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51970U - 一种新风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51970U
CN211551970U CN202020203013.XU CN202020203013U CN211551970U CN 211551970 U CN211551970 U CN 211551970U CN 202020203013 U CN202020203013 U CN 202020203013U CN 211551970 U CN211551970 U CN 211551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lectrode
fan
air inlet
electrode colum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2030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野
王贫清
陈卓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2030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51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51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51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机,该新风机包括:壳体,电子过滤器、高压发生器、第一风扇、静电吸附器和第二风扇;电子过滤器包括:筒体电极和位于筒体电极内部的离子发生器;高压发生器与离子发生器电连接;壳体上设置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和第一室内进风口;室外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风阀,第一室内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风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离子发生器放电净化空气,提高新风机的累计过滤能力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的开闭,使放电净化空气能够应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和室内空气循环场景,提高新风机的空气净化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新风机普遍采用物理过滤方式,参见图1,图中示出一种现有的新风机,图中箭头用于表示室内空气流向,现有新风机中仅包括热交换器,和简单的过滤部件,例如:初效过滤模块、高效颗粒空气过滤器(High 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Filter,HEPA)和活性炭过滤。现有新风机需要定期更换过滤介质,且累计过滤能力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机,解决的现有新风机累计过滤能力差,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子过滤器、高压发生器、第一风扇、静电吸附器和第二风扇;
所述电子过滤器包括:筒体电极和位于所述筒体电极内部的离子发生器;
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离子发生器电连接;
所述壳体上设置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和第一室内进风口;
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所述电子过滤器连通;
所述电子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风道与所述静电吸附器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静电吸附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通过第三风道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室内出风口流出;
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风阀;
其中,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流入所述电子过滤器,所述高压发生器向所述离子发生器供电,使所述离子发生器放电以净化空气。
可选地,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换热器和第三风扇;
所述换热器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第二室内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电子过滤器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四风道与所述第三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三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外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三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室外出风口流出。
可选地,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为一体成型的聚丙烯塑料EPP风道;
所述电子过滤器、高压发生器、第一风扇、静电吸附器、第二风扇和所述换热器均承载于所述EPP风道上。
可选地,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空心电极柱、地电极柱、支撑结构、第一电极带和第二电极带;
所述地电极柱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中轴位置;
所述第一电极带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所述第二电极带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
所述第一电极带包括多个指向所述空心电极柱外侧的第一尖端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带包括多个指向所述空心电极柱内侧的第二尖端电极;
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空心电极柱电连接;
