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32248U - 烹饪锅具 - Google Patents

烹饪锅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32248U
CN211432248U CN201922101813.0U CN201922101813U CN211432248U CN 211432248 U CN211432248 U CN 211432248U CN 201922101813 U CN201922101813 U CN 201922101813U CN 211432248 U CN211432248 U CN 2114322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functional device
fixing member
pot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0181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经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0181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322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322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322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和功能性器件,还包括固定件和安装座;固定件固定在锅体的外侧壁上,安装座朝向锅体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容置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容置腔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固定件固定在上腔室内,功能性器件安装在下腔室内。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功能性器件固定在安装座上,然后将安装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锅体的外侧壁上,有效地避免了功能性器件直接固定在锅体上而使得锅体上的高温对功能性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功能性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隔板的设置使得固定在上腔室内的固定件与固定在下腔室内的功能性器件有效的隔离开,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固定件上的热量传递至功能性器件上,进而确保了该功能性器件的正常工作。

Description

烹饪锅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烹饪锅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锅具放置在烹调器上烹饪时,为了实时监控锅具的温度或者锅具是否溢锅等情况,一般会在烹饪锅具的外壁上设置有感温器件或者防溢器件等功能性器件,以根据烹饪锅具的实际烹饪状态调整烹调器的加热功率,从而优化烹饪锅具的烹饪效果。
目前,感温器件等功能性器件直接固定在烹饪锅具的外壁上,在烹饪锅具处于高温状态时,极易对功能性器件造成损坏,从而影响功能性器件的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以至少解决现有的烹饪锅具上的功能性器件直接固定在烹饪锅具的外壁上而使功能性器件极易受到锅具的高温影响而损坏及其他潜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和功能性器件,还包括固定件和安装座;
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锅体的外侧壁上,所述安装座朝向所述锅体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容置腔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固定件固定在所述上腔室内,所述功能性器件安装在所述下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功能性器件固定在安装座上,然后将安装座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锅体的外侧壁上,有效地避免了功能性器件直接固定在锅体上而使得锅体上的高温对功能性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功能性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隔板的设置使得固定在上腔室内的固定件与固定在下腔室内的功能性器件有效的隔离开,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固定件上的热量传递至功能性器件上,进而确保了该功能性器件的正常工作。另外,安装座位于上腔室的部分与固定件进行装配时不会对固定在下腔室内的功能性器件造成干涉,从而确保功能性器件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座上,同时也保证安装座与固定件的稳定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上腔室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
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上腔室的部分与所述固定件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以将所述安装座预先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固定件与安装座位于上腔室的部分之间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实现稳定连接,同时在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设置定位结构,以实现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的预定位,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进行配合连接时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快速装配,从而提高了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的装配效率。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上形成有定位孔,对应地,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上腔室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孔相匹配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插设在所述定位孔内;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二螺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固定件之间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内的第一紧固件连接。
