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20859U - 餐饮工作站 - Google Patents

餐饮工作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20859U
CN211520859U CN201922495279.6U CN201922495279U CN211520859U CN 211520859 U CN211520859 U CN 211520859U CN 201922495279 U CN201922495279 U CN 201922495279U CN 211520859 U CN211520859 U CN 211520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king
robot
food
me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49527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强
邱咪
闫维新
戴相录
陈昊
曾勇
周爱荣
刘甫壮
张传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Zhiyuan Robo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49527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20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20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20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饮工作站,其包括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在每个料理区均配备有出餐口和至少一个烹饪装置,这便使得餐饮工作站能够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食材进行烹饪以同时制作不同食物,以此减少制作餐食的时间,且顾客能够从相应的出餐口取走相应的餐食,进而减少顾客排队和等待的时间;餐饮工作站还包括至少一个机器人,以通过机该机器人运输食材或食品,以使餐饮工作站的每个料理区均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性质;可见,餐饮工作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厨房或自动化厨房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排队现象的问题。

Description

餐饮工作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餐饮工作站。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等逐渐成为日常生活的高频词,越来越多的餐饮管理企业或研究机构开始在“无人”领域进行摸索,力图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对当前餐饮业态进行革新、重塑,为消费者群体提供一套更为先进的、智能的、友好的解决方案。
为此,智能厨房、自动化厨房的技术开始不断发展、成熟。在快餐行业中,出餐速度是较为关键的要素,其能够减少顾客的排队时间,减少顾客的密集程度;另外,配餐丰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顾客大多数时候会需求不同的食物、配料,如面包、鸡翅、薯条、汽水等。
当前的智能厨房、自动化厨房则很难同时满足这两个因素(要素),其原因是将不同食物同时烹制、输出形成一份完整的餐食需要较多的时间,顾客往往需要等完整餐食制作完整后才能获得取餐,这样造成了“排队”现象,并且随着点餐顾客的增加,排队现象则会越来越严重,造成拥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饮工作站,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厨房或自动化厨房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排队现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饮工作站,该餐饮工作站包括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出餐口与相应的料理区连通;餐饮工作站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烹饪装置,各个料理区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烹饪装置,以将位于料理区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至少一个机器人,机器人与至少一个料理区相对应,以通过机器人将食材输送至相应的烹饪装置,并将经烹饪装置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对应的出餐口;其中,至少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各个烹饪装置分别用于烹饪不同类型的食材。
进一步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存储装置,各个存储装置均用于存储待加工的食材,各个料理区与至少一个存储装置相对应;各个机器人的至少部分在相应的存储装置和烹饪装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以将位于存储装置内的食材转运至烹饪装置。
进一步地,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或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内的烹饪装置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
进一步地,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或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内的烹饪装置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两个以上的出餐口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间隔地排布,各个出餐口的朝向相同。
进一步地,至少三个料理区之间围成有取餐通道,与该至少三个料理区中的各个料理区相对应的出餐口均朝向取餐通道设置。
进一步地,各个出餐口处均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餐口的遮挡件,餐饮工作站还包括两个以上扫码装置,两个以上扫码装置与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扫码装置与相应的遮挡件连接,以在利用扫码装置进行扫码操作后打开相应的遮挡件。
