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6019U -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6019U
CN211556019U CN202020020331.2U CN202020020331U CN211556019U CN 211556019 U CN211556019 U CN 211556019U CN 202020020331 U CN202020020331 U CN 202020020331U CN 211556019 U CN211556019 U CN 2115560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heating
roller
hot
pole piece
rol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2033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贤文
劳世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nvo Automa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nvo Automa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nvo Automa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nvo Automa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2033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60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60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60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包括预热机构、热辊压机构、连杆张紧机构、整形辊、磁条、吸尘腔及收料卷,预热机构包括至少二套,预热机构依次并列间隔设置于机架的侧壁上;热辊压机构设置于预热机构的侧部;连杆张紧机构设置在热辊压机构的侧部,覆膜极片经连杆张紧机构张紧;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依次间隔设置,覆膜极片依次穿过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时,进行整形、磁吸附极片表面金属及极片表面除尘;收料卷包括二个,两收料卷上下间隔设置,覆膜极片上下面的隔离膜表面的保护膜端部连接在收料卷上。本实用新型实现极片与隔离膜自动预热、热辊压复合、带自动张紧、极片表面金属及粉尘去除及保护膜自动收卷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指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全球锂电池企业主要聚集在韩国、中国和日本。日本在21世纪之前垄断了全球的裡电池产业,其主要产品是二次锂电池。后来,随着韩国和中国对锂电池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逐渐地在全球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国外著名的锂电池生产厂家有三洋、博世、三星、松下、索尼、丰田、东芝、福特、通用、奔驰等。这些厂家一般都有一整套完善的锂电池生产线,其中包含锂电池卷绕设备和极耳焊接设备,这些设备一般由专门的设备生产商提供。调查统计,2016年中国锂电池电芯设备规模为7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00%。其中国产设备占55亿元,预计未来国产比例将提升。目前动力电池的产能和性能,远不能满足终端电动车及储能市场的新增需求,未来3-5年将是锂电设备高速增长期。受动力电池大规模扩张影响,单体动力电池容量较大,用叠片工艺生产效率和性能更优异。许多国内领先电芯制造商都有方形铝壳电池扩产规划,2016年以来对叠片工艺设备需求随之增多。我国锂电池叠片机设备行业,由过去格林晟一家独大,到现在群雄割据的局面。由于动力电池性能要求较高,对设备稳定性、精细度、高速性等要求严格,因此企业在采购中会优先考虑高性能设备,这将加速设备市场向实力型设备企业集中化,同时也倒逼低端市场设备企业竞争加大,小企业为了生存迫使下降价格走薄利多销道路。动力锂电池主要由隔离膜、阴极、阳极、电解液四部分组成,按成型工艺主要分为三种:切片锂电池、叠片锂电池和卷绕锂电池。切片锂电池,由于隔离膜非常柔软,在加工过程中难以保证隔离膜的对齐度,使电池质量下降,因此,在工业中很少使用该方案。叠片锂电池,从结构上看叠片工艺比切片工艺的锂电池加工工艺简单,因为隔离膜在整块锂电池当中为连续的,而且其性能与切片锂电池几乎一样,在工业中常用叠片锂电池替代切片锂电池。方形卷绕锂电池,在整个电池中只有一张阴极极片和一张阳极极片,其加工工艺更为简单,因此卷绕锂电池目前被广泛应用。
在没有出现叠片锂电池之前几乎都是用方形卷绕锂电池,但随着行业内的不断研究,随着电池能量密度要求逐步提高,电芯企业有将电池越做越大的趋势,单电芯做大最主要存在问题在于安全性、生产效率、极片与隔膜卷绕或对叠的控制、产线集体效率等问题。叠片锂电池的优越性能慢慢呈现,叠片锂电池的普及是将来的一大趋势,而解决叠片锂电池的加工效率问题是推广叠片锂电池的必须途径,且随着国内叠片装备企业的不断革新进步,以及大型锂电装备企业的横向延伸,叠片工艺仍会是主流趋势。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我国软包电池装机量约3.99GWh,同比下降10%,仅占总装机量8.6%去年占总装机量13.4%。方形电池,装机量约39.12GWh,同比增长49%,占总装机量84.35%。
