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327U -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327U
CN211556327U CN201921778541.1U CN201921778541U CN211556327U CN 211556327 U CN211556327 U CN 211556327U CN 201921778541 U CN201921778541 U CN 201921778541U CN 211556327 U CN211556327 U CN 2115563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contact
electrode
charged
charging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7785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施家栋
杨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7785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3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3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3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因此,可以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接触所述电极部件在朝向存在夹角的情况下接触,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越来越多的诸如机器人之类的设备需要进行经常性的充电。然而,相关技术中的充电装置通常难以保证设备与充电装置之间触点的对准,从而可能导致触点虚接,进而导致充电中断,触点发热氧化,甚至打火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触点装置。
具体地,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包括:
电极部件;
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
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所述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部件包括:
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
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所述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座中。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相较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所述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所述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座以外。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
结合第一方面,本公开在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
弹片;和/或
弹簧柱销。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充电设备。
具体地,所述充电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
电极部件;
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
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
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所述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极部件包括:
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
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所述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座中。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相较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所述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所述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座以外。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
结合第二方面,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
弹片;和/或
弹簧柱销。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中,还包括:
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所述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
充电触发装置,用于在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回缩过程中,根据所述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所述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二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弹出到第二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三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四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相同。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五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光学检测部件和/或机械检测部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六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
其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全部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均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十一种实现方式,本公开在第二方面的第十七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
其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至少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充电设备。
具体地,所述机器人充电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
电极部件;
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
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
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对所述待充电机器人充电。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可以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接触所述电极部件在朝向存在夹角的情况下接触,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所述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使得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位置弹性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从而提高电极部件的运动稳定性,使得电极部件具有前后平移和旋转两个自由度,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位置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有效地降低接触阻抗,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包括: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所述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座中,从而使得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实现较为充分的面接触,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的前端开口相较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所述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所述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座以外,使得电极座稳定地容纳于安装座中,实现电极座和平面电极部分的可靠固定,而平面电极部分伸出安装座后实现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可靠接触,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实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在安装座上的可靠固定,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弹片;和/或弹簧柱销,以多种方式灵活地实现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使用供电装置为充电过程提供电能,使得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可以可靠完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所述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使得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位置弹性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从而提高电极部件的运动稳定性,使得电极部件具有前后平移和旋转两个自由度,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位置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有效地降低接触阻抗,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包括: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所述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座中,从而使得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实现较为充分的面接触,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的前端开口相较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