其中,空气流入所述电子过滤器后,向所述空心电极柱供电,使所述第一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的空气,以及使所述第二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空心电极柱、地电极柱、支撑结构;
所述空心电极柱由平行四边形的导电板卷曲而成;
所述地电极柱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中轴位置;
所述空心电极柱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区域;
所述电极区域中包括与所述空心电极柱一体成形的多个第一尖端电极和多个第二尖端电极;
所述第一尖端电极向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弯折,所述第二尖端电极向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弯折;
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空心电极柱电连接;
其中,空气流入所述电子过滤器后,向所述空心电极柱供电,使所述第一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的空气,以及使所述第二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的空气。
可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带沿螺旋方向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所述第二电极带沿螺旋方向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
所述第一电极带与所述第二电极带的螺旋方向相同。
可选地,相邻所述第一尖端电极的连线为螺旋线,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倾斜角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
相邻所述第二尖端电极的连线为螺旋线,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倾斜角度,所述第二倾斜角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
可选地,所述电极区域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
可选地,所述倾斜角度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尖端电极和所述第二尖端电极的尖端形状均为三角形,且顶角不大于45°。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离子发生器放电净化空气,提高新风机的累计过滤能力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的开闭,使放电净化空气能够应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和室内空气循环场景,提高新风机的空气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5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离子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5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电极柱的展开示意图;
图5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在电极区域中切割尖端电极的示意图;
图5d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尖端电极弯折后的俯视示意图;
图5e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心电极柱的侧视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尖端电极的电场分布示意图;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尖端电极的能量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相同名称区分开来,而不是暗示这些名称之间的关系或者顺序。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新风机,包括:
壳体1,以及位于壳体内的电子过滤器2、高压发生器3、第一风扇4、静电吸附器5和第二风扇6;
电子过滤器2包括:筒体电极21和位于筒体电极21内部的离子发生器2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离子发生器22位于筒体电极21内部,因此在图1中仅标识出筒体电极21,离子发生器22的具体结构在后续结合图4a至5e进行描述;
高压发生器3与离子发生器22电连接,通过高压发生器3为离子发生器22提供高压电,进而实现离子发生器22放电,通过放电使空气电离,产生等离子、负离子、臭氧等物质,以净化空气;
壳体1上设置室外进风口11、室内出风口12和第一室内进风口13;
具体地,参见图1,室外进风口11和第一室内进风口13通过第一风道101与电子过滤器2连通,这样,室外空气可以从室外进风口11流入电子过滤器2中进行净化,室内空气可以从第一室内进风口13流入电子过滤器2中进行净化;
电子过滤器2的出风口与第一风扇4的进风口连通,这样被电子过滤器2净化的空气可以在第一风扇4的作用下,沿风路继续向后流动;
第一风扇4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风道102与静电吸附器5的进风口连通,在电子过滤器2净化过程中,会使空气中的颗粒带电,当带电颗粒随空气流经静电吸附器5时,会被静电吸附,达到进一步净化空气的效果;
静电吸附器5的出风口与第二风扇6的进风口连通,这样被静电吸附器5吸附后的空气可以在第二风扇6的作用下,沿风路继续向后流动;
第二风扇6的进风口通过第三风道103与室内出风口12连通,这样经过电子过滤器2净化以及静电吸附器5吸附后的空气通过室内出风口12流入室内,确保进入室内的空气是干净的;可选地,如图1至图3所示,可以在第三风道103中设置炭包7,在空气流入室内之前做最后一次吸附处理,此外空气在电子过滤器2中电离会产生臭氧等用于消毒的物质,炭包7可以将产生的臭氧等物质吸收,避免其流入室内。
上述第一风扇4和第二风扇6用于驱动空气从室外进风口11或第一室内进风口13流入,并从室内出风口12流出;
室外进风口11设置有第一风阀110,第一室内进风口13设置有第二风阀130,通过控制第一风阀110和第二风阀130的开启和关闭,实现将室内或室外的空气流入新风机中并净化,使室内外空气交换和室内空气循环的场景中均能够进行空气净化;可选地,参见图1至图3,新风机中设置控制模块100,通过控制模块100控制各部件的启动、关闭与运行。
