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34233U - 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34233U
CN211534233U CN201921884483.0U CN201921884483U CN211534233U CN 211534233 U CN211534233 U CN 211534233U CN 201921884483 U CN201921884483 U CN 201921884483U CN 211534233 U CN211534233 U CN 2115342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cleaner
battery
generating device
airflow
cup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88448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晓东
吉绍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88448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342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342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342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壳体;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为筒状,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握持,所述手柄设置于所述尘杯组件的后方;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负压,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位于尘杯组件的后方;以及电池,手柄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电池的上方,电池倾斜设置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与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电池与壳体滑移配合。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将手柄设置于气流发生装置和电池的上方,用户握持时,用户手的上方不会抵到其他组件,握持体验佳,并且通过电池包斜置,合理利用了空间,使得吸尘器结构紧凑。

Description

吸尘器
本申请为2019年8月21日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的标题为“吸尘器”、申请号为201921360378.7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包括尘杯组件、位于尘杯组件一侧的进风口、位于尘杯组件另一侧的手柄组件、电机组件及电池组件,电机组件包括电机及风扇,电机驱动风扇转动使得在尘杯组件内形成负压。尘杯组件包括杯体及设于杯体内的旋风分离器,电机组件和电池组件分别位于手柄组件的两端,这种结构布局导致操作时,用户的手容易抵到手柄上端的电机组件,握持体验不佳。
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布局的吸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灵活设置的可增加集尘空间的尘箱、具有该尘箱的吸尘器组合及具有该吸尘器组合的推杆式吸尘器,基于尘箱的设计,吸尘器组合可用适用不同场景的清洁需求,提高应用广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吸尘器,所述吸尘器包括:
气流入口,用以给外部的含尘气流提供入口;
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气流入口位于尘杯组件的一侧;
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握持;
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负压;以及
电池,所述手柄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电池的上方,所述电池倾斜设置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与所述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所述电池与壳体滑移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方向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35度至155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方向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00度至160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15度至135度。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所述手柄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
进一步的,在垂直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电池、所述手柄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均与所述尘杯组件不重叠。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从正对所述气流入口的方向观察所述吸尘器,所述手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电池均处在所述尘杯组件的投影范围内。
