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47690U -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447690U CN211447690U CN201922197309.5U CN201922197309U CN211447690U CN 211447690 U CN211447690 U CN 211447690U CN 201922197309 U CN201922197309 U CN 201922197309U CN 211447690 U CN211447690 U CN 2114476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platform
- steel truss
- platform
- steel
- constr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包括钢桁架柱、钢桁架横梁、承重平台、张拉钢绞线和施工平台。钢桁架柱的数量为四个,钢桁架柱呈矩形布置。钢桁架横梁连接在相邻钢桁架柱的顶部之间并形成矩形框架。承重平台为一块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的钢板,承重平台套设在钢桁架横梁形成的矩形框架的顶部。张拉钢绞线的两端分别与承重平台和主体结构连接,张拉钢绞线紧密布置形成连接网。施工平台铺设在张拉钢绞线上。该平台无需大量钢管和连接钢管的扣件,方便施工。受力合理而且不会影响工人在钢桁架柱之间的区域内施工,有效缩短工期。结构简单所有部件均可周转使用,实现了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和精致建造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现有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通长搭设满堂脚手架作为施工平台。但是满堂脚手架搭设存在以下问题:一时传统的满堂脚手架需要大量的钢管和扣件,搭设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二是在搭设满堂脚手架时,需要从底部开始搭设,从而影响其他工序的正常进行,影响工期;三是满堂脚手架受跨度及高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为高大支撑体系,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四是满堂脚手架虽搭设技术比较成熟,但是现阶段出现大量的超高的钢结构,且跨度比较大,所以现有的施工技术难以满足施工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以解决满堂脚手架搭设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其他工序的正常进行,影响工期;多数情况下为高大支撑体系,危险性较大;现阶段的超高钢结构跨度比较大,满堂脚手架难以满足施工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包括:
钢桁架柱,其数量为四个,所述钢桁架柱呈矩形布置;
钢桁架横梁,连接在相邻钢桁架柱的顶部之间并形成矩形框架;
承重平台,为一块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的钢板,所述承重平台套设在钢桁架横梁形成的矩形框架的顶部;
张拉钢绞线,其两端分别与承重平台和主体结构连接,所述张拉钢绞线紧密布置形成连接网;
施工平台,铺设在张拉钢绞线上。
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承重平台斜撑,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的底端与钢桁架横梁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的顶端连接在承重平台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的顶端与钢桁架柱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沿承重平台的边长方向间隔设置。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承重平台斜撑,所述第二承重平台斜撑的底端与钢桁架柱连接,所述第二承重平台斜撑的顶端连接在承重平台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的顶端与钢桁架柱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承重平台的底部还水平设有承重平台横撑,所述承重平台横撑的一端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或者第二承重平台斜撑的顶端连接,所述承重平台横撑的另一端与钢桁架横梁的顶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钢桁架横梁的外侧还间隔连接有第一承重平台竖撑,所述第一承重平台竖撑的底端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平台竖撑的顶端与承重平台横撑的一端连接,进而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承重平台横撑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钢桁架柱的角部连接有第二承重平台竖撑,所述第二承重平台竖撑的顶端与承重平台横撑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承重平台竖撑的底部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的底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承重平台竖撑的底端位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的底端下方,进而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承重平台横撑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优选地,还包括设在张拉钢绞线上的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所述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设在张拉钢绞线靠近承重平台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钢桁架柱和钢桁架横梁由若干个塔吊标准节组成,所述塔吊标准节包括:
竖杆,其数量为四根,所述竖杆呈矩形布置;
横杆,包括连接在相邻的竖杆顶部之间的顶部横杆、连接在相邻的竖杆底部之间的底部横杆、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竖杆中部之间的中部横杆;
斜杆,连接在相邻的底部横杆和中部横杆之间、以及相邻的中部横杆和顶部横杆之间;
角部加强件,为直角角钢,包覆连接在竖杆顶部与顶部横杆的外侧之间、竖杆底部与底部横杆的外侧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在钢桁架柱的顶部搭设钢桁架横梁,以形成主要支撑结构,然后在钢桁架横梁顶部套设承重平台,并在承重平台于主体结构之间连接张拉钢绞线,然后在钢绞线上铺设施工平台。整个网格状施工平台无需大量钢管和连接钢管的扣件,方便施工。该平台受力合理,有效保障施工安全。
(2)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以钢桁架柱作为主要的竖向支撑结构,钢桁架柱呈矩形布置,钢桁架柱搭设完成后,不会影响工人在钢桁架柱之间的区域内施工,有效缩短工期。
(3)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采用钢桁架柱和钢桁架横梁作为主要支撑构件,并且钢桁架柱和钢桁架横梁采用塔吊节搭设而成,其跨度和高度可以根据施工需求进行调整,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4)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在张拉钢绞线将承重平台与主体结构之间进行软连接,安全可靠,便于施工,节省材料。
