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3302U -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3302U
CN211543302U CN201922496512.2U CN201922496512U CN211543302U CN 211543302 U CN211543302 U CN 211543302U CN 201922496512 U CN201922496512 U CN 201922496512U CN 211543302 U CN211543302 U CN 2115433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ion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unmanned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65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正婧
陈喜栋
周逸姿
刘姣
冯江彩
郝燕超
周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hua Jinqiao Beij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hua Jinqiao Beij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hua Jinqiao Beij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hua Jinqiao Beijing Edu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65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33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33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33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包括中枢站主体、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控制设备、货物中转收寄设备,其中: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设置于中枢站主体顶部;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设于中枢站主体靠近地面的一端;货物中转收寄设备设于中枢站主体内部和/或侧壁上;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货物中转收寄设备均由控制设备控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解决了现有的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物流系统无法实现对无人车和无人机两者充电维保进而影响货物运送速度的问题;达到了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物流系统既能对无人机的充电维保又能对无人车的接驳充电维保、提高货物的运送速度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物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背景技术
根据中国国家邮政局统计,截止2018年12月28日中国的快递业务进入500亿件。巨大的快递件的数量给现存的物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利用无人机、无人车的快递业务应运而生。现有的物流系统,无法既实现对无人机的充电维保又实现对无人车的接驳充电维保。即无人车或无人机总有一者处于无法得到及时维护的状态,一旦出现故障需要较长一段修复时间才能再次工作,进而无法保证货物及时有效的送出。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既能实现对无人机的充电维保又能实现对无人车的接驳充电维保的物流中枢站。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包括中枢站主体、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控制设备、货物中转收寄设备,其中:
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设置于中枢站主体顶部;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设于中枢站主体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设于中枢站主体内部和/或侧壁上;
所述控制设备控制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对无人机进行充电维保,同时控制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对无人车进行充电维保,还控制货物中转收寄设备进行货物的中转收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设备内部设有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与收件人的移动终端通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将收件信息转化为电讯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接受到讯号后,根据讯号的种类将指令发送至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或通信模块。
进一步的,中枢站主体顶部至少一处设有投放舱门;所述投放舱门为无人机中转站点以及货物投放点;所述投放舱门由舱门控制模块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包括:储物间、机械臂、载物升降台、存取交互工作台、特殊货物处理仓,其中:
所述载物升降台设于投放舱门下方;所述储物间设于中枢站主体的内壁上,与所述储物间相对的所述中枢站主体外壁上设有存取交互工作台;所述机械臂设于中枢站主体内部;所述特殊货物处理仓设于中枢站主体底部。
进一步的,所述储物间为U型结构;所述储物间的横梁和立柱均为可拆装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机械臂的运动由机械臂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臂包括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可沿着其所指方向伸出;所述机械手通过滑块与第一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与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垂直于地面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升降台的运动由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升降台的设有第一台面和第二台面;
所述第一台面为平面;所述第一台面卡接于第二台面上;所述第二台面为若干滚轴。
进一步的,所述载物升降台上设有重量传感器与尺寸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尺寸传感器与传感器模块通讯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将接受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
