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6334U - 多功能叉车灯 - Google Patents

多功能叉车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6334U
CN211526334U CN201922062132.8U CN201922062132U CN211526334U CN 211526334 U CN211526334 U CN 211526334U CN 201922062132 U CN201922062132 U CN 201922062132U CN 211526334 U CN211526334 U CN 211526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p
lens cover
cover group
board
la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621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芳
唐纳德·安东尼·马丁代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Tuffplus Auto Light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Tuffplus Auto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Tuffplus Auto Light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Tuffplus Auto Light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0621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6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6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6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叉车灯,包括面罩二、面罩一、带孔连头、驱动板总成、上支架、下支架、透镜组、灯壳和灯珠板组,所述面罩一安装于面罩二后端,所述带孔连头安装于面罩二顶端,所述驱动板总成设于面罩一后端,所述上支架设于面罩一后端,所述下支架设于上支架后端,所述透镜组分别装嵌于上支架和上支架连接面间,所述灯壳装嵌于面罩一后端,所述灯珠板组包括绿光灯珠板、白光灯珠板和红光灯珠板。本实用新型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密、能多方位闪灯警示和连接使用方向多样的多功能叉车灯。

Description

多功能叉车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叉车大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功能叉车灯。
背景技术
叉车在夜间或在黑暗库房中行驶时,需要打开叉车的前大灯,以便看清前方的道路,但是现有叉车的前大灯,只配备了单一的远光灯,只能进行远光照射,对近处路面的照明效果差,导致叉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性不高,且现有的叉车大灯结构过于简单,使用寿命不长,工作稳定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密、能多方位闪灯警示和连接使用方向多样的多功能叉车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多功能叉车灯,包括:面罩二,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凹位点、卡位槽二和连头槽二;面罩一,安装于面罩二后端,包括3M 胶贴、凸连点、卡位槽和连头槽,所述3M胶贴贴铺于面罩一面端,所述凸连点、卡位槽和连头槽于面罩一从前到后设置;带孔连头,安装于面罩二顶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连头罩和孔插头;驱动板总成,设于面罩一后端,包括分别开于面端的驱动连接孔;上支架,设于面罩一后端,包括左透镜罩组、右透镜罩组和底透镜罩组,所述左透镜罩组设于上支架左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左透镜罩连头,所述右透镜罩组设于上支架右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右透镜罩连头,所述底透镜罩组设于上支架底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底透镜罩连头;下支架,设于上支架后端,包括左透镜罩组二、右透镜罩组二、底透镜罩组二和连接孔架组,所述左透镜罩组二设于下支架左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左透镜罩连头二,所述右透镜罩组二设于下支架右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右透镜罩连头二,所述底透镜罩组二设于下支架底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底透镜罩连头二,所述连接孔架组分别设于下支架后端;透镜组,分别装嵌于上支架和上支架连接面间,包括左透镜组、右透镜组和底透镜组,所述左透镜组装嵌于左透镜罩组和左透镜罩组二连接面间,所述右透镜组装嵌于右透镜罩组二和右透镜罩组连接面间,所述底透镜组装嵌于底透镜罩组二和底透镜罩组连接面间,所述右透镜组包括设于上下两端的右透镜组连接孔;灯壳,装嵌于面罩一后端,包括板孔连接组、下支架连接孔组、灯珠板连接孔组、右透镜连接孔、灯壳连接孔和灯壳连接槽,所述板孔连接组和下支架连接孔组分别设于灯壳面端,所述灯珠板连接孔组分别设于