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41762U -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41762U
CN211541762U CN202020066412.6U CN202020066412U CN211541762U CN 211541762 U CN211541762 U CN 211541762U CN 202020066412 U CN202020066412 U CN 202020066412U CN 211541762 U CN211541762 U CN 211541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rusion
plate
extrusion forming
hopper
precast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64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00664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41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41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41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ess-Shaping Or Shaping Using Convey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包含成型底板;第一挤压成型单元,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包括第一料斗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一挤压成型部件,各所述第一挤压成型部件与所述成型底板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一挤压成型腔,所述第一挤压成型腔能够与所述第一料斗相连通。第一挤压成型单元采用第一料斗进行布料,相比于模具生产时的泵送布料,料斗布料对于混凝土料的要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分可以减少,更易于预制桩的成型,成型后预制桩的强度也可以较高;且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的利用率较高,同时,也不存在现有技术中脱模困难的问题,所形成预制桩的质量较高,废桩率可以降低。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桩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预制桩大多是通过固定式敞口模具制备,该固定式敞口模具的内腔与待制备预制桩的外形相匹配,预制桩的布料、蒸养至脱模全都在模具中进行,预制桩的凝固成型过程较长,传统的固定式敞口模具必须在混凝土固化脱模后才能够进行下一轮预制桩的制备,导致模具的重复利用率低,且在对变截面预制桩进行预应力张拉时,预应力释放后受力筋会在复原力的作用而带动混凝土夹紧模具的变截面模段,造成脱模困难,混凝土凝固后,在变截面模段的应力更为集中,摩擦面积更大,在硬性脱模情况下,预制桩的变截面段易发生剪切断裂,对桩身造成损坏,导致废桩率上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设备利用率较高,成桩质量较高,废桩率较低,且制备过程对于混凝土料的要求可以较低,还可方便生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包含成型底板;第一挤压成型单元,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包括第一料斗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一挤压成型部件,各所述第一挤压成型部件与所述成型底板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一挤压成型腔,所述第一挤压成型腔能够与所述第一料斗相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消了传统的固定式敞口模具,继而采用可滑动的第一挤压成型单元来生产预制桩,第一挤压成型单元采用第一料斗进行布料,相比于模具生产时的泵送布料,料斗布料对于混凝土料的要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分可以减少,更易于预制桩的成型,成型后预制桩的强度也可以较高。
而且,挤压成型的预制桩段无需待混凝土固化即可移动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第一挤压成型单元可以做到连续生产,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式敞口模具,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因为第一挤压成型单元在混凝土尚未固化的情形下即可移动,不会造成混凝土和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的粘结,无需暴力拆模,因而也不存在现有技术中脱模困难的问题,所形成预制桩的质量较高,废桩率可以降低。
对于预制桩的变截面段,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前,可以沿垂直于各个桩身表面的方向打开各第一挤压成型部件,这样可以保证桩身完整,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从固定式敞口模具硬性脱模时桩身与模具黏连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脱模的难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挤压成型部件包括第一挤压上板和相对的两个第一挤压侧板,所述第一挤压上板和/或所述第一挤压侧板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一驱动机构,且所述第一挤压上板和/或所述第一挤压侧板安装有第一振动机构。