进一步地,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料理区、第二料理区以及第三料理区,餐饮工作站包括第一机器人和第二机器人;第一机器人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料理区内,以通过第一机器人完成第一料理区内的输送工作;第二机器人的至少部分相对于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可运动地设置,以完成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内的输送工作。
进一步地,第二机器人为双臂机器人,双臂机器人的第一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二料理区内,以通过第一操作臂完成第二料理区内的输送工作;双臂机器人的第二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三料理区内,以通过第二操作臂完成第三料理区内的输送工作。
进一步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框架,各个料理区均位于框架内,各个烹饪装置和机器人均安装在框架上。
进一步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操作通道,操作通道位于至少一个料理区的一侧。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本实用新型的餐饮工作站中,该餐饮工作站包括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出餐口与相应的料理区连通;餐饮工作站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烹饪装置,各个料理区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烹饪装置,以将位于料理区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即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在每个料理区均配备有出餐口和至少一个烹饪装置,这便使得餐饮工作站能够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食材进行烹饪以同时制作不同食物(即多点烹饪),以此减少制作餐食的时间,且顾客能够从相应的出餐口取走相应的餐食(即多点配餐),进而减少顾客排队和等待的时间;餐饮工作站还包括至少一个机器人,机器人与至少一个料理区相对应,以通过机器人将食材输送至相应的烹饪装置,并将经烹饪装置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对应的出餐口;即该机器人能够运输食材或食品,以使餐饮工作站的每个料理区均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性质;可见,餐饮工作站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厨房或自动化厨房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排队现象的问题。另外,至少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以便于充分利用餐饮工作站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餐饮工作站的实施例的餐饮工作站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餐饮工作站;
10、第一料理区;11、第一出餐口;12、第一烹饪装置;13、第一机器人;14、第一存储装置;
20、第二料理区;21、第二出餐口;22、第二烹饪装置;23、第二机器人;24、第二存储装置;25、加热部件;
30、第三料理区;31、第三出餐口;32、第三烹饪装置;34、第三存储装置;
40、出餐工作面;50、框架;60、操作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餐饮工作站100,请参考图1,该餐饮工作站100包括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出餐口与相应的料理区连通;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烹饪装置和至少一个机器人,各个料理区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烹饪装置,以将位于料理区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机器人与至少一个料理区相对应,以通过机器人将食材输送至相应的烹饪装置,并将经烹饪装置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对应的出餐口;其中,至少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各个烹饪装置分别用于烹饪不同类型的食材。
在本实用新型的餐饮工作站100中,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并在每个料理区均配备有出餐口和至少一个烹饪装置,这便使得餐饮工作站100能够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食材进行烹饪以同时制作不同食物(即多点烹饪),以此减少制作餐食的时间,且顾客能够从相应的出餐口取走相应的餐食(即多点配餐),进而减少顾客排队和等待的时间;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够运输食材或食品,以使餐饮工作站100的每个料理区均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性质;可见,餐饮工作站10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厨房或自动化厨房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排队现象的问题。另外,至少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以便于充分利用餐饮工作站100的内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类型的食材可以理解成食物的品种不同,如面包、薯条即属于不同品种的食物,或者也可以理解成相同食物的最终形态不同,如炸鸡翅、烤鸡翅等。即各烹饪装置具有不同的烹饪原理、构造,和/或各烹饪装置通过不过的原理、结构烹饪不同的食材,和/或各烹饪装置通过不同的原理、结构烹饪形成不同形态的相同食材。
在本实施例中,餐饮工作站100包括三个料理区和三个出餐口,三个料理区分别是第一料理区10、第二料理区20以及第三料理区30,第一料理区10、第二料理区20以及第三料理区30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三个出餐口分别是第一出餐口11、第二出餐口21和第三出餐口31,第一料理区10、第二料理区20、第三料理区30分别与第一出餐口11、第二出餐口21、第三出餐口31一一对应地设置;第一出餐口11与第一料理区10连通,第二出餐口21与第二料理区20连通,第三出餐口31与第三料理区30连通。
在第一料理区10内设置有第一烹饪装置12,第一烹饪装置12用于将第一料理区10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在第二料理区20内设置有第二烹饪装置22,第二烹饪装置22用于将第二料理区20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在第三料理区30内设置有第三烹饪装置32,第三烹饪装置32用于将第三料理区30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