叠片工艺是软包电池制造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在进行叠片之前带状的极片的上下表面需要覆合隔离膜,覆膜完成后的极片需要进行复合工序,并将隔离膜表面的保护膜进行收集;在对上述工艺自动化设计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难点需要解决:1、极片与隔离膜的自动预热;2、极片与隔离膜的自动热复合;3、极片在导出及裁切过程中需要保持一致的张紧力,以保证传送及裁切精度,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带料自动张紧机构;4、极片表面金属及粉尘的去除;5、隔离膜表面保护膜的自动收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实现极片与隔离膜自动预热、热辊压复合、带自动张紧、极片表面金属及粉尘去除及保护膜自动收卷功能的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包括预热机构、热辊压机构、连杆张紧机构、整形辊、磁条、吸尘腔及收料卷,其中,上述预热机构包括至少二套,预热机构依次并列间隔设置于机架的侧壁上,预热机构内形成水平的预热缝隙,覆膜极片穿过该预热缝隙向前直线运动;上述热辊压机构设置于预热机构的侧部,预热后的覆膜极片穿过热辊压机构时,对极片表面的隔离膜进行热辊压;上述连杆张紧机构设置在热辊压机构的侧部,覆膜极片经连杆张紧机构张紧;上述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依次间隔设置,覆膜极片依次穿过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时,进行整形、磁吸附极片表面金属及极片表面除尘;上述收料卷包括二个,两收料卷上下间隔设置,覆膜极片上下面的隔离膜表面的保护膜端部连接在收料卷上,并经收料卷卷绕收集。
优选地,所述的预热机构包括预热支板、上预热组件、下预热组件及隔条,其中,上述预热支板水平设置,并连接在机架的侧壁上;上述上预热组件及预热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在预热支板上,并分别与预热支板可滑动地连接;上述隔条包括二条,两隔条沿覆膜极片运动方向设置于靠近上预热组件或下预热组件的两侧边处;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相互贴近,两隔条之间形成预热缝隙,覆膜极片穿过预热缝隙经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进行预热。
优选地,所述的预热支板的侧壁上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两条预热滑轨。
优选地,所述的上预热组件包括上预热座、上升降电机及上预热板,其中,上述上预热座沿可滑动地嵌设在预热滑轨上;上述上升降电机设置在预热支板的上部,且输出端通过丝杆及丝杆座与上预热座连接,以便驱动上预热座升降运动;上述上预热板水平设置在上预热座的下部。
优选地,所述的下预热组件包括下预热座、下升降电机及下预热板,其中,上述下预热座可滑动地嵌设在预热滑轨上;上述下升降电机设置在预热支板的下部,且输出端通过丝杆及丝杆座与下预热座连接,以便驱动下预热座升降运动;上述下预热板水平设置在下预热座的上部。
优选地,所述的热辊压机构包括热辊压支座、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其中,上述热辊压支座为矩形框状结构,热辊压支座的两侧为开放面,热辊压支座的中部为矩形安装空间;上述下热辊组件设置于热辊压支座的矩形安装空间下方;上述上热辊组件设置在矩形安装空间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之间水平设有热辊压支台,热辊压支台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预热后的覆膜极片穿过热辊压支台,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的热辊穿过通槽上下热辊压覆膜极片。
优选地,所述的上热辊组件包括升降架、导杆、下压气缸、上拉气缸、上热辊及上热辊电机,其中,上述升降架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支板,上部的支板位于热辊压支座上方,下部的支板位于热辊压支座的矩形安装空间内;上述导杆包括至少二根,导杆竖直连接于升降架的上下两支板之间,并可滑动地插设在热辊压支座上;上述下压气缸及上拉气缸分别设置在热辊压支座的顶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连接在升降架上,以便分别驱动升降座下降或上升;上述上热辊设置于升降架的下部,上热辊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滑座上,滑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热辊压支座的侧壁上,且通过连接块与升降架连接,升降架带动上热辊升降运动;上述上热辊电机设置于上热辊一端的滑座上,且输出端与上热辊连接,以便驱动上热辊旋转运动。
优选地,所述的下热辊组件包括下热辊及下热辊电机,其中,上述下热辊可转动地设置在矩形安装空间内;上述下热辊电机设置于热辊压支座的一侧,且输出端与下热辊连接,并驱动下热辊旋转运动;
上述升降架上部的支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及电子千分表,升降架升降运动时,经压力传感器及电子千分表检测下压力及下降距离。
优选地,所述的连杆张紧机构包括张紧气缸、连杆组件、连接套、辊支架及张紧辊,其中,上述连接套插设固定在机架内;上述张紧气缸设置在机架的后侧;上述辊支架设置在机架的前侧,并与连接套可转动地连接;张紧气缸的输出端与辊支架之间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张紧气缸驱动辊支架旋转运动;上述张紧辊可转动地连接在辊支架的下部,覆膜极片穿过张紧辊时,经张紧辊张紧;上述连接套内可转动地插设有支杆,支杆的两端分别穿过连接套延伸至机架的后侧和前侧。
