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582435U -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582435U CN218582435U CN202220735002.5U CN202220735002U CN218582435U CN 218582435 U CN218582435 U CN 218582435U CN 202220735002 U CN202220735002 U CN 202220735002U CN 218582435 U CN218582435 U CN 2185824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gonal
- cable
- stayed
- support
- cross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Bridges Or Land Brid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属于桁架结构技术领域,该斜拉支架包括横梁、斜撑组件及斜拉组件,其中,斜撑组件具有向上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撑件,两个斜撑件的上端分别与横梁连接,两个斜撑件的下端适于设置在同一基础上;斜拉组件具有向下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拉件,两个斜拉件的下端分别与横梁连接,两个斜拉件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支撑件上,支撑件的下端支撑在横梁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支架,通过将两斜撑件的下端设置于同一基础上,能够减小使用地面基础,从而有利于降低施工成本,节省施工时间和人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桁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背景技术
在工业厂区中,串联不同车间的各种管道及电缆分布于整个厂区,该管道及电缆一般采用管道支架进行架空布置,在管道支架的底部通过设置多个支撑立柱进行支撑,以保证对管道支架上方对管道及电缆具有有效的支撑。
然而,采用现有结构的管道支架时,由于底部的支撑立柱间距较密集,需要大量用于固定支撑立柱的地面安装基础,使整体施工造价成本较高,浪费时间和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管道之间的支撑立柱较多,需要大量地面安装基础而导致成本较高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拉支架,包括:
横梁;
斜撑组件,具有向上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撑件,两个所述斜撑件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梁连接,两个所述斜撑件的下端适于设置在同一基础上;
斜拉组件,具有向下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拉件,两个所述斜拉件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梁连接,两个所述斜拉件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横梁上。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斜撑件,分别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脚。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杆和连接两个所述支撑杆的加强件。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件具有交叉连接的两个第一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斜拉件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拉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用于连接在两个所述斜拉杆的顶端的连接杆和用于支撑在所述连接杆两端的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横梁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杆。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位于两所述斜撑组件的间隔的中点。
进一步地,同侧的所述斜拉杆和所述支撑杆为一体连贯设置。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桁架,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支架,还包括支设于所述斜拉支架两端的支撑立柱。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支架,通过在横梁连接斜撑组件,斜撑件相对横梁倾斜设置,两个斜撑件的下端设置于同一基础上,可以减少地面安装基础的使用,从而起到降低整体施工成本的效果,节省时间和人工;斜拉组件上具有两个分别与横梁连接的斜拉件,斜拉件能够撑拉横梁,避免横梁在两斜撑组件之间的跨度部分压迫变形,从而能够提升大跨度横梁的结构强度。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支架,将支撑件设于两斜撑组件的间隔的中点,斜拉组件对两斜撑组件之间的间隔的横梁起到撑拉的作用,将管道对横梁的重力作用分配至两斜撑组件和斜拉组件上,有利于合理分配横梁的传力路径,从而有效提升了横梁的结构强度,避免横梁在两斜撑组件之间的跨度部分压迫变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斜拉支架,通过在两斜撑杆之间设置两个第一加强杆,并在两个支撑杆之间连接第二加强杆,而可进一步提升斜拉支架的整体连接强度。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桁架,由于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支架,因此具有斜拉支架所有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斜拉支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桁架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2、斜撑件;3、基础;4、斜拉件;5、支撑立柱;6、张拉件;
21、斜撑杆;22、加强件;41、斜拉杆;42、连接杆;43、支撑杆;44、第二加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斜拉支架,适于钢结构桁架技术领域,其可以应用于管道桁架或其他用于支撑的桥面系结构中。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斜拉支架包括横梁1、分别与横梁1连接的斜撑组件及斜拉组件,其中,斜撑组件具有向上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撑件2,两个斜撑件2的上端分别与横梁1连接,两个斜撑件2的下端适于设置在同一基础3上;斜拉组件具有向下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拉件4,两个斜拉件4的下端分别与横梁1连接,两个斜拉件4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支撑件上,支撑件的下端支撑在横梁1上。
在此,通过在横梁1的两侧设置斜撑组件,斜撑件2相对横梁1倾斜设置,相比垂直支设横梁1的结构方式,能够在同样的跨度下使用更少的钢材料,降低施工成本;另外,通过将两个斜撑件2的下端设置于同一基础3上,又可减小地面安装基础3,从而起到降低整体施工成本的效果,节省时间和人工;斜拉组件上具有两个分别与横梁1连接的斜拉件4,斜拉件4能够撑拉横梁1,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大跨度横梁1的结构强度。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斜撑组件中的斜撑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撑杆21以及连接于两个斜撑杆21的加强件22,两个斜撑杆21分设于横梁1的两侧,位于同侧的两个斜撑杆21的下端设置于同一基础3上,从而使两个斜撑件2在施工完成后,在地面上仅需要设置两个基础3,相比一个支撑脚设置一个基础3的技术方案,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并可提升施工效率。