其中,空气由室外进风口11或第一室内进风口13流入电子过滤器2,高压发生器3向离子发生器22供电,使离子发生器22放电以净化空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离子发生器放电净化空气,提高新风机的累计过滤能力强,避免造成二次污染;同时通过控制第一风阀和第二风阀的开闭,使放电净化空气能够应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和室内空气循环场景,提高新风机的空气净化效果。
继续参见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新风机还包括:换热器8和第三风扇9;
换热器8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壳体1上还设置第二室内进风口14和室外出风口15;
具体地,第一进风口通过第一风道101与室外进风口11和第一室内进风口13连通;
第一出风口与电子过滤器2的进风口连通;
第二进风口与第二室内进风口14连通;
第二出风口通过第四风道104与第三风扇9的进风口连通;
第三风扇9的出风口与室外出风口15连通;
第三风扇9用于驱动空气从第二室内进风口14流入,并从室外出风口15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室外空气从室外进风口11流入,经过换热器8进入电子过滤器2,同时室外空气从第二室内进风口14流入,经过换热器8进入第四风道104并从室外出风口15流入室外。这样,在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场景中,从室外流入室内的空气,与从室内流入室外的空气在换热器8中进行热交换,使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合适。
上述换热器8可采用现有的换热器,可以理解的是,在换热器中进行热交互的两路气流分别在不同的通道中流动,即在热交换过程中,不同风路的气流之间只交换热量而不会发生气体混合,从而避免室内外空气相互污染。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换热器8上的第一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可以设置滤网81,用于对空气进行过滤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换热器8用于室内外空气交换的场景,在该场景下第一风阀110开启,第二风阀130关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风道101、第二风道102、第三风道130和第四风道104为一体成型的聚丙烯塑料(Expanded polypropylene,EPP)风道105;
电子过滤器2、高压发生器3、第一风扇4、静电吸附器5、第二风扇6和换热器8均承载于EPP风道105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采用EPP风道105划分新风机内部的各个风路,同时利用EPP制品优异的抗震吸能性能、形变后恢复率高、很好的耐热性、耐化学品、耐油性、隔热性、质量轻等特性,将新风机内部的各部件的承载于EPP风道,实现装配稳定。
可选地,如图3所示,壳体1可以分为可拆卸的上下壳体,相应地EPP风道105也可分为可拆卸的上下两部分,一方面便于新风机拆装,利于定期维护修理;另一方面,采用两部分上下夹持的方式,利于新风机的装备稳定性。
参见图4a和图4b,图中示出一种离子发生器22的结构,离子发生器22包括:空心电极柱221、地电极柱222、支撑结构223、第一电极带224和第二电极带225;
地电极柱222通过支撑结构223固定于空心电极柱221的中轴位置;
第一电极带224分布于空心电极柱221的外壁,第二电极带225分布于空心电极柱221的内壁;
第一电极带224包括多个指向空心电极柱221外侧的第一尖端电极2241,第二电极带225包括多个指向空心电极柱221内侧的第二尖端电极2251;
高压发生器3与空心电极柱221电连接;
其中,空气流入空气净化器后,向空心电极柱供电,使第一尖端电极2241放电以净化流经空心电极柱221的外壁的空气,以及使第二尖端电极2251放电以净化流经空心电极柱221的内壁的空气。
上述第一尖端电极2241和第二尖端电极2251的材质为导电性良好的材料,例如:铜、铝、镍等,当空心电极柱221通电后,第一尖端电极2241和第二尖端电极2251能够放电,从而产生负离子、等离子和/或臭氧等物质净化空气。
上述地电极柱222的作用是使第二尖端电极2251与地电极柱222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压差,从而实现放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空气净化内部时,会在离子发生器的外面设置接地的筒体电极,以使第一尖端电极2241与筒体电极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压差,从而实现放电。
如图4a所示,该支撑结构223为十字形的支撑架,该支撑结构223的数量可以是2个,分别设置在空心电极柱221上下两端以固定地电极柱222;该支撑结构223的数量也可以是3个或更多,分别设置在空心电极柱221上下两端以及中间部分,以确保地电极柱222固定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支撑结构223的材质应当选用非导电材料,以避免地电极柱222和空心电极柱221之间发生短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空气流经离子发生器22时,会同时流经空心电极柱221的外壁和内壁,此时向空心电极柱221供电,使第一尖端电极2241和第二尖端电极2251放电以同时对流经空心电极柱221的外壁和内壁的空气进行净化。由于在空心电极柱221外壁和内壁均设置了尖端电极进行放电净化,能够使单位长度的离子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效率提升至原先的2倍左右,大大提升了单位尺寸下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效率,这样在净化效率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离子发生器的尺寸,进而缩小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尺寸,避免空气净化器占据较多的室内空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带224沿螺旋方向分布于空心电极柱221的外壁,第二电极带225沿螺旋方向分布于空心电极柱221的内壁;
第一电极带224与第二电极带225的螺旋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相邻第一尖端电极2241的连线为螺旋线,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倾斜角度;相邻第二尖端电极2251的连线为螺旋线,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倾斜角度。
可以理解的是,将电极带是沿螺旋方向分布于空心电极柱221上,这样尖端电极只需沿电极带分布的方式进行排列即可实现相邻尖端电极的连线为螺旋线。当空气流经尖端电极时,会按照尖端电极的螺旋排列进行导流,使空气在空心电极柱221的外壁和内壁均以漩涡的方式流动,减少气体相互扰乱形成的紊流,降低空气净化器的风噪;同时,漩涡气流流动稳定有利于对空气的净化,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效率。
