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28282U - 贴胶治具 - Google Patents

贴胶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28282U
CN211428282U CN202020060134.3U CN202020060134U CN211428282U CN 211428282 U CN211428282 U CN 211428282U CN 202020060134 U CN202020060134 U CN 202020060134U CN 211428282 U CN211428282 U CN 211428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ubberizing
rod
groove
gluing
brus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0601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迁
袁正普
李鹏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0601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28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28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28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胶治具。该贴胶治具包括支架、第一贴胶组件和第二贴胶组件,第一贴胶组件包括第一贴胶杆和第一刷紧件,第一贴胶杆具有第一表面,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刷紧件设置在第一凹槽的底壁上;第二贴胶组件包括第二贴胶杆和第二刷紧件,第二贴胶杆具有第二表面,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刷紧件设置在第二凹槽的底壁上,其中,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以形成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的U形贴胶区域,第一凹槽的底壁和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2mm~4mm,待贴胶电芯的厚度与第一刷紧件和第二刷紧件之间的距离的差为2mm~4mm。上述贴胶治具能够将胶片贴紧且不损伤电芯。

Description

贴胶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贴胶治具。
背景技术
锂电池的装配工序中,需要将胶片贴在电芯的表面上。但是当电芯的厚度发生公差内变化时,传统的贴胶治具不能够将胶片贴紧,同时会出现损坏电芯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将胶片贴紧且不损伤电芯的贴胶治具。
一种贴胶治具,包括:
支架;
第一贴胶组件,包括第一贴胶杆和第一刷紧件,所述第一贴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贴胶杆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贴胶杆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刷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
第二贴胶组件,包括第二贴胶杆和第二刷紧件,所述第二贴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贴胶杆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贴胶杆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的边缘上,所述第二刷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上,其中,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的U形贴胶区域,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2mm~4mm,所述待贴胶电芯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刷紧件和所述第二刷紧件之间的距离的差为2mm~4mm。
上述贴胶治具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以形成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的U形贴胶区域,第一凹槽的底壁和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2mm~4mm,待贴胶电芯的厚度与第一刷紧件和第二刷紧件之间的距离的差为2mm~4mm。上述贴胶治具的U形贴胶区域能够兼容待贴胶电芯的厚度变化,即使待贴胶电芯的厚度发生公差内变化,上述贴胶治具的第一凹槽的底壁和第二凹槽的底壁也不会碰触待贴胶电芯的表面而损伤电芯,同时,第一刷紧件和第二刷紧件还能够将胶片贴紧在待贴胶电芯上。因此,上述贴胶治具能够将胶片贴紧且不损伤电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真空孔,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孔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真空孔,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孔和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孔均均匀排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胶杆上开设有第一真空腔,所述第一真空腔与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孔和第一通气孔均相连通,所述第二贴胶杆上开设有第二真空腔,所述第二真空腔与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孔和第二通气孔均相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的表面均为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紧件和所述第二刷紧件均为刷毛,所述第一刷紧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刷紧件的长度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刷紧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刷紧件的长度均为2mm~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刷紧件和所述第二刷紧件均为尼龙刷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贴胶杆和所述第二贴胶杆均为聚甲醛杆。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贴胶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贴胶治具的分解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贴胶治具的第一贴胶杆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贴胶治具的第二贴胶杆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一实施方式的贴胶治具10,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进一步地,胶片为条形胶片。其中,胶片具有粘性面和非粘性面,胶片的粘性面与待贴胶电芯贴紧。具体地,胶片为蓝胶。
一般地,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公差为±1mm。进一步地,待贴胶电芯为方形电芯。更进一步地,待贴胶电芯为方形铝壳动力电芯。具体地,贴胶治具10包括支架100、第一贴胶组件200和第二贴胶组件300。
支架100能够起到支撑作用。请一并参阅图2,支架100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110和第二通气孔120。其中,第一通气孔110和第二通气孔120能够连接真空设备,而使通气孔中产生负压。更进一步地,第一通气孔110和第二通气孔120间隔设置。具体地,支架100为聚甲醛(POM)支架100。
第一贴胶组件200包括第一贴胶杆210和第一刷紧件220,第一贴胶杆210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00上,第一贴胶杆210具有第一表面211,第一贴胶杆210在第一表面21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12,第一凹槽212位于第一贴胶杆2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的边缘上。进一步地,第一凹槽212的底壁的表面为平面,以防止第一凹槽212的底壁损坏电芯。
进一步地,第一贴胶杆2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213,第一端面213上设有多个第一真空孔214,多个第一真空孔214与第一通气孔110相连通,以使多个第一真空孔214能够固定胶片。其中,第一通气孔110能够连接真空装置产生负压,而使多个第一真空孔214产生负压,胶片在多个第一真空孔214的负压下吸附在第一贴胶杆2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上。更进一步地,多个第一真空孔214均匀排布,以使胶片吸附的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一端面213为平面,以避免第一端面213和胶片之间缝隙过大,而使胶片吸附的更加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贴胶杆210上开设有第一真空腔215,第一真空腔215与多个第一真空孔214和第一通气孔110均相连通,以使多个第一真空孔214的每个孔的吸力相同,胶片的吸附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一贴胶杆210为POM杆。
第一刷紧件220设置在第一凹槽212的底壁上,以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一刷紧件220为刷毛,第一刷紧件220的长度为2mm~4mm。更具体地,第一刷紧件220的长度均为3mm。其中,第一刷紧件220包括多根刷毛,多根刷毛的长度大致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刷紧件220为尼龙刷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刷紧件220不限于为刷毛,也可以为其他弹性件,例如,弹性纤维,海绵等,能够将胶片刷紧到待贴胶电芯上即可。
