壳体31的温控装置安装腔35,可以减少温控装置10与变速箱进行连接的管路,省去了与变速箱连接的接头的同时,减小了因接头处的密封效果不佳引起的外漏风险,而且安装和替换也较为方便,同时,与传统温控装置相比,具有体积更小,质量更轻的优点。
而在本实施例中,温控装置10可以通过卡扣、螺纹等方式固定于温控装置安装腔35,温控装置10的安装和拆除更换都较为方便,有后期维修方便等优点。
温控装置90在长时间使用时,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2等存在失效风险,需要进行更换,将温控装置90整体拿出之后对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2等进行更换会影响温控装置90整体的密封性并且温控装置90整体取出也较为不便,而本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拆下限位挡圈后在不取出阀体11 的前提下对失效部件进行更换,维修更为方便。
当流体温度较低时,热动组件13内的热敏物质收缩,热动组件13的本体131向第二阀口112移动并关闭第二阀口112,此时第二腔22与第一腔21连通,流体从第一通道32流入温控装置90的第二腔22后,流过第一阀口111流入第一腔21,并从第三口115流出经第二通道33流回变速箱。
当流体温度较高时,热动组件13内的热敏物质膨胀,热动组件13的本体131向第一阀口111移动并关闭第一阀口111,此时第二腔22与第三腔23连通,流体从第一通道32流入温控装置90的第二腔22后,流过第二阀口112流入第三腔23,并从第一口113流出并经第三通道34流向油冷器40进行降温,然后从油冷器40流出后经第二通道33流回变速箱。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中关于“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的表述仅仅是为了命名,不包括任何顺序的限定。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温控装置,具有第一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端部、外壁部,所述阀体内有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热动组件,所述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热动组件位于所述腔,所述热动组件包括第一阀口部,所述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阀口部配合实现所述第一阀口的打开与关闭;所述热动组件包括片体、本体,所述片体可滑动套设于所述本体,所述第一阀口部包括所述片体以及所述本体靠近所述片体的一端侧,所述热动组件包括弹簧台阶部,所述弹簧台阶部相对所述片体靠近所述端部,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簧台阶部抵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片体抵接;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阀座部,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本体抵接或固定,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阀座部抵接;所述阀体至少开设第一口、第二口、第三口,所述第一口相对所述第三口远离所述端部,所述第二口位于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三口之间,第二口、第三口分别与所述腔相连;所述外壁部还包括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端部之间,所述环形凹槽环绕所述外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部包括螺纹部,所述外壁部包括外壁面,所述螺纹部凸出于所述外壁面,所述螺纹部位于所述端部与所述第三口之间,所述环形凹槽位于所述螺纹部与所述端部之间,所述环形凹槽的一侧壁部位于所述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为柱形,所述端部包括端面,所述端部包括工具孔,所述工具孔自端面向内凹陷,所述工具孔为内六角形,所述端部的直径大于等于所述螺纹部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壁面包括第一部位、第二部位,所述第二部位相对所述第一部位靠近所述端部,所述第二部位位于所述第三口与所述螺纹部之间,所述外壁部自所述第一部位至所述第二部位以非缩径方式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限位挡圈、端座,所述端部为棱柱形,所述端座包括定位台阶部,所述腔对应的内壁包括定位台阶配合部,所述定位台阶部与所述定位台阶配合部配合实现所述端座的定位,所述腔对应的内壁包括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相对所述定位台阶配合部更为靠近所述端部,所述安装凹槽设置所述限位挡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阀座部件、所述阀体开设第四口,所述第一口的中心线与所述温控装置的轴线近似重合,所述阀座部件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底壁至少开设一个底壁孔口,所述侧壁至少开设一个侧壁孔口,所述底壁的孔口与所述第一口相连,所述侧壁的孔口与所述第四口相连,所述腔包括第一腔,所述侧壁与所述第一腔对应的内壁间隙配合,所述阀座部位于所述底壁,所述第一腔对应的内壁设置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于所述第一腔对应的内壁向内凹陷,所述限位凹槽设置阀座部件挡圈,所述阀座部件与所述阀座部件挡圈贴合,所述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装置包括第二阀口,所述腔包括第二腔、第三腔,所述第一腔相对所述第三腔远离所述端部,所述第二腔位于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三腔之间;所述阀座部件位于所述第一腔,所述阀体包括阀口台阶部,所述第二阀口位于所述阀口台阶部;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三腔相连,所述热动组件包括第二阀口部,所述第一阀口部与所述第一阀口配合实现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的连通与截断,所述第二阀口部与所述第二阀口配合实现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的连通与截断。
