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95882U -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95882U
CN211495882U CN201922115193.6U CN201922115193U CN211495882U CN 211495882 U CN211495882 U CN 211495882U CN 201922115193 U CN201922115193 U CN 201922115193U CN 211495882 U CN211495882 U CN 2114958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belt
rollers
conveyor belt
horizont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151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新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Xinjie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Xinji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Xinjie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Xinjie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151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958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958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958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包括传送带,包括两条在同一水平高度平行布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存在水平空隙;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内圈均接触有辊筒,辊筒将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分成分别处在上下不同高度的上水平带、下水平带,上水平带与下水平带之间构成竖向空隙;滚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之间的水平空隙,滚轮具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自由度;滚轮的顶部高于上水平带的高度,滚轮的直径大于水平空隙的宽度,滚轮的自身轴线与辊筒的自身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相互垂直。采用此实用新型平行流水线之间的片材的传递,防止片材因为自重下垂而卡入并列传送带之间的缝隙中。

Description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水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背景技术
白车身各部件一般是由钢制的薄片材冲压而成,片材在车间一般由流水线传送,传送带便是一种常用的流水线形式。有时由于车间布局需要,会出现平列平行布置的流水线,并列流水线之间有时也需要片材的越线传递。并列的流水线之间注定存在缝隙,加上传送带、片材具备一定的柔性,片材在越线传递过程中可能因为自重而垂坠,会插到相邻传动带的缝隙下方,从而导致传递失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平行流水线之间的片材的传递,防止片材因为自重下垂而卡入并列传送带之间的缝隙中。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包括:传送带,包括两条在同一水平高度平行布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存在水平空隙;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内圈均接触有辊筒,辊筒将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分成分别处在上下不同高度的上水平带、下水平带,上水平带与下水平带之间构成竖向空隙;滚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之间的水平空隙,滚轮具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自由度;滚轮的顶部高于上水平带的高度,滚轮的直径大于水平空隙的宽度,滚轮的自身轴线与辊筒的自身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相互垂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滚轮的设计便于不同的平行流水线之间的片材的传递,防止片材因为自重下垂而卡入并列传送带之间的缝隙中。特别适用大尺寸、厚度薄的钢板物料。滚轮会为换线的片材下表面提供滚动摩擦,降低推动片材所需的推力,也减少片材对传动带的摩擦损伤。滚轮的直径是大于水平空隙的宽度的,保证了滚轮填满了水平空隙,避免片材向下插入。同时片材与滚轮圆周面切线方向夹角比较适宜,片材只需很小的推力即可带动滚轮转动,滚轮转动同时给片材提供滚动摩擦。滚轮顶部高度略高于传动带顶部,使得片材边沿适度抬起,进一步避免片材在接触另一条传送带时插入到传送带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滚轮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滚轮依次首尾同轴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个个同轴布置的滚轮,相比一根单独一体的轴径比很大的滚轮,若干个布置的滚轮缩短了单个滚轮的轴向尺寸,降低了单个滚轮的质量,降低推动滚轮转动需要克服的阻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滚轮的直径是辊筒的直径的1至1.5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滚轮的最大尺寸,防止滚轮顶部高度过于高过上水平带的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滚轮的圆周面与上水平带、下水平带存在线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滚轮与上水平带之间不存在缝隙,片材不易插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滚轮的圆周面与轴端面之间通过倒角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片材基本不会与倒角接触,两个相邻滚轮之间的倒角相当于构成了V形槽,使得相邻滚轮之间的间隙进行内缩,片材的边沿不会与与卡在间隙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倒角过渡后的滚轮轴端的直径小于滚轮自身轴线至上水平带的竖向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片材不会插入、卡涩倒相邻滚轮之间的间隙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相邻的滚轮之间具备间隙,滚轮的轴端具备中心轴,间隙处设有与中心轴装配的支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架便于为滚轮的空间位置提供固定。支架与滚轮的固定位置也不会影响片材的传递。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应用示意图。