灯壳的左端和底端,所述右透镜连接孔设于灯壳的右端,所述灯壳连接孔和灯壳连接槽分别设于灯壳后端,所述灯壳连接槽内分别安装有磁铁;灯珠板组,包括绿光灯珠板、白光灯珠板和红光灯珠板,所述绿光灯珠板包括设于前端的绿光板扣,所述绿光板扣包括设于其面端的绿光板扣连接孔,所述绿光灯珠板通过绿光板扣与绿光板扣连接孔和左端灯珠板连接孔组连接,所述白光灯珠板包括设于底端的白光板扣,所述白光板扣包括设于其面端的白光板扣连接孔,所述白光灯珠板通过白光板扣与白光板扣连接孔和底端的灯珠板连接孔组连接,所述红光灯珠板包括开于面端的红光连接孔,所述红光灯珠板通过红光连接孔与右透镜连接孔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透镜罩组二和左透镜罩组连接形成罩孔的直径与左透镜组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右透镜罩组二和右透镜罩组连接形成罩孔的直径与右透镜组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底透镜罩组二和底透镜罩组的罩孔直径与底透镜组的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凸连点的外长度和宽度的分别与凹位点的内长度和宽度相等,所述卡位槽二的直径和卡位槽的内直径相等。
优选地,所述面罩一左端、右端和底端透明。
优选地,所述连槽边的外高度和宽度分别与凹连槽条的内高度和宽度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面罩一左端、右端和底端透明,通过所述连槽边的外高度和宽度分别与凹连槽条的内高度和宽度相等和通过所述底透镜罩组二和底透镜罩组的罩孔的直径与底透镜组的直径相等等,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结构紧密、能多方位闪灯警示和连接使用方向多样的多功能叉车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面罩二的后视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面罩一的立体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面罩一的立体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架的立体图之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支架的立体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架的立体图之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下支架的立体图之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右透镜组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灯壳的立体图之一;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灯壳的立体图之二;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灯壳的立体图之三。
图中:面罩二1、凹位点11、卡位槽二12、连头槽二13、面罩一2、3M胶贴21、凸连点22、卡位槽23、连头槽24、连槽边25、带孔连头3、包覆连头罩31、孔插头32、驱动板总成4、驱动连接孔41、上支架5、左透镜罩组51、右透镜罩组52、底透镜罩组53、左透镜罩连头511、右透镜罩连头521、底透镜罩连头531、下支架6、左透镜罩组二61、右透镜罩组二62、底透镜罩组二63、连接孔架组64、左透镜罩连头二611、右透镜罩连头二621、底透镜罩连头二631、透镜组7、左透镜组71、右透镜组72、底透镜组73、右透镜组连接孔721、灯壳8、板孔连接组81、下支架连接孔组82、灯珠板连接孔组83、右透镜连接孔84、灯壳连接孔85、灯壳连接槽86、凹连槽条87、磁铁861、灯珠板组9、绿光灯珠板91、白光灯珠板92、红光灯珠板93、绿光板扣911、绿光板扣连接孔9111、白光板扣921、白光板扣连接孔9211、红光连接孔93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图1-图13所示:多功能叉车灯,包括:面罩二1,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凹位点11、卡位槽二12和连头槽二13;面罩一2,安装于面罩二1后端,包括3M胶贴21、凸连点22、卡位槽23和连头槽24,所述3M胶贴21贴铺于面罩一2面端,所述凸连点22、卡位槽23 和连头槽24于面罩一2从前到后设置;带孔连头3,安装于面罩二1顶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连头罩31和孔插头32;驱动板总成4,设于面罩一2后端,包括分别开于面端的驱动连接孔41;上支架5,设于面罩一2后端,包括左透镜罩组51、右透镜罩组52 和底透镜罩组53,所述左透镜罩组51设于上支架5左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左透镜罩连头511,所述右透镜罩组52设于上支架5右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右透镜罩连头521,所述底透镜罩组53设于上支架5底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底透镜罩连头531;下支架6,设于上支架5后端,包括左透镜罩组二61、右透镜罩组二62、底透镜罩组二63和连接孔架组64,所述左透镜罩组二61设于下支架6左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左透镜罩连头二611,所述右透镜罩组二62设于下支架6右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右透镜罩连头二621,所述底透镜罩组二63设于下支架6底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底透镜罩连头二631,所述连接孔架组64分别设于下支架6后端;透镜组7,分别装嵌于上支架5和上支架5连接面间,包括左透镜组71、右透镜组72和底透镜组73,所述左透镜组71装嵌于左透镜罩组51和左透镜罩组二61连接面间,所述右透镜组72装嵌于右透镜罩组二62和右透镜罩组52连接面间,所述底透镜组73装嵌于底透镜罩组二63和底透镜罩组53连接面间,所述右透镜组 