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9312U -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49312U
CN211449312U CN201922226886.2U CN201922226886U CN211449312U CN 211449312 U CN211449312 U CN 211449312U CN 201922226886 U CN201922226886 U CN 201922226886U CN 211449312 U CN211449312 U CN 2114493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e
notch
side wall
root
automobile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22688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oros Automoti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22688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493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493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493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包括侧围主体和多个搭扣结构,多个搭扣结构的根部与侧围主体的外侧边沿连接,根部包括两条第一线段,根部沿着两条第一线段凹陷形两个凹口,两个凹口在第一方向上尺寸最小的连线为预弯折线,搭扣结构沿着预弯折线进行弯折。本申请提供的汽车侧围通过在搭扣结构的根部设计两个凹口,改变搭扣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调整预弯折线的位置,解决了搭扣结构在弯折时预弯折线突出于侧围外沿的问题,便于汽车侧围的安装。

Description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门的设计中,通常会用到搭扣结构进行固定安装,在实际生产搭扣折弯过程中,受搭扣根部的宽度影响,其根部处的结构强度最高,会导致搭扣折弯位置朝顶部浮动,这就会影响这个汽车侧围预安装的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来解决汽车侧围预安装定位的精度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包括侧围主体和多个搭扣结构,多个所述搭扣结构的根部与所述侧围主体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根部包括两条第一线段,所述根部沿着两条所述第一线段凹陷形两个凹口,两个所述凹口在第一方向上尺寸最小的连线为预弯折线,所述搭扣结构沿着所述预弯折线进行弯折。通过在根部的两侧各设一个凹口,从而减小根部区域的宽度,减低其强度,使其易于弯折。
在一个实施例中,经过所述预弯折线的中点且垂直于所述预弯折线的直线为中心线,两个所述凹口对称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弯折线与所述外侧边沿共线。当预弯折线与外侧边沿共线时,弯折后的搭扣结构不会高于汽车侧围所要安装的门槛,避免了之后的打磨工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口为弧形凹口。弧形的凹口设计可以减少凹口加工过程中的毛刺,有助于产品的外形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凹口为三角凹口。三角形的凹口设计可以让加工人员对预弯折线的位置有更好的把控,只需要把控切割的深度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侧边沿包括两条第二线段,所述外侧边沿沿着所述第二线段凹陷形成两个缓冲凹口,所述第二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段。在外侧边沿上设计和根部凹口对应的缓冲凹口,目的在于缓和根部与外侧边沿连接处的应力变化,同时缓冲凹口的设计也有助于预弯折线的把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凹口为弧形凹口。弧形的缓冲凹口设计可以减少凹口加工过程中的毛刺,减少应力在预弯折线处的集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凹口为三角凹口。三角形的缓冲凹口设计可以让加工人员对预弯折线的位置有更好的把控,方便加工人员的切割。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搭扣结构包括远离所述根部的顶部,所述根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根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这个搭扣结构的弯折强度,同时也为凹口的设计提供设计余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部设有圆弧边角。圆弧边角的设计使得产品在安装过程中更为方便,且不易割伤操作人员。
本申请提供的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通过在搭扣结构的根部设计两个凹口,改变搭扣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从而调整预弯折线的位置,解决了搭扣结构在弯折时预弯折线突出于侧围外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区域A处搭扣结构的根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区域A处搭扣结构的根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搭扣结构在伸展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搭扣结构在弯折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所设计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100主要应用于汽车车门的预安装,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汽车侧围100包括侧围主体10和多个搭扣结构20,多个搭扣结构20的根部22与侧围主体10的外侧边沿12连接。在实际生产中,侧围主体10和搭扣结构20由同一板材加工形成,而不是通过焊接或其他方式拼接在一起,从而避免搭扣结构20弯折后带来的应力集中。为了清楚说明搭扣结构20的安装位置,下面以一个五边侧围结构为例,即侧围主体10为的外侧边沿12形成一个五边形,在五边形的每一个侧边上都设有搭扣结构20,通过每个侧边上的搭扣结构20来确保汽车侧围100在预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如图2所示,第一方向X为顺着外侧边沿12延伸的方向,实施例中根部22包括两条第一线段,根部22沿着两条第一线段凹陷形两个凹口24,两个凹口24在第一方向上尺寸最小的连线为预弯折线26,搭扣结构20可沿着预弯折线26进行弯折。通过在根部22的两侧设计凹口24,从而减少根部22的宽度,使得搭扣结构20在根部22位置的强度降低,便于弯折,其中根部22处在第一方向上尺寸最小的连线即为强度最低的区域。当需要对搭扣结构20进行弯折时,搭扣结构20就会沿着强度最低的预弯折线26进行弯折。在实际的生产中可以通过调整凹口24的位置来调整预弯折线26的位置,有利于提升汽车侧围100预安装的精度,避免因弯折位置远离根部22而造成的汽车侧围100相对安装位置的沉降。
具体的,经过预弯折线26的中点且垂直于预弯折线26的直线为中心线,两个凹口24对称分布于中心线两侧,即两个凹口24对称分布于根部22两侧。如图2和图5所示,其中图3是搭扣结构20弯折时的形状,对称分布的两个凹口24能够确保搭扣结构20在弯折的过程中垂直于外侧边沿12发生弯折,而不会发生偏折。如果搭扣结构20的弯折发生偏折,就会导致实际弯折线与预弯折线26不重合。同时对称分布的两个凹口24避免了根部22弯折处的应力的分布不均。