1-第一传送带;2-第二传送带;3-辊筒;4-滚轮;5-倒角;6-间隙;7-支架;8-水平空隙;9-竖向空隙;10-片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包括:传送带,包括两条在同一水平高度平行布置的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第一传送带1与第二传送带2之间存在水平空隙8;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的内圈均接触有辊筒3,辊筒3将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分成分别处在上下不同高度的上水平带、下水平带,上水平带与下水平带之间构成竖向空隙9;滚轮4,设置在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之间的水平空隙8,滚轮4具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自由度;滚轮4的顶部高于上水平带的高度,滚轮4的直径大于水平空隙8的宽度,滚轮4的自身轴线与辊筒3的自身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相互垂直。
图2、图3的视角是平行于第一传送带1、第二传送带2的长度方向。为了方便演示,图3比图2中多了片材10,片材10正越过滚轮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滚轮的设计便于不同的平行流水线之间的片材的传递,防止片材因为自重下垂而卡入并列传送带之间的缝隙中。特别适用大尺寸、厚度薄的钢板物料。滚轮会为换线的片材下表面提供滚动摩擦,降低推动片材所需的推力,也减少片材对传动带的摩擦损伤。滚轮的直径是大于水平空隙的宽度的,保证了滚轮填满了水平空隙,避免片材向下插入。同时片材与滚轮圆周面切线方向夹角比较适宜,片材只需很小的推力即可带动滚轮转动,滚轮转动同时给片材提供滚动摩擦。滚轮顶部高度略高于传动带顶部,使得片材边沿适度抬起,进一步避免片材在接触另一条传送带时插入到传送带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4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滚轮4依次首尾同轴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一个个同轴布置的滚轮,相比一根单独一体的轴径比很大的滚轮,若干个布置的滚轮缩短了单个滚轮的轴向尺寸,降低了单个滚轮的质量,降低推动滚轮转动需要克服的阻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4的直径是辊筒3的直径的1至1.5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控制滚轮的最大尺寸,防止滚轮顶部高度过于高过上水平带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4的圆周面与上水平带、下水平带存在线接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滚轮与上水平带之间不存在缝隙,片材不易插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滚轮4的圆周面与轴端面之间通过倒角5过渡。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片材基本不会与倒角接触,两个相邻滚轮之间的倒角相当于构成了V形槽,使得相邻滚轮之间的间隙进行内缩,片材的边沿不会与与卡在间隙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倒角5过渡后的滚轮4轴端的直径小于滚轮4自身轴线至上水平带的竖向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保证片材不会插入、卡涩倒相邻滚轮之间的间隙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相邻的滚轮4之间具备间隙6,滚轮4的轴端具备中心轴,间隙6处设有与中心轴装配的支架7。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架便于为滚轮的空间位置提供固定。支架与滚轮的固定位置也不会影响片材的传递。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送带,包括两条在同一水平高度平行布置的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与第二传送带之间存在水平空隙;所述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的内圈均接触有辊筒,所述辊筒将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分成分别处在上下不同高度的上水平带、下水平带,所述上水平带与下水平带之间构成竖向空隙;
滚轮,设置在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之间的水平空隙,所述滚轮具备绕自身轴线的转动自由度;所述滚轮的顶部高于上水平带的高度,所述滚轮的直径大于水平空隙的宽度,所述滚轮的自身轴线与辊筒的自身轴线处在同一水平高度且相互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包括若干个,若干个滚轮依次首尾同轴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直径是辊筒的直径的1至1.5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圆周面与上水平带、下水平带存在线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的圆周面与轴端面之间通过倒角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倒角过渡后的滚轮轴端的直径小于滚轮自身轴线至上水平带的竖向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滚轮之间具备间隙,所述滚轮的轴端具备中心轴,所述间隙处设有与中心轴装配的支架。
CN201922115193.6U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Active CN2114958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193.6U CN21149588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15193.6U CN21149588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95882U true CN211495882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15193.6U Active CN211495882U (zh) 2019-11-29 2019-11-29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958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607556B2 (en) Carriage and apparatus for transporting articles
CN206288666U (zh) 一种间断式倍速链流水线
CN105417112A (zh) 一种带有中转部的滚轮输送装置
CN105564885A (zh) 可变角度的输送带装置
CN211495882U (zh) 一种中间带滚轮的并列流水线
JP6937592B2 (ja) コンベヤ装置
US9278811B2 (en) Transport apparatus with an endless belt-like transport member
CN2889976Y (zh) 输送机上调心托辊
CN210126859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及其槽角可调过渡托辊组
CN213355814U (zh) 一种防跑偏托辊
CN210102653U (zh) 带式输送机
CN213386362U (zh) 一种减震式耐用传送带
CN109607134A (zh) 物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码垛机
CN209988601U (zh) 一种皮带跑偏自动调节装置
CN204310420U (zh) 自动纠偏皮带输送机
JP7281292B2 (ja) 搬送装置
CN104003105B (zh) 带式输送机自动纠偏系统
CN207107704U (zh) 交叉带行走小车的连接装置
CN106829385B (zh) 挡辊式锥形调心托辊组
CN218453669U (zh) 一种皮带输送机
CN109607133A (zh) 物料输送装置及具有其的码垛机
CN218786305U (zh) 防偏移传送装置
CN210479909U (zh) 一种磨粉机下料输送结构
CN203819898U (zh) 带式输送机自动纠偏系统
CN103144963A (zh) 一种用于玻璃基板传输的滚轮及玻璃基板传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