优选地,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及第二连接块,其中,上述第一连接块可转动地连接在张紧气缸的输出端上,第一连接块的底部设有U型安装槽;上述第二连接块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U型安装槽内,第二连接块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杆延伸至机架后侧的端部;
上述辊支架为H状结构,辊支架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安装空间,辊支架上部的安装空间与支杆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张紧辊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架下部的安装空间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实现极片与隔离膜自动预热、热辊压复合、带自动张紧、极片表面金属及粉尘去除及保护膜自动收卷功能的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具体地:
1、本实用新型在极片与隔离膜复合前设计有预热工序,预热工序通过并列间隔设置的多套预热机构实现;为便于适应覆膜极片的前后工序,本实用新型的预热机构采用上下结构,通过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的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形成形成活动式的平面预热腔体,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以平板状结构的上预热板及下预热板作为发热部件,上预热组件和下预热组件相互靠近,通过两平行间隔设置的隔条进行阻挡,使上预热板及下预热板之间形成预热缝隙,上下表面复合有隔离膜的覆膜极片从该预热缝隙穿过时,经上预热板和下预热板分别对覆膜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预热,以便提升后续的覆膜极片热辊压复合质量。
2、本实用新型针对极片与隔离膜复合工艺,独创性地设计有热辊压机构,实现了极片与隔离膜自动热辊压复合;本实用新型的热辊压机构整体以两侧开放的矩形框状结构的热辊压支座作为承载部件,以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作为热辊压执行部件,其中,下热辊组件采用固定式安装方式,下热辊组件的下热辊可转动地设置在热辊压支座的矩形安装空间的下部。上热辊组件采用沿竖直方向可升级的安装方式,以便调整热辊压间隙和压力。特别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辊压支座上部设置上下层结构的升降架作为传动导向部件,上热辊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可滑动地设置在热辊压支座两侧的滑座上,滑座通过连接块与升降座连接;升降座通过下压气缸及上拉气缸驱动而带动上热辊及上热辊电机同步升降运动。另外,利用升降座的双层结构,在其上部的支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及电子千分表,升降座带动上热辊下降热压时,压力传感器及电子千分表接触热辊压支座的顶面,从而实时监测下压压力和距离,实现了下压压力及距离高精度控制。另外,为避免覆膜极片热压传送过程中位置偏移,在上热辊和下热辊之间还设置有热辊压支台,上热辊及下热辊穿过热辊压支台中部开设的通槽,且两者接触处与热辊压支台保持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热辊压支台通槽两侧的水平支撑面保证覆膜极片热辊压前后维持在水平状态,有效减少了不良品率。
3、本实用新型针对覆膜极片在传输过程中独创性地设计有连杆张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张紧机构设置于机架侧壁上,通过贯通机架侧壁的连接套作为安装部件,连接套内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杆,支杆的一端通过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张紧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支杆的另一端水平延伸,并连接有辊支架,辊支架为H状结构,其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U型安装空间,辊支架上部的安装空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杆上,辊支架下部的安装空间内可转动地连接有张紧辊,张紧辊与安装空间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空间,覆膜极片穿过该间隙空间经张紧辊张紧,需要调整张紧辊的张紧力时,张紧气缸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驱动支杆带动辊支架旋转运动,使张紧辊拉动或松开带状极片,从而实现了对覆膜极片张紧力的自动调节。