进一步的,所述存取交互工作台设有控制屏;所述控制屏供收件人输入收件码或显示供收件人扫描的二维码;所述控制屏与交互信息控制模块通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利用中枢站主体、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控制设备、货物中转收寄设备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物流系统无法实现对无人车和无人机两者充电维保进而影响货物运送速度的问题;达到了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物流系统既能对无人机的充电维保又能对无人车的接驳充电维保、提高货物的运送速度的目的。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剖面图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装配图的一个方向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装配图的另一方向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机械臂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设有第一台面的载物升降台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设有第二台面的载物升降台的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的控制设备的模块图。
附图标记:
100中枢站主体 200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
300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 400控制设备
410中央处理器 420舱门控制模块
430传感器模块 440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
450 机械臂控制模块 460交互信息控制模块
471无人机充电维保模块 472无人车充电维保模块
481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 482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
490通信模块 500货物中转收寄设备
510储物间 520机械臂
521机械手 522滑块
523第一轨道 524第二轨道
530载物升降台 531第一台面
532第二台面 533滚轴
534重量传感器 535尺寸传感器
540存取交互工作台 541 控制屏
542窗口 550特殊货物处理仓
600投放舱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了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词语并非限定与物理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光连接等,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包括中枢站主体100、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控制设备400、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其中: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设置于中枢站主体100顶部;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内部和/或侧壁上;所述控制设备400控制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对无人机进行充电维保,同时控制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对无人车进行充电维保,还控制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进行货物的中转收寄。
具体实施时,如图1、2、3、7所示,包括中枢站主体100、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控制设备400、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其中: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设置于中枢站主体100顶部,此种设置方位更方便无人机的降落、停靠。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中枢站主体100至少一个侧面设有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且每一个侧面上设有若干个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
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内部和/或侧壁上;此种结构下,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可在中枢站主体100内部任意中转运输货物。
所述控制设备400控制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对无人机进行充电维保;具体的,当无人机降落至无人机充电维保模块471之后,接收到无人机的各类数据之后计算出需要对无人机的那些部位进行维护以及充电时长后对无人机进行维护和充电;无人机的运动由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481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设备400控制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对无人车进行充电维保,以及控制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进行货物的中转收寄;具体的,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由无人车充电维保模块472控制。此种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故控制设备400的结构和原理再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利用中枢站主体、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控制设备、货物中转收寄设备的结构;解决了现有的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物流系统无法实现对无人车和无人机两者充电维保进而影响货物运送速度的问题;达到了利用无人机和无人车的物流系统既能对无人机的充电维保又能对无人车的接驳充电维保、提高货物的运送速度的目的。结构简单、实用。
优选的,所述控制设备400内部设有通信模块490;所述通信模块490与收件人的移动终端通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490将收件信息转化为电讯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410;所述中央处理器410接受到讯号后,根据讯号的种类将指令发送至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482或通信模块490。
具体实施时,如图7所示,所述控制设备400内部设有通信模块490;所述通信模块490与收件人的移动终端通讯连接;具体工作时,所述通信模块490先向收件人的移动终端发送有待取快件的信息,收件人收到信息后在自助取件和无人车配送之间选择其一后将信息发送至通信模块490;所述通信模块490将收件信息转化为电讯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410。所述中央处理器410接受到讯号后,根据讯号的种类将指令发送至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482或通信模块490;如若中央处理器410接受到的讯号为无人车配送请求,所述中央处理器410则将讯号发送至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482,所述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482将电讯号转化为无人车运动指令控制无人车的运动;如若中央处理器410接收到自助取件的讯号,则通过通信模块490向收件人的移动终端发送取件码。
所述中央处理器410的型号为STM32F103;该型号的芯片与各个模块间的连接电路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中枢站主体100顶部至少一处设有投放舱门600;所述投放舱门600为无人机中转站点以及货物投放点;所述投放舱门600由舱门控制模块420控制。