可选地,在所述预制桩的轴向延长线上,所述第一挤压上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相对所述第一板部靠近所述第一料斗设置,且所述第二板部的下板面沿靠近所述第一料斗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可选地,所述第一挤压侧板设有第一限位部,用于对所述第二板部的上移进行限位;和/或,所述第一板部的横向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板部,所述定位板部能够用于对所述第一挤压侧板的横向内移进行限位。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多个限位面,用于对所述第一挤压侧板的横向外移、所述第一挤压上板的上移进行限位。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挤压成型单元,所述第二挤压成型单元能够用于在所述第一挤压成型单元加工的所述预制桩的基材的外壁面形成变截面段;所述第二挤压成型单元也与所述底座滑动连接,包括第二料斗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二挤压成型部件,各所述第二挤压成型部件与所述基材的外壁面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二挤压成型腔,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能够与所述第二料斗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成型底板在与所述变截面段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相配合,用于形成所述变截面段。
可选地,所述第二挤压成型部件包括上保护壳和相对的两个侧保护壳,所述上保护壳、所述侧保护壳均呈U型,所述上保护壳内设有第二挤压上板,所述侧保护壳内设有第二挤压侧板,所述第二挤压上板和/或所述第二挤压侧板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二驱动机构,且所述第二挤压上板和/ 或所述第二挤压侧板安装有第二振动机构;所述上保护壳和/或所述侧保护壳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三驱动机构。
可选地,所述上保护壳、所述侧保护壳的U型开口端均设有外翻的防护板部,所述防护板部的内板面与所述基材的相应外壁面相平行或大致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二料斗的斗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还包括推料机构,所述推料机构安装于所述第二料斗,用于将所述第二料斗内的物料通过所述开口推送至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内;和/或,还包括机架,所述第一挤压成型单元、所述第二挤压成型单元均安装于所述机架,所述机架与所述底座滑动或滚动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制桩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图;
图3是第一挤压成型单元和第二挤压成型单元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的侧视图;
图5是图4在A-A方向的截面图;
图6是图4在B-B方向的截面图;
图7是第二挤压成型单元的正视图;
图8是图7在C-C方向的截面图;
图9是侧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推料板与第二料斗的连接结构图;
图11是另一种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底座、11成型底板、111凹槽、12滑轨、13座部;
2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1第一料斗、211开合门、212开合驱动机构、 22第一挤压成型部件、221第一挤压上板、221a第一板部、221b第二板部、 221c定位板部、222第一挤压侧板、222a第一限位部、223第一驱动机构、 224第一振动机构、23第二限位部;
3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1第二料斗、311第一开口、312导向块、32 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1上保护壳、321a第二挤压上板、321b第二开口、 322侧保护壳、322a第二挤压侧板、322b防护板部、322c底板部、323第二驱动机构、324第二振动机构、325第三驱动机构、33推料机构、331 推动单元、332推料板、332a导向槽;
4机架、41走行轮;
5张拉组件;
S预制桩、S1基材、S2变截面段、S3粗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
请参考图1-11,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预制桩与底座的连接结构图,图3 是第一挤压成型单元和第二挤压成型单元的连接结构图,图4是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的侧视图,图5是图4在A-A方向的截面图,图6是图4在B-B 方向的截面图,图7是第二挤压成型单元的正视图,图8是图7在C-C方向的截面图,图9是侧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推料板与第二料斗的连接结构图,图11是另一种第一挤压成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包括:底座1,包含成型底板11;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与底座1滑动连接,包括第一料斗21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一挤压成型部件22,各第一挤压成型部件 22与底座1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一挤压成型腔,第一挤压成型腔能够与第一料斗21相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取消了传统的固定式敞口模具,继而采用可滑动的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来生产预制桩,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 采用第一料斗21进行布料,相比于模具生产时的泵送布料,料斗布料对于混凝土料的要求可以降低,具体为混凝土料的流动性要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分可以减少,更易于预制桩S的成型,成型后预制桩S的强度也可以较高。
