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71996U -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 Google Patents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1996U
CN211571996U CN201922431704.5U CN201922431704U CN211571996U CN 211571996 U CN211571996 U CN 211571996U CN 201922431704 U CN201922431704 U CN 201922431704U CN 211571996 U CN211571996 U CN 2115719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connecting arm
modular building
arm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3170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陕锋
陈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ccc Zhenhua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ccc Zhenhua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ccc Zhenhua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ccc Zhenhua Gree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3170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19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19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19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包括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顶部的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底部的第二连接件和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内部中空的一体成型件;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主体和三个连接臂,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主体和三个连接臂,第三连接件连接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底面。适用范围广,不影响模块式建筑的外立面,模块式建筑单元可以带完整装修,不需要预留操作窗口,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模块式建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模块式建筑是一种新型的建筑结构体系,该体系中将每个三维房间单元作为一个模块式建筑单元,在工厂完成模块式建筑单元的生产,包括单元内部天花板、隔墙、墙体、地板、外墙装饰及水电管线的安装以及大部分的软装,如家具、灯饰、盆景、饰品摆件等,完成生产程序后将模块式建筑单元运输至现场就位安装,通过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组合成完整建筑。与传统的建造方式相比,模块化建筑具有工程质量可控、建造周期短、绿色环保、产业化程度高等优点。
目前对于模块式建筑单元的连接通常是采用集装箱角件及其衍生形式,连接时影响外立面,一般适用于不带装修的模块式建筑单元,对于带装修的模块式建筑单元需要在连接处预留用于安装连接件的操作窗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时不影响外立面,适用于全装修模块式建筑单元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该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包括: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顶部的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底部的第二连接件和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内部中空的一体成型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上的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所述第三连接臂的内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部贯通;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主体,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上的第四连接臂、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的侧面,所述第六连接臂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面,所述第六连接臂的内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部贯通;
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面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连接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对应,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连接的两个梁之间的顶角对应;
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水平面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的夹角对应,所述第六连接臂和水平面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的夹角对应。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螺栓主体和固定在所述螺栓主体的中部位置的螺母;
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连接件。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栓主体采用扭剪型,所述第三连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栓主体一端的扭剪头部;所述扭剪头部用于确定所述第三连接件是否拧到位;
所述螺栓主体的另一端制成尖端。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面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螺栓主体的外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螺栓主体相匹配的螺纹;
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主体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母的外径;
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母的外径,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母的外径。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所述第六连接臂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壁厚;
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和侧面的厚度大于连接臂的壁厚,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的厚度大于连接臂的壁厚,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的厚度。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或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所述连接板为矩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或者,
所述连接板为L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三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或者,