通过将定位结构设置为形成在固定件上的定位孔和安装座上的定位柱,这样,在安装座与固定件装配时,先将定位柱插设在固定件上的定位孔内,使得安装座预先固定在固定件上,再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配合实现固定件与安装座之间的紧固连接。定位孔和定位柱的设置在保证对安装座起到预先定位的作用的同时,简化了定位结构的设置方式,从而提高了安装座与固定件的制作及装配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连接部设置为第一螺孔,将安装座上的第二连接部设置为第二螺孔,以使固定件与安装座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的第一紧固件实现紧固连接,在保证固定件与安装座之间的连接稳固性的同时,简化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结构,使得装配更加方便快捷。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的第二螺孔;
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定位孔与所述第一螺孔均相对于所述固定件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定位孔均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螺孔设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两个定位孔和两个第一螺孔分别对称设置在固定件的中心轴线两侧,有效提高了安装座在固定件上的受力平衡性,从而使得安装座更加稳固地装配在固定件上。同时,通过将每个定位孔均靠近对应的第一螺孔设置,以进一步保证定位结构对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对齐过程起到辅助作用,即先将每个定位柱插设在每个第一螺孔附近的定位孔内,便可有效地保证每个定位孔附近的第一螺孔与安装座上的第二螺孔对齐,继而直接将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便可完成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的快速装配。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上腔室的部分内壁还形成有限位块,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限位槽,且所述限位槽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螺孔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安装座位于上腔室的部分内壁设置限位块,以使该安装座装配在固定件上时,该限位块插入固定件上的限位槽内,从而限制了该安装座在垂直于固定件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提高了该安装座在固定件上的稳固性。同时,通过将固定件上的限位槽设置在两个第一螺孔之间,以对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对准过程起到辅助作用,即只要将限位块装配在固定件的限位槽内时,便可保证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继而上下微调该安装座,便可将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迅速对齐。同时设置在两个第一螺孔之间的限位槽与安装座上的限位块配合后,还能够对两侧的连接点的连接起到稳固作用。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主体部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相对的两端的两个第三连接部;
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分别伸出所述上腔室且与所述锅体的外侧壁连接,所述主体部收纳在所述上腔室内。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安装座与固定件的主体部配合连接,将固定件的两个连接部伸出安装座的上腔室并与锅体的外侧壁连接,以保证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的装配结构不会受到固定件与锅体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干涉,从而确保固定件分别与安装座和锅体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另外,将固定件的两个连接部分别伸出安装座,以进一步避免该固定件上的温度传递至安装座内的功能性器件上,从而确保该功能性器件的工作温度处于正常的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底端抵接在所述隔板的上表面,以进一步提高固定件的稳固性,同时也使得固定件与安装座装配后的结构更加紧凑。
可选地,所述安装座包括与所述锅体的外侧壁相对设置的安装主体和从所述安装主体的两侧往所述锅体的方向延伸的边沿部,所述安装主体和所述边沿部共同围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功能性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主体上,所述安装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件上。
上述设置方式简化了安装座的结构,从而提高了安装座的制作效率。
可选地,所述隔板的外缘分别延伸至所述安装主体和边沿部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固定件为金属固定件。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隔板的外缘分别延伸至安装主体和边沿部的内壁,以增强该隔板在安装座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该隔板在安装座内的稳固性。通过将固定件设置为金属固定件,以增强该固定件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安装座稳定地装配在固定件上,同时隔板的设置避免了金属固定件上的热量传递至位于安装座下腔室内的功能性器件而对功能性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可选地,所述主体部的两侧朝所述锅体的方向延伸有过渡部,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连接在所述过渡部上;
所述边沿部位于所述上腔室内的内侧壁抵接在所述过渡部的外侧壁上,以增大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过渡部的外侧壁对安装座的边沿部有向外的抵顶作用,从而使得安装座与固定件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固定件与安装座装配后更加紧凑,从而节约了外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的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是图1中安装座和固定件的爆炸图;
图4是图3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安装座和固定件的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锅体;
110-第四螺孔;
200-固定件;
210-第一连接部;
220-定位孔;
230-限位槽;
240-主体部;
250-第三连接部;
251-第三螺孔;
260-过渡部;
300-安装座;
310-容置腔;
311-上腔室;
312-下腔室;
320-隔板;
330-第二连接部;
340-定位柱;
350-限位块;
360-安装主体;