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第一机器人13,第一机器人13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料理区10内,以通过第一机器人13完成第一料理区10内的输送工作;即第一机器人13能够将食材输送至第一烹饪装置12,并将第一烹饪装置12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第一出餐口11。可选地,第一机器人13包括输送带和/或机械臂,以通过输送带和/或机械臂完成第一料理区10内的输送工作。
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第二机器人23,第二机器人23的至少部分相对于第二料理区20和第三料理区30可运动地设置,以完成第二料理区20和第三料理区30内的输送工作;即第二机器人23不仅能够将第二料理区20内的食材输送至第二烹饪装置22,并将第二烹饪装置22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第二出餐口21,还能够将第三料理区30内的食材输送至第三烹饪装置32,并将第三烹饪装置32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第三出餐口31。
具体地,第二机器人23为双臂机器人,即其具有两个操作臂,两个操作臂分别是第一操作臂和第二操作臂,该双臂机器人的第一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二料理区20内,以通过第一操作臂完成第二料理区20内的输送工作,即该双臂机器人能够通过第一操作臂将第二料理区20内的食材输送至第二烹饪装置22,并将第二烹饪装置22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第二出餐口21;该双臂机器人的第二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三料理区30内,以通过第二操作臂完成第三料理区30内的输送工作,即该双臂机器人能够通过第二操作臂将第三料理区30内的食材输送至第三烹饪装置32,并将第三烹饪装置32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第三出餐口31。
或者,第二机器人23为单臂机器人,即其具有单个操作臂,可以使第二烹饪装置22和第三烹饪装置32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烹饪,即第二烹饪装置22和第三烹饪装置32之间具有预定的烹饪时间差,利用该烹饪时间差来使第二机器人23能够在不同的时间点输送第二料理区20内的食材、食品以及第三料理区30内的食材、食品。
当然,仅设置两个料理区以及对应的至少两个烹饪装置也是可以的,即省略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以下对具有三个料理区及对应的至少三个烹饪装置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为了存储待加工的食材,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两个以上的存储装置,各个存储装置均用于存储待加工的食材,各个料理区与至少一个存储装置相对应;各个机器人的至少部分在相应的存储装置和烹饪装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以将位于存储装置内的食材转运至烹饪装置。
可选地,两个以上的料理区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
在本实施例中,餐饮工作站100包括第一存储装置14、第二存储装置24以及第三存储装置34,第一存储装置14设置在第一料理区10内以存储第一料理区10内的待加工食材,第二存储装置24设置在第二料理区20内以存储第二料理区20内的待加工食材,第三存储装置34设置在第三料理区30内以存储第三料理区30内的待加工食材。
第一机器人13的至少部分能够在第一存储装置14和第一烹饪装置12之间运动,从而将第一存储装置14内的食材搬运至第一烹饪装置12。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机器人13的输送带设置在第一存储装置14和与第一出餐口11之间,第一烹饪装置12设置在输送带的输送路径上。
第二机器人23的至少部分既能够在第二存储装置24和第二烹饪装置22之间运动,以将第二存储装置24内的食材搬运至第二烹饪装置22,还能够在第三存储装置34和第三烹饪装置32之间运动,以将第三存储装置34内的食材搬运至第三烹饪装置32。
具体实施过程中,当第二机器人23为双臂机器人,则第二机器人23的第一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二存储装置24和第二烹饪装置22之间,以通过第一操作臂将第二存储装置24内的食材搬运至第二烹饪装置22;第二机器人23的第二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三存储装置34和第三烹饪装置32,以通过第二操作臂将第三存储装置34内的食材搬运至第三烹饪装置32。或者,当第二机器人23为单臂机器人,利用第二烹饪装置22和第三烹饪装置32之间的烹饪时间差来使第二机器人23在不同的时间点输送第二烹饪装置22的食材以及第三烹饪装置32的食材。
具体地,存储装置包括存储容器和输送部件,输送部件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以通过输送部件将位于存储容器内的食材输送至存储装置的出口端;其中,输送部件包括两个以上传动连接的转移模组,以通过各个转移模组将位于存储容器内的食材按预定轨迹运送至存储装置的出口端,以便于相应的机器人从该存储装置的出口端取走食材。其中,转移模组可以是直线模组,也可以是其它转动模组或者能够实现空间转移的转移机构。
具体地,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或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内的烹饪装置沿上述第一预设方向分布,两个以上的出餐口沿第一预设方向相间隔地排布,各个出餐口的朝向相同,以在顾客需要从不同的出餐口取走不通的餐食时,缩短顾客从一个出餐口到另一个出餐口时间,进一步提高顾客的便利程度。
具体实施过程中,餐饮工作站100具有出餐工作面40,该出餐工作面40为餐饮工作站100的朝向顾客的侧面,各个出餐口的开口均位于出餐工作面40上。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出餐口11、第二出餐口21和第三出餐口31均设置在出餐工作面40上,以使第一出餐口11、第二出餐口21和第三出餐口31的朝向相同。
或者,也可以使至少三个料理区之间围成有取餐通道,与该至少三个料理区中的各个料理区相对应的出餐口均朝向取餐通道设置,以进一步提高顾客的便利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取餐通道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为:使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位于同一侧,第一料理区位于与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相对的另一侧,在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位于的一侧和第一料理区位于的另一侧之间设置取餐通道,并使第一出餐口、第二出餐口和第三出餐口均朝向该取餐通道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布置取餐通道的第二种实现方式为:第一料理区、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相互之间均呈预定夹角设置,以使第一料理区、第二料理区和第三料理区之间围成有取餐通道,并使第一出餐口、第二出餐口和第三出餐口均朝向该取餐通道设置。