4、本实用新型在热辊压机构后还依次设置有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至少包括上下二个,热辊压复合后的覆膜极片经上下设置的两整形辊时完成热复合后的整形保压;设置于覆膜极片上下两侧的磁条在覆膜极片向前传送时,对覆膜极片表面的金属残留物进行吸附取出;设置在覆膜极片上下两侧的吸尘腔对向前传送的覆膜极片表面进行粉尘吸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覆膜极片表面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预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预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热辊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热辊压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张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张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连杆张紧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包括预热机构2、热辊压机构3、连杆张紧机构4、整形辊5、磁条6、吸尘腔7及收料卷8,其中,上述预热机构2包括至少二套,预热机构2依次并列间隔设置于机架1的侧壁上,预热机构2内形成水平的预热缝隙,覆膜极片A穿过该预热缝隙向前直线运动;上述热辊压机构3设置于预热机构2的侧部,预热后的覆膜极片A穿过热辊压机构3时,对极片表面的隔离膜进行热辊压;上述连杆张紧机构4设置在热辊压机构3的侧部,覆膜极片A经连杆张紧机构4张紧;上述整形辊5、磁条6及吸尘腔7依次间隔设置,覆膜极片A依次穿过整形辊5、磁条6及吸尘腔7时,进行整形、磁吸附极片表面金属及极片表面除尘;上述收料卷8包括二个,两收料卷8上下间隔设置,覆膜极片A上下面的隔离膜表面的保护膜B端部连接在收料卷8上,并经收料卷8卷绕收集。
预热机构2包括预热支板21、上预热组件、下预热组件及隔条29,其中,上述预热支板21水平设置,并连接在机架1的侧壁上;上述上预热组件及预热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在预热支板21上,并分别与预热支板21可滑动地连接;上述隔条29包括二条,两隔条29沿覆膜极片A运动方向设置于靠近上预热组件或下预热组件的两侧边处;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相互贴近,两隔条29之间形成预热缝隙C,覆膜极片A穿过预热缝隙C经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进行预热。
预热支板21的侧壁上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两条预热滑轨22。
上预热组件包括上预热座23、上升降电机24及上预热板25,其中,上述上预热座23沿可滑动地嵌设在预热滑轨22上;上述上升降电机24设置在预热支板21的上部,且输出端通过丝杆及丝杆座与上预热座23连接,以便驱动上预热座23升降运动;上述上预热板25水平设置在上预热座23的下部。
下预热组件包括下预热座26、下升降电机27及下预热板28,其中,上述下预热座26可滑动地嵌设在预热滑轨22上;上述下升降电机27设置在预热支板21的下部,且输出端通过丝杆及丝杆座与下预热座26连接,以便驱动下预热座26升降运动;上述下预热板28水平设置在下预热座26的上部。
热辊压机构3包括热辊压支座31、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其中,上述热辊压支座31为矩形框状结构,热辊压支座31的两侧为开放面,热辊压支座31的中部为矩形安装空间;上述下热辊组件设置于热辊压支座31的矩形安装空间下方;上述上热辊组件设置在矩形安装空间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之间水平设有热辊压支台310,热辊压支台310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11,预热后的覆膜极片穿过热辊压支台310,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的热辊穿过通槽311上下热辊压覆膜极片。
上热辊组件包括升降架32、导杆33、下压气缸34、上拉气缸35、上热辊38及上热辊电机39,其中,上述升降架32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支板,上部的支板位于热辊压支座31上方,下部的支板位于热辊压支座31的矩形安装空间内;上述导杆33包括至少二根,导杆33竖直连接于升降架32的上下两支板之间,并可滑动地插设在热辊压支座31上;上述下压气缸34及上拉气缸35分别设置在热辊压支座31的顶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连接在升降架32上,以便分别驱动升降座32下降或上升;上述上热辊38设置于升降架32的下部,上热辊38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滑座上,滑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热辊压支座31的侧壁上,且通过连接块与升降架32连接,升降架32带动上热辊38升降运动;上述上热辊电机39设置于上热辊38一端的滑座上,且输出端与上热辊38连接,以便驱动上热辊38旋转运动。
下热辊组件包括下热辊312及下热辊电机313,其中,上述下热辊312可转动地设置在矩形安装空间内;上述下热辊电机313设置于热辊压支座31的一侧,且输出端与下热辊312连接,并驱动下热辊312旋转运动;
上述升降架32上部的支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36及电子千分表37,升降架32升降运动时,经压力传感器36及电子千分表37检测下压力及下降距离。
连杆张紧机构4包括张紧气缸41、连杆组件、连接套44、辊支架46及张紧辊47,其中,上述连接套44插设固定在机架1内;上述张紧气缸41设置在机架1的后侧;上述辊支架46设置在机架1的前侧,并与连接套44可转动地连接;张紧气缸41的输出端与辊支架46之间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张紧气缸41驱动辊支架46旋转运动;上述张紧辊47可转动地连接在辊支架46的下部,覆膜极片穿过张紧辊47时,经张紧辊47张紧;上述连接套44内可转动地插设有支杆45,支杆45的两端分别穿过连接套44延伸至机架1的后侧和前侧。