370-边沿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烹饪锅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爆炸图;图3是图1中安装座和固定件的爆炸图;图4是图3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安装座和固定件的装配图。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100和设置在锅体100上的功能性器件(图中未示出)。该锅体100内形成的容置腔用于盛放食物。在烹饪过程中,将锅体 100放置在电磁炉、燃气灶等烹调器上,通过烹调器对该锅体100进行加热,从而实现对锅体100内部食物的加热烹饪。实际应用中,该锅体100上还盖设有锅盖(图中未示出),以实现该烹饪锅具在烹饪过程中形成密封的容置腔室,从而加快锅体100内食物的烹饪效率。
功能性器件可以是防溢器件中的耦合器,该耦合器为两端分别与锅盖上的防溢探柱等金属感应件和烹调器内的控制器电连接的电连接件,当锅体100 内的食物与锅盖内的金属感应件接触时,该金属感应件将信号通过电连接件传输至烹调器内的控制器,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向加热元件发出控制指令,控制加热元件降低加热功率,从而降低对锅体100的加热温度,以防止溢锅。当然,该功能性器件还可以是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感温端与锅体100 的侧壁接触,连接端与烹调器内部的控制器电连接,以使控制器根据检测到的锅体的温度来实时控制加热元件的功率,从而优化烹饪锅具的烹饪效果。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烹饪锅具还包括固定件200和安装座 300。其中,固定件200固定在锅体100的外侧壁上,安装座300朝向锅体 100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310,容置腔310内设置有隔板320,隔板320将容置腔310分为上腔室311和下腔室312,固定件200固定在上腔室311内,功能性器件安装在下腔室312内。
具体地,本实施例将功能性器件固定在安装座300上,然后将安装座300 通过固定件200固定在锅体100的外侧壁上,有效地避免了功能性器件直接固定在锅体100上而使得锅体100上的高温对功能性器件造成损坏,从而延长了功能性器件的使用寿命。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功能性器件固定在安装座300上时,该功能性器件与锅体100的外侧壁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保证锅体100上的高温不会直接传递至功能性器件上。
具体固定时,该功能性器件可以粘接在安装座300位于下腔室312的内壁上。也可以在安装座300的内壁上开设固定槽,然后将功能性器件收纳在固定槽内。本实施例不对功能性器件与安装座300之间的连接方式进行限制,只要能够保证该功能性器件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座300上即可。
本实施例中隔板320的设置使得固定在上腔室311内的固定件200与固定在下腔室312内的功能性器件有效的隔离开,从而进一步避免了固定件200 上的热量传递至功能性器件上,进而确保了该功能性器件的正常工作。
其中,该隔板320可以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以进一步提高对固定件200 与功能性器件之间的隔热效果。
另外,安装座300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与固定件200进行装配时不会对固定在下腔室312内的功能性器件造成干涉,从而确保功能性器件稳定地固定在安装座300上,同时也保证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的稳定连接。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安装座300在具体设置时,可以包括与锅体 100的外侧壁相对设置的安装主体360和从安装主体360的两侧往锅体100 的方向延伸的边沿部370,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共同围成容置腔310,功能性器件具体固定在安装主体360上,安装主体360固定在固定件200上。
本实施例的隔板320的外缘分别延伸至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的内侧壁上,以增强该隔板320在安装座300的内壁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该隔板320在安装座300内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隔板320可以是与安装座300的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 一体成型的一体件,以增强该隔板320与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安装座300的结构稳定性。当然,在一些示例中,该隔板320还可以通过螺钉或者卡槽的方式固定在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 上。以卡槽的连接方式为例,在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隔板320的边缘的部分卡设在该卡槽内,从而实现隔板320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00可以为金属固定件,以增强该固定件200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安装座300稳定地装配在固定件200上,同时,隔板320的设置避免了金属固定件上的热量传递至位于安装座300下腔室312内的功能性器件而对功能性器件造成损坏的情况发生。
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00与安装座300具体装配时,可以在固定件200上设置第一连接部210,安装座300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上设置有与第一连接部210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330,通过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30 的配合连接实现固定件200与安装座300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之间的稳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该第一连接部210可以是开设在固定件200上的第一螺孔,第二连接部330为开设在安装座300上的第二螺孔,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的第一紧固件(图中未示出) 连接。该连接方式在保证安装座300稳定地固定在固定件200上的同时,简化了连接结构,使得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装配更加方便。
为了使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30之间的配合更加方便快捷,本实施例的安装座300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与固定件200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以将安装座300预先固定在固定件200上,即实现安装座300与固定件 200之间的预定位,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部210与第二连接部330之间进行配合连接时例如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对准时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不会发生相对移动,从而进一步确保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30之间快速装配,从而提高了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装配效率。