所述连接板为正方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的对应位置设有相匹配的通孔。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部顶角和棱做倒圆角处理。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三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六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所述第六连接臂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连接处采用坡口面。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相连的侧面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 通过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主体和第三连接臂的内部贯通,将第二连接件的第二主体和第六连接臂的内部贯通,第三连接件可以从模块式建筑的立柱内部通过,经过贯通的连接臂和主体将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底面连接起来,由于可以在柱和连接件内部进行连接操作,因此不影响模块式建筑的外立面,模块式建筑单元也可以带完整装修,不需要预留操作窗口,结构简单,连接可靠度高;
2.通过将第一连接件上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连接臂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连接处的两个梁之间夹角相对应,将第三连接臂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的夹角相对应,将第二连接件上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连接臂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连接处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相对应,将第六连接臂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的夹角相对应,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满足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模块式建筑单元的连接需求,适用范围广;
3.第三连接件通过使用中部位置固定有螺母的螺栓,在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底面分别设置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从而实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可靠连接;
4.通过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增加对应不同需求的连接板,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连接,从而对于模块式建筑进行自由连接,适用范围广,组合连接更加灵活;
5.通过在第一连接臂和/或第二连接臂上的对应位置设置与连接板相匹配的通孔,可以增加水平方向连接的可靠性;
6.通过使用特制的扭剪型螺栓,可以确定第三连接件连接时是否拧到位;
7.通过将螺栓主体的一端做成尖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螺栓穿过通孔;
8.通过在第一主体的第一通孔内设置与螺栓主体相匹配的螺纹,而其他通孔的内径设置的更大,从而设计出多种规格的通孔,便于第三连接件的通过和紧固;
9.通过将第二主体的底面和侧面的厚度设置大于连接臂的壁厚,可以满足螺栓拧到位后的支撑要求,通过将第一主体的顶面厚度设置大于第二主体的底面厚度,一方面可以用来支撑第一主体上面承载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紧固螺栓的需求;
10.通过对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外部顶角和棱做倒圆角处理,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增加连接件的安全性;通过对第一主体与第三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对第二主体和第六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不仅可以避免应力集中,而且可以对第三连接件穿过起到导向作用;
11.通过将连接臂与横梁或立柱连接处做成坡口面,可以使得连接后整体保持一个平面,便于后续施工;
12.通过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侧面设置通孔,考虑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减重需求,提升了施工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的剖视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顶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的底视图;
图4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顶视图;
图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件的底视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水平方向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竖直方向上的连接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包含连接板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的剖视图;
图10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臂上坡口面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顶部的第三连接件安装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的安装示意图。
其中: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第三连接件;4、第一主体;5、第一连接臂;6、第二连接臂;7、第三连接臂;8、第二主体;9、第四连接臂;10、第五连接臂;11、第六连接臂;12、螺栓主体;13、螺母;14、第一通孔;15、第二通孔;16、连接板;17、扭剪头部;18、第三通孔;19、第四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在模块式建筑中,模块式建筑单元与单元之间的连接分为立柱的连接和梁的连接,梁的连接对应水平方向的连接,立柱的连接对应竖直方向的连接,在实际连接中,无论是水平方向的连接还是竖直方向的连接,都包括平接和斜接的情况,即连接节点在水平面对应的两个梁的夹角A的取值范围是0°<A≤180°,连接节点处的立柱与顶面梁所在平面的夹角B的取值范围是0°<B<180°,连接节点处的立柱与底面梁所在平面的夹角C的取值范围是0°<C<180°。
针对于模块式建筑的实际连接需求,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结合参考图1至图14,该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可以包括:第一连接件1、第二连接件2和第三连接件3,第一连接件1为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顶部的连接件,第二连接件2为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底部的连接件,第三连接件3用于连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均为内部中空的一体成型件。
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采用一体成型件,做成一个成品节点,工业化和装配化程度高,提高施工效率。可选的,一体成型件的材料可以是金属材料、纤维材料、混凝土、塑料等,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满足结构强度刚度要求的材料制作一体成型件。
结合参考图2和图3,第一连接件1包括第一主体4、第一连接臂5、第二连接臂6和第三连接臂7;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连接在第一主体4的侧面;第三连接臂7连接在第一主体4的底面,第三连接臂7的内部与第一主体4的内部贯通。