(5)本实用新型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而且所有部件均可周转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省略部分施工平台)。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桁架柱和钢桁架横梁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钢桁架横梁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第二承重平台斜撑、承重平台横撑、第一承重平台竖撑、第二承重平台竖撑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钢桁架柱的标准节示意图。
附图标注:1-钢桁架柱、101-竖杆、102-横杆、1021-顶部横杆、1022-底部横杆、1023-中部横杆、103-斜杆、104-角部加强件、2-钢桁架横梁、3-承重平台、4-张拉钢绞线、5-主体结构、6-施工平台、7-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8-第一承重平台斜撑、9-第二承重平台斜撑、10-承重平台横撑、11-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2-第二承重平台竖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5所示,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包括钢桁架柱1、钢桁架横梁2、承重平台3、张拉钢绞线4和施工平台6。
钢桁架柱1和钢桁架横梁2由若干个塔吊标准节组成,塔吊标准节包括竖杆101、横杆102、斜杆103和角部加强件104。竖杆101的数量为四根,竖杆101呈矩形布置。横杆102包括连接在相邻的竖杆101顶部之间的顶部横杆1021、连接在相邻的竖杆101底部之间的底部横杆1022、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竖杆101中部之间的中部横杆1023。斜杆103连接在相邻的底部横杆1022和中部横杆1023之间、以及相邻的中部横杆1023和顶部横杆1021之间。角部加强件104为直角角钢,包覆连接在竖杆101顶部与顶部横杆1021的外侧之间、竖杆101底部与底部横杆1022的外侧之间。
钢桁架柱1的数量为四个,钢桁架柱1呈矩形布置。钢桁架横梁2连接在相邻钢桁架柱1的顶部之间并形成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内部形成宽敞的空间,供施工物料的运输。承重平台3为一块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的钢板,承重平台3套设在钢桁架横梁2形成的矩形框架的顶部。承重平台3用于供物料暂时存放。为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本实用新型在承重平台3的顶部设有一圈围栏。张拉钢绞线4的两端分别与承重平台3和主体结构5连接,张拉钢绞线4紧密布置形成连接网。施工平台6铺设在张拉钢绞线4上。
为了提高承重平台3的承重能力,本实用新型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与钢桁架横梁2之间安装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底端与钢桁架横梁2的底部连接,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连接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并且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与钢桁架柱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沿承重平台3的边长方向间隔设置。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与钢桁架柱1之间安装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底端与钢桁架柱1连接,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顶端连接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并且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与钢桁架柱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为进一步提高承重平台3的承重能力,本实用新型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之间水平安装承重平台横撑10。承重平台横撑10的一端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或者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顶端连接,承重平台横撑10的另一端与钢桁架横梁2的顶端连接。
钢桁架横梁2的外侧还间隔连接有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1,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1的底端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底端连接,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1的顶端与承重平台横撑10的一端连接,进而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承重平台横撑1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钢桁架柱1的角部连接有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的顶端与承重平台横撑10的一端连接,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的底部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底端连接并且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的底端位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底端下方,进而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承重平台横撑1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本实用新型在张拉钢绞线4上安装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7,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7设在张拉钢绞线4靠近承重平台3的一端。该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7能够检测张拉钢绞线4张拉力的大小,并当张拉力超过设定值后,报警器会自动报警,提醒技术人员进行调整。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
钢桁架柱(1),其数量为四个,所述钢桁架柱(1)呈矩形布置;
钢桁架横梁(2),连接在相邻钢桁架柱(1)的顶部之间并形成矩形框架;
承重平台(3),为一块中部开设有矩形开口的钢板,所述承重平台(3)套设在钢桁架横梁(2)形成的矩形框架的顶部;
张拉钢绞线(4),其两端分别与承重平台(3)和主体结构(5)连接,所述张拉钢绞线(4)紧密布置形成连接网;