而且,挤压成型的预制桩段无需待混凝土固化即可移动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可以做到连续生产,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式敞口模具,设备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可以得到提高;同时,因为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在混凝土尚未固化的情形下即可移动,不会造成混凝土和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的粘结,无需暴力拆模,因而也不存在现有技术中脱模困难的问题,所形成预制桩的质量较高,废桩率可以降低。
对于预制桩的变截面段,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前,可以沿垂直于各个桩身表面的方向打开各第一挤压成型部件31,这样可以保证桩身完整,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从固定式敞口模具硬性脱模时桩身与模具黏连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脱模的难度。
请继续参考图1,并结合图2,底座1实际上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分别为座部13和前述的成型底板11,二者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分别制造,然后通过焊接或者连接件等来实现成型底板11与座部13的安装固定。
具体而言,请结合图3-6,第一挤压成型部件22可以包括第一挤压上板221和相对的两个第一挤压侧板222,第一挤压上板221、两第一挤压侧板222与底座1可以沿周向围合形成前述的第一挤压成型腔。
第一挤压上板221和/或第一挤压侧板222可以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一驱动机构223,该第一驱动机构223具体可以为气缸、液压油缸等,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能够产生线性位移的驱动部件,以便调整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222的位置,进而可以适应所制备预制桩的尺寸变化。
实际上,在预制桩S的制备工位上,通常还会设有张拉组件5,用于张拉钢筋,以满足预制桩S的预应力要求,张拉组件5在垂向以及横向上的尺寸一般会等于预制桩S两端部在垂向以及横向上的尺寸,如此,上述的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222用于制作预制桩S两端部(附图中的粗桩段S3)的初始位置即能够满足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进出预制桩S制备工位的需求。
本文中,以预制桩S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在水平面内,与该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为垂向。
此外,第一挤压上板221和/或第一挤压侧板222可以安装有第一振动机构224,第一振动机构224具体可以为振动电机等,用于对预制桩S进行振动、密实,以提高所制备预制桩S的密实度,进而可保证所制备预制桩S的强度。
这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限定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 222以及底座1朝向第一挤压成型腔的内壁面的形状,其具体与待制备的预制桩S的外形有关。举例说明,如果待制备的预制桩S为方桩,则上述各挤压板、底座1的内壁面均可以为平面,以围合形成截面为方形的第一挤压成型腔;如果待制备的预制桩S为圆桩,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图11,则上述各挤压板、底座1的内壁面均可以为弧形面,以围合形成截面为圆形的第一挤压成型腔。
在预制桩S的轴向延长线上,第一挤压上板221可以包括第一板部 221a和第二板部221b,第二板部221b相对第一板部221a更靠近第一料斗 21,且沿靠近第一料斗21的方向,第二板部221b的下板面可以逐渐向上倾斜。这样,第二板部221b的下板面可以作为刮平面,以对第一挤压成型腔内的混凝土料的上表面进行刮平和压实,这对于保证预制桩的密实效果、强度和表面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实际上,第二板部221b可以整体为倾斜设置,这种实施方式可以参照图3,此时,第二板部221b的厚度可以较小。
第一板部221a和第二板部221b可以一体形成,或者,也可以分别制造、然后固定连接,再或者,第一板部221a和第二板部221b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此时,两板部均需要设置第一驱动机构22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优选采用第一板部221a和第二板部221b一体形成或者固定连接的方案,这样,可以较大程度地避免混凝土料在第一板部221a和第二板部221b之间的泄漏。
第一挤压侧板222可以设有第一限位部222a,用于对第二板部221b 的上移进行限位,可以防止实际生产过程中第一挤压上板221在第一驱动机构223作用下的回退过量,以及由此而造成的与第一挤压上板221相作用的第一驱动机构223的预设行程被破坏、桩身尺寸失控等问题。
第一限位部222a的形状在此并不做限定,只要能够起到上述的限位作用即可。在附图的方案中,第一限位部222a可以为板状,这样,在第二板部221b与第一限位部222a相抵接时,第一限位部222a还可以对第二板部 221b和第一挤压侧板222之间的缝隙进行遮蔽,这对于提高第一挤压成型腔的密封性、防止混凝土料泄漏具有积极效果;且在这种方案中,第一限位部222a也可以为倾斜设置。