该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具体装配时,先通过定位结构将安装座300 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预先固定在固定件200上,继而将安装座300上的第二螺孔与固定件200上的第一螺孔对齐,最后通过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完成安装座300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装配。
本实施例的定位结构可以是设置在固定件200上的定位孔220和安装座 300位于上腔室311的部分上的定位柱340,定位柱340插设在定位孔220内。
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装配时,先将定位柱340插设在固定件200上的定位孔220内,使得安装座300预先固定在固定件300上,再通过第一连接部210和第二连接部330的配合实现固定件200与安装座300之间的紧固连接。
定位孔220和定位柱340的设置在保证对安装座300起到预先定位的作用的同时,简化了定位结构的设置方式,从而提高了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 的制作及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可以在定位柱340的端部形成有倒角(图中未示出),该倒角环绕在定位柱340的顶端一周边缘。该倒角对定位柱340进入固定件200的定位孔220内的过程起到引导作用,即减小了定位柱340的顶端尺寸,同时减小了定位柱340与定位孔220的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定位柱340 顺利且快速地插入定位孔220内,提高了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装配效率。
具体设置时,作为第一连接部210的第一螺孔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当第一螺孔的数量为多个时,定位孔220的数量也可以是多个,且多个定位孔220与第一螺孔对应设置,以使每个定位孔220与安装座300 上的定位柱340配合后,都能够对对应的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对齐起到辅助作用,使得每对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对准过程更加快捷。
在一些示例中,定位孔220与第一螺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定位孔 220与第一螺孔均相对于固定件2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效提高了安装座300在固定件200上的受力平衡性,从而使得安装座300更加稳固地装配在固定件200上。另外,两个定位孔220分别对应两个第一螺孔设置,从而对两个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对齐均起到预先定位的作用,进而提高两个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之间的装配效率。
其中,每个定位孔220均靠近对应的第一螺孔设置,以进一步保证定位结构对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的对齐过程起到辅助作用,即先将每个定位柱340 插设在每个第一螺孔附近的定位孔220内,便可有效地保证每个定位孔220 附近的第一螺孔与安装座300上的第二螺孔对齐,继而直接将第一紧固件穿设在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便可完成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快速装配。例如,每个定位孔220分别设置在对应的第一螺孔的下方或者上方,只要保证定位孔220与第一螺孔错开设置即可。
参照图3和图5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安装座300位于上腔室311 的部分内壁还形成有限位块350,固定件200上设置有与限位块350相匹配的限位槽230,以使该安装座300装配在固定件200上时,该限位块350插入固定件200上的限位槽230内,从而限制了该安装座300在垂直于固定件 200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提高了该安装座300在固定件200上的稳固性。
参照图5所示,具体实现时,限位槽230位于两个第一螺孔之间,以对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对准过程起到辅助作用,即只要将限位块350装配在固定件200的限位槽230内时,便可保证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在竖直方向上对齐,继而上下微调该安装座300,便可将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迅速对齐。同时设置在两个第一螺孔之间的限位槽230与安装座300上的限位块350配合后,还能够对两侧的连接点的连接起到稳固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该限位块350的宽度可以根据安装座300的宽度进行调整。该限位块350的高度尺寸可以根据安装座300的上腔室311的高度尺寸进行调整。
参照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件200包括主体部240和设置在主体部240相对的两端的两个第三连接部250;
两个第三连接部250分别伸出上腔室311且与锅体100的外侧壁连接,主体部240收纳在上腔室311内。
本实施例的第三连接部250具体与锅体100连接时,可以在第三连接部 250上开设第三螺孔251,在锅体100的外侧壁上开设与该第三螺孔251同轴设置的第四螺孔110,该第三连接部250与锅体100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三螺孔251和第四螺孔100内的螺栓等紧固件紧固连接,以在确保固定件200与锅体100之间稳固连接的同时,简化第三连接部250与锅体100之间的连接结构,从而使得固定件200与锅体100之间的连接更加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通过将固定件200设置为主体部240和位于主体部240左右两侧的第三连接部250,以使固定件200通过第三连接部250与锅体100的外侧壁连接,安装座300与两个第三连接部250之间的主体部240连接,从而保证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连接结构不会对固定件200与锅体100 之间的连接结构造成干涉。
另外,固定件200与锅体100之间通过设置在主体部240两侧的两个第三连接部250连接,使得固定件200的轴线两侧的部分均得以固定,进一步增强了固定件200与锅体10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进而确保安装座400在锅体100上的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第三连接部250可以设置在主体部240的顶部的两侧边,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240的轴线两侧边的整个长度方向上,换句话说,该第三连接部250的顶端和底端延伸至主体部240的顶端和底端,以增强第三连接部250在主体部240上的稳固性,从而提高固定件200的结构强度。