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42及第二连接块43,其中,上述第一连接块42可转动地连接在张紧气缸41的输出端上,第一连接块42的底部设有U型安装槽;上述第二连接块4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U型安装槽内,第二连接块4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杆45延伸至机架1后侧的端部;
上述辊支架46为H状结构,辊支架46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安装空间,辊支架46上部的安装空间与支杆45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张紧辊47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架46下部的安装空间内。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实现极片与隔离膜自动预热、热辊压复合、带自动张紧、极片表面金属及粉尘去除及保护膜自动收卷功能的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具体地:1、本实用新型在极片与隔离膜复合前设计有预热工序,预热工序通过并列间隔设置的多套预热机构实现;为便于适应覆膜极片的前后工序,本实用新型的预热机构采用上下结构,通过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的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形成形成活动式的平面预热腔体,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以平板状结构的上预热板及下预热板作为发热部件,上预热组件和下预热组件相互靠近,通过两平行间隔设置的隔条进行阻挡,使上预热板及下预热板之间形成预热缝隙,上下表面复合有隔离膜的覆膜极片从该预热缝隙穿过时,经上预热板和下预热板分别对覆膜极片的上下表面进行预热,以便提升后续的覆膜极片热辊压复合质量。2、本实用新型针对极片与隔离膜复合工艺,独创性地设计有热辊压机构,实现了极片与隔离膜自动热辊压复合;本实用新型的热辊压机构整体以两侧开放的矩形框状结构的热辊压支座作为承载部件,以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作为热辊压执行部件,其中,下热辊组件采用固定式安装方式,下热辊组件的下热辊可转动地设置在热辊压支座的矩形安装空间的下部。上热辊组件采用沿竖直方向可升级的安装方式,以便调整热辊压间隙和压力。特别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热辊压支座上部设置上下层结构的升降架作为传动导向部件,上热辊的两端可转动地连接于可滑动地设置在热辊压支座两侧的滑座上,滑座通过连接块与升降座连接;升降座通过下压气缸及上拉气缸驱动而带动上热辊及上热辊电机同步升降运动。另外,利用升降座的双层结构,在其上部的支板上设置压力传感器及电子千分表,升降座带动上热辊下降热压时,压力传感器及电子千分表接触热辊压支座的顶面,从而实时监测下压压力和距离,实现了下压压力及距离高精度控制。另外,为避免覆膜极片热压传送过程中位置偏移,在上热辊和下热辊之间还设置有热辊压支台,上热辊及下热辊穿过热辊压支台中部开设的通槽,且两者接触处与热辊压支台保持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热辊压支台通槽两侧的水平支撑面保证覆膜极片热辊压前后维持在水平状态,有效减少了不良品率。3、本实用新型针对覆膜极片在传输过程中独创性地设计有连杆张紧机构,本实用新型的连杆张紧机构设置于机架侧壁上,通过贯通机架侧壁的连接套作为安装部件,连接套内可转动地设置有支杆,支杆的一端通过可转动地连接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与张紧气缸的输出轴连接;支杆的另一端水平延伸,并连接有辊支架,辊支架为H状结构,其上部和下部均设置有U型安装空间,辊支架上部的安装空间可拆卸地连接在支杆上,辊支架下部的安装空间内可转动地连接有张紧辊,张紧辊与安装空间内壁之间留有间隙空间,覆膜极片穿过该间隙空间经张紧辊张紧,需要调整张紧辊的张紧力时,张紧气缸通过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驱动支杆带动辊支架旋转运动,使张紧辊拉动或松开带状极片,从而实现了对覆膜极片张紧力的自动调节。4、本实用新型在热辊压机构后还依次设置有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整形辊、磁条及吸尘腔至少包括上下二个,热辊压复合后的覆膜极片经上下设置的两整形辊时完成热复合后的整形保压;设置于覆膜极片上下两侧的磁条在覆膜极片向前传送时,对覆膜极片表面的金属残留物进行吸附取出;设置在覆膜极片上下两侧的吸尘腔对向前传送的覆膜极片表面进行粉尘吸出,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覆膜极片表面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实用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实用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预热机构(2)、热辊压机构(3)、连杆张紧机构(4)、整形辊(5)、磁条(6)、吸尘腔(7)及收料卷(8),其中,上述预热机构(2)包括至少二套,预热机构(2)依次并列间隔设置于机架(1)的侧壁上,预热机构(2)内形成水平的预热缝隙,覆膜极片(A)穿过该预热缝隙向前直线运动;上述热辊压机构(3)设置于预热机构(2)的侧部,预热后的覆膜极片(A)穿过热辊压机构(3)时,对极片表面的隔离膜进行热辊压;上述连杆张紧机构(4)设置在热辊压机构(3)的侧部,覆膜极片(A)经连杆张紧机构(4)张紧;上述整形辊(5)、磁条(6)及吸尘腔(7)依次间隔设置,覆膜极片(A)依次穿过整形辊(5)、磁条(6)及吸尘腔(7)时,进行整形、磁吸附极片表面金属及极片表面除尘;上述收料卷(8)包括二个,两收料卷(8)上下间隔设置,覆膜极片(A)上下面的隔离膜表面的保护膜(B)端部连接在收料卷(8)上,并经收料卷(8)卷绕