可选的,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的立柱与顶面连接处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对应,第三连接臂7与水平面(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所在平面)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的立柱与顶面的夹角对应。即在需要使用第一连接件1的连接节点处,第一连接臂5与第二连接臂6的夹角与上述夹角A对应,第三连接臂7与水平面的夹角与上述夹角B对应,这里的水平面是指对于第一连接件1整体而言,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处于水平面位置时,第三连接臂7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
结合参考图4和图5,第二连接件8包括第二主体8、第四连接臂9、第五连接臂10和第六连接臂11;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连接在第二主体8的侧面;第六连接臂11连接在第二主体8的顶面,第六连接臂11的内部与第二主体8的内部贯通。
可选的,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的立柱与底面连接处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对应,第六连接臂11和水平面(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所在平面)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的立柱与底面的夹角对应。即在需要使用第二连接件2的连接节点处,第四连接臂9与第五连接臂10的夹角与上述夹角A对应,第六连接臂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与上述夹角C对应,这里的水平面是指对于第一连接件1整体而言,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处于水平面位置时,第六连接臂11与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
结合参考图1,第三连接件3连接第一主体4的顶面和第二主体8的底面。
示例性的,对于造型特殊的模块式建筑单元,可能有不同角度的连接节点的需求,结合参考图6和图7,图6示出了水平方向上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包括规则形状的水平连接和不规则形状的水平连接,图7示出了竖直方向上的一种连接示意图,包括规则形状的竖直连接和不规则形状的竖直连接。
示例性的,对于常见的立方体模块式建筑单元,用在立方体顶角处的连接节点的角度通常为直角。
图2和图3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直角的情况,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相互垂直,第三连接臂7与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所在平面垂直。
图4和图5中示例性的示出了直角的情况,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相互垂直;第六连接臂11与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所在平面垂直。示例性的,对于直角的情况,第一主体4和第二主体8为中空的立方体,连接臂分别设置在立方体上共用一个顶点的相邻三个面上。
可选的,如图2至5所示,第一主体4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14,第二主体8的底面与第一通孔14的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15,第一通孔14和第二通孔15用于安装第三连接件3。
结合参考图8,可选的,第三连接件3包括螺栓主体12和固定在螺栓主体12的中部位置的螺母13。
可选的,如图8所示,螺栓主体12采用扭剪型,第三连接件3还包括设置在螺栓主体12一端的扭剪头部17;扭剪头部17用于确定第三连接件3是否拧到位。螺栓主体12的螺距为粗牙,螺栓表面处理同建筑用高强螺栓。
可选的,如图8所示,螺栓主体12的另一端制成尖端。将螺栓主体12的端部做成尖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螺栓穿过各个通孔进行紧固。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9,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还包括连接板16,连接板16放置在第一连接件1的顶部或放置在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之间,通过连接板16可以连接同一水平面上各个方向的模块。结合参考图10,其示出了第一连接件1顶部的连接板16的示意图。
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连接板16为矩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两个第一连接件1,连接板16上设有分别与两个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通孔14位置对应的通孔。
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中,连接板16为L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三个第一连接件1,连接板16上设有分别与三个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通孔14位置对应的通孔。
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中,连接板16为正方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四个第一连接件1,连接板16上设有分别与四个第一连接件1的第一通孔14位置对应的通孔。
示例性的,为了配合连接件上的倒圆角边缘,连接板16的顶角也可以做成相应的圆弧角。
可选的,为了进一步加强水平方向连接的可靠性,结合参考图1、图2和图9,连接板16与第一连接臂5和/或第二连接臂6上的对应位置设有相匹配的通孔。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1和图9,第一主体4的底面设有第三通孔18,第二主体8的顶面设有第四通孔19;第一通孔14的内径等于螺栓主体12的外径,第一通孔14的内壁设置有与螺栓主体12相匹配的螺纹;第二通孔15的内径大于螺栓主体12的外径,且第二通孔15的内径小于螺母13的外径;第三通孔18的内径大于螺母13的外径,第四通孔19的内径大于螺母13的外径。通孔的内径设置成多种规格,可以便于螺栓通过和紧固。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1和图9,第一连接臂5、第二连接臂6、第三连接臂7、第四连接臂9、第五连接臂10、第六连接臂11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厚度;第二主体8的底面和侧面的厚度大于连接臂的壁厚,第一主体4的侧面的厚度大于连接臂的壁厚,第一主体4的顶面的厚度大于第二主体8的底面的厚度。由于第二主体8的底面需要支撑第三连接件3的螺母13,因此将底面厚度增加,由于第一主体4需要承载安放在上面的重量,并且第一主体4上的第一通孔4用于紧固螺栓,因此第一主体4的顶面厚度要更厚,而其他地方的厚度设置的不一样,有效平衡了安全性和经济性。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1至图9,第一主体4和第二主体8的外部顶角和棱做倒圆角处理。可选的,第一主体4和第二主体8的内部顶角和棱也可以做倒圆角处理。倒圆角处理后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增加连接件的安全性。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1至图9,第一主体4与第三连接臂7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第二主体8与第六连接臂11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将连接处做倒圆角,可以对第三连接件3起到导向作用,便于第三连接件3穿过通孔。另外做成倒圆角的形状还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增加连接件的安全性。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11,第一连接臂5、第二连接臂6、第三连接臂7、第四连接臂9、第五连接臂10、第六连接臂11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连接处采用坡口面。采用坡口面,不仅便于连接臂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焊接装配,而且可以使得连接臂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连接后焊接形成一个平面,保持外观的平整,若模块式建筑不带装修,还可以便于后期装修处理。
可选的,结合参考图1和图9,出于承重考虑,第一主体4与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相连的侧面设有通孔,第二主体8与第四连接臂9和第五连接臂10相连的侧面设有通孔。