8.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器箱体,所述变速器箱体包括温控装置安装腔,所述温控装置插入安装于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配合壁部,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对应的内壁与所述温控装置的配合壁部之间为间隙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箱体至少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口相连,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口相连,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三口相连,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三腔相连,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对应的内壁与所述温控装置的配合壁部之间的间隙为0.05-0.10mm。
10.一种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装置,所述温控系统包括变速箱,所述变速箱包括变速器箱体,所述变速器箱体包括温控装置安装腔,所述温控装置插入安装于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所述温控装置包括配合壁部,所述温控装置安装腔对应的内壁与所述温控装置的配合壁部之间为间隙配合;
所述变速器箱体至少包括第一通道、第二通道、第三通道,所述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二口相连,所述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一口相连,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第三口相连,所述第一口与所述第一腔相连,所述第二口与所述第二腔相连,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三腔相连;
所述温控系统包括油冷器,当温控系统中的流体温度较低时,所述热动组件向所述第二阀口移动并关闭所述第二阀口,此时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一腔连通,流体从所述第一通道流入所述第二腔后,流过所述第一阀口流入所述第一腔,并从所述第三口流出经所述第二通道流回所述变速箱;
当流体温度较高时,所述热动组件向所述第一阀口移动并关闭所述第一阀口,此时所述第二腔与所述第三腔连通,流体从所述第一通道流入所述第二腔后,流过所述第二阀口流入所述第三腔,并从所述第一口流出并经所述第三通道流向所述油冷器进行降温,然后从所述油冷器流出后经所述第二通道流回所述变速箱。
CN201920928120.6U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Active CN2115742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8120.6U CN211574225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8120.6U CN211574225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4225U true CN211574225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3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8120.6U Active CN211574225U (zh) 2019-06-19 2019-06-19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42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82506B1 (ko) 온도조절장치
US9541211B2 (en) Thermoregulator and thermoregulator component
WO2017181869A1 (zh) 一种调温器及一种温控系统
WO2017206706A1 (zh) 调温阀
KR102380176B1 (ko) 밸브 조립체, 열교환 조립체, 및 기어박스용 오일온도조절 시스템
CN108087530B (zh) 热交换组件
CN107304834B (zh) 一种温控系统
JP2019537698A (ja) トランスミッション油の温度調節システム、熱交換アセンブリ及びバルブアセンブリ
US20160298525A1 (en) Thermoactuator and attachment structure thereof
CN211574225U (zh)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CN110454579B (zh) 阀针组件以及具有该阀针组件的电子膨胀阀
CN210830399U (zh)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CN211574224U (zh) 一种温控装置及具有该温控装置的温控系统
CN211778905U (zh) 一种温控装置及温控系统
CN108087531B (zh) 热交换组件
CN108087532B (zh) 热交换组件
CN112049920B (zh) 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CN112747166B (zh) 一种阀组件
US12000317B2 (en)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and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provided with temperature regulating valve
CN211501834U (zh) 一种调温阀
CN112747167B (zh) 一种调温阀
CN108087579B (zh) 阀组件
CN218000491U (zh) 一种调温阀
CN110630784B (zh) 调温阀
CN110553026B (zh) 一种调温阀及具有该调温阀的热管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