进一步的,所述手柄包括沿所述气流入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横向握持部和与横向握持部连接的斜向握持部,所述斜向握持部连接于所述横向握持部,所述斜向握持部位于所述横向握持部与所述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所述斜向握持部和所述横向握持部之间的夹角C为钝角。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位于所述横向握持部的下方,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斜向握持部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35度至75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下方的底面,所述底面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V形设置并形成支撑线,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位于下方的支撑面,在所述吸尘器放置于平面时,所述支撑线与所述支撑面共同支撑吸尘器。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在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形状和面积相同,或者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渐缩,或者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渐宽,或者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手柄设置于气流发生装置和电池的上方,用户握持时,用户手的上方不会抵到其他组件,握持体验佳,并且通过电池包斜置,合理利用了空间,使得吸尘器结构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尘杯盖打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剖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尘杯组件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吸尘器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当理解,这些具体的说明仅用于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行的方式,也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方向“前”可以理解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吸尘器的气流入口111朝向的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被定义为方向“后”,气流入口111沿前后方向延伸。方向“下”可以理解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吸尘器的倒灰口112朝向的方向,与其相反的方向被定义为方向“上”。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吸尘器,其包括尘杯组件1、手柄2、气流发生装置3、电池4和壳体5。气流发生装置3设置于壳体5内部,尘杯组件1和手柄2可以连接于壳体5,手柄2、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均设置于尘杯组件1的同一侧,例如后方。气流发生装置3位于手柄2与尘杯组件1之间。手柄2位于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的上方,通过将手柄设置于气流发生装置和电池的上方,用户握持时,用户的手的上方不会抵到其他组件,握持体验佳,并且合理利用空间,使得吸尘器结构紧凑。
如图3所示,壳体5包括位于下方的底面,地面包括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呈V形设置并形成支撑线53。从正对气流入口111的方向(从前向后)观察吸尘器,第一部分51和第二部分52位于吸尘器的左右两侧,支撑线53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吸尘器放置于平面时支撑线53用于支撑吸尘器。
尘杯组件1包括杯体11、过滤装置12,过滤装置12设置于所述杯体11的内部,过滤装置12用于过滤吸入杯体11的空气。杯体11具有位于下方的支撑面118,支撑面118和支撑线53可以处于同一平面,在吸尘器放置于平面时,支撑面118和支撑线53共同支撑吸尘器。
如图1至图4所示,杯体11具有用以将外部的含尘气体引入到吸尘器内部的气流入口111,气流入口111朝向尘杯组件1的一侧,例如前侧,以尘杯组件1为参照物,所述气流入口111位于尘杯组件1的一侧,电池4、手柄2及气流发生装置3均位于尘杯组件1与气流入口111朝向相反的一侧,手柄2位于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的上方,即手柄2、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均位于尘杯组件1的后侧。从另一个角度,在垂直所述气流发生装置3的轴线的投影方向上,电池4、手柄2及气流发生装置3均与尘杯组件1不重叠。杯体11整体上为筒状,例如圆筒状,在吸尘器放置于平面时,杯体11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气流入口111在杯体11的轴向上大致位于过滤器123和旋风器121连接的位置,例如杯体11的中部偏上的位置。
气流发生装置3和过滤装置12之间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1191。在通道1191的延伸方向上,通道1191的内腔截面形状和面积相同,或者通道1191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渐缩,或者所述通道1191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渐宽,或者所述通道1191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变化,并且通道1191的内腔截面是光滑连续。也就是说,通道1191的内腔面积可以保持不变也可以逐渐地单一变化(逐渐变大或逐渐变小),但是通道1191的内腔面积不能大小交替地变化,这样可以保证气流通过通道1191的顺畅性,提高气流通过性能。
如图3和图4所示,杯体11的底部设置有倒灰口112,杯体11还设置有用于封闭倒灰口112的尘杯盖113,尘杯盖113通过转动部115能够转动地连接于杯体11。在倒灰口112位置设置有用于控制尘杯盖113打开和关闭锁定的锁扣部114,尘杯盖113处于关闭锁定状态时,锁扣部114卡住尘杯盖113使其锁定,锁扣部114控制尘杯盖113打开时,尘杯盖113可以绕转动部115转动。转动部115设置有复位结构116,在尘杯盖113锁定状态解除时,复位结构116驱动尘杯盖113自动打开,通过设置复位结构116,可以实现一键倒灰,不需要再手动去开启尘杯盖113倒灰,仅操作锁扣部114即可。复位结构116可以是扭簧结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达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复位结构。进一步地,尘杯盖113或者倒灰口112的外周可以设置有用以实现倒灰口112与尘杯盖113相互密封的密封件(未图示)。
进一步地,杯体11的外周缘形成了位于倒灰口112外侧的环状空间117,可以通过在该环形空间117插入例如尘盒的部件,使倒灰口112可以与其他部件对接。尘杯盖113不突出于杯体11的下缘,使吸尘器可以平稳地放置于水平面。环状空间117构成了杯体11形状的一部分,锁扣部114位于环状空间117的内侧,这样可以保证杯体11外形的完整性。
如图4和图5所示,过滤装置12包括旋风器121、连接件122、过滤器123、过滤器固定件124、盖板125和密封圈126,过滤装置12整体为筒状,过滤装置12的轴线沿上下方向延伸。旋风器121的周壁设置有孔隙,孔隙可以供旋风气流穿过并阻挡例如灰尘的异物。旋风器121连接于连接件122,一个密封圈126可以设置于旋风器121和连接件122之间,使旋风器121和连接件122之间密封。过滤器123连接于过滤器固定件124,过滤器固定件124和连接件122固定连接,使旋风器121和过滤器123连接在一起,在气流流通的路径上过滤器123位于旋风器121的下游。通过盖板125使过滤器固定件124连接于杯体11,在杯体11和盖板125之间可以设置有另一密封圈126,使杯体11和盖板125之间密封。
