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500656U - 一种隧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隧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00656U
CN211500656U CN201821122192.3U CN201821122192U CN211500656U CN 211500656 U CN211500656 U CN 211500656U CN 201821122192 U CN201821122192 U CN 201821122192U CN 211500656 U CN211500656 U CN 2115006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area
energy storage
lamp box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21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晓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1221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006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006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006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属于桥梁隧道技术领域,包括洞身、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行驶区的顶面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两个侧面的表面设置有隔离障碍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置有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本实用新型既可以营造“非隧道”的自然景观视觉假象,大幅减轻驾乘人员在通过超长隧道时的焦躁、压抑等不适,大幅降低驾驶人员在通过隧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还能营造出不同的“风雨廊桥”的景观,从而展示和提升城市或旅游地区的人文自然风貌,是以人为本的“人本隧道”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Description

一种隧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隧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
背景技术
隧道是人类跨越大山和海峡阻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城市道路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安全保障前提下提升通行效率,成为当前隧道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我们暂且称之为“功能隧道”。
长期以来,因为工程技术和经济投入所限,隧道大多较短,由此,“功能隧道”给驾乘人员造成的不适感和安全隐患长期被忽略。
随着隧道工程技术的进步和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隧道长度越来越长,长隧道也越来越多,中国超过10公里隧道已经超过10条:秦岭终南山隧道18.004公里,包家山隧道11.2公里,西山隧道13.65 公里、泥巴山隧道10.004公里、麦积山隧道12.29公里,宝塔山隧道10.2公里,插岗梁隧道22.6公里,黄土梁隧道13公里,马尔康隧道12公里,二郎山隧道13.4公里、米苍山隧道13.8公里。
对于长隧道或者超长隧道,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噪音污染,由于隧道的独特结构特征,在隧道内高分贝的噪音环境中行驶,驾乘人员会产生烦躁、恐惧的心理,导致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影响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二是长隧道或者超长隧道需要长时间在隧道中行驶,驾乘人员必然产生不适感随时间加强,严重的导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现有的数据统计,在隧道尤其是长隧道中发生安全事故尤其是追尾等事故的发生率比普通高速路段要高50%以上,比普通长度在1公里以内的隧道要高40%以上。
三是目前的隧道仅设置有普通通过路面和传统的应急车道,不能满足隧道内停车休息的需求。
四是目前的隧道,尤其是城市下穿隧道,对于普通城市美化和旅游城市名片塑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隧道,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隧道,包括洞身、洞身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所述行驶路面包括正常行驶道,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其中所述行驶区的顶面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蓄能发光图层为天空的图像层,所述两个侧面的表面设置有隔离障碍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或者两个侧面的表面采用预制有隔离障碍状的瓷砖;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置有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
本实用新型将隧道的正常行驶区的非路面部分分成三个部分,分别是天空图像区、自然景观图像区和隔离障碍状图像区,给驾乘人员一种在自然户外行驶的体验,即通过具象图景四个维度(即隧道的长宽高3D+视觉的运动轨迹1d=4d)的视觉综合设计,营造出非隧道的空间感受,进而实现空间假象效果,其中的图像均为“具象图景”,顶部的天空图像,采用真实的蓝天白云照片的图像,中间的自然景观,采用真实的竹林、枫叶林或者洞身等图像,因为采用抽象图像或者非现实图像,容易造成不真实感,不利于视觉假象的营造;并在两侧设置围墙或者栅栏状,可以提醒驾乘人员尤其是驾驶员车是在一定边界中行驶;另外,也需要设置普通隧道的蓄能发光点、路面导线、限速提示、行进方向、隧道蓄能发光环等安全措施,持续不断的提示驾驶人“你在隧道中高速行驶”。