第二贴胶组件300包括第二贴胶杆310和第二刷紧件320,第二贴胶杆310的一端固定在支架100上,第二贴胶杆310具有第二表面311,第二贴胶杆310在第二表面311上开设有第二凹槽312,第二凹槽312位于第二贴胶杆3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的边缘上。进一步地,第二凹槽312的底壁的表面为平面,以防止第二凹槽312的底壁损坏电芯。
其中,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311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凹槽212和第二凹槽312之间形成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的U形贴胶区域301,第一凹槽212的底壁和第二凹槽31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2mm~4mm,以防止第一凹槽212的底壁和第二凹槽312的底壁损害电芯。进一步地,第一凹槽212的底壁和第二凹槽31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3mm。更进一步地,当待测电芯进行贴胶时,第一凹槽212的底壁与待贴胶电芯的表面的距离为1.5mm,第二凹槽312的底壁与待贴胶电芯的表面的距离为1.5mm。
进一步地,待贴胶电芯的厚度与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之间的距离的差为2mm~4mm,以将胶片较好地贴在待贴胶电芯的表面上。其中,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之间的这个距离最合适,既能够防止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之间距离太近而使贴胶效果不好,容易引起褶皱,又能够防止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之间距离太远而使贴胶不紧。其中,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之间的距离是指第一刷紧件220远离第一贴胶杆210的一侧到第二刷紧件320远离第二贴胶杆310的一侧的距离。
进一步地,第二贴胶杆3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313,第二端面313上设有多个第二真空孔314,多个第二真空孔314与第二通气孔120相连通,以使多个第二真空孔314能够固定胶片。其中,第二通气孔120能够连接真空装置产生负压,而使多个第二真空孔314产生负压,胶片在多个第二真空孔314的负压下吸附在第二贴胶杆310远离支架100的一端上。更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真空孔314均匀排布,以使胶片吸附的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二端面313为平面,以避免第二端面313和胶片之间缝隙过大,而使胶片吸附的更加稳固。
请一并参阅图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贴胶杆310上开设有第二真空腔315,第二真空腔315与多个第二真空孔314和第二通气孔120均相连通,以使多个第二真空孔314的每个孔的吸力相同,胶片的吸附更加稳定。具体地,第二贴胶杆310为POM杆。
第二刷紧件320设置在第二凹槽312的底壁上,以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的表面上。具体地,第二刷紧件320为刷毛,第二刷紧件320的长度为2mm~4mm。更具体地,第二刷紧件320的长度均为3mm。其中,第二刷紧件320包括多根刷毛,多根刷毛的长度大致相同。进一步地,第一刷紧件220的长度和第二刷紧件320的长度相同。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刷紧件320为尼龙刷毛。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刷紧件320不限于为刷毛,也可以为其他弹性件,例如,弹性纤维,海绵等,能够将胶片刷紧到待贴胶电芯上即可。
上述贴胶治具10的工作原理为:
通过第一贴胶杆210和第二贴胶杆310上的多个真空孔负压将胶片吸附到贴胶治具10上,胶片粘性一面接触电芯,然后贴胶治具10与待贴胶电芯相对运动,此时贴胶治具10与胶片之间产生空隙,待贴胶电芯与贴胶治具10继续做相对运动,待贴胶电芯进入贴胶治具10的U型贴胶区域301,通过相对位移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待贴胶电芯进入贴胶治具10的U型贴胶区域时,贴胶治具10上的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同步将待贴胶电芯上的胶片刷紧。
上述贴胶治具10至少具有如下优点:
上述贴胶治具10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311相对设置,以使第一凹槽212和第二凹槽312之间形成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的U形贴胶区域301,第一凹槽212的底壁和第二凹槽312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2mm~4mm,待贴胶电芯的厚度与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之间的距离的差为2mm~4mm。上述贴胶治具10的U形贴胶区域301能够兼容待贴胶电芯的厚度变化,即使待贴胶电芯的厚度发生公差内变化,上述贴胶治具10的第一凹槽212的底壁和第二凹槽312的底壁也不会碰触待贴胶电芯的表面而损伤电芯,同时,第一刷紧件220和第二刷紧件320还能够将胶片贴紧在待贴胶电芯上。因此,上述贴胶治具10能够将胶片贴紧且不损伤电芯。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第一贴胶组件,包括第一贴胶杆和第一刷紧件,所述第一贴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一贴胶杆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贴胶杆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一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的边缘上,所述第一刷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上;
第二贴胶组件,包括第二贴胶杆和第二刷紧件,所述第二贴胶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贴胶杆具有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贴胶杆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位于所述第二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的边缘上,所述第二刷紧件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上,
其中,所述第一贴胶杆的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贴胶杆的第二表面相对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之间形成能够将胶片贴在待贴胶电芯上的U形贴胶区域,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之间的距离与所述待贴胶电芯的厚度的差为2mm~4mm,所述待贴胶电芯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刷紧件和所述第二刷紧件之间的距离的差为2mm~4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一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一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一真空孔,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孔与所述第一通气孔相连通,所述第二贴胶杆远离所述支架的一端具有第二端面,所述第二端面上设有多个第二真空孔,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孔与所述第二通气孔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孔和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孔均均匀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均为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胶杆上开设有第一真空腔,所述第一真空腔与多个所述第一真空孔和第一通气孔均相连通,所述第二贴胶杆上开设有第二真空腔,所述第二真空腔与多个所述第二真空孔和第二通气孔均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底壁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底壁的表面均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紧件和所述第二刷紧件均为刷毛,所述第一刷紧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刷紧件的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刷紧件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刷紧件的长度均为2mm~4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紧件和所述第二刷紧件均为尼龙刷毛。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胶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胶杆和所述第二贴胶杆均为聚甲醛杆。
CN202020060134.3U 2020-01-13 2020-01-13 贴胶治具 Active CN211428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0134.3U CN211428282U (zh) 2020-01-13 2020-01-13 贴胶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060134.3U CN211428282U (zh) 2020-01-13 2020-01-13 贴胶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28282U true CN211428282U (zh) 2020-09-04