当吸尘器工作时,含尘的气流经由气流入口111进入杯体11的内部,并在旋风器121中形成旋风并进行旋风分离,经孔隙过滤掉的灰尘收集在杯体11内,旋风分离后含有少量灰尘的气流再流向过滤器123进行再次过滤,经过过滤器123二次过滤的气流经过气流发生装置3后排出。
如图4所示,气流发生装置3安装在壳体5的内部,壳体5的内部设置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壳体5和尘杯组件1连接,使通道连通气流发生装置3和过滤装置12,经过过滤装置12过滤的气体通过通道流向气流发生装置3。壳体5的底部和尘杯组件1的底部处于同一平面,使吸尘器可以平稳地放置于水平面。
气流发生装置3包括电机和连接于电机转轴的可转动的叶轮。气流发生装置3位于尘杯组件1的与气流入口111的朝向相反的一侧,并且电机转轴的轴线与尘杯组件1的轴线垂直,即电机转轴的轴线沿前后方向延伸。当气流发生装置3运行时,通过电机带动叶轮旋转形成负压,在负压的作用下,空气流经气流发生装置3高速排出,而气流发生装置3的进风端的气流不断地补充到气流发生装置3,外部的含尘气流可以通过气流入口11被吸入尘杯组件1内。
如图1至图4以及图6所示,手柄2连接于尘杯组件1,手柄2位于气流发生装置3的上方。手柄2和壳体5相连可以形成封闭的环状,手柄2和壳体5可以是一体成型的。
手柄2具的前端为第一端21,后端为第二端22。第一端21连接于尘杯组件1,第二端22位于气流发生装置3的后方。
手柄2包括用于握持的握持部,握持部包括横向握持部23和与横向握持部23连接的斜向握持部24,横向握持部23位于斜向握持部24与尘杯组件1之间。横向握持部23整体上沿气流入口(111)的延伸方向(前后方向)延伸。横向握持部23和斜向握持部24均为直线状,横向握持部23与斜向握持部24相连,横向握持部23与斜向握持部24一起形成V形,斜向握持部24相对于横向握持部23向后下方倾斜,横向握持部23与斜向握持部24之间的夹角为钝角。斜向握持部24与气流入口111的延伸方向形成的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35度至75度,优选地,该角度为53度。横向握持部23与第一端21相连,斜向握持部24与第二端22相连,斜向握持部24位于横向握持部23的后端。气流发生装置3位于横向握持部23的下方。吸尘器的重心D位于握持部的下方,进一步地,吸尘器的重心D位于横向握持部23的下方。横向握持部23和斜向握持部24均为用于握持而设置,因此横向握持部23和斜向握持部24沿各自的延伸的长度方向的尺寸能够被手掌或四根手指握持,例如横向握持部23和斜向握持部24沿各自长度方向至少为6厘米。
手柄2的上部和尘杯组件1的上部处于大致相同的水平高度,在上下方向上,手柄2不凸出于尘杯组件1。
可以理解,在使用吸尘器时,握持手柄2的不同部分可以使吸尘器具有不同的姿态,从而适合于不同的使用场景。例如,当用户需要使用吸尘器进行水平吸尘时,横向握持部23离整机重心较近,握持横向握持部23施加较小的力就可以让吸尘器保持在水平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吸尘器进行倾斜吸尘时,斜向握持部24可以处于大致水平的状态,握持斜向握持部24容易让吸尘器保持在如图6所示的倾斜的状态。
电池4位于气流发生装置3的与气流入口111的朝向相反的一侧,并且电池4位于斜向握持部24的下方,靠近手柄2的第二端22,例如电池4可以通过插接安装于手柄2的第二端22。所述电池4可插拔设置,所述电池4与壳体5滑移配合。电池4的滑移方向与气流发生装置3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35度至155度。进一步地,夹角A为145度。电池4的滑移方向与尘杯组件1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00度至160度,进一步地,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15度至135度。电池4可以是平板状的,电池4的底面与气流发生装置3的轴线的夹角为135度至155度,进一步地,夹角为145度。这样设置电池4可以使吸尘器的前后方向尺寸与上下方向尺寸均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斜插的电池4可以缩短前后方向的尺寸,并且从用户体验角度考虑,斜插更加的方便。
手柄2、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完全地设置于尘杯组件1的后方,从正对气流入口111的方向观察吸尘器,手柄2、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处在尘杯组件1的投影范围内,被遮挡住而不能被观察到。
通过上述尘杯组件1、手柄2、气流发生装置3和电池4的位置排布可以使吸尘器整体的结构更加紧凑,小巧轻便。无论握持横向握持部23使用吸尘器进行水平吸尘,还是握持斜向握持部24使用吸尘器进行倾斜吸尘,均能使吸尘器的重心靠近握持的位置。并且使吸尘器的重心于握持位置的相对位置合理,例如重心位于握持位置下方,这样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体验较好。具体地,握持横向握持部23使用吸尘器时,使横向握持部23保持水平状态,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横向握持部23的下方。握持斜向握持部23使用吸尘器时,使斜向握持部24保持水平状态,吸尘器的重心位于斜向握持部24的下方。
如图6所示,吸尘器前端的气流入口111可以连接延伸管10和吸尘头20,延伸管10的一端连接于气流入口111,延伸管10的另一端连接于吸尘头20。吸尘头20具有与延伸管10内部连通的吸入通道以使灰尘经由吸入通道进入延伸管10内,再沿着延伸管10进入吸尘器内。延伸管10可以是硬管,也可以是软管,或者软硬管的组合,或者是伸缩管,具体工作应用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延伸管10作为附件。
尽管本说明书中仅描述和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容易预见用于执行这里描述的功能/或者获得这里描述的结构的其它手段或结构,每个这样的变化或者修改都视为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尘器包括:
壳体;
气流入口,用以给外部的含尘气流提供入口;
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内设有过滤装置,所述气流入口位于尘杯组件的一侧,所述尘杯组件与壳体连接;
手柄,所述手柄用于握持;
气流发生装置,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用于产生负压;以及