本实用新型的“蓄能发光图层”,是指采用蓄能发光型涂料制作的图层。这种涂料为现有技术,比如北京佑琳生科技的(YS-116)隧道蓄能发光涂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区的右侧面向隧道侧壁凹陷,在所述凹陷内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临停道、采光洞和灯箱,所述灯箱内设置有光源,并在灯箱内或者灯箱外壁设置有图片,所述灯箱靠近右侧面的表面,并在所述采光洞和灯箱之间设置有检修道,所述检修道的高度高于所述行驶路面的高度。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区的左侧面也向隧道侧壁凹陷,在所述凹陷内从外到内依次也设置有临停道、采光洞和灯箱,所述灯箱内设置有光源,并在灯箱内或者灯箱外壁设置有图片,所述灯箱靠近右侧面的表面,并在所述采光洞和灯箱之间设置有检修道,所述检修道的高度高于所述行驶路面的高度,所述顶面表面设置有图案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紧急停车区的正常行驶车道右侧还设置有临停道,所述临停道的内侧设置有检修道,所述检修道高于临停道,所述检修道的右侧设置有采光洞,所述采光洞内嵌有灯箱,或者在采光洞的右侧设置有灯箱,所述灯箱内设置有光源,并在灯箱内或者灯箱外壁设置有图片。
本实用新型在隧道的侧面向行驶路面右侧外凸出一块区域,相当于在行驶路面即原有右边行驶车道旁边向洞身方向另挖出一片区域,或者说是在主洞的基础上加宽,在该区域设置临停道、检修道和灯箱,并在灯箱内设置图片,图片最好采用大型风景摄影图片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描绘美术作品等方式,图片与灯箱以制造“非隧道”自然景观为目的,即图片采取“具象图景”;从而形成灯箱片,通过具象图景四个维度(即隧道的长宽高3D+视觉的运动轨迹1d=4d)的视觉综合设计,营造出非隧道的空间感受,进而实现空间假象效果,从而大大减轻驾乘人员在通过超长隧道过程中的烦躁、恐惧等不适感;设置较为宽敞的检修道,根据需要驾乘人员可以在检修道短暂停留,为驾乘人员提供类似于服务区的放松体验,检修道相对于隧道的行驶路面形成一个台阶,保证人停留时的安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采光洞的纵截面为方形、拱门形、圆弧形或多边形。这样的形状,更加有利于营造非隧道的视觉心理体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天空的图像层为蓝天、云海或星空。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离障碍状为围墙、篱笆或栅栏状。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自然景观图像为远山、树林或竹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灯箱贯穿整个多功能区。从而更加有利于营造非隧道的视觉心理体验。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面表面设置有图案层。
在隧道的两侧均设置采光洞、灯箱等装置,并在顶面设置图案层,可以形成风雨廊桥的景观样式。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面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制作。进一步营造非隧道的视觉心理体验,减轻疲劳、焦躁等不适感。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检修道侧面设置有人行蓄能发光警示带,即在台阶的侧表面。进一步保护检修道的驾乘人员的安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混凝土层表面设置有吸音材料层,或者在混凝土层内衬吸音材料。
隧道降噪,关键是降低混响声,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隧道壁进行吸声处理,采用上述两种方式,可以有效减轻噪音,使得驾乘人员在多功能区休息时能够少受旁边正常行驶车辆的噪音污染,体验更好。
从而从五个维度(即隧道的长宽高3D+视觉的运动轨迹1d+听觉处理=5d)提高超长隧道内的休息体验,形成以人为本的“人本隧道”。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驶路面采用吸音沥青路面。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功能区的长度为80-150,进一步优选为120米,所述紧急停车区的长度为30-60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可以满足驾乘人员在隧道中安全休息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营造“非隧道”的自然景观视觉假象,从而大幅减轻驾乘人员在通过超长隧道时的焦躁、压抑等不适,进而大幅降低驾驶人员在通过隧道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通过实用新型人的模拟实验,其追尾发生率较现有隧道降低80%以上;另外,还能营造出不同的“风雨廊桥”的景观,大大提高驾乘人员通过超长隧道时的驾乘舒适感的同时,还可以展示和提升城市或旅游地区的人文自然风貌,作为旅游宣传名片,是以人为本的“人本隧道”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行驶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行驶区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功能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紧急停车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紧急停车区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功能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洞身;2、混凝土层;3、行驶路面;4、临停道;5、采光洞;6、灯箱;7、图片;8、检修道;9、反光警示带;10、图案层;11、光源;12、正常行驶道;13、弧形顶面;14、左侧面;15、右侧面;16、中间层;17、照明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5,一种隧道,包括洞身1、洞身1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2和行驶路面3,所述混凝土层3包括弧形顶面13和左右两个侧面即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所述行驶路面包括正常行驶道12,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