72包括设于上下两端的右透镜组连接孔721;灯壳8,装嵌于面罩一2后端,包括板孔连接组81、下支架连接孔组82、灯珠板连接孔组83、右透镜连接孔84、灯壳连接孔85和灯壳连接槽86,所述板孔连接组81和下支架连接孔组82分别设于灯壳8面端,所述灯珠板连接孔组83分别设于灯壳8的左端和底端,所述右透镜连接孔84设于灯壳8的右端,所述灯壳连接孔85和灯壳连接槽86分别设于灯壳8后端,所述灯壳连接槽86内分别安装有磁铁861;灯珠板组9,包括绿光灯珠板91、白光灯珠板92和红光灯珠板93,所述绿光灯珠板91包括设于前端的绿光板扣911,所述绿光板扣911包括设于其面端的绿光板扣连接孔9111,所述绿光灯珠板91通过绿光板扣911与绿光板扣连接孔9111和左端灯珠板连接孔组83连接,所述白光灯珠板92包括设于底端的白光板扣921,所述白光板扣921 包括设于其面端的白光板扣连接孔9211,所述白光灯珠板92通过白光板扣921与白光板扣连接孔9211和底端的灯珠板连接孔组83连接,所述红光灯珠板93包括开于面端的红光连接孔931,所述红光灯珠板93通过红光连接孔931与右透镜连接孔84连接。
因为所述左透镜罩组二61和左透镜罩组51连接形成罩孔的直径与左透镜组71的直径相等,所述右透镜罩组二62和右透镜罩组52连接形成罩孔的直径与右透镜组72的直径相等,所述底透镜罩组二63和底透镜罩组53的罩孔直径与底透镜组73的直径相等,当用户使用本
实用新型时,所述透镜组7能分别牢固卡装于对应的上支架5和下支架6连接的透镜罩组内,然后再分别通过透镜组对应的连孔,进一步实现上支架5和下支架6的紧密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对透镜组7的紧密连接。
所述凸连点22的外长度和宽度分别与凹位点11的内长度和宽度相等,所述卡位槽二 12的直径和卡位槽23的内直径相等,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分别通过面罩二1和面罩一2通过凸连点22和凹位点11对孔和通过卡位槽间的对孔,实现面罩二1和面罩一 2的紧密连接,并且通过3M胶贴21进一步实现了面罩的紧密粘接。
所述连槽边25的外高度和宽度分别与凹连槽条87的内高度和宽度相等。
因为所述面罩一2左端、右端和底端透明,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保证了本实用新型叉车灯的左端、右端和底端分别照明出闪亮的灯光,以供用户照明使用。
因为所述灯壳连接孔85和灯壳连接槽86分别设于灯壳8后端,所述灯壳连接槽86内分别安装有磁铁861,当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可以通过灯壳连接孔85与外部设备对孔连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连接使用,也能通过磁铁861使得本实用新型吸附在外部车辆车体各处进行使用。
实施案例:用户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使得灯珠板组9分别对孔连接或通过板扣对孔连接,使得灯珠板组9锁紧连接于灯壳8左、右和底端,然后分别使得透镜组7卡装于上支架5和下支架6的连接面间,然后通过下支架6和灯壳8进行对孔连接,并且使得红光灯珠板93通过红光连接孔931连接于红光灯珠板93端面,然后使得驱动板总成4通过对孔连接于灯壳8面端,然后使得面罩二1和面罩一2对孔紧密粘接,然后通过面罩一2与灯壳8对槽紧密连接,然后把带孔连头3包覆连接于面罩二1和面罩一2顶端,然后用户使用时,通过在带孔连头3插入导电线,就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亮灯使用,在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同时,能通过包覆连头罩31保护外部导电线对本实用新型直接接触造成磨损,并且能使得导电线能快速顺位与孔插头32连接。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多功能叉车灯,其特征在于,包括:
面罩二,包括从前到后设置的凹位点、卡位槽二和连头槽二;
面罩一,安装于面罩二后端,包括3M胶贴、凸连点、卡位槽和连头槽,所述3M胶贴贴铺于面罩一面端,所述凸连点、卡位槽和连头槽于面罩一从前到后设置;
带孔连头,安装于面罩二顶端,包括从上到下设置的包覆连头罩和孔插头;
驱动板总成,设于面罩一后端,包括分别开于面端的驱动连接孔;
上支架,设于面罩一后端,包括左透镜罩组、右透镜罩组和底透镜罩组,所述左透镜罩组设于上支架左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左透镜罩连头,所述右透镜罩组设于上支架右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右透镜罩连头,所述底透镜罩组设于上支架底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底透镜罩连头;
下支架,设于上支架后端,包括左透镜罩组二、右透镜罩组二、底透镜罩组二和连接孔架组,所述左透镜罩组二设于下支架左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左透镜罩连头二,所述右透镜罩组二设于下支架右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右透镜罩连头二,所述底透镜罩组二设于下支架底端,包括设于其内侧的底透镜罩连头二,所述连接孔架组分别设于下支架后端;
透镜组,分别装嵌于上支架和上支架连接面间,包括左透镜组、右透镜组和底透镜组,
所述左透镜组装嵌于左透镜罩组和左透镜罩组二连接面间,所述右透镜组装嵌于右透镜罩组二和右透镜罩组连接面间,所述底透镜组装嵌于底透镜罩组二和底透镜罩组连接面间,所述右透镜组包括设于上下两端的右透镜组连接孔;