所述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所述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座以外,使得电极座稳定地容纳于安装座中,实现电极座和平面电极部分的可靠固定,而平面电极部分伸出安装座后实现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可靠接触,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实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在安装座上的可靠固定,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弹片;和/或弹簧柱销,以多种方式灵活地实现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电设备还包括: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所述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充电触发装置,用于在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回缩过程中,根据所述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在充电触发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接触足够稳定后才开始充电过程,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所述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在充电触发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接触不稳定时就停止充电过程,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使得触发充电开始的第一预设条件稳定可靠,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弹出到第二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使得触发充电停止的第二预设条件稳定可靠,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相同,使得开始充电和停止充电时的充电触点装置相同,简化系统设计复杂度,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光学检测部件和/或机械检测部件,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其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全部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均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使得所有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均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稳定接触后才开始充电,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其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至少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使得在检测到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接触存在不稳定时就停止充电,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机器人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对所述待充电机器人充电,将充电设备应用于机器人充电领域,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充电触点与机器人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使用供电装置为充电过程提供电能,实现对机器人的可靠充电。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标签、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电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应用示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待充电设备接近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示意图;
图10示出待充电设备接触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示意图;
图11示出待充电设备离开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示意图;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实现它们。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附图中省略了与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无关的部分。
在本公开中,应理解,诸如“包括”或“具有”等的术语旨在指示本说明书中所公开的标签、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的存在,并且不欲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标签、数字、步骤、行为、部件、部分或其组合存在或被添加的可能性。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标签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公开。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安装座并且与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电极部件朝向,可以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接触电极部件在朝向存在夹角的情况下接触,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图1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触点装置100包括电极部件110、安装座120和电极弹性连接部件130。
电极部件110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以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安装座120用于安装电极部件,使得电极部件110稳定地放置于安装座120中。
电极弹性连接部件130设置于安装座120并且与电极部件110连接,用于根据电极部件110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电极部件110的朝向,可以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接触电极部件110在朝向存在夹角的情况下接触,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装置100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110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待充电设备可以指的是诸如机器人之类的需要充电的设备。待充电设备可以移动,待充电设备在靠近充电触点装置10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其位置可能不会完全对准充电触点装置100的电极部件110。此时,电极弹性连接部件130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110间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电极部件110的朝向,使得电极部件110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完全对准并接触良好,保证了充电的可靠性,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的发生,延长了电极部件110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充电触点装置中包含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根据设计不同可以是两个、三个或多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以根据电极部件所受到的外力使得电极部件的位置移动并且/或者使得电极部件的朝向变化。例如,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得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准确接触,实现安全充电。而在充电完成后,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带动电极部件准确回到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使得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位置弹性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待充电设备接触充电触点装置100进行充电的过程中,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110间的受力方向上,电极弹性连接部件130是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110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电极部件110的朝向,使得电极部件110对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从而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的发生,延长了电极部件110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从而提高电极部件的运动稳定性,使得电极部件具有前后平移和旋转两个自由度,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弹性连接部件130的弹性伸缩和弹性偏转仅限制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而在垂直方向上没有移动,使得电极部件110的运动更为稳定。这使得电极部件的运动具有平移和旋转两个自由度,以应对待充电设备向充电触点装置运动的过程中,水平位置的变化和朝向的变化,使得电极部件110对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从而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的发生,延长了电极部件110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位置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有效地降低接触阻抗,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待充电设备向充电触点装置运动以进行充电操作时,由于运动控制的误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可能未完全对准电极部件,两者朝向间存在一个角度,电极部件两侧受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压力并不相同,弹性偏转机构可以根据压力施加到电极部件的角度而发生弹性偏转,从而带动电极部件对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实现可靠接触以进行充电。