电池,所述手柄位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电池的上方,并与壳体连接,所述电池倾斜设置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与所述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所述电池与壳体滑移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方向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A的角度范围为135度至155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方向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00度至160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的滑移方向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方向交叉形成的夹角B的角度范围为115度至135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所述手柄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均位于所述尘杯组件与所述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的投影方向上,所述电池、所述手柄及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均与所述尘杯组件不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的轴线与所述尘杯组件的轴线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从正对所述气流入口的方向观察所述吸尘器,所述手柄、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电池均处在所述尘杯组件的投影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包括沿所述气流入口的延伸方向延伸的横向握持部和与横向握持部连接的斜向握持部,所述斜向握持部连接于所述横向握持部,所述斜向握持部位于所述横向握持部与所述气流入口朝向相反的一侧,所述斜向握持部和所述横向握持部之间的夹角C为锐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位于所述横向握持部的下方,所述电池位于所述斜向握持部的下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C的角度范围为35度至75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设置于壳体内部,所述壳体包括位于下方的底面,所述底面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呈V形设置并形成支撑线,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位于下方的支撑面,在所述吸尘器放置于平面时,所述支撑线与所述支撑面共同支撑吸尘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发生装置和所述过滤装置之间具有供气体流通的通道,在所述通道的延伸方向上,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形状和面积相同,或者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渐缩,或者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渐宽,或者所述通道的内腔截面由一端向另一端均匀变化。
CN201921884483.0U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Active CN2115342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4483.0U CN211534233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884483.0U CN211534233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CN201921360378.7U CN211722996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378.7U Division CN211722996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34233U true CN211534233U (zh) 2020-09-22

Family

ID=7251355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884483.0U Active CN211534233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CN201921360378.7U Active CN211722996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60378.7U Active CN211722996U (zh) 2019-08-21 2019-08-21 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153423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722996U (zh) 2020-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470035B1 (ko) 진공 청소기와 도킹 스테이션을 포함하는 청소 장치
US20230132447A1 (en) Cleaner station
EP1674019B1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JP5158380B2 (ja) 手持ち型掃除用器具
CN109124479A (zh) 吸尘器
EP1674017A2 (en) Dust collection unit and vacuum cleaner with the same
US20080168616A1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WO2021208598A1 (zh) 自清洁过滤装置、维护站、自移动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JP2016511671A (ja) 表面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GB2572277A (en) A surface cleaning apparatus
JP3809607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1534233U (zh) 吸尘器
CN210124714U (zh) 清洁设备和清洁设备总成
CN209153418U (zh)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TWI626032B (zh) 真空吸塵器
CN112401745A (zh) 吸尘器
JP2005131135A (ja) 電気掃除機
JP7393804B2 (ja) 電気掃除機
CN210330460U (zh) 手持清洁设备
JP6599596B2 (ja) 電気掃除機
JP7481218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9154486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0022575A (ja) 電気掃除機
CN209360549U (zh) 一种手持式清洁装置
JP3470100B2 (ja) 吸込み口体及び電気掃除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