收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机构(2)包括预热支板(21)、上预热组件、下预热组件及隔条(29),其中,上述预热支板(21)水平设置,并连接在机架(1)的侧壁上;上述上预热组件及预热组件上下对应设置在预热支板(21)上,并分别与预热支板(21)可滑动地连接;上述隔条(29)包括二条,两隔条(29)沿覆膜极片(A)运动方向设置于靠近上预热组件或下预热组件的两侧边处;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相互贴近,两隔条(29)之间形成预热缝隙(C),覆膜极片(A)穿过预热缝隙(C)经上预热组件及下预热组件进行预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热支板(21)的侧壁上平行间隔地设置有两条预热滑轨(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预热组件包括上预热座(23)、上升降电机(24)及上预热板(25),其中,上述上预热座(23)沿可滑动地嵌设在预热滑轨(22)上;上述上升降电机(24)设置在预热支板(21)的上部,且输出端通过丝杆及丝杆座与上预热座(23)连接,以便驱动上预热座(23)升降运动;上述上预热板(25)水平设置在上预热座(23)的下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预热组件包括下预热座(26)、下升降电机(27)及下预热板(28),其中,上述下预热座(26)可滑动地嵌设在预热滑轨(22)上;上述下升降电机(27)设置在预热支板(21)的下部,且输出端通过丝杆及丝杆座与下预热座(26)连接,以便驱动下预热座(26)升降运动;上述下预热板(28)水平设置在下预热座(26)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辊压机构(3)包括热辊压支座(31)、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其中,上述热辊压支座(31)为矩形框状结构,热辊压支座(31)的两侧为开放面,热辊压支座(31)的中部为矩形安装空间;上述下热辊组件设置于热辊压支座(31)的矩形安装空间下方;上述上热辊组件设置在矩形安装空间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之间水平设有热辊压支台(310),热辊压支台(310)中部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槽(311),预热后的覆膜极片穿过热辊压支台(310),上热辊组件及下热辊组件的热辊穿过通槽(311)上下热辊压覆膜极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热辊组件包括升降架(32)、导杆(33)、下压气缸(34)、上拉气缸(35)、上热辊(38)及上热辊电机(39),其中,上述升降架(32)包括上下间隔设置的两支板,上部的支板位于热辊压支座(31)上方,下部的支板位于热辊压支座(31)的矩形安装空间内;上述导杆(33)包括至少二根,导杆(33)竖直连接于升降架(32)的上下两支板之间,并可滑动地插设在热辊压支座(31)上;上述下压气缸(34)及上拉气缸(35)分别设置在热辊压支座(31)的顶部,且输出端朝下设置连接在升降架(32)上,以便分别驱动升降座(32)下降或上升;上述上热辊(38)设置于升降架(32)的下部,上热辊(38)的两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在滑座上,滑座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连接在热辊压支座(31)的侧壁上,且通过连接块与升降架(32)连接,升降架(32)带动上热辊(38)升降运动;上述上热辊电机(39)设置于上热辊(38)一端的滑座上,且输出端与上热辊(38)连接,以便驱动上热辊(38)旋转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热辊组件包括下热辊(312)及下热辊电机(313),其中,上述下热辊(312)可转动地设置在矩形安装空间内;上述下热辊电机(313)设置于热辊压支座(31)的一侧,且输出端与下热辊(312)连接,并驱动下热辊(312)旋转运动;
上述升降架(32)上部的支板上设有压力传感器(36)及电子千分表(37),升降架(32)升降运动时,经压力传感器(36)及电子千分表(37)检测下压力及下降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张紧机构(4)包括张紧气缸(41)、连杆组件、连接套(44)、辊支架(46)及张紧辊(47),其中,上述连接套(44)插设固定在机架(1)内;上述张紧气缸(41)设置在机架(1)的后侧;上述辊支架(46)设置在机架(1)的前侧,并与连接套(44)可转动地连接;张紧气缸(41)的输出端与辊支架(46)之间通过连杆组件连接,张紧气缸(41)驱动辊支架(46)旋转运动;上述张紧辊(47)可转动地连接在辊支架(46)的下部,覆膜极片穿过张紧辊(47)时,经张紧辊(47)张紧;上述连接套(44)内可转动地插设有支杆(45),支杆(45)的两端分别穿过连接套(44)延伸至机架(1)的后侧和前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接块(42)及第二连接块(43),其中,上述第一连接块(42)可转动地连接在张紧气缸(41)的输出端上,第一连接块(42)的底部设有U型安装槽;上述第二连接块(43)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U型安装槽内,第二连接块(43)的另一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杆(45)延伸至机架(1)后侧的端部;
上述辊支架(46)为H状结构,辊支架(46)的上部及下部分别设有安装空间,辊支架(46)上部的安装空间与支杆(45)可拆卸地连接;上述张紧辊(47)可转动地设置在辊支架(46)下部的安装空间内。