当充电完成,待充电设备离开充电触点装置时,弹性偏转机构带动电极部件恢复至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待充电设备接触充电触点装置进行充电时,弹性偏转机构还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水平位置移动而发生弹性形变,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回缩,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紧密接触,实现可靠充电。当充电完成,待充电设备离开充电触点装置时,弹性偏转机构带动电极部件水平弹出以恢复至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触点装置可以包括多个相同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例如,当充电触点装置包括多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时,一部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是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偏转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另一部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是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弹性伸缩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又例如,当充电触点装置包括多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时,一部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是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另一部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是只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又例如,当充电触点装置包括多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时,全部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都是能够进行水平方向上的弹性偏转和弹性伸缩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但是,这些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机械结构可以不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公开的充电触点装置不限于所述示例,还可以根据前述示例的描述包括各种电极弹性连接部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当待充电设备接近充电触点装置时,限位回弹机构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水平位置移动而发生压缩,从而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保持一定压力,使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实现可靠充电。当充电完成,待充电设备离开充电触点装置时,限位回弹机构带动电极部件弹出以恢复至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2所示,电极弹性连接部件130包括:弹性偏转机构131和限位回弹机构132。如上,当待充电设备接近充电触点装置时,弹性偏转机构131可以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对电极部件施加的力发生弹性偏转,使得电极部件改变朝向,以保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的正常接触。而且,限位回弹机构132可以发生弹性伸缩,以使得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保持一定的压力而正常接触,有效地降低接触阻抗,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当充电完毕,待充电设备离开充电触点装置时,弹性偏转机构131和限位回弹机构132带动电极部件回到初始位置,方便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电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电极部件110包括:平面电极部分111和电极座部分112。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极部件包括: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安装座中,从而使得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实现较为充分的面接触,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平面电极部分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采用平面接触,相比点接触或者弧面接触等其它接触方式的接触面积更大,更为可靠,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而电极座部分的后部容纳于安装座中,使电极座前端的电极位置更为稳定,不会随处运动,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电极座可以是绝缘材料的,以提高充电触点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设置于安装座并且的前端开口相较于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安装座以外,使得电极座稳定地容纳于安装座中,实现电极座和平面电极部分的可靠固定,而平面电极部分伸出安装座后实现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可靠接触,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相比于安装座的前端开口比安装座内部空间更宽的结构和安装座前端开口与安装座内部宽度相同的结构,采用安装座的前端开口收窄的结构,可以将电极座稳定地容纳于安装座中,而不会脱出。平面电极部分从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可以在待充电设备接近充电触点装置时,很容易地实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平面电极部分的可靠接触,实现安全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座内,实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在安装座上的可靠固定,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座中,稳定地固定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得当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带动电极部件改变朝向或者水平移动时,电极部件和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运动较为稳定,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而当充电完成,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可以带动电极部件准确恢复到初始位置,便于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弹片;和/或弹簧柱销,以多种方式灵活地实现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当采用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实现时,弹性变形衬套可以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挤压电极部件时产生弹性形变并绕转轴转动,从而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当采用弹片实现时,弹片可以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挤压电极部件时产生弹性形变,从而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和水平位置;当采用弹簧柱销实现时,弹簧柱销可以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挤压电极部件时产生弹性伸缩,从而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和水平位置。例如,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可以起到弹性偏转机构的作用。例如,弹片主要起到弹性偏转机构的作用,小部分起到限位回弹机构的作用。例如,可以利用弹簧柱销实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限位回弹机构。以上方式实现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均可以使得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良好接触,实现安全充电。当充电结束时,以上方式实现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均可以带动电极部件准确回到初始位置,准备下次为待充电设备充电。
图4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充电触点装置400中,电极部件401安装于安装座402中。弹片403作为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穿过安装座的两个螺栓和压缩弹簧404作为两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或称之为限位回弹机构),安装座402可以沿着螺栓滑动并压缩压缩弹簧。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螺栓和压缩弹簧404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多个。弹片403与电极部件401紧密接触。当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充电触点装置400的电极部件时,通过压缩弹簧的压缩和弹片的压缩与偏转来改变电极部件401的位置和朝向,使得电极部件401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接触良好,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的发生,延长了电极部件401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电极部件401包括平面电极部分411和电极座部分412。安装座402的开口相较于安装座402内部容纳电极座412的空间收窄,使电极座412稳定地固定于安装座402中,平面电极部分411伸出安装座402的开口,实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平面电极部分411的可靠接触,以实现安全充电。安装座402的后端具有长条状凸起405,可以用于遮断红外遮断器发出的红外线或者光遮断器发出的可见光,可以用于触发充电操作的开始和/或停止。
图5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应用示例的分解示意图。
和图4相比,图5中省略了螺栓和压缩弹簧404,用弹性变形衬套501和转轴502构成弹性偏转机构。