又或者,第一料理区10、第三料理区30以及第二料理区20按顺序依次间隔布置,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一料理区10和第三料理区30之间设置取餐通道,并使第一出餐口11和第三出餐口31均朝向第一料理区10和第三料理区30之间的取餐通道设置。
为了使顾客在不同出餐口的取餐高度一致,各个出餐口均具有用于放置食品的取餐端面,各个出餐口的取餐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具体实施过程中,相邻两个出餐口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预定距离,可选地,沿相邻两个出餐口之间的最小距离的方向,该预定距离能够使相邻两个出餐口之间容纳2至5个人。
具体地,至少一个烹饪装置包括多个加热部件25,以通过多个加热部件25对多份食材进行加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烹饪装置22包括多个加热部件25,从第二料理区20内的食材中取出待加工的多份食材,通过多个加热部件25加热多份食材,多份食材与多个加热部件25一一对应地设置。可选地,多个加热部件25中的至少一个加热部件25为烘烤机,例如,该烘烤机为面包烘烤箱,和/或隧道式披萨烘烤炉;多个加热部件25中的至少一个加热部件25为炸炉;多个加热部件25中的至少一个加热部件25为饼铛。
在本实施例中,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框架50,各个料理区均位于框架50内,各个烹饪装置和各个机器人均安装在框架50上,以使餐饮工作站100成为模块化的设备而能够安置在高速路服务区、餐厅的展示区等能够对外销售的场合。
具体地,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操作通道60,操作通道60位于至少一个料理区的同一侧;可选地,操作通道60位于各个料理区的同一侧;具体地,操作通道60位于各个料理区的远离出餐工作面40的一侧。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出餐口处均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餐口的遮挡件,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两个以上扫码装置,两个以上扫码装置与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扫码装置与相应的遮挡件连接,以在利用扫码装置进行扫码操作后打开相应的遮挡件,进而使顾客在呈敞开状态的出餐口处取餐。可选地,各个遮挡件均为启闭门,各个出餐口均具有出餐位置和取餐位置,出餐位置位于启闭门的内侧,取餐位置位于启闭门的外侧,在出餐位置和取餐位置之间设置有传递设备,以在顾客扫码后通过传递设备将相应的食品由出餐位置传递至取餐位置,以便于顾客取餐;其中,启闭门的内侧为其朝向相应的料理区的一侧;启闭门的外侧为其朝向顾客的一侧。具体地,传递设备为传送带。
具体地,各个出餐口均包括至少一个窗口;当出餐口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窗口时,出餐口的多个窗口分别用于输送不同的食品,在出餐口的各个窗口处均设置有相应的遮挡件和相应的扫码装置,出餐口的各个窗口均具有相应的出餐位置和取餐位置。
具体地,各个料理区还包括补料区域,以在该补料区域向相应的存储装置中补给食材。可选地,各个料理区的补料区域均位于操作通道60处。
具体地,为了在制作好顾客的食品后提醒顾客及时取餐,各个料理区还设置有叫号设备,叫号设备包括用于显示相应信息的叫号屏和用于发出通知声音的扬声器。可选地,各个料理区的叫号设备的叫号屏和扬声器均位于出餐工作面40上。
在本实施例中,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控制设备,以在顾客通过现场点餐机、或移动终端、或APP中的其中一种点餐方式点餐并支付后,控制设备根据顾客的点餐信息将该订餐信息输送给相应的料理区,以使该料理区根据接收到的点餐信息制作相应的食品;在顾客点餐并支付完成后,顾客会接收到相应的二维码信息,以便顾客取餐时通过相应的扫码装置识别该二维码信息,识别成功后,顾客才能够取餐。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餐饮工作站100中,该餐饮工作站100包括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出餐口与相应的料理区连通;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两个以上的烹饪装置,各个料理区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烹饪装置,以将位于料理区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即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在每个料理区均配备有出餐口和至少一个烹饪装置,这便使得餐饮工作站100能够同时对不同类型的食材进行烹饪以同时制作不同食物(即多点烹饪),以此减少制作餐食的时间,且顾客能够从相应的出餐口取走相应的餐食(即多点配餐),进而减少顾客排队和等待的时间;餐饮工作站100还包括至少一个机器人,机器人与至少一个料理区相对应,以通过机器人将食材输送至相应的烹饪装置,并将经烹饪装置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对应的出餐口;即该机器人能够运输食材或食品,以使餐饮工作站100的每个料理区均具备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性质;可见,餐饮工作站100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智能厨房或自动化厨房会产生较为严重的排队现象的问题。另外,至少两个料理区由同一个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以便于充分利用餐饮工作站100的内部空间。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以上的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两个以上的所述料理区和两个以上的所述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出餐口与相应的所述料理区连通;所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
两个以上的烹饪装置,各个所述料理区内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烹饪装置,以将位于所述料理区内的食材加工成待输出的食品;
至少一个机器人,所述机器人与至少一个所述料理区相对应,以通过所述机器人将食材输送至相应的所述烹饪装置,并将经所述烹饪装置加工完成的食品输出至对应的所述出餐口;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料理区由同一个所述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各个所述烹饪装置分别用于烹饪不同类型的食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