CN202020020331.2U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Active CN2115560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0331.2U CN211556019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20331.2U CN211556019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6019U true CN211556019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98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20331.2U Active CN211556019U (zh) 2020-01-07 2020-01-07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601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597A (zh) * 2023-01-06 2023-03-14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热复合机构和极片加工设备
CN117913374A (zh) * 2024-03-19 2024-04-19 厦门宝龙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复合叠片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799597A (zh) * 2023-01-06 2023-03-14 深圳市兴禾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热复合机构和极片加工设备
CN117913374A (zh) * 2024-03-19 2024-04-19 厦门宝龙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复合叠片设备
CN117913374B (zh) * 2024-03-19 2024-05-28 厦门宝龙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热复合叠片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3862A (zh)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CN211556019U (zh)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热复合设备
KR100903950B1 (ko) 태양전지모듈 자동화 제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제조방법
WO2010051723A1 (zh) 一种电池电芯的自动叠片设备
CN217062217U (zh) 一种极片组自动包胶下料装置
CN210489766U (zh) 一种直线升降轮换、交替压料式叠片平台
CN115548412B (zh) 一种锂电池贴胶装置及其贴胶方法
CN114024039A (zh) 一种自动压隔膜及压极片组叠片运载装置
CN115464716A (zh) 一种切料系统和切料方法
CN211840587U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激光极片裁切设备
CN211265646U (zh) 一种极片和隔离膜热辊压装置
CN206301831U (zh) 双向高速插片机
CN111098028A (zh) 一种全自动高速激光极片裁切设备
CN111129611A (zh)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贴合及同步传送设备
CN211687113U (zh) 一种极片传送牵引装置
CN111112854B (zh) 一种隔离膜刺穿检测及激光裁切设备
CN211556052U (zh) 一种极片与隔离膜预热装置
CN210956866U (zh) 一种双平台循环分段式转塔叠片装置
CN111122660A (zh) 一种隔离膜刺穿检测装置
CN111115167A (zh) 一种极片传送牵引装置
CN111048721A (zh) 一种极片和隔离膜同步牵引贴合装置
CN211680587U (zh) 一种极片激光裁切平台
CN111037118A (zh) 一种极片激光自动裁切装置
CN111056262A (zh) 一种片料真空吸附传送带
CN110661023B (zh) 一种双平台循环分段式转塔叠片装置及其叠片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loor 1, building 38, South Ring Road Science Park, Ma'anshan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Xinghe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east of the first floor, the fourth floor and the fifth floor of building 38 in the industrial park of South Ring Roa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ark, Ma'anshan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the second floor of building 3, block D, Gonghe third industrial zone, Shajing street,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NVO AUTOMAT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