本申请提供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结合参考图12至图15,示例性的,图12中第一连接件1顶部通过吊环可以将第三连接件3进行固定,初始状态第三连接件3的顶面超过第一连接件1的顶面,不仅便于检查,而且超过顶面的这段螺栓可以用于吊装。
结合参考图13和图15,第三连接件3的初始状态位于上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中,在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连接之后,通过特制的长度较长的拧动工具,可以将第三连接件3从上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中落下,经过立柱的中空内部到达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和下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的节点位置,拧到第三连接件3对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和下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进行紧固,当螺栓主体12的扭剪头部17被拧掉之后,表明第三连接件3拧到位。若涉及到水平方向的节点连接,下层模块连接之后,施工人员可以在底层模块的顶部放上连接板16,通过连接臂上的通孔拧入螺栓固定,然后将上层模块吊装至下层模块的顶部,对齐位置后,施工人员在上层模块的顶部,用特制工具将第三连接件3从上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中拧出,逐渐下推到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中,逐渐拧紧第三连接件3,使得第三连接件3连接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和下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等到螺栓主体3的扭剪头部17被拧掉时,说明第三连接件3已经达到紧固要求,去除特制工具,继续连接其他节点完成施工。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角度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配备有能够在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内部拧动第三连接件的特制拧动工具,以满足不同角度的拧动需求。
结合参考图14和图15,第三连接件3的初始状态位于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中,在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连接之后,通过特制的长度较长的拧动工具,沿着立柱的中空内部拧动位于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中的第三连接件3,对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和下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进行紧固,当螺栓主体12的扭剪头部17被拧掉之后,表明第三连接件3拧到位。若涉及到水平方向的节点连接,下层模块连接之后,施工人员可以在底层模块的顶部放上连接板16,通过连接臂上的通孔拧入螺栓固定,然后将上层模块吊装至下层模块的顶部,对齐位置后,施工人员在上层模块的顶部,用特制工具伸入立柱的中空内部,将第三连接件3逐渐拧紧,使得第三连接件3连接上层模块的第二连接件2和下层模块的第一连接件1,等到螺栓主体3的扭剪头部17被拧掉时,说明第三连接件3已经达到紧固要求,去除特制工具,继续连接其他节点完成施工。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同角度的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配备有能够在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内部拧动第三连接件的特制拧动工具,以满足不同角度的拧动需求。
由于第三连接件3在连接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时,可以从立柱的内部和连接件的内部通过,因此模块式建筑可以带有完整的装修,工业化和装配化程度高,提高了模块式建筑的施工效率。整体结构简单,连接零件少,安全可靠,对加工和施工的精度要求低,满足快速施工和干式施工的要求,连接成品精度高,性能与湿式施工效果相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通过将第一连接件的第一主体和第三连接臂的内部贯通,将第二连接件的第二主体和第六连接臂的内部贯通,第三连接件可以从模块式建筑的立柱内部通过,经过贯通的连接臂和主体将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底面连接起来,由于可以在梁体和连接件内部进行连接操作,因此不影响模块式建筑的外立面,模块式建筑单元也可以带完整装修,不需要预留操作窗口,结构简单,连接可靠性高。
另外,通过将第一连接件上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连接臂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连接处的两个梁之间夹角相对应,将第三连接臂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的夹角相对应,将第二连接件上同一水平面的两个连接臂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连接处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相对应,将第六连接臂与水平面的夹角设置成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的夹角相对应,可以使得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满足任意规则或不规则形状的模块式建筑单元的连接需求,适用范围广。
另外,第三连接件通过使用中部位置固定有螺母的螺栓,在第一主体的顶面和第二主体的底面分别设置用于安装螺栓的通孔,从而实现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可靠连接。
另外,通过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之间增加对应不同需求的连接板,可以实现水平方向的连接,从而对于模块式建筑进行自由连接,适用范围广,组合连接更加灵活。
另外,通过在第一连接臂和/或第二连接臂上的对应位置设置与连接板相匹配的通孔,可以增加水平方向连接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使用扭剪型螺栓,可以确定第三连接件连接时是否拧到位。
另外,通过将螺栓主体的一端做成尖端,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便于螺栓穿过通孔。
另外,通过在第一主体的第一通孔内设置与螺栓主体相匹配的螺纹,而其他通孔的内径设置的更大,从而设计出多种规格的通孔,便于第三连接件的通过和紧固。
另外,通过将第二主体的底面和侧面的厚度设置大于连接臂的壁厚,可以满足螺栓拧到位后的支撑要求,通过将第一主体的顶面厚度设置大于第二主体的底面厚度,一方面可以用来支撑第一主体上面承载的重量,另一方面可以满足紧固螺栓的需求。
另外,通过对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外部顶角和棱做倒圆角处理,可以避免应力集中,增加连接件的安全性。
另外,通过对第一主体与第三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对第二主体和第六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不仅可以避免应力集中,而且可以对第三连接件穿过起到导向作用。
另外,通过将连接臂与横梁或立柱连接处做成坡口面,可以使得连接后整体保持一个平面,便于后续施工。
另外,通过在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侧面设置通孔,考虑了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的减重需求,增加了连接件的可靠性。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的“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包括: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顶部的第一连接件、安装在模块式建筑单元底部的第二连接件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三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均为内部中空的一体成型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第一主体、第一连接臂、第二连接臂和第三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所述第三连接臂连接在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所述第三连接臂的内部与所述第一主体的内部贯通;