具体地,上述第一倾斜角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上述第二倾斜角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用该角度范围可以使空气净化器获得较佳的风噪降低效果和空气净化效率。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倾斜角和第二倾斜角的角度可以相同可以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电极带的螺旋方向时,要考虑空气净化器所应用的环境因素,具体地,该环境因素为当地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地转偏向力会对流体的漩涡流动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气体导流时需要将导流方向与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匹配。
具体地,当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地区为北半球时,沿气体流动方向,电极带的螺旋方向为逆时针;当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地区为南半球时,沿气体流动方向,电极带的螺旋方向为顺时针。这样,可以避免地转偏向力对气流的流动造成影响,保证气体流动平稳。
参见图5a至图5e,图中示出一种离子发生器22的结构,离子发生器包括:空心电极柱31、地电极柱32、支撑结构33;
空心电极柱31由平行四边形的导电板卷曲而成;
地电极柱32通过支撑结构33固定于空心电极柱31的中轴位置;
空心电极柱31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区域310;
电极区域310中包括与空心电极柱31一体成形的多个第一尖端电极311和多个第二尖端电极312;
第一尖端电极311向空心电极柱31的外壁弯折,第二尖端电极312向空心电极柱31的内壁弯折;
高压发生器3与空心电极柱31电连接;
其中,空气流入空气净化器后,向空心电极柱供电,使第一尖端电极311放电以净化流经空心电极柱的外壁的空气,以及使第二尖端电极312放电以净化流经空心电极柱的内壁的空气。
上述空心电极柱31由导电性良好的材料的导电板卷曲而成,如:铜、铝、镍等,由于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与空心电极柱31一体成型,因此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也是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当空心电极柱31通电后,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能够放电,从而产生负离子、等离子和/或臭氧等物质净化空气。
上述地电极柱32的作用是使第二尖端电极312与地电极柱32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压差,从而实现放电。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离子发生器安装在空气净化内部时,会在离子发生器的外面设置接地的筒体电极,以使第一尖端电极311与筒体电极之间产生较大的电压差,从而实现放电。
如图5a所示,该支撑结构33为十字形的支撑架,该支撑结构33的数量可以是2个,分别设置在空心电极柱31上下两端以固定地电极柱32;需要说明的是,支撑结构33的材质应当选用非导电材料,以避免地电极柱32和空心电极柱31之间发生短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流经离子发生器时,会同时流经空心电极柱31的外壁和内壁,此时向空心电极柱31供电,使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放电以同时对流经空心电极柱31的外壁和内壁的空气进行净化。由于在空心电极柱31外壁和内壁均设置了尖端电极进行放电净化,能够使单位长度的离子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效率提升至原先的2倍左右,大大提升了单位尺寸下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效率,这样在净化效率满足需求的情况下,可以减小离子发生器的尺寸,进而缩小空气净化器的整体尺寸,避免空气净化器占据较多的室内空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离子发生器采用空心电极柱,并在该空心电极柱上设置与空心电极柱一体成形的第一尖端电极和第二尖端电极,其中第一尖端电极向空心电极柱的外壁弯折,第二尖端电极向空心电极柱的内壁弯折,这样通过第一尖端电极和第二尖端电极放电,同时对流经空心电极柱的外壁和内壁的空气进行净化,提高单位尺寸下离子发生器的空气净化效率,使离子发生器能够兼顾尺寸与净化效果。
图5b至图5d,在加工空心电极柱31时,首先在导电板上确定出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区域310,图5b示出的电极区域310为矩形。在确定出电极区域310后,在确定的电极区域310中加工出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
参见图5c,在电极区域310中对导电板进行切割,从而在电极区域310中形成交错相对的尖端电极。
需要说明的是,图5c中示出的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的切割形状仅为示意,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实际产品需要调整切割形状。
在完成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的切割后,将第一尖端电极311向导电板外壁弯折(外壁指的是导电板卷曲成空心电极柱31后的外壁),将第二尖端电极312向导电板内壁弯折(内壁指的是导电板卷曲成空心电极柱31后的内壁)。如图5d所示,对于单一电极区域310,从俯视角度看,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分别指向导电板的两侧。