具体的,如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预弯折线26与外侧边沿12共线,实际生产中,外侧边沿12多为圆弧线,预弯折线26即为与该圆弧线共线的曲线。当预弯折线26和外侧边沿12共线时,由于预弯折线26为根部22强度最低的连线,在实际弯折过程中实际弯折线也会按照预弯折线26进行弯折,这样实际弯折线就和外侧边沿12共线,从而实现汽车外围100在安装过程中的精准定位。如果预弯折线26和外侧边沿12不共线,当预弯折线26突出外侧边沿12时,实际弯折过程中实际弯折线也会突出于外侧边沿12,在安装过程中弯折线位置高于汽车门槛的内板。为了则不影响汽车外围100上封装条的匹配,就需要对弯折区与进行打磨,增加工序,提升了人工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凹口24为弧形凹口,弧形凹口的设计可以减少凹口加工过程中的毛刺,有助于产品的外形美观。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需要对预安装线进行调整时,只需要对凹口24进行打磨即可改变凹口24的圆弧线,方便汽车侧围100后期安装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调整。在另一个是实例中,如图4所示,凹口24为三角凹口,三角形的凹口设计可以让加工人员对预弯折线的位置有更好的把控,只需要把控切割的深度即可。加工人员在进行三角凹口的成型时只是要把控好沿着第一方向的切割深度即可,加工相对于弧形凹口更为简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外侧边沿12包括两条第二线段,外侧边沿12沿着第二线段凹陷形成两个缓冲凹口14,第二线段连接于第一线段。在外侧边沿12上设计和凹口24对应的缓冲凹口14,目的在于缓和根部22与外侧边沿14连接处的应力变化,同时缓冲凹口14的设计也有助于预弯折线26的把控。当在外侧边沿12进行缓冲凹口14的设计时,位于一侧的缓冲凹口14和凹口24对接形成一个豁口,此时由于缓冲凹口14的设计,使得根部22的强度发生变化,有助于预弯折线26朝向侧围主体10偏移,进一步降低在安装过程中实际弯折线位置高于汽车门槛的内板的可能。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缓冲凹口14为弧形凹口。弧形的缓冲凹口14设计可以减少凹口加工过程中的毛刺,同时也便于加工人员对缓冲凹口14的调整。如图5所示,当搭扣结构20发生弯折后,弧形的凹口24和弧形的缓冲凹口14重合,这样设计避免了多余的边角毛刺,也有助于产品的外形美观。
在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缓冲凹口为三角凹口。三角形的缓冲凹口设计可以让加工人员对预弯折线的调整有更好的把控,方便加工人员的切割。当缓冲凹口为三角凹口时,对应的凹口也为三角形,且当搭扣结构发生弯折后,三角形的凹口和三角形的缓冲凹口重合,这样设计避免了多余的边角毛刺,也有助于产品的外形美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搭扣结构20包括远离根部22的顶部28,根部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顶部28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根部22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顶部28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有利于这个搭扣结构20的弯折强度,同时也为凹口24的设计提供设计余量。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让搭扣结构20在弯折插接过程更为方便,搭扣结构20的顶部28的边角282为圆弧边角。圆弧边角的设计不仅便于产品的安装,也避免割伤操作人员。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围主体和多个搭扣结构,多个所述搭扣结构的根部与所述侧围主体的外侧边沿连接,所述根部包括两条第一线段,所述根部沿着两条所述第一线段凹陷形两个凹口,两个所述凹口在第一方向上尺寸最小的连线为预弯折线,所述搭扣结构沿着所述预弯折线进行弯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经过所述预弯折线的中点且垂直于所述预弯折线的直线为中心线,两个所述凹口对称分布于所述中心线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弯折线与所述外侧边沿共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为弧形凹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口为三角凹口。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侧边沿包括两条第二线段,所述外侧边沿沿着所述第二线段凹陷形成两个缓冲凹口,所述第二线段连接于所述第一线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凹口为弧形凹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凹口为三角凹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扣结构包括远离所述根部的顶部,所述根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顶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设有圆弧倒角。
CN201922226886.2U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Active CN2114493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6886.2U CN211449312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226886.2U CN211449312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49312U true CN211449312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8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226886.2U Active CN211449312U (zh) 2019-12-12 2019-12-12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493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5190303A1 (ja) 車体部品
JP6624189B2 (ja) 車体部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車両の車体部材
US9027285B2 (en) Method of producing vehicle door frame
US9435125B2 (en) Roofing material and roof structure
US10828685B2 (en) Blank, and pressed article manufacturing method
KR101230592B1 (ko) 일체형 트레일링 암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00282441A1 (en) Hot-stamped trim component
JP3164340B2 (ja) ウインドモールにおけるコーナー部の断面形状
US11377153B2 (en) Vehicle reinforcement member and vehicle center pillar
CN211449312U (zh) 一种带搭扣结构的汽车侧围
US20180370469A1 (en) Bumper reinforc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umper reinforcement
KR102609315B1 (ko) 프레스 성형 방법
WO2016035446A1 (ja) ドアサッシュ
US10940518B2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ress-formed article
CN108019008B (zh) 柱板插扣式安装结构及其安装方法
JP2008143225A (ja) バンパーフェイシャおよびバンパーフェイシャの取付方法
US20220048088A1 (en) Press-forming method, blank member for sheet-shaped material, intermediate formed produc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press-formed product, and press-formed product
US20230159108A1 (en) Vehicle strengthening member
CN112078669B (zh) 汽车翼子板结构
CN113210864B (zh) 一种汽车天窗加强框激光拼焊坯料及制造方法
CN220127413U (zh) 一种钣金件折弯搭边结构
EP3888812A1 (en) Forming method for structure for reinforcement and structure for reinforcement
CN209552897U (zh) 一种汽车天窗遮阳卷帘轴
CN115214782B (zh) 一种侧围a柱末端结构
CN115384630A (zh) 一种地板梁架结构及其安装方法、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