具体实施时,如图1、2、3、7所示,中枢站主体100顶部至少一处设有投放舱门600,所述投放舱门600为无人机中转站点以及货物投放点,所述投放舱门600由舱门控制模块420控制;所述投放舱门600默认为闭合状态,当无人机向控制模块400发送投放货物的请求或无人机因特殊状况需返回地面的请求后,所述中央处理器410将讯号发送至舱门控制模块420,所述舱门控制模块420 将开门指令发送至投放舱门600将讯号返回中央处理器410,所述中央处理器410再将讯号发送至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481,所述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481将运动指令发送至无人机。当无人机发送降落请求后,所述中央处理器410将指令发送至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481,所述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481向无人机发送运动指令引导无人机定点降落。
优选的,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包括:储物间510、机械臂520、载物升降台530、存取交互工作台540、特殊货物处理仓550,其中:
所述载物升降台530设于投放舱门600下方;所述储物间51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的内壁上,与所述储物间510相对的所述中枢站主体100外壁上设有存取交互工作台540;所述机械臂52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内部;所述特殊货物处理仓55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底部。
具体实施时,如图1、4、5、6所示,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包括:储物间510、机械臂520、载物升降台530、存取交互工作台540、特殊货物处理仓550,其中:所述载物升降台530设于投放舱门600下方;投放舱门600打开后,投放的货物将准确的降落在载物升降台530上。
所述储物间51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的内壁上,与所述储物间510相对的所述中枢站主体100外壁上设有存取交互工作台540,所述机械臂52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内部;即机械臂520设于储物间510和存取交互工作台540之间,此种结构更方便货物的在储物间510与存取交互工作台540间的转移。
所述特殊货物处理仓55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底部;所述特殊货物包括超重、超几何尺寸、待无人车配送等货物;其中待无人车配送的货物为控制设备400接受到无人车配送指令后利用机械臂520将货物由储存间510转移至特殊货物处理仓550。
优选的,所述储物间510为U型结构;所述储物间510的横梁和立柱均为可拆装结构。
具体实施时,如图1所示,所述储物间510为U型结构;所述储物间510的横梁和立柱均为可拆装结构;具体的,当抽出两根横梁之后,储物间510将增大一倍的储物空间,以此类推,此种结构可以适应多种体积尺寸的货物。
优选的,所述机械臂520的运动由机械臂控制模块450控制;所述机械臂520包括机械手521;所述机械手521可沿着其所指方向伸出;所述机械手521通过滑块522与第一轨道52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23与第二轨道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23垂直于地面设置。
具体实施时,如图4所示,所述机械臂520的运动由机械臂控制模块450控制;所述机械臂520包括机械手521;所述机械手521可沿着其所指方向伸出,所述机械手521通过滑块522与第一轨道52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23与第二轨道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23垂直于地面设置;所述第一轨道523与第二轨道呈T型结构,所述机械手521与第一轨道523的方向垂直;此种位置设置可实现机械臂520三个方向上的运动。所述滑块522、第一轨道523的运动均由电机控制;即所述机械臂控制模块450直接对电机进行控制。由于电机与机械臂520之间的连接方式、控制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载物升降台530的运动由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440控制。
具体实施时,如图5-7所示,所述载物升降台530的运动由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440控制。具体的,当中央处理器410接收到载物升降梯530上有待接收货物的讯号后,中央处理器410则将此讯号处理成坐标信息后发送至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440;所述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440根据坐标信息控制载物升降台530运动至指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载物升降台530的设有第一台面531和第二台面532;所述第一台面531为平面;所述第一台面531卡接于第二台面532上;所述第二台面532为若干滚轴533。
具体实施时,如图5、6所示,所述载物升降台530的设有第一台面531和第二台面532;所述第一台面531为平面;当无人机出现特殊情况需运送至地面时,利用设有第一台面531的载物升降台530进行运送。所述第一台面531卡接于第二台面532上;所述第二台面532为若干滚轴533;当需运送货物时,利用设有第二台面532的载物升降台530进行运输,所述第二台面532上的滚轴533结构可以减小货物与第二台面532之间的摩擦,更方便机械臂520对货物的转移。
优选的,所述载物升降台530上设有重量传感器534与尺寸传感器535;所述重量传感器534、尺寸传感器535与传感器模块430通讯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430将接受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410。
具体实施时,如图6所示,所述载物升降台530上设有重量传感器534与尺寸传感器535;所述重量传感器534、尺寸传感器535分别用于检测货物的重量或三维尺寸。所述重量传感器534、尺寸传感器535与传感器模块430通讯连接;传感器模块430将接受到的数据转化成电讯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410,所述中央处理器410根据接收到的讯号计算出需将货物运送的地点的三维坐标,然后将三维坐标的讯号发送至机械臂控制模块450,所述机械臂控制模块450向机械臂520发送运动指令,机械臂520根据指令运动将货物运送至指定位置。
优选的,所述存取交互工作台540设有控制屏541;所述控制屏541供收件人输入收件码或显示供收件人扫描的二维码;所述控制屏541与交互信息控制模块460通讯连接。
具体实施时,如图3所示,所述存取交互工作台540设有控制屏541;所述控制屏541供收件人输入收件码或显示供收件人扫描的二维码;此种结构收件人取件时方便快速。所述控制屏541与交互信息控制模块460通讯连接;交信息控制模块460接收到控制屏541上的信息后,将信息转化为讯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410,中央处理器410接受到讯号后根据货物信息计算出货物所在地的三维坐标,然后中央处理器410将三维坐标发送至机械臂控制模块450,所述机械臂520根据三维坐标抓取货物后将货物送至存取交互工作台540;所述存取交互工作台540打开窗口542后,收件人取货后,窗口542关闭。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诸如中枢站主体、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控制设备、中央处理器、舱门控制模块、传感器模块、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机械臂控制模块、交互信息控制模块、无人机充电维保模块、无人车充电维保模块、无人机运动控制模块、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通信模块、货物中转收寄设备、储物间、机械臂、机械手、滑块、第一轨道、第二轨道、载物升降台、第一台面、第二台面、滚轴、重量传感器、尺寸传感器、存取交互工作台、控制屏、窗口、特殊货物处理仓、投放舱门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中枢站主体(100)、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控制设备(400)、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其中:
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设置于中枢站主体(100)顶部;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靠近地面的一端;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内部和/或侧壁上;
所述控制设备(400)控制所述无人机站点充电维保站(200)对无人机进行充电维保,同时控制所述无人车接驳充电维保站(300)对无人车进行充电维保,还控制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进行货物的中转收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设备(400)内部设有通信模块(490);所述通信模块(490)与收件人的移动终端通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490)将收件信息转化为电讯号发送至中央处理器(410);所述中央处理器(410)接受到讯号后,根据讯号的种类将指令发送至无人车运动控制模块(482)或通信模块(49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中枢站主体(100)顶部至少一处设有投放舱门(600);所述投放舱门(600)为无人机中转站点以及货物投放点;所述投放舱门(600)由舱门控制模块(420)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货物中转收寄设备(500)包括:储物间(510)、机械臂(520)、载物升降台(530)、存取交互工作台(540)、特殊货物处理仓(550),其中:
所述载物升降台(530)设于投放舱门(600)下方;所述储物间(51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的内壁上,与所述储物间(510)相对的所述中枢站主体(100)外壁上设有存取交互工作台(540);所述机械臂(52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内部;所述特殊货物处理仓(550)设于中枢站主体(100)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间(510)为U型结构;所述储物间(510)的横梁和立柱均为可拆装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臂(520)的运动由机械臂控制模块(450)控制;所述机械臂(520)包括机械手(521);所述机械手(521)可沿着其所指方向伸出;所述机械手(521)通过滑块(522)与第一轨道(523)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23)与第二轨道(524)滑动连接;所述第一轨道(523)垂直于地面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升降台(530)的运动由载物升降台控制模块(440)控制。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升降台(530)的设有第一台面(531)和第二台面(532);
所述第一台面(531)为平面;所述第一台面(531)卡接于第二台面(532)上;所述第二台面(532)为若干滚轴(533)。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载物升降台(530)上设有重量传感器(534)与尺寸传感器(535);所述重量传感器(534)、尺寸传感器(535)与传感器模块(430)通讯连接;所述传感器模块(430)将接受到的数据传输至中央处理器(410)。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物流中枢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取交互工作台(540)设有控制屏(541);所述控制屏(541)供收件人输入收件码或显示供收件人扫描的二维码;所述控制屏(541)与交互信息控制模块(460)通讯连接。
CN201922496512.2U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Active CN2115433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512.2U CN21154330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6512.2U CN21154330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3302U true CN211543302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891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6512.2U Active CN211543302U (zh) 2019-12-31 2019-12-31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33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1153B2 (en) Distribution station for serving unmanned logistics distribution vehicles and distribution method
JP6574899B2 (ja) 荷物仕分けシステム及びその方法
US10577180B1 (en) Mobile modules for delivering items
US11365050B2 (en) Robot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computing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121387B (zh) 使用无人飞行器的无人运输系统
CN108876264B (zh) 社区快递物流仓储及智能分拣系统
US11111076B1 (en) Optimized shipment transfer
CN109789904B (zh) 货物装卸车、货物转运系统和自动调整货物布局的方法
CN103189884A (zh) 一种解决行李、物料传输的新方法----一对一传输方法
CN107428480A (zh) 用于将货柜仓库的货柜入仓及出仓的方法及货柜转运设施
CN109414729B (zh) 分类传输货物的方法、系统及存储装置
CN112101853B (zh) 一种流动仓库及基于流动仓库的物流系统及方法
CN110023214B (zh) 一种货物装卸车和货物转运系统
CN114620386B (zh) 仓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859831A (zh) 料箱搬运物流机器人
US20170057664A1 (en) Robotic Handling System (RHS)
CN210028836U (zh) 一种配送装置和系统
CN209334232U (zh) 分拣矩阵、航空集装器矩阵分拣缓存系统
CN108346238A (zh) 一种终端快递装置以及终端快递系统
CN211543302U (zh) 一种智能物流中枢站
CN109081027B (zh) 一种货物配送系统、货物配送方法与货物寄件方法
WO2023111199A1 (en) Aerodrome structure for a distribution centre
CN215042338U (zh) 一种无人物流车及物流系统
CN210822819U (zh) 一种机场行李处理系统
CN114466806B (zh) 货物存取终端及其组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