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84345U - 电机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电机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84345U
CN211484345U CN201922007398.2U CN201922007398U CN211484345U CN 211484345 U CN211484345 U CN 211484345U CN 201922007398 U CN201922007398 U CN 201922007398U CN 211484345 U CN211484345 U CN 2114843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elastic
motor body
electric machin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00739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任敏
颜勇
李锦坤
黄月林
陈闪毅
李吉
蔡木城
王德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200739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843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843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843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及吸尘器,电机包括电机罩;电机本体,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沿所述电机本体周向间隔设置,且夹持于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及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交错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且所述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与所述电机罩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及吸尘器,通过电机本体的振动挤压夹持于电机本体与电机罩之间的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变形,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而当电机本体本身振幅大或者电机跌落等情况时,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与第一减振部件共同变形吸收振动能量,进而防止电机本体损坏。

Description

电机及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机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电机作为吸尘器的动力源,可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以实现瞬时在吸尘器内部产生负压,进而实现尘污的吸入。
但电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电机的高速旋转,从而使电机产生振动,而振动会以声辐射的形式或直接传递至吸尘器外壳,从而带来噪音和握持不适,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吸尘器电机振动带来噪音和触摸不适而影响用户体验的问题,提供一种降噪且无握持不适的电机及吸尘器。
一种电机,包括:
电机罩;
电机本体,安装于所述电机罩内;
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沿所述电机本体周向间隔设置,且夹持于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及
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交错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且所述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与所述电机罩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内部设有镂空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为实心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的厚度从所述电机本体至所述电机罩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的厚度从所述电机本体至所述电机罩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呈圆台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呈圆台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机还包括环形减振安装件,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夹持于所述电机罩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
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和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为弹性环形减振安装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与所述电机本体之间过盈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的内周壁设有第一配合件,所述电机本体外周壁设有第二配合件,所述第一配合件和所述第二配合件相配合以使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相对所述电机本体轴向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凹槽,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或者
所述第一配合件包括凸起,所述第二配合件包括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一种吸尘器,包括壳体及如上述的电机,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壳体。
上述电机及吸尘器,当电机运行时,由于电机本体高速旋转而产生振动,电机本体的振动会挤压夹持于电机本体与电机罩之间的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挤压变形,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而此时第二弹性减振部件在电机本体本身振幅不大时,不会受到挤压,而当电机本体本身振幅大或者电机跌落等情况时,电机本体相对电机罩径向位移较大时,故会挤压第二弹性减振部件变形,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进而防止电机本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的电机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的电机的环形减振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 所示的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结构。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100,包括电机罩10、电机本体20、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及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
电机本体20安装于电机罩10内,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沿电机本体20 周向间隔设置,且夹持于电机罩10与电机本体20之间,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与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交错设置于电机本体20,且多个第二减振部件40与电机罩10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电机100作为吸尘器的动力源,可带动叶轮高速旋转,以实现瞬时在吸尘器内部产生负压,进而实现尘污的吸入。具体地,电机100可通过电机罩10与吸尘器的壳体固定连接。
如此,当电机100运行时,由于电机本体20高速旋转而产生振动,电机本体20的振动会挤压夹持于电机本体20与电机罩10之间的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挤压变形,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而此时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在电机本体 20本身振幅不大时,不会受到挤压,而当电机本体20本身振幅大或者电机100 跌落等情况时,电机本体20相对电机罩10径向位移较大时,故会挤压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变形,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进而防止电机本体20损坏。本实用新型的电机100,可通过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减弱电机本体20直接传递至电机罩10上的振动,进而达到降噪、握持舒适及防止损坏的效果,以使用户体验良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100还包括环形减振安装件50,环形减振安装件50 夹持于电机罩10与电机本体20之间,环形减振安装件50的外周壁设置有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将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 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设置于环形减振安装件50,以实现夹持和位于于电机罩10与电机本体20之间,因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第二弹性减振部件 40与电机本体20的接触面变大,故可使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夹持更加稳定可靠及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固定更可靠。另一方面,也可避免将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设置于电机本体20时,对电机本体20的结构做改变,例如在电机本体20的外壁开设槽或设置凸部以预固定第一弹性减振部件 30和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为弹性环形减振安装件50。如此,电机本体20的振动可经弹性环形减振安装件50和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的共同挤压变形,而吸收振动能量,故使电机100的减振效果更好。
具体地,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一体成型。如此,可使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相对电机本体20及电机罩10安装更加方便,并且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的制作也变得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电机本体20之间过盈配合。如此,使得电机本体20的振动完整地被环形减振安装件50吸收,避免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电机本体20之间产生安装间隙而导致减振效果差。
在一些实施例中,环形减振安装件50的内周壁设有第一配合件51,电机本体20外周壁设有第二配合件21,第一配合件51和第二配合件21相配合以使环形减振安装件50相对电机本体20轴向固定。如此,可防止电机100振动过程中,环形减振部件40受振动影响而产生轴向窜动,从而导致减振失效。
具体地,第一配合件51包括凹槽,第二配合件21包括与凹槽相匹配的凸起。此结构简单,且配合方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第一配合件51包括凸起,第二配合件21包括与凸起配合的凹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机本体20的输出端抵接于电机罩10,进一步地,电机本体20的输出端通过弹性密封件60抵接于电机罩10,电机本体20可由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夹持于电机本体20和电机罩10之间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包括沿电机本体20的轴线间隔分布的两组第一弹性减振部件组,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设置于两组第一弹性减振部件组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内部设有镂空部,镂空部的设置可使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在受到电机本体20的振动时容易变形,另外,也方便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及环形减振安装件50的安装至电机本体20与电机罩10 之间。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内部为空心结构。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位实心结构。实心结构更能抵御较大振动和冲击,以使减振和防止电机本体20的效果更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的厚度从电机本体20至电机罩10 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应当理解的是,厚度从电机本体20至电机罩10的方向上趋于减小是指,的厚度从电机本体20至电机罩10整体上具有一个减小的趋势,但并不一定是线性减小或逐渐减小的方式。例如,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半圆弧形等。具体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呈圆台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的厚度也可从电机本体20至电机罩10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具体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也可呈圆台状。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壳体及电机100,电机100安装于壳体100。
具体地,电机100安装于壳体100内部,且电机100的电机罩10固定于壳体100内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机100及吸尘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电机100运行时,由于电机本体20高速旋转而产生振动,电机本体20 的振动会挤压夹持于电机本体20与电机罩10之间的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挤压变形,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而此时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在电机本体20本身振幅不大时,不会受到挤压,而当电机本体20本身振幅大或者电机100跌落等情况时,电机本体20相对电机罩10径向位移较大时,故会挤压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变形,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形变后可吸收振动能量,从而起到减振效果,进而防止电机本体20损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电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机罩(10);
电机本体(20),安装于所述电机罩(10)内;
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沿所述电机本体(20)周向间隔设置,且夹持于所述电机罩(10)与所述电机本体(20)之间;及
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交错设置于所述电机本体(20),且所述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与所述电机罩(10)的内壁之间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内部设有镂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为实心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的厚度从所述电机本体(20)至所述电机罩(10)的方向上趋于减小;和/或
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的厚度从所述电机本体(20)至所述电机罩(10)的方向上趋于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呈圆台状,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呈圆台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100)还包括环形减振安装件(50),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夹持于所述电机罩(10)与所述电机本体(20)之间;
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的外周壁设置有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 和所述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为弹性环形减振安装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所述多个第一弹性减振部件(30)和所述多个第二弹性减振部件(40)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与所述电机本体(20)之间过盈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的内周壁设有第一配合件(51),所述电机本体(20)外周壁设有第二配合件(21),所述第一配合件(51)和所述第二配合件(21)相配合以使所述环形减振安装件(50)相对所述电机本体(20)轴向固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件(51)包括凹槽,所述第二配合件(21)包括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凸起;或者
所述第一配合件(51)包括凸起,所述第二配合件(21)包括与所述凸起相配合的凹槽。
12.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电机(100),所述电机(100)安装于所述壳体。
CN201922007398.2U 2019-11-19 2019-11-19 电机及吸尘器 Active CN2114843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7398.2U CN211484345U (zh) 2019-11-19 2019-11-19 电机及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007398.2U CN211484345U (zh) 2019-11-19 2019-11-19 电机及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84345U true CN211484345U (zh) 2020-09-15