弹性变形衬套501的外圆与电极401的孔过盈配合,弹性变形衬套501的孔与转轴502的外圆过盈配合,使得电极401和转轴502通过弹性变形衬套501紧密连接。转轴502通过多边形转轴头固定在安装座402中。当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401时,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推动电极401,使电极401绕转轴502旋转时,弹性变形衬套501随之产生弹性变形和弹性势能,使电极401的朝向变化,使得电极401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紧密接触。充电结束后,待充电设备离开充电触点装置,电极401在弹性变形衬套501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旋转回初始方位。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充电触点装置可以包括螺栓和压缩弹簧404,以实现充电触点装置的水平伸缩。
图6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和图4相比,图6中省略了螺栓和压缩弹簧404,图6中用弹簧柱销601构成弹性偏转机构。弹簧柱销601可以是两个、三个或者多个。
当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时,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推动电极,使两个弹簧柱销601发生压缩。两个弹簧柱销的压缩程度可以不同,使电极401的朝向发生变化并且向安装座内水平回缩,使得电极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紧密接触。充电结束后,待充电设备离开充电触点装置,电极401在弹簧柱销601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伸出到初始位置。图6中示出了两个个弹簧柱销,也可以根据需求用三个或者多个弹簧柱销实现。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安装座并且与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电极部件朝向;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通过电极部件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与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使用供电装置为充电过程提供电能,使得对待充电设备的充电可以可靠完成。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设置于安装座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可以与电极部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可以由绝缘材料制成以保证充电触点装置的安全性。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电极部件可以在安装座中自由移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安装座限制电极部件仅在一定范围内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以保证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稳定接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图4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结构可以相互组合,以实现电极部件的水平偏转和/或伸缩,本公开对此不再赘述。
图7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7中,充电设备700包括充电触点装置100和供电装置701。其中,所述充电触点装置100的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图1至图6所述的实施例中的充电触点装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例如两个或者三个充电触点装置,用于适配充电设备和待充电设备间的接口需求。供电装置在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接触良好后提供电能开始充电,使得充电过程可靠完成。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使得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位置弹性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从而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从而提高电极部件的运动稳定性,使得电极部件具有前后平移和旋转两个自由度,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位置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保证了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电极部件间接触良好,有效地降低接触阻抗,延长了电极部件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使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电极部件正常接触,从而使得电极部件紧贴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电极部件包括: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安装座中,从而使得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实现较为充分的面接触,防止接触不良和打火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安装座的前端开口相较于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安装座以外,使得电极座稳定地容纳于安装座中,实现电极座和平面电极部分的可靠固定,而平面电极部分伸出安装座后实现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可靠接触,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安装座内,实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在安装座上的可靠固定,提高充电过程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弹片;和/或弹簧柱销,以多种方式灵活地实现了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电设备还包括: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充电触发装置,用于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回缩过程中,根据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供电装置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在充电触发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接触足够稳定后才开始充电过程,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图8示出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8中,充电设备800包括和图7相同的充电触点装置100和供电装置701,还包括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和充电触发装置803。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间的接触稳定性。当待充电设备接近充电设备800时,充电触点装置在待充电设备的压力下回缩,当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充电触电装置间的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一预设条件时,判断充电设备的额充电触点和充电触点装置间的接触已经足够稳定,充电触发装置803触发供电装置701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充电设备800可以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100和多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每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检测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100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接触稳定性,接触稳定后充电触发装置803触发供电装置701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充电触发装置根据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供电装置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从而实现在充电触发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接触不稳定时就停止充电过程,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间的接触稳定性。当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毕,离开充电设备800时,充电触点装置在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作用下弹出。当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充电触电装置间的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时,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和充电触电装置间的接触不够稳定,充电触发装置803触发供电装置701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充电设备800可以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100和多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每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802检测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100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接触稳定性,当其中任意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接触稳定性到达第二预设条件后充电触发装置803触发供电装置701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参照图7至图8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可以采用参照图1至图6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充电触点装置,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具备参照图1至图6描述的实施例所实现的技术效果。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以上根据图1至图6进行的描述,其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图9示出待充电设备接近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9中,待充电设备901靠近充电触点装置903。由于诸如定位误差、地面障碍等原因,待充电设备901的充电触点902和充电触点装置903的电极部件904没有完全对准(二者的朝向存在一个角度),充电设备未对待充电设备充电。图9中的充电触点装置903和电极部件904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与待充电设备901的充电触点902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如图9所示,箭头905指示待充电设备901的行动方向。