其中,所述行驶区如图1和图2所示,其弧形顶面13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蓄能发光图层为蓝天的图像层,并且弧形顶面 13上设置有照明灯17;所述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的表面设置有围墙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或者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的表面采用预制有围墙或栅栏状的瓷砖,所述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底部表面设置有反光警示带9;所述弧形顶面13和侧面之间为中间层16,所述中间层 16设置有远山的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本实施例的行驶区还设置普通隧道的蓄能发光点、路面导线、限速提示、行进方向、隧道蓄能发光环等安全设施;
所述多功能区如图3所示,也包括洞身1、洞身1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2和行驶路面3,所述混凝土层2包括顶面、左侧面和右两个侧面,所述左侧面和右侧面均向隧道侧壁凹陷,即左侧面向左侧壁凹陷、右侧面向右侧壁凹陷,在所述凹陷内从外到内均依次设置有临停道4、采光洞5和灯箱6,所述灯箱6内设置有光源11和图片7,所述灯箱6靠近右侧面的表面,并在所述采光洞5和灯箱6之间置检修道8,所述检修道8的高度高于所述行驶路面3的高度,本实施例的采光洞5呈方形,即采用立柱形成,当然,更佳地,设置成拱桥的形状,可以进一步提升视觉假象效果;所述顶面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制作有图案层10;
即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区在隧道前进方向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临停道4、采光洞5、检修道8和灯箱6等;左右两侧的设置完全对称设置,并在隧道的顶面设置图画即图案层10,从而使整个多功能区呈现出“风雨廊桥”的样式景观,不同的地方可以设置成不同的廊桥的样子,比如都江堰廊桥,苗寨风雨廊桥等等,一方面起到美化效果,利于驾乘人员休息并且减轻烦躁、恐惧等不适感,另一方面,可以对旅游城市起到宣传的作用,作为地方的旅游名片,提升旅游形象,可以在商业上起到很大的作用;
所述紧急停车区如图4和5所示,也包括洞身1、洞身1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2和行驶路面3,所述混凝土层2包括弧形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所述行驶路面包括正常行驶道12,所述正常行驶道12右侧还设置有临停道4,正常行驶道12与临停道4之间设置标志线,所述临停道4的内侧设置有检修道8,检修道8的宽度为70cm左右,所述检修道8高于临停道4,即形成一个台阶状,所述检修道8的内侧设置有采光洞5,所述采光洞5采用砖砌等方式,或者在表面设置砖的纹路,以增强真实感,所述采光洞5内嵌有灯箱6;所述灯箱6 内设置有光源11和图片7;本实施例的采光洞5的为拱门形,当然采光洞的纵截面还可以设置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弧形或多边形等等;
所述顶面采用蓄能发光材料制作天空或林荫道图层;
所述检修道8侧面设置有人行反光警示带9;
另外,所述混凝土层2表面设置有吸音材料层,或者在混凝土层 2内衬吸音材料;
所述行驶路面3采用吸音沥青路面。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弧形顶面13表面设置的蓄能发光图层为星空,所述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的表面设置有篱笆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所述中间层16设置有竹林状的景观图像;
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区如图6所示,包括洞身1、洞身1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2和行驶路面3,所述混凝土层2包括顶面、左侧面和右两个侧面,所述右侧面向隧道侧壁凹陷,即在原有洞身的基础上加宽,在所述凹陷内或者说是在加宽处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临停道4、采光洞5和灯箱6,所述灯箱6内设置有光源11和图片7,所述灯箱6靠近右侧面的表面,并在所述采光洞5和灯箱6之间置检修道8,所述检修道8的高度高于所述行驶路面3的高度,所述检修道8侧面设置有人行反光警示带9,
即本实施例的多功能区仅在隧道前进方向的右侧设置临停道4、采光洞5、检修道8和灯箱6等;
本实施例的紧急停车区的采光洞5与灯箱6的位置关系为:在采光洞5的内侧设置有灯箱6,所述灯箱6贯穿整个紧急停车区;
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弧形顶面13表面设置的蓄能发光图层为云海,所述左侧面14和右侧面15的表面设置有栅栏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所述中间层16设置有枫树林状的景观图像,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隧道,包括洞身、洞身表面的隧道混凝土层和行驶路面,所述混凝土层包括顶面和左右两个侧面,所述行驶路面包括正常行驶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包括行驶区、紧急停车区和多功能区,其中所述行驶区的顶面表面设置有蓄能发光图层,所述蓄能发光图层为天空的图像层,所述两个侧面的表面设置有隔离障碍状的蓄能发光图层,或者两个侧面的表面采用预制有隔离障碍状的瓷砖;所述顶面和侧面之间设置有自然景观图像的蓄能发光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区的右侧面向隧道侧壁凹陷,在所述凹陷内从外到内依次设置有临停