Family

ID=72410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007398.2U Active CN211484345U (zh) 2019-11-19 2019-11-19 电机及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8434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174A (zh) * 2020-11-20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垫片、离心风机及车用空调
CN112628877A (zh) * 2020-12-23 2021-04-09 东莞市百分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外机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3174A (zh) * 2020-11-20 2021-01-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垫片、离心风机及车用空调
CN112283174B (zh) * 2020-11-20 2021-10-2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减振垫片、离心风机及车用空调
CN112628877A (zh) * 2020-12-23 2021-04-09 东莞市百分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外机
CN112628877B (zh) * 2020-12-23 2021-11-05 东莞市百分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空调外机电机安装结构及空调外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84345U (zh) 电机及吸尘器
WO2016127708A1 (zh) 吸尘器的电机降噪结构及吸尘器
US8965031B2 (en) Earphone with elastic holder for driver and cord
CN107863835B (zh) 中小型电器中电机的封隔安装机构
CN110664313A (zh) 电机及吸尘器
CN211324717U (zh) 电机及吸尘器
CN110686297B (zh) 电机、风机及油烟机
RU2664223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монтажа двигателя в бытовой электроприбор
JP2019011837A (ja) 防振部材、ファンモータ、及び、取付構造
CN212063737U (zh) 一种降噪吸尘电机
CN110664312A (zh) 电机及吸尘器
CN211491288U (zh) 电动螺丝批及其减震机构
RU2752277C1 (ru) Демпфирующее средство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я устройства для генерирования воздушного потока и указа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демпфирующее средство
CN210279753U (zh) 一种超声波换能器
JP7044083B2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その電動送風機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CN209425595U (zh) 一种电动工具的防尘装置
CN210686451U (zh) 自移动清洁装置
CN216904515U (zh) 一种风扇用电机结构及风扇
CN215777781U (zh) 无刷电机及具有其的扫地机器人
CN210007511U (zh) 一种电机的隔音风罩
KR100526113B1 (ko) 모터용 댐퍼
CN212014793U (zh) 一种化妆镜
CN214577885U (zh) 一种减震轴承座套
CN218771580U (zh) 管状电机及电动窗帘
CN219974724U (zh) 一种低噪音吸奶器的主机和吸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