图10示出待充电设备接触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10中,待充电设备901的充电触点902接触充电触点装置903的电极部件904后,挤压电极部件904。两个接触充电触点装置903产生不同程度的回缩,并且电极部件904偏转以与充电触点902紧密接触。当两个充电触点装置对应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均满足第一预设条件时,充电触发装置触发供电装置,通过电极部件904开始对待充电设备901充电。
图10中的充电触点装置903和电极部件904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与待充电设备901的充电触点902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如图10所示,箭头905指示待充电设备901的行动方向和接触充电触点装置903的回缩方向,箭头906指示电极部件904的偏转方向。
图11示出待充电设备离开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示意图。
在图11中,待充电设备901充电完毕,离开充电触点装置903。充电触点装置903弹出到初始位置,电极部件904的偏转也复位,回到初始位置。图11中的充电触点装置903和电极部件904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与待充电设备901的充电触点902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如图11所示,箭头1101指示待充电设备901的行动方向和接触充电触点装置903的弹出方向,箭头1102指示电极部件904的偏转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参照图9至图11描述的实施例中,充电触点装置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其可以采用前述任一实施方式实现。
图1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实施方式的充电设备的应用示例的立体图。
在图12中,充电设备1200包括充电触点装置1201和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1202。充电触发装置和供电装置在图12中未示出,可以布置于充电设备本体1203中。充电设备本体1203为一壳状结构件,用以固定安装充电触点装置1201和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1202,内部安装有控制电路板,电线,散热风扇等元件。图12中的充电触点装置1201和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1202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者多个,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个数和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预设条件是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使得触发充电开始的第一预设条件稳定可靠,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回缩过程中,通过检测回缩位置的方式生成控制信号,从而得到第一预设条件是较为直观而且简单可靠的实现方式。当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充电触点装置回缩了足够的深度,在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弹性作用下,充电触点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具备足够的压力,接触足够稳定,此时产生第一信号得到第一预设条件,使得第一预设条件稳定可靠,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预设条件是充电触点装置弹出到第二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使得触发充电停止的第二预设条件稳定可靠,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通过检测弹出位置的方式生成控制信号,从而得到第二预设条件是较为直观而且简单可靠的实现方式。当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充电触点装置在电极弹性连接部件的弹性作用下弹出到第二位置时,充电触点装置和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压力不足,接触不再稳定,此时产生第二信号得到第二预设条件,使得触发停止充电的第二预设条件稳定可靠,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相同,使得开始充电和停止充电时的充电触点装置位置相同,简化系统设计复杂度,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相同,可以使用同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使得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减小器件使用量,降低设计复杂度,提高了可靠性,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光学检测部件和/或机械检测部件,可以以多种方式实现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可以包括光学检测部件,例如使用红外遮断器实现,即一个红外发射管和一个红外接收管。在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安装座的长条状凸起进入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之间时,红外接收管接收不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使得该组红外遮断器产生表示充电触点部件回缩到第一位置时的第一信号,可以认为接触稳定性到达第一预设条件。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安装座的长条状凸起退出红外发射管和红外接收管之间,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红外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使得该组红外遮断器产生表示充电触点部件弹出到第二位置时的第二信号,可以认为接触稳定性到达第二预设条件。
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也可以包括机械检测部件,例如使用微动开关实现。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回缩过程中,微动开关在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被触发,使得微动开关产生表示充电触点部件回缩到第一位置时的第一信号,可以认为接触稳定性到达第一预设条件。在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微动开关在充电触点装置弹出到第二位置时被触发,使得微动开关产生表示充电触点部件弹出到第二位置时的第二信号,可以认为接触稳定性到达第二预设条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还可以使用光遮断器,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一组、两组或者更多组红外遮断器,或者一个、两个或者更多个微动开关,或者一组、两组或者更多组光遮断器。根据实际应用场景,本公开中的接触稳定性检测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构成,例如,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检测部件。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其中,充电触发装置根据全部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均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供电装置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使得所有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均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稳定接触后才开始充电,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部件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接触稳定性;其中,当待充电设备接近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装置时,充电触发装置根据全部接触稳定性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均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供电部件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以使得每个充电触点装置都能稳定接触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其中,充电触发装置根据至少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供电装置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使得在检测到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间的接触存在不稳定时就停止充电,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充电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部件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接触稳定性;其中,当待充电设备充电完毕,远离充电触点装置时,充电触发装置根据至少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部件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供电部件停止对待充电设备充电,以使得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未能稳定接触到充电触点时就停止充电,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了充电的安全性。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机器人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电极部件;安装座,其用于安装电极部件;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安装座并且与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电极部件朝向;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通过电极部件对待充电机器人充电,将充电设备应用于机器人充电领域,从而保证了机器人的充电触点与机器人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使用供电装置为充电过程提供电能,实现对机器人的可靠充电。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将充电设备用于机器人充电领域,提供一种机器人充电设备。机器人充电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每个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安装在安装座中,接触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弹性连接部件根据电极部件相对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的受力方向弹性改变电极部件的朝向;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接触电极部件时通过电极部件对待充电机器人充电。通过这种方式,保证了机器人的充电触点与机器人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装置接触良好,防止接触不良或者打火的发生,实现对机器人的可靠充电。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机器人充电设备可以采用参照图7至图8描述的实施例中的充电设备,从而使得本实施例中的机器人充电设备具备参照图7至图8描述的实施例所实现的技术效果。具体内容可以参照以上根据图7至图8进行的描述,其具体内容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描述仅为本公开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公开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公开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29)