在完成所有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的弯折后,将导电板进行卷曲,从而得到空心电极柱31。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e所示,卷曲而成的空心电极柱31的侧边会存在由导电板相接两端形成的接合部313,该接合部113可以通过螺栓固定,或者通过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接合部113的固定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电极区域31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由于电极区域310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则在电极区域310加工出的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与水平面之间也具有倾斜角度,带有倾斜角度的尖端电极除了能够放电净化空气外,还能够对空气产生导流作用。这样空气在流经空心电极柱31的外壁和内壁时,会受到第一尖端电极311和第二尖端电极312的导流,使空气在空心电极柱31的外壁和内壁均以漩涡的方式流动,减少气体相互扰乱形成的紊流,降低空气净化器的风噪;同时,漩涡气流流动稳定有利于对空气的净化,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器的空气净化效率。
进一步地,倾斜角度可以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参见图5b和图5e,采用合适的倾斜角度,使导电板在卷曲以后,每个电极区域110的下侧边能够与下一个电极区域310的上侧边相接,从而使卷曲成的空心电极柱31侧壁形成一种螺旋缠绕的结构,对流经的空气进行导流,从而形成漩涡气流。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电极区域310的倾斜方向时,要考虑空气净化器所应用的环境因素,具体地,该环境因素为当地的地转偏向力方向,地转偏向力会对流体的漩涡流动产生影响,因此在对气体导流时需要将导流方向与地转偏向力方向相匹配。
具体地,当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地区为北半球时,沿气体流动方向,应使卷曲成的空心电极柱31侧壁形成螺旋方向为逆时针的螺旋缠绕结构;当空气净化器的使用地区为南半球时,沿气体流动方向,应使卷曲成的空心电极柱31侧壁形成螺旋方向为顺时针的螺旋缠绕结构。这样,可以避免地转偏向力对气流的流动造成影响,保证气体流动平稳。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对于上述图4a和图4b所示的离子发生器,或者上述图5a至图5e所示的离子发生器中,第一尖端电极和第二尖端电极的尖端形状均为三角形,且顶角不大于45°。
采用上述参数范围的尖端电极可以获得较佳的放电效果,提高空气净化的效率。
参见图6a和图6b,其中图6a为尖端电极的电场分布图,图6b为尖端电极的能量分布图。从图6a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哪种尖端模型,电场都集中分布在导体表面,并且在尖端处明显要比其他位置集中。圆弧尖端模型(即图中4a中位于右侧的模型)在尖端处的电场强度比三角尖端模型(即图中6a中位于左侧的模型)要大,但三角尖端模型的电场在尖端处更为集中,从图4b中可以看出,能量只集中分布在导体尖端附近,圆弧尖端模型(即图中6b中位于右侧的模型)在尖端处的能量比三角尖端模型(即图中6b中位于左侧的模型)要大,但三角尖端模型的能量大的范围更广。
所以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越大,附近的场强很强,能量也集中分布在尖端附近。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电子过滤器、高压发生器、第一风扇、静电吸附器和第二风扇;
所述电子过滤器包括:筒体电极和位于所述筒体电极内部的离子发生器;
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离子发生器电连接;
所述壳体上设置室外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和第一室内进风口;
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通过第一风道与所述电子过滤器连通;
所述电子过滤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一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扇的出风口通过第二风道与所述静电吸附器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静电吸附器的出风口与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风扇的进风口通过第三风道与所述室内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二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室内出风口流出;
所述室外进风口设置有第一风阀,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设置有第二风阀;
其中,空气由所述室外进风口或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流入所述电子过滤器,所述高压发生器向所述离子发生器供电,使所述离子发生器放电以净化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还包括:换热器和第三风扇;
所述换热器上设置第一进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
所述壳体上还设置第二室内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
所述第一进风口通过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室外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室内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电子过滤器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第四风道与所述第三风扇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三风扇的出风口与所述室外出风口连通;
所述第三风扇用于驱动空气从所述第二室内进风口流入,并从所述室外出风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风道、所述第二风道、所述第三风道和所述第四风道为一体成型的聚丙烯塑料EPP风道;
所述电子过滤器、高压发生器、第一风扇、静电吸附器、第二风扇和所述换热器均承载于所述EPP风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空心电极柱、地电极柱、支撑结构、第一电极带和第二电极带;
所述地电极柱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中轴位置;
所述第一电极带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所述第二电极带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
所述第一电极带包括多个指向所述空心电极柱外侧的第一尖端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带包括多个指向所述空心电极柱内侧的第二尖端电极;
