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6949U - 氮气过滤器 - Google Patents

氮气过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6949U
CN211496949U CN201922341032.9U CN201922341032U CN211496949U CN 211496949 U CN211496949 U CN 211496949U CN 201922341032 U CN201922341032 U CN 201922341032U CN 211496949 U CN211496949 U CN 2114969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trogen
plate
air outlet
air inlet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3410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中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lai Huachang Gas Separatio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lai Huachang Gas Separatio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lai Huachang Gas Separatio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ilai Huachang Gas Separation Chem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3410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69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69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69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 Drying Of Gas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氮气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氮气过滤器,氮气从第二进气口先进入到水气分离器,水气分离器用于除去氮气中的水分;氮气从第一分离板、第二分离板穿过,能够将氮气中的水分过滤,过滤的水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水分滴落或滑落到壳体底部,并从出水口排出;过滤后水分的氮气从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到机体内,机体内的分子筛能够将氮气中氧气进行吸附,提高氮气的纯度;净化后的氮气再从第一出气口流出。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上设置有透气孔,能够去除氮气中的水分。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地除去氮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提高氮气的纯度。

Description

氮气过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净化氮气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氮气过滤器。
背景技术
氮气,化学式为N2,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且一般氮气比空气密度小。氮气占大气总量的78.08%(体积分数),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因此,氮气是一种无色、无毒、无味的惰性气体,可广泛用于医药、3D打印机、汽车发动机生产线等行业。在氮气使用过程中,要求氮气具有高度的纯度,便于保证产品的质量。氮气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带入水分、氧气等杂质,上述杂质的存在必然会影响氮气的纯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氮气过滤器,能够提高制氮机的防爆效果及安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氮气过滤器,包括:
机体;
机体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另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
与第一进气口相对应的机体外壁上设置有水气分离组件,水气分离组件包括壳体,及水平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将壳体均等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三隔板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分离板,第三隔板下方设置有若干第二分离板;第一分离板的倾斜方向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上,第二分离板的倾斜方向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下;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上均匀地布满透气孔;第三隔板上设置有滤孔,滤孔的孔径大于透气孔的孔径;
第一分离板一端与第三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顶面相接触,第二分离板一端与第三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底面相接触;第二分离板底部设置有出水孔;
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出水口,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
远离第二出气口的壳体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第二进气口设置在凹槽的中部;出水口设置在壳体一侧底部;
壳体底面的倾斜方向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上;
机体内填充有分子筛。
进一步地,若干第一分离板相互平行,若干第二分离板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第一分离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第二分离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均为40-60°。
进一步地,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机体外壁上设置有干燥箱,干燥箱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干燥箱内充满活性炭。
进一步地,机体内纵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为均设置有出气孔,第一隔板上的出气孔的孔径从机体顶部到底部方向递增,第二隔板上的出气孔的孔径从机体顶部到底部方向递减。
进一步地,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的中心线在第三隔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上的透气孔的孔径均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递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氮气过滤器,具有以下优点;
1)氮气从第二进气口先进入到水气分离器,水气分离器用于除去氮气中的水分;氮气从第一分离板、第二分离板穿过,能够将氮气中的水分过滤,过滤的水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水分滴落或滑落到壳体底部,并从出水口排出;过滤后水分的氮气从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到机体内,机体内的分子筛能够将氮气中氧气进行吸附,提高氮气的纯度;净化后的氮气再从第一出气口流出。
2)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上设置有透气孔,能够去除氮气中的水分。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能够有效地除去氮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提高氮气的纯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氮气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水气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机体;2、水气分离组件;3、分子筛;4、干燥箱;5、第三隔板;6、第一分离板;7、第二分离板;8、凹槽;9、第一隔板;10、第二隔板;11、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说明,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便,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对于本技术方案中的“第一”和“第二”,仅为对相同或相似结构,或者起相似功能的对应结构的称谓区分,不是对这些结构重要性的排列,也没有排序、或比较大小、或其他含义。
另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结构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总体思路,联系本方案上下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氮气过滤器,包括:
机体1;
机体1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另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