1.一种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部件;
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
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所述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件包括:
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
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所述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座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相较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所述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所述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座以外。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触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
弹片;和/或
弹簧柱销。
11.一种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
电极部件;
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
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
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使所述电极部件根据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的朝向弹性地改变朝向,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弹性连接部件通过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和/或弹性伸缩来改变朝向。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弹性偏转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偏转,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偏转机构还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限位回弹机构,用于在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使所述电极部件在水平方向上弹性伸缩,以保持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电极部件正常接触。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部件包括:
平面电极部分,用于与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的平面部分进行面接触;
电极座部分,其前端设置有所述平面电极部分,后部容纳于所述安装座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相较于所述安装座内部用于容纳所述电极座部分的空间收窄,并且所述电极座部分的前端从所述安装座的前端开口伸出以使所述平面电极部分暴露于所述安装座以外。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中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安装座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包括:
转轴和弹性变形衬套;和/或
弹片;和/或
弹簧柱销。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待充电设备的所述充电触点与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所述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
充电触发装置,用于在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回缩过程中,根据所述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电触点装置的弹出过程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所述接触稳定性达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弹出到第二位置时产生第二信号。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条件是所述充电触点装置回缩到第一位置时产生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相同。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包括光学检测部件和/或机械检测部件。
27.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
其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全部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均达到所述第一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28.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设备包括多个充电触点装置和多个与充电触点装置对应设置的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并且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待充电设备的充电触点与该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所对应的充电触点装置的电极部件的接触稳定性;
其中,所述充电触发装置根据至少一个接触稳定性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接触稳定性达到所述第二预设条件触发所述供电装置停止对所述待充电设备充电。
29.一种机器人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一个充电触点装置,其中,充电触点装置包括:
电极部件;
安装座,其用于安装所述电极部件;
至少一个电极弹性连接部件,其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并且与所述电极部件连接,用于根据所述电极部件的受力方向弹性地改变所述电极部件朝向;
供电装置,用于在待充电机器人的充电触点接触所述电极部件时通过所述电极部件对所述待充电机器人充电。
CN201921778541.1U 2019-10-22 2019-10-22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Active CN2115563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8541.1U CN211556327U (zh) 2019-10-22 2019-10-22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778541.1U CN211556327U (zh) 2019-10-22 2019-10-22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327U true CN211556327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8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778541.1U Active CN211556327U (zh) 2019-10-22 2019-10-22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32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878A (zh) * 2020-11-20 2021-12-07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52878A (zh) * 2020-11-20 2021-12-07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CN113752878B (zh) * 2020-11-20 2023-11-14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56327U (zh) 充电触点装置、充电设备及机器人充电设备
US1034803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0233915B (zh) 电子设备
WO2022134609A1 (zh) 碰撞开关组件及扫地机器人
CN110931684A (zh) 一种电池固定装置
CN114795026A (zh) 充电基站、直立臂及清洁系统
KR20160107601A (ko) 배터리 장착 장치
CN112788471A (zh) 耳机充电盒
CN110993433B (zh) 一种闭锁型惯性开关
CN110993434B (zh) 一种惯性筒约束式开关
WO2023125459A1 (zh) 一种处理盒、处理盒组件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8123499B (zh) 充电组件,充电箱以及充电装置
US8588604B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216598077U (zh) 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5496460U (zh) 一种电蚊拍按键支架
CN214227253U (zh) 连接器及超声设备
CN113823937A (zh) 探针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11317735U (zh) 剩余电流断路器的试验装置
KR102043292B1 (ko) 범용 배터리 원격 차단장치
CN211606130U (zh) 充电装置和机器人充电装置
US6145997A (en) Flashlight having battery suspension system
JP2009031383A (ja) 電子機器
CN114847815B (zh) 清洁系统、清洁设备和基站
CN216488667U (zh) 插头和电器设备
CN210123706U (zh) 开关和车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