其中,主体部240的底端抵接在隔板320的上表面,以进一步提高固定件200的稳固性,同时也使得固定件200与安装座300装配后的结构更加紧凑。
本实施例的主体部240的两侧朝锅体100的方向延伸有过渡部260,两个第三连接部250连接在过渡部260上,安装座300的边沿部370位于上腔室311内的内侧壁抵接在过渡部260的外侧壁上,以增大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的接触面积,同时过渡部260的外侧壁对安装座300的边沿部370 有向外的抵顶作用,从而使得安装座300与固定件200之间连接更加紧密,同时,也使得固定件200与安装座300装配后更加紧凑,从而节约了外部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烹饪锅具,包括锅体(100)和功能性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件(200)和安装座(300);
所述固定件(200)固定在所述锅体(100)的外侧壁上,所述安装座(300)朝向所述锅体(100)的一侧形成有容置腔(310),所述容置腔(310)内设置有隔板(320),所述隔板(320)将所述容置腔(310)分为上腔室(311)和下腔室(312),所述固定件(200)固定在所述上腔室(311)内,所述功能性器件安装在所述下腔室(3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0)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210),所述安装座(300)位于所述上腔室(311)的部分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210)相配合的第二连接部(330);
所述安装座(300)位于所述上腔室(311)的部分与所述固定件(200)之间还设有定位结构,以将所述安装座(300)预先固定在所述固定件(20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0)上形成有定位孔(220),对应地,所述安装座(300)位于所述上腔室(311)的部分上形成有与所述定位孔(220)相匹配的定位柱(340),所述定位柱(340)插设在所述定位孔(220)内;
和/或,所述第一连接部(210)为设置在所述固定件(200)上的第一螺孔,所述第二连接部(330)为设置在所述安装座(300)上的第二螺孔,所述安装座(300)与所述固定件(200)之间通过穿设在所述第一螺孔与所述第二螺孔内的第一紧固件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220)与所述第一螺孔的数量均为两个,且两个所述定位孔(220)与所述第一螺孔均相对于所述固定件(200)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且每个所述定位孔(220)均靠近对应的所述第一螺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0)位于所述上腔室(311)的部分内壁还形成有限位块(350),所述固定件(200)上设置有与所述限位块(350)相匹配的限位槽(230),且所述限位槽(230)位于两个所述第一螺孔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00)包括主体部(240)和设置在所述主体部(240)相对的两端的两个第三连接部(250);
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250)分别伸出所述上腔室(311)且与所述锅体(100)的外侧壁连接,所述主体部(240)收纳在所述上腔室(311)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40)的底端抵接在所述隔板(320)的上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300)包括与所述锅体(100)的外侧壁相对设置的安装主体(360)和从所述安装主体(360)的两侧往所述锅体(100)的方向延伸的边沿部(370),所述安装主体(360)和所述边沿部(370)共同围成所述容置腔(310),所述功能性器件固定在所述安装主体(360)上,所述安装主体(360)固定在所述固定件(200)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320)的外缘分别延伸至所述安装主体(360)和边沿部(370)的内壁上;
和/或,所述固定件(200)为金属固定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烹饪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240)的两侧朝所述锅体(100)的方向延伸有过渡部(260),两个所述第三连接部(250)连接在所述过渡部(260)上;
所述边沿部(370)位于所述上腔室(311)内的内侧壁抵接在所述过渡部(260)的外侧壁上。
CN201922101813.0U 2019-11-29 2019-11-29 烹饪锅具 Active CN2114322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1813.0U CN211432248U (zh) 2019-11-29 2019-11-29 烹饪锅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01813.0U CN211432248U (zh) 2019-11-29 2019-11-29 烹饪锅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32248U true CN211432248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294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01813.0U Active CN211432248U (zh) 2019-11-29 2019-11-29 烹饪锅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322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32248U (zh) 烹饪锅具
EP3945954A1 (en) Kettle
CN211432250U (zh) 烹饪锅具
CN212912809U (zh) 烹饪器具
CN213395466U (zh) 控温装置及加热设备
CN211432249U (zh) 烹饪锅具
CN211155150U (zh) 烹饪锅具
CN212878958U (zh) 烹饪器具
CN211722745U (zh) 锅具
CN213605834U (zh) 锅具和烹饪器具
CN214128126U (zh) 一种烹饪器具
CN219126052U (zh) 具有安全加热模组的电热锅
CN214048536U (zh) 一种压铸发热盘
CN107509264B (zh) 一种电煲的电磁加热炉芯及电磁加热电煲
CN217464550U (zh) 一种烹饪设备及烹饪套组
CN213395453U (zh) 烹饪器具
CN218942816U (zh) 一种多功能电热锅
CN216932721U (zh) 电加热器具
CN214581276U (zh) 一种电磁烹饪器具
CN213395464U (zh) 料理机
CN216932722U (zh) 锅组件和烹饪器具
CN21090263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盖体组件及烹饪器具
CN211155149U (zh) 烹饪锅具
CN213371316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08859658U (zh) 电磁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