除此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限位部23,第二限位部23可以设有多个限位面,用于对第一挤压侧板222的横向外移、第一挤压上板221的上移进行限位,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限位部222a的作用相类似,也是用于防止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222的回退过量而造成的桩身尺寸失控等问题。
第二限位部23的形状同样不做限定,其可以是分体式结构,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且当为分体式结构时,各分体可以分别对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222进行限位。在附图的方案中,请参照图5,第二限位部 23为一体式结构,其可以设有U形槽,该U形槽的底壁以及两侧壁可以分别作为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222的限位结构;第二限位部23与第一挤压上板221的作用位置可以在第一板部221a,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板部221a和第二板部221b的连接处,这样,与第二限位部23相作用的位置为平面,更有利于保证限位的可靠性。
除限位的作用外,第二限位部23也可以作为第一驱动机构223的安装部件,以提高安装的紧凑性。当然,第一驱动机构223也可以安装在其他部件中,如后文中的机架4等。
第一板部221a的横向两侧均可以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板部221c,定位板部221c能够用于第一挤压侧板222的横向内移限位,可以防止第一挤压侧板222的过度挤压而损坏桩身。同时,定位板部221c还可以增大第一板部221a与第一挤压侧板222的接触面积,能够提高第一挤压上板221 位移的平稳性,并可有效防止第一挤压上板221的倾斜,进而可保证预制桩S上表面的质量。
第一料斗21可以与第一挤压成型腔直接连通,此时,进入第一料斗 21的混凝土料可以直接落入第一挤压成型腔内。或者,也可以在第一料斗 21的斗底设置开合机构,以便根据需要控制第一料斗21与第一挤压成型腔的通断;该开合机构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开合门形式、开关阀形式等,在附图的方案中,该开合机构可以包括开合门211及驱动该开合门211 进行开合的开合驱动机构212,开合驱动机构212的选择与开合门211的结构有关,针对如附图6所示出的铰接设置的开合门211,上述开合驱动机构212可以为气缸、液压油缸等。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挤压成型设备可以生产截面形状、尺寸不变的等径桩,也可以生产截面尺寸发生变化的变径桩。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预制桩S的轴向两端可以设有粗桩段S3,该粗桩段S3以及径向尺寸较小的基材S1可以由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生产,在生产时,可以通过第一驱动机构223驱使第一挤压上板221和第一挤压侧板222进行位移,以满足变径段的尺寸需求。需要指出,在采用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生产变径段时,除了要调整第一挤压上板221、第一挤压侧板222进行位移外,还需要配置合适的成型底板11。
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专门用于生产变径段(以下称之为变截面段S2)的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可以与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相配合,其中,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可用于生产基材S1,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则可以用于生产变截面段S2。
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也可以与底座1滑动连接,其可以包括第二料斗 31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各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与基材 S1的外壁面可以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二挤压成型腔,第二挤压成型腔能够与第二料斗31相连通。与采用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加工变截面段S2相类似,采用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时,在混凝土未完全凝固前,可以沿垂直于各个桩身表面的方向打开各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这样可以保证桩身完整,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从固定式敞口模具硬性脱模时桩身与模具黏连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脱模的难度。
如前所述,在加工变截面段S2时,需要对成型底板11的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可以参照图2,成型底板11在与变截面段S2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设有凹槽111,该凹槽111可以与第二挤压成型腔相配合,以用于制备上述的变截面段S2。
结合图7、图8,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可以包括上保护壳321和相对的两个侧保护壳322,上保护壳321、侧保护壳322均可以呈U型,上保护壳321内可以设有第二挤压上板321a,侧保护壳322内可以设有第二挤压侧板322a,第二挤压上板321a和/或第二挤压侧板322a可以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二驱动机构323,第二挤压上板321a和/或第二挤压侧板322a可以连接有第二振动机构324。第二驱动机构323、第二振动机构324的结构、功能等与前述第一驱动机构223、第一振动机构224相类似,在此不做赘述。