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空心电极柱电连接;
其中,空气流入所述电子过滤器后,向所述空心电极柱供电,使所述第一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的空气,以及使所述第二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发生器包括:空心电极柱、地电极柱、支撑结构;
所述空心电极柱由平行四边形的导电板卷曲而成;
所述地电极柱通过所述支撑结构固定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中轴位置;
所述空心电极柱的侧壁上设置多个相互平行的电极区域;
所述电极区域中包括与所述空心电极柱一体成形的多个第一尖端电极和多个第二尖端电极;
所述第一尖端电极向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弯折,所述第二尖端电极向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弯折;
所述高压发生器与所述空心电极柱电连接;
其中,空气流入所述电子过滤器后,向所述空心电极柱供电,使所述第一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的空气,以及使所述第二尖端电极放电以净化流经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的空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带沿螺旋方向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外壁,所述第二电极带沿螺旋方向分布于所述空心电极柱的内壁;
所述第一电极带与所述第二电极带的螺旋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相邻所述第一尖端电极的连线为螺旋线,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倾斜角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
相邻所述第二尖端电极的连线为螺旋线,且与水平面之间具有第二倾斜角度,所述第二倾斜角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区域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倾斜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倾斜角度为3°至45°中的任意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尖端电极和所述第二尖端电极的尖端形状均为三角形,且顶角不大于45°。
CN202020203013.XU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新风机 Active CN211551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3013.XU CN211551970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新风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203013.XU CN211551970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新风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51970U true CN211551970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4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203013.XU Active CN211551970U (zh) 2020-02-24 2020-02-24 一种新风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51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07007589A (ja) 電気集塵デバイス及びこれを組込んだ空気清浄装置
AU2019364475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moving dust from air
CN111365812A (zh) 一种新风机及空气净化方法
CN211551970U (zh) 一种新风机
JP4451740B2 (ja) 空気清浄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CN106642324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594855A (zh) 电子集尘器及空气净化装置
CN10801991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1195307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210536010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器
CN211216109U (zh) 一种空气净化器
CN108344037B (zh) 空调室内机
KR102554741B1 (ko) 스크롤형 전기집진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조화장치
CN106705169B (zh) 油烟净化模块及排烟装置
CN10786977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5832128U (zh) 放电装置及空气净化设备
CN214746284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6114576U (zh) 离子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设备
CN211351254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器
CN107883435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9550595A (zh) 静电除油烟机
KR20210115511A (ko) 전기집진장치
CN217541003U (zh) 空气净化组件、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211217128U (zh) 一种用于空气净化器的离子发生器及空气净化器
CN213480514U (zh) 电净化组件、空气净化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