道、采光洞和灯箱,所述灯箱内设置有光源,并在灯箱内或者灯箱外壁设置有图片,所述灯箱靠近右侧面的表面,并在所述采光洞和灯箱之间设置有检修道,所述检修道的高度高于所述行驶路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区的左侧面也向隧道侧壁凹陷,在所述凹陷内从外到内依次也设置有临停道、采光洞和灯箱,所述顶面表面设置有图案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紧急停车区的正常行驶车道右侧还设置有临停道,所述临停道的内侧设置有检修道,所述检修道高于临停道,所述检修道的右侧设置有采光洞,所述采光洞内嵌有灯箱,或者在采光洞的右侧设置有灯箱,所述灯箱内设置有光源,并在灯箱内或者灯箱外壁设置有图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采光洞的纵截面为方形、拱门形、圆弧形或多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表面设置有吸音材料层,或者在混凝土层内衬吸音材料,所述行驶路面采用吸音沥青路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隧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区的长度为80-150米,所述紧急停车区的长度为30-60米。
CN201821122192.3U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隧道 Active CN2115006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2192.3U CN211500656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隧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2192.3U CN211500656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隧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00656U true CN211500656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393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2192.3U Active CN211500656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隧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0065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7816A (zh) * 2018-07-16 2018-12-21 刘晓彬 一种隧道
CN113062239A (zh) * 2021-03-29 2021-07-0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上盖景观公园式全封闭声屏障结构
CN113216034A (zh) * 2021-04-25 2021-08-06 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一种公路隧道行驶视觉提升系统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57816A (zh) * 2018-07-16 2018-12-21 刘晓彬 一种隧道
CN109057816B (zh) * 2018-07-16 2024-05-17 刘晓彬 一种隧道
CN113062239A (zh) * 2021-03-29 2021-07-02 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适用于高速公路的上盖景观公园式全封闭声屏障结构
CN113216034A (zh) * 2021-04-25 2021-08-06 杭州市钱江新城建设管理委员会 一种公路隧道行驶视觉提升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500656U (zh) 一种隧道
CN211397580U (zh) 一种隧道行驶区
CN103161106A (zh) 一种全畅通附带街口空地附带寄车区的路口及快道
CN103557005A (zh) 基于防眩原理的公路隧道出口交通工程设施设计方法
CN109057816B (zh) 一种隧道
CN103485250B (zh) 一种无需红绿灯斑马线的立体城市道路
WO2008009190A1 (fr) Système routier pour piétons, véhicules motorisés et véhicules non motorisés doté de voies séparées, et procédé associé
CN104988859B (zh) 一种道路交通视错觉减速标线设置方法
CN201095719Y (zh) 起降直捷紧凑全能立交桥
CN106192642A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Achsani et al. Studies on visual environment phenomena of urban areas: A systematic review
CN103485251A (zh) 一种人车分离的城市道路
CN103469707B (zh) 一种多功能城市道路
CN211397581U (zh) 一种隧道多功能区
CN104562880A (zh) 人走平地车走上下仅本路车互让立交路口
CN202401358U (zh) 一种弧型立交桥
CN211598673U (zh) 一种隧道紧急停车区
CN209052956U (zh) 一种竖直分层的立交结构
CN205775678U (zh) 一种多功能十字立交桥
Singh The tales of two mobility infrastructures: The street and the underground railway of buenos aires, 1880s–1940s
CN106245480A (zh) 回字立交桥
CN103758002A (zh) 摩天斜拉正负立交快速直达单车天轨
CN110273398A (zh) 一种太阳能自发光骑行道警示隔离丘
Kido et al. The new steel‐glass architecture of air terminals in Japan
CN103726423A (zh) 大街小巷斜拉双能摩天马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