第二挤压上板321a配合上保护壳321的两侧壁、第二挤压侧板322a 配合侧保护壳322的两侧壁可以与基材S1的外壁面围合形成前述第二挤压成型腔。其中,上保护壳321、侧保护壳322两侧壁的间距表征了变截面段S2在预制桩S轴向上的尺寸,而第二挤压上板321a、第二挤压侧板 322a在各自保护壳内的位置实际上表征着变截面段S2在径向上突出基材 S1表面部分的尺寸。
而且,第二挤压上板321a在上保护壳321内与上保护壳321的两侧壁可以形成滑动密封,以较大程度地防止混凝土料的泄漏,与第二挤压上板 321a相作用的第二驱动机构323、第二振动机构324可以设置在第二挤压上板321a和上保护壳321的底壁之间;第二挤压侧板322a在侧保护壳322 内与侧保护壳322的两侧壁也可以形成滑动密封,与第二挤压侧板322a 相作用的第二驱动机构323、第二振动机构324可以设置在第二挤压侧板 322a和侧保护壳322的底壁之间。
如图9所示,侧保护壳322还可以包括底板部322c,用于防止进入侧保护壳322内的混泥土料泄漏。可以理解,上述的底板部322c并非必须,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通过与底座1的配合来实现防止混泥土料泄漏的功能。
进一步地,上保护壳321和/或侧保护壳322均可以设有驱动位移的第三驱动机构325,第三驱动机构325的结构与前述第一驱动机构223、第二驱动机构323相类似,主要用于驱动上保护壳321、侧保护壳322进行位移,以便调整上保护壳321、侧保护壳322的位置。
上保护壳321、侧保护板322的U型开口端均可以设有外翻的防护板部322b,且该防护板部322b的内板面可以与基材S1的相应外壁面相平行或大致平行。这样,在驱使各保护壳靠近基材S1时,不易对基材S1的外壁面造成破坏;在制备变截面段S2时,防护板部322b可以与基材S1的外壁面相接触,以避免混凝土料的泄漏。
结合图8,第二料斗31的斗壁可以设有第一开口311,上保护壳321 的侧壁可以设有第二开口321b,第一开口311可以与第二开口321b相对,并能够与第二挤压成型腔相连通;还可以包括推料机构33,推料机构33 可以安装于第二料斗31,用于将第二料斗31内的物料通过第一开口311、第二开口321b推送至第二挤压成型腔内,以保证顺利下料。
推料机构33可以包括推动单元331和推料板332,推动单元331可以为气缸、液压油缸或者其他能够产生线性位移的驱动部件,以气缸、液压油缸等为例,其活塞杆可以与推料板332相连,用于驱使推料板332进行动作。
推料板332和第二料斗31的斗壁之间可以设有导向结构,以导引推料板332的滑移方向。该导向结构可以为导向杆与导向孔的配合结构,也可以为滑轨与滑槽的配合结构,或者,如图10所示,也可以为滑块312与导向槽332a的配合结构,滑块312和导向槽332a中,一者可以设于推料板 322,另一者可以设于第二料斗31。
上述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和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可以为联动设备,也可以为独立设备,以联动设备为例,还可以包括机架4,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均可以安装在机架4上,然后通过机架4与底座1滑动或滚动连接。
机架4可以设有走行轮41,底座1可以设有滑轨12,走行轮41可以连接有电机等形式的驱动部件,以驱使机架4在底座1上进行位移,从而实现自动生产。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未限定上述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和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的数量,二者可以均为一个,也可以均为多个,以实现多个预制桩S的同步制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包含成型底板(11);
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包括第一料斗(21)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一挤压成型部件(22),各所述第一挤压成型部件(22)与所述成型底板(11)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一挤压成型腔,所述第一挤压成型腔能够与所述第一料斗(21)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成型部件(22)包括第一挤压上板(221)和相对的两个第一挤压侧板(222),所述第一挤压上板(221)和/或所述第一挤压侧板(222)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一驱动机构(223),且所述第一挤压上板(221)和/或所述第一挤压侧板(222)安装有第一振动机构(2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预制桩(S)的轴向延长线上,所述第一挤压上板(221)包括第一板部(221a)和第二板部(221b),所述第二板部(221b)相对所述第一板部(221a)靠近所述第一料斗(21)设置,且所述第二板部(221b)的下板面沿靠近所述第一料斗(21)的方向逐渐向上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侧板(222)设有第一限位部(222a),用于对所述第二板部(221b)的上移进行限位;和/或,
所述第一板部(221a)的横向两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定位板部(221c),所述定位板部(221c)能够用于对所述第一挤压侧板(222)的横向内移进行限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限位部(23),所述第二限位部(23)设有多个限位面,用于对所述第一挤压侧板(222)的横向外移、所述第一挤压上板(221)的上移进行限位。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所述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能够用于在所述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加工的所述预制桩(S)的基材(S1)的外壁面形成变截面段(S2);