与第一进气口相对应的机体1外壁上设置有水气分离组件2,水气分离组件2包括壳体11,及水平设置在壳体11内的第三隔板5;第三隔板5将壳体11均等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三隔板5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分离板6,第三隔板5下方设置有若干第二分离板7;第一分离板6的倾斜方向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上,第二分离板7的倾斜方向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下;第一分离板6与第二分离板7上均匀地布满透气孔;第三隔板5上设置有滤孔,滤孔的孔径大于透气孔的孔径;
第一分离板6一端与第三隔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顶面相接触,第二分离板7一端与第三隔板5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11底面相接触;第二分离板7底部设置有出水孔;
壳体11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出水口,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
远离第二出气口的壳体11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8,第二进气口设置在凹槽8的中部;出水口设置在壳体11一侧底部;
壳体11底面的倾斜方向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上;
机体1内填充有分子筛3。
上述,氮气从第二进气口先进入到水气分离器,水气分离器用于除去氮气中的水分;氮气从第一分离板6、第二分离板7穿过,将氮气中的水分过滤,过滤的水分积累到一定程度,水分滴落或滑落到壳体11底面,壳体11底面的水从出水孔流向出水口,并从出水口排出;过滤水分后氮气从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进入到机体1内,机体1内的分子筛3能够将氮气中氧气进行吸附,提高氮气的纯度;净化后的氮气再从第一出气口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充分有效地将氮气中的水分分离、过滤,若干第一分离板6相互平行,若干第二分离板7相互平行。其中第一分离板6与第三隔板5之间、第二分离板7与第三隔板5之间的夹角相同,均为40-60°。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机体1外壁上设置有干燥箱4,干燥箱4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干燥箱4内充满活性炭。上述,由机体1内的分子筛3净化后的氮气再由第一出气口、第三进气口进入到干燥箱4,干燥箱4内的活性炭能够除去氮气中的其他杂质,进一步提高氮气纯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充分地去除氮气中的空气,机体1内纵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9和第二隔板10,第一隔板9与第二隔板10交错设置,第一隔板9与第二隔板10为均设置有出气孔,第一隔板9上的出气孔的孔径从机体1顶部到底部方向递增,第二隔板10上的出气孔的孔径从机体1顶部到底部方向递减。上述设置能够均衡氮气在机体1内的流速,使得氮气与分子筛3的接触时间相同,进而使得分子筛3能够充分吸收氮气中的空气,提高氮气纯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保证氮气,第二进气口的中心线在第三隔板5上。
其中,若干第一分离板6与若干第二分离板7透气孔的孔径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递减。上述,由于氮气中的水分自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流动过程中,第一分离板6与第二分离板7自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对氮气中的水分进行过滤,氮气中的水分也自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依次减少。因此若干第一分离板6与若干第二分离板7透气孔的孔径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递减的设置,能够充分地过滤掉氮气中的水分。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隔板9与第二隔板10的数量之和为奇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
机体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另一侧上方设置有第一出气口;
与第一进气口相对应的机体外壁上设置有水气分离组件,水气分离组件包括壳体,及水平设置在壳体内的第三隔板;第三隔板将壳体均等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第三隔板上方设置有若干第一分离板,第三隔板下方设置有若干第二分离板;第一分离板的倾斜方向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上,第二分离板的倾斜方向由进气口向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下;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上均匀地布满透气孔;第三隔板上设置有滤孔,滤孔的孔径大于透气孔的孔径;
第一分离板一端与第三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顶面相接触,第二分离板一端与第三隔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壳体底面相接触;第二分离板底部设置有出水孔;
壳体一侧设置有第二进气口和出水口,另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气口,第一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连通;
远离第二出气口的壳体一侧的中部设置有凹槽,第二进气口设置在凹槽的中部;出水口设置在壳体一侧底部;
壳体底面的倾斜方向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倾斜向上;
机体内填充有分子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若干第一分离板相互平行,若干第二分离板相互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离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第二分离板与第三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均为40-6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与第一出气口相对应的机体外壁上设置有干燥箱,干燥箱上设置有第三进气口和第三出气口,第三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连通,干燥箱内充满活性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机体内纵向设置有若干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交错设置;
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为均设置有出气孔,第一隔板上的出气孔的孔径从机体顶部到底部方向递增,第二隔板上的出气孔的孔径从机体顶部到底部方向递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第二进气口与第二出气口的中心线在第三隔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氮气过滤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分离板与第二分离板上的透气孔的孔径均由第二进气口向第二出气口方向递减。
CN201922341032.9U 2019-12-24 2019-12-24 氮气过滤器 Active CN2114969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1032.9U CN211496949U (zh) 2019-12-24 2019-12-24 氮气过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341032.9U CN211496949U (zh) 2019-12-24 2019-12-24 氮气过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6949U true CN211496949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341032.9U Active CN211496949U (zh) 2019-12-24 2019-12-24 氮气过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69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37462U (zh) 一种滤袋式过滤器
JPH0716573B2 (ja) 気一液分離および濾過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3253307U (zh) 一种立式多级油气分离器
CN211496949U (zh) 氮气过滤器
CN211513850U (zh) 一种可拆式迷宫除沫器
CN213527971U (zh) 一种油雾过滤节油器
CN209865339U (zh) 一种化工蒸馏塔集液装置
CN216023655U (zh) 一种用于叶片式分离器的除雾元件
CN206571688U (zh) 一种油分装置、螺杆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10097258U (zh) 一种水分离装置
CN211936069U (zh) 一种气体过滤装置
CN216281321U (zh) 一种汽水分离式一级进气分离罐
CN206063975U (zh) 折流板除沫分离器
CN219376411U (zh) 气液分离器
CN218924205U (zh) 船用多级油分离器
CN214182177U (zh) 一种组合式气液分离器
CN218793891U (zh) 一种油水分离低温蒸发设备
CN214092320U (zh) 带干湿分离储气罐的螺杆空气压缩机
CN107990606A (zh) 一种超低温螺杆机组用分油器
CN218653723U (zh) 延长吸附时间的废气活性炭吸附器
CN105233634A (zh) 脱除气体中悬浮液滴的膜分离装置和采用该装置脱除气体中悬浮液滴的方法
CN211635590U (zh) 一种尘埃滤清装置
CN213790568U (zh) 一种用于多级自复叠制冷系统的汽液相分离装置
CN212417275U (zh) 一种用于磁浮真空泵的离心式气液分离器
CN212039735U (zh) 一种氯乙烯原料气多级变压吸附净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