灯壳,装嵌于面罩一后端,包括板孔连接组、下支架连接孔组、灯珠板连接孔组、右透镜连接孔、灯壳连接孔和灯壳连接槽,所述板孔连接组和下支架连接孔组分别设于灯壳面端,所述灯珠板连接孔组分别设于灯壳的左端和底端,所述右透镜连接孔设于灯壳的右端,所述灯壳连接孔和灯壳连接槽分别设于灯壳后端,所述灯壳连接槽内分别安装有磁铁;
灯珠板组,包括绿光灯珠板、白光灯珠板和红光灯珠板,所述绿光灯珠板包括设于前端的绿光板扣,所述绿光板扣包括设于其面端的绿光板扣连接孔,所述绿光灯珠板通过绿光板扣与绿光板扣连接孔和左端灯珠板连接孔组连接,所述白光灯珠板包括设于底端的白光板扣,所述白光板扣包括设于其面端的白光板扣连接孔,所述白光灯珠板通过白光板扣与白光板扣连接孔和底端的灯珠板连接孔组连接,所述红光灯珠板包括开于面端的红光连接孔,所述红光灯珠板通过红光连接孔与右透镜连接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透镜罩组二和左透镜罩组连接形成罩孔的直径与左透镜组的直径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透镜罩组二和右透镜罩组连接形成罩孔的直径与右透镜组的直径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透镜罩组二和底透镜罩组的罩孔直径与底透镜组的直径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连点的外长度和宽度的分别与凹位点的内长度和宽度相等,所述卡位槽二的直径和卡位槽的内直径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叉车灯,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一左端、右端和底端透明。
CN201922062132.8U 2019-11-25 2019-11-25 多功能叉车灯 Active CN211526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2132.8U CN211526334U (zh) 2019-11-25 2019-11-25 多功能叉车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62132.8U CN211526334U (zh) 2019-11-25 2019-11-25 多功能叉车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6334U true CN211526334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440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62132.8U Active CN211526334U (zh) 2019-11-25 2019-11-25 多功能叉车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6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520669B1 (en) Flexible substrate mounted solid-state light sources for exterior vehicular lighting
US4857890A (en) Safety rear license plate frame
US6275149B1 (en) Illuminant triangular warning arrangement
CN211526334U (zh) 多功能叉车灯
CN205140455U (zh) Led警示灯
CN215411705U (zh) 一种用于摩托车灯的3寸带边摩灯
CN212233320U (zh) 一种电动车头盔用警示灯
CN201172447Y (zh) 自行车行驶安全警示灯
US20080278307A1 (en) Structure of warning light
CN207758661U (zh) 一种新型后挡风玻璃刹车灯
CN219912762U (zh) 简易款尾灯
US20070206387A1 (en) Low profile lighting system
CN210110263U (zh) 一种主动发光警示牌
CN109519868A (zh) 汽车应急充电灯
CN213442281U (zh) 一种汽车叶子板的双色切换发光结构
CN213920838U (zh) 一种汽车前刹车灯
CN211211621U (zh) 一种带蓝牙音箱的单车帽
CN216534003U (zh) 用于头盔的贴装式尾灯和具有该尾灯的指示灯组件
JP3194670U (ja) 自転車のフレームランプ
CN210601448U (zh) 一种汽车前雾灯装饰罩
CN217881875U (zh) 一种带高位刹车灯的天线装置
CN216709513U (zh) 一种带可拆卸卡口的自行车尾灯
CN216981055U (zh) 一种搭载环形指示灯的充电插座
CN210241437U (zh) 一种日间行车灯
CN210083072U (zh) 太阳能汽车踏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Multi function fork lam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52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918

Pledgee: Guangdong Nanhai Rural Commercial Bank branch branch of Limited by Share Ltd.

Pledgor: FOSHAN TUFFPLUS AUTO LIGHT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980003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