两个以上的存储装置,各个所述存储装置均用于存储待加工的食材,各个所述料理区与至少一个所述存储装置相对应;各个所述机器人的至少部分在相应的所述存储装置和所述烹饪装置之间可运动地设置,以将位于所述存储装置内的食材转运至所述烹饪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所述料理区和/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料理区内的所述烹饪装置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至少一对相邻的两个所述料理区由同一个所述机器人进行输送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所述料理区和/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料理区内的所述烹饪装置沿第一预设方向分布,两个以上的所述出餐口沿所述第一预设方向相间隔地排布,各个所述出餐口的朝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至少三个所述料理区之间围成有取餐通道,与该至少三个所述料理区中的各个所述料理区相对应的所述出餐口均朝向所述取餐通道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出餐口处均设置有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出餐口的遮挡件,所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
两个以上扫码装置,两个以上所述扫码装置与两个以上的出餐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所述扫码装置与相应的所述遮挡件连接,以在利用所述扫码装置进行扫码操作后打开相应的所述遮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两个以上的所述料理区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料理区(10)、第二料理区(20)以及第三料理区(30),所述餐饮工作站包括第一机器人(13)和第二机器人(23);所述第一机器人(13)的至少部分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料理区(10)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机器人(13)完成所述第一料理区(10)内的输送工作;所述第二机器人(23)的至少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料理区(20)和所述第三料理区(30)可运动地设置,以完成所述第二料理区(20)和所述第三料理区(30)内的输送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机器人(23)为双臂机器人,所述双臂机器人的第一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料理区(20)内,以通过所述第一操作臂完成所述第二料理区(20)内的输送工作;所述双臂机器人的第二操作臂可运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三料理区(30)内,以通过所述第二操作臂完成所述第三料理区(30)内的输送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框架(50),各个所述料理区均位于所述框架(50)内,各个所述烹饪装置和所述机器人均安装在所述框架(5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餐饮工作站,其特征在于,所述餐饮工作站还包括操作通道(60),所述操作通道(60)位于至少一个所述料理区的一侧。
CN201922495279.6U 2019-12-31 2019-12-31 餐饮工作站 Active CN211520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5279.6U CN211520859U (zh) 2019-12-31 2019-12-31 餐饮工作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495279.6U CN211520859U (zh) 2019-12-31 2019-12-31 餐饮工作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20859U true CN211520859U (zh) 2020-09-18

Family

ID=72468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495279.6U Active CN211520859U (zh) 2019-12-31 2019-12-31 餐饮工作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20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7837B (zh) 一种自动化餐厅的食品智能加工输送系统
US20160251101A1 (en) Set Meal Packaging for Inflight Dining
CN113614763A (zh) 集成式前台及后台餐厅自动化系统
US3608770A (en)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ood preparation
KR102060518B1 (ko) 자동화 요리 시스템
CN211582471U (zh) 餐饮工作站
JP2007217004A (ja) 寿司等の弁当容器盛付方法及び装置
CN107055016B (zh) 配餐机器人系统
CN108629706A (zh) 一种线上线下一体的智能餐饮系统
CN111149840A (zh) 食材加工设备
CN211520859U (zh) 餐饮工作站
CN209750728U (zh) 一种智能供餐系统
CN210776958U (zh) 餐饮工作站
CN201147141Y (zh) 自动化餐厅的食品智能加工输送系统
CN211582616U (zh) 餐饮工作站
CN111109889A (zh) 餐饮工作站
CN111311445A (zh) 餐饮店系统和餐饮订单信息处理方法
CN112650155A (zh) 后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1040605A (ja) 料理自動製造システム
US2023014809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paring food autonomously
CN103991689A (zh) 一种餐厅自动化输送系统
Shimmura et al. Human–Robot Hybrid Service System Introduction for Enhancing Labor and Robot Productivity
CN102058041A (zh) 中餐标准化制作方法
CN212724160U (zh) 基于区块链的可溯源网络共享自助货柜系统
CN211130642U (zh) 制餐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