所述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也与所述底座(1)滑动连接,包括第二料斗(31)和分体式的若干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各所述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与所述基材(S1)的外壁面沿周向围合形成第二挤压成型腔,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能够与所述第二料斗(31)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底板(11)在与所述变截面段(S2)相对应的位置设有凹槽(111),所述凹槽(111)与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相配合,用于形成所述变截面段(S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成型部件(32)包括上保护壳(321)和相对的两个侧保护壳(322),所述上保护壳(321)、所述侧保护壳(322)均呈U型,所述上保护壳(321)内设有第二挤压上板(321a),所述侧保护壳(322)内设有第二挤压侧板(322a),所述第二挤压上板(321a)和/或所述第二挤压侧板(322a)均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二驱动机构(323),且所述第二挤压上板(321a)和/或所述第二挤压侧板(322a)安装有第二振动机构(324);
所述上保护壳(321)和/或所述侧保护壳(322)连接有用于驱动位移的第三驱动机构(32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保护壳(321)、所述侧保护壳(322)的U型开口端均设有外翻的防护板部(322b),所述防护板部(322b)的内板面与所述基材(S1)的相应外壁面相平行或大致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料斗(31)的斗壁设有与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相连通的第一开口(311),还包括推料机构(33),所述推料机构(33)安装于所述第二料斗(31),用于将所述第二料斗(31)内的物料通过所述开口(311)推送至所述第二挤压成型腔内;和/或,
还包括机架(4),所述第一挤压成型单元(2)、所述第二挤压成型单元(3)均安装于所述机架(4),所述机架(4)与所述底座(1)滑动或滚动连接。
CN202020066412.6U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Active CN211541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412.6U CN211541762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6412.6U CN211541762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41762U true CN211541762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491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6412.6U Active CN211541762U (zh) 2020-01-13 2020-01-13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41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36311A (zh) 用于通过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来由塑料制造复合材料构件的方法和所属的高压树脂传递模塑模具
CN104924426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04924433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211541762U (zh) 一种预制桩的挤压成型设备
CA1294762C (en) Method and slipforming extruder for casting concrete slabs
CN110978257B (zh) 预压组合立式钢筋混凝土盾构管片生产方法
CN113263586A (zh)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的成型模具
CN203680511U (zh) 自动脱模混凝土快速成型机
KR100936997B1 (ko) 터널 라이닝폼의 기계식 측면거푸집
CN218504796U (zh) 一种吊装式高压注浆成型线
CN114905607B (zh) 一种制备大型配重块用的免模具压制设备的压制方法
CN103640078B (zh) 自动脱模混凝土快速成型机
CN102267169B (zh) 一种农用椭圆形混凝土管道整体连续挤压成型机
CN104924428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15534094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楼梯的制备方法
CN212146902U (zh) 一种预制构件模具组
CN111688000A (zh) 带孔砌块的成型切割方法和装置
CN201685323U (zh) 一种农用椭圆形混凝土管道整体连续挤压成型机
CN221872457U (zh) 一种预制桩墙成型模具及预制桩墙成型模具组
CN104924432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100537187C (zh) 射出压缩成型装置
CN104924429A (zh) 一种预制构件成组立模
CN220198017U (zh) 一种用于泵站检修廊道顶部拱形模板制备的加固装置
US4538665A (en) Molding box apparatus
CN221160827U (zh) 一种桩基成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