在此,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础3为用于固定斜撑件2的端部的现有成熟结构,例如钢筋混凝土柱脚,斜撑件2的端部被浇筑于钢筋混凝土柱脚中形成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加强件22为交叉连接在两对称的斜撑杆21之间的第一加强杆,交叉连接能够进一步提升两斜撑杆21的连接强度,避免发生晃动,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除了图1所示的连接方式以外,加强件22也可以是沿斜撑杆21的长度方向间隔连接的若干个,其可以是交叉连接,或是水平连接等。
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前述的斜撑杆21也可以不对称设置,只要在横梁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斜撑杆21以保证支撑强度即可。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斜拉件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拉杆41,前述的支撑件包括用于连接在两个斜拉杆41的顶端的连接杆42,以及用于支撑连接杆42两端的两个支撑杆43,支撑杆43垂直设置,且其下端固定支撑于横梁1上,在此,设置两个斜拉杆41使斜拉组件呈三角形,从而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在钢梁的连接稳定性。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各斜拉件4中也可仅设置一个斜拉杆41,当设置一个斜拉杆41时,斜拉杆41的端部应固定于横梁1的中心线上,以使斜拉杆41的受力均匀。
如图1所示,前述的两个支撑杆43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杆44,在此,第二加强杆44优选的设置在横梁1上,当然,第二加强杆44也可以是位于两个支撑杆43的长度方向上的任一点。
本实施例中,支撑件位于两斜撑组件的间隔的中点,具体的,支撑杆43位于两斜撑组件的间隔的中点,由于支撑杆43两侧的斜拉件4对称设置,斜拉组件对两斜撑组件之间的间隔的横梁1起到进一步撑拉的作用,将管道对横梁1的重力作用分配至两斜撑组件和斜拉组件上,有利于合理分配横梁1的传力路径,并对横梁1内应力进行调整,有效提升了横梁1的结构强度,避免横梁1在两斜撑组件之间的跨度部分压迫变形。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位于同侧的斜拉杆41和斜撑杆21为一体连贯设置,在此,一体连贯的设置可以减少施工分别固定斜拉杆41和斜撑杆21的步骤,同时,斜拉杆41的拉力又可以直接传递至斜撑杆21上,有利于提升横梁1的结构强度。作为一种可替换的实施方式,斜拉杆41也可以与斜撑杆21交错设置,当交错设置时,应保证在两斜撑组件之间的间隔上至少有一个斜拉杆41或支撑杆43,以使位于间隔的横梁1能够受到斜拉组件的撑拉作用,保证结构强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桁架,如图2所示,其包括如实施例一种所述的斜拉支架,在斜拉支架的端部还设有用于支撑的支撑立柱5,该支撑立柱5垂直的支设于斜拉支架上,以起到支撑和固定斜拉支架的作用。在此,斜拉支架的端部还连接有一倾斜的张拉件6,张拉件6的一端固定于地面基础3上,以进一步提升斜拉支架的抗偏移能力。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3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横梁(1);
斜撑组件,具有向上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撑件(2),两个所述斜撑件(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横梁(1)连接,两个所述斜撑件(2)的下端适于设置在同一基础(3)上;
斜拉组件,具有向下并朝向相反方向倾斜的两个斜拉件(4),两个所述斜拉件(4)的下端分别与所述横梁(1)连接,两个所述斜拉件(4)的上端分别连接在支撑件上,所述支撑件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横梁(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组件中的两个所述斜撑件(2),分别具有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撑杆(21)和连接两个所述斜撑杆(21)的加强件(2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件(22)具有交叉连接的两个第一加强杆。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件(4)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拉杆(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用于连接在两个所述斜拉杆(41)的顶端的连接杆(42)和用于支撑在所述连接杆(42)两端的两个支撑杆(43),所述支撑杆(43)的下端支撑在所述横梁(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杆(43)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杆(44)。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位于两所述斜撑组件的间隔的中点。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件(2)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斜撑杆(21),同侧的所述斜拉杆(41)和所述斜撑杆(21)为一体连贯设置。
10.一种支撑桁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斜拉支架,还包括支设于所述斜拉支架两端的支撑立柱(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35002.5U CN218582435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735002.5U CN218582435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582435U true CN218582435U (zh) | 2023-03-07 |
Family
ID=853598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735002.5U Active CN218582435U (zh) | 2022-03-30 | 2022-03-30 |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582435U (zh) |
-
2022
- 2022-03-30 CN CN202220735002.5U patent/CN21858243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369053U (zh) | 一种钢筋桁架板跨框架结构端支撑节点结构 | |
CN104389419A (zh) | 悬挑支模平台安装结构及施工方法 | |
CN215803108U (zh) | 一种附梁式吊篮 | |
CN110630014A (zh) | 可拆卸的张弦梁式楼承板临时支撑结构 | |
CN211775609U (zh) | 一种独立柱梁外框架高层构筑物集成式模脚手架 | |
CN218582435U (zh) | 一种斜拉支架及支撑桁架 | |
CN209924434U (zh) | 一种高空悬挑模板支撑架体 | |
CN217378583U (zh) | 具有主塔塔柱横撑功能的横梁支架结构 | |
CN214737303U (zh) | 一种桁架式钢管混凝土索塔结构 | |
CN116290701A (zh) | 一种免预埋的装配式悬挑脚手架 | |
CN215714692U (zh) | 斜拉桥施工用提升装置 | |
CN216640654U (zh) | 一种塔吊支腿定位装置 | |
CN212612028U (zh) | 一种提篮式钢箱系杆拱临时支撑系统 | |
CN201802071U (zh) | 一种用于加固建筑支模架系统的斜拉架 | |
CN211447690U (zh) | 一种带有物料存放空间的网格状施工平台 | |
CN108643561B (zh) | 一种楼承板斜拉支撑结构 | |
CN112854540A (zh) | 一种联肢式钢结构 | |
CN219099812U (zh) | 一种桥梁浇筑模板的支撑装置 | |
CN213679429U (zh) | 桁架式拱形吊具 | |
CN219638113U (zh) | 一种钢结构立柱 | |
CN219080974U (zh) | 一种用于单机位爬模单元的加固装置 | |
CN113845030B (zh) | 阶梯型钢桁架的提升方法 | |
CN214364939U (zh) | 一种扣件式钢管格构柱支撑结构 | |
CN217602024U (zh) | 高空悬挑型钢支撑架 | |
CN215164709U (zh) | 一种用于大悬臂大跨径盖梁施工的三角托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