施工平台(6),铺设在张拉钢绞线(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底端与钢桁架横梁(2)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连接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与钢桁架柱(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沿承重平台(3)的边长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所述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底端与钢桁架柱(1)连接,所述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顶端连接在承重平台(3)的底部并且所述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顶端与钢桁架柱(1)的顶端处于同一水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平台(3)的底部还水平设有承重平台横撑(10),所述承重平台横撑(10)的一端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或者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顶端连接,所述承重平台横撑(10)的另一端与钢桁架横梁(2)的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横梁(2)的外侧还间隔连接有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1),所述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1)的底端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的底端连接,所述第一承重平台竖撑(11)的顶端与承重平台横撑(10)的一端连接,进而与第一承重平台斜撑(8)、承重平台横撑(1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柱(1)的角部连接有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所述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的顶端与承重平台横撑(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的底部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底端连接并且所述第二承重平台竖撑(12)的底端位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的底端下方,进而与第二承重平台斜撑(9)、承重平台横撑(10)形成三角形支撑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在张拉钢绞线(4)上的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7),所述应力感应及报警装置(7)设在张拉钢绞线(4)靠近承重平台(3)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桁架柱(1)和钢桁架横梁(2)由若干个塔吊标准节组成,所述塔吊标准节包括:
竖杆(101),其数量为四根,所述竖杆(101)呈矩形布置;
横杆(102),包括连接在相邻的竖杆(101)顶部之间的顶部横杆(1021)、连接在相邻的竖杆(101)底部之间的底部横杆(1022)、以及连接在相邻的竖杆(101)中部之间的中部横杆(1023);
斜杆(103),连接在相邻的底部横杆(1022)和中部横杆(1023)之间、以及相邻的中部横杆(1023)和顶部横杆(1021)之间;
角部加强件(104),为直角角钢,包覆连接在竖杆(101)顶部与顶部横杆(1021)的外侧之间、竖杆(101)底部与底部横杆(1022)的外侧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97309.5U CN211447690U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197309.5U CN211447690U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447690U true CN211447690U (zh) | 2020-09-08 |
Family
ID=723007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197309.5U Active CN211447690U (zh) | 2019-12-10 | 2019-12-10 |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44769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0270A (zh) * | 2021-05-12 | 2021-10-22 | 重庆大学 | 一种可多向调节的通用型装配式防灾围护桁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2019
- 2019-12-10 CN CN201922197309.5U patent/CN21144769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30270A (zh) * | 2021-05-12 | 2021-10-22 | 重庆大学 | 一种可多向调节的通用型装配式防灾围护桁架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71274A (zh) | 悬挑支撑架模板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 |
CN107100187A (zh) | 塔吊基础钢梁安装结构和安装方法 | |
CN203441073U (zh) | 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外框结构柱的抱箍式高空防护平台 | |
CN205775852U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支撑胎架顶部的作用力转换支架 | |
CN209975993U (zh) | 一种悬挂吊笼 | |
CN211447690U (zh) |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 |
CN211173007U (zh) | 一种新型悬挑三脚架 | |
CN216380315U (zh) | 一种站台雨棚施工支架结构 | |
CN203559570U (zh) | 用于环抱柱悬挑钢管支撑架操作平台 | |
CN213268819U (zh) | 一种高处作业辅助站立平台 | |
CN215631489U (zh) | 一种建筑模板操作平台 | |
CN214737303U (zh) | 一种桁架式钢管混凝土索塔结构 | |
CN211396522U (zh) | 一种带有三角形运输通道的施工平台 | |
CN113202281A (zh) | 一种建筑模板操作平台 | |
CN218406734U (zh) | 一种可调式钢筋加工棚 | |
CN214531998U (zh) | 一种超长超宽结构施工材料转运系统 | |
CN206581578U (zh) | 用于悬挑式脚手架的双层吊篮施工装置 | |
CN213679429U (zh) | 桁架式拱形吊具 | |
CN111188489A (zh) | 装配式建筑免外架安全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5829978U (zh) | 悬置在超高陡岩质边坡上的脚手架结构 | |
CN219100689U (zh) | 一种适用于超高楼层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的附着结构 | |
CN214220548U (zh) | 一种受限空间悬挑板脚手架结构 | |
CN212897484U (zh) | 建筑工程用高空作业平台 | |
CN218582435U (zh) |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 |
CN211396521U (zh) | 一种网格状施工软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