Family

ID=72276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060134.3U Active CN211428282U (zh) 2020-01-13 2020-01-13 贴胶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428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231994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esting back-contact solar cells
US11715853B2 (en) Battery cell mou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CN211428282U (zh) 贴胶治具
CN207600856U (zh) 拉拔测试治具及具有该治具的拉力机
CN113540576B (zh) 电芯打胶夹具
CN214753841U (zh) 一种极耳槽位用胶纸及含该槽位的极片
CN214472679U (zh) 锂离子电池极片剥离强度的测试机构
US4257083A (en) Process for preserving pastel works of art
CN108957840A (zh) 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偏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210742602U (zh) 一种微生物检测用载玻片
CN212625935U (zh) 电池包
CN219393457U (zh) 一种电芯侧胶贴胶机构
CN217848016U (zh) 贴胶机构及电芯组装设备
CN215333840U (zh) 一种易拉胶粘贴辅助装置
CN219716928U (zh) 一种电池端板与绝缘件粘合装置
CN218876347U (zh) 一种磁片准确贴黑膜的装置
CN209161931U (zh) 用于电子产品的泡棉胶膜组件
CN215070204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防护结构
CN218525675U (zh) 带有电极片填充绝缘胶带的手机电池壳组件
CN105223728B (zh) 一种基于液晶遮光装置的液晶板的装配方法
CN216579256U (zh) 显示屏背胶粘贴装置
CN213340466U (zh) 电芯热压上下料的辅助机构及电芯热压装置
CN104249049A (zh) 一种堵盖的涂胶工装及涂胶方法
CN220798191U (zh) 便携式柔性电池片
CN215710569U (zh) 一种电芯侧边贴胶设备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2 Floor, Building A,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 18 Tangjianan Road,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nwangda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07 Xinwangda Industrial Park, No.18, Tangjia south, Gongming street, Guangmi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NWODA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