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第二主体、第四连接臂、第五连接臂和第六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处于同一水平面,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的侧面;所述第六连接臂连接在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面,所述第六连接臂的内部与所述第二主体的内部贯通;
所述第三连接件连接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面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连接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对应,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连接的两个梁之间的夹角对应;
所述第三连接臂和水平面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顶面的夹角对应,所述第六连接臂和水平面的夹角与模块式建筑单元立柱与底面的夹角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件包括螺栓主体和固定在所述螺栓主体的中部位置的螺母;
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三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栓主体采用扭剪型,所述第三连接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螺栓主体一端的扭剪头部;所述扭剪头部用于确定所述第三连接件是否拧到位;
所述螺栓主体的另一端制成尖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的底面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主体的顶面设有第四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等于所述螺栓主体的外径,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设置有与所述螺栓主体相匹配的螺纹;
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栓主体的外径,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径小于所述螺母的外径;
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母的外径,所述第四通孔的内径大于所述螺母的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所述第六连接臂的壁厚大于或等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壁厚;
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和侧面的厚度大于连接臂的壁厚,所述第一主体的侧面的厚度大于连接臂的壁厚,所述第一主体的顶面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主体的底面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还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顶部或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之间;
所述连接板为矩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或者,
所述连接板为L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三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三个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或者,
所述连接板为正方形,用于连接水平方向同一节点相邻四个所述第一连接件,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分别与四个所述第一通孔位置对应的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上的对应位置设有相匹配的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第二主体的外部顶角和棱做倒圆角处理;
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三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六连接臂的连接处做倒圆角处理;
所述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三连接臂、所述第四连接臂、所述第五连接臂、所述第六连接臂与模块式建筑单元梁柱的连接处采用坡口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相连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第二主体与所述第四连接臂和所述第五连接臂相连的侧面设有通孔。
CN201922431704.5U 2019-12-30 2019-12-30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Active CN2115719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1704.5U CN211571996U (zh) 2019-12-30 2019-12-30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31704.5U CN211571996U (zh) 2019-12-30 2019-12-30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1996U true CN211571996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50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31704.5U Active CN211571996U (zh) 2019-12-30 2019-12-30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19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DE212016000202U1 (de) Integriert zusammengesetztes Gebäude mit Stahlstruktur
CN109930746B (zh) 一种装配式竹木梁柱及其连接件、拆装方法和竹木结构节点
JP4658115B2 (ja) 輸送可能なモジュラー式建築物及びその建築方法
CN109811886A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结构
WO2015071821A1 (en) Modular prefabricated panel for buildings, in particular for houses
CN211571996U (zh)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CN209989945U (zh) 一种装配式竹木梁柱及其连接件和竹木结构节点
CN206144001U (zh) 一种组合格栅天花吊顶
CN111088852A (zh) 模块式建筑连接系统
CN203256899U (zh) 一种可拆装的模块化组合房
CN216195894U (zh) 一种灯槽结构及吊顶
CN206784723U (zh) 装配式主体龙骨
CN211548254U (zh) 转角幕墙无立柱连接结构
CN210151986U (zh) 一种装配式拼装墙体
CN204609092U (zh) 一种组合式转换层连接件
CN113833196A (zh) 一种灯槽结构及吊顶
CN203716296U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的万能支架
CN207176988U (zh) 便于装卸的组合隔墙体
CN103741798B (zh) 一种模块化建筑的万能支架
CN112211302A (zh) 一种便于建造的屋结构
CN219158062U (zh) 快组模块墙体多功能角连接立龙骨
CN212248860U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矿棉板
CN211774525U (zh) 一种网架结构连接件
CN216380165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幕墙横竖龙骨连接结构
CN209277381U (zh) 一种建筑装修用稳固型吊顶龙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